风味人间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李立宏

导演:陈晓卿

 剧照

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2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3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4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5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6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3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4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5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6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7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8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19风味人间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0:20

详细剧情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吃了鸡蛋,我们来认识一下母鸡

在舌尖一大火的时候,我还没有入门编导,纪录片都接触甚少,更别谈陈晓卿是谁了,也尚未养成看导演是谁的良好习惯。后来一次偶然,妈妈去参加一场活动,带回了一本有着陈晓卿签名的《至味在人间》。高考之前的一年终归是苦闷的,不敢玩手机只能看书,可以说这一年是我十八年人生中读书最多的一年,什么书都看,抓住一切时间看,所以这本书也不例外。看着看着就饿了,大骂这个作者过分。

后来问我妈:“陈晓卿是什么样的”

我妈说:“像个农民,穿着土布鞋,一身汗衫,拿着纸巾不停擦汗,然后深情的聊着家乡一个腌菜。我可看不出来是什么名导,你不说我都不记得了。”

他是接地气的,因为他了解这人间况味,也深知这况味来自人间。所以他的纪录片好看,好看就在于懂,在于与观众共情,起于食物而落于人文,他自己那些咂巴着嘴的瞬间也最动人。

看过《圆桌派》会发现,陈晓卿是一个知道很多但话不多的人,大多时间都在耐心听。这每一个美食家所需要具备的品质,静下来,耐心一点,让食材、烹饪方法和料理人在一方天地之间任意发挥,不过分干扰也不人为的添油加醋,让故事的主角始终在主角位置书写着故事,讲究体验而不是那么讲究结果。这样的故事才是原汁原味的,亦如有些食材本身不必添油加醋就已经让人食指大动。

其实寻找美食的过程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高手过招。真正的高手都大隐于市,而真正的绝学不过是最普通的道理。寻味之人陈晓卿有独特的本领找到那些隐藏于城市或乡村的风味,甚至能发现高手的绝招是哪一味。

他在书中说到:“如果把烹饪比做江湖,我最喜欢的厨艺高人应如风清扬。高人当如风清扬--背负绝学,遗世独立。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三两个知己,绝不会参加武林大会之类的有套路规则的选拔。他们做的菜永远是小众的:有性格,意气风发,绝不会考虑劳什子评委渐渐迟钝的味蕾和已经退化的牙齿。山脚下,大河边,是他们揣摩和历练武功之所,偶尔遇到知音,他们会停下手里的活计,从后院搬出一坛陈年老烧,过来跟你连干几杯,仰天长笑……那才是完整的美食体验。”书中沈宏非说陈晓卿敌对的是城市,而他所爱的是烟火气,离城市越远越爱。汪曾祺先生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美食家的终极美味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些是亦是我认为的、想追求的最好的美食体验,而他的纪录片也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食物是特别的,而料理人更是不被改良不被约束的。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陈晓卿。不仅仅是源于他让我们的味蕾有了更多的归宿,还因为他让更多人了解,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肠胃的需求和口舌之欲望,更是平日难以用其他方式充盈的心脏岌岌渴求的幸福感。

 2 ) 风味人间 笔记

第一集:山海之间

新疆,阿勒泰山区,哈萨克人,牧羊,阿勒泰大尾羊,夏季牧场转场,90km,走七天。

卵石炙烤,然后放高压锅。

野马。马肉,马肠。熏马肉马肠。

安徽南屏村:猪,腌制火腿

西班牙火腿: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河南孟津:碾转(成熟之前的小麦颗粒,被磨碾成条状)

甘肃 陇中高原:土豆

法国:奶酪土豆泥

临洮:洋芋搅团

四川 瓦屋山:冷箭竹→冷笋。龙须笋炖乌鸡

新疆 胡杨林 巴楚蘑菇(拌面)

江苏太湖 大闸蟹

荷兰艾瑟尔湖 大闸蟹(入侵物种)

台湾 成功港:冬季 黑潮 旗鱼 (拜妈祖)三叉戟式的捕鱼杆


第二集:落地生根

陕西 小麦

伊朗 拉文什 桑嘎(长方形面包,囊坑/大炉子烤的)

法国 法式长棍,可颂/羊角面包

安徽 大蒸锅 蒸1.5kg的面团!

广东顺德 鱼生(生鱼片)

日本 刺身(搭配山葵、酱油吃)

马六甲 临近新年 海南侨民 祈福祭祖:文昌鸡→白斩鸡米饭(天后宫)

秘鲁 利马:柱侯鸡

澳门 福隆新街:马介休(鳕鱼干)球,炙烧马介休(鳕鱼+土豆)→中葡结合的菜品,交融和混杂。葡式海鲜饭。澳门才有的非洲鸡。

浙南 迎神节(祭祀):稻米→灰碱粽


第三集:滚滚红尘

西南 白族 火把节

云南 大理西湖边 (稻草)烧猪

新疆 尉犁 塔里木河 独木舟 罗布人 罗布/红柳烤鱼

江苏常熟 叫花鸡(荷叶裹鸡)

云南洱源 生皮(猪皮),配梅子醋吃。

海南三亚:陶甑

摩洛哥 阿特拉斯山脉 马拉喀什:塔吉锅

山东滕州:铁锅

苏州 蟹壳黄烧饼

新疆 烤馕

四川 锅魁

开封 吊炉烧饼

华北 马蹄烧饼

浙江湖州 红烧羊肉

广东佛山 糕饼模具(做月饼和其他糕点)

杭州 蟹酿橙

云南宣威 豆腐 黄豆腐

京都 绢豆腐

四川 金丝面 郫县豆瓣→麻婆豆腐。辣子鸡

伦敦的新的中国餐厅又开张了


第四集:肴变万千

菜肴:

崇明 腌鸭蛋

宁波 苋菜 霉苋菜梗

瑞典 鲱鱼罐头

法国 蓝纹奶酪(羊奶做的。用黑麦面包培育青霉菌)

越南 富国岛:用黑凤尾鱼(海盐腌制,防腐坏)制作鱼露(鱼和盐水)。

云南 蘸水(蘸料/蘸酱)

口感:

浙江缙云 缙云挂面

敲肉羹

淀粉(叫生粉),勾芡

云南 弄丘 阿昌族(用手吃饭)

扬州 刀功→切鸭胗

常熟 脱骨鸭

巴黎 布雷斯鸡

香港 汕头 海参


第五集:江湖夜雨

师承 创新 冷暖人间

湖北潜江 稻虾共养 龙虾 地笼

美国 新奥尔良 小龙虾(原产地)

武汉 鸡爪。花甲(贝壳)

重庆 夜宵,乱劈柴(方言,划拳)

辽宁锦州 凌河夜市

汕头 打冷 热炒,白糜(白粥)

南京 鳝肉

北京 清酱肉(酱猪肉)。(老北京人说话的京片子味,真是有节奏。)

香港 豉油鸡。青柠檬+盐→咸青柠

厦门 八市(第八菜市场) 小管(乌贼)

四川 鸡血+盐→血旺

相濡以滋味,相忘于江湖。


第六集:香料歧路 四川雅安 花椒(长在灌木丛) 四川阿坝 花椒被雨水打湿→会发黑 干花椒→柑橘香+木质香 之前:盐+花椒→保鲜 “花椒废料”烟,熏肉→烟熏肉 油炸牦牛肉干 云南 德宏 横断山脉 胡峰→炸蜂蛹 撒撇(傣族语 蘸料)→辣椒素 辣椒在中国,不足四百年。 台湾南投 中央山脉 刺楤(食茱萸):裹蛋清炸,配鸡蛋做炒鸡蛋,炖鸡。 云贵高原 喀斯特 贵州 端节(水族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禾花鱼+韭菜+广菜→给祖先的贡品,人们也可以吃 泰国 香茅草 中南半岛 泰国 美功 铁道市场 椰油。咖喱(多种香料制成),泰国咖喱酸辣甜香。 冬阴功(泰式酸辣虾汤) 北京 驴肉火烧 河北 白洋淀,几百年前这里有驴马集市。盐水+复合香料炖煮→卤。 广西 古龙(地名) 八角(世界八角总产量的70%+来自广西)。煮八角又称杀青(被称为“杀青”的东西真不少)。八角长在树上。加工过程:煮完后晒干。 南中国海 潮汕 红卤 广东饶平五祉村(有土楼!我还以为只有福建有土楼,原来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都有。)

采茶 起卤:香料粉末+高良姜+豉(音耻)油+鱼露 卤鹅,潮汕地区祭祀的必备。(南方一些地方还祭祀,为什么我所处的中原地区好像不祭祀啊?) 卤水 香料 安徽 皖江 清蒸江蟹,姜+醋的蘸料。 安徽 天门 姜垄 种姜(我们吃的是姜的根,就像花生一样,是它的地下的那一部分)。

铜陵白姜,水分高。姜种(姜的种子),还得窖藏过冬呢!


第七集:万家灯火 内蒙 莜麦(富含油脂,所以要炒) 饸饹 埃塞俄比亚 画眉草(世界上颗粒最小的谷物)/苔麸ingera英吉拉 广西和里 糯米年糕/粑粑 侗族给新生儿举行“三朝酒”仪式:同族的都来庆贺。 用坛子封存食物:“酸”,(先抹上盐,再放炉子上边,最后移到坛子里。坛子是“水封”的) 酸鸭子,酸鱼。

冰岛 发酵 格陵兰鲨(北方人剽悍的民风啊)这个肉有神经毒素,所以需要放久一些,把水分挤压出来,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晒干“褐变风干”。 湖北 荆州公安 鱼糕 浙江绍兴 菜干(芥菜:晒干,撒盐,入缸发酵,再次晒干→霉干菜) 秘鲁 安第斯高原 地锅 福建 土豆淀粉:选用淀粉较高的土豆品种,刨丝,入水,捞出,剩下含淀粉的水,留下淀粉。然后一层一层地蒸,蒸完后等它变硬,再刨丝,出来的就是番薯粉丝。 厄瓜多尔 外出务工人员 江苏的红烧鱼 火锅聚餐 东北(一年六个月是冬天) 猫冬 秧歌队 肥膘肉,熬猪油 猪网油(网状的油脂薄膜) 油渣(炼油剩的渣)+萝卜→包子馅,酸菜炖猪肉,上炕吃饭!


第八集:风味之旅/纪录片制作背后的秘密 原来拍纪录片这么辛苦啊!而且工程浩大,这么多人都参与进来制作! 但是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很有成就感,所以,值了!

 3 ) 《风味人间》的文案

尝遍天下风味 有家才是人间

1.《山海之间》

环球同此凉热 边界逐渐模糊 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 以古老的方式 静默的力量 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 看清自己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2.《落地生根》

南米北面

物种的交换和族群的聚散 既不动声色又充满艰辛 风味寻根的旅程永远伴随着偶然和惊喜

3.《滚滚红尘》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 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 化作我们平凡的一日三餐 每个仔细品味的人都会心怀感念 余味无穷

4.《肴变万千》

厨师是 菜 和 肴 之间的摆渡人 他们让静默的食物有了生命 厨艺心手相通 能洞察厨师的技法和心路 菜肴穿越人间 看见祖先的足迹和身影 听见幽怨过往的回响

5.《江湖夜雨》

是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相濡以滋味 相忘于江湖 每一个制造和享用美食的人 无不历经江湖夜雨 期待桃李春风

6.《香料歧路》

南吃虾,北吃蟹,广东吃遍自然界

香料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存在 它赋予食物鲜明的标签 又坚守自己的秉性 人们不停追寻着香料的气息 陌路相逢 又殊途同归

 4 ) “风味”有余,“人间”不足

制作的精良不必多说,画面漂亮,许多段落的剪辑也精彩,比如大平老师对于捕旗鱼一段的处理,在视听语言上是挺经典的,可惜华丽的形式下依然难掩内容的空洞和乏力。主要的问题在于“风味”有余,“人间”不足,在探讨人物与食物的关系上过于浅尝辄止,导致缺乏“地气”,时常有看科教片的错觉。

实际上舌尖一二在这方面把握的不错,舌尖三有些过头,风味人间显得不足。其实我一直想为舌尖三说几句话,舌尖三的导演确实不如陈晓卿懂食物,估计也没陈晓卿那么爱吃,他是想藉由饮食去探讨背后的人和社会的变迁,食物是个引子,他有更大的暂称为野心的东西,结果不太成功,但其实他的思路是对的,他感受到已经有些困境需要突破。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一串》拼的是烟火气,是基层的地气,也比较成功。风味人间是想回到好本行,没毛病,但毕竟美食纪录片已经火了这么些年,如果还停留在展示食物,已经难以维持住受众更高的专注度。

从影视行业整体看,现实主义的东西开始重新受关注,无论哪个群体层面,美食纪录片也需要突围,我们需要更多文化上的、更多人情味的东西去打动人,去抚慰人。

 5 ) 喜欢的解说词记录…(已更完)

第一集:中国,拥有最富戏剧性的环境和气候,从荒漠到平原,从山地到海洋,人们因循自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竭尽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让我们穿越四季,跨越山海,开始一场采集风味的旅行。

环球同此凉热,边界逐渐模糊。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看清自己。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第二集:从远古到今天,人类在这颗星球上从未停止过迁移的脚步,有多少人远离故土,定居他乡,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寻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物种流传,食材碰撞,风味交融,造就多彩的饮食风貌。每一次,当我们追问自己来自何方,也开启了对风味的寻根之旅。

时代沉浮,命运流转,落在食物上,都是不经意的细碎和温暖。

物种的交换和族群的聚散,既不动声色又充满艰辛,风味寻根的旅程,永远伴随着偶然和惊喜。

第三集:人类的历史一直伴随着烹饪演化的进程,那些曾在时光中留下匆匆脚步的食物,或许依然存留世间的某个角落。从火的独特运用到器具的出现,从地域性口味的融合到饮食风尚的流变,滚滚红尘中,中国人用食物感知世界,也从食物中窥见过往。

我们怎样评价火对烹饪的贡献都不过分,它不仅划定了生和熟的界限,也加速了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进化。

食物流变的历史无比漫长,但承载它的是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时代更迭,人群聚散,总能在食物中得到印证。

月圆之夜,中国人的祖先把食物做得色形美好,装点每个生命的悲喜和祈愿。

一千年前,中国人把奇思妙想与对世界的感知注入食物。滚滚红尘,沧桑巨变,在这些存续至今的精致美食中,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视觉和味觉,重返当日的繁华,和古人保持心意相通。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化作我们平凡的一日三餐。每个仔细品味的人都会心怀感念,余味无穷。 第四集:刀工火候,五味调和,不仅是中国人处理食物的方法,更隐含着他们的烹饪审美和处事哲学。

厨师是菜和肴之间的摆渡人,他们让静默的食物有了生命,厨艺心手相通,能洞察厨师的技法和心路。

家族的手艺,对一个人的口味影响深入血液,无论走到哪里,都化成一种自觉,形影相随。

菜肴穿越人间,看见祖先的足迹和身影,听见悠远过往的回响。

第五集:关于琢磨,关于顿悟。无论置身繁华闹市,还是深居乡野陋巷,世上的滋味,就这样流转于方寸餐桌,交织在冷暖人间。

红色江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人不变,有人求变。

如果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宵夜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传承有序的师徒关系,不仅稳固了门派的江湖地位,也保证了人间风味的代代相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众多高手理想中最华丽的归隐。

岁月积累的风韵款款释放,回味悠远绵长,其中的玄妙,只有知味者才能心领神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面对严酷的现实与生存压力,坚持或妥协,各自抉择。相濡以滋味,相忘于江湖,每一个制造和享用美食的人,无不历经江湖夜雨,期待桃李春风。

第六集:原本是植物的自卫武器,却在不经意间,为美食做了五彩斑斓的嫁衣。人类对香料的追逐,在地球上开起辟出一条条路径,香气四溢,色彩纷呈。香味流转,气息交融,每一次相逢都开启了人与食物之间的一场艳遇。

年复一年对生生不息,年年有余的祈愿,全部寄托在古老的味道中,历久弥新。

历史上西方人对香料的渴望和痴狂,推动了海上新航路的开启。财富聚散,帝国兴衰,那些搅动世界风云变幻的故事,都和香料有关。

江湖夜雨,北腿南拳,卤水和香料的招式变化万千,但它们总会在年节的时候,聚合族群,温暖亲情。

香料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存在,它赋予食物鲜明的标签,又坚守自己的秉性,人们不停追寻着香料的气息,陌路相逢,又殊途同归。

第七集: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平淡的食材,经过一双巧手和细密的心思点亮日常,温暖彼此。万户千家,味道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

家常食物,如同曾经熟悉的乡音,让年幼的一代既兴奋又陌生。

食物带来的共同体验,让族人间的联系得以反复确认和一再巩固,甚至为族群存续植入顽强的基因。

有人辗转漂泊回归故土,也有人远离亲人,奔赴万水千山。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第八集:在全球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美食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方寸之间,当我们从更大,更小,更远,更近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星球上的美味,你会发现人类如此相通又各不相同。穿越南北,横贯东西,我们为您开启一场炫美的视觉盛宴。

 6 ) 深夜放毒,这才是真正的舌尖3

如果喜欢我们,请微信搜素关注“鲤鱼Wang”→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感谢置顶。

作者:北北

影视剧爱好者,偏爱烧脑悬疑推理类

陈晓卿出走央视后首部纪录片10月28日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了!

名字这回文艺了许多——《风味人间》

舌尖粉都对这部纪录片寄予厚望,尤其是央视自己出品的舌尖3饱受诟病之后。

果然,陈晓卿一出手,还是质量保证。

豆瓣拿下9.4分,好评如潮。

这次,《风味人间》迈出中国,走向全球,因为这风味,人间真是值得。

技术上值得称道的点很多:

比如首次使用显微拍摄;

食材以颗粒状近距离的呈现在屏幕上,让人非常直观的感到细节的震撼效果,垂涎欲滴。

盐粒缓慢渗入火腿的过程。

冰晶凝结,马肉在零下20度环境之下急速冻结。

蟹苗的纤毫毕现。

生生把食材的灵魂演活的节奏!

而陈晓卿在谈到显微摄影时也说:你会知道蟹肉为什么在这一块突然变得美味了,为什么口感变得弹牙了……这实际上就是在剖开真相,让你看到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画面拍摄精美,随便一截都是屏保桌面。

千羊奔驰,万鱼游跃,都是令人震撼的画面。

除了技术流值得称道,更让人品味出的是来自导演坚持的内在:

以美食讲人文,以小见大,以物喻情。

这也是当初舌尖系列火的重要因素,每一道食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段故事。

比如台湾人民捕捉旗鱼的故事,颇有《老人与海》中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气势;

而为什么一碗碾转蕴含了那么多的情感?

又为什么让西北人魂牵梦绕的是一份洋芋搅团

在《风味人间》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看《风味人间》中的美食,既是享受,也是折磨。

一道道美味,如何成就,是食物的巨大魅力。

里面的酥皮蟹、秃黄油拌饭美爆,让北北我作为一个不喜欢吃蟹的人,直流口水。

这么精美好吃的蟹黄、蟹膏,真的都要跪了!!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在深夜看这档节目,否则一定会胖三斤,选择深秋时候播出这“恶意”也是满满啊!

此次回归的还有解说和音乐。

文案更是充满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随便一句,就感觉平时形容美食的词都弱爆了!

比如形容奶桶肉:“刀锋过处,张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绽开。绵密浓烈,余香满口。”

形容秃黄油:“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配上舌尖系列原版解说李立宏老师的声音,深沉稳健,不疾不徐,真是让人骨头都要酥软了!

李立宏的解说让人戏称“一听就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他,曾先后为数千部影视剧、纪录片配音。

94版《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西游记》里的玉帝,《琅琊榜》的梁帝,还有好莱坞大片《阿凡达》里的杰克,甚至我们熟知的大雄、加菲猫、维尼、跳跳虎等动画角色,都出自李立宏的配音。

《风味人间》的总顾问都来头响当当:

沈宏非,《舌尖》前两季的总顾问,上海才子,食色性也,他都极爱。深谙美食之道,是美食圈的知名老餮,人称沈爷。

蔡澜,大名如雷贯耳。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

(蔡澜与金庸)

如今,查老爷子仙去,四大才子唯留蔡先生与倪先生,呜呼哀哉!

陈立,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曾是《舌尖上的中国》两季的顾问之一,香港的茶餐厅里,有一款以他名字命名的咖啡。主持过电台节目《围炉夜话》,对美食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

陈晓卿的理念很实在,“最好吃的食物,永远只能去当地吃”,于是只能在深山里采摘到的冷笋,扎根于西北胡杨林下的巴楚蘑菇……都浸透着当地食材才有的味道。

而美食与旅行结合的意义就在于此吧,去一座城市,品尝一道佳肴。

这份风土人情,只有真正脚踏之处才能感知,只有真正触摸之所才能体会。

对于北北来说也是如此,世界那么大,吸引我的不止是人文与美景,更是在别处无法品尝到的美食。

人们常说:身体与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我偏说:身体与味蕾,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这次,《风味人间》跳脱出了中国,放眼全球,同样的食材,辗转万里,在不同的国度,生发出不同的滋味,不过说实话,第一集观看完之后,还是觉得中国美食最有诱惑力,国外的做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色香味吧。

也许更是蕴含在食材中间的那抹乡愁。

当然,跳脱出普通观众的视角,有些评论会从专业且批判的角度来说,认为《风味人间》骨子里的创新可能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定这一部才是《舌尖3》的原因,它的基调与《舌尖》系列一脉相承,“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但,那又怎么样呢?

重要的是观众会不会买账,而口碑说明了一切。

可能中国的观众总是宽容的,但要知道,我们决不是好糊弄的。

尤其是在“吃”这件事情上!

最后,还是要赞一下预告片的文案,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

这是一次奇妙的风味之旅

山海之间偶然落地生根

成就万千肴变化作滚滚红尘

穿越香料歧路

几度江湖夜雨

灯火万家

敬请期待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爆终极预告,止不住来安利一波口水~还是熟悉的味道_腾讯视频

想看的,扫码关注我们

后台回复【风味人间】即可

 7 ) 镖鱼哥的梦想与荣光

第01集结尾部分让我同时产生了:(想吃旗鱼皮的)饿,小感动,热血三种感觉。

镖鱼小哥自己说出的旁白很燃啊:

梦想

燃烧小宇宙

导演解释了小哥这种比较原始的镖鱼法是对自然伤害最小的,不像商业捕捞船的刺网。可能不如商业拖网挣钱,但这种阿凡达式的镖鱼就是小哥的梦想。

小哥和爸爸已经经历100多天捕鱼低潮期,最后拍摄的出海这次追旗鱼逆浪追了1个小时,小哥高高地站在船头,举起了鱼叉,只见无数的浪花腾空而起。看着这画面有种观人生的感觉,有木有:我们的生活就是这变幻莫测的大海,我们的追求的梦想与荣光就像那飘忽不定的旗鱼🐟,所有认真生活的人们就像小哥一样追寻着自己心中的渴望。

今天终于有所收获之后,收工返程路上父子疲惫的坐在船沿上休息,有种“老人与海”的画面感:美食,工作,生活都遵循相同的法则: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收获都不是轻而易举,特别是当你想要追逐“最大的旗鱼“,你就需要去更远的200里外海,接受更长时间的一无所获,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你的梦想越大,追梦之路也就越艰辛:你的梦想就是你的荣光,到头来你的梦想也在反噬着你。Everything kills everything else in some way, Fishing kills me exactly as it keeps me alive.

 8 ) 《风味人间》有哪些镜头打动了你?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吃货,第一集打动我的是河南的那对爷爷和孙女。

田间穿行

活泼的小女孩

可以看出,孙女在乡村里和种田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非常活泼、孝顺、乖巧。

烈日炎炎,帮割麦的爷爷扇凉

帮忙抱麦子

和爷爷一起推磨

尤其是下面这张,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傍晚的厨房里,摆好木桌木凳,端上奶奶的拿手好菜,简简单单的一餐。桌上话通常不多,但是碗里总是放满了爷爷奶奶夹过来的菜。

结尾 爷爷帮孙女扣上草帽,背影真是温暖至极。

 短评

看完第一集激动地来打五星。开篇就是阿勒泰哈萨克牧民转场,杀羊,然后杀马,炒马肉块,肋骨塞进马肠子,化雪取水。激动坏了,李娟的书读了好几遍,终于见着画面了!!另一段印象深刻的是压轴的镖鱼,渔民站在船头手持鱼叉寻觅旗鱼,找准角度用力掷下鱼镖,矮马像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不用只拍中国食材了,西班牙的火腿法国的奶酪,看上去也都好好吃啊。虽然美食还是高盐高油+主食,但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是人类天然的享受。

4分钟前
  • 弓小箭
  • 力荐

感谢豆瓣,10.26在UME华星中国巨幕首映看了第一集。陈晓卿仨字儿就是金字招牌。一贯的挖掘中国民间美食,这次又加入了对中、西美食的对比,视觉效果拔群,味觉…更是折磨。看陈导的美食纪录片永远都是享受与煎熬并存。

8分钟前
  • zykmilan
  • 力荐

基本回到《舌尖1》和《舌尖2》的水准,也把《舌尖2》那种强加的人文色彩去掉了。将视野跨出中国,一方面是想体现出专注于食物的初心;另一方面,「透过食物塑造文化自信」的题旨更无掩饰地凸显了。这套纪录片最好的环节依然是摄影,谁能抵得住美食的特写镜头呢。《风味人间》甚至引入了动作片元素。

1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若说腾讯视频就是高配版的央视,是褒是贬?不差,但也没什么实质创新,好山好水好无聊

16分钟前
  • 沛沛
  • 还行

边喝酒边看,这辈子只愿囿于厨房与爱。希望陈晓卿能帮酒拍个纪录片。

20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陈晓卿总导演,并不是舌尖3,而是比舌尖更牛逼。企鹅爸爸财大气粗,用拍《地球脉动》的标准去拍美食记录片,航拍、显微镜、高速摄影,从内到外透露的是“不差钱”。一定要看最高清级别的画质,那镜头太爽了,细节满满,活色生香,又美又馋,吃完饭看这个,感觉刚才吃的是猪食。。。

2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为什么风味人间要放在晚上播!!

26分钟前
  • 文淇
  • 力荐

“舌尖上的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山川依旧,美味不改。美食纪录片少了陈晓卿,如同佳肴短了一道调味。最喜欢的段落是海报上的镖鱼手,少年理想熠熠生辉。

31分钟前
  • 浮灯
  • 力荐

片子好不好,一两集还就真能看出来!

3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陈晓卿真的懂吃货!!!以及第一集那个捕鱼小哥哥,真的太酷了!!!难怪海报C位都给了他哈哈。

39分钟前
  • 今日只吃菜
  • 力荐

台湾的旗鱼是用镖船来抓的,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青石
  • 力荐

镖鱼那镜头帅哭!美景,美食,中国第一,没有之一。

46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世人常提“世界观” 其实没有“世界” 只有 “观” !人类对周遭万物的观察和解构 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世界,食物的滋味背后是人情的牵挂、四季的流转,生命的孕育…口舌之欢只是开始,绵密悠长的动人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而爱,是美妙细节寸寸生长的土壤…

50分钟前
  • 晓木
  • 力荐

《风味人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努力地在把难以言传的美味进行可行性分析,什么样的烹饪会产生氨基酸,什么样的元素相互反应成为新的物质,所以导致怎样的口感。《风味人间》的表层叙事是食物,深层叙事是驱动食物流动流转流传的人类迁徙与文化碰撞,写背后文化和人类学都适可而止也深入浅出,比例得当。

55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华丽过头的虚假感。

60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这才是真舌尖上的中国3,哦不,现在是舌尖上的世界,有陈晓卿的美食节目真的不一样,每一帧都是壁纸,从美食入手,讲出了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品味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但是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生活的美好的无限追求

1小时前
  • 啦啦啦啦
  • 力荐

7分,视野高远,拍摄一流,画面好评,内容庞杂,剪辑太跳,重心不稳,重视觉奇观,轻内涵挖掘。

1小时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本片可能会引起部分不适,饭后观看效果更佳!

1小时前
  • 满船清梦压星河
  • 力荐

有幸提前看了第一集。只能说凭着这份匠心,这五颗星就给的值。

1小时前
  • Wstar
  • 力荐

又名《舌尖上的地球》。作为陈晓卿离开央视后的首部作品,只能算差强人意。又想说美食又想拍文化又想讲故事,结果都是泛泛而谈。素材的组织有点乱,解说词其实也不是很好。另外,摄影做得太精美、摆拍痕迹太明显就没那么接地气了。三星半。

1小时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