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情片法国2007

主演:乔什·布洛林,大卫·柯南伯格,北野武,伊莎贝尔·阿佳妮,碧姬·芭铎,拉斯·冯·提尔,让娜·莫罗,威廉·达福,南尼·莫莱蒂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比利·奥古斯特,简·坎皮恩,尤瑟夫·夏因,大卫·柯南伯格,迈克尔·西米诺,伊桑·科恩,乔尔·科恩,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雷蒙·德帕东,阿托姆·伊戈扬,阿莫斯·吉泰,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侯孝贤,阿基·考里斯马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北野武,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克洛德·勒卢什,肯·洛奇,大卫·林奇,南尼·莫莱蒂,罗

播放地址

 剧照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2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4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6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3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4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6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7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8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19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0

详细剧情

给你一个三分钟,你会拍出怎样的电影?   本片由35位知名导演,为庆祝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而拍摄的三分钟短片组成。细心的你会发现,在此短篇集中不仅有众多知名演员的参演,更有著名导演的客串演出。这短暂的三分钟光影,不仅浓缩了精妙的生活片段,更有每位导演对电影、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或温情或冷峻或真实或迷幻,人生何止五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如是说,你的呢?

 长篇影评

 1 ) 从《朱辛庄》看陈凯歌的视角

《朱辛庄》看百态

陈凯歌 在《朱辛庄》中 沉浸了太多关于中国电影的历程

本片中以小孩子观看电影这一事件为线索串联整部影片 其中陈凯歌完成了对小孩子的驾驭从而表达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影片中的叙事链条于小孩子通过骑自行车来发电从而观看电影进入了正轨 其中有一点十分的有趣 所有的孩子都登上了自行车 此时有几个低机位的脚步特写 紧接着切一个大远景 通过蹬动自行车 电影放映机得以放映同时交代了后景 这几个镜头其实蕴含了多重意味 第一重意味在于整个电影的后景中 可以发现后面的草垛大体形状为一个鞋子状 这提供了两种思路 草鞋代表了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现状 而是暗示了在草鞋背景下坐着的小男孩存在着某种不健全 这一个暗示又是双层面的 可能是小男孩的生理残疾(失去了双足)也可能是小男孩的经济问题 (并没有鞋子 导致无法用自己的力量使电影继续放映)这时又牵引出了一个问题 小男孩并没有能力去使得电影继续放映 但是他是最痴迷 最认真去观看电影的人 (从陈凯歌在这部影片中的频频使用的“分割线”可以看出 诸如 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台阶的下方 其他的小孩玩闹在上方 两拨孩子之间哪到由台阶构成的“分割线” 又例如 低机位 平视 侧面去拍失明小男孩 放映机又在他和其他孩子之间划出了一道“分割线”这部《朱辛庄》视听语言并不炫技 但是陈凯歌的高光就在于利用了环境中自带的因素 造成了深深的分裂感(例如霸王别姬)陈凯歌导演总是利用环境去表达人物的感情 利用客观表达主观的感受 也是 第五代导演的共性。第二重意味则在于 几位不同的小男孩 在本片中不仅仅代表着小孩子的身份 众所周知 这是献给戛纳的三分钟短片 陈凯歌在《朱辛庄》中 赋予了小孩子更深层次的含义 由孩子蹬动自行车这一行为导致了电影放映机的运作 在故事背景1977年的暧昧时间条件下 其实就在影射第五代导演自身 三十年的变迁充满了自我致敬 小孩子象征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萌芽期 同时小孩子也象征着第五代导演在1977年同样也处于一种“孩童般”的探索期 电影这一综合艺术 由政治 经济 艺术 科技这四架马车共同拉动的 但凡这四点彼此之间的牵制有所失衡 电影的发展就会是不完美的(李栋宁《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失明的小孩子第一重意味象征着 在失明状态下继续的对电影保持着高度的热爱 这是陈凯歌所想要表达出的态度 二是 在经历过政治高压的时间段 观众们对发现电影是一门艺术是有所蒙蔽的 不完全的 第三重意味 自行车作为当时(1977)的主要交通工具 陈凯歌在这部短片中也将其完成了符号化 这里面的自行车 不仅仅是单纯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在现实世界中承担了“路程”这一作用 而在观众的精神世界里 自行车也完成了将观众送往另一个世界的功能 (从 小孩子将放映机的线连到车轮上 车轮的转动 透过光 像极了放映机)同时陈凯歌通过老式自行车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社会的整个历程。

电影中的画外音也承载着陈凯歌的野心 《朱辛庄》整篇充斥着卓别林电影的画外音 并且在孩子们蹬动自行车是 有正反打镜头交代影片和孩子们的状态 放映中的影片与观看的孩子们形成了一种同步与契合 影片的情节变成了孩子们心理状态的外化(同时 电影的声音也是失明孩子唯一能感受到的 代表了中国电影观众在当时的领略能力的欠缺)在影片放映过程中 一幕 卓别林进戏院表演 屏幕里的观众发笑 屏幕外的孩子同样发笑 电影对与受众的收获从单方面的 变成了双方的 陈凯歌对于电影的表达再上一个台阶

这部影片前面都是肤浅的 表达手法并不能算真正的大师 但最后的结尾十分出彩 男青年拿着手电筒赶走孩子们 现场只剩下失明小男孩一人 台词:叔叔 能不能让我看完这场电影再走 “影片在此处的意义直接完成了质变 其他孩子的离去代表着失去了电 电的消失帷幕就会变黑 小男孩是知道这一点的 但是他的请求让这一画面变得有趣起来 电影放映的中断(带入中国电影发展史) 究竟是电力(代表着客观的硬件条件的失利 还是 人为的操作导致)陈凯歌总是喜欢发现问题 并不解释 将问题抛给观众 从而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思考

影片最后 一位盲人出现在现代化的电影院里 使得整部电影直接被分割 有种宣扬 有种无奈 既然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哪就停滞在黑白吧 这部《朱辛庄》是陈凯歌精心布置过的三分钟的镜头没有多余 但设置的过于粗浅 解度性变得多样在一定意义上又杀死了解度的角度 弊大于利

r

 2 ) 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感悟

看似零零碎碎的小短片,实则都在表达一个主题。
每个导演都用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讲述了一个故事,用他们特有的手法表达了某种意义。
这样的电影能够更全面,完美地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是很实惠的。

第六十届戛纳电影节过去都将近半年了,这部有35位导演的短片合集今天才得以看到。不过如果是好电影,多晚看都不算晚。

在这部电影里,每位导演用3分钟的时间描述了关于“电影院”的故事。短短的三分钟,在一部长片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这短短的银幕上的三分钟,却需要多少年的人生积累?三分钟,是一段浓缩的人生。是每位导演的人生体会。

就说说自己喜欢几部好了,也正好了解了解这些电影导演们。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安娜
我最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不多,但都是耳熟能详且影片风格都属于分段试像{巴别塔},{21克},{爱情是狗娘}。这部短片依旧没有让我失望,而且还让我小小惊喜了一下。

电影院里,女子泪流满面,镜头始终停留在女子的脸上,她身旁不时有个男人在他耳边低语,突然她站了起来往外走去,在影院的门口,她摸索着点燃了一支香烟,眼泪依旧挂着,随后男人出来,温柔地叫了声:“安娜……”然后他们紧紧相拥,女人问:“电影是黑白的么?”“不是,是彩色的。”原来她是个盲人。

整个三分钟内没有一个剪辑,导演一气呵成地拍摄,更是能让我们体会出女人的内心世界。
伊纳里图用了三分钟,把我们都感动了。
仅有的几句台词,我像我会永远记得且感动着。




蔡明亮 是梦
闷片的领军人物之一,蔡明亮,也是我喜欢且欣赏的导演,他能在简单地长镜头,在基本上没有台词的电影里向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意义,在如今这个商业片泛滥的时代里,这是难得且可贵的。

“我梦见一天晚上,爸爸把我叫醒,我们和妈妈一起吃着榴莲,妈妈已经很老很老了。”“小时候,外婆最喜欢带我去电影院,她每次都会买一串梨。”
昨夜的月色凄迷
松林也停了呼吸
我想着梦中的你呀
分不出是悲是喜
今夜的月明如镜
我俩在堤上同行
让我问梦中的你呀
这究竟是梦是真
舒缓的节奏,老歌曲,家的感觉。这是一部非常蔡明亮的三分钟。是回忆吧,是难忘啊。



拉斯·冯·提尔 职业
不太认识这个导演,就只对他的{狗镇}知道。

电影院里,观影者穿得都十分体面,或许是一次集会。银幕上放映的准是一部极其闷的艺术片,一位男士有些闲不住了,便开始向他身旁的一位男士寻求聊天的请求,他告诉他他是一位影评人,但同时是位很成功的商人,有八辆车。。。。。。他问他是什么职业的,那位男士终于开口了:我是杀手。然后就用一把铁锤把他脑袋敲开了花,同时也把他眼睛挖了出来。影院里一片哗然,杀手平静了一下场内,告诉大家继续看电影。于是,又恢复了平静。
这个导演很厉害,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讽刺了影评人。电影中把眼睛挖出来,就是讽刺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将好的影片也可以损得一文不值。电影院里的观众,代表着评委。发泄之后,一切恢复平静,就像电影圈里的进展一般。

但电影有点昆汀的感觉,最后的那几个血腥镜头看着让人后怕。




格斯·范·桑特 初吻
{大象}{迷幻公园},范桑特总是爱那青少年做题材。这次也不例外。

一个电影院里的小放映员,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放映了蓝天大海的影像。突然,还中出现一位美女,南海缓缓向幕布走去,他发现,银幕中的美女竟在向他招手。他将衣服除去,走进银幕中,与女孩亲吻了起来。

感觉倒是蛮青春的三分钟,实则包含了许多道理。我们每个人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看一部电影时,会把自己想象成戏中人,然后沉浸在或是幸福或是悲伤的场景中。这部短片表达的也是这么一个想法。电影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一部电影。也许,戏中人,就是你自己呢。


罗曼·波兰斯基 情色电影
不多介绍,我们都熟悉的波兰导演。
呵呵,这三分钟应该是所有短片里最幽默的了。
只有三人的电影院中,一对夫妇看着情色电影,表情呆滞。突然在他们后面几排的一个男人叫了起来,还以一种奇怪的坐姿坐在那里,夫妇俩以为他在xx,于是叫来了管理员。管理员略带紧张地走过去说:“先生,我能看看你的票么?”。。。。。。“这个座位是环座的,不是这里的阿。”男人痛苦的说到:“我知道,我从上面掉下来了。”
波兰斯基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示了我们在电影院里不避免会看到的一些情色镜头时的表现。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我的罗蜜欧在哪儿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作品只看过一部——{樱桃的滋味},{十}还在搁浅着。他通常描写的都是平凡人的故事,看似平凡的背后,却隐藏了多少人生哲理。
第一次没看懂,就看到几个女人在看电影时一直哭啊哭的,最后以一个老女人的哭泣镜头最为结尾。第二次看,结合了影片的题目{我的罗密欧在哪里},和女人们在看的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来看时,便觉得阿巴斯实在是伟大,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被他用几个女人的哭泣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分钟的时间里,意味深长。


维姆·文德斯 战后的和平
这个短片让我最欣赏的就是导演用了黑白与彩色的摄影方式,讲述了一个在经历了战争恐慌后的非洲村庄,人们在帐篷里观看着战争影片。非洲孩子在看影片时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分钟,孩子在欢快地玩耍着,描述了村庄的安静与祥和,用彩色表现了夕阳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下落的魅力。第二分钟,镜头切换到帐篷里,人们正在一台十几寸的电视机面前看着战争影片,孩子们眼神流露出一种恐惧,这时,导演用黑白表现了这种情绪,很真实。第三分钟,孩子们手拉手走出了帐篷,画面转换为彩色,他们又在夕阳下继续玩耍。太阳,还没有落下。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黑暗之中
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导演。但是这三分钟让我开始关注他。

电影售票窗口前,挂着“延迟十五分钟”的牌子,看来是观众太少,想多等点人。影院里,除了那个女售票员,就剩下一对正在亲密的情侣,他们对放映的电影毫无兴趣,来电影院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一种ml的刺激。女售票员无奈地看着这一切,她对放映员大喊一句,“保险丝烧了,看不了了“后,继续观望着这一对小情侣。影片开始了,是费里尼的{八部半},小情侣终于完事,走出影院,女售货员走到售票窗前把牌子翻过来,上面写着——票已售完,然后她一个人回到影院中微笑着看这部不知看了多少次的电影。最后镜头转向电影院门前的{八部半}海报,海报旁边是可口可乐柜台机与现在商业电影的海报。
极好地表现了如今的电影生存市场。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陌生的导演。


还有好几部三分钟,都很喜欢。唯一的女导演简·坎皮恩的臭虫小姐很有创意,风格很诡异。

五位华人导演中,蔡明亮最为突出;紧接着是侯孝贤;王家卫还是很王家卫;陈凯歌的镜头语言很好,但是看着让人觉得故事很假,而且拍摄的地点一看就是在摄影棚里拍的;老某子有点回到以前的感觉,但是还是能看出商业痕迹,故事讲的还行,就是两个青年演员演得不生活,好像在打广告似的,还没有那些群众演员演的真实。

 3 ) 来自9000里以外的你

浅析王家卫短片《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

在那个春光乍泄的2046年,我松开爱神之手,穿过无数个蓝莓之夜,最后又去了旺角买凤梨罐头,不过这次,我没有再找金毛玲。

————随手编王家卫体

王家卫,一位自带标签的导演,“导演论”放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风格和情绪,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也是“导演论”的魅力所在。

抛开个人对王家卫的喜爱,我们这次从“导演论”着手。

顾名思义,“导演论”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条件:在一批电影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那么这篇影评,将我个人所看过的王家卫的影片与这部糅合并提炼出他的个人风格。

·拍摄风格

中高饱和度。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几乎贯穿他的几部电影,像是《重庆森林》《2046》《花样年华》,中高饱和度的色彩会带有一种复古的意味,同时画面上也会笼着一种,暧昧的暖色调,同样,在本片中,短短的三分钟,红色的靠椅和男主角军绿的衣服,以及女主角红色的高跟鞋和烟紫色的丝袜,一同营造出那种暧昧不清的情感。

光影的运用。在王家卫的所有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光影的运用,无论是《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等候,或是《东邪西毒》中张曼玉饰演的大嫂(真的就叫大嫂)在蜡烛前的热泪,同样的演员,却用光影将其赋予不同的性格。本片的光影看似十分普通,实际上这种“看不清”“昏暗”,将两人的关系暗示给观众。

偷拍。王家卫十分喜爱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来表现角色,一来是满足偷窥欲的心理,另一方面,偷拍总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被偷拍的可能是有所隐藏的。

·无限放大的恋物癖

实际上这个是王家卫最为人知晓的特点,而将“恋物”发挥到极致的就是《重庆森林》。阿武所执着于的凤梨罐头,女杀手摘不下的假发墨镜和那件雨衣,633犹豫不定的厨师沙拉跟炸鱼薯条,和他失恋的时候对着整个房间里的物品自言自语,将人物所有的孤独都具象化到物体身上,那么物体就成了孤独的代名词,将影片中几个都市人的不安跟动荡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表现出来。

而后的作品不再有这样夸张的恋物,但这种特点总是若有若无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恋足情节。

本片中也有对于恋物的描写,如女主角手中的橘子,一个暗喻。如果说少女是樱桃,饱满红润,酸甜。那么少妇就是桃子,丰满,带有肉欲和香甜,而本片的女主角更像是已经结婚许久的已婚女士,如同橘子,年华随有些黯然失色,却有着香气,剥开外皮,里面依旧多汁可口。

当然也有对于恋足的描写啦,不过多分析,更觉得是体现出女性魅力的镜头。

·台词

王家卫的台词风格也叫作王家卫体,如同我开头模仿的那样,语言其实没有太多的复杂性,像是辞藻的堆砌和语序的颠倒,有一种“情绪”的感觉,这种出现在所有影片中的台词风格,让所有观众都能解读出自己的看法。

·细节

在所有影片中,都多多少少有些小细节和暗喻,在这里不一一举例,而本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主角手的互动,同样,在王家卫05年合作的一部电影中的《爱神之手》让人同样印象深刻,手的意义是交流和交往,带着婚戒的女人和男主角和接触,碰撞,从一种看似含蓄的表达两人的偷情,实际上所呈现的映像比起裸露镜头更富有情欲和想象,禁断的情感也就变得更加浓烈。

·音乐

王家卫以往总会搭对的配音是梅林茂先生,但这次用了巴赫的大提琴组,一种恢弘的音乐和这样的禁断恋情相碰撞,妙不可言。

王家卫所带给观众的究竟是什么?不清楚,不明白,但如若你要问,哪位导演的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最多?

我想,只有王家卫了。

 4 ) 自己的电影

这么导演,并且文化含量比较大,蛮多都看不大懂的样子
比较喜欢的一个丹麦导演的短片,还有那部以色列导演拍的死亡为结尾的短片,巴西导演的那两位老兄的对白也相当的电影,还有些相当不错的例如看情色电影从楼上掉下来的那位可怜家伙~哈
  居然有张艺谋的电影,看完他的之后觉得再这么导演中他拍的是最垃圾的跟那个台湾导演垃圾程度不相上下,可一会看完陈凯歌导的那3分钟之后,心中顿觉对之前那两位的愧疚,最垃圾的自然非陈导莫属。
  除去上面惹人厌的那几为整部电影刻意渲染看电影的程度还是比较浓厚的,限制了题材的发挥,倒是那位英国导演抨击了电影特别是英国电影,最后男人带着儿子踢球去了,提醒大家除了看电影之外生活还有很多别的选择~。

 5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2007年正值嘎纳电影节60周年,于是组委会邀请了30名世界著名导演以“电影院”为主题,拍摄一部三分钟的短篇,于电影节展映。

说实话,我个人最爱这种命题式短篇集了,可以看看不同导演对同一题材的理解,更喜欢根据影像风格去猜测这部到底是谁的作品。其实这类型的合拍片已经非常多了,上次陈凯歌的《百花深处》就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尽管其间有《无极》倒人胃口,现在还是对他有些许期待。

由于本人观影范围狭小,多数为国语和好莱坞大片,稍微涉猎一些欧洲电影,所以这部合辑里其他大师的作品我就不敢妄加猜测了,免得自信心被打击,还是来好好看看我熟悉的华人导演有些什么成绩。

我记得谁说过,导演一生其实就只导过一部电影。这大概是在说影片的内容。似乎每次导演宣传新片都要强调自我突破,寻求新的感觉,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罢了。导演的影像风格也莫不如是,不论再如何求新求变,烙印就是烙印,一眼还是能看出来的。

下面我按出场顺序介绍一下。

侯孝贤 《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如何在第一眼判断这是侯孝贤的作品?我不大会从内涵去剖析,就说一下比较外在的东西。

侯孝贤特征之一:张震和舒淇。

如果这两个演员同时出现,那么这部片子就极有可能是侯导的作品(《天堂口》除外),其实我也觉得这两人实在是非常适合做荧幕情侣,两人的面相都有那么一点怀旧的味道。

同样,这部《电姬影院》也启用了这两名演员。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张震带着怀孕的舒淇以及他们的两个小女儿一块去电影院看电影。我记得有一期《看电影》采访过侯孝贤,他说这样拍,只是想把他儿时的影院在现代的荧幕上复活而已,所以本片的看点在于细节,看他时如何考究那些年代久远的东西的。但是很遗憾,我对台湾实在不了解,所以至于到底复原了多少,我也看不出来。不过导演用一个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一家子进电影院后的场景直接切换到了现在一幅破败的景象,看得出导演心中还是存有些许惆怅的。

侯孝贤特征之二:泛黄绿色的影片基本色调。

与杨德昌爱剖析现代生活不同,侯导基本上沉浸在过去之中,所以他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透出浓浓的怀旧气息,自然影片的色调也要有那么一点怀旧的质感。其实王家卫也喜欢用黄绿色的色调,比如《花样年华》和《2046》,不过侯孝贤没有王家卫那么夸张,那么张扬,侯孝贤比较克制,所以色调趋于温和。



张艺谋 《Movie Night》

张艺谋心中的电影院是什么样的?农村长大的人,他们的电影院肯定不会豪华,甚至无法做到标准,那么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村临时露天电影场了。

我也有这样的观影经历,小时候没到元宵,村里都会安排几场皮影戏,后来皮影戏没人唱了,便改换成了电影。就那么在村口找个空地,扯一块荧幕,架起放映机就可以开始放映了。这种场合看电影,小孩大人都有不同的兴奋点,大人爱看荧幕上的打打杀杀,小孩就爱凑到后台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发出亮光,甚至喜欢躲到后台去反着看电影,总之就是折腾。

张导也是这么安排的,一伙人下乡放电影,小屁孩开心无比,大人也乐和,其中还穿插了一点村姑(李曼饰)和放映员的暧昧感情,最后小孩闹腾够了,等电影开始时也累得睡着了。比较贴切生活。

但怎么说呢,张艺谋的美学意识确实浓厚,但我总感觉他是在用他的农村视角在仰望城市。这可能跟他出生贫寒有关。小时候家里穷了,就总是想象城市里有什么样的生活,富人过着何等奢华的日子。但这种没有根据的想象最终只能流于表面,这就是为什么张艺谋每每大片都极尽奢华之能事,但总觉得有点过于意淫的感觉,《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最好的例证,那都是什么皇宫生活啊。真正富足的人,不大喜欢在作品里去表现一些形式化的财富。

大概张导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他申明他绝不拍都市题材片(尽管他后来还是拍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可当张艺谋回归他的农村题材是,还是不忘刻意去表现一些“美丽”的东西。所以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感觉有点太注重形式而少了一份农村应有的粗糙。

相信看了下面这幅截图,大家对此片应该就有了个直观的印象了。



广角镜头下美丽的古镇,这色调(青铜色是几乎所有城市宣传片的色调),这场景,俨然一幅广告宣传片,其后儿童的一些特写,都无不体现这极强的表现欲望。

奥运会请张艺谋做导演,实在是明智之选。

蔡明亮 《It’s a Dream》

说实在的,这部片子,蔡明亮的风格倒是有点打折扣,因为居然有那么多旁白!在蔡明亮电影里听到人说话的声音,简直就想看鬼片一样,令人惊悚。

影片继承了蔡明亮一贯的拍摄手法,近距离俯拍,以窥探的姿态探讨人物的生活。而且影片还是一贯的诡异,比如旁白的爸爸是一中年人,妈妈却是一老太太,姑姑又是浓妆艳抹,跟座位后面的男人暧昧不清。

这部短片开始时,是三个人:我,爸爸,妈妈在一起吃榴莲。

当时我想,陈果没被邀请拍片吧,怎么有榴莲?蔡明亮就是喜欢弄些水果到荧幕上来,上次他居然用了我最喜欢吃的西瓜,实在把我恶心的,好长时间不想去碰西瓜。

直到后来,影片一个特写,李康生!哦,原来是蔡明亮的作品。

其实我应该在一开始就猜出是蔡明亮的作品的,因为片名《是梦》就是以一个歪歪扭扭的手写体出现的,想想他的《不见》《不散》,不都是这种字体?



蔡明亮喜欢讨论时间,所以《不散》(还是《不见》?我不记得了)的海报上就是主角抱着一部挂钟,看看这个镜头,姥姥的画像放在最边上,然后是我,然后是爸爸,接着是妈妈,从我开始起,一个比一个老,可最老的却在我的右边,莫非他想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轮回?

王家卫 《I Traveled 9,000 Km to Give It to You》

王家卫,多么熟悉的名字,多么熟悉的影像。他是唯一一个不怕人说他一成不变的人,所以才会放肆地将《花样年华》直接延续到《2046》。

王家卫爱讲欲望,总是在说,从《东邪西毒》里的桃花到现在这部片子(中文片名未知)里影院中偷惺的女人,以及旁边猥琐偷窥的青年。而且王家卫觉得大家对欲望反应迟钝,所以在影片上还大大地标注了出来,如下图:



王家卫的一切都那么张扬,张扬的红色,张扬的黄绿色,张扬的大字体。

王家卫的镜头是那么重复,永远昏暗的场景,永远的人物局部特写。影片中女人被男子摸来摸去的那段戏,原型可以直接追溯到《东邪西毒》里东邪要嫂嫂跟他走的那场纠缠戏。

对于王家卫的作品,我的理解能力向来有限,以至于这样一个片名我都不懂跟影片有什么联系。

  陈凯歌 《Zhanxiou Village》

谁是人文大师?不是张艺谋,不是冯小刚,是陈凯歌。

尽管陈凯歌近几年的作品不招人待见,但他的人文功力还是无人能及的,每一格镜头都似乎蕴含这无限的文化气息。

之前我说张艺谋是农村来的,所以拍片子只能形式上的华丽,真正有钱人不这样拍,陈凯歌就是张艺谋的反面。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陈凯歌,身上总有那么一点文人的傲骨和严肃。他从不刻意地去注重一些形式的东西,而是将镜头尽量放在该表现的地方(《无极》例外),尽量含蓄,却张力十足。这是我喜欢陈凯歌的一点原因。

大概是出生在北方,所以陈凯歌的影像总是难得通透,即便是《霸王别姬》里娇贵的金鱼,也只能游弋在浑浊的水中。空气中的颗粒总是给影片一种雾蒙蒙的景象,一种挣脱不了的厚重感。

本片讲的是一群小孩夜里偷偷地在放卓别林的电影,其中有一个小孩一直安静地不动,即便是放映机没电断映后,他也是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反应,只是迷惑地扭头望了望,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瞎子。不过他对电影的热爱却一个健全的人难以自比的,当小孩都落荒逃散时,只有他不动,对追来的管理员说:“叔叔,能让我看完电影吗?”



看到上面这幅图,大家能够感受到陈凯歌的影子了吧?迎面的强光使得人物面部有了很强了纵深立体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和你在一起》里面哪个小孩在车站的镜头,同这有这相同的感觉。

不过文人也是有酸臭味的,陈凯歌就特别自恋,总是沉浸在被自己感动的自豪中,也处处体现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顾影自怜。



这是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盲人小孩长大后,一个人来到电影院,幕布徐徐拉开,一下让我回到了《霸王别姬》开场的哪个剧院,只不过这个镜头没有包含那么多的深意,只是一幅自恋的景象。

 结束语:

中国的导演终究还是中国的导演,我只能说看着很亲切。

 6 ) 有的人没有他自己的电影

全片以《夏日影院》开场,正好这个短片表现的也是露天电影院电影开场时的情景,最后以《幸福结局》结尾,片名倒是吻合,但是故事反而和电影扯开了,所以最后还加上了个一分钟的尾声。其间各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参差不齐。个人觉得,这样的主题作文嘛,要想在三分钟里面出彩,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保守思维,凸显“电影”本身,比如凸显电影及电影院的历史和变迁,造成一种沧桑和厚重感。《电影迷日记》、《电姬馆》、《是梦》、《林荫道电影》和《朱辛庄》都是这样的思路;再比如凸显电影本身的魅力,即它是如何吸引观众的,《夏日影院》、《黑暗之中》、《安娜》、《海法电影院》、《我的罗密欧在哪儿》和《战后之和平》就是这样的思路。

第二种方法就是创新思维,把“电影”当个幌子,只要三分钟的片子里有“电影”这个元素,然后保证你自己拍的这个片子吸引人就足够了,吸引人的办法那就多啦,《美好的假日》、《情色电影》和《笨手笨脚》是通过幽默;《职业》简直就是恐怖片了,《最后一幕约会》则剧情非常曲折,《唯一一次会面》与《距戛纳8944公里》是以调侃见长……此外,像《阿尔托:两场电影》和《47年后》这样的就不太好归类了,其实上面提到的有些片子也不是完全可以归类的。

这三十三部短片里,我最喜欢的是阿巴斯的《我的罗密欧在哪儿》,其实这片子思路很传统,但大师级的导演拍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般,我连看了好几遍,再联系一下片名就更值得回味啦,单纯看看美女也养眼啊!此外,《美好的假日》、《电影迷日记》、《海法电影院》、《阿尔托:两场电影》、《47年后》、《林荫道电影》、《情色电影》和《距戛纳8944公里》也都很喜欢(注意不是所有给四颗星的都是很喜欢的,有些是片子本身不错)。有几部没能看懂,不过也没工夫去琢磨了,三分钟还非得让人看不懂就不好说了,只能不及格。

戛纳六十周年虽然在参赛上没有眷顾华语电影,不过这个短片集还是给足了华语电影面子,请了五位呀!相对说来,也就侯孝贤的还算不错。张艺谋那片子一看就是个闭门造车的产物,而且表达的信息过多,比如那小姑娘对小伙子的含情脉脉,有必要吗?陈凯歌的片子比老谋子的还做作,而且直接联想起《疯狂约会美丽都》,这俩片子都颇有央视《广而告之》的风格,哪里像电影?蔡明亮要表达的东西和手法倒是明白,就是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其他导演类似的角度处理得好多了,而且我估计他压根就没有真的在片场放电影,演员都是在假看。王家卫同学一贯的王氏风格,这仅仅三分钟,我还真不好给个什么评价。最后给所有的短片按序做个简评,都是即时评论的。

雷蒙·德帕顿 Raymond Depardon 《夏日影院》 ★★☆☆☆ 太平淡,没意思!
北野武 Kitano Takeshi 《美好的假日》 ★★★★☆ 有乐子,挺巧思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三分钟》 ★★★★☆ 嗯,就是三分钟!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黑暗之中》 ★★★★☆ 可口可乐与费里尼
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电影迷日记》 ★★★★☆ 回忆是美好的!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电姬馆》 ★★★☆☆ 张震舒淇里俩口子
达内兄弟 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 《在黑暗中》 ★★★☆☆ 艳遇呀!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安娜》 ★★★★☆ 电影的魅力!
张艺谋 Yimou Zhang 《看电影》 ★★☆☆☆ 老谋子你在干嘛呀?
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海法电影院》 ★★★★☆ 手法和含义都不错!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虫子女士》 ★★★☆☆ 戏中戏叠戏
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 《阿尔托:两场电影》 ★★★★☆ 够复杂,看了两遍才明白,另外一种戏中戏
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aki 《斯普特尼克铸造厂》 ★★☆☆☆ 故事背后的故事是?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复燃》 ★★★☆☆ 就为了她给你打电话呀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 《47年后》 ★★★★☆ 自己的故事不错!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是梦》 ★★☆☆☆ 啊?梦啊!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职业》 ★★★★☆ 结果挺酷的嘛!
拉乌尔·鲁兹 Raoul Ruiz 《礼物》 ★★★☆☆ 好像没怎么看明白
克劳德·勒鲁什 Claude Lelouch 《林荫道电影》 ★★★★☆ 又是电影的魅力
加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初吻》 ★★☆☆☆ 剧情被我猜中了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情色电影》 ★★★★☆ 太幽默了
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无需翻译》 ★★★☆☆ 就这点意思?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直播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最后一个电影院自杀》 ★★★☆☆ 这意味着啥?
王家卫 Kar Wai Wong 《我走过九千公里把它给你》 ★★★☆☆ 一贯的王氏风格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我的罗密欧在哪儿》 ★★★★★ 直面主题,吻合片名
比尔·奥古斯特 Bille August 《最后一幕约会》 ★★★★☆ 电影的魅力!
伊利亚·苏雷曼 Elia Suleiman 《笨手笨脚》 ★★★☆☆ 表达的是什么?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唯一一次会面》 ★★★☆☆ 重回默片时代
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距戛纳8944公里》 ★★★★☆ 要的就是这个调侃闹腾的味儿,果然是400“击”呀!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战后之和平》 ★★★☆☆ 风格不怎么感冒
陈凯歌 Kaige Chen 《朱辛庄》 ★★★☆☆ 做作!
肯·罗奇 Ken Loach 《幸福结局》 ★★★☆☆ 哦,扯淡……

 7 ) 我信仰电影,坚硬如钢

《Chacun son cinéma》,Angelopoulos, Wenders,Abbs, Gus Van Sant等35位导演,每人三分钟,拉开第七艺术帷幕的一角。空前绝后的导演阵容老吓人的。

谈谈其中几段我记得的:

-北野武《美好的假日》,一个人的影院,一辆自行车,一只狗。诡异的北野大人又亲自上阵出演频频出状况的放映员。那段胶片失火的段落是向《天堂影院》致敬吗?

电影里的影院放着《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孩子说;“你不觉得我们已经结束了吗?”“你这个笨蛋,我们还没开始呢。” 看完电影的男人默默回家。一尘不染的天空,绝美的夕阳,一条大路通往远方。很美好。

-Jane Campion 《The Ladybug》,这位新西兰的女导演,一直对女性电影情有独钟。她的片子执着于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她们的困顿与挣扎,描述她们在自己的世界越走越深,却与世界沟通障碍。这样的人物有《The Piano》里的艾达,也有这部短片里的ladybug。

虫子女士不断地独舞,对世界的攻击视而不见,丰盈而孤独地生活,很倔强。背景的老电影里两个人缓缓地对话,说着女人,男人的话题。灯光下,虫子女士终于被打到了,倒在地上。“我知道只有一种办法,能认清楚自己是谁”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芬兰导演Aki kaurismaki的《Sputnik》,Sputnik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场景设定在Sputnik Valimo铸造厂。放工后的工人们去看电影,看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Lumière兄弟的《工厂大门》。背景里唱到“发展的力量会摧毁以往的势力,武器就是摇滚,摇滚。如果你抗议,屠夫会梦见,瘫痪病人的骨灰被放进校桶和大桶,摇滚 摇滚逼近, 罢工 引诱 虐待,来吧, 我会给你看这儿”。

-《At the suicide of the last Jew in the world in the last cinema in the world》,这个超长名字的短片来自于Davide Cronenberg。直播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上最后一个电影院里自杀的故事。

一个自杀的犹太人在镜头前不断摆弄着手枪,换各种自杀的姿势。直播里一男一女若无其事地谈论。仿佛无论是电影的消亡,还是个体生命的毁灭都对他们毫不影响。人们漠不关心。Cronenberg的镜头冷酷,充满反讽,让人不适。我把屏幕推得远远得看,心脏有点受不了。

- 埃及导演Yousset Chahine振奋人心的《47年后》,朋友说这是最有戛纳精神的短片,同感。
1954年,侯因携着自己的第二部影片《尼罗河之子》出席第七届戛纳,无人赏识,年轻的他郁郁寡欢。时间流转,1997年戛纳把50周年特别奖颁给侯因的《命运》,为了他对人性的特别关怀。他的宽容,他的勇气,还有仁慈。白发苍苍的他说;“我为此等待了47年,给年轻人一个忠告,要耐心,这值得。”全场起立致敬,掌声雷动。我想那是只有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激励。

好的东西都是要用人生来交换的,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话。

-侯孝贤的《电姬馆》,电影院门口闲淡的生活镜头,影院内银幕上放的是布列松的《穆谢特》。他的镜头语言总让我想起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简单,所有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


还有些比较有创意的,如Lars Von Trier的《职业》,很特别,特别暴力。朋友建议作为电影院的公益片,肯定惊悚。Roman Polanski的《情色电影》很有情趣。倒是很想知道电影里的情色电影是哪部,没研究出。

《Chacun son cinéma》,可以叫“每个人自己的电影院”,也可以叫作“灯火阑珊电影开幕之际的一点感动”。 片头说,这是献给费里尼的。
如果加一句话为这部短片集总结,我会借用阿尔诺德帕拉欣的那句:“我信仰电影,坚硬如钢”

 短评

男朋友的外公也拍了一集...

6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推荐

有几个还不错,但有些则是明显在生硬的凹形式,比如陈凯歌那部盲人小孩看电影并且从幼年跳到2007年how times fly的烂梗;侯孝贤那部刚放出来我就猜到大概是他吧然后舒淇出来我就肯定是他了,我好牛逼啊;短篇集看到现在还是《巴黎我爱你》最好;再说一遍阿尔托好美!!!!

8分钟前
  • Kyle
  • 还行

早在07年,戛纳就知道大腕儿扎堆=热门卖座了,这部戛纳60周年献礼片“坎城大业”云集了35位知名导演,每人交了三分钟的命题作文。看的时候给每部短片都做了笔记,少了票房或者影评人的压力,导演们更像是玩票一样,嬉笑调侃,抒发感情,言论自由。也许质量参差不齐,但看完你会更加热爱电影

12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还行

能在一部电影里一口气领略33位导演的才华,真是饕餮盛宴啊!每位导演虽然只有三分多钟,但个人风格非常明显!张艺谋、王家卫等一眼就能看出来!30位导演讲述他们要讲的与(看)电影有关的故事。展现不同国家、年代的电影。个人最喜欢北野武、拉斯·冯·提尔、波兰斯基、奥古斯特和侯孝贤的短片。

17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老师说,张艺谋那段是全片最差的?……我对此保留意见。—— 献给费德里科·费里尼。… 2.北野武《美好的假日》3.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三分钟》…5.南尼·莫莱蒂《电影迷日记》6.侯孝贤《电子公主电影院》7.让-皮埃尔·达内《在黑暗中》8.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安娜》9.张艺谋《看电影》…11.简·坎皮恩《虫子女士》…13.阿基·考里斯马基《斯普特尼克铸造厂》…15.尤瑟夫·夏因《47年后》16.蔡明亮《是梦》17.拉斯·冯·提尔《职业》(我也曾写过类似的故事)……20.格斯·范·桑特《初吻》21.罗曼·波兰斯基《情色电影》…23.大卫·柯南伯格《直播…自杀》24.王家卫《我走过…》25.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我的罗密欧在哪》26.比利·奥古斯特《最后一幕约会》27.伊利亚·苏雷曼《笨…》28.维姆·文德斯《战后的和平》29.陈凯歌《朱辛庄》…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张艺谋的短片让我深陷回忆,罗曼的短片让我发笑、达内兄弟的短片则是让我感动....其中不乏一些短片让我印象深刻,但是更多的却是让我毫无感觉,不觉得有好的地方。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张艺谋和陈凯歌那俩最假模假式。

24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半命题作文。拉斯·冯·提尔《职业》终于黑色幽默了一把、安哲罗普洛斯《三分钟》老掉的让娜莫罗的独白、北野武《美好的假日》重见少年安藤政信、王家卫《我走过9000公里把它给你》依然暧昧、《距戛纳8944公里》好拉丁好欢乐、《是梦》……这个,发自肺腑的喜欢蔡明亮的请举手?

29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

有几个真是非常有感觉!故事能在三分钟里讲好,绝非易事。王家卫那个真是特点好明显啊……呵呵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2011年的平安夜,我在学校小礼堂看了这部电影,当年醉心于各个导演独特的镜头语言。时隔六年再看,我在其中找到了电影的“纯度”。

36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在看这最后一片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每见一个角色抽烟,自己也就来上一根,2个小时下来一共是8根,其中还包括一根对应角色的雪茄。这里面没有算上《笨拙》里靠墙的一个路人,《是梦》里2根烟接得太紧我也合并了,《晴朗的一天》里扔在地上的7个烟蒂,噢,饶了我吧!我觉得电影业完全可以向烟草业抽成

38分钟前
  • 撒郊
  • 推荐

戛纳组委会在2007年5月20日放映,包括了35位著名导演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而拍摄的3分钟短片。很多熟悉的导演参与,中国的就有侯孝贤、王家卫、蔡明亮、张艺谋和陈凯歌。正片没有收入科恩兄弟和大卫·林奇的短片,波兰斯基的《情色电影》那段是个亮点,感觉是由一个笑话改编的

39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又随意翻看了这部片子 有个想法 柯南伯格的那个犹太人自杀的短片 最后如果让他把枪口突然掉头 对着镜头猛开一枪 也许比这样不了了之更好

44分钟前
  • 啸如
  • 力荐

很多人在做小事之前,都想做大事情。

45分钟前
  • 一湄
  • 推荐

有些人真是黔驢技窮,有些人真是老而彌堅 (fond of: Jane Campion, Atom Egoyan, Olivier Assayas, Lars von Trier, Roman Polanski, David Cronenberg, Walter Salles, Ken Loach)......那麽我們干嘛不去踢球?!太快活了!

46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巴西导演整了个相声上来!!!! 闷到一种境界了

4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33位导演的作品,张艺谋、陈凯歌双双垫底。总体来说,作为拼盘电影,并不成功。

5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挺不错。我也爱看电影,不过我老是觉得电影的作用被夸大了。

5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三分钟依旧上演着感动。★★★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3分钟,大师手里一个长镜头的时间都不够!看的也莫名其妙~

6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