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记录片中国大陆2009

主演:黄河,白雨,刘兴盛,刘长纯,李翠翠,王永强,金城,阿利,杜洋,谭杰,姚增强,高飞,白健,樊毅涛,加尔苏,王在和,邹成,郭晨,孙晓飞

导演:金铁木

 剧照

大明宫 剧照 NO.1大明宫 剧照 NO.2大明宫 剧照 NO.3大明宫 剧照 NO.4大明宫 剧照 NO.5大明宫 剧照 NO.6大明宫 剧照 NO.13大明宫 剧照 NO.14大明宫 剧照 NO.15大明宫 剧照 NO.16大明宫 剧照 NO.17大明宫 剧照 NO.18大明宫 剧照 NO.19大明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5 01:27

详细剧情

公元618年,在华夏历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唐帝国建立。帝国建立不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同胞兄弟,如愿坐上皇帝宝座。为了向父亲展现孝道,唐高宗在长安城东北方向主持修建大明宫,以作太上皇避暑的离宫。公元664年,雄壮巍峨的大明宫落成,它占地五千多亩,相当于五百个足球场大小。从唐太宗开始,这座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在222年的岁月里见证了唐王朝的起伏兴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大唐最值得称道的荣耀顶点,而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则接二连三在帝国的肌体上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血型伤疤。

 长篇影评

 1 ) 《大明宫》的七宗罪

1.全篇就是记录唐王朝的流水账,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场面。虽然不说是平铺直叙笔墨均分,但也是点多杂乱,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甘露之乱,追求大而全的面面俱到。情节分散枝桠庞杂反而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些名字一个个闪回,却没有很深入的刻画,尽是些寻欢作乐的场面,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虽然唐王朝的200多年历史还不如康雍乾的时代久,但《圆明园》却是主线清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而《大明宫》完全陷落于历史更迭你来我往的跑马灯似的旋涡中,没有一点张力。

2.3D水平不仅停留在《圆明园》的水平,甚至比之还不如。看上去粗制滥造。其唯美性不如《大明宫词》,奢华度甚至不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春纪录片,还不如《故宫》来的精致。荧幕上描写宫殿的部分,大部分都是远景替代,只现一片片宫瓦而已。近景的风格也是一带而过,很少细节推敲,做的很粗,暗部基本没有细节,完全不像圆明园一样的华丽丽。像什么太液池,完全就像从圆明园里搬下的素材草草修改而成,而长安的全局影像和几个宫殿的镜头都是在片子里反复使用。那几个战争的外景地似乎也是在一个地方拍的

3.所谓的大明宫,其实1/5的时间都没有到,带到的镜头也都是匆匆一瞥,全篇充斥了太多的历史故事情节的叙述,并且都是细枝末节的典故,前后都不连贯。什么送荔枝啊,梨园戏曲、上朝排座次啊,完全没有圆明园的大气磅礴,宁愿它少一些细枝末节而对重点进行一些刻画。

4.浪费了那么好的素材,世界中心,泱泱帝国,完全没有从特效场面上去实现这种构想,选1、2个异域人,表现一下歌舞,展现下黄金甲里的大馒头就是盛世帝国了?

5.不知道这片子是不是全是数字拷贝的,我竟然看的是胶片拷贝,不仅色彩失真,像是几十年前的电影,白天的时候景物整个颜色都是泛红或者就是曝光过度,夜晚则是色彩灰暗几乎完全没细节,甚至有时候整个画面都是模糊一团和抖动,看的让人很是压抑。完全没有《圆明园》的数字电影的精致和细腻以及震撼感。

6.和《建国大业》撞上也是在是它的大不幸,结果南京就2家影院放,且每天就一场。等我们去买票的时候,竟然只有第一排的票了,观影效果也大打折扣。看的我中间好几次想立场,并且非常后悔带全家人来看,也许还不如选择《建国大业》,谁知道呢?

7.演员表演痕迹太重,破坏了氛围,特别是开口说话的时候。还是圆明园那种淡淡的写意风格好一些。

总而言之,这部片显然不算是诚意之作,不知道是经费不足还是时间有限,就觉得是敷衍了事而已,一部标准的四不像影片。90分钟的时间实在难以支撑整个唐王朝200多年的骨架,这是一部完全靠旁白托起来的纪录片。而旁白,也如匆匆之作,没有圆明园的精美惊艳的感觉。

我爸说:唐朝,就是出了2个有名的皇帝和2个有名的女人,如是,比《大明宫》总结的精辟。
我爸还说:不如《大明宫词》好看,亦如是。提醒金导,形散而神不散,才是散文的最高境界。

 2 ) 技术超卓,立意稍欠

     去年年底在上海新天地放过一次,纪实频道一年组织几十步纪录片放映,那是去年的最后一场,看得真是挺过瘾的,导演也去了,谈了不少制作的想法与过程。即使看过《圆明园》,再看《大明宫》仍然有非常震撼的感觉,一则是在大唐的盛世所拥有的阔大的胸怀与手笔,一则是金铁木团队对于3D的制作更上一层楼,用的是虚拟复原场景与真人结合的拍法,含元殿、紫宸殿和阎立本、李白、李氏皇族,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这么美的场景里,难抑激动。片子的一大亮点是帅哥暴多,难为导演找到了这许多从未见过却气质不俗的演员来演老李、大李与小李,一个个均赏心悦目,作为女性,看得很过瘾:P
 只是还是有点遗憾的。技术层面,整个大明宫和几大殿阁的外景做得美轮美奂,但到了内景,例如含元殿内,布局、陈设、装饰真是逊色不少。看时我难免与《贞观之治》中的大殿内景相比,那里头李世民擒下颉利后获赠天可汗称号,众族齐舞的场景记忆犹新,开阔得多了。不过也可以理解,导演在交流环节就流露出对中国“大片”投资肯砸重金,却拍出不少弱智片子的微辞。想来即使是金铁木,在做这样的片子时,融资也不会是一桩易事,很多想法也许只能七折八扣地来做了,就像《贞观之治》的外景也做得比较一般。
 另一处我觉得尚欠完满的是片子的整体构思,可以说《大明宫》相对于《圆明园》的突破主要是在技术上,立意在我看来两者基本是相同的,通过一处体现出当时中国人最高技术、艺术、智慧的宫廷建筑的成住坏空来反映朝代、国家的兴衰荣辱。圆明园建造、毁灭的历史与清盛衰史的结合,其象征意义很明显,历史阶段也相对集中。大明宫的象征性好像没有那么强,尤其是在后段,仅用几段与大明宫有段的段落来反映唐衰落的经过及原因,总让我觉得有蜻蜓点水,没能挠到痒处的感觉,使得对大明宫本身和唐历史的表现平均用力,都不能深入。而且圆明园的大水法的造而复坏等情节还能说明当时中国对国外传入技术的弃用回归人力,且折射出一定深度的历史真实。但唐衰亡的原因其实是极为复杂的,各个异族国力的崛起,士族庶族势力的更替,税收制度的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等等,如果用传统的统治阶级腐朽堕落来一言以蔽之,可能就有些简单化了。
 是有点求全责备了。再说说亮点,音乐很好,虽然私心最喜欢《圆明园》里头的一段配乐,孤陋的我从未听说过戚小源,但他做的曲子深深把我带入那段末世的情景。交流时趁机撺掇导演出他所有电影的原声,导演提到了《大明宫》的插曲,说在西安还参与打榜了,荣膺榜首。
 试映那晚,导演在痛发了一顿牢骚后,说下面不会再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纪录片了,给钱谁不能拍大片呢。
 ————————————————————————————————
  今天又看了一遍公映版,改动还是有点的。觉得最遗憾的一处改动,就是把片头改掉了。上次,当片子缓缓展开,优美蕴藉的音乐响起,一幅幅唐人古画上的士子、仕女动起来的时候,惊艳与感动充满了心中,让我十二万分地期待起后面的内容来。但公映版却改成了一个比较直白地、急吼吼介绍大唐和大明宫的片头,是否有点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准了。还有的改动估计是吸收了试映版观众笑场的教训,把小李(李隆基)24岁这句删掉了。还有一段我记不得试映版里是否也有了,感觉把日本派使全面学习大唐的这段加长了一些,窃以为过于强调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尤其与其明治维新是全面西化对比,有点自卖自夸之嫌,是否想在六十年的时候再增强一下民族自信心呢:)
  再看还是觉得历史部分稍弱,注意力就集中到场景和演员上去了。男演员真是赏心悦目啊,李渊、李世民、李太白、李隆基好帅好帅(混血就是长得好:),阎立本也不错,一言以蔽之,男子的选角和造型是一大亮点,而且难得的是个个都是中华味儿很正的帅法,圆领衫配幞头,长身玉立、风度翩翩。
  可惜电影院中只有寥寥五人,片尾曲刚一响起来就被咔掉了,难怪金铁木要发牢骚了。
                                                    9月11日再观之后

 3 ) 梦回大唐,盛世长安

大明宫看完了,一部纪录片,满满的感动与遗憾。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大唐那样,留给中国人无尽的想象,没有一座城市能像长安那样铭刻着中国人最为绚烂的记忆,没有一座宫殿能像大明宫那样,寄托着中国永远的向往。大明宫,中华文明在巅峰时期永不磨灭的记忆。 唐朝,一个神奇的朝代。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篡夺父亲皇位,为尽孝心,始建大明宫,各国朝拜,文化开放,贞观之治,空前繁盛。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娶父亲26岁武才人,才人杀害王皇后萧淑妃32岁登上后位,为躲噩梦,续建大明宫,武则天67岁时,李治死于洛阳,武则天于洛阳称帝,在男权社会这是个奇迹,女人地位上升,服装开放,婚姻自由,82岁去世,与李治共葬乾县。儿子李显,昏庸无能,被韦后李裹儿下毒致死,弟弟李旦玄武门杀死韦后称帝唐睿宗。武后孙子睿宗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气盛,爱好蹴鞠,朝廷命官俱文武全才,又一辉煌,开元盛世,晚年宠爱儿子的女人杨贵妃,贵妃多才多艺,琵琶舞蹈,样样在行,霓裳羽衣,无限华美,玄宗沉迷女色,日渐昏庸,安史之乱,西逃成都,退位太上皇,去世第二年,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平反,大唐江山,藩镇割据,宰相武元衡当街遇刺,宦官专权,甘露之变,僖宗好玩,马球选官,娱乐至上,黄巢起义,出逃四川,最后一个叫朱温的人彻底摧毁了大明宫与长安城。这个曾经包容万千的城市已经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不知道道德和秩序为何物了,这个盛名超过历史上任何政治中心的城市,再无成为京城的可能。公元907年,大唐帝国灭亡,立国289年。 好想去西安看看大明宫遗址~

2018.11.27

 4 ) 一个人的《大明宫》

只因前天逛街时,无意中瞥见了亚贸影院门口的影片预告,尽管《大明宫》在众多国庆大片中的位置并不显赫,但还是激发了我想一睹其风采的念头。

 

  回来后开始拉壮丁,想找个人一起前往观影,只可惜诸如此类的纪录片实在很难找到它的受众,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身在异地就是有事。不管了,一个人也要去看,像这样的史诗纪录片非得去影院看才是。

今天早上去买票的时候,虽然已经料到了这种纪录片的冷,但在众多“见过大爷”的购票人群中,轮到我问到《大明宫》的票价时,服务员那疑惑的眼神还是着实让我寒颤了一把。

 

  进场的时候,不出所料,空荡荡的放映厅里只有零星七八个人:旁边一胖乎乎的大龄女青年、最后排一男生、一对母女、一位很潮的文艺女青年、前排角落一中年男人。有些电影,只适合一个人安静地看,譬如说这部。

 

  《大明宫》的导演也就是《圆明园》的导演金铁木,那时候在网上看的圆明园,一点视觉效果都没有,所以就萌发了进影院看此类影片的决心。果然没让我失望,大明宫复原的特技以及整体音乐都很震撼。

 

 

  与《圆明园》不同,《大明宫》的形式比较特别,其中有情节的部分(甚至人物台词)。整个电影仅仅用88分钟,以大明宫的角度见证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兴衰史,可见在情节的取舍上,还是很用心的。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像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日本遣唐使、李白施才、武后亲政、安史之乱……都很好的作了串联,配以华丽的音乐和画面,独特的视角,将历史重新展示在今人的面前。据说纪连海看过后感叹:“我看了《大明宫》,又被震了。如果让我讲《大明宫》这点事,40分钟一堂课,我至少要讲100堂,影片用90分钟就表现出来了,证明金铁木比我强!”

 

 

  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历史的描述,不仅仅流于表面,还有一些新的探索。例如大明宫的设计者是著名画家阎立本,怛罗斯之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李世民父子之间的隔阂与无奈,即使是大明宫的建立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丑角最早是唐玄宗扮演等这些史书上出现过却鲜为人知的字迹,一个个栩栩如生地活起来,以及片中对武则天和杨贵妃的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与一般的纪录片不一样的是,此片在塑造人物上也花了极大笔墨,给众所周知的君王后妃注入了新的人文精神,人物更加鲜活、饱满。我看到的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唐太宗,不漂亮但威严的武则天,以及那嘴角和眼角时而泛起的笑意,自信而又柔媚,内心复杂多面的李隆基,善解人意的“解语花”杨玉环……在短暂的90分钟里,在众多历史人物相继登场中,透过浓重的色调和配乐,人物形象被重塑了。

 

 

  大明宫的名字来源于那么一句话,“如日之升,则曰大明。”透过大明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的唐帝国。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是对这个时代最为完美的诠释。有容乃大,一个宽容的国度才有资格称之为文明之国。

 

 

  遗憾还是有的,展示唐帝国的盛世,从外交史的角度,一副居高临下的大国自居模样,外国使节跪拜于大唐皇帝的场景被渲染;过于强调中日关系(尤其是日本之于唐帝国的附庸地位);对唐帝国的衰弱根源显得轻描淡写,而不应只是停留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失衡、腐败、税收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上;细节性的问题,诸如:有那么一瞬间发现服装上出现了左衽,某些人物对白的突兀,太过瘦弱的杨贵妃……当然,瑕不掩瑜。整部影片是以大明宫为立足点叙事的,而大明宫本身就是一个权力的象征,自然难以跳出这个权利的漩涡来以“他者”的眼光,看待这个帝国!

 

  对于大明宫的命运,虽然早已知晓,但在看到最后大明宫被毁灭的时候,还是心痛了一把,影片的色彩,从之前的绚烂到被焚后的灰冷黯淡,悲怆油然。悲剧在于最美好的摧毁与华丽的消失,《大明宫》无疑是一部悲剧感极强的纪录片。中国历来不是如此么,再繁华的王朝,最终都被付之一炬。阿房宫如此,未央宫亦然,大明宫自然也是逃不出这个命运。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形象地道明了纪录片在国家、民族历史上的地位。金铁木说他的这种历史探索将止步于此,因为拍这种电影“太孤独”,这让我突然想到电影里的一句旁白“所有的荣耀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爱情和艺术永恒”,出现这句台词的时候,感觉特别不搭调,象征艺术的大明宫最终化为废墟,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也灰飞烟灭,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可是现在我才意识到,这句话或许就是导演金铁木自己的声音,完美主义者不是李世民,而是金铁木。这大明宫,不过是一个帝王的大明宫而已,唐朝,或许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瑰丽的梦,而这永恒,只是记忆!

 

 

 5 ) 长安

看完之后,实在太圆满了。从古到今,我只神往过两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唐朝。前者百家争鸣,后者海纳百川,都是对思想很宽容的时代,也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二百二十二年的时间里,大明宫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唐朝的兴衰。最终,它毁在了“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这部纪录片还原的宫室图,我不能赞美更多了。我觉得大明宫就该这样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唐朝就该这般霸气天成,四海归一。可惜,一代不如一代,最终繁华成一梦(纵观历史,哪一个王朝不是如此呢?有开国帝王,必有亡国之君,没有永远的王朝)。对李三郎吐一下槽:三郎啊,你还记得太液湖畔的高力士吗?武惠妃,江梅妃,杨贵妃都是浮云,李白、晁衡也是云烟,真正爱你的人只有高力士啊。嗯,这部纪录片表现的东西其实很浅,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为了三观正,也略去了很多史料。不过,能够拍成这样,也相当不错了。撼动人心,它是绝对做到了。看得人荡气回肠,又怅然若失,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千古繁华如一梦,遗珠零落沧海中。

 6 ) 文本还是真实: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

为《大明宫》贴标签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正如片方的分类,这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所以,在评论这部电影之前,需要先说一说我对历史纪录片的理解。
根据笔者有限的经历来看,我们在学生时代接受的历史教育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这导致大多数人并不太明白历史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历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客观的真实历史,即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由于时间的不可逆,其实没有人能知道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依靠过去遗留下来的实物进行揣测和推理;二是主观的文本历史,即由人记录下来的往事。人们只要能够识文断字,就可以认知这种历史。但是,文本历史由于经过了人的二次加工,往往带有记录者的个人偏差或记忆偏差,因此可能与真实历史并不一致,俗语“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历史教育并没有将真实历史与文本历史进行解释和区分,使得人们普遍将二者混淆不清。模糊的历史概念,让人们将主观叙述误认为成客观存在,从而慢慢形成了单一而狭隘的历史观;随着年代的久远,当人们清亮的双眼逐渐为岁月的灰尘所覆盖,我们甚至可能会彻底忘却真实的历史——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纪录片,就是一种用现代科技手段书写的文本历史。因此,每一部纪录片,尤其是历史纪录片,必须明确自己所要拍摄、呈现的,究竟是文本历史还是真实历史。如果是前者,影片只需选择合适的历史文本,然后按部就班地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影像即可;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影片制作方在阅读文本历史、考察历史遗物之后,经过自己的思维论证和逻辑分析,为观众表现出一段最有可能发生过的真实历史。

  弄清楚了历史纪录片的含义和分类,再来评论《大明宫》就简单得多。
  如果从文本历史的角度来评判,《大明宫》就是将高中历史教科书里关于唐朝的那一段文本历史,拍成了一部活色生香的立体图像。
影片的开头就足够让观众狠狠地震撼一下:视线低低地压着,缓缓地掠过含元殿屋顶、屋脊和鸱尾,然后倏地豁然冲向天空,铺陈出含元殿后阔大的宫殿群。而后,那些仿航拍做出的特效镜头,将庞大瑰丽的宫殿尽收眼底,再配上将“4.5倍于故宫,3倍于凡尔赛宫,12倍于克里姆林宫,13倍于卢浮宫”这样一组数字娓娓道来的旁白,和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背景音乐,实在是让观众很难不一下子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飞进画面,梦回大唐。虽说动画特效略显呆板,想一想国内电影的普遍水平,制作方的诚意也算得上可圈可点了。
在表现形式上,《大明宫》力图有所突破,在普通的旁白深情描述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景再现的演员表演,希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演员虽然都是二三线的不知名角色,但是也许正因为不熟,所以反而更容易接受。因此,在人物刻画方面,《大明宫》也比一般的纪录片表现的更细腻。
例如在历史课本中不怎么起眼的太上皇李渊,在影片中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大殿中,李渊弹着琵琶,切切嘈嘈的节奏越来越凌厉而绝望;而跳着舞的李世民,步伐却逐渐滞缓下来,犹疑不定地看着李渊。一紧一慢之间,剑拔弩张硝烟四起,却又哀哀欲绝。最终,如裂帛一般的凄厉一声,琵琶弦断,李渊鼻尖上沁出大颗的汗珠,神色黯然。而整个太极殿,所有声音也顿时都沉淀下来,安静如死气沉沉的暗夜。这短短的一幕,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两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是一对有苦难言的普通父子。

  但是,如果按照真实历史的要求,《大明宫》也许还不够及格线。因为,若想很好地阐明一段真实历史,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抓主线,即把握重点的能力,让观众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二是能串联,也就是把握具体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主线的逻辑将看似杂乱无章的史料组织起来,让历史看起来更丰满。然而,反观整部影片,它在两点上都没有做好。
首先是主线。我原先断章取义地认为,导演会从“大明宫”这个新颖别样的角度,来讲述整个唐朝历史的发展。然而看完全片才发现,除了开头将其浓墨重彩地描画了一番,大明宫的出现时间甚至没到1/5,带到的镜头也往往只是匆匆一瞥。
事实上,本片的立意仍与历史教科书如出一辙:前唐的英勇崛起、中唐的繁荣昌盛、后唐的迅速衰落,然后运用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即尽可能地凸显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自然,它犯了与教科书一样的毛病: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看完影片,观众知道了李世民为了权力而手刃同胞兄弟却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武则天曾经篡夺皇位后又还给李氏却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贞观之治煊赫一方却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专宠贵妃却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唐朝自此式微却依然不知道为什么。
《大明宫》用宏伟的场面、华丽的道具、动人的旋律、栩栩的人物为观众再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过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我泱泱大国曾经的辉煌灿烂、我华夏子孙曾经的自信开放、我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正如片中所说,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时代。可是,一部历史纪录片,不仅仅是反应历史,更需要反思历史。为什么安史之乱偏偏出现在大唐王朝盛极之时?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如此自信热情,而后人却充满了所谓“国人劣根性”?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时代只是绝无仅有、昙花一现?
缺乏反思精神,这不仅是《大明宫》的缺陷,也是当代中国的通病。
其次,整个剧情的结构安排看起来就像是唐王朝的一本流水账。虽然说不上是平铺直叙、笔墨均分,但也是点多杂乱、缺少章法。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甘露之乱,太多细枝末节的历史典故充斥其间,前后也不甚连贯,例如送荔枝、梨园戏曲、上朝排座次等情节。此外,影片过于追求大而全的面面俱到,导致情节分散、枝桠庞杂,结果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材料是为观点而服务的,所以纪录片不应当只是将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进行简单堆砌,而应该根据叙述逻辑对事件进行合理取舍和运用,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相得益彰。
  此外,《大明宫》依然坚守了我们对唐朝历史的一贯偏见:整个大唐的昌盛与衰亡仿佛全仰仗于几个皇室男女的作为。将皇家生活、名人轶事等同于朝代历史,这也是文本历史与真实历史不分带来的突出弊端。

说到底,《大明宫》的诸多优点和不足,也多少能反映出我国历史纪录片现阶段的特点。我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用一部部制作精良、发人深省历史纪录片,完美地回答“历史有什么用”的问题。

 7 ) 【大明宫】全剧笔记分享

第一集:幻影迷城 公元前11世纪 周王朝第一次建都西安 此后,数以百计帝王在此统治1000多年 西安北部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 大唐帝国皇宫:大明宫 一个时代的记忆 公元626年 大唐立国8年,为争帝位,皇室互相残杀,6月4日黎明,二儿子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玄武门之变” 影响大唐历史:名垂千古的帝王+旷世的宫殿诞生 开国皇帝李渊退位,唐太宗李世民继位 公元630年,北方游牧民族全部归顺,尊其为“天可汗”,中国历史非常罕见 大唐开始兴盛之路 帝国蒸蒸日上 but父子感情的裂痕 太上皇李渊不问政事,晚年郁郁寡欢,沉迷琵琶弹奏 唐太宗难以安宁 渴望完美:一世功业+孝子名声 公元632年夏天,李世民出城避暑,父亲不愿同行 以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为皇宫,but不适合居住 根据【周易】乾卦理论,建造长安城 古人观天象,紫微星,即北极星被众星环抱,尊贵的天帝居住于此 地上的君主和天上星宿对应 太极宫:长安城北部中央 but忽略地形缺陷 地势最低的洼地,夏天常下雨,温度高,so潮湿燥热 由于多年征战,李世民一身伤痛,夏天出长安城避暑 避暑@九成宫,距长安300里,隋帝国建造,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此,被儿子隋炀帝杨广所杀 官员马周建议:为太上皇营建避暑行宫,昭告天下,皇帝未忘记尽孝 公元635年春天,大兴土木,“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希望成全孝心 but工程开始不久,李渊离世,营建停止 唐太宗:近乎完美,心胸宽广,善于纳谏,任人唯贤,统治23年,文治武功成就很高 公元630年,北方突厥人全部沉浮 公元640年开始,帝国骑兵越过大漠一路西进 公元648年,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西域重归大唐 丝绸之路经历300多年分裂后顺畅,东西方重新连接 长安的光辉照耀世界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太宗开创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贞观之治” but晚年不开心 希望李氏家族荣耀代代相传 公元649年,53岁的太宗病入膏肓 太子李治端汤送药时被武媚娘打动。 26岁,太宗的妃子,将主宰大唐帝国整半个世纪命运 夏,唐太宗去世 武媚娘被送往长安城的寺院 律法:皇帝驾崩后,未生育的嫔妃,必须出家 寂寞的武媚娘用情诗表达心情 知道只有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才能拯救自己 情诗被送入太极宫,高宗无法忘记武媚娘 游牧民族认为:父亲的女人嫁给儿子不过分 公元655年,武媚娘成为新皇后 空前绝后的女人:美貌智慧,胆识气魄,unique:对权力无边无际的渴望 唐高宗身体羸弱,风痹症,很可能是李氏遗传病 为武皇后权力之路创造条件,也促成大明宫重建 太极宫:潮湿朴素,高宗不愿居住于此 大唐立国近半世纪,急需与之匹配的皇宫 重建大明宫 公元662年春天 不只是避暑别殿,而是帝国的新皇宫 半年运输,巨木到达工地 武媚娘囚禁了受宠的萧淑妃,原配王皇后,折磨致死,冤魂折磨武媚娘,希望早日建成大明宫 媲美秦始皇未完工的阿房宫 数十万工匠 人力财力 划拨帝国15个州赋税收入,停发长安官员一个月俸禄 建造者总指挥:司农少卿(主管农业)梁孝仁 设计者:史书无记载 阎立本担任将作大匠。父亲阎毗曾为隋帝国营造宫室,兄长阎立德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死后弟弟接管将作大匠 推测设计者:大画家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 663年6月5日 尚未竣工,皇室搬迁 立国45年后,帝国权力中心从太极宫转移至大明宫 大明宫南门丹凤门:大明宫正门,5个门道(一般只3个),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门 丹凤:朱雀,红色的凤凰 “天下安宁太平,凤凰就会降世” 公元663夏,皇后像火红的凤凰降落大明宫 第二集:丹凤朝阳 公元618,李氏家族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居住太极宫,处于洼地,多雨夏天潮湿不适合居住 公元662,修建新皇宫,持续一年多 公元664,正月初一,官员在元日进入丹凤门:无上的荣耀 丹凤门:南门,正门 正对丹凤门:纵深630米的广场 尽头是主殿:含元殿,三层大台上,东西两侧高大的阙楼 含元殿: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 殿基高出地平面15米,东西两侧平行坡道:龙尾道 含元殿: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帝国庄严神圣 大朝会:帝国一年中最神圣的时刻 大明宫落成时,高宗已统治15年 身体羸弱,帝国事务转移到武媚娘手中,抒写历史的开始 大朝会:官员呈报一年来政绩,各国使节献上宝物 大唐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各国都渴望与大唐交往 正南方向:慈恩寺,第一位主持玄奘法师 含元殿是时代最好的写照 关闭宫门 宵禁制度 大小宫门听鼓声关闭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皇家卫队:金吾卫,掌管所有宫门钥匙 大明宫11座宫门,开关宫门必须核对门契,两半契合才能打开,刻成鱼形,从不闭眼,可靠 负责长安治安 官员五更上朝 骑马上朝 高级官员有1-2个仆人随行 级别低的一个人独行 必须准时上朝,如果迟到,惩罚严厉,轻则罚一个月俸禄,重则除去官职 每进一座宫门,核对身份,登记在册姓名,官职,年龄,身高,形体特征,一连串严格确认,最后才到宣政殿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朝,中朝,内朝 宣政殿:含元殿以北,处理国事 含元殿:庆典 宣政殿,紫宸殿:真正的权力中心 上朝遵守纪律: 笏板歪斜罚一个月俸禄 可在背面写字以防止遗忘 五品以上用象牙笏 五品以下用竹子 不按等级站立,随便讲话,无辜离开队列都罚一个月份俸禄 宣政殿朝会结束后,官员返回办公场所 东边是门下省 西边中书省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直接代表皇帝旨意行事,中央最高权力机构 中央管理体系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完善于唐代 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中央管理制度近乎完美 紫宸殿:内朝 能在紫宸殿受武皇后诏见是荣耀的事 晚年唐高宗被疾病折磨,几乎国事交给武皇后 尼涅师:在长安长大的波斯王子 由于父亲亡故,回去继承王位 西突厥可汗被俘虏 国力进一步增强,抵达葱岭和天山以北 公元680,返回长安路上,裴行俭收复北部边疆反叛的突厥贵族,首领被押送长安 高宗:尊崇与荣光 东日本海,西咸海,南越南,北贝加尔湖,东西9511里,南北16918里 唐高宗统治期间大唐的疆域最为辽阔 长安:世界中心 预示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 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没人敢破坏秩序 疲惫的商旅可以放心睡觉,使节通行无阻 东方的丝绸,茶叶从长安可以达罗马 金银珠宝从阿拉伯到长安 东西方交流逐渐达到顶峰 自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 西域,中亚少数民族:胡人,在长安随处可见 长安城胡人可能近10万多 粟特人 高昌乐人被皇家选中 皇家卫队有不少胡人 政治,经济,族别不分胡汉 胡人融进城市生活各个方面 大堂前三位皇帝血统充满了胡人血统 汉民族掺进了胡人的彪悍 胡人 汉民族文化烙印 各民族,各宗教在大唐和谐相处 公元7世纪大唐帝国 历史对唐高宗评价失之偏颇 并不碌碌无为 统一儒家经典,改进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律法,继承发扬唐太宗基业 临终前心愿:重返长安 公元683,@大唐东都洛阳,唐高宗驾崩 武皇后执掌大权 离开长安,以洛阳为东都 公元690,67岁在洛阳称帝,“武则天” 大明宫只剩不多皇家卫兵,宫女,太监 第三集:日月当空 公元690,洛阳,武则天登上帝位 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 从秦始皇到大清灭亡,封建社会2100多年,200多位皇帝,唯一的女皇 14选为才人进宫,26被迫栖身寺院,32立为皇后,60开始执掌大权,67登上帝位 男权社会的神话 统治大唐期间大部分在洛阳 公元701,返回长安,78岁 晚年最割舍不下:大明宫 在此一步步走向权利顶峰 最庞大的宫殿群,5000多亩,=500多个足球场大小 沿中轴线分布,对称严整,等级森严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在一条中轴线,三大殿:上朝,处理国事 三大殿以北:居住生活场所 太液池,中间三座岛屿,象征东海三座仙山 最大的蓬莱岛,太液亭,天鹅,野鸭 皇家生活区最显赫:麟德殿,太液池西边的高地上 前殿,中殿,后殿,中间用柱子相连 三重殿造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建筑在面积1万平米大台 宫殿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 最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 斗拱层层叠加,错落有序 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举办宫廷宴会 等级最高的宴会厅,只有地位显赫的才有资格来此 公元702,武则天召见吐蕃使臣论弥撒,目瞪口呆 女性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自由 女性社会地位大幅提高:女皇帝,女官参政议政 娱乐:蹴鞠,起源于军事训练,类似现代足球 唐以前被认为不适合女人 唐代女人可参与喜欢的任何活动 婚姻自主:离婚,再嫁普遍 服饰开放华丽:遮挡脸部的面纱消失 无领女装,无内衣 生活即使今日也难以想象 宫廷引领长安的时尚 春暖花开,美人如云 浓妆艳抹,看花踏青,观灯赏月 唐代的绘画:感受激情,青春气息 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女人 延续了贞观之治的辉煌 如日中天 公元702年12月,大唐起兵抵达天山以北,在庭州设立北庭大都护府,掌管天山以北土地 安西大都护府:统辖碎叶的安西四镇及天山南麓 维护帝国版图,延伸扩展丝绸之路 丰厚文化遗产: 第一次设立武举制 殿试制度 科举出身平民逐渐代替世袭的贵族门阀 公元705,82岁武则天离世 告诉子孙,离世后去掉皇帝称号,以皇后名义葬于乾陵 陕西乾县,武则天李治合葬于此 感激深爱李治 传奇的一生 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唐中宗 公元709,论弥撒第三次来到大明宫,梨园广场,举办马球比赛欢迎吐蕃人 马球,击鞠,源自波斯或吐蕃 吐蕃人擅长马球 李显性格懦弱,却喜欢暴烈刺激的马球 大明宫修建几座马球场 狂热的马球分子 皇家马球队VS吐蕃马球队 高超骑术+铁一般的意志 极度危险的娱乐活动 皇家马球队非常被动,并非吐蕃人的对手 唐中宗要求换人 临淄王李隆基扭转败局 李隆基:武则天的孙子 公元710,大明宫玄武门政变 玄武:镇守北方的大神 李隆基策划政变 李显优柔寡断,大权落入皇后韦氏手中 图谋不轨的韦皇后被杀,大唐秩序重新恢复 公元712,李隆基从父亲唐睿宗李旦继位,唐玄宗 宣政殿举行特殊的殿试 考生:县令 亲自考核 帝国的根基:郡县 隋朝初创科举制 大唐建国后科举制日益成熟 李隆基改革科举制,限制官员数量,大力提高素质 中央和地方官员轮换制度,增进沟通,提高官员管理才能 专门的采访使:监督考核 一整天考试,当时颁布结果 100多位考生,只有一人为可塑之才,立即赴任长安所辖之地就职 20多人基本合格 将近一半滥竽充数,返家继续读书 励精图治,大堂朝纲焕然一新,空前的盛世即将到来 第四集:盛世荣光 公元712,立国将近100年,李隆基登帝位,唐玄宗 朝堂人才济济 经常和官员在大明宫举行马球比赛 朝堂运筹帷幄,威震边疆,非常罕见 独特的精神气质 魏晋南北朝:文人谈空论玄,病态 宋明:老成事故,褊狭 大唐:刚健,豪爽,开拓精神 马球:危险,刺激,伤筋动骨常发生,却乐此不疲 契合唐性格:冒险,竞争 球场上所有人一律平等,进球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 高力士: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 诗仙李白 出生自天山以西碎叶城 公元679,裴行俭在碎叶城刻石记功 军事重镇 公元742,李白已过40,来到长安,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 贺知章,朝廷身居要职,深受唐玄宗信任,极力推荐李白 金銮殿:太液池南岸,幽静典雅,唐玄宗诏见文人墨客 唐玄宗酷爱艺术 艺术创作 诗和歌非常流行 李白即兴赋诗,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 才华打动唐玄宗,进入翰林院 大明宫西边,夹城,边上是翰林院 初设于唐代,李白:翰林待诏 唐玄宗将最优秀的文人都安置在大明宫 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 不参与政事 李白梦想建功立业,厌倦翰林院平淡的生活 长安胡姬给李白极大的安慰 留下很多诗篇 著名酒肆:曲江池,西市 西域,波斯的女人 太液池周围十多个花园,唐玄宗继位后梨园一枝独秀,音乐舞蹈创作 梨园:中国第一座皇家艺术学院 宫廷乐队:十部:坐部,立部 数量至少上千名 数量或许最庞大 唐玄宗:梨园缔造者,最重要的艺术家 最喜欢琵琶,羯鼓 大唐第一歌手李龟年 琵琶演奏家雷海青 李白,贺知章,王维等经常关顾梨园,填词作赋 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 唐诗无可比拟 音乐,绘画,舞蹈,书法,巨大成就 西方: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 只有唐朝登峰造极的艺术佳作 三彩马:大唐的符号 绘画:宫女,贵妇,骑手 大唐精神,无比绚烂的艺术 公元717,第九次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多达557人 公元663,大唐和日本在朝鲜半岛白江村爆发战争,日本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日本人发现与大唐的差距,从此修缮与大唐关系,大规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航海危险,but往返大唐 19岁阿倍仲麻吕,在大唐度过一生 白江村战败后,日本全面向大唐学习,就像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 遣唐使返回日本,带走大量典籍,艺术珍品 大唐工匠随船前往日本,帮助日本人营建庙宇宫室 都城平安京,皇宫平城宫,正殿大极殿:含元殿的微缩版本 围棋唐以前中国传入日本 唐玄宗多次组织日本,大唐,新罗围棋比赛 学先进围棋技术,带走典籍 典章制度,律法,都城,风俗 日本文化深受大唐影响 日本京都,奈良铭刻盛世大唐的印记 为日本留学生提供留学起居,发放数额不菲的奖学金 太学: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日本新罗西域波斯人学习大唐文化 阿倍仲麻吕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 唐玄宗欣赏其才华,赐名晁衡 公元753,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中国 日本,新罗因座次争执 日本使臣破格提升得到首席排位,因为晁衡的斡旋 晁衡成为秘书监,类似国家图书馆馆长,高级官员,再未返回日本 吉备真备返回日本,一度担任右大臣,相当于宰相,效仿大唐律法,完善日本典章制度 200多个与大唐交往的国家地区 各种宗教信仰在长安并存 而当时欧洲因为宗教人种偏见互相攻伐 唐玄宗成就,很少被后人超越,”开元盛世” 从未有过的帝国神话 开元期间,直辖321州,边疆州800多个,人口5000多万,当时欧洲最大国家不过300多万 杜甫【忆昔】 正月十五,上元节,灯火繁盛,踏歌,三天三夜不间断 歌舞升平,名副其实的盛世 海外华人聚集区称为“唐人街”,深藏于内心的渴望 公元8世纪中叶,东方的传奇 唐玄宗开始厌倦权利 60岁,统治32年 夹城,奔赴约会 第五集:繁华如梦 公元736,胡人安禄山因罪被押往长安 出生于辽东一带,民族杂居地长大,通晓多种语言 由于语言天赋,进入大唐边疆部队 因败仗而获罪,听候皇帝处置 将给大唐巨大的灾难 公元8世纪中叶,大唐辉煌的顶峰 杨玉环 官宦家庭长大,良好教育 16岁嫁给唐玄宗的儿子 公元740,56岁唐玄宗第一次看见22岁杨玉环 天赐的尤物 唐玄宗坠入情网 大明宫北部大量离宫别殿,静雅充满情趣 含凉殿:太液池南岸,凉爽 四周装水力转动的风扇 大唐在婚姻制度宽容非常罕见 公元745,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无皇后,最尊贵的女人 姿色超群,善解人意 下棋局面不利时,贵妃及时解围 完美 天生丽质,聪慧异常,艺术天才 精通音律,尤其琵琶 诗歌才华 全唐诗中有杨贵妃的诗歌 舞蹈尤其出众 年老的唐玄宗像少年一般的爱情 沉迷艺术创作,疏远帝国的管理事务 李白在翰林院很少参与政事,填词赋诗 醉酒后,令高力士脱鞋 理想:建功立业 生不逢时,李白离开长安 梨园,皇家艺术中心 化成普通百姓扮演丑角 白玉挂在脸上,中国戏曲史上丑角脸谱的来历 丑角鼻子要描白 因为唐玄宗,丑角备受推崇尊敬,地位很高 传统戏班,丑角最先化妆 杨贵妃生于蜀地,好食荔枝,南海的荔枝胜于蜀地,从遥远南方向宫中运送荔枝 快马加鞭,不尽其数的驿站运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沉迷爱情,艺术,荒废政务 上万人参与艺术娱乐 科举制度开始荒废 官僚集团庞大,品质下降,裙带作风,任人唯亲,奢靡风气 30年开元盛世,开始走向浮华 胡人安禄山此时来到大明宫 胡旋舞,来自西域,快速旋转 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 善于奉迎,逃脱惩罚,迅速取得唐玄宗信任,讨好杨贵妃 公元742,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重要的边关统帅 公元747,兼任范阳节度使 3年后被封为郡王 外族被封为王非常罕见 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 公元751,举足轻重的年份 影响世界的大事 中亚怛罗斯,大唐与阿拉伯军队战争,3万唐军受到15万阿拉伯军队包围,一万多唐军被俘虏,其余战死 极大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自此,大唐骑兵再未到达葱岭以西 帝国影响力逐年消弱 皇帝仍痴迷艺术创作 太液池北岸自雨亭 优雅清净,适合艺术创作 梦境来到月宫 吸收西域,印度乐曲,创作大型乐舞剧--霓裳羽衣 唐玄宗谱曲,杨贵妃编舞,中国艺术史上经典之作 真心希望与心爱的女人在月宫长生不老 前半生:果敢睿智,缔造开元盛世 中老年:放弃帝王的责任 公元8世纪中期,危机来自边疆藩镇 9个藩镇 最高长官:节度使 后期不问政事 节度使独掌兵权,地方财政,民政大权 势力过度膨胀,中央无法控制 噩梦:一直被认为憨厚忠诚的安禄山 安禄山兼任三方节度使 兵力20万左右,整个帝国50万 公元755年11月 镇守北疆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15万叛军幽州南下直取京城 公元756,6,10 潼关陷落 长安岌岌可危 唐玄宗没思考如何抵抗,准备逃亡 6.12 悄悄离开大明宫 消息传开,巨大混乱 王公贵族,平民四处逃命 流氓土匪开始抢劫 大明宫国家府库被纵火焚烧 骑毛驴在大明宫穿行 马嵬驿:陕西省兴平县 皇家卫队发生兵变 士兵杀死专权误国的宰相杨国忠,杨贵妃的族兄 马嵬驿的一棵梨树下自杀而死 历代以姿色而弄权的女人,干涉朝政,扰乱国事 but杨贵妃不是 对权力从未有兴趣,也未影响决策 只是个美丽才华出众的女人 危机来临,遭受最残酷的惩罚 马嵬驿事变后,很多人不愿相信杨贵妃死亡,有人说她被转移到日本 唐玄宗逃离四天后 叛军抵达 皇帝出逃,长安不设防 叛军长驱直入,占领都城 宫殿被毁,财富被抢 皇室成员被杀 大明宫一片狼藉 血雨腥风笼罩长安 杜甫亲眼目睹长安陷落【春望】 安史之乱 摧毁了繁华的大唐 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分水岭 空前的盛世结束 繁华再不复返 唐玄宗逃亡蜀郡,今日成都 太子登上帝位 李隆基成为空有其名的太上皇 跟随只有忠心耿耿的高力士 历史轮回,盛极而衰,灿烂而短暂 30多年开元盛世 辉煌,衰败 一年多后返回长安 只能住在破旧的太极宫 公元762年4月,李隆基孤独中死去 流放在外的高力士听到消息,吐血而亡 大唐帝国噩梦开始 第六集:凤凰涅槃 公元618,大唐建立,定都长安 李世民,逐渐鼎盛 立国45年后,建大明宫 唐高宗,延续贞观之治辉煌,势力越过葱岭 一代女皇武则天,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开始走向辉煌 公元712,唐玄宗登帝位,辉煌的顶峰,“开元盛世” 公元755,安史之乱,自此走向衰退 公元762,4 李隆基孤独死去 1年后,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落下帷幕 凄风苦雨 历代皇帝@大明宫,but心情不同 安禄山消失 分镇割据+ 唐玄宗后期,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藩镇长官,节度使飞扬跋扈 公元805,李纯登基,第12皇帝唐宪宗 宰相武元衡,御史忠臣裴元度 满怀激情,渴望恢复祖先的荣光 延英殿 宣政殿西北 唐宪宗时期,代替宣政殿成为真正的权利中心 在此讨论国事:大臣的荣誉 武元衡,裴元度鼓励打击藩镇 公元815年夏,6.3黎明,宰相前往大明宫路上被藩镇派出的刺客暗杀 上朝之路空空荡荡 官员心怀忧惧,不敢上朝 大明宫一片死寂 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惊天大案 三清殿:大明宫北部 等级最高的宗教建筑 坐落在14米高台上 道教:国教 晚年唐宪宗沉迷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神仙境界,解脱 大量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宦官 唐玄宗之前宦官地位低 公元835,制定废除宦官计划 计划泄露 宦官报复 500禁军闯入中书省 600多人死于非命 关闭大明宫宫门 1000多人被杀 更多人被牵连至死 “甘露之变” 官员空位,朝纲形同虚设 内侍省:官宦工作的地方 掌管皇家禁军 把持朝政 废立皇帝 杀死皇帝:至少3位皇帝 公元875,14岁唐僖宗,李俨 喜好蹴鞠,马球 视娱乐为最高境界 帝国事务和自己无关 山东人黄巢起义 灭顶的灾难 清思殿:太液池东南岸 耗费10万黄金白金铂 殿前马球场 理想的玩乐地 公元880 唐僖宗主持赌局 马球决定四名官员优先选择权 去最富庶的地方任职 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 不学无术之人因球技高超成为封疆大吏 科举制度败落 官僚体系千疮百孔 公元880冬天,黄巢攻占潼关 皇帝离开大明宫,逃出长安城,一路向西,流亡蜀地 长安一片大乱 公元880,十二月初五,黄巢军队进入长安 黄巢年轻时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长安:繁华的象征 大明宫:至高无上的权利 公元881年初,黄巢在含元殿称帝 农民军洗劫了长安 韦庄【秦妇吟】(现存最长的唐诗) 公元883夏,黄巢退出长安 官军涌入 大明宫的破坏最为惨重 含元殿,麟德殿等被摧毁 公元885,黄巢兵败 唐僖宗返回,大明宫无法居住,回到太极宫 大明宫存世222年 大明宫和唐帝国命运紧紧相连 公元9世纪,大唐走向尾声 公元904,军阀朱温彻底摧毁长安宫殿民房 挟持末代皇帝迁都洛阳,居民迁移 长安城被毁,大明宫彻底沦为废墟 公元907,大唐帝国灭亡,立国289年 中国历史再没出现过那样的宫殿 再无朝代在长安建都 文化中心从此东移 公元1957,毁灭1050年后,考古 持续半个世纪考古 关注世界级文化遗址 公元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启动

 短评

最好的旅游纪实片·····可惜去不了那里,希望快点发明时光机把·······

8分钟前
  • MIA
  • 力荐

就是电影版的电视剪辑版吧~~

13分钟前
  • 阮籍猖狂
  • 力荐

相对来说,没有他的《复活的军团》好。

14分钟前
  • 游心浩素
  • 推荐

有广告的嫌疑,而且演员找的也不太好,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

19分钟前
  • Jiajiachan
  • 推荐

尊荣华丽,大气磅礴,音乐画面情节都很精致。

20分钟前
  • 阿尔的太阳
  • 力荐

没想象中的震撼。

23分钟前
  • aiya风
  • 推荐

看的CCTV10六集版,画面音乐解说等皆可观;只叹如此繁华盛世,却仿佛幻梦一场

27分钟前
  • 书庭
  • 力荐

我勒个去!这才是大型杰克苏好吗!句末煽情法真是得到MH老师的真传了 五颗星给程池刘可 扣一颗星给“唐帝国”“汉帝国”这种过时的逼格称法

28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为了CG素材……

31分钟前
  • 白鷺
  • 力荐

可惜只剩遗址

35分钟前
  • cat0811
  • 力荐

建筑巅峰 政治巅峰。。。。

37分钟前
  • 四月
  • 力荐

极度梦回大唐,听见遗留的诗篇。虽只留下遗址,却依旧能感受公元7世纪帝国的博大胸襟。

38分钟前
  • 小怪
  • 力荐

加入了故事情节,让纪录片变的亲切起来。最有效的证明是这片儿是我妈陪着我看的。她一直以为这片叫<武则天>。

42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某些事物注定要毁灭,却不影响她存在时的辉煌。

44分钟前
  • 波拉客
  • 力荐

咱祖上也曾富过。完毕。

47分钟前
  • G
  • 推荐

好看!!!建筑特效简直没哭。讲述了唐朝历史。从玄武门之变开始

52分钟前
  • チョウエイ
  • 力荐

泪如雨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的凄凉去过今凋敝的大明宫更加懂

54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让我穿越吧亲!!!!!!!!!!!!!!!!

57分钟前
  • gia
  • 力荐

Legendary

1小时前
  • 6002哆啦J梦
  • 力荐

补课补课。前四集看的我骄傲的不得了

1小时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