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笔

爱情片美国2000

主演:杰弗里·拉什  凯特·温丝莱特  华金·菲尼克斯  迈克尔·凯恩  帕特里克·麦拉海德  阿梅丽娅·华纳  史蒂芬·莫耶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剧照

鹅毛笔 剧照 NO.1鹅毛笔 剧照 NO.2鹅毛笔 剧照 NO.3鹅毛笔 剧照 NO.4鹅毛笔 剧照 NO.5鹅毛笔 剧照 NO.6鹅毛笔 剧照 NO.13鹅毛笔 剧照 NO.14鹅毛笔 剧照 NO.15鹅毛笔 剧照 NO.16鹅毛笔 剧照 NO.17鹅毛笔 剧照 NO.18鹅毛笔 剧照 NO.19鹅毛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02:23

详细剧情

  萨德(乔弗瑞•拉什Geoffrey Rush饰)是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才高八斗,崇尚言论自由,小说中有不少情色描写。这些作品激怒了法国当局,政府把他关入疯人院,然而,专制的枷锁只令到萨德更坚定地奋笔疾书,作品在疯人院里一部一部的诞生。  疯人院的主管是一个开明的年轻神父。他也读萨德的小说,对萨德的才华和精神充满欣赏。他对萨德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让他专心写作,同时让洗衣女梅德林(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饰)帮助萨德,把他的作品带到外面出版。梅德林与萨德之间也暗生情愫。  然而,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是将萨德送上了绞刑架。政府容忍不了他“伤风败俗”,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开启了民众的思想。

 长篇影评

 1 ) 上帝的搅屎棍

连续两天看了两遍鹅毛笔,第二遍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我可能看过这个电影。

当时一定是因为猎奇,因为色情的标签,看了之后又大失所望,最后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现在第二遍看完,发现彻头彻尾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电影,它应该像朗读者,像肖申克,像香水一样,在影史中留下名字,在文艺青年的群体里被传颂。

电影借萨德之名,讲述了萨德、神父和少女玛德琳命运的故事。

这位萨德,就正是那位法国大革命时期备受争议的色情文学作家,此人怪癖种种,不仅创作了如《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这样色情、性虐等等行为的小说,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喜好性虐、虐恋等的怪人。SM中的S就是Sadism萨德主义名字的缩写。

因为热衷于书写淫秽色情的小说,萨德先后几次被关进修道院、疯人院,先后两次被判处死刑,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亚格宾派革命、罗伯茨皮尔被推上断头台,拿破仑称帝复辟的混乱年代,萨德的存在就像那个时代的搅屎棍,搅动这一池浑浊、茫然、激烈的人心。

电影中的萨德是否忠实于原型,我觉得到并不重要,因为并没有说这就是一部传记电影。只是借萨德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下一个特定导火索或是镜子的一样的存在,来解刨人的精神层面,剖析道德、信仰、人性之间的纠缠和撕扯。

整个电影在开头就破了题。

开头一个“淫荡”的妇女将被当众砍头,在围观人的呼声中,在恐惧的颤栗中,她看到了引导她走上“淫荡”之路的罪魁祸首——萨德,正在隔窗观望。

萨德本人没有道德的驱使,他就是所谓的“魔鬼”的代言人。但我们都知道,早在萨德之前二百多年,文艺复兴之初,薄伽丘的《十日谈》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妻因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满足而与其他男人是发生关系,最后被送上法庭,她为自己辩护,说当她丈夫提出要求的时候,她都能够满足,但她自己的要求,他自己的欲望有谁在乎呢?

如此这般的,这个因为萨德妖言惑众而受到蛊惑的妇女,她的罪名是什么,所谓的“淫荡”,是一种罪么?

之后电影便嘲讽了复辟的皇帝拿破仑,他的矮个子,他对于帝位的不适应,对于这种陈词艳曲的反对和压迫。这个时候,有人出主意说,强行打压无法显示您的宽容和能力,如果能将这样的坏分子加以改造,不更显现您的英明吗。

于是,蝙蝠侠家的老管家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言人——医生,前往关押萨德的修道院予以工作监督与指导。

到这里,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时代背景已经形成,萨德的敌人是那些围观砍头的乌合之众,是代表皇权和贵族的权利,是表面追求道德的虚伪的人。

而这时的萨德,正在神父的修道院里继续奋笔疾书。

修道院的院长神父备受爱戴,是个对上帝忠贞不二的理想主义者。他照顾收留了被社会遗弃的残障人士,同时收留了萨德。他陪这些残障人士做游戏,教他们礼仪,通过绘画、戏剧等方式,让他们内心得到宣泄,而减少对世界和自己的伤害。他对萨德,也是采取的这种抒泄的管理方式,他给他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让他写作,是为了宣泄自己的邪恶信念。

但他不知道,他让萨德在禁闭室写的文章,前脚刚写好,后脚就被送出修道院,送去印刷成书,被市民疯狂抢购。协助萨德作品越狱的,就是他收留的,从小教她读书写字的洗衣姑娘玛德琳。

这样,三个人的命运从此串联起来,一直到最后翻天覆地。

医生刚到修道院,神父向他保证会看好萨德,不让他为所欲为。于是医生忙里偷闲,去迎娶了自己养成在另一个修道院的单纯女孩西蒙,他把她关在自己获得的城堡里,金钱由她挥霍,但每夜发生没有感情的性关系,并禁止这个女孩收到外界的任何精神污染。

这个丑闻,在修道院中不胫而走,被萨德听了去,写成剧本,当众表演,恼羞成怒的医生再次将愤怒发泄给了神父。由于在表演中,玛德琳也险些受到伤害,愤怒的神父认为萨德不再值得信任,夺取了他的纸和鹅毛笔,剥夺了他用纸笔写作的权力。

从此开始了神父和萨德对交战,简直是天人交战。

神父像一个严格的老师,对萨德这个不听话的学生采取各种剥夺式的惩罚。

第一次,他夺走了他的纸和笔,萨德与他争执之间,说那个洗衣的女孩子什么都听他的,他可以让她去找神父,做一笔交易,满足神父。神父生气的说,我不知道你这么说,是羞辱我还是羞辱她。这个时候,他是浑然而不自知的,觉得是冒犯了自己也冒犯了玛德琳,并且对萨德说玛德琳什么都听他的,隐隐约约感到一丝嫉妒和猜疑。

第二次,由于萨德不是人类的朋友 ,他一刻也不能停止书写那些来自魔鬼的旨意。失去鹅毛笔的萨德用红酒在床单上写字。不想这些床单被瞎眼的嬷嬷洗掉,事情再次败露。逐渐失去耐心的神父第二次冲进萨德的房间,剥夺了他全部家当,搬空了他的禁闭室。在争吵中憎恶博爱者的萨德不断用语言在神父气愤的边缘疯狂试探,说你这色戒可守得很严啊,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

第三次,萨德用玻璃刺破手指,把血字写在全身的衣服上,趁前去探望的玛德琳不备,冲出牢房,大闹了修道院一场。加之有人告密,医生将玛德琳处以鞭刑。这个时候,情绪越来越激动的神父,怜惜又懊悔的说要知道玛德琳会沉迷于这些色情小说,当初就不该教她识字。玛德琳说了一番很耐心寻味的话,她说,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她可以幻想自己扮演妓女,淫乱的女人,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才能让她在生活在成为一个好女人。她这番话的意思,我后面再讲。

这一次愤怒到崩溃边缘的神父,冲进萨德的房间,要他脱掉所有的衣服和假发,萨德最终赤身裸体的面对着神父。这时候,萨德要求神父直面他的身体,说这是比春药更厉害的催情,这样赤裸裸的面对另一具肉体,是对神父精神信念的又一次冲击。

一次对话比一次更加深挖神父的内心,每一次都像暴风雨一样席卷他的心灵,对神父信念的摧毁像海浪一样一潮接着一潮,没有息止。Jaoquin演的年轻神父敏感细腻,从开始的单纯、正值、恪守信条,到最后的疯狂、暴躁,他每一次被冲击到的微表情,每一丝震动,信念的每一次剥离,都被演得鲜血淋漓。

萨德所写的,是他透过道德、信仰和权利这些伪装下,看到的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体现出道德、修养、人伦,但是恶,是不能压制,更不能忽略和否认的。他认为上帝是摧残与否定人的神,神乃杀人者。他怀有深深地亵渎宗教的感情,所以他对神父才那么粗暴,他是全世界的敌人,认为正义并不存在,“是一切情欲的崇拜对象”而已。是因为他让人们看到了魔鬼,而不是像宗教和权力所做的那样,不允许人去窥探。

我认为,神父先后的变化,是一个人精神信仰的巨大重建过程,看到有的豆瓣评论说,神父最后也被恶所打败,成为了在梦中奸尸的人,我是不认同的,我觉得神父思想上的变化,是整个电影中最完整,最彻底的变化。是一个人真正的蜕变。

在被萨德调戏之前,神父是道德的代表,他信仰坚定,心中怀有对世界和人们的爱意和善良,开明、理想主义,真善美到一塌糊涂。教玛德琳读书写字,把神做上帝的孩子一样爱,也有一点混混沌沌的,不知道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

在和萨德的三次对战中,萨德不断用言语去挑逗神父,激发他心中的对肉体的认识,作为一个人,对人的认识。渐渐地,他越来越容易愤怒,容易激动,是因为他的心已经不只属于上帝了。他看到了很多,属于人性的东西,人性中善与恶的共存。所谓开辟鸿蒙,萨德就是那个为他开天辟地的人。他曾经对马德琳说,我们无法区分谁是天使谁是魔鬼,只能控制固有的恶念。到最后,他能吗?

最后玛德琳死于萨德最后一次胡天胡地,神父将萨德的舌头割下来作为惩罚,医生说你这样可以睡得安稳了,神父说,是再也不会安睡了。在禅房用苦刑惩罚自己,是他面对之前毕生的信仰最后的挣扎。

然后不可避免的,人性战胜了那虚无的信仰,与玛德琳在梦中的一场把本以为结束的高潮推向更深的一层,从此神父走下神坛,告别信仰,面对自己,可以忠诚的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萨德临死之前,用大便在地窖的墙壁上写满了淫秽的字句,刚刚在春梦中惊醒的神父,看到这一墙粪便,突然露出了笑容。这一刻他与萨德灵魂交融了,他理解了萨德,理解了性,理解了恶,理解了自然。

所以他最后才能成为那个被关在同一个牢房,戴着萨德的戒指,苦苦哀求得到一只鹅毛笔,来把人世间的丑恶书写的萨德的接班人。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提到过,对上帝的幻灭来自于思考上帝是否大便。上帝给人自由,因此可以断言上帝不该对人类的种种罪刑负有责任,但是粪便的责任,得由人类的创造者独自来完全承担。在圣马可修道院看安吉利扣那些湿壁画的时候我也会想,这些修士他们每天要在这个禅房里闭门多久,他们见过街上那些女孩子吗,看到那些女孩子再把她们画到墙上的时候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又或者,他们在禅房里思考上帝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去厕所了怎么办,那个时候他们会想,上帝需要上厕所吗?

打破大便这个禁忌,便可以明白萨德。

玛德琳是整部电影最美好的代言人了,她热情善良美丽,凯特温斯莱特虽然胸部丰满,但在全片中还是单纯的少女。从哲学上来说,她是真是的存在。有人问她对三个男人究竟是什么感情,我觉得分析她爱的是谁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显然她最喜欢最动情的从始至终都是神父啊。

从神父教她写字的那一幕开始,就能看出,神父的感情有点混沌不清,心中的道德枷锁让他别无他念,而玛德琳挑衅似的问题,调皮的扭脸,都有一点小小的挑逗意味。但是她知道,她喜欢的人是神父啊!所以她在被鞭刑之后才会说,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她可以幻想自己扮演妓女,淫乱的女人,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才能让她在生活在成为一个好女人。因为她知道在现实中爱着神父,就只能跟他保持距离,不可以说破,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女人才能留在神父的身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半夜闯进神父的房间,神父把她推开之后,她说的是“ what I have done”,虽然第二天她生气的对神父说上帝看着呢,但当时她肯定也是觉得拖了神父下水。

她应该与萨德算是知音吧,不遗余力的帮他,欣赏他的作品,是因为两个人,内心也有相同的地方。对于骑士不想多说,哪个女孩子没有朦朦胧胧的喜欢过一个外面世界的英俊骑士呢。

值得玩味的是医生的妻子西蒙和修道院那些残障人士,看似是他们收到了萨德蛊惑,教坏了修道院长大的单纯少女,放纵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判断力的乌合之众,但这真实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归根结底这是一部关于自由与解放的电影,萨德并非亵渎任性,而是意识到不加文明规范的人性的真实面貌,就是暴力。只有真正意识到恶的存在,才能对恶加以控制。

 2 ) 站在道德的碎片上,我们依然谈性说爱――《金赛博士》&《鹅毛笔》观感

    性,对人来说这是个奇怪的玩意儿,对于人类本能的东西,吃饭睡觉我们都可以随意谈起,但是对于性,人们常常默默的从事,隐晦的提及。你可以对一个没认识几天的人说,“唉,昨天没睡好,没吃饱”,但是,不可能对他惊呼声,“娘的,昨天没做爽”。同样的,在人类很多活动中,搞些花样创新都是被大力提倡的,而对性,我们早定义了标准范式,长期以来,任何“出格”举动都难逃淫秽之嫌。时代在发展,这个过程中,对于性的隐晦之门,也不断有人去撞击,学术的有金赛,更早的人民群众们歪门邪道撞的就多了去了,当然,如法国的萨德侯爵无疑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电影《金赛》便是讲述著名的性学大师的作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部涉及性的电影拍的雅俗共赏,专业又显的可亲。对于倒腾性的学者,会有什么境遇,看看国内的李银河就知道了,先不说她专业水平如何,看看她每天被骂成什么样,就知道在当时更保守的美国,金赛从事这样的启蒙事业会多么艰难了。金赛其实是半路出家,本业本是搞生物的,一天到晚捣腾的本是去搜集昆虫标本研究的工作,而在大学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们对性的无知感到震惊,就义务当起了辅导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在学校声明鹊起,后来干脆,顶着重重压力在大学开讲授课。就像你看电影本来只是业余爱好,看多了也有意识去琢磨些门道,去研究些模式一样,金赛显然也对性学宣讲这个业余研究有了更大的兴趣和雄心,于是基于采访和统计的性学研究开始了。

    对于操持着与社会主流对抗的价值观,并意志坚定的坚持和传播的人,我们通常给他扣上本意带着贬损,却又让其散发魅力和神秘感的“狂人”帽子。本片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去神秘化的金赛,他没那么狂妄,相反为人谦和,愿意与大众打叫道,在采访受访者时,注重他们的感受,并总结了一套方法论。而他的“狂”体现的不是本意的攻击性,而是一种执着,他积极游说,争取资金,对于他人的质疑和指责,用翔实的治疗和结果予以反驳,对于恶意的斥责和诽谤,挺身而出,极力抗争。对于同性恋、SM、手淫、婚前性行为等“非正常”性行为,他更是以科学的态度广泛举证,分析,而这个过程中,他也充满了矛盾,甚至痛苦,他要与同僚体验同性性行为,要以妻子作为观察对象看着她与其他男人交合,这也是他的惊世骇俗之处,同时也让他与同僚,与家人渐渐产生冲突与对抗,他的父亲对其深感失望,他的儿子对他常加指责,而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妻子尽管也有过迷茫与痛苦,但是一直伴随着丈夫进行着这项开创性的,造福着后人的事业。当金赛的著作引发一次次读书和讨论热潮时,他也承受着巨大的攻击和生存压力,特别当他发表关于女性的性学报告后,夹杂着主流的男权思想,这样的攻击更甚,被男权毒害过的女人们觉的这不正经,而男人们更在担心女性会因此开始追求自己的性福的恐惧中失态的攻击,金赛到了后面已经研究资金匮乏,同事远走,而他也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疑惑中。但是,正如片中后面一个同性恋老太太对他的感谢,实际上是一批人的感谢,感谢金赛,感谢这个披荆斩棘的勇士,他告诉那么多人,不必为自己的性行为和选择感到羞愧和压力,勇敢的面对,洒脱的生活。正如一个社会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种族、肤色、出身评判他一样,我们也不应该单单因为个人的性和相关观念而评判他。金赛以科学的态度做的实际上是一项平权事业,为后来如同性恋这样的性方面的反歧视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性学大师其实也是民主斗士!

    如果说金赛代表的是一种对性科学的态度,一种将性这一隐晦话题庄严的引入公众中的代表的话。那么不得不说,他的影响离不开民众的基层,长期以来,大家太压抑了,太困惑了,而如萨德这样的人物的出现正是民间这种情绪的反应。《鹅毛笔》开篇就以简练的镜头展示了一个地下“产业链”,已经身处疯人院的萨德侯爵,经过洗衣女工将作品手稿传到外界,接着是印刷,然后被藏在篮子里,如同如今那些贩卖盗版光碟般在街头巷尾叫卖。片中,这个链条被一次次的掐断,但是萨德,准确的说他代表的一种民间的力量在有力的反抗,收了他的笔和纸,他用红酒和床单继续创作,收了这些东西,他甚至用血书来铸就他更撩人的色情作品,哪怕他被剥个精光,赤身裸体的他仍然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让作品继续传播。对于色情文化,世界各国都有严厉打击的阶段,而方式都很相似,就是试图强行毁灭这种文化的载体,如烧了黄书,碾碎黄碟,等等,但是这纯属做无用功,因为载体是次要的,是可替代的,而人的本能诉求是压制不住的,所以经历了种种压制,最后很多国家都会到另一个疏导和管理的阶段,尊重部分人的欲求,而非简单的以“保护下一代”之类的名目进行没有效果的压制,结果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礼崩乐坏。当然,这有个过程,并不是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要等待,毕竟人并不会一下变的聪明起来。

    《鹅毛笔》还讽刺了压制者的道德虚伪性,比如那个萨德的头号大敌,那个医生,已经是个老汉,一方面猛烈抨击萨德等人,另一方面,找了个可以当孙女女孩做老婆,并且每晚粗暴的教给她“为妻之道”。正如萨德所说,这些性和爱方面的失败者,往往会用给予爱人更奢华的生活,更大的房子之类掩饰自己的胆怯。结果是,少女的心无法被禁锢,最终与他人私奔,而当医生发现她看过萨德的小说后,更是对萨德恼怒不已,当一个人歇斯底里的厌恶一样东西时,它巴不得把世间一切的不幸和个人痛苦都归之于它,选择性的寻找所谓的证据。所以,哪怕个人情感生活的失败,他也要归结于萨德的影响,最终将萨德渐渐置入死地,而最后还要靠印刷萨德的作品来赚钱,可谓虚伪到了极点。片中的神父是矛盾的人物,他个人反感萨德的文学,但是对萨德一直充满“宽容”,准确的说是一种虚伪的宽容,他带着拯救者的心理试图去“救”一个迷途的羔羊,这样的人往往显的面带微笑,却往往伤人更深。比如,有人拿着道德经去治疗同性恋这种“病症”,有人举着带电的探头去治疗“网瘾”,而神父试图让萨德以宣泄文字来拯救他眼中肮脏的心灵。面对洗衣女的示爱,他痛苦挣扎,而当一次意外中,洗衣女丧命后,他与医生一样,以牵强的逻辑迁怒与萨德,并成为帮凶,而片中他一段对洗衣女工奸尸的幻觉意象更揭示了他道德外衣下真实的对爱与性的本能渴望,让人对他有些鄙夷,也有些同情,这也成为他接替萨德成为疯子的自我救赎的铺垫。

    我一直认为,性作为人的本能,它衍生出的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系统,而所谓的道德则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在今天回头看看,无数道德已经灰飞烟灭,而站在这些道德的碎片上,我们对各式各样的性文化,对带有不同性观念的各式各样的人,容纳度也越来越高,任何文化都有可能消极和危害一些人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试图彻底的去扼杀,何况,历史已经无数此证明,这样做是多么不靠谱的事儿。站在道德的碎片上,我们依然谈性说爱,这是幸福,更是权利!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e23f2edff3d7f4779f0555d.html

 3 ) 不是色情的色情片

蓝天下,一名女子伸长了她优雅而白皙的脖子,她陶醉着,舒展着,这一切令人有种暧昧的情趣,然而,当她低下了头,一个蒙着面的粗陋的刽子手却出现在镜头前,他轻轻地抚摸着女人的身体,将她慢慢地放倒在铡刀下,所有暧昧的情趣都被一种残暴的色情所替代了。
这就是影片《鹅毛笔》所带给我们的第一视觉冲击。很明显,这个行刑的场面是导演与观众预示性的签约,它告诉了观众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色情与恐怖融为一体,快感与厌恶将是所有观众的正常反应。
《鹅毛笔》是美国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执导的一部虚构描写法国色情文学作家萨德后半生的古装剧情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见到了一个与历史不一样的萨德生活,但这无关紧要,因为从影片的开始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样的影片绝不是一部简单的人物传记,在这里,萨德的生平实际毫无意义的,那只是一个故事片中的角色而已。当然,他是影片的主要角色。澳大利亚演员杰弗尔.拉什扮演了这个人物,他在《闪亮的风采》中有上佳的表演,在这部影片中他同样是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虽然这个形象是剧作者的创造。他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蔑视一切来自于宗教与世俗的力量,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写作。与其说色情小说是萨德的生活动力,莫若说写作本身才是他所要追求的东西,这样,影片的色情意味就少了许多。的确,在我们看到色情(包括SADISM性虐待狂)时,往往就会受到它的愚弄,简单地认为这才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东西,仿佛人的欲望与色情是同义词。显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色情只是人的欲望中的一种。当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萨德用鹅毛笔,用鸡骨头,用玻璃碎片,甚至最后用他的粪便来写作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与色情有关的东西了。色情是一种欲望,写作同样是一种欲望,在这里,两者是不分彼此的,它们对于疯狂到极端的萨德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过份的永远压不垮的人,正如他所说的:“我的写作是无意识的,就像我的心脏的跳动一样。”这样,我们所见的萨德已经丧失了身份,他更为抽象地表现出是一个为了欲望而极度奋斗的人,至于色情与写作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这个抽象而借鉴的具象而已。
当我们看到色情所传达的人欲观念时,不能不想到恐怖所代表的权力的意味。一直以来,人欲与权力都是处于对立的状态,否则对于剧作而言将没有任何冲突。迈克尔.凯恩扮演的卢瓦耶.柯拉尔医生残暴而无情,这点可以从他那些刑罚中看出来。柯拉尔是权力的忠实维护者,而权力不但来自于政治(拿破仑)的力量,更来自于社会的力量,当影片的结尾处,当精神病医院的印刷厂印制萨德的作品时,我们知道萨德已经被社会所接受,而柯拉尔医生自然地忠实于来自于社会的权力,而为这个权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当我们真正地相信柯拉尔医生是一个权力的维护者时,剧作中的某些情节则将这个维护者的形像变得人格化了。我们知道,柯拉尔之所以被派来阻止萨德是因为他是出了名的精神病医生,而这个医生非但无法阻止萨德的写作,居然还被萨德以舞台剧的方式嘲弄了一番,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侮辱,萨德的举动是反权力的,而接受者柯拉尔医生则视其为一种对自我的反抗,于是这场权力与欲望的较量中不免加入了一些人的尊严的因素,我们必须说权力也是人的尊严的体显。但柯拉尔的一切努力终归还是白费,他的新娘西蒙娜还是和一个青年建筑师私奔了。这个西蒙娜在剧作中的笔墨不多,但她代表着一个被权力所垄断的欲望。柯拉尔是以一种欺骗与威胁的手段娶了西蒙娜,但欲望永远不是权力所能真正控制得了的,于是受色情小说的影响,西蒙娜逃离了柯拉尔的权力。
权力往往是一种控制着行为与道德的上层建筑,在西方,与政治力量平起平坐的是宗教,所以本片中对宗教的权力也进行了一定的展现。乔奎因.菲尼克斯扮演的库尔米耶神父任精神病院的院长。虽然虔诚的库尔米耶神父对萨德是持有容忍与尊敬的态度,但所谓的医院则表明这一切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宗教中的医院是一个拯救灵魂的地方,而那些所谓堕落的灵魂则是违反宗教意愿的灵魂,因此,库尔米耶神父必然是不可能站立在萨德这一边的。当柯拉尔医生刚来到的时候,库尔米耶神父还反对医生对萨德的态度,然而后来,他便与柯拉尔一起共同对付实际上已经走向自我毁灭的萨德。最后,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就是这个萨德的同情者将萨德的舌头割了下来,表面上这是对萨德的一种无奈之下的保护措施,但这同样也是宗教的手段,即不能让秩序的破坏者发出任何具有攻击性的言语。宗教若是以暴力的手段取得对异教徒的胜利的话,那么这个宗教的力量则已经是没落到了极点。库尔米耶神父再也无法找到神的力量,而萨德也将十字架吞下自尽。宗教的力量从拯救变为杀戮,库尔米耶神父从而也找不到真正的目的与真正的道德。对于他的堕落不能仅仅从萨德的行为说起,神父本身便是一个懦弱的人,他虽然是为神职人员,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已同样也是一个欲望的主体,是生活在欲望中的人。真正的客体便是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玛德琳。神父无法摆脱这样的诱惑,于是他真正的疯了,毫无希望,如同那宗教一样,道德的标准已经不是生活的必须。精神病院也被柯拉尔医生接手了。
玛德琳可以说是片子中唯一的一个女性,她是欲望的客体,是萨德创作的动力,是库尔米耶神父心中的女神,更是柯拉尔医生意想中的性虐待对象。破落的贵族萨德生活在精神病医院中,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然而,通过玛德琳的努力,这种封闭的局面被打破了,在正常与非正常之间,洗衣女工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是一个欲望的通道,她代表着精神上的外界的不正常与精神病院内的正常。玛德琳与神父之间的关系自不必说,显然她是一个宗教上的恶魔,她引诱着善良的库尔米耶神父,使他生活在受尽烦恼的日子里。玛德琳是美丽的,温和的,也是善良的,面对这样一个欲望的客体,柯拉尔是如何对待的呢?当要对玛德琳实行鞭刑的时候,柯拉尔站在一边看着,他的表情是一种陶醉,对欲望的施暴无疑也是一种性的快感的满足,而这种性虐待的快感同样是一个欲望,施展权力的表征下的性欲。在这一点上,柯拉尔与那个最后杀死玛德琳的病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一种虐待狂,只不过所受的源动力不同罢了。玛德琳的死可能应被视为影片的最华彩部分。我们很同情玛德琳,她是萨德最忠实最热忱的读者,而她却因为萨德的小说而成了最直接的受害人,这不能不让人考虑欲望的终极是什么,是自我毁灭与毁灭自我。自我毁灭的是萨德,而毁灭自我的则是玛德琳。这个主题的提出显然超越了简单的权力与人欲的对抗,使影片有了更为深刻的内容。
在这一点上,考夫曼的交待是含糊不清的,萨德的理论使西蒙娜逃离了权力的控制,奔向了幸福,而面对精神病人,他的理论则是罪恶的源头,以致使玛德琳的死亡。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人欲的力量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一个正常的人,而对于那些不正常的人来说,它则是强大的罪恶的驱动力。除了那个精神病人以外,影片中的所有男性都同样是不正常的,萨德的疯狂与麻木不仁,柯拉尔的残暴与虚伪,还有库尔米耶的懦弱与自欺欺人,而他们则恰恰是社会的主体,代表着人性与权力还有宗教。于是,作者呈悲观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
当一个个患有风湿的骨骼构筑出这个病态的剧本时,影片以它内在的恐怖上演了。现在我们可以从头到尾来审视这部影片的真正含义。前面已经说过,这部影片是以色情的萨德作为载体而出现的,所以它并不能谈上是一部关于色情的电影,虽然它的确有着数不尽的色情意味,而另一方面,它的人欲与权力的对抗在影片结尾处也变得模糊不清,人欲带来了罪恶,而权力也向世人妥协。仅仅是一年之后,一切的对抗都变得毫无意义,时间是强大的。此时,我们不难想象作者的观点并不在于一定要分出个孰胜孰劣,相反他可能认为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一切都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没有什么力量是完美无暇的,也没有什么力量是可耻的,而那种对抗也是必然存在的。
当影片的结尾处,精神病医院居然呈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宁和,这是权力与权力所承认下的人欲的共处的结果,而此时,宗教却毫无希望地呆在自己的房间中。然而这种宁和是一定的吗?考夫曼并没有特意地指出来,而从整个故事来看,这样的宁和是具有很苍白的随机性。历史玩弄了剧情中的每一个人,而编导们也玩弄了历史。没有人欲,没有权力,也没有宗教,一切都是很滑稽的出现与消亡。于是从开始创作到整个故事都变得不可理喻,虽然影像是阴郁与恐怖的,但它丝毫改变不了这种玩世不恭似的嘲讽。将一个深刻而沉重的主题变得这样毫无力度而言,恐怕这才是导演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样的,这样的无力度也是对那些一定要研究出个是非曲直的影评者们的讽刺。《鹅毛笔》这部影片就是这样将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轻浮,在轻浮中对抗,而对抗的力量同样的轻浮。

                                             写于2001年小西天

 4 ) 一些不甚准确的考据和吐槽

如题 从鄙人的空间复制粘贴到豆瓣来,首先声明,《Quills》这部片子在我看来想象大于写实,为了艺术效果,可以理解,但我就是想吐槽😂 懒得补充了,毕竟咱也就当个艺术片看看,真考据了那还能有看头吗(。) (GeoffreyRush真的很符合我心中对萨德的想象,甚至很符合传记里对他的描述,这个选角太棒了(震声)) 先说下我记得的 1.开头可以见到萨德侯爵在沙朗通中写他的稿子,而后交给玛德琳•勒克莱尔带给出版商出版,根据后一个镜头中对于一箱《朱斯蒂娜》的特写可以得知侯爵正是在写此书,但是历史上侯爵被关进沙朗通精神病院的原因正是得于其在1801年左右因创作《朱斯蒂娜》而被警察没收,而玛德琳第一次与萨德见面正是在1812年,由此得出时间上的矛盾。同时,历史上的玛德琳除了是个老侯爵的15岁的少女炮友外,并未交代其帮助萨德将手稿带到院外,又一个有待商榷的地方 2.而玛德琳的意外惨死历史上更没有提及,至少在萨德还活着的时候她并没有因为他而死亡,影片中安排此情节应该是为了为影片末尾萨德被剥夺人权和全身衣物,受尽凌辱地关在地牢里被迫用粪便在墙上创作的夸张片段做出差强人意的铺垫,因为可以想象,有关人士认为萨德堕落恐怖的思想是造成玛德琳惨死的直接因素,因而对他实行惩罚... 这个槽点我无语了,萨德最后是死在病床上不是什么狗屁地牢里,人家也没有被强制脱♂衣……这样不人道的对待首先过意不去的肯定是库尔米耶院长,因为他是萨德的好友,其次是侯爵的小儿子,因为他供给侯爵的吃穿是出于人道和面子的考虑,侯爵被这样对待这种事情传出去绝对会令其蒙羞 3.我记得侯爵接到雷妮帕拉杰(其夫人)的噩耗之后哭得很伤心……传记中没有提到侯爵夫妇曾经在沙朗通见面(那个夫人来沙朗通看剧就更不可能了好吧),更何况像萨德侯爵这样的浪荡子,“”……从来不愿流露出过于自怜的表情,除非那样做符合他的自身利益或他觉得这样做能让他开心……他从来不会产生怜悯,对自己尤其不会。这就是浪荡子的实质。这类人无动于衷的冷漠与那些无所用心的遁世者的禁欲态度可能有类似之处。”(《萨德大传》p732-733,对其得到大儿子战死消息后状态作的表述) 4.还有那个玛德琳死了之后院长的奸尸行为我真的呕了,这你妈是啥?? 5.那个沙朗通院长选角太年轻了...历史上本人只比萨德小两岁,还要强行把玛德琳和他撮合在一块儿??真的好? 6.本电影选材恰好是萨德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部分……通过与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关系来重新激起自己的快感和精力? 7.萨德跳到餐桌上大喊我的作品永垂不朽的那一幕,虽然我不太肯定,但是对于塑造他的“另辟蹊径的才子”形象还算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过话说回来啊,沙朗通精神病院的舞台当时可是最流行的观赏戏剧的好去处,也正好为想成为剧作家的萨德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萨德在此可能 是因为剧作上获得的成功而自满。 (但是我们都喜欢120,朱斯蒂娜和爱之罪是吧(´^ิω^ิ`))

 5 ) 《性书狂人/Quills》

日期:2001年3月18日
(看的是首映,到场的不全是电影工作者。人群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观众,有大班朋友,一对对情人或夫妇等,十分普罗大众。完场时,听到有人说:「真是闷到八彩,幸好不是付钱来看的!」。心想「不会是那样罢…」,不同背景的人对同一套电影的评价原来可以有那么大的差异。这句话对其他观影者或影评人实在有点启发。)
说回电影,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真实感自然不会弱,观者应会更投入;但奈何,这电影所涉及的题目是性、爱、宗教和道德等敏感问题。所以,观众看时也可能会浑身不自在;其实影片放映的同时,银幕下也展开了一场场的思想辩论会。
电影一开始,已用了很明显和直接的方法去表明当时社会的道德观。Voice Over一把女呻吟声后,影着一女子的头及肩部。期间外声交代一段故事,故事女主角如何荒唐的性生活,及找倒了与她有共同嗜好的男子混在一起。说到这里,很容易会使人联想到镜头下的女子正是该女主角;并与从后伸出手来,带着黑色面具的肥胖男子寻欢作乐中。接着女子掉下泪来。镜头一转,竟然是一个在低角度摄影下的法式断头台,刀锋上还沾着死囚的鲜血,顿时弥漫着强烈的压逼感。他们两人突然变成是死囚与行刑者的关系,不是什么寻欢的伴侣。十分强烈的讯息快速展示出来,由「因」突然跳到「果」,这一矢中的的镜头运动,简单易明地「事先声明」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
一开始已像是先定义了何为罪,什么是社会所不能容的。这样为后来的情节变动埋下了伏线。使后来所有提及道德情节的剧力更为深刻,因为这是先立论,后再以反方论点一一反驳;使何为道德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逐渐含糊起来,进入灰色地带。这样能加强观者追看的兴趣,给人思考的空间。
男主角被人判入与世隔绝的疯人院,但究竟他得了的是什么精神病呢?是因为他爱写别人从来不写或不敢写的小说题材,抑或是他言论出位,满口别人从来都是避而不谈的题目呢?他说他只是作记录,记录人性的另一面,人生中最隐蔽的一面。他在剧院临时擅自改为上演《爱情大罪/Crime of Love》,幽默灰谐,实是明讽刺那披着羊皮医生的荒唐,更深一层是暗讽刺整个社会制度下竟然容纳了这种以宗教和金钱为庇护所的衣冠禽兽。
电影讲述十九世纪一代色情文豪沙特,在当时极为保守的时代的遭遇。沙特把性与爱这元素加入文学作品中,就连言行也绝不让步,想到便说,毫不顾宗教的禁忌,尽显文人疯狂本色。他的所谓罪,就是由于他狂热于创作性爱为题材的文字作品,地下印刷,疯魔人心。他的作品引起人本身的生理或心理需要──性,那份对性的好奇和幻想(全是宗教下所不能容的),就是暗藏于人性内的另一面。如现今教育界致力于改善性教育,原因是希望青少年对性持有正确的态度,不致因为那份得不到指引的好奇而产生歪念,以不当途径满足需要;减少罪案,稳定社会。由于沙特在当时保守的年代写这样的作品,就有如提早涉及性教育;在宗教的观点下,实属离经叛道。但在当时人民的眼中却是舒缓对性那份好奇、幻想和欲念的良药,所以地下印刷自然避不了。
年轻男女为其作品着迷。其中琪温斯利所饰演的角色更是一个典型;不知如何处理那销不住的好奇、欲望,只好偷看禁书,还助其著作面世。那迷惘的情感流走于当时的德道与非道德之间;男主角沙特与另一男角艾比神父之间;有如魔鬼与天使的对立。但奈何魔鬼并不是真正的魔鬼,天使内却是凡间的欲念和本性,抑压着的可以是另一种心魔。两者皆可以无罪,各不相干。可是,他们的名字是「魔鬼」与「天使」,始终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当一个文人心思潮涌时,写下作品,理所当然。何以创作给社会、给宗教定了范围,超出的便是越轨,便是犯罪。一个文人被没收所有书写工具,或可以替代纸笔的对象,最后舌头也被剪掉,何其残忍,这些事情是谁干的,他们又在说着什么理所当然的原因?讽刺是他们将那些遗作发行来赚钱。这段戏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形象描述得更深刻,还舒缓了观众的情绪。因为男主角把十字架吞下自杀的一幕是对加害者、整个社会以及宗教极大的控诉,是影片高潮之一。究竟宗教教义在人类的传释下变成了什么,歪曲了多少?或将宗教误解作什么?人类如何借宗教的力量达成一己私欲。
艾比神父是电影内其中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只被操纵的棋子,处于灰色地带,战胜不了任何一方的思想,左右为难。由于本身的宗教思想道德观已根深柢固,跟后来抑制着的人性本质抗衡,使他痛苦难耐。

 6 ) 用瘋狂的講述來完成自己生命的存在

當你說,在某種程度上你理解那種反叛的時候,其實你並不能身體力行地實踐它,至多只是站在一旁平靜地觀看;或者毫無意識地充當世俗的幫兇,被與生俱來的道德、法則捆縛得不知所措。不要試圖為薩德正名,因為在他的意識裏沒有善惡,他只是描述事實,用瘋狂的講述來完成自己生命的存在。

 短评

别借用萨德的故事,兜售你的人文思想了

8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我宁愿做萨德 也不愿做耶稣的信徒 《尼采》

12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被正统道德观所保护起来的“纯洁”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良,因为那些都是极易变质的。只有经历过邪恶和丑陋,还认为依然应该坚持站在正义善良这一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义和善良。所以真正的圣人不是纯洁的小绵羊,而往往是伤痕累累的心灵。

13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艺术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16分钟前
  • sunshinE。
  • 较差

其实无关情色,整个片子似乎都是激情似火(如那场火戏一般)喷涌而出的创作和书写欲望,精彩绝伦。而书内容自不必多说,正如凯特当年的雪肌一般诱人⋯最后的结局有点刹不住尾似的太过戏剧,但真是很好看啊。杰弗里拉什演疯子确实自有一套,《闪亮风采》之后又一次癫狂出演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女主很漂亮,有点看不懂

24分钟前
  • 未知未觉。
  • 推荐

神父,天呐,神父,神圣的敬畏的禁欲的,真是喷薄的情欲最合适的载体。对于这种题材的偏爱加上这个片子完美的选角和表演,使我完全为这个电影沦陷了。

25分钟前
  • 衣冠冢
  • 力荐

其实电影想表达的我能理解,但是可能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类电影

29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我觉得还OK

31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还行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尤其是西方,向往自由和性是连在一起的,弗洛伊德的逻辑是什么东西都是和性挂钩的,艺术家尤甚,以前我觉得他扯淡,现在想想……大概是真的

34分钟前
  • RD
  • 力荐

该片中萨德著作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反抗暴政,而且更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启蒙之书。首先是因为这种色情文学的真实性和亲切性,在此之前从没有书籍中出现如此赤裸裸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和普通人又是如此贴近。

35分钟前
  • o”mygod101
  • 推荐

知道你最恶心的秘密但却没有抛弃你而且依然爱你,是上帝么?

3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杰弗里拉什饰演的萨德用红酒,用鲜血,甚至用大便书写,文字就是他的生命,即便他执笔写性书,拉什表演疯癫充满热情,当然杰昆菲尼克斯,迈克尔凯恩和凯特温斯莱特也贡献了很棒的表演,部分音乐很有feeling,性解放的主题,悲剧色彩,针砭人性的丑陋,尤以医生的假仁假义,利益至上为代表。

42分钟前
  • Thoreau
  • 还行

作为一部传记类的影片,影片比较真实的记述了两百年前的一段历史

4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无关情色,只是手法比较大胆罢了,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4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自由就在墨水瓶的深处、在鹅毛笔的鼻尖。”这位才华横溢、藐视陈规的色情大文豪真的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才怪才,只是他生不逢时,毕生都在精神病院里和卫道士抗争。这么棒的电影真是相见恨晚!【翻了下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竟然是《跳出我天地》的小孩,可惜杰弗里·拉什的演技了

54分钟前
  • 阵雨
  • 力荐

其实无关情色 讲的是创作激情好么?我笑拉什太癫狂 拉什笑我看不穿。。那股随口而出就是吧啦吧啦一段情色小说描写、却又正义凛然如同捍卫真理的癫狂劲 神了 稍有看《莫扎特》的感觉 这个故事以其执着和癫狂让人鼓掌 却又过于追求戏剧效果而显得刻意

56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然而,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是将萨德送上了绞刑架。政府容忍不了他“伤风败俗”,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开启了民众的思想

5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该片除了刻画萨德这位杰出的作家之外,同时也告诉告诉人们应当清楚的认识传统制度,客观的对待社会发展,否则就会让无知占据人的心灵。这也正是该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1小时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女主男二更像一对……

1小时前
  • 兮子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