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迷雾追踪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蒋勤勤,周游,田小洁,马驰,董畅,张植绿,谭凯,刘之冰,谢宏涛,司雯嘉,许潇晗,赵多娜,张何昊臻,白妤霏

导演:余庆

 剧照

迷雾追踪 剧照 NO.1迷雾追踪 剧照 NO.2迷雾追踪 剧照 NO.3迷雾追踪 剧照 NO.4迷雾追踪 剧照 NO.5迷雾追踪 剧照 NO.6迷雾追踪 剧照 NO.13迷雾追踪 剧照 NO.14迷雾追踪 剧照 NO.15迷雾追踪 剧照 NO.16迷雾追踪 剧照 NO.17迷雾追踪 剧照 NO.18迷雾追踪 剧照 NO.19迷雾追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05:20

详细剧情

  西南一座小城发生了两起离奇谜案,蒋勤勤饰演的女警林雨虹克服重重困难,抽丝破茧侦破案件的过程。在原本看似犯罪动机清晰的案件中,却引出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案件再次陷入迷雾之中。而这些故事将小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牵连,贯穿在时间长河中的爱恨和罪恶终将消逝,唯有江流东去,昼夜不止。

 长篇影评

 1 ) 第二案——迷雾追踪的不是凶手,而是背后的暗罪

为所有的留守儿童祈祷:未来,你终将遇到一个强大的自己,能够看懂曾经看不懂的谜团。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罪于自身,选择做对的事情。也许你等不到一个童话里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看第一案的时候,我以为剧组是写实主义。看到第二案结尾我才明白,剧组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理想主义。

  用24集,两个令人绝望的案子,想引人关注和深思的是已经存在良久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是群体问题。

  由城乡发展不平衡引发,由城乡二元体制引发。

  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第一案的“吴念生”,还是第二案的“袁晓东”,他们都选择了用偏执过激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是他们的“罪”,是明罪。

  明罪的背后,为什么这些“罪犯”能够让绝大多数的观众共情,至少理解,是因为下面埋藏了一个在迷雾后面的“暗罪”。

  片名“迷雾追踪”,是追踪罪犯吗?每个案子还未到最后一集,前几集就已经知道了到底谁是犯罪嫌疑人,谁是最后的凶手。

  真正透过迷雾追踪的,恰恰是凶手背后的故事。透过个体的故事,揭开一个群体所面临的的困境和由此可能衍生的悲剧。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去揭开这些群体问题呢?

  很悲哀的是,如果不是这耸人听闻的故事,不是这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些群体所面临的共同挣扎,在公众视野里几乎是消失的,在公众舆论中几乎是失声的。

  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其实只是很小的一撮人。他们在整个人口占比上只是非常小的比例。

  知乎上、豆瓣上谈留守儿童问题的好文章很多,关注的却不太多。而我们却更少在朋友圈看到这些文章被转发,或者是茶余饭后听周围的人聊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跟一个进城务工的女性聊天。谈起孩子,猝不及防的她就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抽了纸巾给她,耐心的听她讲。

  她一边抽噎一边谈起她们两口子今年又省吃俭用省下了多少钱,明年可以让孩子在离家远得很的学校周围租住了。她说老人不怎么帮他们带孩子,妯娌们对孩子由老人管还有很多怨言。最近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厉害,也不知道怎么让他们的心思收一收,放到学业上,将来也好有个发展。

  我问她,“怎么不让孩子过来这边一起住啊,小点就小点呗,凑合凑合至少一家人在一起,也方便教育。”

  “搞不了呀,”然后她讲了一系列的原因,听起来很复杂。涉及到户口,更多的学费,没名额不接收……因为不是很有逻辑的讲述,加上我对这块本身一知半解,最终我没明白是没有可实现路径,还是个人原因。

  又问她,“那为什么不回去呢?等孩子到高中都住校了,再出来?”

  “种一年的地,都不够供一个孩子,不出来不行呀。”

  于是,她的孩子和很多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成为了留守儿童。

  讲她的故事,是想说,为什么杨洋的母亲最后还是去找“钱钱”了,其实她也是个可怜人,她在可以找钱钱的地方,白天筋疲力尽的忙完了,夜里或者会失声痛哭。

  留守儿童是不是一定会像“袁晓东”一样,当然不是。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标签,并无法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只不过人之为人,本身是有共性的。童年的遭遇,会在今后的人生里带来一些影响。

  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的,后来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当时拍的照片,恨不得马上把它撕碎。因为照片上的孩子,身上穿的衣服一片一片脏兮兮的,全是油污,油污上挂着灰。从幼儿园到小学,喜欢跟我玩的孩子不多,有的也是一些其他被排斥的孩子。那时候,挺自卑的,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喜欢我。可如果我不是那个时候的我,我是其他的孩子,大概也不想和那时候脏兮兮的自己玩。后来虽然明白了所有这些,却从此喜欢独处,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是说社交能力不足,只是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太会寻求帮助,怕被拒绝吧,我猜。

  为什么父母要把我交给祖辈照顾呢?他们也是没办法。我们当时住在郊区,房子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但是我的学籍却在市中心。所以当时父母轮流用自行车载着我天天长途跋涉的从郊区赶往城市,日日如此。由于睡眠不足,年少又特别嗜睡,经常在父母自行车的后座上就睡着了。好在是遇到了很多很多好心人,看到我在那里打盹儿,就不停的提醒我父母,孩子睡着了,快下来看看,别掉下来了。于是下来走一段,精神精神,再坐上去往家赶。时间长了,大概他们也心疼我,就把我寄养在离学校近的祖父母家里。但当时祖父母家还有其他人在住。

  那时候我经常重复做一个噩梦,甚至我长大了还在想,这个噩梦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梦里我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上,他像往常一样奋力的往前骑着,我们不知怎么的,骑进了一个巨大的肋骨当中,肋骨一个楞一个楞的,骑在上面很颠簸。我紧紧地搂着爸爸的后背,可还是没能够抓住,癫得飞了起来,重重的摔在肋骨上,硌了一下,很疼很疼。我大声的喊爸爸,但他好像什么都听不到,还在奋力的骑,离我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每到此刻,我就吓醒了。这个梦,我做了很多年。

  其实寄养在别人家并不舒服,这跟是否被善待无关。祖父母待我很好,但我没有归属感。

  有一年新年,其他叔叔伯伯姑姑嫂嫂姐姐妹妹都来了,一家人一家人的,一起吃糖,一起嗑瓜子。我穿着上一年的衣服,就在门口等,等我父母来,等了好久好久,见谁都问,我爸妈怎么还不来呢?被我絮叨的烦了,大人们也都不耐烦起来,没好气的让我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去吃瓜子去,不要烦。然后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一个人偷偷躲到了没人的楼道里哭了。后来父母终于来了的时候,我狂哭的吼他们怎么现在才来,怎么现在才来,怎么现在才来?

  当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所有人都待我很好,怎么搞得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了一样呢?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看着别人都有自己没有的时候,会很容易掉入到一些不可解的情绪中去。所有这些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影响一个人生活、工作、择偶。父母不在身边,会让幼小的孩子怀疑自己是否被无条件的爱着,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不够,远远不够,因为他们会更看重缺失的,如果长久的缺失,他们会先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恨父母,最后有可能恨所有。

  其实那段时间,我父母经常来看我,我每周也都回家一次。所以我几乎无法想象留守儿童的遭遇和心理感受到底是什么?

  没人管的孩子会不会更容易被校园暴力伤害,当然。老师会更倾向于看顾那些家长有正反馈的学生,毕竟一个老师要照看50多个学生,她关心不过来。甚至有些更丧失师德的老师,会为了故意讨好某些权贵的贵子,在他们作贱校园暴力受害者时视若无睹,在需要有人出来背锅的时候,把没人管的孩子拎出来当替罪羊。一句老话怎么说的“柿子要挑软的捏”。伤害这些孩子,几乎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这些被伤害的孩子,终身背负伤口。

  以上,我都经历过。所以才总是跟祥林嫂似的,见到其他的孩子有可能经历这些的时候,去和他们父母絮叨这些陈年往事。初心大概和剧里的“袁晓东”不想让表弟杨阳成为第二个自己差不多吧,不过是没那么极端罢了。都是在做对自己没什么用,别人也未必感激、理解,没准儿还能惹人讨厌的事儿。

  所以,看完第二案,会感觉很无力。你无法指责杨阳的妈妈,也无法就简单的给袁晓东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只能默默的期待杨阳坚强,希望未来长大的杨阳能够穿越时空抱抱当初弱小的自己,告诉他很多很多心里话。

  而这明罪背后的暗罪,即便是知道了,我们又能够去做什么呢?只能是跑去豆瓣或者知乎,转发一些关注留守儿童的人写的文章,期待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不要像那个没有师德的老师一样视若无睹。

  为所有的留守儿童祈祷:未来,你终将遇到一个强大的自己,能够看懂曾经看不懂的谜团。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罪于自身,选择做对的事情。也许你等不到一个童话里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

更多深度评论↓

长图文分析《暗黑者 第一季》10号案件:每个人都是刽子手

《迷雾追踪》第一案——深度剖析数起血色凶案背后,令人沉吟的悲剧源头

开始笑得多没心没肺,后面就哭得有多狼狈——《送你一朵小红花》

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如何拯救“丧”的我们----皮克斯《心灵奇旅》

邱礼涛,ARE YOU KIDDING?——《拆弹专家2》

 2 ) 再坚持一下,前两集很快就过去了

《迷雾追踪》的前两集实在一言难尽,我多少有点坐不住。我不是说这两集烂,但《迷雾追踪》万一没火,前两集肯定要负责任。

悬疑剧,上来肯定得吊足观众的胃口,而第一集和第二集的着力点更多是在现实性和代入感上操刀。它们就像一段绵长的前戏,你不能说它不用情至深,但效果好不好呢?我反正在床上是有点躺。

网约车、抛尸野外、假借身份、施受害人角色互换……这些元素在现实中永远会吸引人眼球,《迷雾追踪》也据之讨论了一些社会议题,让剧集本身更添一丝厚重的色彩,不可谓之不用心良苦——但,这些悬疑题材并不罕见的元素,多少让这部剧一上来看上去就没那么刺激,而是有点太纪实了。

你甚至会看到有人说蒋勤勤在开头的表现“口条不太行”。拜托,二十多年了,你什么时候见过有人这样评价她?为什么听着就是没内味儿,主客观可能有很多原因,我们暂时不去讨论。但关于这部剧起头的成色究竟如何,多少可见争议。也许等24集全部结束时,我们可以真正重新客观的审视它,不过现在,我已经说完了我的主观意见。

所以,这是部烂剧吗?那我还起这个标题然后废话这么多干什么?听着,从第三集开始,从第三集中段开始,这部剧“突然”就原地起飞了,没错,原地起飞。那种腾空直上,突然被抓住心窝的感觉,你会体会到的。

当然,你得多坚持一下,因为前两集很快就过去了。

为照顾有些想先睹为快的观众,或看完但没完全看明白的观众,我简单捋捋前置剧情梗概。

片头,一个女孩被害(生死不明)。根据后来的剧情,可以反推她应该是周灿(目前看来不重要)。

接着,护士李佳佳在搭乘网约车后被虐杀。根据前情提要我们知道,杀害她的,应该也不是我们一开始以为的犯罪嫌疑人。

因为,他也被人杀了。

警察排查到了监视李佳佳的混混,和她存在不正当关系的情人,还有他的丈夫……这里头有一些悬疑剧情剧的常规元素,我在此不再赘述。总之,他们至少到现在为止看上去都无关紧要,而且被证明与事件主线并无关联。

好了,这就是前两集的主要内容……

你会问,那这前两集演了个什么?还有没有必要看了?我快进行不行?

那我的回答也会是否定的。

首先你得明白,这剧现在抢先点播也只能看到第8集,这只是三分之一,后面什么情况我们还不好说。看似无关的可能有关,看似无关紧要的可能很重要,看似细枝末节的可能才是主线,这一向是悬疑剧最大的魅力。

其次你得理解,铺设一条足够强悍,拉力猛的惊人的主线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制造无声也得酝酿一番嘛。所以即使《迷雾追踪》真的只想通过这两集来做一个有意的铺垫,从技法层面也是说得通的。

毕竟《真探》也有好一段儿看上去挺闷的。

最后,哪怕是这前两集,终究有些东西也不是没有嚼头的——譬如它的画面风格,讲究的摄影手法,甚至干脆连画幅也直接电影化了。所有这些,自有内行看门道。

有人就说了,行了行了,好话赖话全让你说了。那你就讲讲,经历了这样的两集剧,第三集它能怎么原地起飞?

因为那些人,那些已经死去的,很可能死去的,可能将要死去的漂亮姑娘们,还有同样被害的网约车司机,都在抽丝剥茧的剧情中被发现同样与十年前的一场胎死腹中的选秀节目有关。更为诡谲而离奇的是,他们所有人,都曾经宿命般的出现在了同一张照片中(有人只是恰好经过,露了个侧脸),而本应出现在照片中却没出现的人,却可能因此而活到了今天。

这种瘆人的、惊人的、骇人的巧合与线绕丝缠,让《迷雾追踪》的观剧体验瞬间聚焦了起来,让悬念和可看度瞬间拉升了起来,让我的老腰瞬间直了起来。

为什么到第三集,观众一定会突然更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因为选秀,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太多了。亮的那一面,是光鲜、耀目、飞升;暗的那一面,是幕后、诱惑、甚至死亡……所有这些,有些被最终放到台面上,有些不说也为人所不言自明的蕴涵,自带一种纠缠着暧昧与迷蒙的冲击感。还有什么能比剧情渐入佳境,然后直接被带进死亡选秀的漩涡中更令人欲罢不能的呢?

有一说一,其中的内情,懂的都懂,不懂的我也不方便说太多,毕竟利益牵扯太大,你们也别来问怎么了,说了对你我都没好处。我只能说这里面水很深,牵扯到很多东西……好了不玩梗了,认真说一句:

信我,到第三集,你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

再认真一点,我还想谈谈这部剧的社会价值,和它真正少见和稀有的闪光点。

《迷雾追踪》是一部真正的女主剧。大女主,女受害人,女施害人,点亮整部剧烟火气息的高光女配,还有那些互相隐瞒着,谁也不愿说、不敢说、没说成遗言就再没有机会说出口的女性死者。这是一部几乎让男性角色靠边站的作品,最大可能的展现了一个现实社会中各类女性的人物影像。它是一幅画,一副女性独有和独被赋予乃至被强加特质的全景图像。

在这个女性平权意识觉醒,追求女权主义,试图为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抗争并因此衍生出大量女性议题和女性诉求的当下,《迷雾追踪》不啻于是一次出色的影像表达,而它要展示与探讨的,可以说比很多相关话题的讨论要更有诚意,更有建设性,也更令人信服。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复杂的女性,她们身后站着无数相似的背影,我们能在平凡与不凡的生活中找到她们。

刑警队长林雨虹是目前国产刑侦职业剧中罕见单挑大梁的硬核大女主。她强势、果敢、思维缜密、能力惊人,完全展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女性担当的巾帼风采,推翻了常见的角色偏见,还警花们以铿锵之色。与此同时,又能兼顾展示她在家庭和母亲角色中的尴尬与无奈,和案件发生时为女性受害者所急的强烈共情。这种深度和丰富度,瞬间就让蒋勤勤饰演的角色立了起来。

许潇晗、司雯嘉、王溪鹭这些演员饰演的死亡选秀的参与者们,共同表达出了一种包含着隐瞒、犹豫、畏惧、妥协的人物群像,与负责人一直成谜,内幕一直不明,隐藏着大量可疑和可能之处的选秀本身,形成了第三集以后将观众拉进巨大漩涡中的观影向心力。每个角色与她们身边姑娘们的表现,都与现实世界中应该有的观感和尺度高度耦合。对她们故事的猜测与揣度,成了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最大也最难完成的“任务”。

以艾丽娅饰演的吴小梅为首的众多配角(当然也包括男角儿,这里不再一一具名),则为构建本剧的烟火气和演技实力下笔甚重。这些小人物的身影,何尝又不是这部剧真正的灵魂。现实与写实,本质依靠的还是这些闪光的戏配将观众拉进现世之中,模糊了真实生活与影视作品的边界。而她们各自的愤怒、困惑、隐瞒、利落,无一不让人感叹:现实题材就该如此,现实生活本该如此。

从第三集开始,该立起来的,全立起来了。内容撑起来了,精神抖擞起来了,支棱他妈喊支棱起来了,戏里戏外,所有人物像完成了热身,也像英雄终于发育到了四级,有大招能用了。

当小人物摆脱程式化一生的挣扎像拷问一般令人清醒,当同样出现在生活中的困境像巴掌一样拍到你脸上,当指南针紊乱般指向不明的线索和不断反转的剧情让你欲罢不能,你就知道,这部剧好看在哪儿了。

我看好它逆势上扬,当然,前提是你得接受上来的这些设定,不过不要着急,毕竟再坚持一下,前两集啊……它很快就过去了。

 3 ) 《迷雾追踪》导演余庆:蒋勤勤是一位非常被低估的演员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又一部被拖欠了很久的犯罪悬疑剧开播,豆瓣开局7.1分,算是闯过了第一关。但越往后你会越意识到,这评分有点被低估。

它从一个大众热点事件开始,不断反转,不断用下一集否定上一集,网撒得越来越大,对灰色社会的辐射极广。

可是你不曾想到,故事最初竟是一部远离商业感的文艺之作。

在这部剧之前,导演已经有一部热门剧集、3部长片和十余部短片的磨炼。

而由于生活环境限制,他直到上大学,才开始认识电影,才知道奥斯卡的电影很好看,才知道电影的第一表达者叫导演

他就是余庆,新剧《迷雾追踪》

导演余庆

制片人陈侠谈到,找余庆的过程,是三顾茅庐,“这个要追溯到四年前,我旗下的演员当时参演了还是新人导演的余庆的电影,是在一次探班中,我看到了导演拍摄的一些素材和工作状态,但基于当时我还没有涉足制作,仅仅留下了联系方式,直到2018年,我的团队接触到了余庆导演的《迷雾追踪》前12集剧本,我看了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跟他合作。”

除了余庆,主演蒋勤勤也是第一次扮演警察,“第一天我们拍了一场吃饭戏,她就在那聊起一案子,随意提了几句,让她的一个下属没事回家照顾一下老婆什么的,一边吃饭一边说得很随意,也不看人,就那种成熟,是很电影的一种表达方式,完全是我需要的”,余庆说,“蒋老师她其实是一个非常被低估的演员,非常被低估。”

“我们要找的是一位中青年且兼有母亲身份的女演员,这在国内能选择的并不是很多,而我们又不希望被女警察队长这个身份限制了想象力,仅仅去找演过警察的女演员。于是就在所有年纪符合,又是母亲,状态气质又好的女演员中寻找。”制片人陈侠也提及选择蒋勤勤的重要原因。

2020年就要过去,如果今年犯罪题材剧是个大丰收,那《迷雾追踪》,算得上最后一颗果子。

01.为这部剧,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没休息一天

第一导演:《迷雾追踪》最初的创作起点是什么?是平台推动的结果吗?

余庆:最初还是我想写这样一个故事吧,对,一开始《迷雾追踪》会更偏文艺一些,是一个很诗意的犯罪破案侦探片,那时候第一主角是一个中年男警察。

第一导演:偏文艺?

余庆:对,后来剧本又经历了两三年,我觉得在技术和技巧上做得再精彩一点,也并不影响我想要表达的内容。

第一导演:这种思路的转变对影像变化影响大吗?

余庆:不会彻底改变我对影像的感觉,只是说,我们现在这个版本更适合用很多手持的拍摄,运动的镜头,而原来的拍摄思路可能会更稳一些。美学上不存在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手法上会有选择

我一直觉得“精彩”和“有表达”这两件事是不冲突的,像大卫·芬奇、奉俊昊,有作者性,东西也很精彩。

第一导演:《迷雾追踪》有大量刑侦细节,需要提前采访刑警吗?

余庆:我会把自己当做一个警察,我会想我是警察的话,那些监控、电话,所有的细节,所以我设计的刑侦场面和其它刑侦剧细节不一样,也是尽量规避和他们设计重复。当然,我们也有相关的顾问,会讨论一些细节,给我们提一些建议。

导演余庆(右二)工作照

第一导演:真正开始动笔是在哪一年?

余庆:应该是2016年。

第一导演:4年前?

余庆:对,那个时候已经打算拍,后来中途拍了《古董局中局》

《迷雾追踪》分两个案件,一个案件讲12集,前12集的整个故事的创作,要从源头开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后12集就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可能就花了一个多月吧。

第一导演:你一般怎么去架构,是正推还是倒推?先确定一个终极剧作目标,再把它往回倒?

余庆:首先还是有一个最终的目的,我在编剧上慢慢成熟后,几乎每次创作都有一个最终目的,然后再去设计我的各个细节,包括这次放进网约车题材,可能是我想要一个大众熟知的东西去开场。一方面是我在表达一些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观众的关注。

我会让观众先相信这个事情,并同情这个事情。当时我看了印度拍的剧,就是印度那个公交车轮奸案,叫《德里罪案》。那部剧它其实就讲一个事情,但是它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它第一集就会让你觉得这个案子你必须要看到他们把这个案子给破了,他会制造那种愤怒,你必须跟着他追随下去那种,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

所以我一开始的切入点就是要让观众充分的相信这个案子,然后他会介入这个事情,接着我再给他们不断的惊喜

第一导演:前12集观感上一气呵成,写本子的时候也这样?有没有到了什么阶段卡住了的?

余庆:只是说可能会想要它更精进,但几乎不会卡住。

第一导演:你是表达上比较激进的人吗?还是说对很多事情保持中立?

余庆:其实我是一个很客观的人,我会很平静的去看这个东西。

所以我觉得社会其实是多面的,我并不对此激进,包括我整个剧作里,也会展现出对于一个人的看法,比如说我让观众同情这个人,然后我后面又让观众对他产生愤怒,我就是想用辩证的方式告诉观众,我们看到的东西未必是真的

第一导演:其实你就是一个提问,然后观众需要自行去讨论。

余庆:对,就是这么一个感觉,我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素材,很多角度,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看法,最后观众自己可以去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导演:这次后期节奏怎么样,紧张吗?

余庆:我从今年大年初一就开始做后期,一直做到这个月6号我拍新戏进组,定剪全是我自己亲自定的,包括音乐也是全片都是我亲自贴的,花了特别大的精力,片子看了很多遍。

第一导演:300多天啊,每天都在做《迷雾追踪》?

余庆:没有一天休息,没放一天假。

第一导演:话说疫情期间有不少同类爆款出来,对你有刺激吗?

余庆:他们会给我的刺激是,一定要好好做。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市场状态,不断有年轻导演出现,就是好而不同,大家都很好,但大家拍的东西又都不太一样。

第一导演:这部剧,最希望观众得到的愉悦是?

余庆:还是希望观众能感受到我最初设定的那种快感,包括我的分集里涉及的那些反转,但是这些反转只是技术性的东西,技术之后让他们又能够感受到我想要表达的,往我们的社会深处的,处于中国社会深处的那些角落去看的感受

02.蒋勤勤是一位非常被低估的演员,非常被低估

第一导演:你刚才说,一开始主角是一个中年男性,那现在变成了一个中年女警察带一个新的反叛的年轻警察,一对老少拍档,同时也有男性跟女性之间的摩擦融合,不知道这个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余庆:其实国内很久都没有一个女性为主角的刑侦剧,以前《重案六组》的时代可能会有,但后来几乎没有。

第一导演:《重案六组》也还有个李成儒。

余庆:对,但是我们偏年轻这一代的创作者来讲,都没有这样一个角色,我还希望它有差异化,和大家的不一样,所以我会更想去创作一个成熟,又很能干的一个女性刑警的角色。

第一导演:那调动是不是非常大?

余庆:是非常大的,我几乎重写了整个故事,但这一轮调动是伴随着我把整个故事变得更精彩,当然我还是把原先的设定,包括我的一些分角的卡点,以及整个故事要表达的核心都留下来了。

第一导演:写人物的时候,会在黑板上贴几个备选演员照片吗?

余庆:没有,我其实没有这个习惯。相反,我觉得如果我去设计一个演员的话,可能会局限,我写剧本的习惯,是让我自己演每一个角色。因为只有这样,你写出来的剧本,演员拿到的时候,他的感受才是通畅的。

第一导演:蒋勤勤一开场,是去办离婚,她身上竟然带着刑侦办案的血迹,这个是怎么去设想的?

余庆:我要让观众认识到的这个女警察,她是带着故事来的,而不是苍白地出现,观众会跟着她这状态直接进入故事。

导演余庆跟蒋勤勤讲戏

第一导演:我印象特深的一幕,签离婚协议的时候,她旁边的儿子竟然在父母吵架时玩一滴水。

余庆:我有意设置一个小孩的漫不经心,说明这个家庭它存在一个很久的问题,可能不是此刻才开始。包括小孩戴着帽子,这些细节,都在说明他和他母亲的关系,是一个疏离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情节展现了蒋勤勤扮演的林雨虹是个充满瑕疵,又一直在倔强对抗自己的人物。她应该把自己收拾干净去会面,但时间压力下她并没有做到,她几乎没有太多抚养儿子的时间和能力,但她依然在死扛和争夺,凭借母亲的本能希望离孩子不要太远,起码能经常看看,这就是一个缺陷满满的母亲。

这便是林雨虹。

诚实的说,我自己也认为林雨虹未必是那个更适合抚养儿子的人,但我非常理解她的纠结和顽固,当然整个影片也是她和自己的和解,她和儿子的和解,所以我觉得咱们并不指望她以完美的形象出场

相信看到最后,观者也会明白,林雨虹的坚持和硬刚更多的其实是与自己的斗争,这一点她本人应该也清楚。

第一导演:你有看到网友对这个角色的争议吗?

余庆:作为《迷雾追踪》的导演和编剧,面对影片的开播其实是非常忐忑的,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它便不再属于个人私有,而要接受大众的喜爱或者批评。

作为一个悬疑影迷,我给这个影片设定的基调是写实,因为写实是最契合我们故事表达的方式,所以我们的主角人物也都比较写实,他们是普通的、有瑕疵的警察,同时也是普通人、正常人,而不是神探,所以她们查案的过程也更接近普通人,普通警察,更多依靠对案发现场的侦查,刑侦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帮助,以及走访和谈话,而这些正是普通警察查案时必须做的事项。

我看了很多关于林雨虹给嫌疑人打电话这一举动的讨论,其实这也是影片中大量涉及的讨论,她是否做了最佳的选择,这也造成她的困境。

从我的角度来讲,警察的第一要务并不是破案或者抓捕凶手,而是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公安系统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包括法律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也在于它们对于犯罪行为和犯罪动机的威慑,所以在当时的处境下,嫌疑人带走了被害人,汽车停在荒郊野外,很可能即将作案或者正在作案,这种情况下开车赶过去抓人肯定是迟了,当时林雨虹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避免嫌疑人作案或者继续作案,因为救人才是最关键的,我认为抓人并不是她当警察的目的,防止犯罪行为发生才是。

第一导演:觉得蒋勤勤老师表演怎么样?

余庆:蒋老师她其实是一个非常被低估的演员,非常被低估。首先她演了很多年古装戏,也演了一些琼瑶剧,所以很多人会对她演现代戏有一个迟疑。但她来演第一天的时候,第一天的晚上,我就觉得我们选对人了。

第一导演: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受?

余庆:第一天我们拍了一场吃饭戏,她就在那聊起一案子,随意提了几句,让她的一个下属没事回家照顾一下老婆什么的,一边吃饭一边说得很随意,也不看人,就那种成熟,是很电影的一种表达方式,完全是我需要的

第一导演:我知道陈建斌本身就狂热迷影,看上万部片,蒋勤勤老师也如此吗?

余庆:蒋老师看片量很大,她也对很多片子有兴趣,像一些英剧、美剧她都看的,我们偶尔还会分享,而且她父亲也是警察,所以对她来讲,《迷雾追踪》呈现的角色对她有很大吸引力。这是她第一次演警察

第一导演:你跟蒋勤勤老师有没有讨论过这个人物最根里的困境,包括角色童年时父亲案件的黑洞阴影?

余庆:可能你没看后12集,后12集里有讨论她父亲的案子,父女的关系,蒋老师她一开始就拿到两季的剧本,好几次看到那里就哭了。她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受,跟我是非常相近的

第一导演:在这里有中年职业女性的焦虑吗?

余庆:我没有太考虑这个,我只是在考虑她的身份和她的过去,她单一的个体。我并不希望用一个人概括所有人

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很期待能继续再往下做第三个案子、第四个案子,能看到这几个警察折射出来的一些社会面,但这个社会面有可能不是非常具体,是广义的。

我们之前的海报上有一句话叫“看透山河”我认为刑警和医生一样,他们就是一个视角,这是《迷雾追踪》系列的核心

蒋勤勤和余庆在片场

第一导演:再说说周游,他现在慢慢开始上升了,今年他的《野马分鬃》还在平遥拿了个影帝,你怎么设想他呢?

余庆:我跟他见面的时候,我感觉他是一个有故事的演员,我选演员有自己的一个习惯,我会看他的眼睛和他说话的方式,他未必一定要很完美的形象,优质的演员,始终会有一种忧伤感,他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深厚,尤其我们这个故事非常需要这个点,而且周游又有他痞帅的那一面。

第一导演:他现在还带着一点《热血高校》的劲。

余庆:对。

第一导演:他这角色也有心底的困境,你会不会从他身上找一些,让他带到角色里?

余庆:他更多还是从一个纯粹演员的角度做,我的动机是什么,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他其实会想得更简单一点。

周游他是一个非常乐观聪明的演员,所以他更多还是考虑这些。

余庆和周游讲戏

03.以前一门心思想做电影,但现在,我是电影和剧五五开

第一导演:你从小迷影经历是什么样的?

余庆:我真正开始了解电影是在大学,在海南大学学的戏剧影视文学

因为我高中时比较喜欢文学,考大学时,觉得可能戏剧影视和文学是相似的。然后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影视是更大众、更流行的表达方式

第一导演:可是你不可能中学时不看电影吧?

余庆:其实我们生活的地方比较落后,从初中开始我就住宿,天天关在学校里面读书,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电影。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公共的计算机房,里面有一些很老的电脑,有很多校内网络上库存的电影,都是非常经典的好莱坞电影。

第一导演:奥斯卡系,对吧?《教父》《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

余庆:对,非常多那样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那样的。那时我会有一种感受,电影都是这样的,都那么好看,然后密集地看了很多类似的片子。

第一导演:有没有欧洲三大系的,先锋一点的片子也吸引到你?

余庆:我觉得是一部分,比如说基耶斯洛夫斯基《爱情短片》费里尼《大路》,我就很有感觉,但是像《放大》我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并不是说不喜欢,是我会很客观地遵从自己的感受。很多大师的片子我很喜欢,但也有一些我没有感受到。

等我到大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电影是有人可以拍的

第一导演:这个人就是导演。

余庆:对,其实并不是明确地说他是导演,而是说我只要有一台机器,我就能把这个画面拍出来,我只要有这个感觉就可以,比如说一个MV,如果我有这个感觉,我们自己也可以拍出来,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试验,包括很多拍法,很多剪辑的方式,很多用音乐的方式

导演余庆

第一导演:学校本身会教你什么吗?

余庆:我们专业是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剪辑、戏剧、电影史、中外戏剧史等等全都学,非常杂。

第一导演:之后跟五百是怎么走在一起呢?

余庆:他在拍《心理罪》时,看我到拍了两个网络电影(《监禁风暴》《特殊嫌疑犯》),他说是一口气憋着看完,上厕所都懒得去上的那种,然后就让他公司的人找我,跟我聊了一次,就一起合作了《古董局中局》。

第一导演:你自己有没有一个野心,就说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导演?

余庆:其实这个野心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我知道我自己能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影像这东西它主要是一个感受和审美。

第一导演: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节奏太快?缺少时间修整?

余庆:其实我一直把影视当成唯一的职业,我认为我自己进步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过程中它验证了我很多想法,包括很多大师留下来的经验,不管是书籍上,还是他们采访上说的东西,这些东西最终通过自己的创作去验证了。可能懂得理论的人很多,但你真正把它验证之后变成自己东西的,并不那么多。

第一导演:对了,你怎么看现在电影院落寞的问题,包括这几天华纳兄弟选择网发电影,诺兰、维伦纽瓦等一大批电影人非常愤怒?

余庆:首先如果我拍一个电影的话,还是希望它在院线放,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所以那些演员、导演、制片人,他们的愤怒或者他们的不甘心,我是理解的。另一方面,我也能够理解华纳的做法,包括《信条》票房不好,有各方面的原因,疫情我手里压那么多片子,可能过期了它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所以这两年做剧,我个人的看法是有些改变,以前我会一门心思想做电影,但现在对我来说是五五开的。特别好的一个电影的故事,那我可能就做电影,如果我有一个故事足够大体量,又展现的是厚重的历史和人生,那可能做电影未必合适。

如果《迷雾追踪》做成一个电影,它可能就是一个偏小众的电影了。

第一导演:你怎么看短视频?抖音快手在影响观众的影像接收习惯?

余庆:其实我从来都没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没有下载过抖音,也没有下载过快手

第一导演:你就从来不用是吧?

余庆:对,如果说你让我打游戏,打《NBA 2K》,可能我会,因为我是喜欢运动的人,所以我知道我可能会喜欢它。

但如果你让我下一个快手,刷一些视频,可能也会觉得很有趣,但我也没有触碰过它。

对我来讲,可能还是时间太有限,我想把自己手里面的事情做好。

导演余庆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4 ) 第一案——深度剖析数起血色凶案背后,令人沉吟的悲剧源头

太久不写评论了,大学写了很多,后来就搁置了,然而今天看完第12集(第一案最终章)之后,发现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以下涉及剧透,请留意)

第二案电梯: 迷雾追踪的不是凶手,而是背后的暗罪——《迷雾追踪》第二案


就从12集那缓缓流动,无声处听惊雷的结局开始聊起吧。吴念生最终没能杀死另外一个加害人李思琪,也没能够揪出幕后更多的权贵黑手。他死在17号之前三天,一个人在隐蔽之所,无声的离去了。他苦痛的十年中,杀掉了弓虽女干他女儿的司机赵长松,打烂了始作俑者李佳佳的脸,饿死了合谋害他女儿的周灿、李子欣。他一步步将所有人都三缄其口,避而不谈的案件,靠一人之力,查了个水落石出。氵去律不能够给他的公道和真相,他只能自己去拿。

他引导警察一步步查清了案件的真相,他跟警方斗智斗勇,跟疾病殊死抗争。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希望有一天,他女儿的沉冤可以昭雪。

然而,若他还活着,现实会令他仰天哀嚎,长歌当哭。他死以后,已经真相大白的案件并没有公之于众,弓虽女干并逼迫他女儿自杀的赵长松,他的女儿仅仅以为父亲的被害是因为遇到了变态,目前凶手已死。那些背后既得利益的大佬们潇洒庆功,不曾被追究任何责任。死去的赵长松、周灿、李佳佳、李子欣,还有活着的李思琪,包括那些既得利益者们,随着吴念生的病逝,他们的罪恶又再次被掩埋,媒体、执法部门对于事实真相讳莫如深,一切都恢复了岁月静好,世界又变得禾口谐万分。

看到这里,我将4☆改到了5☆,弹幕里有人说,追了这么久,结果结局不尽如人意,感到失望。有很多人点赞,我见到却觉得悲凉,大体我们看剧只是想做一个白日梦,太接近现实,反而令人无法接受。剧组的人说,他们想尽可能的贴近现实,展现真实感,他们做到了,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这样做。

但这部剧只想讨论结局的悲哀吗?远非如此。

弹幕里很多人认为李思琪该死,如果当初躲在厕所的她选择报警,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一连串的悲剧。这话讲起来,当然轻巧。可换做我们是李思琪,是否真的会报警呢?

我们知道,在娱乐界或者舆论圈,一个负面消息的危害,报警的结果是,这个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甚或更多的节目将会被舆论曝光,一旦节目被毁,有太多人会将责任怪罪到他的头上。吴念生只为寻找真相尚且被人打到垂死,她报警之后,真的能够全身而退吗?

当初,她也不同意给胡怡婷拍裸照,因为李佳佳威胁她,因为她知道了所有的计划,如果不参与就会被一起做掉,她才不得不就范。她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就像现实中的你我一样。因为自身太渺小,哪里敢惹了不得的人。她选择了不作为,选择了保全自身。她懦弱,自私。可是,那些现实中不懦弱,不自私的人,有多少得到了善终,有多少抛家舍业,最终他们的名字都不被人所知道……

有人觉得李佳佳、周灿该死,她们确实不值得同情,只是她们是这出戏里最后的恶人吗?她们为什么不能够放过最优秀的胡怡婷,因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都为此付出太多,她们输不起,她们无路可退。为了能够让她们走出去,离开这个一眼就能够望到头的小城市,她们的家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甚至债台高筑。然而可笑的是,实际上她们以为的希望,原本只是一桩谎言,一场虚妄。

从来没有什么去北京的机会,不会有什么电影、杂志、出碟的机会,只是当地的饲料厂,想要拍一个广告。可是为什么这些女孩的家里人会相信这样的骗局,为什么他们要投入那么多,直到输不起,要去害人?

理由有两个:

其一: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小城镇出生的孩子机会少,发展难度大,有了机会就不愿意放过。

其二:这场骗局,是由当地电视台做了背书,虽然最后电视台方面打起太极,将责任一推了之。

一个普通的广告公司,可以在电视台上不顾事实的出言诓骗,不仅仅让这些漂亮的女孩子去陪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还让他们的家人倾其所有。倚靠的就是电视台的背书,电视台为什么会背书,不过是一场互利交易的权力寻租。然而电视台的那位老领导,自始至终,我们连一面都没见过。他拿到了他的利益,却害了一个卓有才华的花季少女,酝酿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血案。然而他,连一丝污垢都没有沾上,就这样消失了。

什么开路能够让这位电视台的老领导愿意以电视台做背书呢?我想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这也是这一整套悲剧里面,林总和魏总的作用。他们可不仅仅只是派了打手使得吴念生垂死。结局最后,喧嚣起来的尘埃又再寂寞无声,无非是开路的东西又发挥了作用罢了!

新闻背景声里,散发着血色的悲哀: “像这样惊人的谋杀案件,的确会给我们广大市民朋友带来很多担心和顾虑,有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会犯罪,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才是最可怕的。不过有句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案件的侦破,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也相信,当歹徒不断被制裁,正义不断得到伸张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和谐。”

鲁迅喜欢将人描写得入木三分,对人性之恶有着深刻的洞见,然其实,不论人是性本恶或者性本善,不论是愚鲁或者聪颖,更多的要看当时所在的大环境。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敢扶老人了呢?怕被讹。为什么没做错事会被讹呢?因为当初一个判例,乐于助人的人没有得到应得的赞誉,反而使得自身陷入了困境,而后来这样的案子接二连三,不停发生。人们被动的学乖了。

所以,我们不该只是觉得李思琪该死与否?而应该问问,为何她不敢为了正义站出来!是什么阻止了她去做正确的事。我们不应该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连环杀人案最终告破的故事,而应该问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内核?哪怕我们只是在心底,悄悄的问上一问。

最后,感谢剧组的写实主义。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

更多深度评论

《迷雾追踪》第二案——迷雾追踪的不是凶手,而是背后的暗罪

长图文分析《暗黑者 第一季》10号案件:每个人都是刽子手

为向虚空中全力挥拳的自己鼓掌——张震《缉魂》

开始笑得多没心没肺,后面就哭得有多狼狈——《送你一朵小红花》

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如何拯救“丧”的我们----皮克斯《心灵奇旅》

后记:

  为何我会这么喜欢这部不算大热流量的剧集。因为它非常难得,探讨了一个现在很多剧集里面会忽视的问题。

  我们很容易就给坏人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然后看到他们被绳之以法。或者去讲述一个坏人也有悲惨的童年等等。却都忽视了是什么造就这一切。

  以第一案的吴念生来说,他遭遇的是什么呢?是法律的双重标准。他无法通过法律获得公道,甚至他死后,已经被查清的当年的案件也未被公之于众,背后的罪犯没有被绳之以法。

  当法律一视同仁的时候,它是对秩序的坚守,是对所有人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法律开始有选择的时候,它只是成为了少数人手中的工具。这时,我们还能说那些“罪犯”不可饶恕吗?

 5 ) 中国悬疑网剧的水平之分,《迷雾追踪》所处的位置与优缺点(全文8400字)

本身做影视娱乐媒体行业,《迷雾追踪》开播后我个人还挺喜欢这部悬疑剧,于是写过三四篇分析这部剧,还有国产悬疑网剧发展的帖子,这篇是几部帖子截取整合在一起,尽量做到不重复,但字数仍然有点长了。

第一个故事我个人愿意给8分以上,但不到8.5分。

第二个故事如果保持水平甚至更高,综合起来我个人愿意给8.5分。

但现在第二个故事顶多只有7分(可能还不到),综合起来现在这个分数合适。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国产悬疑剧的发展与档次之分

国产悬疑推理网剧的发展历程。

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我个人将这几年的国产悬疑剧划了个档(不含港台悬疑剧)。

第一档:《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

第二档:《无证之罪》《河神第一季》《疯人院第一季》《摩天大楼》《唐人街探案》(前两个故事)。

其它如《法医秦明第一季》《心理罪第一季》《十日游戏》《S.C.I.谜案集》等等,大概能归在第三档吧。

那些拍得更烂的悬疑剧,这里也就不列入了。

其中,第二档的《疯人院》《唐探》烂尾非常的可惜。

怎么分析一部影视剧的优缺点?

无非就是制作水平、角色塑造、故事剧情和背后思想内核四个方面。

这些悬疑剧为何会有档次之分?

国产悬疑网剧崛起1:中国影视工业的突破

制作水平是什么?

也就是美术、构图、摄影、剪辑、配乐、运镜、服化道、动作设计和特效水平等等方面。

1、《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第一档。

2017年,《白夜追凶》开播。

它在美术、配乐、特效、剪辑、服化道处于国产剧中等偏上的水平。

也就是在国产剧中还是很过硬的,但是普通观众在制作上看不出异常突出的部分。

《白夜追凶》在制作上最突出的地方。

它就是黑与白、冷色与暖色的光影运用上。

可以说,迄今为止它都是国产剧中“黑白光影、冷色调与暖色调”运用和处理最佳的国产剧之一。

2020年6月,《隐秘的角落》正式开播。

这部剧的制作水平,整体要比《白夜追凶》略强一点。

比如运镜、滤镜、美术和运镜这些方面(没啥动作设计就不提)。

众所周知,《隐秘的角落》制作最为突出的地方:是配乐与歌曲的运用,与镜头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氛围和情绪。

但是,应该很多人没有关注到本剧的光影。

以色调和光影来讲,本剧除了朱朝阳水产厂等少数场景。

这部剧的色调光影一直都是明媚的大太阳底下,一直是偏橘黄色的暖色调。

小城、海边、潮湿、炎热、躁动——

明明这么光亮暖洋洋的暖色调,结果剧中角色和剧情却是在杀人,是隐藏成人与小孩间见不得人的秘密。

一如本剧丁可在很多温馨的场景,却配出了异常“渗人”的阴乐。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对本剧一个极好的评论:看,有什么东西在太阳底下烂掉了。

这种强烈反差的光影与色调,与配乐和歌曲烘托出的情绪。

它不但在国产剧制作中凤毛麟角,而且对于国产剧影视工业的突破,是真的有很大的贡献。

本剧热播的时候网上有网友骂:“一惊一乍的配乐,与故弄玄虚的镜头”。

说实话,我个人当时看到这种评论笑了。

2020年9月,《沉默的真相》开播。

这部剧在制作上也没有输。

本剧最突出的则是“神级转场”、剪辑与运镜。

相信很多人同样没有注意到本剧的光影与色调。

本剧因为有两三个时空,用了两三种明显不同的色调来处理。

严良所在的现代时空,开始是偏淡蓝绿色的冷色调;而江阳所在的过去时空,开始则是艳阳高照的暖色调。

主创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

真相蒙尘的现代时空,开始冰冷而压抑,随着严良调查真相揭开,色调越来越暖;直视黑暗的过去时空,开始美好而温暖,随着江阳一步一步被陷害色调越来越冷——

最终两种色调合一,真相揭开,正义得到了伸张。

2、《无证之罪》等第二档。

这些悬疑剧制作水平就有些差参不齐。

《无证之罪》《河神第一季》《摩天大楼》《唐探》网剧。

它们的制作都非常的均衡,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其实也不是,《无证之罪》色调质感上佳,《唐探》制作不输中等电影,《河神2》制作也很好)。

实际上,制作上拥有“电影质感”,一直是国产悬疑网剧最大优势之一。而且是除了极少数,市场90%以上悬疑网剧都这样。

3、悬疑网剧对于国产剧的最大贡献

如果说2017年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

它们是将国产悬疑剧的制作水平提升媲美“英美日韩剧”。

那么,2020年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

它们就是做出完全不输一流英美日韩剧的制作水平了。

我们再看看其它题材的国产剧。

你会发现除了古装剧(比如《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这种极少数的)。

绝大多数国产剧对于“制作”没有什么追求。

比如都市剧《安家》《三十而已》,警匪剧《三叉戟》《巡回检察组》等等。

这类老牌电视剧制作上顶多做到不敷衍,但对于影视工业没有什么突破。

相反,同样谍战剧的《隐秘而伟大》的制作水平就要高出一大截。

原因就是它是《白夜追凶》导演团队打造,这种网剧出身的青年导演团队,在制作上面要讲究很多。

很多中国观众认为影视剧的制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剧本。通常还拿那些制作很好,但剧本烂了的影视剧举例。

这不应该是故事剧情非常重要,制作水平同样也非常重要吗?

工业时代:更高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碾压一切。

否则,国内网友何必羡慕什么好莱坞大片,什么日韩大片,再成天吐槽国产影视剧是“五毛特效”呢?

国产悬疑网剧崛起2:演员与角色

我们从悬疑网剧演员的选择,与角色塑造的角度上讲。

悬疑网剧最大一个贡献,甚至是优势。

1、悬疑网剧的演员选择

自《暗黑者》《无证之罪》用低调实力派,再到《白夜追凶》用过气实力派。

这让国产悬疑网剧养成了一个特点。

那就是演员基本都是实力派为主,很少用“流量明星”。

但随着悬疑剧越来越主流,2020年两部悬疑剧也开始用“流量明星”了。

2、国产悬疑剧的角色塑造

《暗黑者》《心理罪》《白夜追凶》《唐探》是“神探”类悬疑网剧。这种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单元格的结构,在角色塑造上与“社会派”作品相比有天然的劣势。

因为单元格一个案件时长有限,对于反派的塑造多采用“二元对立”的方式。

比如表面上戴眼镜斯斯文文,结果内心压抑还变态那种。

这种外形与性格矛盾鲜明的方式,更容易让观众短时间记住角色。

《白夜追凶》和《唐探》案件角色都是这种方式,除此这外主要角色也不错。

潘粤明已经夸奖得太多了。其它如女主角周舒桐、男二号周巡、法医高亚楠等角色也性格鲜明。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角色塑造不用多提,绝对是近几年“群戏”最好的国产剧之二。

《无证之罪》《摩天大楼》的角色塑造。

它们并没有输给《隐秘的真相》和《沉默的真相》有多远(主要是下个环节的问题)

悬疑网剧与其它题材的国产剧相比,最大的优势还是演员不怎么用“流量明星”这点上面。

角色塑造能像“制作水平”一样,产出非常均衡。

但未必就能碾压其它题材的国产剧了。

比如大女主都市剧的《换乐颂》《都挺好》《三十而已》。

同样有大量出彩的“群戏”,选择的演员也是津津乐道的。

国产悬疑网剧崛起3:故事剧情与思想内核

悬疑网剧超越其它题材的国产剧。

同时排第二档的悬疑网剧,它们就输在这里。

《白夜追凶》是推理剧,前两个案件到“王志革闯警局”是巅峰,后面两三个案件已经有点拉垮。

这剧所处时间非常的特殊,2011年后国产悬疑剧第一次高峰。

观众本来就给予厚望,本剧质量确实也相当过硬,最终获得高分可以理解。

《隐秘的角落》虽然结尾有“是否是过度解读”的争议,但哪怕按照正常结局,它也讲了了一个扎实且完整的故事。

现在这个分数,可以说完全值得。

《沉默的真相》自然不用多提了。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紫金陈原著本来就很优秀。

《唐探》网剧(哪怕前两个故事),《无证之罪》《摩天大楼》为何第二档呢?

这个并不是主题深不深刻的问题,而是作为悬疑推理剧上讲;它们内容上的细节支撑,与角色塑造方面漏洞稍多。

最终缺乏第一档三部悬疑网剧,各个方面非常巧妙处理。

限于篇幅便不展开细讲。

而与其它题材国产剧相比,悬疑网剧最大的优势。

同样不是主题深刻不深刻的问题,我个人一直认为影视剧不需要非得讲出什么大道理,否则这个“文化多元”体现在哪里?

(我们因为限制这类作品太少,所以观众异常的渴求)

悬疑网剧优势在于有深刻内容的同时;同时绝大多数作品保持着一种均衡的状态。

而且,哪怕从现实题材的角度上来讲。

悬疑网剧和现实题材都市剧相比,它仍然要做得好得多。

比如《欢乐颂》《都挺好》和《三十而已》。

同样都是“现实问题的”题材,但是这些都市剧热播的时候,观众总会讨论“是否悬浮”。

但是悬疑网剧却很少。

为什么呢?

答案还挺明显的,除了内容细节支撑方面。

比如近年关于国产剧“没有穷人”这个就比较明显。悬疑网剧里有太多的“穷人”了,这些现实题材都市剧里有多少穷人呢?

《迷雾追踪》的优点与定位

主角团设定的不同

《迷雾追踪》豆瓣评分7.1分,很多网友也持一种批评态度。

我个人全程追完14集表示,这部悬疑剧被很多网友误会了,或者说,它的内核不受现在国内观众的喜欢。

比如男女主角与警察小队能力平庸的问题

女主角林雨虹经验丰富些,稍微擅长推理。

但是女主角的战斗力太弱,两次被凶手一撞就倒;而且半天爬不起来,如果凶手补刀她都死了八百回。

男主角赵伟年轻一些,战斗力和行动力特别强,但缺点是行事比较冲动。

刑警小队其它成员也都职能分明

老方与老刘年纪较大一些,两人经常做走访,调动基层警察配合等工作。

小马是是现场的行动派,对女主角经常“老大老大”的喊着。

另一位小魏则是技术派,成天不是在调监控,监听电话就是在搞技术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名女队员小敏则是负责查各种各样的资料(少数几次出现场任务)。

同时法医、痕检和技术组也没有落下,虽然出场比较少。

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这种整支警察小队联手破案,与警方各个部门配合查案的悬疑剧。

《隐秘的角落》不是警察视角不提了。

《白夜追凶》《唐探网剧》是“神探”类作品,天生就会强化主角的个人能力。

《无证之罪》《沉默的真相》主角都是严良。

虽然是“社会派”推理作品,但主角能力仍然强大。警方部门配合查案有,但分工没有那么的明确。

《摩天大楼》查案主要是男女主走访,还有审问谈话。

2016年,《法医秦明第一季》开启“法医”类悬疑网剧后。

后来的《法医秦明》其它版本,《骨语》《心灵法医》等剧。

它们又过分拔高“法医”的职能。

警方查案的过程中,法医就把大部分事情都做了。

《迷雾追踪》个人能力都没有太突出,整个刑警小队去查案。

靠走访、蹲点、查监控、查车牌、查资料、查痕迹、反复询问嫌疑人——

我个人想到上一部整个刑警支队配合的国产警匪剧,还是十几年那个非常经典的《重案六组》系列。

所以,很多网友觉得本剧警察太弱是它的缺点。

我们换一个思路,它不正好继“神探”类,与“社会派”过后,又一部角色设置回归的国产悬疑剧嘛!仔细想想,这个明明是优点啊!

2、角色设定上的缺点

这个与后面总结缺点时,一起进行分析。

点到为止与揭示真相哪个更好?

第一个案件大概讲了一个故事。

一名优秀女孩因为去选秀,因为太过优秀被周围女孩陷害拍裸照(还被司机强暴)。照片还流传到社会上,身败名裂的她选择了自杀。

女孩父亲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调查过程当中没人愿意说还被人打成了重伤。

最终逼得女孩父亲选择报复,一边杀人一边调查真相。

最终结局是女孩父亲在决定杀,当年因为懦弱旁观自己女儿被强暴的好朋友时,结果反而因为伤重先死了。

最后当年办选秀的商人们弹冠相庆,说说笑笑离开。

那位旁观的女孩没有被判刑,当年背后的真相也没有被公开。

女主角在凶手女儿询问她凶手为何要杀她父亲时,说道:他精神有些问题。

这导致一群观众异常愤怒,纷纷怒斥导演编剧没有观点,严重一点“三观不正”自然就不会缺席了。

我个人却觉得这样“留白”的表达方式极妙。

开头网暴人人都是懂王,和后面案件中当事人,没人肯说出真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于网友要求伸张正义的什么,别说现实根本无法达到的。

剧里第一个案件女孩是自杀的早就没了证据,当年作恶的凶手们也都被女孩父亲一一杀死了。

像几名商人他们严格说来,并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

实际上,这就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利己行为,是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种行为确实让人讨厌,但是根本无法灭绝。

女孩父亲留下的视频和公布背后真相,除了掀起更大的波澜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而且公布真相就是歌颂古代式复仇,确实爽快但不符合我国宣传政策。现在这样掐死在关键点才是最现实的。

剧中还以电视台的新闻台词,正面的讽刺了现实当中的“和谐”

在我国文化管理严苛的情况下,这可以说是难得真正讽刺现实力度的作品。

这明明很好啊,为何表达主题一定得非黑即白?

现在结尾这种适当留白的现实讨论,与揭开真相的快意恩仇;它在影视文化内核表达上,并没有什么直接冲突啊!

我个人不明白国内现在很多观众对于文化作品的讨论,为何如此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观念。

观众觉得压抑就是导演编剧没有立场,再到“三观不正”,如果有网友很不爽再来一波“举报”下架走起。

成天吐槽中国限制严重文化发展不行,没有分级制度永远别想起来,结果遇到同类问题第一时间以此打击。

所以这到底应该怪谁呢?

有铺垫的完整逻辑与故弄玄虚的高深

除了深度的问题,网友关于本剧吐槽更多的问题有铺垫的问题。

第一个案件各种故事细节铺垫,与角色的铺垫还是非常到位的。

比如最后女主角林雨虹为何没有告诉赵长松女儿真相的问题,说道:“这个人精神有点问题”。

很多网友气死了,觉得林雨虹凭啥不说真相?

然而,本剧开始时候有一个铺垫。

“网约车”案刚刚发生的时候,因为社会上的舆论顿时爆了,赵长松女儿在学校被人用石头砸了头——

如果警方真正公布了真相。

赵长松家庭,李佳佳、李思琪等几个家庭势必卷入巨大的舆论旋涡(按当前国内现实肯定就是“社会性死亡”)。

一边是真相蒙尘,皆大欢喜;一边是揭开真相、再掀波澜。

警方现在这么做,才是最符合现实里中国社会环境的。

这样一来,本剧内核落脚点正是讽刺这种“和谐”?

我们先不讲深度不深度,关键的是本剧在角色塑造上,与故事剧情上事先又做到了有“铺垫”。

观众当然可以不喜欢这种内核的落脚点,但是在戏剧逻辑上它就是完整的。

整部剧这种角色塑造与故事剧情,这种有理有据的逻辑支撑与细节铺垫,很多地方都已经做到了。

别看这好像非常的简单。

这在国产影视剧是非常难得的。

《迷雾追踪》的缺点与位置

这部剧的优点非常的明显。

本剧缺点我个人看来大概有两个。

1、制作上面的瑕疵太过明显

《迷雾追踪》的制作水平还是不错的。

手持半晃的镜头、节奏张弛有节、美术构图、服化道和群戏大场面等方面。

这是中国悬疑网剧最大的优点,绝大多数作品都保持了“电影质感”。

《迷雾追踪》制作上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滤镜、色调与光影运用的问题。

顾名思义:本剧可能想营造一种烟雨氤氲,真相蒙尘的感觉。

同时取景地又是现在有“中国哥谭”之称的重庆,但本剧光影,调色和滤镜的问题还是大了点。

这个问题并不是“迷雾重重”,而是“质感水平”不够。

观众吐槽剧中烟雾太多,光线太暗。我个人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质感不够”。

很大程度上,它是因为质感不行观众才看不清。

它如果如果有英美剧《迷雾》、亦或者《双峰》《环形物语》的质感,观众绝对不会吐槽制作不行。

当然,《迷雾追踪》投资肯定比不上这些英美剧。

但是影像上只要质感做得不错就行。

比如剧照质感就比正片好了太多。

2、角色塑造与细节铺垫

本剧角色是《重案六组》小队配合破案的方式。

但是整支警队角色塑造上真的差远了。

《重案六组》的角色季洁、老郑、大曾、江汉、白羚、黄涛。

整个小队名字我们张口就来,他们的容貌性格与行事风格仍然记忆深刻。

人家还只用了区区的几集,就将整个队伍角色塑造得清清楚楚,而且十分接地气和有血有肉。

《迷雾追踪》到结束都只塑造女主角林雨虹,与男主角赵伟的性格。

刑警小队其它成员都很单薄,性格和做事非常的功能性。

比如你如果不专门去查查角色,甚至都不记得这些角色叫什么名字(可能隐约记得老马、小魏这样的称呼)。

故事剧情:有铺垫的完整逻辑,比故弄玄虚的高深强。

《迷雾追踪》第一个案件不管多少网友不喜欢结局,只要角色和故事剧情的转折,前面有过铺垫的细节。

那么它在戏剧逻辑上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么一来,有些角色塑造和故事剧情没有过铺垫,亦或者有过铺垫但是转折非常的生硬的,那么自然就是缺点。

比如林雨虹的两次贸然选择,不管怎么看都是减分项。

第一次是第一集林雨虹突然给凶手打电话,第二次是林雨虹抛下整个刑警队私自跑去见嫌疑人。

林雨虹面对局长质问,她说了不能再有“网约车”受害者的点。

这个不能支撑林雨虹做出重大失误的逻辑基础。

因为整部剧她塑造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一直是战斗力极弱,但是办案经验相对成熟的刑警队长。

第二次去见嫌疑犯,更是如此。

同时蒋勤勤台词口音,与其它演员完全不像处在同个时空。导致网友吐槽蒋勤勤台词烂和演技烂。

除此之外,类似问题几乎没有多少。

但这是对于本剧的第一个故事而言。

比烂尾更严重的是平庸

后十二集第二个案件相对来讲要差很多。

它倒不是烂尾,故事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有过铺垫。连林雨虹再次选择私下见反派,被赵伟劝住前面两次选择就算是铺垫。

思想内核的表达与第一个故事都是一脉相承。

第二个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因为“留守儿童”,“家庭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犯人。

因为这些问题吸毒,精神饱受折磨得了抑郁症自杀过。前往贵州偷车撞死女主角和其父亲,杀人后整个人精神大变。

在当年一起混的伙伴到来,绑架他表弟打算卖掉他表弟的时候爆发。

凶手为了救表弟脱离“原生家庭”之苦,不但杀了有分歧的伙伴,而且计划了所有一切。

导演编剧强行把身世和案件结合,于是有了大量惊人的巧合,与大量不符合逻辑的情况出现。

第一个案件只是涉及感情还好,第二个案件完全融合就不好圆了。

因为第二个故事探讨的问题,有“留守儿童”问题,有“问题家庭”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小部分校园暴力)

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太过的深入。

观众不管从“留守儿童”家庭出发,还是从“问题家庭”出发。

最终无法都和犯人产生共情,甚至是这样做产生理解。

这个“从现实角度出发从而讽刺现实”,结果观众没有通过“戏剧揭露的现实”,从而感受到“真正现实的讽刺”。

更何况,还有和女主角案件结合一起的巨大分裂感。

第一个案件这个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关于“留守儿童”和家庭问题导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我个人建议导演编剧看一部中国纪录片叫《归途列车》。

纪录片里女孩就是留守儿童,由外公外婆带着长大,后来到广东打工时。从刚从农村出来的青春懵懂土气女孩。因为家庭问题和父母闹翻,最后打扮无比时髦走出了镜头。

这就是大量中国留守儿童与农民工家庭子女的普遍问题。只要把角色换成男性,再经历某个契机艺术化升级一下,可以说绝大多数观众都是能感同身受的。

现在第二个故事男主角吸毒,偷车犯罪杀人。为了带着表弟离开原生家庭,做了那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

观众真的没有办法共情,甚至是无法理解的。

最后

《迷雾追踪》在国产悬疑网剧中还是有点特别。

它不是《白夜追凶》类“神探”类作品,也不是《隐秘的角落》类“社会派”作品,与《法医秦明》“法医”类作品更是南辕北辙。

它角色设置回归《重案六组》整个刑警小队,尽量贴近现实查案方式。

它的故事剧情的案件推进方式,又像是《白夜追凶》的扩充,《沉默的真相》和《重案六组》的结合。

主角刑警小队调查的案件,十二集才调查完一个案件。

节奏张弛有度、有铺垫、有细节、有反转、有人性、有现实有讽刺——

这样别具一格的国产悬疑网剧本来非常值得支持。

但是,太可惜了。

第一个故事我个人愿意打8分以上,但是不到8.5分。

第二个故事如果维持水平甚至更好,那么就能上8.5分。

但现在第二个故事顶多7分(可能还不到),综合一下现在7分左右也很合适了。

这部剧真的太可惜了。

可惜程度在我个人这里大概和2018年的《疯人院》一样,第一季惊艳第二季大失所望。

而且放到2020年国产悬疑网剧当中,堪称是全年最厉害的一个类型,可惜这部剧最终没能达到这个质量。

最后,《迷雾追踪》既然现在是第一季。

那么希望它还能拍第二季吧,而且第二季能够拍得越来越好。

(本来想改三星还是给了四星,希望能拍第二季吧)

国产悬疑剧请加油吧!

 6 ) 前20分钟,这剧就没拍出过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来。

开头就是女刑警队长商量抚养权,她那种情况死攥着抚养权干嘛,我只能理解为跟前夫有仇,跟儿子有仇。而且在律师提醒她脸上有血的情况下,还当着那么小的孩子不去擦拭,任由血混着雨水滑落,这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母亲能干出来的事情?这是心理变态吧。

车上密闭空间放迷烟。司机就戴顶帽子就以为自己能不被迷倒了,他以为那是防毒面具呢?受害人除了吼了两句停车,挠了两下车窗玻璃,理智的没有去关迷烟瓶子的阀门,没有去抢夺司机的方向盘,她真听导演的话。

明明司机开着手机就能追踪手机信号,女队长非要打通电话,逼着人家关机。这里说一句,现在的技侦手段是你关机也没用,除非你拔掉电池,但是现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不能更换和拿出电池的。

 7 ) 被女队长的自私和唯我独尊劝退

开头看了几分钟就被女队长的自私给劝退了:去见离婚律师协调孩子的问题,连脸上的血都不擦干净,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可能导演编剧想体现她的敬业?这样的表现形式太低级了。大概导演编剧在家是这种唯我独尊型的,根本不知道尊重人是什么。

孩子锁在家、晚上11点也不去幼儿园接孩子、1个月也见不到几面、不照顾孩子吃穿、不知道孩子任何情况,却仍自私固执地“绑住”孩子。你没有这个精力时间照顾孩子,他父亲有时间有能力照顾他,有什么理由不放手?说实话,别这样害孩子。什么人真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进去有温柔的看过孩子一眼吗?有耐心问他是否愿意和爸爸去上海吗?感觉对待家人,她也像审犯人那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真让人受不了。这种自私、强霸的主角人设,还有什么看头。

 短评

男女主的台词都好差啊。。。剧情继续观望

8分钟前
  • 使我思君朝与暮
  • 还行

只能说平平无奇

12分钟前
  • mоmо
  • 还行

质感还可以吧,没想到蒋勤勤的现代造型还挺飒的

15分钟前
  • NeoCobra
  • 力荐

蒋勤勤当女主太失败了……完全没有女刑警的干练利落 眼神一看就是啥都不懂的门外汉😅

19分钟前
  • bluedream
  • 较差

女主太僵硬了,剧情还不错,继续观望。这个片头有点眼熟(狗头

21分钟前
  • 明月入怀
  • 推荐

啧啧啧啧~刚开播首日就开始有这么愤青来打差评了?真的被酸到了😂

22分钟前
  • 『橙子』
  • 推荐

看了两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是因为期待值太高了吗,总觉得这剧太烂了,编剧水平真的不行。哦,看了一下,编剧和导演还是同一个人。

25分钟前
  • 神谷薇
  • 还行

一口气看了四集,我是蒋勤勤的脑残粉!!!!

29分钟前
  • Stefanie
  • 力荐

救命啊,吐槽啥不行啊,说人蒋勤勤口条不行,蒋勤勤台词功底被人夸了多少年你们知道吗,她被人夸嘴皮子牛的时间可能比你们出生的年纪还要长。

31分钟前
  • Foxsnake
  • 推荐

看了两集,并不吸引我。女主撑不起这个角色,不像个刑警,表演痕迹过重。后续没兴趣,国产没隐秘和沉默的水准就不值得浪费时间,外面好多的优质剧还没时间看呢。

35分钟前
  • 张无几de爷爷
  • 还行

抱着很大希望来的....结果不太理想 看的不是很顺畅

40分钟前
  • 第7号行星
  • 还行

看到第一集的一半就想弃了。女主人设操作真的是有经验的侦查队长吗?像40岁再就业不带脑子的新手。正气凛然也不是臭脸啊,台词背的邦邦硬。

43分钟前
  • 江湖偏子
  • 较差

终于上映啦,离婚开局是不是有点刻板印象…可能是为了形象伟岸吧…不过这么飒的女警官我是一定要追的!(剧情可,氛围可,接地气,一点点的剥丝抽茧,没有出现常见的神化警官的操作。(始作俑者林子安们笑笑走了,新闻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是讽刺。

45分钟前
  • 左右兩瞞ing
  • 推荐

笑话吧。。。?用电影的镜头,找有名气的演员,给昏暗的灯光,拉看似紧凑的剧情,就一定是好片子???笑话

50分钟前
  • 不得走的旅人
  • 很差

第二集以后那个味儿就完全对了,听我的,要坚持看完2-3集。剧情不是走快节奏的,感觉编剧在下好大一盘棋,猜不到接下来的剧情,“迷雾”背后又有“迷雾”。蒋勤勤演技也在线,今年最后一部值得追的剧。

53分钟前
  • Delia
  • 力荐

蒋勤勤的台词也太差了

57分钟前
  • 资深摸鱼专家
  • 还行

故事一般 槽点不少 也没有看出什么讽刺不懂我为什么坚持看完前十二集

1小时前
  • Rene小样
  • 还行

连肝四集停不下来。五星观望。全程悬疑拉满,剥洋葱式超快节奏无注水情节,除了有点小bug看编剧能否圆回来。全员演技在线,主角团和反派智商势均力敌。要是以后国产悬疑剧都按这种水准来就好了。ps.蒋勤勤保养得真好,霸气飒爽警花+小狼狗的组合爱了。

1小时前
  • 秀了个咻
  • 力荐

第一集要素疯狂输出,第二集才渐入佳境…但蒋勤勤和周游的口条真的不行。人物塑造太生硬了,一开场就给女主打上婚姻失败事业遇阻的tag倒也不必…

1小时前
  • puppy
  • 较差

比爱奇艺迷雾剧场差太多了

1小时前
  • 不想读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