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简·古道尔,雨果·凡·拉维克,雨果·埃里克·路易斯·凡·拉维克

导演:布莱特·摩根

播放地址

 剧照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2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3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4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5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6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3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4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5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6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7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8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19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8 15:21

详细剧情

  影片主角是在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在那里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后来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环境。 导演布莱特·摩根尤其擅长人物刻画,他从100多个小时从未公布过的珍·古道尔在野外考察和访谈的影像资料中选材剪辑,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珍·古道尔年轻时在非洲研究黑猩猩的故事。伴随菲利普·格拉斯的迷人配乐,让观众感受到在那个仍由男性主导野外科研的年代,一个女人如何通过激情、奉献和毅力改变世界。影片还把人类的命运与动物交织在一起,大大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与猩猩共舞的童话人生

曾经想过,如果一只野生小动物能毫无戒备地把爪子搭在我手上,我肯定能开心一整天。也因为这个缘故,我非常喜欢《风之谷》里的那乌西卡。

但是,谁愿意花上30年时间呆在丛林里,只为了能有机会跟黑猩猩握一次手?

在第一只猩猩靠近她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替她高兴。

没有受过任何学术训练,反倒成了她最大的优势,让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观察和研究之中。

也许伟大的人就是,从不对自己的使命感产生怀疑,一旦作出选择就专注投入,“从一而终”。如今的时代,一个人一辈子要想纯粹地做好一件事情,已然是种奢侈了。

不过,真的很难把她跟“伟大”这个庄严的词联系起来,她整个人是那么地明朗可爱,纯真自然,充满活力。

在Hugo的镜头下,穿越山间的Jane像小鹿一样灵巧、美丽,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欢腾劲儿。

Hugo最初爱上她,除了那张宁静而纯真的面孔,肯定更为那双清亮活泼的眼睛——直到Jane70高龄,它们依然清澈灵动,神采奕奕。

看到Hugo直接电报求婚的那一段,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真的,谁又能说国家地理给孤身在丛林中的她,送去一个年龄相当、面貌英俊的摄影师,没有一些微妙的好意?

她晚年之前的人生宛如童话,与她所研究的黑猩猩群体的演化过程交织在一起。猩猩开始对她放下防备之后,她遇到了Hugo;而在观察到母猩猩生下小猩猩之后不久,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儿子;猩猩群体分裂之后,他们也分开了。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她儿子非常讨厌黑猩猩。只能猜测,因为猩猩抢走了一部分他妈妈?

关于她的流言也有不少,没有学历和背景,人们的质疑声从未停止,她的美貌反而成了被攻击的靶子。那时的人们更加难以接受独立女性吧,一个面容如此精致的女孩,似乎更应该精心打扮起来,在社交舞会上、或者镁光灯前大放光彩,而不是穿着卡其衬衫和工装短裤(我很纳闷她如何逃过丛林里的虫子和蚊子),在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还作出了改写人类历史的研究发现……其中偶尔插播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问题都非常尖锐。但这些质疑看起来似乎没有成为她的障碍,片中只是借她之口,以一句玩笑轻描淡写地带过:“……他们说(我对黑猩猩的研究)能拥有如此的影响力是因为我的腿”。Jane表示“I don't care”(恶趣味的我不禁想,她原本是不是要说“I don't give a chimpanzee's shit”?)

博士赏识她,母亲支持她,然后又遇到了爱人——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爱情、亲情全部交付到一生挚爱的事业当中,真的太幸运和幸福了。所以,Jane在最后也不愿为了Hugo放弃自己的研究事业,因为这已经是她的生命了,她无法从中抽离,成为一个仅仅充当丈夫摄影助手的女人。

要说有什么不足,就是片子还稍欠厚重,过于轻盈和浪漫了,有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但是也能理解,毕竟只有2014年才发现的部分影像资料,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出色了。我觉得还不够过瘾,希望日后能出她的传记电影,像《走出非洲》那样,把她的丛林生涯、情感经历和人生感悟,更加感性地演绎一遍。连女主角的人选我都想好了:长发的蒂尔达斯文顿。两个人的脸型和五官非常相似,借助化妆造型后应该能达到90%,不过tilda遗世独立,气质比较清冷,Jane则温暖柔和许多。下面这张微笑的swinton,不知道各位觉得如何?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异优势是,可以将并未发生在眼前的一切事件与物件,告诉给下一代。

我想这就是应该努力读书观影,尽力扩展生命宽度的原因之一吧,至少,应该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进化。

 2 ) 生命赞歌

这是一篇生命的赞歌。“我从小就想在非洲观察动物,这是我的梦想,我很幸运。”“抛弃男人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只是在意他的工作。”是的,她做到了,她为了理想和人类社会跳出了父权社会的条条框框,告诉世界,没有什么“小姑娘”我们见到的是一个伟大的植物学家,一位伟大的母亲。珍不仅告诉了我们生命的伟大,人性的光辉,更告诉了女性怎么活?这他妈才是真正的女权。同时,幸运和努力这两个词贯穿全篇,这包含人类最初始的美德—感恩和勤劳,珍把她贯穿了整个人生,并呼吁人们也这样,感恩社会,感恩动物,最重要的—感恩自然。而反观雨果,同样一位伟大的摄影师,对生物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在所有他的行为里无不体现,影片也较为客观的讲述了他与简的微妙关系。影片的优秀剪辑使整个故事无比平滑,音乐也恰到好处。终于在电影院用了几十元享受了一次,毫无遗憾。向这位历史性的伟人致敬,让我们歌颂人性的美丽,歌颂自然的光辉。

 3 ) 如果我只是从这个世界路过,我会爱上这个世界

  • 影片开头年轻的Jane专注而热爱地观察着贡布森林发生的一切,嘴角带着括弧微笑。而几十年后,皱纹覆盖头发花白的Jane,当她谈起黑猩猩,谈起她所热爱的这一切,神情不曾变过。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热爱,愿意放弃老公、儿子的热爱。她的脸上有一种神性,慈怀,悲悯,爱着所见的这个世界。
  • 她这一生,足够幸运,这么早就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做自己的事,而她也足够坚定,没有因为世俗,放弃这一切。其实一开始我是冲着宣传那两句话来的,但是看完电影,男女之间的事真的不是这部电影主要在讨论的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是有一件愿意放弃一切去做的事,是至高的一切。想起很多年前,我读月亮与六便士,没有办法理解斯特里克兰德做的一切。但工作以后,当我明白以后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生存。我忍不住思考,我活这一辈子,就这么活了吗?我也想去看我没有看过的风景,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我喜欢一个人相处,我不讨厌人类世界,但我讨厌社交,我讨厌进入这个世界。如果我只是从这个世界路过,我会爱上这个世界。可我在这个世界活着。钢筋水泥的城市治不好我的抑郁和焦虑。所以我要做我真的热爱的事。有时候不是不想要六便士,是贪心,月亮和六便士都有。但这是难得的。Jane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她受命运垂青,没有心安理得享受这份幸运,她深知自己的义务,是要将保护自然的概念宣传出去,让下一代人更好地保护这个地球。片子选在这个时候上映,想起无耻排水的某个国家。人类受命运垂青,幸运地从猿人中分化,也应感激这份幸运,扛起更大的责任。“这是第一次 有物种演化到能够教导下一代 不在眼前的对象与事件 传递从过往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取的知识 传递从过往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取的知识 通过语言 我们得以提出 其他生物不可能提出的疑问 询问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存在的意义 拥有如此高度进化的智力当然就意味着 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上的其它生物 它们的生存 保守人类轻率行为的威胁”
  • 黑猩猩幼崽触碰Jane脸庞的画面让人难忘,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最后一直在哭。可能我真的被生命震撼到了。我真的意识到,除了人类以外,地球上存在的其它生物,他们也在活着。不只有我们痛苦、饱受折磨,或者享受开心;他们也是这样。而Jane开始小小的日常,默默的行动,拓宽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伟大源于微小。
  • 最后要说,画面真的太美了,不愧国家地理摄影师。每一帧都仿佛让我置身那个世界,绿色的丛林,蓝色的天,红色的晚霞,Jane专注的脸。
  • ps 前面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一直给Jane切大脸特写,后面觉得一方面是为了表现jane真的热爱的神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暗示拍摄者与被拍之间的关系。在爱人的镜头下,Jane那么美。

 4 ) 一位女性成功的背后终于不再是男性,而是另一位坚强、温柔的女性。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两名奋力与社会规训抗衡的女性。社会教育女孩们要乖巧听话,要为孩子和家庭付出,而很明显珍的母亲并不认同这一观念。她尽可能地支持女儿完成梦想,甚至选择在四五十岁的年纪陪同女儿远赴非洲—尽管那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眼里是个不切实际的、艰苦的、错误的决定。

于是珍说出了“我从不以结婚、组建家庭作为人生目标,我从来没考虑过那种事情,我满脑子都是我要去非洲,要做我理想中的工作”这样的话。在这部片子之前,我对珍·古道尔一无所知,我以为她真的终身未婚。于是当影片对雨果的叙事开始时,尤其是看到珍为了孩子妥协,选择性地牺牲了很多科研时间,我很失落。

幸运地是,当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狡猾的丈夫要求妻子放弃自己的事业转而支持他的事业时,是母亲再次站出来支持女儿的梦想,于是珍放弃了婚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研究。这段源自母女之间的真实故事,恰好应证了虚拟影视剧里无数对“母女关系”“女性成功”的污名化,令人触动。

 5 ) 珍·古道尔:向往的人生

2018年6月24日的中午,依稀记得那天上海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我在环贸的百丽宫影城看了珍·古道尔的纪录片《珍》。

这部纪录片的素材取自国家地理为珍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拍摄的100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公开过,这部电影将其浓缩成90分钟的精华。

珍以在非洲的热带原始森林研究黑猩猩而出名。但在那个年代,这不仅是一件充满艰险挑战的事情,而珍自身的条件也让她很难被看好。她是一名女性,人们都不相信女性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生活,更别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次,她没有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获得相应的文凭,人们很容易就质疑她是否能胜任这样的研究工作。

但是,一个真正下定决心的人,那么任何困难和嚼舌根的流言蜚语都阻挡不了她。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路易斯·李奇,后者以研究东非大草原上的原始人而享誉学界,路易斯·李奇聘请珍做他的秘书和助理,帮助她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初步的经验。并为她牵线搭桥,使得珍能够获得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去往非洲坦桑尼亚的冈贝河国家公园的野生黑猩猩栖息地研究黑猩猩。她梦寐以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不出意料,珍一开始的研究工作受挫了,一方面是非洲原始丛林艰险的自然条件需要她去适应,另一方面则是作为群居生物的黑猩猩极强的戒备心让她无法近距离观察和研究。但是珍最终凭借自己的耐心和对黑猩猩的热爱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当黑猩猩接受她递过来的香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信赖这个姑娘了。

珍有了很多新发现,比如黑猩猩会尝试用细长的树枝来捕食蚂蚁,并通过模仿和习得在群体中普及开来,原来人不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生物;此外,猩猩的族群也有了严格的等级划分,领头的猩猩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能把看不顺眼的家伙驱逐出猩猩的族群。

这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发现使得国家地理学会加大了对珍的研究的资助,他们还特意聘请了野生动物摄影师雨果来拍摄记录珍的工作,这也是这部电影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前提。就像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里描述的那样,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走在了一起,共同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美好时光。从纪录片的片段来看,那可能是珍一辈子最快乐幸福的时刻。

但当珍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以及他们的儿子路易斯出生后,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也接踵而至。珍想继续从事黑猩猩的研究工作,因为她知道还有很多事情尚待她去挖掘探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但留下来意味着她和雨果两个人将长期分居,且儿子路易斯很难得到相应的照顾。并没有两全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好母亲/妻子和一个生物学家之间,珍陷入了挣扎之中,但为了儿时心中的梦想,她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她结束了和雨果之间长达十年的婚姻生活,并将儿子路易斯送回了英国上学,一年能够见到的日子屈指可数。

这个选择成了珍一生中的阴影。尽管那是一段真挚美好的爱情,他们曾如此幸福过,但这段感情既然束缚了双方各自追求向往的人生和职业目标,那么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戛然而止,似乎也是一个正确理性的选择。很多时候,美好的故事并不能善终,做出一个选择也就意味着放弃其他的可能性,这似乎总是人生的常态。

但是对于路易斯而言,破裂的家庭和母亲不在身边造成的创伤是难以弥合的,这或许是珍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因为他儿子对于黑猩猩充满了憎恶和痛恨,母子关系也再也无法修复和弥合。我理解并同情路易斯的不幸,他是真正活在母亲盛名阴影下的那个人,母亲似乎把一切的爱都给了黑猩猩而不是他这个亲生儿子,这似乎违背了人的天性。但珍何尝不是做过痛苦的挣扎呢,就像电影《特洛伊》里阿喀琉斯在儿女成群尽享天伦之乐和战死沙场垂名青史之间做出选择一样,珍顺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这个看起来自私的选择。这成了我们可以诟病的一点,但我们也不应该对此攻讦,毕竟当事人经历的内心挣扎是我们无法去真正感受到的。

在近四十年的研究生涯结束后,珍·古道尔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宣传黑猩猩栖息地保护以及地球环境保护。 TV +出品的纪录片《亲爱的…》里面有一集就专门介绍了她近年来的活动以及为此鼓舞到的世界各地的人们。和做作喊着口号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的瑞典少女相比,珍·古道尔体现了她务实的一面。她知道要想保护黑猩猩的栖息地,首要之急就是解决非洲当地贫困人们的生存问题,为此她也采取了很多行动,包括面向青少年的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纪录片里很多青少年正是通过此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比如巴厘岛中的两姐妹。

在功成名就之后,珍扮演着一个激励者的角色,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有的人注定是要被做书立传的,珍·古道尔就是这样的人。

参考链接:http://www.voicer.me/archives/95989

 6 ) 一点想法

关于珍的生活

从珍刚开始从事研究时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结婚,这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她满脑子都是工作。到后来认识雨果,又自然而然的结婚生子。第一个想法是“真香”。后来仔细想想,这种自由而不拘束的人生又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呢?

珍和雨果的感情起源是因为工作,出现矛盾到离婚也是因为工作。毋庸置疑,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野外研究了。

珍和雨果感情出现矛盾的时候(两个人的工作异地,雨果想让珍和他一起去大草原),曾经给自己的妈妈写过信(电报?)咨询她的意见,她妈妈回复说:

“我亲爱的珍,没有不能失去的男人。对男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心碎这回事,他们满脑子都是工作和他们的梦想。女人就是用来衬托的。 爱你的妈妈”

翻译过来可能就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珍从小和父亲的接触比较少,由此可以理解她对于自己另一半的要求和期望,更多的是从母亲还有黑猩猩那里得来的。

关于科研

初中或者小学的时候就从教科书中了解过珍,但是现在看这个纪录片,又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看片子的角度都不一样。我觉的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受到了一定的科学训练原因。

影片开头,珍开始去研究黑猩猩,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前人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呢。这里在影片中介绍的很好,几乎为零(好像有一个人做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只看到过一两次黑猩猩,还有一个人试图把自己全身浇上黑猩猩的粪便来接近他们,但没说结果)。

珍没有受过大学教育,自己也说了刚开始缺乏科学训练,所以她的研究方法是有一定问题的,比如不应该给黑猩猩起名字,而应该用编号来代替,以免出现情感的因素。比如把自己的营地放好多香蕉来吸引他们,当时我就想到了会不会造成一些不可控的局面,比如抢夺,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再后来黑猩猩集体得流行病而大规模死亡之后,珍的科研团队才规定了不许研究人员和黑猩猩有肢体接触。

影片在介绍研究黑猩猩的研究意义上一笔带过,我相信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研究,可是在影片中并没有阐述的很清楚。科学需要讲故事,那么,为什么要研究黑猩猩呢?影片用珍的一生讲了一个很动听的故事,可是在科学意义的阐述上海不够明确。

其他

一个小笑点:珍去非洲前说自己庆幸没有上过大学。后来又在这里建立了研究基地,培养了许多博士和博后。嗯,真香!

一个小感慨:科研活动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的,比如珍自己上过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出门演讲也随身携带黑猩猩布偶,这都有助于个人品牌和个人影响力的加强,进而有助于自己的科研申请funding。

一个不理解的地方,记录片中,珍和她的学生们在野外所有的装扮都是短袖短裤,即便在丛林里走也是一样,可是一般在户外为了保护自己不都是长袖长裤吗?

一个小发现:锂电池界的开山鼻祖姓Goodenough,珍姓Goodall(古道尔)。看来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7 ) 拥抱生命的一生

这是一部透过科学与自然,讲述人类美好情感与胸怀的纪录片。虽说有100多分钟历史珍贵影像资料供导演剪辑,但真的要用这些用于科学观察的视频资料去讲述一个丰富立体的女性人物的一生,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导演非常合理的安排了视频的顺序,没有补拍和任何后期人工安排,包括纸质文字照片等资料,全部是历史的沉淀,导演极其深厚的功底,就是用这些旧东西编织出了一个完整、丰满、具有现代审美的纪录片。

影片一开始镜头平静缓慢,一个年轻的女人在丛林里穿梭、时而爬上爬下、慢慢讲述她开启冒险的故事,甚至都没有多少大猩猩的镜头,让人不禁疑惑,这些美丽的镜头后又是谁在凝视。直至影片进行到1/3时,我们才知道有一个与女主志同道合的摄影师,他一直存在在这些镜头之后,所以在很多很多的影像里,是他的视线,即作为一个专业的、对职业充满理想抱负的、对大自然充满向往的野外摄影师,也是作为女主伙伴→恋人→丈夫→孩子父亲→朋友等多重角色的男人,他眼中的女主和所处的丛林、所看到的大猩猩和一切美好的自然生命。美好的是,女主也偶尔拿起摄影机给他拍摄,让我们得以看到从她的视线望过去,那个阳光微笑的男人是如何在丛林里忙碌、生活,留下来很多趣味的影像。以及后期男人独自去探索新的世界时留下的影像。这是两个灵魂极其相似的人,是双向的奔赴。虽然各自的理想最终让他们分离,但这自始至终的情投意合是最真实的情感。让人不禁羡慕这样的人生——自由的拥抱自己向往的工作和生活。

影片有一个极其感动的地方,就是女主的母亲。这也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女性。当女主说在开始的探险里,只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她时,我再也没想到,下一个镜头里,出现的是她的母亲,她站在丛林的溪流里打肥皂洗脸,肥皂不慎滑入河里流走,她闭着沾满肥皂沫的眼睛用手摸索,最后急急忙忙洗掉泡沫去找肥皂的样子,虽然拍摄这个视频的女儿一边拍一边孩童般咯咯的笑,镜头里母亲看到她拍下自己的样子、也冲着镜头欢快的笑着时,我流泪了。在半个世纪以前的时候,在所有英国女性还在以当一个会打字的女秘书为最好职业然后结婚生子的年代,这个母亲可以支持与陪伴女儿的程度,是何等的豁达与爱,这可不是当下帮女儿带娃打扫卫生操持家务这么简单,这是支持女儿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并与她共赴充满危险和艰辛的丛林的母亲。所以后面女儿想离婚时,母亲那封支持的信件,是她对女儿志向有完全的理解和长期的支持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女性主义。

最后是女主的儿子的到来。他改变了女主对很多事物的感受和领悟,这是身为母亲的改变,也是一个生命之于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力。母子二人从朝日相伴、到孩子回英国上学每年寒暑假相聚、再到孩子大了父母讨论离婚的过程,直至影片最后孩子已经成人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些细节穿插在影片中,穿插在女主的自然科研的过程中,改变着她的生活轨迹、也改变这她对一些事情的做法。为了陪伴孩子、也同时为了科研,她建立了研究基地,招收了徒弟和做论文的博士生来帮忙,让她得以放手做一些其他事情,而这些团队的到来,也影响了她的很多认知和后来的科研之路,以及到后期到全世界去宣传动物保护的终身事业。

女性主义不是不把男人、不把婚姻、不把家庭、不把生儿育女放在眼里,而是能把自己、事业、理想跟这些事情放在一个天平上,平等看待、理性选择的权利。有想做的事业就去做;遇到相爱的人的话,就去结婚;想生孩子就生,生下来就对他负责,有能力平衡所有事情的,就都抓住不放,没办法全部拥有的时候,就适时的松开几样,松开那些可以离开你、你也可以离开的即可。

这就是这个传奇女性的一生。她怀揣梦想,自由且勇敢,她与人相遇,与世界相遇,她认真的拥抱了生命。

 8 ) 关于生命的哲学

4.8分,5分献给伟大的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她以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献给伟大的野生动物摄影家雨果·范勒维,他为我们记录下关于生命如此富丽壮阔的一面,献给本片一流的镜头语言、配乐和剪辑,让我们可以如痴如醉地度过如此精彩的90分钟。0.2分扣在珍的一些个人观点的表述让我感觉到一种说教意味:在送走麦奎格时,其实这种选择非常容易理解,毕竟她不是从别的动物口中救下了麦奎格。但是她解释到,她无法眼见着动物受苦,她愿意尽力帮助动物。人道主义救助是有限制性条件的,但出于怜悯的“帮助”,似乎表明她的判断可能会因受主观情感的影响,逾越为过度的干涉。我希望这只是一种表述上的误差。葛拉到了上学的年纪,珍选择将他送回去接受教育,她说,这是为了他好。在选择继续坚守在冈贝而放弃对葛拉充分的陪伴与照顾为前提下,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何尝不可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陪伴呢?想想如果从葛拉的视角描述自己的童年与母亲,他又会做出怎样的评判呢?身为人母的选择我们无法评判,但这个“最好的选择”显然不是那么绝对。

葛拉从未爱过黑猩猩,作为旁观者这太容易理解了,自他出生,黑猩猩就占据着一份他永远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的爱。作为一个仍在襁褓中的孩子,他有什么义务必须爱上这种与自己抢夺关注的生物呢?

珍与雨果的结缘、相爱与分离都源自黑猩猩,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谁也都没有选择为了挽留婚姻而做出让步,在此谁又能比谁更高尚呢?当然,让人欣慰的是,直到雨果离世,两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各自的领域享誉盛名。这份爱情所蕴含的张力,我想是需要对爱情本身拥有足够深刻的体悟才能感受到的。

罗素曾经嘲笑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妄图从地球这颗蓝星表层一些蠕动的生命所推出的哲学,去涵盖洪荒宇宙所有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宇宙论。很显然,这诘难无法反驳柏格森关于生命哲学本身的论述。生命体呈现出一个低熵的状态,生命体的活动显示出一个熵减的倾向,而非生命体的运动恰恰相反。死亡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在这里旧的生命体通过分解重返无机界,但它却为新的生命体重新聚集物质与能量铺平了道路。生命与死亡不断交替,人们称之为轮回,在个体的更替中,世代的生命体通过变异、适应与遗传获得了调节自我以顺应环境改变的机会,世界也因这一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个体通过一团未分化的细胞,将生命的能量传递下去,而分化的细胞聚集成的个体却注定凋零。每个现存的个体,通过生殖细胞本身都可以追溯到地球生命的起始,这是数以万亿计的生命赓续的线索,也可以通过生殖细胞将这些纤细柔弱的线索接续下去,这本身就彰显出一种高深莫测的生命的奇迹。

生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促使珍与雨果相识、相知、相爱,又使葛拉得以诞生,它使遗传的密码不断传递,也让父母自发地教导孩子生存的技能以弥补本能遗传的有限,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发明了文字,使代际教导的效率极大地提升。死的力量也是伟大的,它带走了芙洛,也通过抑郁吹灭了弗林特求生的意志,它促使黑猩猩小群体分裂出来,也触发了余下黑猩猩残暴的基因,清除了分裂的小群体,它带走了珍与雨果之间的温存,还引发了他们之间无尽的争吵,最终走向分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始终坚信,人是本能地寻求关系的,纵使在我们建立起美满的关系之前阻隔着太多的恐惧、误解与错过,但我们不应该否认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可贵,这当然包括最亲密的结合。珍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尚且依赖于来自学生们的情感支持才得以度过,又有谁敢言,自己比这位最坚定的女斗士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更加无畏于孤独?

耐人寻味的是,珍在一开始得出判断,正是芙洛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弗林特获得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但猩猩母子彻底反转的结局却让人唏嘘。珍在弗林特死去的那一刻,有没有动摇她曾多少有些美化的关于黑猩猩的认知?

死亡的力量恐怖、冷酷又无法抗拒,这正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呼吁爱与和平的原因:只有尽力地去拥抱,无畏地爱,才能在死亡的黑夜中驱散小片的迷雾,为生命守护住点点荧光。我并不认为这部纪录片有任何意图想要引发两性之间的矛盾,或是揭露婚恋传统可能存在的种种不足。如果在从冈贝到塞伦盖蒂场景的切换中,在雨果镜头下关于生命宏伟图幅的展现中,在珍最后关于生命哲学的讨论中,只能解读出这点意味,那格局实在是太小了。最后,我只能献上罗素在生命的尽头给世界的留言以结束此篇影评(B站有视频):我想分享两个事情,一个有关智慧,一个有关道德。有关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当你在研究任何事物,或思考任何哲理时,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由事实证明的真相又是什么。永远不要让你本人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就会对社会更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纯粹的观察,究竟事实是什么。这就是我想说的有关智慧的事情。有关道德的事情,我想对他们说的东西非常简单。我想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联结的世界中,我们要学会相互容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我们必须懂得宽容和忍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生存,而不是同归于尽,因为这对人类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是至关重要的。

 短评

对于熟悉古道尔博士的人来说,纪录片内容并没有新鲜之处,反而是那些私人化的影像与叙述更为动人。怎样才能过好一个女人的一生?怎样又是一个好的人生?年轻的简和年迈的简,在银幕上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平静与满足感,美得那么动人。

8分钟前
  • 卓扬Eris
  • 推荐

配乐很吵。开头很怪异,古铜色皮肤,刺眼的绿色丛林,卡其短裤。后来你知道了,这些确实是hugo拍出来的可以发社交媒体的好看影像。而作为纪录片,这个开头的假让人不爽。有两三个地方把古道尔做的各种数据图像快速剪辑似乎在证明是严肃的(rigorous)研究工作,但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数据图像都记录了什么,给出了什么样的帮助/发现。也许导演认为这个作品就是关于古道尔这个人,而不是她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如何做,以及后来如何教学生,理应是一个研究者传记的一部分。影片展示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和打字,似乎古道尔真的就是一个英国秘书。(也可能是hugo影像本身的男性视角)其他部分还行,虽然不深入,但我至少知道那些文字是古道尔自己的话。最有效的还是writing的影像。最有意思的是flow和古道尔母子的对照。

11分钟前
  • zhengtao
  • 还行

非常珍贵的纪录片,能看到真是幸运。Jane的一生与她所研究的黑猩猩群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能与自己的挚爱的事业相守一辈子真是美好,如今想要纯粹地做成一件事情,已经是奢侈了。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赞叹她的美貌,那双眼睛太活泼、太明亮了!

15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力荐

珍访问魔都市领导见,我做的翻译,有幸接触到本尊跟她那常年不离身的黑猩猩毛公仔,两个字形容:devoted, inspirational.电影节散场后听到身边两个mm讨论,为啥珍后来不跟前夫去serengeti,"换我就带儿子跟老公一起回英国生活啊,哎你说他们有钱不?"所以你不是她

19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好美,好好看。不仅是电影,还有这个人,这件事。

20分钟前
  • simonfaye
  • 力荐

年轻时候标准英伦女孩面容,拘谨又闪闪发光,卡其短裤下长腿夺目(不怕蚊叮蛇咬植物割伤吗!)。并不知博士有过婚史(儿子英俊惊人),挣扎更近人情。Emory教授参与问答环节,上座率很高。过度渲染非洲之美、配乐和寂寞的画面里,有人为婚姻破裂哽咽,有人在猩猩死去时哭泣,都是没见过真正苦难的人。

22分钟前
  • 安藤快跑
  • 推荐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没有男人会因此心碎……对男人来说,工作和梦想总是第一位,女人不过是他们的附属。”

27分钟前
  • 开圆
  • 力荐

非常喜欢。开头拍摄珍的画面充满了爱意,果然是爱人所拍。黑猩猩带给了珍事业、爱人与孩子,最后也因为黑猩猩与爱人分开,孩子从未喜欢过黑猩猩,听到这里让人唏嘘。久居城市,已经忘记世界如此广阔,万物有灵且美。

31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我亲爱的珍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

32分钟前
  • OH2C
  • 力荐

9.2/10,SIFF18迄今为止最喜欢的纪录片!

3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我想毫无保留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像杜立德医生;我想毫无畏惧的走进他们,就像泰山…” 珍·古道尔的《猩球崛起》+《动物世界》+《泰山》+《艺术家在场》…“当我盯着一只黑猩猩眼睛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盯着一个会思考的生命。”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包场。很烦对动物的过度美化浪漫化倾向,比如前面讲母猩猩如何是个好母亲,结果养出一个很大了还不自立的小猩猩,最后母亲死了儿子也跟着一起死,这么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只说明这是个烂母亲好吗,烦躁(我对自然的观点类似赫尔佐格的“鸟儿在痛苦中尖叫”:混乱、暴力与无序)。于是我对她的整个研究都产生了怀疑:研究黑猩猩行为这么多年,竟然不认为最后的过度依赖说明母亲养育有问题?或者是因为投入太多主观感情无法客观评价?再一搜她确实因为给黑猩猩起名而非编号等一系列过于不客观的操作引发过争议。这个片使用archive footage的部分颜色有严重问题,过饱和成荧光色,尤其绿和橙红,泛滥到刺眼。还有配乐一起来我就:这是不是山寨Philip Glass,和《时时刻刻》的配乐简直像得不行,结果配乐就是他整的,笑死,有点出戏

39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电影里人猿泰山娶了叫珍的少女,现实中叫珍的姑娘住进贡贝成了泰山。镜头里恋母的猩猩三周后随母亲死亡,镜头外远离人迹的儿子逃不开母亲的庇护。爱猩猩至深的女人,拥有憎恨猩猩的儿子。懂得靠工具觅食的生物,死于赤手空拳的残杀。珍一直穿着绿衬衫,仿佛穿越半世纪,讲述着死亡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年度最美最治愈纪录片。导演也是科特柯本传记片导演,国家地理的人发现这100多小时被遗忘的历史资料后说,找那个导科特柯本纪录片的家伙来做这个片子吧。

44分钟前
  • 毛小惺
  • 力荐

珍的妈妈才是最厉害的:没有什么男人是不可以被抛弃的

45分钟前
  • R
  • 推荐

古道尔。深深地沉溺于对梦想的追逐。

46分钟前
  • 黎戈
  • 力荐

影像资料非常珍贵,开天辟地的工作,而且有这样的决心当成终生事业。她妈妈对她的支持完全无条件,而且对男人跟女人的不同看的非常清楚,在她要离婚的时候。

4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珍问妈妈丈夫希望自己放弃研究去塞伦盖蒂陪他怎么办,妈妈回复她男人根本不会为了感情的事难过事业排在他们心里第一位——珍的妈妈太英明睿智了这个男的果然就把拍有前妻珍的美好影像不小心遗失了直到2015年才找到。也难怪本片一开始就把妈妈的形象首先树立起来,她真是影响了珍一辈子的人。

54分钟前
  • sanyo
  • 力荐

她的眼睛,从二十多岁到七八十岁,一直没有变,是清澈年轻的,在野外风餐露宿也一直是年轻女子的模样。flo年老死去,小猩猩从此不吃不喝三周后也死了,这真让人难过。

55分钟前
  • Helena
  • 力荐

有些人很幸运,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事、并用尽一切办法和力量去追寻,珍·古道尔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又如此神秘,人类应当谦卑地生活于其中,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

5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