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杨光照,张晓敏

 剧照

苏东坡 剧照 NO.1苏东坡 剧照 NO.2苏东坡 剧照 NO.3苏东坡 剧照 NO.4苏东坡 剧照 NO.5苏东坡 剧照 NO.6苏东坡 剧照 NO.13苏东坡 剧照 NO.14苏东坡 剧照 NO.15苏东坡 剧照 NO.16苏东坡 剧照 NO.17苏东坡 剧照 NO.18苏东坡 剧照 NO.19苏东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01:58

详细剧情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长篇影评

 1 ) 毕生热爱——苏东坡

我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挺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诗词。背了就背了,也不是太晓得意思,背的最多的是李白,背的最熟的是苏轼。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谁的诗词我都不太懂,纯粹是背了。

后来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总算是勉强脱离文盲的行列,在积累中也品出了点诗词的味道。身边的小姐妹们大多喜欢李清照,她柔婉华美的辞藻。我却独独喜欢苏轼,他豪放豁达的气质和包罗万象的诗词,每一篇都让我深深着迷。

上高中了,我开始了别样的“追星”,只不过我追的星比我周围的同学们大了个千把年。我还是爱苏轼,越来越爱。

苏东坡突围,苏东坡传,苏东坡诗词鉴赏…看了不少,吸纳百家,对于苏东坡无非十二个字:为政实事求是,为人平易忘机。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都逃不掉对功名的求索,在做官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李白再放荡不羁,也忍不住四处漫游寻入仕途,甚至连婚姻都是为了实现功名,当然他最后的确是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不过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他的政治才干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私下认为是不太好的,他是个浪漫的人,为官可不是靠写飘逸之诗就能成的。杜甫个苦哈哈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一辈子想为朝廷消肿,一辈子都造业,因为当的官太小,有没有才干我也不知道,私下认为也是没有的,他这人呃怎么说,反正不像是很牛逼的样子,要不然至于追着皇帝跑了一辈子,啥玩意都做不出来,生活恨不得都混不下去。有诗才罢了。而苏轼,他的的确确是为民做了很多实事,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没有不惠及百姓的。他的政治观念也很明确,对于王安石的新法他不完全否认,但又不很认同。所以司马光王安石两边都不讨好,被打击也没个后台顶一顶。

不过这也是我赞赏的一点,不盲从很清醒。即使他在政治漩涡里几次挣扎,从未变过初心。

这种人总是比较难过的,幸而苏轼是个够运的人,他乌台诗案大难不死,不管被贬到哪里总有人相随相伴,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看纪录片的时候,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话让我不禁莞尔:我要是出去旅游,不愿跟李白一块儿,他这人不负责任,也不想跟杜甫一起,他这人太苦哈哈了没意思。苏轼最合适,他幽默不失深沉,旅途中会是最好的伙伴。我看着余先生一本正经的脸,觉得他好可爱,跟苏轼一样可爱,这就是苏轼,他的魅力。

关于苏轼的轶事有很多,纪录片里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能展现苏轼性格的说了些,简短的几句话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得不说的是bgm配的好,搞事情的bgm很轻快,说事情的bgm很有感染力。

纪录片有六集,每一集的名字都选自苏轼的诗词,基本上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选的诗词。片中根据诗词选景,旁白清雅略低沉的女声非常好听,好几首诗听得我不禁泪湿眼眶。

本片请了很多名家做解说,也寻访了很多关于苏轼的古玩,看得出很下功夫。名家解说中以康教授为主,说得比较浅,但是好懂。其实我个人认为还可以多说一些,说深一些。当然,纪录片要有普适应,这样也可以。

总而言之,意境、诗词、解说、旁白,我认为都是趋于完美了。内容上稍有欠缺,还可以更充实一些,不过只要是讲我男神我就开心,最爱苏轼了!

 2 ) 画面观赏度高,内容撷取有选择

今天看完了六集纪录片《苏东坡》,从苏轼乌台诗案开始写,重点讲了黄州时期(3集),又讲了为政,最后人生归途做结。基本上总体架构是以乐观旷达面对人生为线索的。采访到诸如叶嘉莹,余光中国田晓菲这样大咖,还充分展现了苏东坡的国际影响力。画面观感极为舒适,盛夏季节有对眼睛降温的效果。 p1《雪泥鸿爪》 写乌台诗案,从人生转折处入手写苏子,着眼于他的前后期转变。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雪泥鸿爪,是年轻的苏轼对人生的喟叹,带着天才的直觉。 p2《一蓑烟雨》 写黄州时期的苏轼,从苏轼变成苏东坡的五年。从《卜算子》的愁郁开始,到《定风波》的洒脱结束。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时的苏轼深夜徘徊,想不明白的是为何沦落至此境遇,人生寒凉究竟何去何从。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时的苏东坡已经笑看人生起落,在劳作中进入人生新境界。 p3《大江东去》,写1082年黄州的苏东坡。 文人在逆境中的乐观,文学艺术创作黄金期,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视千年,为宋朝代言,是命运的另一种馈赠。关键词:赤壁。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p4《成竹在胸》 这一集讲从黄州离开的苏东坡,讲他的寒食帖和书法,他画竹,他与黄庭坚等人的交游。还有他和王安石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康震的评论贴切,宋代文人的政治异见并不会影响私教,可能是因为他们除了在政见渠道上相交流,更有高一层级的交流渠道,即才华。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p5《千古遗爱》 这一集讲苏轼为政的作为,包括在黄州、杭州治瘟疫、修苏堤等事迹,总的来说,苏轼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他一生贬谪作地方官的作为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一集夹杂讲述了宋哲宗时重回最高庙堂的苏东坡再次远离政治中心的事件,以及朝云对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评价。但我想这一集的关键词应该是西湖。治理西湖是苏轼政治理想的完美实践,也是他与西湖的一段千古佳话。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p6《南渡北归》 这一集就是讲苏轼最后的人生了。一路贬到惠州、儋州,以及生命的结束。 点题之句是“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化于无形”。苏东坡因而不是陶渊明、不是李太白,他是生活着的、与烟火和地气连接着的,从来没有真的归隐或逃避,他把命运带来的一切都稳稳地接着、用生活消化掉,最终涅槃出人生的旷达境界。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 ) 无风无雨也无晴

提到苏轼,有很多能戳中人的点。比如有人爱他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里面有他的抱负和不甘;有人爱他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里面有对历史的感悟和豪迈的狂想;有人爱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里面有他的温婉多情;有人爱他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面有他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打动我的是哪点呢,也许是当我看到朝云逝去后,某个黄昏落日或是暮雨时分,东坡对朝云的思念吧。“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种思念觉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多的是苏轼将朝云看作是知己而知己已逝去的哀伤,世上少了一个能与说的人,也许是唯一一个。那种不能言语的内伤才是最磨人的。 我爱他的“不合时宜”。在职业生涯中几度沉浮,能和王安石君子之交。不合时宜,是处于世事中能真正懂得和追寻自己想要的大智慧,是能在名利场中选择激流勇退的大勇气。 我也爱他的生活态度。比起文豪、政治家这样的称呼,我更愿意将苏轼看作是生活家,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苦中作乐,在艰难日子里将生活过出花来—东坡肉、东坡肘子、千层饼、烤羊骨、酒煮生蚝…都是苏轼给自己开出的花。 对美食抱有热爱的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也不会太差,所以哪怕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能“无风无雨也无晴”——生活,就该过得像苏轼一样。 我跟一千年前的这么有趣的一个人家乡这么近,我却没去看看,虽然现在是霓虹灯的世界,但跨越时空后,我愿意相信我们会在山水间相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的流放地,我的追梦地。旅行计划加了很多地方,这次新增三个。

 4 ) 古诗词不应该只有背诵

昨天听了戴建业老师讲了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学学到这首词时,我还未经世事,只能注意到课后的背诵全文,以及标记的重要字词作为考点。巨大的课业压力,让老师也没有时间表达出她对这首词的感受,而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这种词句时,更多是靠课后的译文去理解词的含义,那时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概都被理解为,没有风雨也没有晴朗,一切如常。

直到在社会中暗卷沉浮之后,在某一个晴朗的冬天午后,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太阳,想起来这些年的得失,突然苏轼的这句词从记忆跳了出来,原来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6集的纪录片拍的十分精巧,它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叙事,回顾了苏轼的一生。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讲解赤壁赋时的场景。

《前赤壁赋》是我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我也曾想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到底时怎样开阔的场面,一叶扁舟,万顷茫然,这样巧妙的对比就像电影镜头先对准了一个乒乓球,然后逐渐拉远拉远,直至俯瞰整个大陆,海洋和地球。

在纪录片中,苏轼和几位友人驾驶一叶小舟,在月光皎洁的江面上泛舟而行,友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发出了感慨,而苏轼却在以水和月相比,盈亏圆缺,却丝毫不少,丝毫不多,但是,人们却永远无法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有个道理永远不变,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丝毫不能取。让我们沉浸在这山色之中,沉浸在自然之中,听到湖水荡漾的声音,看到月色在江面上洒下的斑斑点点,这是造物者无尽藏,也是我们一起享受的每一刻。

我们当下总是被卷入无限的竞争,有时竞争并不因为资源的匮乏,而是人们的内心被假设到了某种场景下,好像总是害怕落后担心掉队,不知道是否还有朋友能在这无尽的竞争中能突然想起那些曾经背诵过的,让你看开一点的古诗词,能体会到曾经我们学习过的不仅仅是译文和全文背诵,而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哲学。

 5 )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尔德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毫无疑问,宋代的苏轼恰恰是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他不仅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一名佛、道学爱好者,同时他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员。在央视大型纪录片《苏东坡》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谈道:“我常常跟朋友讲,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这个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他就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苏轼正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命运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将他从一个意气风发、愤世嫉俗的轻狂少年变成了那个我们所熟悉的饱经沧桑、放达自况的东坡先生,但他总能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即使在艰难的生存中仍不忘品味生活的趣味。

当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身为戴罪犯官,日夜处于严密监视当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好友徐君猷见他生活得如此窘迫,便将军营的一块荒地暂且让给他耕种以养家糊口,地虽不是什么好地,但苏轼依然甘之如饴,为了致敬景仰的前朝诗人白居易,他将此地命名为东坡,且自号为东坡居士。对有些人来说,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重大财富,对于苏轼来说,黄州之徙虽然残酷地摧毁了他的政治生涯,但也正是黄州成就了他的创作生命。所以黄州之于苏轼仿佛是“第二故乡”般的存在,是他的精神家园。在临终前写下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他自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在黄州度过了自己的四十五到五十岁,在惠州度过了自己的五十九到六十二岁,在儋州度过了人生的六十三到六十六岁,“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意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他觉得最能体现出自身价值的三个时期。

无论自己被贬谪到哪一个地方,苏轼都会努力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让自己生活的与他们无异,而不是时时执著于仕途失意的不快,因为异乡人的身份而与当地格格不入。他曾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他眼中天下间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所以在黄州,他故意打扮得像一个老农,与当地人喝酒烤肉,谈天说地,夜晚喝醉城门关后便由城墙爬入城内,无所顾忌,连邻居都不敢将他与那个名满京华的大文豪联系在一起。苏轼还是个很会生活的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当时的肥猪肉没人愿意吃?不要紧,苏轼用便宜的价格将猪肉买回来,精心烹饪,制成的菜肴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远近闻名,名为“东坡肉”,他将制好的“东坡肉”分给老百姓品尝,是不是颇有些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境界?岭南是蛮荒之地?疟疾横行?不要紧,这里至少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羊身上只剩下羊骨头可以买回家了?不要紧,苏轼将羊骨头放在火上炙烤,美其名曰:“烤羊脊”,并在给弟弟的信中大肆介绍了自己这道新发明的美食,还称这道菜吃起来很有蟹的味道。再次被发配到边疆之地、天涯海角的儋州?不要紧,已值风烛残年的他早已做好了身死异乡的准备:“今到海南,首当做棺,便做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坡之家风也。”苏轼这一生未曾屈服过,他在朝廷一直是受打压的对象,直到死都依然是罪臣之身,他的爱妾王朝云评价他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此话无不贴切,但已多次被外放地方,苏轼又有何惧?留在京城,不是泯灭本心,与世俗同流合污,便是陷入党争,无法脱身,对他而言,离开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反而能坚守本心,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宁静。

苏轼有一首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相传,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蛮荒之地的宾州为官,受贬之时,其歌姬柔奴对他不离不弃,毅然随行至岭南。元丰六年,王定国北归,宴请苏轼等人,请出柔奴为众人劝酒,苏轼见其风姿绰约,容色清丽婉约更胜当年,笑靥中似乎还夹杂着一缕岭南梅花的清香,不禁疑惑道:“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不料柔奴欣然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便作此词,以赞柔奴。“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内心能够得到真正的安定,无论此时身处何方,又有什么所谓呢?这颗心得到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这句话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它得需要多大的底气和自信啊,但苏轼说出了,当然他也做到了,他真正做到了无愧于人、无愧于心,他为官一方,便造福一方百姓,他将他心中对世界的善意带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旁人的眼中,他永远都是那个豁达乐观、况然自适的东坡先生,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底气地发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宣言吧。

 6 ) 纪录片《苏东坡》里的诗文

上周教授了课文《核舟记》,这枚明代的核舟主题为“大苏泛赤壁”,船头栩栩如生地刻着苏子、鲁直和佛印,课文内容勾起我再读苏子诗文的兴趣,周末偶然想起央视有一个关于东坡先生的纪录片《苏东坡》,于是欣然观之,并将纪录片中提到的相关诗文整理如下。

1.凌虚台记(节选)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2.狱中寄子由二首

序篇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3.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黄州寒食帖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1.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2.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5.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6.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7 ) 纪录片《苏东坡》逐集笔记

第一集

1037年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

1056年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前往汴京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读到一份文采斐然的考卷,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只给了第二名。后来拆开考生姓名的封条时,才知道该文章出自苏轼,日后对其大加称赞和提携。

1061年,苏轼任职于凤翔府,在途中给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与凤翔太守陈希亮个性不合,他为陈所修建的凌虚台撰写文章时借古讽今,结果陈一字未改,将该文刻在石碑上。多年之后,苏轼为逝去的陈希亮写墓志铭时,对自己当年的少不更事表达过悔意。

1067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苏轼认为变法太快太急,1071年写下《上神宗皇帝书》表达反对意见。

1071-1079年,苏轼任地方官时,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在徐州带头抗洪,实实在在为百姓造福。

1076年八月十五,苏轼在密州与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团聚。他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9年,他在湖州任职时写了《湖州谢上表》,新党官员借此揭发他的诗文中讽刺新法愚弄朝廷,御史台将其逮捕并关押在乌台监狱等待受审(狱卒送鱼代表死刑的小插曲)。王安石、曹太后等都为苏轼向神宗求情,最终“乌台诗案”判决苏轼贬官湖北黄州。

第二集

1079年,被贬黄州的苏轼住在定慧院的一间小屋里,内心感到十分孤寂,写下一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去附近的安国寺静坐参禅,逐渐摆脱逆境的焦虑感,找到完整的自我以应对整个世界。

苏轼生活拮据,好友马梦得千里迢迢到黄州,找太守徐君猷批50亩地给苏轼无偿耕种。苏轼借用白居易的“东坡”二字命名这块土地,并称自己为“东坡居士”。1081年,苏轼开始务农种植大麦,并与当地百姓保持交往。

在黄州安国寺竹林间的小亭子里,苏轼常和太守徐君猷谈古论今,作诗饮酒。后来徐君猷被调离黄州,苏轼便提议将此亭改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赞扬他对当地的贡献。官员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大作为,而是在点点滴滴中关怀百姓。

老友巢谷曾给苏轼分享治疗疟疾的圣散子,要求他对着江水起誓保密。日后,黄州爆发大瘟疫,当苏轼看到大批民众的生命遭到威胁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秘方来治病救人。

在黄州期间,他经常造访好友陈慥的家,有一次俩人深夜喝酒唱曲,突然陈妻断喝一声:“还不歇了”,陈吓得把手里拐杖掉到地上,此乃成语“河东狮吼”的出处。

有天深夜,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时感到肚子饿,寺里的小和尚帮着做烤饼结果睡着了,苏轼没有因此责备他而是连夸烤干的饼好吃,此乃“东坡饼”的缘起。

苏轼前往沙湖购置田地的途中遇到暴风,大自然的万千变幻让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三集

1082年,苏轼在黄州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感概道:当年的战阵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也都荡然无存。只有这江、这月、这木、这石,千年不易。

李清照评价苏轼的词“不协音律”,但正因这份自由洒脱使得他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苏轼在黄州因生活窘迫而购买便宜的肥猪肉,研发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东坡肉”,并写下《猪肉颂》流传至今。

1082年七月十六,苏轼与好友泛舟赤壁,饮酒赏月。道士杨世昌吹起长萧,众人对生命短暂感到悲凉,苏轼说道: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唯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啊。

1082年深秋之夜,苏轼与朋友畅饮后回家,敲门却无人应答,于是来到江边静静聆听水声,心中酝酿出《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四集

1082年黄州春雨连绵的寒食节,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他把一个流放诗人的沮丧和憔悴写到了极致。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买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十八年后,黄庭坚得到此墨宝并在题跋中写到“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清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寒食帖》流落民间,后被日本人菊池惺堂购买并收藏。日本东京大地震时,他冒着危险冲进家宅内抢救出了《寒食帖》,如今该书法作品藏于台北故宫。

1082年,米芾从湖南来到黄州拜访苏轼,酒酣耳热之际,苏轼创作了《枯木怪石图》,它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即绘画的评判不在于画的像与不像,而是画所表达的意境。同时期欧洲的艺术其实还是很原始的状态,只有宗教画,没有委婉的抒发、细腻的表现,但是中国当时的艺术标准更高级,有一种审美品味。

苏轼还喜欢画竹子,他曾写下诗篇《於潜僧绿筠轩》,来表达文人正直不阿、顽强不屈的品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1083年,好友王定国从被贬谪的岭南归来,苏轼为其摆接风宴,席间他被王的侍妾柔奴美好的歌声打动,随即写下了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084年苏轼被调离杭州,路过金陵时拜访了辞官归隐的王安石。两人每日唱和诗文、谈佛论道,从前在政坛的争论都成了过眼云烟。离别之时,王安石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回到汴京后,在驸马王诜的西园与往日好友们举行了一次雅集,李公麟作画描绘当日的情景,这就是后代画家不断临摹的《西园雅集图》。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暗,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

第五集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担任宰相并重新组阁,被贬谪的苏轼回到朝廷,官阶提升了六个品级。当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时,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苏轼提出异议,认为对新政应“较量厉害、参用所长”,坚持实事求是的为政原则。

1087年,北宋出兵战胜西夏、吐蕃,朝廷百官主张借机议和,苏轼却上书皇帝,指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苏轼的养生之道,是每日饭后拍着肚皮来回走动。一日他指着自己的肚皮,问身边的侍从:“汝辈且道是中何物”?有人说:“都是文章”,还有人说:“满腹都是识见。”苏轼却不做声响。这时,爱妾王朝云答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才捧腹大笑。

1089年,朝廷批准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十多年前,当苏轼初去杭州做通判时,曾写诗赞美西湖风景的变幻多样: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的最大功绩就是治理西湖。一,他通过各种渠道为疏浚西湖的工程筹款 ;二,他将西湖挖出的淤泥废物利用,筑成一道横跨西湖南北的长堤,堤上芙蓉杨柳、小桥亭阁,这在日后构成了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三,他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这样既有助于清除水草,又为民生增加收入;四,他下令在湖中建三座小石塔,严禁民众在附近水域种植菱角,它们逐渐演变为西湖十景中的“三潭映月”。

苏轼与佛印禅师交往甚密,两人之间曾有这样一件趣事:某日苏轼觉得自己修禅大有进步,于是作诗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当他派书童将该诗送到佛印手中,后者却只回了俩字:“放屁”。苏轼气不过,就乘船过江到金山寺找和尚理论,而佛印则在江边等候多时,大笑曰:“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意识到,自己即使悟出道,内心也不能永葆笃定,还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禅修。

1091年,苏轼再次受到朝廷重任,调离杭州前他写下一首《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了1001-2000年间的十二位“千年英雄”,苏东坡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苏东坡视民如子,他的执政理念是一种朴素的民本主义理念,他才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第六集

1091年,苏轼回到京城,受到高太后的重用,升至礼部尚书。但高太后死后,宋哲宗开始打击旧党,新政改革派的章惇成为宰相,1094年苏轼被贬谪到偏僻的广东惠州。

当时惠州的街市每日只能杀一头羊,等官员们买完羊肉,苏轼只能挑些羊骨,就此他做出了独家风味的“火烤羊脊骨”。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苏轼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在惠州时,爱妾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轼身旁。一日在家闲坐时,苏轼看到窗外落叶萧萧的暮春景象,提笔写下一首《蝶恋花》。朝云弹琴唱词,不禁落泪,她感受到苏轼心中对人生不再、美景难长的思绪。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惠州两年后,王朝云因病离世,葬于惠州西湖旁的山坡上,当地僧人筹款为她修亭,亭柱上撰有苏轼的一幅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1097年,朝廷把苏轼贬谪到更加荒远的海南儋州。相传他有天路上遇雨,向附近农家借来竹笠和木屐,穿上这套行头的他惹得路过的妇孺哄笑,狗吠不止。日后,海南竹笠被改名为“东坡笠”。

在儋州时苏轼无书可读,便与儿子苏过动手抄书,他给朋友写信说:“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苏轼可以说是网络语言的老祖师,哈哈哈。

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再次被朝廷起用。1101年,他北归途中患上重病,逝世于常州。去世前三个月,他途经金山寺时留下了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回首一生,苏轼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在受贬之地的流离岁月,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102年蔡京被任命为宰相,北宋又开始一轮血雨腥风的党争。蔡京将司马光等一批元佑党的所谓罪名刻在石碑上,称为“元佑党籍碑”。民众如藏有苏轼的作品则会面临惩戒,讽刺的是徽宗却自己收藏了苏轼的墨宝。

北宋末年,苏轼的小儿子苏过回到汴京,寄居景德寺内。宋徽宗曾召苏过入宫,令其在墙壁上作画,他提笔描绘出一方石、几株树,展现出与父亲苏轼别无二致的磊落之气。可惜后来随着金兵南下,那画、那墙、那宫殿都消失在大火之中。

 8 )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人生的故事都在东坡的诗句里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代表了三个不同的色彩,都是苦难,都是人生;说是苦难,也是”成就”了苏轼的地方,此成就非同深厚,在这些地方创造了各类艺术,为后世所楷模,都说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就读读苏东波,也许你会有答案! 磨难的时候有得人熬过去了,便是苦中做乐,是享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甚至在苦难中成长,在苦难中找到人生不一样的美,甚至成就自己;有的人熬不过去,那便是行尸走肉,人去楼空,在无尽的黑洞中不断的坠落,历史甚至现代这类人大有人在。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个人的一生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反反复复破荡起伏,就如人生一般;如果你听过世上最温柔的话,少不了念奴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内心能够得到真正的安定,无论此时身处何方何境,又有什么所谓呢,不论是物质世界的攀比,不论是精神世界的媲美,都不如平静的内心,就算大风大浪,内心依旧坚定且热爱,一个女生如此,何况一个七尺男儿呢 东坡一个阔达开朗乐观的人,这点是非常让人倾佩的,不论身处环境如何,总能在这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并且是个实干家,喜欢挑战这个世界一些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视为真正的硬汉,虽然结果并不好。我虽然做不到,但我非常倾佩这类人,感觉具有非常大的能量,逆境中成长;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不论身处何总境界,总能找到乐趣,人生便是如此,细心寻找其实处处是风景处处有乐趣,余光中老师曾评价:“我旅行不会跟李白,因为这人比较自私,不会跟杜甫,这人比较苦哈哈,但是苏轼不同,他总是那么的幽默风趣,对与一些事物总能发现不同的乐趣;苏轼是位独特的存在,他逸怀浩气,旷绝古今,他乐天开朗,能于糟糠中见珠玉,在野菜里觅美食。正是历史上的苏东坡让现代人知道,人的生命可以抵达什么样的丰富性,人的精神可以喷发到什么样的高度。 整体剧片非常有色彩,时长有琴瑟相伴,身临其境,仿佛与东坡一起漫游与这片风土大地,漫游在那个被贬的蛮荒之地,漫游与那个时代;一点也不忧郁;试问这么有趣的人,这么有文采学习力探索未知的人,在逆境中也能自得其乐的人问怎么会无聊呢 经历了这么多,现在真的特别喜欢平静,不仅仅是内心的平静,也是外物环境的平静,前端时间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问我孤独吗,我说喜欢,甚至有点享受;有时候一点小小的美好事物就能让我感觉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前路的灿烂光明,还有很多自己所要追寻的方向。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阶段心态,都还是得不断的往前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容易,愿自己也能不论在何处何地何境,都能真正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都能跟随东坡居士的脚步前行,寻找内心的僻静之处留有余地。

 短评

难得在全球找到研究苏轼的学者共同发声,满是对苏公的涛涛敬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田晓菲称之为苏轼的幽默,我更觉得是释然。到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佛学思想融合,历经沧桑之后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当然也是得益于宋朝士大夫的环境),已有成仙之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释怀了。观照苏公一生历程,每逢坎坷事,心中总是默念想起《定风波》几句,借以自勉。每想起大文豪如此豁达释然,我眼前这点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往后千年再也没有。陈寅恪言“中国文化之盛,造极于赵宋之时”,私以为然。

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效果尚可。访人不少,对谈甚浅显,似是拍给海外观众看的中华文化普及片。

12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14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力荐

剧情简介写得很精准,“以黄州四年为主线,观照其一生心路历程”。换言之,本片不是讲“苏东坡的什么”,而是讲“什么样的苏东坡”,着眼点并不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而在于其人其心本身。背景音乐、动画做得很不错。但为了展示世界范围影响,引入专家过多过散,黄州之外稍显单薄,这些都是不足。

17分钟前
  • Risshine
  • 推荐

林语堂对他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20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谈得比较浅,但是画面超级美。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真是妙龄尤物。想去惠州看看朝云墓。

25分钟前
  • 巫陽
  • 推荐

呜嗷嗷 好想把采访素材要过来细品

27分钟前
  • 思麦路
  • 推荐

东坡 山谷 味增 酱油

29分钟前
  • Sadomasochism
  • 推荐

挺好的片子啊,不知道为啥有些豆瓣文青咋那么挑嘴。看到第四集,东坡与柔奴的对话处,哭了。quote: 东坡问柔奴,你咋那么开心呀?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33分钟前
  • 甜麥:冬宫夏宫
  • 力荐

这已经是很好的下酒佳品了,今晚吹空调喝白酒吃冬笋一气儿看完了。虽然篇幅太短内容有限且过于突出黄州,但尽可能的国际视角、部分取景的美、冬季、我熟悉的几位师长出镜,特别是老冷的声音和赵老师的酒窝,还是令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古意。

36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千年一次打开纪录片频道,正播放第一集。手边正在写他的几段戏,所以看到知杂南庑,野火东坡,月白赤壁,乃至各种饮食,倍感亲切。只要东坡,怎样都好,唯一不满,为什么只有六集,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41分钟前
  • 周眠
  • 力荐

诗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工程师、地方官......苏轼的一生不断探索生活之美,以物养人,以人养物。

42分钟前
  • 故园飞鸟
  • 推荐

我坡的演员真是清荣俊逸,不过强行漂瘦了一大圈。余光中老师、田晓菲老师是惊喜。

45分钟前
  • 涵湘宁
  • 力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8分钟前
  • 是心
  • 力荐

旁白小姐姐的声音真有味道

52分钟前
  • Haruko
  • 力荐

cctv很久很久终于放了人文记录片……记不清已经放了多久的荒野动物……谢天谢地换题材了……制作精良 画面优美……但遗憾重点说了黄州 别的浮光掠影 一笔带过,作为迷妹 万分不甘心啊……

53分钟前
  • 香蕉鱼
  • 推荐

挺可爱的纪录片,苏东坡真是个妙人

57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天生爱豆

58分钟前
  • 连亨利
  • 力荐

请叫我杰克 · 苏 · 东坡 · 傲天 · 焦裕 · 禄。我热爱生活,基友众多,上能侍君,下能亲民,写诗绘画,种田锄草,无所不通。不爽了喝酒睡觉,爽了就淋雨感冒。最爱吃饼和肉,还是乖巧厨男一枚哦:)

1小时前
  • 大米荣荣
  • 推荐

专家切换的太频繁密集了 倒是看到孙教授了 中间穿插诗词有的不是时间线的有些乱 不过取贬谪这一段来讲真心好 毕竟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1小时前
  • 番茄都是西红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