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剧情片内地1984

主演:孙道临,马晓伟,张瑜

导演:孙道临

 剧照

雷雨 剧照 NO.1雷雨 剧照 NO.2雷雨 剧照 NO.3雷雨 剧照 NO.4雷雨 剧照 NO.5雷雨 剧照 NO.6雷雨 剧照 NO.13雷雨 剧照 NO.14雷雨 剧照 NO.15雷雨 剧照 NO.16雷雨 剧照 NO.17雷雨 剧照 NO.18雷雨 剧照 NO.19雷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9

详细剧情

周家馆里的大老爷周朴园(孙道临饰)经营的是煤矿生意,和自己的续弦繁漪(顾永菲饰)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周冲(钟浩饰),而大儿子周萍(马晓伟饰)的生母,周朴园只说早早过世了。年轻貌美的繁漪忍受不了周家馆的死气沉沉和周朴园的阴郁脾气,和大儿子周萍发展成了乱伦关系。这段禁忌之恋最终因为周萍的懦弱而夭折,周萍转而把注意力投入到了家里的侍女四凤(张瑜饰)身上。周萍和四凤的关系让繁漪精神衰弱,于是找来了四凤的母亲希望把四凤辞退。走入到周公馆的侍萍(秦怡饰),原来就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的,最后被周家的管家鲁贵所救的周萍的亲生母亲。得知真相的侍萍无法接受自己女儿和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相恋的事实,而悲剧却已无法阻止……  本片改编自作家曹禺的同名话剧。曾多次被搬上荧屏,至今仍活跃在话剧的舞台上。

 长篇影评

 1 ) 关于《雷雨》及其改编

关于《雷雨》及其改编

范达明

作为《雷雨》原著本身的意义,我觉得主要是在揭示周朴园这个封建性资本家族的毁灭。悲剧主角周朴园的悲剧性在于,它力图以其信奉的伦理纲纪维系下去的这个“金玉其外”的体面家族,无法摆脱它“败絮其中”的内在矛盾,仅仅延续到其第二代就彻底腐朽而自行溃败了——它以周萍自杀为标志,可说是“二世而亡”。周朴园对被他赶走的前妻“亡灵”的忏悔与悼念,作为一种涅赫留道夫式的“道德自我完善”,可能不全是虚伪的;也许,也正是这种忏悔与悼念成为一种呼唤,最终招致这个“亡灵”的家人及其自身重新来到他的面前,进而把他及其整个周氏家族一同带向了另一个世界。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而致使药碗摔得粉碎,可以说是这个家族的全部封建的资本的伦理关系从根底动摇的先兆;全剧死的死、疯的疯的悲惨结局,则是其全线崩溃、走向死亡的完成。

电影《雷雨》我看了两遍,总感到这部严谨地按戏剧“三一律”、全部依据巧合结构成的舞台剧,搬上银幕作为一部电影来看,就显出了其结构上的更加明显的人为做作的痕迹。这是从艺术上讲。从思想上讲,原本代表旧中国劳资两大阶级的鲁、周两家人的势不两立的阶级对抗,一经沾上性爱关系特别是血缘关系(这两种关系本身又是冲突的),就统统软化了,淡化了。这可以从鲁妈特别是鲁大海身上见出,例如他对周萍与四凤爱情关系的态度的转化。当然,鲁大海只是个自发反抗的工人形象,是个很有偏见、心地很狭隘的人物,很真实,但写得不成功,他那前后两种态度至少是不讨人喜欢。

全片的悲剧结局或矛盾冲突的完成,也更主要借助于血缘的、性爱的,甚至是生物性的(如乱伦)、自然性的(如雷雨)、物理性的(如电击)诸条件来解决。这都是原著原本的致命弱点。当然它因此成为一出奇特的“佳构剧”,又有着悲剧艺术结构技巧上的绝妙的长处。这就是说,在上述种种偶然性关系中,曹禺终究还是找到了一种可谓必然性关系的悲剧冲突,这一悲剧冲突的焦点就集中在“周二世”的周萍身上:一方面,周萍同非生母之母繁漪的乱伦(这里由于对方为非生母,所以其“乱伦”还未像俄狄浦斯那样是到了可诉诸“蒸淫”罪名的极致)使他与生父不可调和,然而他对于其生父却原属同一个阶级意识与利益的继承者与被继承者的关系;而另一方面,他同女仆四凤之恋,即使可以跨越两个对抗阶级的关系,却又决不可能跨越同一个生母遗传的血缘关系——这就使周萍的命运陷入了真正悲剧性的两难的绝境,惟有死路一条,方可平和天良。

我的看法是:《雷雨》还是让它作为一个杰出的悲剧艺术的舞台剧的原本样式及其作为中国现代新话剧的开拓之作保存于中国戏剧史上;作为电影改编搬上银幕,受原有戏剧形式的局限大,是难的。因此,孙道临的这次改编花了力气,虽有其独创之处,却难说很成功,亦不足为怪了。
                                   
1984年7月17日写于Y.C.
2005年9月4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影片信息: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宽银幕故事片(12本,1984年)

原著:曹禺 改编:孙道临
导演:孙道临
摄影:罗从周
演员:孙道临(周朴园)、顾永菲(繁漪)、马晓伟(周萍)、秦怡(鲁妈)、张瑜(四凤)、钟浩(周冲)、梁同裕(鲁大海)、胡庆树(鲁贵)

 2 ) 不过回忆

我们总是不能明白,时间是以怎样的姿态行走。恍然一梦浮生,多少念念不忘的记忆正显得你所忆甚少。有时时间以一种爆发姿态出现,像有人撕裂了坚冰将那底下的生命拿给你看——日月飞逝,我们的血肉里在呼喊在奔走。

又或者只是那么一个细微的片段,让你恍惚想起从前有过类似的画面类似的气息类似的触碰。心在欢畅地呼吸,你却在流泪。

空间的距离并不可怕;它甚至可以因情绪而不存在。真正有威力的是时间,它将人磨成你再也无从辨认的模样。周朴园爱的是三十年前美丽动人的鲁侍萍,是他一去不返的青春热血。然而现实残酷地打碎他渴望温暖的幻象,曾经的苦痛穿越岁月呼喊焦灼在面前。他的人生才是一场悲剧——一场无法被救赎的悲剧。

大雨交加的深夜里他们的呼喊声像要穿透灵魂,穿破那个时代最无助最空洞的绝望。不难想象他也曾怀着满腔热血信誓旦旦地要改造这个旧世界;然而重门雕花背后深锁的是一代代人的灵魂。

侍萍是他的青春,是他永远完成不了的梦。

她苍老的面容早已蒙上了生活和岁月的尘。她说,你想不到,侍萍的相貌会老得有一天连你也认不出来了。她的少年时光在言语和思绪中幽幽地重现,却一遍遍地提醒她命运的坎坷和辛楚——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啊。我伺候你,我的女儿又来伺候你生的少爷。她的悲恸里带着三十年前被迫早早夭折的爱情和三十年里受的屈辱和苦难,却不知要向谁去控诉。

那是她埋藏了三十年的苦和泪,爱和恨,到了这个人的面前却让一切陈述显得苍白无力。他早已不是曾经的周朴园,那时他说要爱她保护她。三十年前的冬天侍萍被撵出了周家,她一无所有;她所有的是爱,是恨,是命,是她低贱的出身和昂扬盛放的生命。

而那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垂垂老矣,他成了“社会上的好人物”,成了“董事长”。三十年前他想必也曾反抗过那个沉重腐朽的世界,他爱上了象征着青春、象征着自由、象征着一切美好事物的侍萍。他说我看见她留在河边的衣服,那里面还有她的绝命书。不难想象,三十年前大雪纷飞的冬天,周家少爷是如何痛苦地奔走寻找她,痛苦而绝望;他曾向她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却毁了她的整个生命旅程。她本该是安静地生长如门前无名的野草,美丽清秀却永远卑贱低微。那是她的幸运和不幸,却偏偏在周朴园手中沦丧。

他不可能和侍萍私奔,她也不会时来运转成为门当户对的大小姐;一切都像一个无法被推翻的谬论。时间将棱角和热情磨钝,剩下的只有对那段日子最纯净的怀念和痛苦。

她的大儿子给周家抱走了,二儿子却成了矿上罢工的工人,挺而声讨剥削压榨着他们的资本家。生活安逸舒适的周萍延续了父亲三十年前的命运;他内心挣扎、苦闷、压抑,表象上却依旧规矩镇定。他爱四凤,爱她身上萌发出的热情和生机,却无法给她一段圆满幸福的结局甚至无法给她迫在眉睫的未来。他选择了父亲当年没有选择的路,两鬓斑白的鲁侍萍痛哭失声:我犯下的罪就让我自己来受吧。

她信命。若有来世她绝不选这样的一生,若有时光倒流她绝不招惹上周朴园;然而一切都发生了。三十年后老去的人,何曾想到这样的苦楚竟要伴随他们一生一世。

连曹禺本人都已对周朴园作了解释——毫无疑问他是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嘴脸出现的,剥削压榨劳工、缺乏温情、封建死板。似乎已经没什么可争的了,毕竟这不是一部惊世骇俗空前绝后的作品,看完书以后又找来电影看,实际上我似乎只注意了周鲁二人的情绪。我在考试的作文里为周朴园平反,结果分数低得恐怖,果然是存在着不可反叛的基本标准。然而我却固执地相信,周朴园不是个邪恶得如此纯净的人。周朴园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一群人,他们努力想要改造生活改造家庭甚至改造社会,最后却发现连自己心爱的侍女都无法保护。二十世纪的中国浓缩了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革命后的巨大变迁,又何必如此苛求。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同角色纷纷上场唱几段戏,人人都不过是这当中的一角。直到输给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摔得遍体鳞伤。

周朴园怎么会想到,是四凤和周萍,在三十年后将曾经的悲剧闹剧重演。他不曾做出像他儿子一样的选择;但若有机会,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然而现实已经过渡了三十年,曾经血气方刚的少年在金边眼镜后打量着自己的家庭,失望地发现它远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能通过欺负妻子呵斥儿子来体现他自己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和威严。无关封建家长与否,实际上,周朴园的可怜之处就在于他似乎再也不曾、也不会再得到爱。再也没有人能够像当初活泼多情的侍萍般毫无保留地爱他感动他。没有人给予他的温情,或许就是让他三十年来念念不忘鲁侍萍的心结罢。

然而我们又有谁能把时间倒流呵。

 3 ) 繁漪——艳丽似火的奇女子

“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么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繁,多也,漪,水之纹也。这个艳丽似火的奇女子便是猛浪,便是掀起波涛永不宁静的水,便是涤荡一切的雷雨。她的痛苦最深,渴望又最强,所以爆发得最迅最猛,最似雷雨,她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虽死犹生,以高声呼唤着雷雨最后的日出与光明。

 4 ) 萍~鳳~萍~鳳~ 魯貴不像魯貴

雷雨 / 1984 / 導演:孫道臨 / 編劇:孫道臨 曹禺 / 主演:孫道臨 顧永菲 馬曉偉 張瑜 秦怡 / 103分鐘 / 中國大陸 / 中國電影資料館 數字修復拷貝 2015年3月4日19:00 / ★★★★★ / 好幾十句萍~鳳~萍~鳳~把我惡心死了。比朱石麟版本更細致和完整,但演員全都在端著架子演戲。和朱石麟版比較差別最大的就是魯貴,朱石麟版整個一個貪財潑皮無賴,孫道臨版演的也太正經了吧,都快和老爺差不多了,尤其是周衝給錢的時候,朱石麟版把魯貴的市儈、自私、狡詭、庸俗、卑劣演繹的淋漓盡致,朱石麟版這時候都要打女兒了,而且還追出去死皮賴臉的像周衝要錢,再看孫道臨這版,都喝醉酒了還是那麽端著架子的正經,都沒怎麽說女兒,雖然也追出去了但是也只是給周衝開車門,這是還有點端著架子,演的太不自然了,喝酒撒酒瘋不就是為了表現他的自私、市儈、卑劣等等的嗎?孫道臨這版一點都沒看出來,原著不就是按照一個潑皮無賴寫的嗎,這樣一弄這還是雷雨嗎?孫道臨演的很棒,這版魯貴絕對是個異類,這麽正經的一個人怎麽會逼自己女兒和周家二少爺搞在一起呢?我是一點沒看出來,朱石麟版是光憑感覺就能感受到,恨不得動手打他,孫道臨這版魯貴簡直是父親界的楷模。為什麼還給孫道臨這版打了五星呢,主要還是孫道臨演的太棒了,還有整部影片的格調、味道我很喜歡,敘事手法看著很舒服。就是整部影片話劇腔有點嚴重。孫道臨這版魯媽演的沒有朱石麟那版更有衝擊力,朱石麟版的四鳳石惠比孫道臨版的漂亮。魯貴不像魯貴。就是開頭那好幾十句萍~鳳~萍~鳳~把我噁心壞了,真的想吐了,以後減肥吃多了要催吐直接看萍~鳳~片段準管用,我還以為我在看瓊瑤言情片,紫薇~爾康~紫薇~爾康~

 5 ) 蘩漪涟涟

《雷雨》

蘩漪这个名字真的太美了。周家是一潭死水,而她是漾起的阵阵涟漪。

封建,反抗,雷雨。这几个词组在一起,分分钟是一场民国情感大戏,而《雷雨》是这类戏的鼻祖,为了让冲突暴风雨般地集中,曹禺把所有矛盾浓缩到一家人身上,这家人代表了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矛盾下的牺牲者,在他们的生活里交织着对于欲望的追求,人性善恶的体现,伟大的爱和自私的爱。蘩漪和四凤是一样的,她们自以为追求的爱情却以一场荒唐的混乱结束,她们也是不一样的,比起四风,蘩漪显然更无惧,她不惧封建道德,甚至无视伦理,她自私地爱着丈夫的儿子,自私地疯狂想找回那个被周萍拯救的自己。

也许在现在人看来,蘩漪的故事更让人唏嘘。她原本是一个富家小姐,受过一些西式教育,自然也就和整个故事的思想基调不相符合,她是利己主义者,却也是个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像是繁星坠入了周家这潭死水里,失去了原本就微弱的光亮。周朴园不愿意开窗,她整天被窒息的闷热缠绕,束手束脚,她的人生也一并消磨在了这样的周家地狱里。周朴园这个恶魔,从她17岁起,就给这个对未来充满美好希冀的少女判了无期之刑。他要她服从,要这个家有绝对的秩序,他用一整套封建思想建立起一个看似资本主义的皇宫,自己是那个孤僻的假皇帝。而四凤等其他人的悲剧不做赘述,只是看完感叹作者语言大美,命运大悲,文学总是铿锵有力。

 6 ) 试看电影《雷雨》改编的不足

《雷雨》代表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它已有70多年的演出历史,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看家戏”。仅北京人民艺术院的统计,自建国国后的50年代至今已演出500多场。《雷雨》每一次重新粉墨登场, 都被导演演员赋予了新的生命, 它都按照那个时代的要求, 在作者的原意和的剧本框架上有所增减和误读。1984年孙道临将《雷雨》改编成电影,却饱受诟病。笔者以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此次改编得过于死板,没能真正理解作者、理解观众、理解作品和人物,显得过于呆板,不能打动人心。

一、作品的心;

对于此次改编,孙道临还是比较忐忑的。认为那是“一种奢望”对于主题,他感到“无从下手”,于是他做了不少努力,包括亲自拜访请教曹禺先生。最终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由于这个剧本已那样深入人心,总体结构如大加改变,会造成面目全非之感,因此,以基本上不冲破原作的严谨结构为宜。他把朴园、侍萍的关系的发展,作为“主线”,并且一开始作为暗线,后来一度上升为“明线”。 周家和鲁家纠葛在一起,后来分裂了,雷雨倾泻下来了!原有的矛盾拧成一起激化起来,在象征“心灵之魔”的雷雨中,戏剧动作急骤的向前推进,直到霹雳般的背景劈头击下来,宣告了这场冲突的结束。

为了突出这轮廓,鲁贵的形象被削弱得十分单薄。第一场戏只保留了铺叙蘩漪、周萍关系,衬托四凤悬念这部分内容,第三幕开场时他的淋漓尽致的发挥也被压缩到最简略的程度。“努力保持自己在周家的饭碗”,成了他在全剧中唯一的动作。因为他要尽快的把观众带到剧情中去,和剧中人一起“去体验欢乐与痛苦、担心与释念。不然,观众就很快会产生沉闷冷漠之感”。

而四凤承担了带观众进戏的责任,视角集中在她身上。但是这条线落笔欠重, 悬念感不强, 反而又有中断之意,这对影片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尽管孙道临如履薄冰的努力去准备改编工作,他也还是像多数人一样忽视了作品原有的“序幕”和“尾声”。在电影中,这宁静的场景与主要的四幕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氛围和主题上有所矛盾。但是这这个矛盾实际上却是和谐统一的。作者的初衷是营造所谓的“欣赏的距离” ,以“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的心里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 “使观众的感情又恢复到古井似的平静,但平静是丰富的,如秋日的静野,不吹一丝风的草原??拉长了时空、增添了人物、变换了场景,制造出一种如诗般朦胧而又充满淡淡哀愁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序幕”和“尾声”遵循了戏剧美学创作和接受的基本准则——距离的审美,也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使观众的情绪得到宣泄、净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以避免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采取过激行动,发生“悲剧”。

由此可见,孙道临从一开始就对作品产生了误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电影作品的不如意了。

二、理解观众的心;

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雷雨》也具有不少意义不确定之处和意义空白处,召唤着读者发挥想象去补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不同读者会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而孙道临要让改成的电影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就得抓住大众普遍的期待视野对《雷雨》进行改编。

1984年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虽然人们强调解放思想,但传统思想事实上仍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摸着石头过河”成为这个时期的形象写照。这种慢吞吞的发展步伐与时代的迫切要求严重错位,因此彻底地清理我们的思想就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表现在文学上是其时的文学高潮由文革结束后的伤痕文学转入反思文学。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和建国后太多政治风暴冲击的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控诉,而开始挖掘造成他们的痛苦和伤痕的深层根源。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观众也希望对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反思。

他通过家庭戏的外衣反映时代风云,揭示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残余戏,既符合了原著的主旨,也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在这一点上电影改编成功了。

三、剧中人物的心;

《雷雨》这部戏是伟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所应有的精致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表现在刻画出了蘩漪、周萍、周冲、鲁贵、四凤等人物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让我们印象深刻。

不过,孙道临为了突出他的线索“轮廓”,没能理解透人物,不幸的伤害到了剧中的人物。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鲁贵了。鲁贵本来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人物,甚至因为他的作、“贪梦、诡诈到毫不掩饰的地步, 呈现为赤裸裸的形态”他简直就是剧中最活跃的人物了。通过他和其他人物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们的骨气,还可以看到上层人的丑陋与肮脏,更可以窥见旧社会贫困人们在生活的苦难中挣扎的百态,从而一种悲悯之心油然而生,这正是作者的目的。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没有了他,《雷雨》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而现在的鲁贵被削得七零八落。本来应该在四凤面前表现出他的世故与诡诈,但实际上,人们几乎会把他当做慈父了。而大少爷的形象也几乎被“颠覆”,他好象是一位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浑身充满了一股“ 乡土气息” , 根本不象这个家庭里的人。即使我们承认他有点懦弱胆小,犹豫不决,但绝不是一个穿着富家少爷服饰的眼光里不时带有闪烁的“委琐”的乡下少年。

 

再者,正如人们在其后的影片座谈会中所说的,鲁妈哭得太多了, 但是台词里不是有一句“我的眼泪早就哭干了”,曹禺曾经对话剧演员说过“ 不能这么哭, 观众受不了。从这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现在许多肥皂剧的影子。悲剧并不是要演员哭的死去活来,让观众看到揪心,而是要引发观众的思考、反思,从心底里得到宣泄和净化!

在鲁妈逼四凤起誓的戏,本来是可以把情绪推向顶点的, 观众看了是要掉泪的。而电影里却删了许多台词, 并没有很好地领会这整整一段戏台词间层层推进的关系, 所以现在让人看了感到很生硬, 减弱了很多。正因为诸如此类的不当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四凤的形象也比较的苍白。她本是一个天真、单纯、美丽多情渴望着获得幸福然而又错误地陷人了情网以至不能自拔,终于被险恶的社会吞噬掉的少女。但在电影中,我们似乎只看到一个傻乎乎的小姑娘。本来开场时她和鲁贵的对话可以表现她的机巧和灵气,但开场本来就被删减不少了,结果只能让导演也承认“不理想”了。

四、环境的塑造;

《雷雨》创造的环境本来是被郁热压抑的阴霾笼罩的,不过在电影中,孙道临没能吃透理解“雷雨”的氛围。有些研究者认为,《雷雨》应该拍成黑白电影。光影的配合固然能创造好的环境和意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表现一种“山雨欲来”,压抑已久的感情集中爆发的氛围,只有这样,观众内心才能受到强大的震撼,电影才能表现的深刻。

可是电影并没有着力营造那可以“渴死、枯死、闷死”的苦闷环境。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周家烟雾缭绕下的佛像,不免有点恐怖感,特别是在音乐配合之下,心不禁为之一紧,观众的悲悯和震撼都受到了制约。

此外,电影里周公馆是豪华的、古旧的, 然而平淡的造型处理并未造成原著的 “监狱” 般的窒息气氛。楼梯、寝室、办公室都一般化, 甚至周朴园为拯救自己卑微灵魂而保留的侍萍房间, 摄影造型处理也无特色。尽管有开窗、关窗等光效变化, 但并未负载多少戏剧含义。因此, 整个环境处理只起了行动处所的作用, 始终没有上升为激起视觉美感、表达深邃意境的造型语言。

更致命的是,影片增加了一些与“ 监狱” 不和谐的场景, 如蘩漪与周萍在花红叶绿的花园中谈情、作画和在敞亮的房间幽会, 就使周公馆失去了“监狱” 的味道, 人物那种“ 渴死、枯死、闷死” 的感觉就失去了氛围的依托, 就变成只是“ 说” 出来的了, 感染力明显差多。

在这样的不和谐的环境中,电影不可避免的就会失去了表现力,并不能因为由名篇改编而增色,反而让人无法进入人物更深层的内心世界里。当然,演员的表演也会因此显得苍白不少。自然无法感动人心了!

五、改编的困局。

《雷雨》最初的演出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广为人们接受,甚至受到国外人民的喜爱。1936 年, 中旅在上海公演《雷雨》,全城轰动, 连演了三个月, 场场客满, 正如茅盾赠曹禺诗中所说“ 当年海上惊雷雨” 。观众连夜排队, 甚至有人从外地赶来观看。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续编· 戏剧的新阶段》中说《雷雨》与“ 各阶层小市民发生关联, 从老妪到少女, 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这里所说的“ 这群不幸的孩子们”。可以说,话剧演出做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演出很好的理解了人物内心,使得观众对人物也能理解,所以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可是不可否认,电影改编只是广受非议,不仅没有让我们感动,甚至也难以让观众理解作品的深意。

曹禺先生曾经说过,戏剧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同于小说或电影。掌握这套规律的重要途径,就是舞台实践。话剧与电影天生的就有很大的差别。戏剧通常靠一条缓慢然稳定地上升的紧张线来维持的;布景数量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压缩使注意点更趋集中。这种结构的最极端形式被称为聚焦式或封闭式戏剧。

并且,好的剧本似乎还是电影成功的绊脚石。一般来说,语言对一出戏的冲击力和意义所起的决定作用越大,排成影片后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雷雨》的改编注定是困难的,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雷雨》是按照“三一律”创造的,电影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表现的不当的话,动辄把故事变得支离破碎了。例如周冲充满幻想的道出自己的理想的情景,没有必要把大海、海鸥真的表现出来,因为这时候他的眼睛必然是炯炯有神,观众就好像从窗户中看到了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电影也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众自己在导演的带领下自己去理解,去感动。

《雷雨》的改编比较严谨,甚至是拘谨。我们感觉电影只不过是把话剧搬上了银幕罢了。导演为了打破舞台空间搞了很多闪回和平行动作,显得牵强附会。尤其是鲁贵“说鬼”那场戏,把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在闪回中表现,像拉洋片样。“闹鬼”是有隐喻性的,在银幕上应比在舞台上更有手段去表现。从这一点看,话剧的局限反而成了优势。演员表演时更能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酝酿和爆发,表情更加动容,语言也更生动。

当然,电影的改编困局并不能束缚电影的发展,甚至下一部电影版《雷雨》便能超越话剧,甚至超越原作,为原著注下最好的阐释。因为电影的蒙太奇、内心独白等在信息化时代日益丰满的功能必定会用镜头激起视觉美感、表达深邃意境的造型语言的!这样每一部优秀电影才能直抵人心,感动人心,感动世界!

 

 7 ) 大家族的爱恨情仇

1.周仆生与侍萍是一场少爷与丫鬟的爱情,为了家族,地位,利益,侍萍及孩子造到了抛弃

2.周仆生与繁漪,只是家族结合,她自从嫁了便如同圈养的金丝雀,再无自由

3.周萍与繁漪,后妈与儿子的结合不符合伦理,注定没有未来

4.周萍与四凤,就像当年的父亲,少爷与丫鬟的感情,原本以为会是一场佳话,没想到四凤却是当年侍萍带走的女儿,而周萍是留在周家的侍萍的儿子,孽缘

5.周冲与四凤,同样的二少爷与丫鬟,不过他更多的是希望四凤读书,希望她好

6.鲁贵与侍萍,就是传说中的接盘老实人,却没想到他老板竟是周仆生

7.鲁大海与四凤,鲁贵与侍萍结合生出鲁大海,个性正直,略冲动

由于接受不了相爱之人成为兄妹的设定,周萍和四凤双双赴死,悲剧收尾,虽然这里面透露出非常复杂的爱恨情仇,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压力是这些悲剧的根源。

 8 ) 关于老爷周朴园的形象

由年轻时的周朴园的错举引起了一系列人生悲剧,《雷雨》着实讽刺,看完全片 脑子里只想起水浒里的一句话“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在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爷的形象,他的性格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是聪明精明的,因为他看得最通透。这部片里,每个人物都无条件地相信另一个所谓的值得信任的人,亦或是自己认定了的绝对,正如太太相信大少爷不会背叛自己;大少爷相信四凤一定会跟自己走;父亲相信四凤绝不会爱上两位少爷;侍萍相信自己绝不会经历人生的第二场悲剧。可周朴园谁都不信,他只信权力。 太太本没有病 ,但他病就病在心不在老爷这儿,所以老爷以两位少爷胁迫,用自己的权力逼她喝药服从。这不只是为了向太太证明,更是为了向两位少爷证明:无论如何,你们是斗不过我的。

可另一方面,他又是愚蠢的,因为他千方百计想要留住的不过是一颗已死的心,太太的心至始至终都没有真心献给他一分一秒。他虽是始作俑者,却也是真相大白后最淡然的一个,他平静、缓缓地道出一切,仿佛这只是他人尘封多年的往事。四凤、繁漪、周萍、周冲无不大惊失色,可他的脸上依旧是那般威严淡然的笑容,看得人有些发冷。

周萍自杀,周冲与四凤被雷电击死,他们家破人亡。而老也终究明白: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八个人物的命运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传统封建的悲剧缩影。又或许,荧幕上所呈现的不过是冰山一隅,剩下的那部分,还躲在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里,暗暗涌动着。

 短评

梅大娘演技弱了点。。。

6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語文課觀影

10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我怎么记得里面还应该有刘晓庆啊?

12分钟前
  • 今朝
  • 力荐

中国就这一部叫戏剧

14分钟前
  • 蛋白斯基
  • 推荐

经典!

15分钟前
  • 熊猫神菁
  • 力荐

高中语文课

16分钟前
  • 打道
  • 还行

至高无上的周朴园,道貌岸然的周家馆,每日家偷鸡戏狗,不干正事,爬的爬养的养,太阳底下无新事,奔溃只在24小时

1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记得是高二的语文课上看的~我觉得很震撼

22分钟前
  • AshEly
  • 力荐

原来黄金甲源自雷雨~~~

27分钟前
  • 一个壳
  • 推荐

戏剧与寓言的力道出来得不够,但视听之丰富、形式之先锋、对色彩、形象的设计多厉害啊。

29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好吧,毕竟是经典。但是,全班一起看的时候真的真的要笑抽筋了!!!

33分钟前
  • Daisy♫
  • 还行

老爷和丫鬟生了大少爷,老爷和夫人生了二少爷,丫鬟和管家生了小妹四凤;大少爷爱上同母异父的小妹四凤,二少爷也爱上小妹四凤;四凤爱上大少爷,身为后母的夫人也爱上大少爷……,乱伦之家,雷雨大作。

3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渲染氛围还是很强的。吕其明同志作曲。

39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突然想起来。。。这部的截图连环画小时候看了无数遍啊。。。好阴暗的童年。。。变态的一家人。。。

44分钟前
  • Miss1708
  • 力荐

不朽

49分钟前
  • 小嘉
  • 力荐

版本很多,焦点都是无数个繁漪。

53分钟前
  • 流言
  • 推荐

非常好。

54分钟前
  • TJ
  • 推荐

要相信老电影的质量

58分钟前
  • 白阿毛
  • 力荐

压抑的气氛拿捏得很准确,半场不喘口气都撑不过整部电影。结尾的群戏仓促了。

1小时前
  • Caramel_Grace
  • 推荐

许多狗血爱情剧的梗都是出自这里吧

1小时前
  • 蓝色波丽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