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顺利

剧情片法国2021

主演:苏菲·玛索,安德烈·杜索里埃,热拉尔丁娜·帕亚,夏洛特·兰普林,埃里克·卡拉瓦卡,汉娜·许古拉,格莱高利·嘉德波瓦,朱迪思·马格里,雅各·诺勒,丹尼尔·梅斯吉什,娜塔莉·理查德,丹妮丝·沙朗,Stéphane Hillel,Frédéric Siuen,Aymen Sa?di,拉明·西索科,Fran?ois Perache,Catherine Chevallier,Annie Mercier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播放地址

 剧照

一切顺利 剧照 NO.1一切顺利 剧照 NO.2一切顺利 剧照 NO.3一切顺利 剧照 NO.4一切顺利 剧照 NO.5一切顺利 剧照 NO.6一切顺利 剧照 NO.13一切顺利 剧照 NO.14一切顺利 剧照 NO.15一切顺利 剧照 NO.16一切顺利 剧照 NO.17一切顺利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5-29 05:20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池畔谋杀案》编剧艾曼纽·贝尔南协助父亲安乐死的亲身经历,当儿时严厉的父亲,如今不仅垂垂老矣,更对她提出“请帮我结束这一切吧!”令她百感交集。欧容以轻盈叙事和幽默口吻,诉说沉重又複杂的安乐死议题。以镜头凝视父女深切的相处时光,也细腻描绘子女内心的挣扎,苏菲玛索深情内敛的演出更是真挚动人。

 长篇影评

 1 ) 是糖水片,也是欧容式的糖水片

关注欧洲文艺片的朋友可能知道,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的名导欧容,曾以一系列“情欲惊悚片”在影坛树立声望。他的代表作,如《泳池情杀案》《花容月貌》《双面情人》《登堂入室》等,都带着明显黑色风格,叙事结构相对复杂,故事常关涉心理分析、死亡、犯罪、y不道德的欲望等主题。

风格和故事的偏好,可能源自他的酷儿身份,也可能和他的观影兴趣分不开关系。不少评论者甚至称其为悬疑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继承者。

如今,欧容已年过五旬,也许是因为心境变化,在用各种大尺度作品“挑逗冒犯”观众之后,他又选择返璞归真,回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最近释出资源的《一切顺利》,就是一部看起来不那么“欧容”,但又似曾相识,气质温柔干净的生活流亲情片。

《一切顺利》改编自《泳池情杀案》编剧艾曼纽尔·贝尔南的自传性质同名小说,围绕苏菲·玛索饰演的中年作家艾曼纽的视角展开。

她与帕斯卡尔是一对亲姐妹。一日,她们八十五岁的父亲突然中风住院。因累于衰老到无法自理的身体和疾病的痛苦折磨,父亲萌生了自行了断的念头,他告诉艾曼纽自己想要执行安乐死。经过一番挣扎,姐妹俩决心帮父亲实现这个“去死”的愿望。

单从剧情简介来看,可能会觉得故事不过是一则安乐死广告。但耐心看下去,会发现它并非想象中那么“糖水”。

首先,因中风躺在病床上、嘴歪眼斜的可怜老父亲,其实是一位同性恋者。

父亲当年的骗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毁掉了整个家庭,并跟艾曼纽母亲罹患帕金森症、抑郁症的糟糕现状,分不开关系。

而他混乱的情感生活,也给艾曼纽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说在照顾父亲、为其安排安乐死的忙乱过程里,还得应付他时不时来捣乱的昔日情人。

父亲的特殊身份,同他严肃又捉摸不定的性格一起,给父女关系留下了紧张的阴影。孩提时期的艾曼纽,就总是怨恨父亲严厉的管教,也不理解母亲的缺席,恨不得把他“杀”掉。

如今,垂垂老矣、生活已无法自理的父亲竟向她提出请求:“请帮我了结这一切吧”,反而让艾曼纽陷入了犹豫和痛苦。

同性恋、紧绷的家庭关系、不可阻挡的死亡欲望、意志坚强的女性角色、 充满挣扎的“弑父”主题......这些令人熟悉的欧容故事元素一一显现。

但在《一切顺利》里,欧容没有极尽戏剧性之能事,而是选择了克制和内敛,以带有纪录片感的日常生活描摹,呈现出社会关注的视野和内在的情感深度。

尽管镜头都是跟着艾曼纽在病房-卧房两头跑,拍的大多是她一次又一次探望父亲,为他安排安乐死的日常奔波段落。但影片还是不动声色地,用父亲“求死”的愿望,让安乐死,一个涉及社会道德伦理矛盾的公共议题,与特殊私密的父女关系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叙事层面的厚度。

可能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开放发达的法国申请安乐死并不会太困难,但通过《一切顺利》,我们就会意识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电影通过艾曼纽的东奔西走,无不调侃又饶有耐心地再现了安乐死从申请到执行的复杂流程和严苛要求,一再强调着安乐死自带的道德伦理风险。

比如,行动不便的父亲必须从法国周转到合法的瑞士执行安乐死;子女不可以陪同,因为可能会有蓄意谋杀的嫌疑;服药自杀的动作(一口气喝下150毫升液体),必须由中风的父亲亲自完成,否则就失去安乐死资格......

而这一切还必须建立在优渥家庭条件的基础之上,毕竟一万多欧元的安乐死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法国警察的盘查,亲友乃至陌生人的反对、疑问,也展现出“主动求死”的行为,与常情常理的不相容,并折射出子女所背负的情感压力。

毕竟,随着治疗,父亲的病情已好转不少,而他一心求死的豪爽豁达,似乎就在表明“人间不值得”。而这对于深爱并积极照顾他的亲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嘲弄和否认。

影片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双方想法,也没有安排那些剑拔弩张、痛哭流涕的戏剧性吵架场面,而是把他们的不解、愤怒、不舍、愧疚……融进日常细节的波澜里,呈现出一种更加细密的质感,最终落脚于父女双方对彼此真正的了解、尊重和爱。

这一切都可以从艾曼纽被父亲“折磨”的经历展开。尽管在明面上,是父亲给了她一个“杀死”自己的机会,但实际却演变成,不舍父亲离开的她,一次次期待落空的过程。

要知道在父亲病情和精神状态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时,艾曼纽还是会猝不及防地收到他“赶快给我办安乐死”的催促。当父亲推迟安乐死日期,给人回心转意之感时,另一通挑选日期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来来回回,艾曼纽成了父亲求死之路的同谋与“跑腿伙计”。在姐姐帕斯卡尔的衬托下,艾曼纽显然更加坚强冷静,她与父亲若即若离的关系,也让她有机会成为最了解父亲的人。

为了解答父亲执意求死的缘由,电影给出了一正一反的两套回答。

正面的,是艾曼纽用手机录下的父亲安乐死视频申请。面对镜头,父亲为自己在身体和年龄限制下,“无法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遗憾痛苦。强调的,是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尊严和价值感。

反面则是一个具有情色意味的欧容式说法。

在安乐死机构人员回忆中,曾发生过一次服药前反悔的突发事件。即老人在执行安乐死之前,突然发现自己身着红裙的年轻妻子,竟如此美丽。闪念间,他对于美和年轻身体的欲望,战胜了求死的决心,让他活了下来。

也许是巧合,服装以蓝灰色系为主、整体风格低调简约的艾曼纽,在一次特意为父亲准备的聚餐上,穿上了红色针织衫。看上去优雅又美丽的她,得到父亲一句“今天你很美”的礼貌夸赞之后,却再未获得他的额外注意力。比起女儿,父亲显然更在意可爱的男侍者和女婿的影展。

随后,父亲一句豁达的祝酒词“敬你,我的女儿,我们最后的一餐”,彻底击垮了艾曼纽,宣告了她“引诱行动”的失败,以及她的同性恋父亲,不可更改的赴死欲念。

精心打扮过的艾曼纽

身着红衣的艾曼纽情绪崩溃

但艾曼纽被父亲拒绝、折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与父亲和解的过程。

照顾病中父亲、向母亲征求安乐死意见、替他应付昔日情人、申请安乐死、报备艺术馆工作……琐碎之中,她反而参与深度了父亲方方面面的生活,也得以从其他人的看法里,更全面地了解父亲,理解他的死亡选择。

这也让她意识到,父亲并不是一个无情之人。他的冷漠欺骗固然摧毁了家庭,但爱本身的复杂性也不该被低估。

而影片通过对老父亲执意赴死的行动展示,也在用一种更平静的角度,向艾曼纽和观众诠释对生命的认知与选择。奋力求生没什么不对,选择尊重自我意愿、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存和死亡,也没那么可怕。

除了故事,影片在视听上的一些小型惊悚处理与构图配色,也透出不少欧容特色。

干净鲜明的色彩搭配

突然插入少女艾曼纽枪杀父亲的惊悚臆想

爱看恐怖片的艾曼纽

为了保持哀而不伤的整体风格,电影也在姐妹俩与父亲最后的告别戏,通过场面调度,对死亡实施了一次预演。

当前去瑞士接受死亡的父亲,躺在泛着幽暗蓝光的救护车厢时,摄影机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棺材视点”。死者与活人,棺材里与棺材外,泾渭分明。

救护车里,露出父亲一双脚

姐妹俩目睹运送父亲的“棺材”离开

但这些招式,并没有欧容惊悚系代表作的威力,而是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中,让熟悉的观众能看出趣味,相对陌生的观众也不会觉得突兀。

两位主演:饰演女儿的苏菲·玛索,与饰演父亲的安德烈·杜索里埃,也都献上了出彩的表演。

前者角色全程压抑、难有释放,但人至中年的苏菲·玛索,还是凭借自然无修饰的状态,生动但不夸张的微表情,传达了崩溃与坚强交杂的复杂情绪,立住了人物。

安德烈老爷子更是演技超群,把一个性格刁钻又不失可爱的中风老人演得不留痕迹,还给这个人设不讨喜的老年同性恋,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魅力,帮助观众更好地投入故事、理解人物,而非落入预先的道德判断中。

平实的叙述风格里,也能搭建出精妙的剧情结构;“糖水”的亲情故事里,依然探索着少数派的情感与社会话题;毫不费力又几乎面面俱到,或许就是《一切顺利》的魅力吧。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号:影吹斯汀,阅读原文:“狠心”帮gay父亲安乐死的苏菲-玛索,带来了又一部年度亲情佳片

文/motion

 2 ) 《天堂計畫》詼諧生死

歐容近年每1~2年就可以產出一部水準以上的作品, 《天堂計畫》也是如此,想不到歐容可以用這麼幽默、中立的方式處理出安樂死議題, 雖說此片是改編自有多次與歐容合作經驗的編劇 Emmanuèle Bernheim 親身經歷, 但歐容還是非常從容的拍攝這個會讓人哭死的議題。

我一直以為安樂死議題必定會帶有滿滿的淚水, 但《天堂計畫》中可能是我看過最細膩的處理安樂死的家庭(亞洲角色一定又叫又哭的), 並不是說它缺乏感性,而是你能感受到片中女主角蘇菲瑪索所隱忍於銀幕之下的情緒, 歐容幾乎把這些煽情的內容都刪掉了。

留下的是那個令人又想哭又想笑的父親,故事的主線就是女兒幫父親處理安樂死的手續, 同時處理著自小對於父親的依賴,這些乍看蜻蜓點水談論的最後時光, 在電影的尾端還是發生了作用,自己會喜歡《天堂計畫》所呈現那一點點的小細節, 像是女兒把任性父親咬過一口的三明治留下來、 或是母親毫不關心卻一針見血的說出了父親的感情選擇原因、 一家人偷偷在父親背後揶揄他性向的部分,這些都是最高濃度的愛。

我訝異於原來安樂死議題,可以處理得這麼詼諧, 在這些幽默背後是一家人對彼此的信任, 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信念,雖說難過卻也並肩走了最後一程。 《天堂計畫》幾場flashback都令人印相深刻, 不管是小時候蘇菲瑪索不能理解的父親自殺宣言、 潛意識出現的殺父夢境(歐容招牌再現?哈哈) 當然最好看的當屬結尾,父親在瑞士絕美雪山前用餐, 兩名年輕的護送員代替所有觀眾像父親提問 「生命這麼美麗為什麼要結束」 然後就剪回了法國的現場,兩名女兒一同迎接著最後的結尾, 這個問句就像是一個對生命最後的註解,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但在這個最後的旅程中,女兒儘管備受壓力卻好像也解開了多年對於父親的依戀, 我相信多年過去這家人還是會深愛著這個好男色、嘴賤的父親。

 3 ) 无题

真的没想到,一个关于安乐死的故事,可以拍得这么的轻盈而幽默。首先必须承认,此片有着非常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连欧容自己也在电影里自嘲,安乐死如此昂贵,只有富人才能负担,而“穷人只能等死了”。这确实是一个只可能发生在富裕阶层的故事,但欧容举重若轻地做出了具有普世意义的表达。

但凡涉及安乐死,必然会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美好、死亡的意义等等等等,但欧容拒绝沉重或滥情,甚至不加以任何道德判断。而当电影把准备安乐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繁琐文件的准备、法律风险的规避、家人与老人意愿的相左,甚至包括实际的费用问题,一一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这个迈向死亡的过程也在琐碎细节的锚定之下,真正成为了生命庸常的一部分。

勃拉姆斯的音乐、挚爱多年的艺术、深爱的家人与情人,都没有让一心赴死的老人回心转意,但那不是出于绝望,恰恰相反,当最后老人望向阿尔卑斯山那壮阔的美丽时,我认为欧容或者应该说原著作者(也就是片中苏菲·玛索饰演的女儿的原型)是在表达,求死正是出自对生命的热爱,死亡即是生命的最终一环。到结尾,当“一切顺利”这个片名的真意显露时,真的是太过动人的一刻,轻描淡写之中,有着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4 ) 自由的生命——评《一切顺利》

我要你帮我结束生命。

一位父亲在病房中对自己的女儿发出了请求。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新作《一切顺利》在2021戛纳电影节与观众见面,并且获得了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影片改编自艾曼纽贝尔南的小说《池畔谋杀案》,讲述了一位年过八旬的父亲突然中风,由苏菲玛索饰演的女儿闻讯赶来,而父女二人之间多年的不睦,让照顾父亲成为一件难事。在父亲提出想要安乐死的想法后,故事正式开始。

以安乐死为题材的影片,在过去几年里也有过涉及。比如2005年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深海长眠》和2010年由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死亡医生》等,都讲述了安乐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常规的安乐死题材类电影,侧重描绘申请安乐死之人的痛苦,以及安乐死能带给病人解脱,归根结底,这些电影在本质上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局限性——倾向性更多是导演的个人表达,局限性则来自于当下整个社会对于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以及安乐死在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的可行性。这也是大多数影片导演所热衷于探讨的方向。

欧容导演另辟蹊径,通过讲述一对父女之间矛盾化解的过程,客观地把围绕安乐死所产生的问题,逐一呈现在影片中。

沉浸式体验,让生命延长。就像杨德昌导演在《一一》中所提出的: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 死亡的感受是人类生命中无法得到反馈的一件事,而人们无一例外的都会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人们也并非都可以去选择安乐死,但是通过影片,观众得知了,选择了安乐死,将要面临哪些问题。

首先就是法律问题,目前有一些国家是允许的,但是也要符合相关条件才可。而这在导演和他所讲述的故事中的法国,任何形式的辅助自杀都是被禁止的。所以故事中,女儿给父亲联系了一家瑞士的公司。

其次就是执行安乐死所需要的费用,10000欧元高昂的费用对于普通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这还不包括后事的处理费用。然后是如何获得合法途径,怎样证明是当事人自愿接受安乐死。影片中,女儿拿着手机给父亲录制一段意识清醒下的视频证明,父亲说:我已经拥有了一段完满的人生......尽情体验与邂逅。这只是一种和身边人的告别,并不能界定为他自己的意愿。到第二次录制视频的时候,导演给了一个更加主观的镜头,父亲对着镜头说:......我再也不能做我爱做的事......我不想过现在这样的生活,在这样的处境里,我想死去。 在这样的语句中,安乐死也变得冰冷,不再具有人文关怀。

最后就是家人和朋友的接受。父亲和母亲早年离异,让女儿对于父亲心生恨意,而离异的原因则是父亲是一名同性恋。父亲的“好朋友”杰拉德虽然出场的戏份并不多,恰恰是这个“草蛇灰线”一般的人物设置,为影片的故事增加了更多一重的深意,即同性恋能否享有“配偶”的权利。另外还有一位远在美国的表亲,让故事的在结尾的部分出现了小小的波折。尽管如此,故事最终的走向还是像电影中父亲兴奋地喊出来的那句话:一切顺利!

人生最难的就是好好告别。影片从9月份父亲住院,12月份杰拉德出现,2月份父亲病情好转,4份中旬外孙演出,到最后接受安乐死5个时间段展开,每个部分都是缓缓道来,仿佛在这短短的半年内,就过完了他的一生。影片并没有《遗愿清单》一样去做仪式性的告别,而是挑选了几个阶段,借此去回顾他的过去,让观众去渐渐理解,他做这样的一个决定的意义所在。

尽管围绕安乐死的话题和故事还有很多,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观看影片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一生以及迎接死亡的降临。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呢?

最后引用《深海长眠》中的一句话:遏制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遏制自由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生命。

 5 ) 一个洋溢着亲情幽默与疯狂情节的悲喜剧

去年电影界最轰动的莫过于法国新浪潮领军导演戈达尔逝世的新闻,这位享年 92 岁的导演为影坛带来的贡献无需多言,而更震撼的要数这位老导演选择用安乐死的方式告别人生,令这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再次掀起关注。此前,已有不少电影拍摄过此话题,最瞩目的莫过于 2012 年勇夺戛纳金棕榈大奖的《爱》,而最近一部涉及此话题的电影同样出自戛纳,那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一切顺利》。 这位法国导演相信已为很多影迷所熟知,他作品中那些充满奇情伦理、禁忌色彩的情色故事一直是广大影迷津津乐道的对象。而这部《一切顺利》却令人感到意外,也许是步入中年的欧容开始转向关注社会话题,他在 2019 年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感谢上帝》就是证明。虽说这部《一切顺利》是老人安乐死的题材,事实上却不严肃死板,而是一个洋溢着亲情幽默与疯狂情节的悲喜剧,一边让人捧腹大笑,一边让你潸然泪下。

谈到老人安乐死的话题,不得不提奥地利电影大师迈克尔·哈内克《爱》,这部为其带来第二座金棕榈的影片令观众不寒而栗,片中丈夫亲手闷死妻子的冷漠残忍的刻画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相比之下,欧容的这部作品却并非如此,故事讲述年过八十的父亲突然中风,女主角整日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一边要面对罹患帕金森症的母亲,而另一边跟父亲有暧昧关系的昔日情人时不时跑出来捣乱。孩提时期的她总因父亲严厉的管教,恨不得将他杀掉,如今父亲竟向她提出请求了结余生,这让她百感交集,陷入两难。 尽管是一个沉重严肃的主题,但是欧容却处理得轻盈欢快,一方面这个剧本简洁明了,没有过于戏剧化的倾向,大部分情节采用现实主义风格,专注于主人公在医院和家庭之间的日常描写,然而,却又保留着欧容以往最擅长的幽默恶搞心思,其调侃讽刺的矛头指向了这个充满道德伦理争议的安乐死措施。

要知道,至今为止,在欧洲只有瑞士允许合法进行安乐死,但实施过程并没有想当然的简单,依然存在重重障碍。首先是高昂的费用(至少一万欧元)和预约等待排期,其次,不得由子女陪同父母进行安乐死,因法律上会涉及刑事犯罪。还有一点,安乐死服药的操作必须由其本人执行,否则便失去资格。

由父亲质问“穷人如何实现安乐死?”女儿回答:“他们要等死”中,便道出了安乐死制度并非为社会大众所适用,而是有一定的阶级专有属性。而剧本中更多的笑料则出自父亲被运往瑞士安乐死的过程,先是一家人遭受法国警方的严格盘问险而错失时机,其后运送司机中途发现后劝说父亲放弃一幕更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情节无疑在欢笑声中让人思考安乐死与社会道德、法律上的冲突

然而,探讨安乐死引发的社会与道德问题显然不是欧容这部作品的核心,他的关注点依然是亲情,尤其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相比起哈内克的《爱》,女儿因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年迈父母的照顾关怀;在这部影片中,女儿和父亲更是素来水火不容,却在女儿为父亲张罗准备安乐死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父亲,并深入了解到他执着求死的念头。不得不称赞“法兰西女神”苏菲·玛索,她将这个角色陷于两难的情感诠释得真挚感人,一方面希望父亲健康好转能放弃安乐死的计划,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尊重他选择赴死的决心,这种对父亲纠结的爱在父女诀别之夜的一幕演绎得丝丝入扣。 尽管这不是欧容以往那些过火的奇情故事,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同性爱情的矢志不渝,片中父亲的旧情人向警察举报的行为,便从侧面反映出这一点。剧本情节中嵌入 LGBT 元素丝毫不显突兀,反而更让人体悟到爱有其复杂一面,而并不能冠之以“同志骗婚”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这种对性少数群体撇除妖魔化、采取中立的刻画,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能引起观众思考性少数群体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问题。

 6 ) 安乐死

常规的安乐死题材类电影,侧重描绘申请安乐死之人的痛苦,安乐死带给他解脱,这些电影本质上带有倾向性。但这部电影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帮助父亲申请安乐死的女儿,导演侧重于故事本身,感觉没有透露太多对安乐死的个人态度。

安乐死合法化体现的是个人对自己生命自由意志,但该意志是否合理是未知的,剧中有两个片段1.艾曼纽与瑞士女士的对话(艾曼纽问是否有人在最后一刻取消过?有一位病得很重的老人,和他年轻的妻子一起来的,他们在伯尔尼一起逛街,他给她买了一条红裙子,那天晚上他看着他穿红裙子的妻子,他发现她如此美丽,于是决定活下去。)2.艾曼纽对姐姐的对话(当死亡成为现实,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又回来了,然后他们取消了)。所以即使是病重的人,他赴死的意志是否坚定、永不动摇,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立法上是否要尊重他彼时做出的决定?即使在未来看这个决定不合理。在衡量自己生命的处分权上,是把个人自由意志放首位还是把个人生命权放首位?

电影另一个非常好的点是聚焦到当父亲的未来的死亡时间精确到某天某时,女儿的心理、情感变化。安乐死的过程中,申请安乐死手续的家属,他们的感受也应该是被考虑到的一个点。

 7 ) 另类的生死

本片是一部直面生死的现实片,具有人类最大的背景—生死,但用了一个最小最敏感的小“切口”载体—安乐死。据说目前“安乐死”合法化,只有瑞士和荷兰两个国家。日本作家宫下洋一著的《安乐死现场》中描写的情况与本片高度吻合,说明编剧、导演事先对此项制度,以及涉及人员的心态是认真作了考查。 本片总体基调是深情而压制的,这也是本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在直面生死的时候,内心悲伤,外表克制,绝不乱煽情,来博取眼泪。其实不乱煽情就是一种现实的表现,你可以回顾一下周边的现实生活,遭遇到剧烈情况,大多数人在众人面前是不能够乱煽情的,无论是面临很多的痛苦困难或喜悦,都能保持克制和低调。 自主选择离世的权利,是人类终极权利,即使是崇尚个人自由权利保障的国家,对此项权利也是高度克制,没有放纵,关乎个人生死的权利会涉及到人伦道理、医疗保险、家人感情、遗产继承等社会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各国都是采取审慎态度。#用影评发现好电影 #电影推荐 推荐指数85/100,另类生死观,值得一看。

 8 ) 沿途疙疙瘩瘩,尚算一切顺利

哈哈哈虽然两个女儿几次三番被老头气到暴走,但会觉得还是一种有别扭和情感的正常关系。如果中国父母提出类似别管我的需求,子女大概是很难/囿于某种普遍的氛围而不敢 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不耐烦的吧,苦情戏依然是主流。

快近尾声,有人去警察局告发父亲要去瑞士安乐死的事,以为是父亲后悔了不想去自己做的手脚,结果好像真如女儿猜测的一样是他的同性情人杰洛夫?想想我是导演,会让女儿说出来的,然后车门关闭,父亲一脸不可置信和气炸了😤的表情,因为其实前面已经表现很多父亲的难搞和女儿的炸毛,到这里也蓄满了伤情,我会想安排进一次轻巧玲珑的报复,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最后女儿接完电话哭、微笑,是不太成功的释然,在说服自己。真正的释然会在父亲死亡的事实延宕几番之后,于一些与父亲有关的物质和事件联想上泛起和发现。想起《花容月貌》的结尾,女生在与夏洛特兰普林扮演(忘了角色名)的夫人谈话后,望着窗外的光带着眼泪的微笑,一个朝向新生,一个混沌接受。

 短评

# 74 Cannes # 欧容的每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不同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深度探讨了个人选择与亲情困境,更是把他一贯不能缺的LGBT元素以画龙点睛的方式贯穿全程,也是苏菲玛索女神近年褪去女神光环的成功作品

7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2.5 / 差不多是欧容最差。半小时之后就没东西可拍了。

1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没抱太大期望结果还是观感很佳,流畅的叙事加上完全令人信服的表演让这个很小的故事散发出一种欧容的魅力。且完全不玩弄情感只用故事本身说话,思考全教给戏外的观众自己体会。什么时候法国才能安乐死合法化啊,这电影仿佛瞬间也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1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次的欧容好温柔奥,我都差点不认识他了。

14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会拍的导演太让人羡慕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节奏和调度,毫不费力的感觉。这种不用力还出活的松弛感,从上次的坟头跳舞就觉得欧容自由了,抛开了文学和形式,最后的情感力度反而更强了。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是的,穷人只能等死:)

19分钟前
  • Mumu
  • 还行

欧容都开始一本正经的讨论生死了,让人有些不习惯,还是那个专注奇情和尺度的欧容更让人期待。

20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自然到毫无针脚批注痕迹。超越流畅甚是静止的流淌。片头隙碎感难进入,中段理解是一种有意酝酿。极少台词般台词,很口语。唯有母亲回应和结尾处的一切顺利有些写意。节奏全在生死的切换中达成,父女关系、父母的秘密、父亲难琢磨的脾气以及生死愿望…情感的远近,亮与暗,怀疑否定和容纳支持。片中老人两次录遗言,一次是借女儿手机翻录,镜头隔着屏幕隔着老人的脸,说的话坦然。第二次直接以手机屏画幅比为电影本体形式说出。不假借他人口。二镜老人口中说到自己无法再做到的种种才是他决心死亡的真相。安乐死并非对生绝望,而是因对生更美的希望。是一部生本能极强的电影。苏菲把缺口三明治扔了又拾、送父亲走前夜看到血腥恐怖片把情绪通过偏角释放。导演是具童心和女性主义的导演,创作生命如此鲜亮完全不受年龄限制。死亡诠释得通透谦虚,还有幽默。

23分钟前
  • ___
  • 力荐

拍得很稳的糖水片,沉重的安乐死题材用角色的毒舌幽默调剂,显得举重若轻,苏菲玛索最后那张悲喜交加的脸庞是父亲给予的生命原本的模样。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细节和节奏很真实,真情流露又点到为止。欧容拍人物情感真是一绝。

28分钟前
  • 兔安叽
  • 力荐

好几处哭得稀里哗啦。感受很多:一是法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或者说中年城市人面对处境做事方式很像,苏菲姐俩vs我妈和姨妈、我俩姑姑,完全能代入,只是我家老人没有这老头这么浑;二是话说回来,有强烈个人意志或者说自私任性的人,往往又很多是有魅力和才华的,所以苏菲和她爸才彼此欣赏,当然这里需要苏菲的包容;三是里面每个人待人接物应对情况都有自己的方式,传话时说什么怎么说,电话放不放公放,应对警察盘问前的危机处理等等,我能有共鸣,大概因为我欣赏或理解他们所有人,也把自己带入了姐妹俩。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成员关系尤其是亲子之情的片子。每个人都很饱满,就连不被偏爱的外孙女两笔带过也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女孩。不要小看这部片。我觉得很棒!

33分钟前
  • annie
  • 力荐

看欧荣从前充满灵气的影片,会给人一种大巧不工的感觉。毕竟偶有穿帮,大多镜头语言并不十分考究,即使如此依然挡不住从中四溢的灵巧气息。而今的欧荣已然变得愈加细腻且温情,渐渐地“工”了起来,传递情感多用细节进行呈现,可如此一来,反倒不见从前耀眼的灵气。整体虽然不错,但于欧荣而言依然是丧失自我风格的一次束手束脚的表达。

35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这片子拿金棕榈我没意见,但是不可能。眼泪只打转没流下来,给自己竖个大拇指~

37分钟前
  • 陈凭轩
  • 力荐

#2021 VIFF Online# 前入围2021戛纳主竞赛。7分 。感觉跟欧容自己拍过的[时光驻留]比都差点意思,不过[时光驻留]还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死亡的感觉,十几年过去,这部已经是中年人的心态,对衰老的”物质身体“以及整个过程的展示是有意义的,父亲的”有点动摇“或”从未动摇“之间微妙的摇摆其实形成了很不错的叙事张力。基友那条线写得太抓马了(但也是蛮有新意的桥段)。汉娜·许古拉真是自带圣光……以及,苏菲玛索准确是有的,但还是跟那几个顶级法国女演员差一点点东西。看得出来这部戏欧容和苏菲玛索都挺下功夫,无奈还是温吞了……

4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By the Grace of God真的算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导演离影像越来越远,剧作一旦完成,电影也就成型了,话语叠话语,信息加信息,如此基础、过时、随便、理所当然。

45分钟前
  • 刘浪
  • 很差

4.5 笑泪齐飞。欧容就是有这种超能力,可以把如此复杂庞大的伦理问题处理得举重若轻。痛也是淡淡的,笑也是淡淡的,但看完之后的心情却一直沉下去。是那种看完了想让你给爸妈打一个电话的电影,也绝对会是今年的话题之作。

47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金马2021,克制的欧容,把安乐死里悲伤的情绪转化为乐观的情绪,一个字就是:稳

5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和欧容还有苏菲玛索一起看了一部电影

53分钟前
  • Sten&Stone
  • 推荐

《一切顺利》稳重克制的表象下又依稀可见欧容之前的风格影响,安乐死的即将到来将影片推向了一种正在减少的时间,但欧容希望与哈内克式的衰亡时间区分开来,而是尝试以一种巴洛克式的时间意识模拟终末仪式之下的日常之流,这种终结诉诸电影的时间本体,在影片中伦理没有终结Emmanuel作为女性主体在情感,生活上的合法性,却又确保了死亡在摄影机面前的潜在与不可观看,只能被抽象,或者被突然密集的戏剧冲突不断分割为时间的余数。另一方面,无论是苏菲·玛索,杜瓦利埃还是许古拉,总是能在《一》中发现那些属于过去的欧洲电影的名字,安德烈是电影的提喻,当他的面孔出现在手机狭窄的屏幕,并说”我不想这样活“的时候,是欧洲电影在新媒介面前的尼采式告别,瑞士之旅也是升向影像万神殿的奥德赛。

5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感谢上帝》之后的欧荣变得克制起来,情感的藏与露都更加成熟,其实期待这部能拿个奖啥的。

57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