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找到你2018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姚晨,马伊琍,袁文康,吴昊宸,王梓尘,陶昕然,高叶,齐欢

导演:吕乐

 剧照

找到你2018 剧照 NO.1找到你2018 剧照 NO.2找到你2018 剧照 NO.3找到你2018 剧照 NO.4找到你2018 剧照 NO.5找到你2018 剧照 NO.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3找到你2018 剧照 NO.14找到你2018 剧照 NO.15找到你2018 剧照 NO.16找到你2018 剧照 NO.17找到你2018 剧照 NO.18找到你2018 剧照 NO.19找到你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3 22:29

详细剧情

  律师李捷(姚晨 饰)正在离婚进行时,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拼命工作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幸有保姆孙芳(马伊琍 饰)帮忙照顾孩子视如己出。                                                                                  一日下班,李捷发现保姆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她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时,她收到来自家人的谴责声讨,甚至遭到警方的怀疑。几乎崩溃的李捷,靠着惊人的勇气,踏上独自寻访的旅 程。在追踪过程中,李捷逐渐接近了另一个女人——保姆孙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先都是谎言,而真相也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在国产电影里充当道具的女性,这次终于为自己发声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产电影进入了爆发期,高质量的影片频出,院线几乎月月出爆款。

7月,《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接连霸屏,尽管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大相径庭,但都是票房突破25亿的大赢家。

8月,黄渤带着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惊艳亮相,我们也迎来了第一部可以值回票价的中美合拍大片《巨齿鲨》。

国产惊喜还将继续,在即将到来的9月,贾科长将带着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江湖儿女》登陆院线,而由姚晨和马伊琍主演的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找到你》,也将如约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宵刚刚提到的6部影片中,有5部都是以男性为主,或者是“男性视角”的电影。无论是《我不是药神》里“高贵妃”扮演的艳舞女郎,《西虹市首富》里宋芸桦扮演的职场小清新,还是《一出好戏》里舒淇演绎的孤岛美女……她们的作用无疑不是为男主形象添砖加瓦,整个电影充斥着,有“女人”无“女性”的怪诞画面。

很无奈,这并非个案,而是一种常态,因为在大多数国产电影里,女性都被当做“道具”或是“符号”使用,女性形象往往是缺失,或不完整的。

今天,春宵无意讨论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想说说这一部,现阶段真正称得上“女性视角”的国产电影——《找到你》

撇开“女性视角”,单从剧情片的角度来看,《找到你》绝对称得上9月惊喜,甚至是年度惊喜。在这里,春宵摒弃自媒体一贯“言过其实”的浮夸风,不尬吹。

为了严谨,先定义下“惊喜”二字。仅仅是合格的作品,称不上惊喜,若是惊喜,那就是一定是超出预期,吊打同类、同期作品。从这个维度上,《找到你》起码有以下几点,可圈可点。

第一、这是一部远超原版的改编电影。

“自古改编出糟粕”,这几乎成了影迷圈的一种共识,影视作品一旦有原版在前,观众难免先入为主,而每一个改编者,都必定要面对“保留原汁原味”和“创新”的纠结取舍。

但《找到你》显然没有陷入这样的困境,电影改编自2016年的韩国电影《迷失:消失的女人》。这部题材极佳的的悬疑电影,由演技派女演员孔晓振(《主君的太阳》)、严志媛(《素媛》)担当双女主,而两位也因在片中的演出,分别提名了“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女演员。

可是,哪怕是在题材、演技都占优的情况下,《迷失:消失的女人》也没有能晋升为一部成功的“韩国类型片”,因为再炸裂的演技也没法撑起剧情的薄弱。

而这一弱点,在《找到你》里中得到了修补。逻辑严密而环环相扣的剧情,成了影片最大的亮点。而这样的完成度,哪怕是放在制作工艺相当成熟的“韩国类型片”中间,也是不怕比较的。

《找到你》第二个无法忽视的亮点,是两位女主的演技。

不夸张的说,在本片中姚晨和马伊琍都献上了职业生涯最好的表演。

姚晨,用饱满的人物,独立撑起了整条主线;而马伊琍,打破了以往的银幕形象,实话说,影片开场20分钟,我完全没能认出她来。相信在今年的颁奖季里,两位都会凭借在片中精彩的表演,有一争影后之力。

在片中,两位主演都扮演了母亲的角色,但两个人的生活背景和人物命运却有极大的差别。片中姚晨是一位事业型女强人,经济独立,和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生病的孩子;马伊琍是一位农村妇女,自己的女儿身患重病,被丈夫遗弃。

两个女人,一个富有,一个潦倒,但面对同样患病的孩子,不幸的婚姻,她们真的能够自如应对和自由选择吗?值得一提的是,马伊琍和姚晨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母亲,因此她们在片中的表演格外真实。

其实双女主的设定并不少见,而这样的影片,在宣传时往往会用到“飙戏”二字。但所谓“飙戏”大都是噱头,真正的好的对手戏,一定不是“飙”出来的。就像两位歌手对唱,并不是互相飙高音,彰显个人色彩,而是相互铺垫助力,以求整个歌曲的和谐。

电影《找到你》,两位女演员,用克制隐忍,代替了撕心裂肺的情感宣泄,两个人相互衬托,忠实地服务于人物,绝不喧宾夺主。

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女性意识”,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亮点,这是一部女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也是我们的大银幕所缺失的类型。

影片名字叫《找到你》,影片的故事也是围绕“丢失的孩子”展开。姚晨扮演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律师,正在和出轨的丈夫挣孩子抚养权,有一天孩子却和保姆(马伊琍饰)突然失踪,随着调查的深入,保姆的真实身份被一层层剥开。

类似“寻子”这样的催泪题材,我们已经看过陈可辛的《亲爱的》和刘德华主演的《失孤》,漫漫艰辛的寻子之路,“爱”和“苦”是这类影片的主题。而《找到你》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延伸——我们在找孩子时,究竟在寻找什么?

而影片中的两位母亲寻找的是——作为母亲的尊严与资格。在当今社会,一个女性真的能体面地做一位合格的母亲吗?

片中姚晨的角色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她的经济能力,让她可以在离婚时,平等地和丈夫挣孩子的抚养权。但她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哪怕挣到了抚养权,她也没办法当一个好母亲,工作忙碌,她无法抽身照顾女儿,只能求助于保姆。

但与之相悖的,如果选择回归家庭,全身心投入做一个好母亲,那就意味着牺牲事业。可是一旦离婚,经济无法独立,依旧无法养活孩子,一样失去了作为母亲的资格。

电影《找到你》,看似是在找孩子,它其实是借用“寻子”这条线索,寻找一个女性,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和一个好母亲的平衡点。

无奈的是,这个平衡点,哪怕在银幕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也每个女人都会努力寻找的。事业和家庭,是每个女人进入婚姻的必选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婚,真的是因为不想吗?未必,大都因为不敢。如果跨过这道门一定意味着自我牺牲,那么,凭什么?这种两难抉择的后果,凭什么要女性一个人来承担?

《找到你》用一个紧张刺激的悬疑故事,牵出了两个女人的人生,富有也好,贫穷也好,做事业女强人也好,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也好,女性永远是被动的。生而为女人的困境,就这样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

要想做个好母亲,又要经济独立,那就麻烦开挂吧。

还记得几年前的洗衣粉广告吗?“超能女人用超能”,连洗衣粉都知道女人得“超能”,得“生而伟大”。

记得前两年亲子栏目盛行的时候,爸爸带孩子上的节目叫《爸爸去哪儿》,妈妈带孩子叫《妈妈是超人》,凭什么当爸爸找不到北就正常,当妈就得变身超人?明明是同样珍贵的生命,难道作为女人就要廉价一点吗?

最近《延禧攻略》爆红,几乎称得上年度爽剧。片中的“爽”点,几乎来自女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她有着在现代社会女性都无法拥有的自由与独立。在任何环境,面对任何人,不迷失,坚持自我。妻子、母亲的身份也没能限制她的自由,不过只是一重身份而已。她不需要“找到自己”,因为她始终紧握自己的命运。

不过这样的奢华的命运,只存在于剧中,毕竟这个女人,主角光环强大到来能召唤雷公。

作为女人,我们会扮演各种角色,“母亲”只是我们可以扮演的角色之一,我们愿意为此牺牲,但别让这两个字遮盖住,这短暂人生的其他光芒。

我希望,终有一天,这是不用开挂就能获得的人生。

因为生命理应如此。


关注大象点映(wx:elemeet),第一时间参与《找到你》在9月15日的超前点映,部分城市放映场次主创交流。

 2 ) 不止母亲,每个女人都是一座孤岛

这是一个对女性苛刻的时代。

好吧,你当了全职太太。每天一睁眼就跟打仗一样,伺候好小的和老的,家务活全包,日复一日的鸡零狗碎,熬黄了脸,累弯了腰,转过头男人就出了轨。如果忍不下这口气,非要离婚,自己没收入没存款,别说孩子的抚养权争不到,脱离职场这么久,找工作都成问题。

好吧,你当了职业女性。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带孩子,生怕不尽心。自己再涂上口红踩着高跟鞋,一身职场白骨精的干练打扮,去职场跟妖魔鬼怪拼杀,要笑里藏刀,接住同事的明枪暗箭;更要皮里阳秋,躲开客户的咸湿猪手,每天精疲力尽,却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没有尽到当妈的责任。

这样的女性困境,就是《找到你》的核心母题。在这部电影中,通过一个充满悬念的儿童失踪案,串联起了来自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背景的三个母亲,她们的人生际遇,正好可以拼凑出在这个苛刻时代挣扎的女性群像。

三个母亲,三种艰难

李捷

李捷作为一名律师,正在与丈夫协议离婚,因为女儿多多的抚养权相持不下,她为了更有胜算,生完孩子不久就立刻投入职场。可是孩子总要有人带,找了保姆又总不称心,还把孩子的头磕破了,好不容易找到孙芳,能干勤快、孩子又喜欢,她想着总算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趁着年轻,好好拼一番事业,将来也可以给女儿更好的生活。

李捷

然而,下了班回到家,这个看着老实巴交的孙芳,竟然把多多拐跑了。她急疯了,跑去报案,却被一个男警官没好气地质问:“怎么现在才发现孩子丢了?!”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人怎么当妈的。

李捷只能用哭哑了声音回答说:“白天要上班。”

一句话,道尽多少职业女性的心酸和无奈。

孙芳和多多

孙芳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照顾多多尽心尽力,懂得哄孩子,大清早还给太太榨果汁,看她脚后跟被高跟鞋磨破了,又贴心地帮她粘上创可贴,实在无可挑剔。

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会干出拐卖东家孩子的事,李捷不明白,我们作为观众也不明白。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孙芳多灾多难的前半生铺展在我们眼前。

她老家穷,到城里来谋生,经人介绍结了婚,可就在婚礼当天,闹洞房的人不规矩,她踢了对方一脚,新郎觉得丢面子,当着人就把她打得鼻青脸肿。

孙芳和女儿

很快,孙芳怀孕了,还以为有了孩子,老公就能安分过日子,没想到还是拳打脚踢。生的是个女儿,又是先天性胆道闭锁,一般来说活不过两岁。治病要花好多钱,老公根本不管,就想让女儿自生自灭。孙芳却舍不得,想给女儿捐肝,可惜配不上型,就自己出来打工,东拼西凑,甚至当起了舞女,为了挣钱什么都豁出去了。

这部电影中的第三母亲,只有寥寥几个侧写。她叫朱敏,是李捷一个离婚案委托人的前妻,同样在争孩子的抚养权。她学历不低,可是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结婚后就一直没上班,被人称为“王总”的老公,没有后顾之忧,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朱敏什么都不要,只要孩子,但她的情况显然处于劣势,甚至跑去苦求前夫的代理律师李捷。眼看胜诉无望,她心灰意冷,点了煤气自杀。

每个女人都是一座孤岛

有三个母亲,当然就有三个丈夫。

李捷的丈夫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拼事业,孙芳的丈夫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救孩子,朱敏的丈夫根本没打算理解她,他只想理解这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

李捷和丈夫

这或许可以归因为性别差异,既然男人们都是这样,那么,女人就一定能够理解女人吗?

令人心寒的是,并不如此。

孙芳小心翼翼地问起李捷离婚的原因:“是因为你老公打你吗?”李捷笑了笑,说“那倒不至于。”对,感情不和嘛,城里人离婚最爱用的托词。她肯定没有想到,坐在她后座的这个女人,日日夜夜尝够了丈夫的拳打脚踢。

所以当女儿失踪后,她得知这一点,立刻反问:“那孙芳怎么不离婚呀?”说得真轻巧,要是她知道,在孙芳凑钱给丈夫,希望一刀两断的那一夜,发生了怎样的屈辱和残酷,她还能问得出口吗?

李捷和孙芳

庭审结束后,朱敏在法院外拉着李捷不撒手,求她看在都是女人、都是母亲的份上,不要夺走她的孩子。换来的,是李捷冰冷得像刀一样的话语:“你知道我为什么努力工作挣钱吗?我就是不愿意自己变得跟你一样,什么都没有,连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讽刺的是,李捷引以为傲的职业技能和挣钱手段,在孙芳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她不明白,有吃有穿,还能住这么漂亮的房子,老公是医生能挣钱,又不打人,李捷为什么还非要上班,自己的闺女不管不顾,居然花钱找人来照顾。

这三个母亲,她们有各自的困境和艰难,可惜仍然不能互相理解。你或许会说,她们是因为阶层和背景不同,才会这样,那不妨来看看这部电影中的第四位母亲。

她是孙芳的同乡,开了家早餐铺,也在这儿嫁了人。看到孙芳的遭遇,她无比庆幸自己生的是个儿子,她认为假如孙芳生的不是女儿,而是跟她一样的儿子,那肯定男人对她就好得多。

当李捷上门找孩子时,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她拐你的女儿做什么?要拐也肯定拐男孩儿呀。她当然也就无法理解,孙芳为什么会为了救并不精贵的女儿,把自己搞这么惨。

你看,女人的悲欢各不相同,她们都是一座座孤岛。

是母亲的困境,也是女性的困境

《找到你》这样的故事架构,很容易拍成歌颂母爱的煽情片。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有克制,没有光想着赚眼泪;同时有野心,聚焦母亲们的困境,更把镜头拉远,展示了这个时代女性们的真实处境。

“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几乎每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奇怪的是,却没有人拿这个问题去问男强人,仿佛对男人来说,做好事业就是本职工作,家庭的琐事,理应由女人来操持。

那么,对于那些牺牲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把精力投入到家庭的女性,有什么办法,可以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

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她们的丈夫拥有了不错的事业,她们拥有的却是熟练的家务技能。当然,也不能把她们称为“保姆”,因为保姆有工资,而她们没有。一旦家庭发生变故,她们很可能一无所有,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如何破解这些摆在绝大部分女性面前的困境,这部电影没有给出答案,我想,大概也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给出答案。

但是,起码有人看到这一切,并且把它拍出来,在电影院黑洞洞的一百多分钟里,让女性同病相怜,竟然也可以让男性深受触动。看电影的时候,坐我旁边的男观众一度哽咽。

任何问题,在被解决以前,首先要被更多人看见。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3 ) 《找到你》, 一部让你找不到三观和逻辑的影片!

首先声明没看过韩影原版,在不知道主题是什么的情况下进的影院,在观影时我是全程无法代入,且不说剧中人物中除了女主塑造稍有点儿立体感,其余人物不是行为逻辑破碎就是形象扁平化,根本立不住,让我觉的最可怕的是,这电影整个就在抹黑中国女性和母性,完全是三观崩坏!

其一、在影片中作为支线的,打官司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全职妈妈的朱敏,这个母亲在离婚后预期拿不到孩子的抚养权竟然就燃煤气罐自杀,这是多偏激和失控的行为!这怕是对"为母则强"有什么误解吧?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死了,他(她)还活着,只是可能在未成年前要与父亲一起生活,作为母亲因此就放弃可以默默关注孩子成长的可能、放弃等孩子成年后可以再次相聚的希望而选择绝决惨烈地,更是自私草率地自杀,让孩子永远失去母亲,我隐约觉得这是在恶意抹黑中国女性,暗示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经历新中国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思想解放后,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女性群体,在面对问题时,仍然自动开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传统模式?再者,一个情绪如此失控,思路如此狭隘的母亲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动机来苦苦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这是真正的爱吗?这样明显有严重心理偏差的母亲是否真的合适取得孩子抚养权?

所以,最后女律师的倒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电影有逻辑点,假设将朱敏这位成高学历的全职妈妈离婚后为了争取孩子抚养权,处理成为寻求经济独立,重回社会求职受挫,创业开小吃店什么的受了重伤,在法庭上仍然坚持要孩子的抚养权的人设,那么,女律师最后法庭上点题的那段话才可能有落点,最后女律师主动放弃辩护可能会多一点点儿说服力。

其二、作为保姆孙芳,结婚时就知道老公赌博加暴力行为,自己苦不说,她还刻意带一个小生命到世上来她陪一起受苦"有了孩子就好了",嗯,这样想的母亲实在应该原地爆炸,因为这个绝对是愚昧任性自私,跟母性没半毛钱关系(所以片尾女主说的那句大意为:不是孩子选择了我们,是我们选择了孩子,我们对孩子要负责任,这个是我是相当认同的。)再后面为苦情而苦情的一系列戏:生病-住院-出院-雨夜求救-孩子夭折,一位母亲因贫穷没法救治自己的孩子,极力挣扎、多方筹钱,甚至想到捐肝割肾救子等等,最后还是被医院赶出来,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能引起人共鸣的尖锐矛盾激化点和人物立体形象塑造面,不知道是不是在和谐你我他的总思路指导下,电影表现的小心翼翼、不痛不痒,将女主的苦命挣扎浮光掠影地一笔带过,侧重讲孩子的病情严重,孩子遭罪、频繁出入医院大量烧钱,而医院也是有良心、有所动作的,如捐款帮助筹措资金,如在大量医药费拖欠后,仍让孩子住院等她筹钱,再如到了交费期限没交是三天后才清床,仁至义尽呀!雨夜呼叫120也是应该有出车的,是女主自己手机摔坏了无法联系,然后通过抱着孩子在大雨滂沱黑夜中的路边凄苦无助的镜头,试图表达苦难无人问津的世事冷漠(我建议有任何雨夜行车体验的观众,设想一下当时司机们注意力和视野情况,这样能有车停下来,那才是奇迹呢!)这么跛足地处理后,孙芳后面的实施报复的三观和逻辑就让人不寒而栗:她认为谁接着占用了她家孩子的床谁就是恶人,因为芳认定是他们导致她孩子被赶出医院,那么这家人活该遭她"偷掉他们的孩子去卖掉"的疯狂报复:恰好是女主的女儿生病住院,恰好女主老公是医院医生,恰好丢了份名片让孙芳检到了,于是让孙芳在孩子死亡后,找到了可以疯狂报复的对象!这让我观影时一脸错愕:孙芳已经远远偏离了影片本想塑造的一个苦难而坚忍的母亲,一个因社会无情痛失至亲而走向极端报复的角色立意,让人觉得她根本就是一个愚昧无知、毫无人性、随意疯狂报复社会的绝对反面角色,对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我根本没法产生任何同情,更别提理解她了。

其三,再说说大姚演的女律师李捷。插一句,看得出导演是信赖大姚的演技的,整部影片大姚也确实表演得可圈可点。但是影片结尾在法庭上,女律师李捷说那最后一句话让我错愕到几崩溃,这得多少的脑残,编剧才能安排这样大方到令人发指的律师陈辞:我建议法庭将抚养权归对方当事人朱敏。即使作为外行人,我也深深震惊了:这片子黑中国女律师群体,黑得漂亮!

先不说前文我提到朱敏通过自杀所表现的所谓深情、其实偏执的母爱问题,因为女律师李捷对此没有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甚至还被深深打动了(我晕!)而作为律师这个职业,在入行时就应该明白,不论你的委托人是杀人犯还是其它什么,律师在接收了委托后就应该竭尽全力为其辩护,保证其合法合规的各项权利,这是律师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象女主角这样,在商业律行里工作,如果你因个人道德喜好、宗教信仰等因素无法接受当事人委托,你可以拒绝或调换其它律师继续,(如果是公派指定律师,可能还没得那么多选择性),而不是公开出卖当事人的利益,因为这无疑是摧毁律师职业诚信核心的非智行为!其所在的律所将在业界不为人所齿,该律师也就宣告自身职业身涯结束:试问,什么样的当事人会委托这样一个曾公然出卖当事人利益的律师?

这片子黑中国女律师黑得入骨,因为它试图用一个漂亮的谎言来掩盖以上事实:我们中国女律师就是这么性情,因为社会对女性待遇不公,我要与利益受损的女性站在一起,我就可以临阵倒戈去损害我委托人、当事人的利益!可是想一想,正常的逻辑难道不应该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律师,如果你真的要与利益受损女性群体或个体站在一起,你完全可以去当他们的律师,去为他们的权益呐喊、呼吁和奔走啊!而不是自残职业之根本作出这样业余的行为,这真是用"绳命"抹黑女律师群体啊!

 4 ) 与韩国版相比,《找到你》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

拖拖拉拉的看完了韩国的《消失的女人》以及中国的《找到你》,对于演员有没有演技,演技怎么样,我看不懂,就影片来说各有千秋,两部都好看,都推荐观看。

就单纯观赏故事来说,《消失的女人》比较好看,也比较感人,里面的韩梅是被拐卖到韩国的中国人,她的丈夫打她,她无力还手,语言不通,哪里都逃不走,孩子生病,丈夫不肯治,韩梅带着孩子跑了,为了治病她做妓女、做拉皮条男人的情妇、卖器官,做了这么多,结果孩子还是没救了,她给智善当保姆就是铁了心想要带走多恩的。

而孙芳带走多多,从剧情分析来看,有一定程度是为了避免多多受到伤害。

在韩国版本中,韩梅是做坏事的那人,但她的遭遇却让人无法恨她,而智善也不无辜,是她催丈夫抢占了在仁的床位,加速了在仁的死亡,所以韩梅将怨恨投射在了智善身上。

而在《找到你》中,有许多细节是不同的,李捷好像没有错,孙芳好像也没那么可怜,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细节,孙芳在婚礼上也曾回击她丈夫,说明孙芳也曾有过选择,最终她选择为了孩子继续忍受,在保姆这个人物层面,《找到你》比《消失的女人》更写实,也更符合社会环境。

就一本两拍和剧本的一些改编来说,《找到你》在改编上很大程度在迎合观众,并且一些细节更值得我们探讨。《消失的女人》其实很大程度是在讲故事,并且是一个人的故事,也就是韩梅,而《找到你》呢,它想要呈现的则是一类人的故事,里面有两个典型的人物:

1.李捷:职场妈妈,律师、女强人、精英女性,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往上跳,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她为了钱为了利益,迷失了本性,最终因为孙芳而懂得去了解人,最终找回了自己。

2.孙芳:来自农村,没有能力,忍受了丈夫的家庭暴力和孩子的绝症,最终迷失了自己,最后一刻又找到了自己。

与《消失的女人》不同的是,《找到你》揭露的是社会的一种现象,点醒的是社会上的几类人,包括李捷、包括孙芳、包括她们两人的丈夫,更包括在看影片的你我,这已经不是一部悬疑片、情感片,而是一部教育片,让看到的人能够找到自己。

《找到你》仅仅是李捷找到孙芳、找到多多吗?不,她们要找的是本来的自己,李捷找到的是那个在法律上有人情的自己,孙芳找的是原本质朴温柔的自己,她们纷纷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最原始的自己。

 5 ) 这大概是国内唯一一部反母性的女性电影

文/生鱼片

去年的一部独立文艺电影《嘉年华》让儿童性侵与青少年性教育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影片还展现了国产片里少有的社会底层女性群像。而在今年,又有一部描绘国内女性生存现状的都市电影上映了,那就是吕乐导演的最新作品《找到你》。

乍看剧情简介,我会觉得这大概是一部类似《亲爱的》那种关于寻找孩子的故事。中产职业女性李捷(姚晨饰)正在和老公打离婚官司,同时她家里雇着一位外地来打工的保姆(马伊琍饰)来照看自己两岁多的女儿多多,有一天回家她发现孩子和保姆都失踪了,于是开始了寻找孩子的焦灼旅程。

而看完电影的我惊喜地发现,这部看似剧情和情感都容易落入俗套的国产影片,却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却同为母亲身份的女性生存困境,甚至还表达了对母职和母爱的反思,不得不说是国产片中少见的主题。

多元的女性群像与缺席的男性

《找到你》虽然围绕孩子展开,片中两位女性因为孩子而产生联系,而这两位母亲都在为着自己的孩子奔波、甚至崩溃,片中一个男性还说了一句“怎么都跟孩子过不去”,但实际上整部片的重心并不像《亲爱的》那样是关于孩子本身,而在于女性。

身处社会中上层阶级的李捷,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和我们现代社会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生活中独立自主,工作中强势主动,就连上法庭和老公打个离婚官司对她来说好像也是小菜一碟。然而她一旦选择了生育,难题就来了。她选择了努力工作而非当个家庭主妇照顾孩子,因此只能选择让一个陌生人来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就带来了安全隐患。

而身处社会底层的孙芳,她更加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她离开老家进城打工,住在偏远的城郊,找了个男人结婚,虽然在新婚当晚就被家暴,但她别无选择。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去别人家里做保姆带别人的孩子。

除了这两位主角外,电影中还有不少女性形象。比如李捷在工作中遇到的朱敏,一个选择放弃工作去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母亲,在与前夫争夺抚养权时明显处于下风,却得不到同为女性的李捷的感同身受。

而在孙芳之前工作的夜总会,和孙芳相似的底层女性也不在少数,她们用身体挣钱,却也奢望着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一丝慰藉甚至真爱。至于孙芳的那个同乡,她的处境其实可能和孙芳也差不多,只不过她生了个健康的男孩,因此她的人生才不会像孙芳那样悲剧。

在这部电影中,男性或者父亲的角色是缺席或者失语的。李捷的丈夫是个妈宝,连争夺抚养权都由他母亲来主导;而孙芳的丈夫则是一个家暴男,把女性当做生育机器,生出来的是不健康的女孩便撒手不管。片中唯有混混这个男性角色似乎还有一些真情,但他对于孙芳为了孩子不要命地挣钱也是不理解的。

另外一些男性形象则是执法机关,他们代表着权力和真理,他们理应是帮助受害者的男性,然而在受害者报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谴责受害女性:为什么白天不报案?工作?不是自己的孩子?丢了一点都不急是吗?

现代女性如何平衡母职与事业?

正如李捷在电影片尾的自白所说:“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

是的,现代女性需要自己去平衡事业与家庭,再优秀的职场女性都会被问及家庭问题,然而职场男性却很少被问及要如何平衡这两者,似乎这对男性来说是根本不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在抚养孩子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面对的社会期望完全不同,不尽职的母亲会被整个社会指责,而不尽职的父亲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他们只需要在综艺节目里陪着孩子做一些游戏,就可以被认为是“好爸爸”。

前段时间有个荒唐新闻说一个爸爸把自己孩子送错了幼儿园,舆论都在嘲笑这位爸爸,把这个新闻当成是茶余饭后的笑料。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位妈妈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么舆论又会是怎样的画面?恐怕这件新闻就不会成为笑料而变成全民控诉了。

李捷虽然没有生而不养,但她毕竟放弃了部分母职,专心投入事业,因此她对于孩子的关注是不够的,甚至也没有去正规的家政市场雇佣合格的保姆来照看自己的孩子,直到她失去了孩子才发现自己的疏忽。

现代女性被要求平衡母职和事业,而很多论调也在告诉女性:你可以平衡这两者。但事实上,这种平衡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因为这两者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因此总有取舍。而不管女性选择了母职还是事业,没有哪种选择是一定高于另一种的。在片尾,朱敏得到了孩子抚养权,那么她以后必定要放弃母职,去工作才能抚养孩子,她的未来也必定将经历像李捷那样的困境。

但李捷所在的社会阶层起码有权利做出选择,而对于孙芳这样的底层女性来说,她的人生里不存在太多的选择。她问她的雇主李捷为何要离婚,是不是丈夫打她?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她想不通为何没有家暴也一定要离婚。她的人生里不存在“女性不一定要结婚生子”的选项,甚至逃离家暴的丈夫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母爱?还是反母爱?

我看不少电影评论里都在说此片展现了伟大的母爱,但事实上,我却认为《找到你》的本质是“反母爱”的。它通过两个身处不同社会地位的同为母亲身份的女性,反映了“母爱不是天生的”这一潜在的主题,打破了“女性一定要成为母亲才能完整”的社会期待和偏见。

李捷在片尾的自白中说:“我甚至觉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是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要感激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

在这部片里,刚开始发现孩子丢了的李捷是慌乱、不知所措的,甚至当她意识到如果确定孩子丢了的话,她可能会在离婚官司中丢了抚养权,她选择了不报案,耽误了找孩子的时间。那时的她,与其说是“无条件的母爱”让她担心孩子的安危,她更像是把孩子当做自己打官司的筹码,担心输掉官司。

而寻找孩子的过程让李捷逐渐了解孙芳经历的人生,也让她开始反思,让她变得更成熟,让她能够去理解全职母亲的感受,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同时对社会上的其余女性也有更多的同理心。因此不是母爱让母亲更伟大,相反,是孩子带母亲成长。

生儿育女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对于女性来说格外如此。现代社会中,负责任的生育仍然是少数,更多是年轻的父母不负责任地将一个生命草率带到这世上,又或者生而不养,未尽到父母的责任,更没有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爱。

那么,如果你还未做好准备,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能够承担养育生命这么大的一个责任,请不要草率做决定。

 6 ) 吕乐:中国大陆最被忽视的导演

吕乐( 1957- )

一位极少被人注意到的大陆导演,在时隔十二年后,再次带着剧情长片来到了观众面前,而且一次性带来了两部。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这两部作品均入围了竞赛单元。由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编剧的《速求共眠》入围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而另一部现在已经上映的《找到你》则在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爵奖”。虽然两部电影没能斩获任何殊荣,但对于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作为导演身份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的重要契机。虽然“导演”这个身份对他来说,带有非常浓厚的“玩票”性质。

他并不是导演科班出生,而是一位摄影师。他曾经担任摄影指导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4),黄蜀芹的《画魂》(1994),张艺谋的《活着》(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7)……以及他所获得的殊荣——“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如果这都不算,那么在他导演生涯暂告段落,与冯小刚合作的几部作品如《集结号》(2007)、《非诚勿扰》(2008)、《唐山大地震》(2009)、《非诚勿扰II》(2010)和《1942》(2012),与吴宇森合作的《赤壁上、下》(2008、2009)则能为他的摄影师生涯再添上浓墨重彩的几笔。如果有评选“中国电影史十佳摄影师”的活动,他肯定能入选。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不仅不知道他是摄影师,也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导演,甚至在看到他名字的时候还下意识地把它念错。他叫吕乐(LV YUE),而不是LV LE。他虽然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五代导演田壮壮、陈凯歌和张艺谋等同属于北京电影学院七八级的学生,但却是其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位。他后来执导的电影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第五代导演常见的风格,也与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相异。吕乐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似乎任何一种身份(摄影师/导演)、任何一个群体(第五代/第六代)都不能限定他。这也是为何我们时常会觉得吕乐对电影的态度带着“玩票”的性质,而且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姿态:他所执导的每一部作品不仅题材上迥异,而且在风格上也找不到雷同。

《找到你》2018

《找到你》(2018)是一部非常纯正的商业类型片,而且在现实主义深度上比《我不是药神》具有更多的探讨价值,这是吕乐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电影类型。吕乐之前的作品,基本都可以归类到文艺片一列。最早的那部,是在1987拍摄的《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听名字我们就知道了,这不是剧情片,而是一部纪录片。而且当之无愧地可以被认为是大陆现代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不仅比吴文光的《流浪北京》(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更早,在艺术水准上也远在其上,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还是一部视觉人类学的作品。

或许是拍摄纪录片的经历,让吕乐具有其它第五代导演所不具有的深度观察现实、捕捉真实的能力。吕乐的与众不同,也能从他的另一段求学经历中找到答案——因为《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这部电影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大奖)受到了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真实电影的创始人让·鲁什(Jean Rouch)的高度赞赏,从而有机会前往法国求学;我相信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给吕乐造成了深重的影响,从而帮助他清洗掉了时代加在他身上的束缚,这是诸如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终身所摆脱不掉的深重包袱。

第五代导演群体对现实生活感知的无力——我们是否要将其归诸于那场运动呢?从而导致于其间长大的他们普遍丧失了捕捉日常生活真实的能力——在张艺谋、陈凯歌与田壮壮三位代表导演身上表现地最为明显。比如他们都喜欢改编小说,而不是讲原创故事;喜欢构建民族寓言,希望从历史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使得他们几乎从未讲述过当下中国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而这种缺失的社会关注与情感描摹自然交到了第六代导演们手上:代表影人是贾樟柯和娄烨。

《赵先生》1998

从法国归来的吕乐与张艺谋合作,接连指导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三部电影的摄影工作,摄影风格一改早年表现主义的风格(《红象》《猎场札撒》),转而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让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并运用自然光。《有话好好说》作为张艺谋电影生涯中的异类,看起来一定不像是他的作品。这种诡异性似乎能在吕乐身上找到答案,因为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很可能是摄影师吕乐、编剧述平和演员姜文三者合作的作品,而很少有张艺谋什么事情。在这部作品中,吕乐将镜头的变换使用到达极致,呈现出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锐感。

也正是从这时起,吕乐开始了执导工作,正式成为一位导演,将自己在西方学到的先进技术与先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赵先生》(1998)中对日常生活情感的真实捕捉,远不是第五代的导演能够做到的,电影里的婚外情因为拍得实在太真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虽然电影最后获得了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奖项,也难逃“被禁”的命运。《美人草》(2006)作为《找到你》之前吕乐唯一公映的作品,讲述的是革命年代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第五代作品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但吕乐从真实环境中真实个体(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比张艺谋与陈凯歌只能从重构环境入手的思路显然高明许多。

还有《小说》(2006)中虚构与纪实轮转出的美妙游戏,以及演员的即兴表演所展现的真实感,已经逾越了第六代关注时代与情感的创作;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电影的影像真实达到了何种程度,不妨去看看《小说》中王彤的表演,你肯定会被惊艳到。甚至在《山乡书记》(2006)这样一部主旋律式命题作品中,吕乐也能进行有趣的实验:结尾饰演记者的演员徐帆登场采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书记,将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采访并峙于一起碰撞出意义,实在让人惊讶。

《小说》2007

所以,我们看看作为职业摄影师的吕乐在转型当导演后拍摄了哪些作品吧:《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一部带着人类学性质纪录片;《赵先生》,一部探讨婚姻情感的文艺禁片;《小说》,打破虚构与纪实界限的实验杰作;《美人草》,典型的第五代文革题材爱情剧情片;《山乡书记》,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又带点实验;《十三颗泡桐》,残酷青春题材电影,《一维》,真人仿皮影戏式的动画短片;《找到你》,女性主义的商业类型片……

论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元,思路之诡异,试问哪位大陆导演可相比拟。甚至在我看来,代表大陆迄今为止电影最高水平的不是张艺谋,也不是贾樟柯;而是吕乐和章明,吕乐又是两位中更被忽视的那位。吕乐和章明不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吗?比如都游离于自己的圈子,很少被资本裹挟,潜心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但又不介意拍摄命题作品。按上电影学院的年代划分,吕乐与张艺谋同级,当然算第五代,但按开始导演的时间划分,他又算得上第六代(1998年第一部剧情长片)。

事实是,吕乐既不属于第五代,也不属于第六代,他远远超越了两者。 他的身上有像阿巴斯那样进行影像本体论意义上反思的艺术高度(《小说》),在让演员即兴表演的先进理念上与那位同样被忽视的日本导演诹访敦彦(《现代离婚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通过演员表演来获致真实感的创作理念上又与德国“柏林电影学派”的导演们走在了一起(安姬拉•夏娜莱克、玛伦•阿德等)……这些导演走在当今电影艺术探索的最前沿,吕乐是其中一份子。作为观众的我们,怎么还能让这位导演在我们面前悄然走过的同时,毫不知悉呢?

 7 ) 国产电影何时才能从廉价的煽情当中走出来?

《找到你》和2016年的韩国电影《消失的女人》用的是同一份剧本,其商业模式和2015年的《重返20岁》类似,属于“一本两拍”。电影主题除了歌颂母爱,背后其实还影射了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的集体缺失。不过可能碍于审查,在更深一层的社会批判上面还挺遮遮掩掩的。类似社会现实题材方面,本·阿弗莱克在2007年作品《失踪宝贝》里面发出的诘问就显得余音绕梁。

看到有人说马伊琍的演技很好,全片看完下来,诚然,第一眼确实惊艳,但后续基本就是仗着化了一层黄皮妆变了个脸,几乎全程都在垂着眼皮演面瘫戏。孙芳前后分别是一名新婚妻子、母亲、陪酒女郎、情人和保姆,但是从马伊琍的表演看来,这几种身份状态根本没有层次转换,全都一个样。

片中有很多地方为了戏剧冲突和煽情,强行牺牲故事逻辑。比如开头,姚晨接吴昊宸索要赎金的电话,警察明明就在旁边。她完全可以做个安静手势然后开喇叭公放,让警察叔叔静悄悄参与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线索。前后不到两秒钟的工夫,姚晨非要跑出去自己一个人瞎折腾;再比如马伊琍的孩子具体到底是在马伊琍当保姆之前死的还是之后死的,为什么要放姚晨的冰箱,这也缺乏细节铺垫;再比如结尾姚晨在法庭上公然反水,建议法庭将孩子判给精神状况存疑、欠缺经济能力和抚养能力的原告,也是显得她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一点都不专业——你导演编剧想表达个女人艰难、母亲伟大的思想,就非得捧一踩一吗?姚晨的母亲身份值得被尊重被理解,她的律师职业社会身份难道就不重要了?因为自己和原告一样都是母亲,所以就做出这么不 professional 的行为,这种剧情设置看似在理解女性,但其实一点都不女权。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 女性的职业身份、社会身份需要为母亲身份让步 的思想——倒很符合现在鼓励生育、女性回归家庭的政策大风向。

总而言之,由于该片一直在罔顾逻辑用力煽情,看准时机就抓个狂发个疯,歇斯底里地哭一哭闹一闹,顺便搭配大段独白,再加上配乐又铺得太满,导致其观感就是八点档婆媳剧的母爱大泛滥水平。

在看国产片很多涉及感情的文戏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导演似乎有一双手颤颤巍巍地从银幕里伸出来,抓住观众的头使劲摇:“你感动了吗?你告诉我你感不感动?” 这种过度煽情,换个说法其实就是苦情了。它最鲜明典型的特征在于表现方式一定要夸张刺激,通常会围绕着道德伦理冲突去大力渲染,要义是让整体气氛情境都处于悲苦之中。而这种悲苦达到的效果与西方古典悲剧的崇高感有着本质区别——苦情戏无关命运的荒谬与绝对,无关深度意义的追问,更无视理性精神对于外部世界的把握与探求(摘自豆瓣用户@LOOK 影评:《但求宣泄的陈腐苦情戏》)。它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的情感刺激。

如果情感到了一定高度,恰如其分地煽煽情当然是可以的。比如在《我不是药神》结尾的那段白血病人长街送程勇。但倘若情感高度不足,光靠哭闹、大段大段的独白或者配乐来凑,出来的效果就很尴尬了。

在艺术价值层面,苦情戏其实是一种很幼稚很低级的表现手法。很多时候苦情戏可以牺牲掉一些基本逻辑。近期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悲伤逆流成河》,剧情推进到女主角独白控诉众人的情绪最高点场景的时候,也是对全片一路下来的许多逻辑漏洞视而不见。此处不再展开赘述。

我可以想像,《找到你》的主创团队在开剧本会项目会的时候,可能每每写到苦情戏的部分,就会指点江山地评论一句“中国观众就爱吃这套”。私以为,做电影的,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观众爱吃哪套。仅仅因为国产影视作品“苦情戏”现象横行,观众缺乏其他选择,并不能作出绝大部分观众都喜欢这种艺术手法的推论。这次《找到你》营销吹到天上去,而票房表现平平、金马奖也颗粒未收,就很能说明问题。就像两名业务员到岛上卖鞋的故事一样,岛民不穿鞋,未必是没有市场需求,可能反而恰恰说明遍地都是商机。目前国产电影依旧缺乏不过度煽情的,情感渲染恰到好处甚至举重若轻的好作品,这时期正是具备一定审美水准的电影人的机会。李安导演说过,大陆观众的品味需要慢慢培养。有追求的从业人士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而非为了票房盲目迎合自己臆想中的 “中国观众” 的口味,最终对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造成损耗。

-

 8 ) 打败她们的不是疾病和贫穷,而是她们那毫无责任感的丈夫

从《七月与安生》到《嘉年华》《血观音》,再到《找到你》,“双女主”甚至“多女主”的华语片逐渐开始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转变。

这类华语片还远远谈不上“变得多了起来”,但每年有几部这样的电影上映也是一个好兆头,这说明人们渐渐开始关注女性,也说明女性是值得关注的群体。

《找到你》中,无论是李捷(姚晨 饰)还是孙芳(马伊琍 饰),甚至朱敏,孙芳的前室友林晓璐,孙芳的老乡徐兰……无一不是女性,而田宁、张博、洪家宝、王总都仅仅是配角,戏份不多,台词也少。

 短评

相比韩版增改不少 剧情和剪接都更生动 配乐太刻意煽情反而尴尬 但终于不是照抄翻拍 对女性生存的关注探讨是很突出的优点 几位女主演身为人母表现都很好 看得出来是走心了

7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电视电影。演员其实挺糟糕的,在演一种状态,姚晨就是所谓是歇斯底里,看上去是失去孩子的痛;马伊琍分别是舞女、保姆、母亲,明明是一个人,但是三种状态没有层次推进,分裂得很。最可怕的是,未来会出现一堆吹嘘这种演技的。(上映后果然各种吹,结果金马并没入围

1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并未看过原版不好比较,电影最后的处理是有些道德绑架的意思。人生多不易,不能了解周遭的人的困苦难道就是一件错事?以此引发的惨剧为何会变成因果报应?P.S.只要瘦+高,永远可以成为套装+风衣背影杀手。

13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吕乐尚可的商业转型,欢迎收看《亲爱的》《药神》第三季——以找女儿勾勒社会乱象,更是找不同阶层女性之间镜像、矛盾与伤害的过程。虽说“类型化社会派”是华语市场目前最需要的炸子鸡,但本片还是比同类要差上一点。除了姚晨和马伊琍有力的表演外,陈旧的视听、捋不顺的逻辑疙瘩、过度煽情的配乐,多少存在点功利性的问题。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两女主双双用力过猛,尤其姚晨,好几段异常尴尬。整体台词略作、矫枉过正,力量有余而动人不足,插叙的节奏讲故事挺好,但对于突如其来的丢三观轰炸毫无防备和波澜,当然也可能是我单身太久且不想要小孩,正合见面会上马伊琍老师对单身狗的那句嘲讽。

20分钟前
  • 張潛逸
  • 还行

距离《今日说法》只差一个撒贝宁的距离。看到后半段已经渐渐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尤其这还不是个原创故事,既想兼顾社会伦理,又想做成犯罪悬疑,结果只剩镜头机械地在两个女主间切来切去,几乎可以想象到导演(剪辑)为了平均两个女主的戏份(出镜时间)而抓耳挠腮的样子。

24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说实话我没看出来孙芳是马伊琍演的,太敬业了!跟平时生活里那么干练的她完全就是两个人。看完这部电影绝对会被马伊琍的演技圈粉。我还没想过做为一个母亲的责任,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女人这一辈子结婚、生子看似自然不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其不易吧!

28分钟前
  • 沈十六
  • 推荐

诉求欲>诉求力,最后的朋友圈主题感想式旁白也几乎消灭了任性叙事积攒下来的一切高级感和丰富度,之于表达可谓焚琴煮鹤。尽管如此,还是被太多内地银幕上见所未见的细节打动,且此未见非彼未见,无关审查尤为可贵。论题材切入,眼界、价值都比《亲爱的》高;论“现实+类型”的商业摸索,完成度比《药神》低。最后,特地又去查了一遍:“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所以,说这就是女性主义的,根上没错儿,但高抬了电影,更高抬了我们所在的当下。

29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吹演技的麻烦省省,真的丝毫没有get到双女主的演技(或许对二位自身来说是种突破吧),明明是互呈镜像关系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但显然两位都只是展现出了最表层的那一面(咆哮+木讷),感觉可以给70分吧,更深的层次并没有看到。回到剧作上,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整个事件的动机首先就太弱了,后面的那番大费周章就变得欠说服力,结尾的高潮戏处理得也很温吞。片名找到“你”,既是指女儿,也指在这途中逐渐拼凑出的孙芳,更是李捷内心的自我投射。作为一部多角度展现女性社会群像的片子,通过这种简单粗暴且符号化的方式展现男性在场的时刻,也是不太高明。尤其是几位女性不幸的根源几乎都是婚姻,而拯救不幸的手段都是母爱,其实说白了还是出自于男权视角下的片面刻画罢了。

3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朱敏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她热爱孩子,却被说成是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孙芳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器官、出卖身体、从事最卑微的职业。她战胜了一切,可是战胜不了贫穷。李捷经济优越,她本是最能给予孩子幸福的人,人们却说她不配做母亲。如果你努力工作,人们会说你不顾家;如果你全心照顾孩子,人们又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全职妈妈不是一个职业。你必须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还能赚钱,还要拥有巨额存款来应对疾病和困难,否则人们就会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三位母亲热爱孩子,无私奉献,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世人的肯定,反而是颠沛流离,惨绝人寰。这不是电影,这是许多中国妇女的真实写照。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动选择了困难模式。她们明知道生活艰难,也仍然咬牙前行,以德报怨,奉献温柔、关怀和大爱。愿女性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天,上一部剧情如此抓人的国产电影是什么完全想不起来了。完全本土化的现实主义题材,新闻纪实式的拍摄手法,出色的运动镜头,双女主在表演上也是非常拼了,好像一切都对了。什么改编韩国剧本的痕迹也完全找不到丝毫,把当下都市婚姻问题、女性选择问题、阶级矛盾、人性善恶都一一展现

36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仆人的创可贴交换主人的护肤乳,保姆的安眠曲交换雇主的婴儿服,律师的床铺交换农妇的床铺,穷人的女儿交换富人的女儿。这世上有残酷的生存法则,便有诡异的交换逻辑。你在医院里剥夺了我的生,我在冰箱里留下了你的死。你不知道拉开门迎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你也不知道你换来的天堂是不是别人的地狱。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对女性的情绪挖掘得还是停留在表面,就是那种不断靠重大”acting moment”和耸动的镜头来调动观影者和表演者本人的情绪,更像是一个法制频道的加长电影电视剧。倒是片中所折射出对弱势人群的倾听以及数处对社会的映射更为可贵。除去姚晨和马伊琍,出场不多的“安陵容”也超棒啊o(╥﹏╥)o 【观影的时候衍生了一个奇妙的脑洞:李捷开着车对抱着女儿的孙芳说着“我们就这样挺好”,真的是一个(潜在的)姬片气息啊....】

43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主要看两个女主角的演技,尤其马伊琍,一脸饱经风霜的故事,连当陪酒女都够土味,确实惊艳,姚晨发挥也很稳,白衬衫钮扣少扣一扣,胸怀坦荡,职场御姐范儿,气场相当。剧作上,也就八点档婆媳剧的水准,好意思说韩国买的故事吗,缺乏说服力,哭,闹,煽,苦情,悲情,台词密集、直白,配乐太满,生怕别人看不懂,不停解释前因后果,所谓悬念几成鸡肋,另一方面很多细节又缺少铺垫,比如两个女性处境的成因,比如死掉的孩子放在冷柜(为复仇?还是舍不得埋葬?)……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牙尖嘴利的白骨精,孩子是她唯一的软肋;逆来顺受的小保姆,独自承受了丧女之痛…选角还是过于保守了,总在想如果两人角色倒置会怎样?身为女子没有一天是容易的:出生性别可能被嫌弃,孩童时期可能被拐卖,长大后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抉择,结婚后有被老公渣的风险,上了年纪可能成了别人眼中不讲道理的恶婆婆…看完没有流泪但心在滴血,电影的绝育效果好过杜蕾斯…

53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7,不仅关于女性或母爱,其对阶层、医疗等各方面的提及,其实更有意味。所以,找到你,到底是想找到谁呢?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相比马伊琍的孙芳,姚晨的李捷难度系数更高,但完成度实在太平庸了,姚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当不了贵妃,只能嫔了,认命吧...

5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三星半,原来是有韩国原作基础?剧本性大于电影性。双女主是很容易拿奖的两种角色,用一个孩子绑架案的主线,串联出母爱和社会阶级的一体两面。常被歌颂的「母爱」这次被定义为女人对自己的个人选择所承担的后果。很少能看到拥有女性视角的国产电影了。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有时候真的想撒手不管了,但就是松不开这个手” 吴昊宸演的马伊琍男友,为女友的付出和无奈,做一个痴情的赔钱赔命货,演技更抢眼,看到戏路,下一个黄轩?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可以说是灾难级别的了,原本的韩版拍的已经够差了,这部还不及二分之一。故事没有悬疑紧张感,就已经跨掉了一半。在姚晨身上完全看不到一个母亲的形象,反倒像是在拿孩子做为道具歇斯底里的发泄演技,马伊琍这样电视剧咖的演技更不用提。最要命的一点是,电影没有电影感,那基本就完了。最后强行塞了一段当代独立女性宣言,但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表达,别再借此消费了好吗?

1小时前
  • 后自愈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