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共骑

剧情片美国1999

主演:托比·马奎尔,斯基特·乌尔里奇,珠儿,杰弗里·怀特,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吉姆·卡维泽,唐·山克斯,西蒙·贝克,马克·鲁弗洛,马修·法伯,汤姆·盖里,乔纳森·布兰戴斯,西利亚·维斯顿,里克·埃弗里尔,巴克·贝克,斯蒂芬·梅尔勒,扎克·格雷尼尔,玛格·马丁戴尔,汤姆·威尔金森,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大卫·里斯·斯内尔,约翰·阿勒斯

导演:李安

播放地址

 剧照

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2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3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4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5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6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3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4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5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6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7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8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19与魔鬼共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3

详细剧情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Jake Roedel(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是南方一个德国人的儿子,和他支持北方的父亲不同,他支持的是南方。他和好友Jack Bull Chiles(斯基特·乌尔里奇 Skeet Ulrich 饰)一起加入了南方的游击部队。他们又结识了George Clyde和George的之前的黑奴Daniel Holt(杰弗里·怀特 Jeffrey Wright 饰)。四人都在John Black的部队下效力。驻扎在山上的时候,村里的寡妇Sue Lee Shelley(珠儿 Jewel Kilcher 饰)和Jack Bull相爱了,在后来的战争中,Jack战死,而Jake则与部队里的一个叫Pitt(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人产生了矛盾,Pitt更是开枪打伤了Jake和Holt。后来,Jake又娶了Sue,在他们去往另一个城市的路上,Jake和Holt又与Pitt相遇了......

 长篇影评

 1 ) 这没什么对错,就是这么回事。

李安把战争片拍得跟文艺片似的,还带着点画面的小清新,蓝天白云、郁郁葱葱、辽阔壮丽的南方画面真不像是在看战争片。音乐也配的很到位。但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内战总让人看得心里不舒服,还有南方人内部的斗争,难怪美国人不那么待见这部影片。罗德念那位母亲的信时很感人。影片前后有个呼应,从婚礼到婚礼。罗德跟安德森的恩怨,跟北方和南方的恩怨一样,“这没什么对错,就是这么回事。”罗德最后没有开枪,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既然没什么对错,又何必仅仅为了怒气开枪呢。现在我们直视战争,就是一种进步了。
托比·马圭尔真是李安的“至爱”,从《冰风暴》中的小男孩到《与魔鬼共骑》中的展示,这个笑容腼腆、内心柔软的孩子在后来的某一天成长为蜘蛛侠了,他的春天也就到了。一直跟罗德为敌的安德森由乔纳森·莱斯·梅耶斯饰演,这位帅哥明显阴郁很多,《赛末点》里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一味爬进上流社会的投机分子很像是他本色演出,气质太搭了。

 2 ) 战争伦理

讲述美国内战中的一股南方游击军。not战争片,but伦理片,探讨战争伦理,质疑战争合法性。非主流的视角,不讨喜的叙事内核,却是好片。战争伦理片。
1.族群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这造成南军构成的复杂性:包括黑人和德国人等。战争不只关乎利益,理念,还有身份认同。
2.战争对家庭的肢解。同一家庭成员因理念或成长背景不同而站位不同,夹在两边处境艰难,同时遭遇双方的不认同或迫害。
3.战争造成的遗孤、寡妇,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4.战争造就二元对立,树立敌对状态仇恨心理。军队强权对敌的杀无赦的疯癫,入侵对日常居民的烧杀掳掠,对城镇的肆意破坏。
5.浑水摸鱼的强盗组织。混迹于两方之间烧杀掠夺。南军所谓维护的传统而传统已不存在,战争失败后转换方式释放恶行。
战争=bull shit。人心魔鬼,这叫与魔鬼共骑。

李安式叙事平缓,不动声色地暗涌。剧情以婚礼始以婚礼终,李安对家庭的关注,家庭是社会稳定与生命延续的象征。
伦理片,关注的不是整体人,也不是个体人,而是人际。本片不是直接弘扬正义自由主旋律,或展现战争场面与人性恐惧,而是通过人际展现两军交战间的疯癫荒谬与残酷性。
叙事视角独特刁钻:南军中的特殊边缘者。中间人的归属尴尬,及认同疏离带来的清醒。作为南军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比北军胜利者视角内容更丰满,比直接宣扬一个理念更有力道。

精彩片段:1)黑人Daniel在George被射杀后,才真正重获自由。自由不是别人能给与的,而只能是上帝赐予。2)片末战争癫狂后的结婚、归乡、寻亲,人性的觉醒、回归与成长。

 3 ) 历史真相

与魔鬼共骑一开头就是奴隶主的家被烧,奴隶主被杀,主角问凶手是谁,回答是“劳伦斯来的人”。好像后边奴隶制势力四处屠杀以及在劳伦斯屠城是为了复仇,颇有正当性一样。然而往前追溯,追溯到罪恶源头,罪魁祸首还是奴隶制势力自己。

美国内战的游击队起源于堪萨斯战争时期的密苏里的奴隶制支持者。

到了一八六年第二次革命战争全面爆发,奴隶制势力的游击队日益猖獗,就像在堪萨斯战争时期一样,这些恶棍不穿军装,专门在战线后方烧毁房屋和农田,掠夺财物,以强奸女性,虐杀儿童为乐,不活动时便隐匿在奴隶制支持者的社区。这些恶棍严重威胁着联邦后方的安全,并牵制了大量联邦军来保护后方的平民和补给线。这些恶棍被叫做“bushwhackers”。

为了对付这群恶棍,以莱恩为代表的堪萨斯出身的联邦军将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由于支持奴隶制的社区就是那些恶棍的据点,因此莱恩等人的做法是烧毁那些奴隶制支持者的社区,让那些恶棍无处藏身。使用这种强硬手段反制那些恶棍的联邦军被称作“jayhawkers”。

到美国内战结束,许多流氓恶棍继续在西部流窜,制造了许多谋杀、银行抢劫和火车劫案。

在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一些无耻之徒、奴隶制遗老、种族主义者反复通过书和影片歪曲历史,美化着那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棍,顺便赚取着这种臭水沟里的不义之钱。

而诸如莱恩、蒙哥马利、詹尼森等为全人类正义事业献身的英雄人物则被好莱坞歪曲和妖魔化,或者无人问津。

堪萨斯英杰小传:

丹尼尔·安东尼(Daniel Read Anthony) 废奴主义将领

约翰·布朗(John Brown)废奴主义者中行动最直接有力的人

乔治·亨利·霍伊特(George Henry Hoyt)为老布朗辩护的青年律师

查尔斯·R·詹尼森(Charles R. Jennison) 手段强硬的废奴主义将领

詹姆斯·莱恩(James Henry Lane)自由的堪萨斯州的缔造者

詹姆斯·蒙哥马利(James Montgomery)老布朗精神的传承者

 4 ) 换个角度拍战争:不一样的李安的作品

相比李安的其他作品,《与魔鬼同骑》并不是一顿很容易吞得下去的饭菜。长达2小时28分钟的时长,以及不怎么紧凑的剧情内容,让人很难长时间钉在椅子上,从容看完。但是本片却又是李安对于战争题材的第一次尝试,而且融入了他许多的观察和看法,也算是不一样的李安作品,非常有趣。 从李安的传记中我们得知,李安作为一个美国华人,本身就是一个居于东西文化交汇口的人,所以他对美国文化既陌生却又很感兴趣,让他想起拍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他感觉在美国,还没有太多作品是从南方军队的角度来拍摄这场战争的,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北方军的视角作为英雄视角,将战争的正义性盖棺定论。但实际上,即便是现在,生活在南方的美国人依然对那个战争抱有不同的观点和情绪,他们很多人并不认同北方视角。这个是李安十分感兴趣的,他觉得这个和国共战争有些相似,但是限于尺度和政治敏感,他无法拍摄我们华人的南北战争, 于是转而拍摄美国的,但即便在美国,这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一种尝试,但李安想好了就去做,就是这么任性地选择啃这个硬骨头。 首先,电影虽然是讲述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主角视角从一开始就站在支持奴隶制度的南方,非常独特,十分像《飘》,却又不仅如此。作为主角的Jake Roedel,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而是一个德国后裔,这就让他从一开始就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兢兢业业为南方打仗,但Jake却依然时刻面临头皮会被南方同伴割掉的危险。这种身份上的尴尬,让男主角从开始的热情投入、到后来的消极厌战,都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情绪。让他有更加客观和仁慈的视角去观察战争,这点在南方军袭击小镇时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本片非常奇怪的是,Jake最开始站在南方游击队立场上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一句“在南方家庭长大”仿佛就解释了一切,让人很疑惑。毕竟他的爸爸可是非常虔诚的北方支持者。虽然Jake与他的南方好朋友Jack Bull Chiles十分要好,而好朋友Jack的父亲又遭遇到北方军的屠杀,但是这并不成为Jake后来一直跟随南方游击队烧杀北方人的理由,而且Jake的战争动机也很牵强,似乎因为一个好朋友就能去冒死打仗,也可能因为好朋友的死掉,就轻易丧失了战争的斗志和理念,说到底,Jake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被卷入战争,且没有太明显立场的人。 这点在他的感情上的表现也一摸一样,不过是被好朋友的遗孀逼婚,就稀里糊涂跟人家结了婚,状态一如小朋友过家家,十分可笑。可能在其他电影里,很难再出现一个如此稀里糊涂、态度摇摆的男主角撑满全场了吧? 其次,对于战争的残酷表现不分敌我。在一开始,北方佬袭击南方庄园,枪杀庄园主主人的桥段,就让人对于北方佬产生了厌恶情绪,后面北方军队围剿在小屋吃饭的男主角及几个游击队员,也让人感受到赤裸裸的恐怖,更别说女主角前公公被枪杀的画面,一众女人抱着老爷的尸首,身后是北方佬火烧的房屋,让人咬牙切齿。但是在电影后半段,南方游击队进入隶属北方势力范围的小镇时所进行的烧杀砸抢,更让人目瞪口呆。jack帅气的战友们骑着马奔入小镇,对男人开枪、对孩子开枪、对黑人开枪,他们闯入一栋栋房子,把男人拎出来,不顾旁边妻子孩子的哭闹,用枪顶住男人的胸口,巨响之后鲜血瞬间喷出。一具具尸体如同麻袋一样被堆在路边,而南方军还在四处找寻可以杀的人。此时,观众会对南方军的好感荡然无存,战争的敌我也在这里变得模糊,让人对于战争本身产生恐惧。此时男主jake进入厌战期也显得更自然些。当然,他对战争的厌恶在好朋友死去时也就开始了,此时只是消极而已。可以说,这种不分派系的战争的表现方式,还是挺独特的。 最后,本片男主与先后两个男配角的感情也是十分有趣的,像朋友,也像是情人。一个是发小,形影不离,以打仗为名义走遍天涯,连他上过的女人生过的小孩都全盘接受;一个是中途产生革命友情的黑人兄弟,不说太多,却也形影不离,习惯性睡在一起,也让人觉得有趣。随着朋友的更换交替,男主也从拥护支持奴隶制,鄙视黑人,变得尊重理解黑人的感情。“男”朋友也是男主成长重要的一部分,这在很多电影是看不到的,在此,女主角的部分,反而觉得是有点可笑和马马虎虎。不过完美的大结局,回归家庭的主线,也是李安的前期作品的个人logo,符合导演一贯作风。 总体说来,虽然《与魔鬼同骑》并非是一个很好消化的作品,但是理解了导演的苦心,能够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也算是苦中作乐,苦尽甘来吧。此外,屠杀小镇那段体现了李安的独特而深沉的战争观,很震撼,十分值得一看。其他部分,则可以在精神好的时候,作为风景画欣赏一下,也是极好的。

 5 ) 这本没有对与错

在雄浑的乐曲声中Daniel扬起手中帽子用力的挥了挥,“母亲”是他去找寻自己的自由的理由。虽然这时的他不需要理由就能获得自由。
李安,一个外国人,用一个中间的立场来描述一个国家的诞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集团利益的争夺,而jake一个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少年,因为友情,也只是因为友情被裹挟到一个看似绅士实则残酷的游戏之中。随着游戏的升级,Jack、George还有千百个写着满含温情家信的战友并没有因为友情的挚固、爱情的美好、亲情的佑护而死去,还有同壕的怀疑和背叛,彻底粉碎了jake的世界,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场战争“本没有对与错”,人与人的仇恨、暴行的崇拜和思想的禁锢才是阋墙的最大原因。最后jake放下枪口任自己发誓追杀到底的Pitt离去,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自己的选择。紧接着是第二个选择,看着jack的孩子,他明白了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需要什么样的人性。

两个战争夹缝中的人终于活了下来。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6 ) qimama

有人说这部片票房惨淡是因为其节奏缓慢冗长又乏味 我是同意的~但生活包括战争原本就是这样冗长又乏味的 看这部电影 看到更多的李安用他的手法去描述南北战争那种复杂环境下 各个人物人性情感上的交融碰撞与细腻的变化 企图从各个角度去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和整个时代背景 看到后来我甚至放下南北战争的大背景 去体会人性当中原始不变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到位~但这部电影在不受待见是有他的原因的 没有了战争的激昂 没有了英雄的个人主义 就是慢节奏的叙述 就像《末代皇帝》在中国不受待见一样 它永远不会比《甄嬛传》精彩 但这就是生活 这部电影并没有满足大多数观众受众的观赏需求的G点 但生活本身也并没有让每个人尽如人意 Leben und Leben lassen~如果能静下心去欣赏这部并不能带来多少共鸣的电影 那么生活的道路本身就变化了
========================================================
Jake的父亲 寡妇Sue 奔放男Pitt Jack Bull Chiles的父亲 还那个什么什么中尉 客栈老板的无力自救 都留下了印象 大时代背景谁也逃脱不了 每个人都与Devil共骑 就像少数的非洲酋长在那个年代阻止不了奴隶贩卖 因为另外的酋长有枪有钱~ 有时候感觉生活的进程就像一部机器与个人齿轮的关系 人性当中的理性与善意和时间与大环境比起来是那么苍白
PS冰风暴电影手法差不多 但带来的是另一番体验

 短评

看过一个采访,李安说南北战争可真的不是以往那些片子阐述的简单原因,仅仅是解放黑奴,他就拍了这个片子。看后你会发现,人家要问你这个片子讲啥的,你还真不能像我们小时候读课文,老师提问你中心思想那样,就把问题给回答了。世界本来就异常复杂,导演不过是抛砖引玉,你独立思考了,导演就成功了。

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给李安的电影打分是最让我纠结的事情之一;李安老师非常非常地细腻,也非常非常地温吞水……

1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文武双全的李安,看他的电影总让人感叹:悲悯心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13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It ain't right, it ain't wrong. It's just what it is. 罪恶的制度不除,善良白人施舍的自由仍然是黑人的枷锁。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造出来忽悠followers 的东西罢了。后劲十足。李安说这是他最被低估的作品,深以为然。亦是他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15分钟前
  • 十二点半的猫
  • 力荐

李安在挑战美国内战的南北立场二元论,选择中间地带的人物试图通过小局部展现整个战争的风貌和内在,应该说还是很有想法的。电影偏于冗长的故事和缓慢的节奏确实体现李安的特点,但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却无法做到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其实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魔鬼,我们一直与它共骑。

16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也许是李安电影被关注最少的一部 却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 明写美国内战 暗写一个男孩的成长 画面已有后来《卧虎藏龙》《断臂山》的感觉 可能反类型是它票房失利的一个原因—--北军要解放黑人,但南方却有黑人因为个人原因要抵抗他的解放者,历史是这么复杂,但是之前没有好莱坞电影这么拍过

21分钟前
  • lockinpocket
  • 推荐

all the beautiful boys……李安呀李安 真是不说您什么了

26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景色和人物情感是李安的风格 环境对人物的压迫贯穿始终,杰克放下枪的一刻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29分钟前
  • 天行者爱grogu
  • 推荐

妈妈,很抱歉从去年霜降起一直没能与你联系。别担心,我们都很好!希望爸爸的脚尽快康复起来,这是最大的心愿!每当夜晚临睡前,我和哥哥们躺在铺上望着繁星总是能回想起曾经美好的时光,想起你们、玛格丽特、那片肥沃的土壤、新建的教堂和那个一直喜欢我的女孩……往事如断指,一去不复返——您的儿子

33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喜欢,非常美。托比念信真是太陶醉了。内涵很丰富。严重被低估,力荐。(2009-06-12 艺术影院 “泡过水”的胶片)

36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似乎没有值得称赞的,主题弱,故事一般,不过颇具大导风范。

3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李安总是扮演着解构主流叙事和美国神话的吐槽者角色。本片聚焦两个“站错队”的“南方人”,消解了南北战争题材固有的话语以及二元对立逻辑。本片资料可参看李安自述以及柯伟妮的分析。音乐和摄影都不错,剧作着实有些绕且有些冗,很多地方让人想起泰伦斯·马利克。CC148分钟加长版。李安计划达成。

4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D+ / 呼之欲出(但始终出不来)的史诗气质。又或许李安细腻的情感刻画从来就不是史诗化的,又或许是拖沓的剧本和缺乏力道的表演让人完全无法投入。镜头调度还是很见功力。终于补完了安叔的长片,拖到最后几部才意识到他最大的优缺点都是对“人”的理解太深。这部几乎就是这个缺点的最大化。

4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内战(而不是以往的单方面讲述北方佬的模式)。那些不完全属于哪一边却被迫卷入战争的人,遭到忽视却绝不缺乏应该被讲述的故事,就像这部电影本身的遭遇一样。乍看人物纷繁无高潮,实则感情细腻,讲述一个青年的身心成长历程。战争中的人是没有选择且渺小的

5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拍的不差,大概是故事本身的问题吧,再加上南北战争我一向没那么感冒。我第一次感到托比有演技是在那部《兄弟》里,他第一次不再是乖乖仔的形象。P.S.小乔扮相好丑。

54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真想李安拍一部《冷山》出来看看啊。

59分钟前
  • 貓頭一
  • 力荐

李安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要打,人家怕,来啪啪。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很喜欢。只是托比马奎尔的气质细腻大于冷静,使得整个片子偏软。但问题不太大,李安拍战争本就不是那种硬核白左直男风。我个人理解此片用西方的语言讲了一个东方道理:父母子女是债,夫妻是缘,其他都是劫。另:李安拍兄弟情总有种暧昧基情,也可以算缘的一种吧……

1小时前
  • 泠风
  • 推荐

李安赴好莱坞有个很明显的劣势:不像吴宇森自带类型因子,可以无缝对接。他拍饮食男女,不拍喋血双雄。喋血可变脸,饮食怎么办?这也是直入类型之后,与魔鬼同行和绿巨人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后来李安学聪明了,用争议题材,审查尺度与前沿技术带起商业炒作……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最后黑奴向断背山骑去。

1小时前
  • 坍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