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莲娜:画布人生

爱情片芬兰2020

主演:劳拉·布林,约翰内斯·霍洛佩宁,皮尔科·赛西欧,克里斯塔·科索恩,伊诺·阿霍,亚尔科·拉赫蒂,萨娜·科伊维斯托,凯·库斯曼,泰罗·雅蒂,扬·科兰德,莉莲·派妮,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

导演:安提·乔金恩

播放地址

 剧照

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2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3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4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5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6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3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4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5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6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7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8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19海莲娜:画布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00:4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15年。海莲娜是一位被遗忘的艺术家,她与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在乡下。距离她上一次办画展以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海莲娜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热爱——绘画。当一个艺术品经销商发现了海莲娜和她的159幅令人惊叹的画作,并想要组织一个大型个展后,一切都会改变。但是,海莲娜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她与埃纳尔·路透的相遇带来的。埃纳尔是一位护林人,也是海莲娜及其艺术的狂热崇拜者。他成为了海莲娜的知己,也与她发展出了一段以悲剧告终的亲密关系。

 长篇影评

 1 ) 字数太多,又来这里了。

0829。海莲娜:画布人生,梵高:画语人生。同样的片名,却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既然转到这来了,那就多加点论述吧……

女性艺术家的视角,本来就是我自己很感兴趣的议题。女性的成功空间和市场,本就不是那么容易。海莲娜在画埃纳尔的时候,明显也在对抗凝视与被凝视的二元论,反转让男主成为被凝视的对象,进行身体的欣赏。

这就是该片作为女性主义题材,其中一个很小的点吧(我也不专业,求同存异吧)

这部片子,虽然不是两人的完美结局,但是海莲娜最后的豁达与宽广,带着希望,继续自己的生活,依旧是一个很让人欣慰的结局。

片中的海莲娜,和她的故事,以及这部电影,都值得我们去广泛的推荐给更多人知晓。

看了她的传记电影,了解了她的画作,如果有机会,能去线下参观她的作品展,那可真是印证了电影作为一个传播媒介的强大力量。

片中的她,在开头,并没有因为不被人赏识而放弃作画,一直坚持从生活中取材,也正是她可以被人看到,成为有名气的艺术家的坚实的基础

很喜欢她的画作,承载着她当下的心情与情感,包含着她对埃纳尔不够直白的爱与克制,包含着她对病痛造成的痛苦与折磨,包含着孤独时刻的情感寄托

两个人的关系,与其说是遗憾,不如说是一种隐喻的命中注定,如果两人结了婚,说不定她可能就会投身家庭,创作变少。

电影中的画面,都非常美丽,尤其是当男主要来临的时候,每次的场景都是极为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大场景。两人在一起户外写生的画面,如此的静谧,仿佛时间停在了他俩之间。

最后的独白,最喜欢的一段,梦想与时间手牵手消失在地平线,我们忘记了一生要追寻的目标,最后只剩下白纸。白纸,可能才是她一生最永久的陪伴吧。

现在的我们也是这样,每天都跑的太快,急着追赶新的太阳,却忘记停下脚步,安静下来,回头看看身后的晚霞,是多么的美好。

就像每次的观影一样,说是时间的流逝,不如说是与时间共存,充实且共情的两个小时,才是一天最有意义的时刻。

看电影,对我来说,一直就是件很孤独的事情,这次北影节的云放映,在看完之后,还能有这么多专业的学者和从业者,能和你一起讨论,而且还都特别认同观点,真的是件很美妙的事情。让你觉得,这件事,有人和你同行,你不是一个人在孤芳欣赏。

每周的精神食粮,可以让我吃一辈子,这样的输入,虽然也累,但才让人感觉到有意义很充实。不像上班,只是在一味地输出,身体的累,和精神的累而收获满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 ) 有哪些美到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

这部名叫“HELENE 画布人生”的电影,可以说是美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了!

它细腻、克制、真实而唯美,真的是特别喜欢的电影~

电影《海莲娜:画布人生》(Helene),是一部关于她艺术人生的传记电影~

海莲娜一生创作过40多幅自画像,从年轻一直画到年老,记录了衰老的过程,也见证了她艺术风格的偏好和转变。1945年,她创作了最后一幅自画像,她的脸已经变成了最本质的样子,就像用刀子划过一样。嘴是一条线,眼睛是不可读的~

感兴趣的小可爱们,可以去看看哦,特别推荐的那种~上几张美照你们先欣赏一下❤️

 3 ) 一位芬兰女画家的一生

「画家创作的时候,从不考虑如何诠释他们的作品。灵感源自内心情感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不喜欢被人打上女性画家的标签,我就是画家。」

影片《海莲娜:画布人生》开头的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道出了影片的主题。

看完了确定它是一部很美的芬兰传记片,其配乐和摄影赏心悦目,以悠扬舒缓的节奏临摹了画家海莲娜寻常又动人心扉的美丽人生。

1915年,芬兰的某个小镇上,海莲娜(劳拉·布林 饰)与老母亲一起艰难生活,她不被人欣赏却依然坚持绘画创作,所幸,还有画画和一个老友聊以慰藉。她的生活像很多人一样平平无奇,像是在等待着一种叫做希望或惊奇的东西。

一天,两个男子前来拜访,一个是艺术品经销商,另一个是她的仰慕者——埃纳尔。在他们的帮助下,她终于时隔多年后再次举办了会展,收获了金钱和荣誉。

渐渐,她和他越走越近,成为了在生活中互相信赖并给了彼此期待的人,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一起谈天,绘画,吃饭,亲密又暧昧。她为他画海边沐浴霞光的裸背,他期待为她写一本属于她的书...可是,彼此都有好感的两人,却没有表明心意,长时间以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太君子之交太克制了,让人有几分担心,果然,一切都迎来的改变,在一次旅行后。

事实上,她希望资助他去她曾经去过的位于挪威的一个小岛旅行,而他更想留下来和她一起画画,可她却坚持着:「我希望,我要求你去经历我已经经历过的事情。你需要独自一人去经历。我等不及听你说你对斯凯的看法了。」

最终,等待她的并不是归来的他与她分享相似的生命体验,而是他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并与她订婚的消息。

曾经他对她说过,「我们只写一封信,这样话,那么每封信都是独一无二的。」,结果,他却成为了她独一无二的遗憾。

对她而言,他是她遇见过的最爱的也是最完美的「苹果」,更是她创作的养料,给了她生命绚丽的色彩。

对他而言,她或许只是他崇拜的偶像,想成为却没有成为的人,想拥有过但终归错过了的人,但她也教会了他何为「美」。

影片的大多篇幅侧重于他们之间你来我往的意难平,还穿插了海莲娜与母亲以及和好友韦斯特尔的关系,失恋后,海莲娜很难走出来,韦斯特尔在她患病期间照顾她,读书给她听,她对她说,「握有书籍的人每天都能逃离,到伟大精神的栖息之所。」,可书籍对心碎的她失去了魔力。原来,我们可以劝说别人在情感受挫后要振作起来像钢铁一样坚硬,清明。但是当自己真正面对时却很难抽身开来。

至于,海莲娜和母亲的关系不太好,母亲一直重男轻女且对她进行精神控制,片中,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十年来,我们冲着对方吼叫,仿佛我们来自不同的岛屿。不过,她只是我可贵的烦恼,还是我成功的终极障碍。」

影片温柔而克制的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爱,失去爱,而重新感悟了爱的寻常故事,有爱情的遗憾,亲情的苦痛,还有真挚的友谊和女权精神等。影片存在一些对爱情的呈现篇幅过重,而对海莲娜精神世界的探索略有不足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波动。

结尾处海莲娜有这样一段独白:「我在画埃纳尔的时候,一直看着他的裸背,为何他不明白怎么读懂我的感受呢?或者,或许他误解了。换句话说,现在我又好奇了,好奇,我现在懂了。梦想与时间手牵手,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直到消失在地平线上,我们就这么忘记了,忘记了这一生要追寻的目标,最后剩下的只有白纸,于是我们就找到了欢乐。」

可以说,认为「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悲伤的,即便是幸福的艺术家」的海莲娜,在痛苦和艺术之间实现了平衡。痛苦激发了她的创作,她将内心的情绪和情感等付诸于画里,其中有对埃纳尔的冷静克制之下而又热烈激情的爱,有对痛苦和孤独的感悟,有对生命的活力以及激烈而热情的渴望等,所以,她的画才那么有能量,这也呼应了她对埃纳尔坦露的那一句:「他们说我不真实,作画节奏暴力,激烈。他们说对了,那就是我。」

让我们再度想起影片开头海莲娜所说的那句:「画家创作的时候,从不考虑如何诠释他们的作品。灵感源自内心情感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们就更好明白了,这些生活中的苦痛也好,缺失也好,都是通向我们自己的路,艺术创作或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表达和找到我们自己。

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会这样,总是会对海莲娜这样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欣赏有加,影片中她对埃纳尔说的那一句「你的关注让我感动」让我感动,我也特别喜欢她在给他的一封信中所描述的心情:「有那么一瞬间,这是属于我的,你是属于我的,那时你很忧伤,但我觉得那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的爱是物欲之爱,它不是最高级的爱,它会淡去。寂寞笼罩着我,环绕着我,这是给你的,埃特尔,我想感激你为我做的一切。」

我想,没有比情感还要私人的东西了,大概很多情感无关他人如何评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所以,比起痛苦和悲伤才能拥有艺术,我更希望以那一句「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为结尾,我想即便是遗憾也有独属于海莲娜的快乐吧,而悲伤也不耽误我们找到通向自己的路。

情绪稳定的东dong

 4 ) 人生如画,画如其人

看完这部电影才认识海莲娜,一名独特的芬兰裔瑞典画家。

她生活简陋,却从不放弃作画。

与母亲住在一间破旧的小木屋里,她日复一日地在画布上练习。由于缺乏模特儿,她只能画自己和母亲,以及较少的风景画与静物。她曾说:“没有人真正的认识我,包括我自己”,她笔下的自己总是忧郁而沉静。直到画商找上门来,她的画作才渐渐为人熟知。

她是个敢爱敢恨,忠于内心的人。

埃纳尔短暂出现在她生活中,照亮过她脆弱的心,却如流星般迅速划过,陪伴她的仍是孤独。埃纳尔的背叛让她撕心裂肺,愤怒让她封闭内心,可过了一段时间她还是选择了原谅,或许她深知难以离开这个一起作画、相谈甚欢的男人。于是他们仍保持通信,人生中得一伴侣足矣。

她说话从来不加掩饰,却从不是个冷漠的人。

她直言母亲是个虚伪的人,从未像关心哥哥那样爱她,因此母亲说要离开也不加挽留。她们几十年来互相喊叫,各自活在自己的岛屿,但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不能言语她还是忍不住啜泣落泪,母女之间的感情永远是复杂而饱含深情。

有人评价她作画暴力、激烈,擦痕与磨痕便是她对世界的表达,忽略细节却能扑捉人物的灵魂,她拥有独特的洞察力。如果有人问我欣赏她哪里,我一定会提起她作画时真实的情绪和笔触。我相信她是幸福的,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一个敢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人,不论什么时代都显得可贵。

画布人生,人生就是给画布添上各色颜料,褪去色彩,最后只留下一片空白。

 5 ) 上帝总会给你一个契机,来让你治愈所有的伤痛

这部电影女主劳拉.布琳的演绎贡献,不输于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这是用生命去体会揣摩了一个危险思想及性格的一个角色。

海莲娜,在片中的整体情绪一直处在压抑的氛围之中,这与她的生活,思想,性格一致。

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强硬的外壳,她的家庭造就了她,坚忍且极端,善良且固执的内心。她的职业造就了她跳跃发散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就是开篇不断凝视深渊凝视着自己的丑陋,也在否定自己同时坚持不懈。犹如在鸡蛋上跳舞一般,游离在精神分裂的边缘。

她甚至无法体会画出生命力十足鲜艳的花朵,她的生活就是死气沉沉,到处都是缺陷。

埃纳尔是她阴暗生活中出现的一束光,帮她解决了生活的窘迫,给了她艺术创作的希望,也给了她一份坚守一生的爱情。面对湖面开始拥有憧憬,她的生活有了希望如同一颗钻出泥土的种子。她希望抓住这一份希望,这一棵让自己摆脱阴暗的橄榄枝。这个像一个骑士一样带着光芒进入她生活的人,不断的吸引着她的目光,让她陷入了爱的憧憬之中,他是那样年轻,有活力,没有烦恼。但如同这一副画一样她的爱情没有土壤,即便你充满爱与呵护,终有枯萎的那一天。所以,最后海莲娜释然了。

至少她拥有了这美妙的一刻。

 6 ) 藏愛的畫像(Helene,2020)

1、海倫娜為林務官畫畫像,林務官為海倫娜寫傳記,這是非常高級形式的愛。

2、辛意雲老師詩經辛說卷九十:

最近有一部芬蘭的電影非常的好,我甚至於忍不住說是好極了!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不妨去看一看!他的名字叫作藏愛的畫像(Helene,2020),這是介紹芬蘭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芬蘭一位世界級的大畫家海倫娜謝芙貝克一生的重要藝術創作的過程。其中,觸及他一生的摯愛,那是在他四十九歲的時候開一個大畫展,隨著畫商而來的一位對他極其仰慕的仰慕者,這是芬蘭的一位二、三十歲的林務官,年輕、英俊、純真,充滿理想,他也愛畫畫,更重要的是他有極高超的藝術鑑賞力,他對海倫娜的創造的動機、美的掌握跟所要表達的那種感受有其極其深刻的理解和讚賞——這讓海倫娜很吃驚,也非常的感動。

而後這位林務官也隨著海倫娜學畫,也就在這學畫的過程中,他們產生了極其深沉、相互認識的那種知己之情,可是雙方都把這情感抑制住。而後,海倫娜希望這個林務官如果要再深切的去理解他,那麼就資助他,當作獎學金的資助他,讓他到海倫娜曾經到過的、所認為世界最美的地方去看一看,如此,就能對海倫娜有更深刻的認識。林務官在他的勸導中答應了,接受這一分對他的⋯⋯算是一種愛的支持吧!於是就走上了他的旅途。

哪曉得,走出去後沒多久,竟然遇到了他的遠房的親戚——算是他的表妹吧,非常美麗,十八歲,於是就情不自禁的訂婚了,並寫卡片告訴海倫娜。海倫娜崩潰了!當時的心理學家說:「他的心已經破碎了,碎裂成片片,什麼時候能收攏?不知道」不過,而後從這樣的崩潰中,海倫娜面對事物的美,面對事物中所展現出來對他的那種引動——他站了起來。

當這個林務官告知海倫娜他訂婚的消息,他還以為海倫娜會為他高興,他不知道海倫娜崩潰了。海倫娜對他有深切的愛,不過沒有告訴他,還把他送了出去,而當聽到他訂婚的消息,海倫娜崩潰。只是那陽光,那草地,那飛著的鳥,那些花卉,讓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心靈重新再站起來,他從他的那分失望的愛中一點點的自我釋放,而後回到他的創作上——他成為芬蘭,也是這世界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電影中對他的繪畫及他的愛,深入而一層層的含蓄的表現;待他釋放後,又一層層的去呈現、描寫他細膩的心理動向,同時對他繪畫的理論有極清晰的表達。兩位男女主角那分深愛,極其熱切卻又單純的愛意,非常純潔的深情,表演得非常、非常的到味,真是令人讚嘆!同時呢,電影的每一幕,每一個鏡頭,就像是一幅極美的西方古典繪畫。我想,這是我近來看到最精采的一部電影吧!特別是其中女主角的愛的心理層次,非常清楚、細膩,完全沒有任何過度激盪,卻充滿著那一分澎湃的愛意,這呈現得清清楚楚,層次豐富而清明。最後,他從他的愛逐漸走出,他說他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

 短评

2020年最特殊的一次上海电影节,抢到的唯一一张票。节奏缓慢的文艺片,画面非常美。导演想说的很多,有点碎片化,后半程观察了下很多人睡着了,我也迷瞪了10分钟。

2分钟前
  • stefanie
  • 推荐

又来了 我建议大家不会写片尾字幕就别写。她终身未嫁又难道是她这一生最特殊的地方吗 又女性主义又反男性凝视然后讲了这么个搞不成对象就要死的故事你们自己寻思是不是不大对劲。白瞎了这个美术摄影音效水平。

6分钟前
  • 黑夜与白昼共存
  • 还行

喜欢配乐摄影,故事较琐碎。# 我不想与你保持这份友谊,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见。

11分钟前
  • xoyabc
  • 推荐

摧毁即是创造,摧毁即是新生。海莲娜将她对生命的检视磨刻在画布之上。最终,她突破了黑暗和痛苦,超脱了普世爱情价值观,达成了与埃纳尔的和解、与欲望的和解,真正通晓了“欣赏即拥有,占有即失去。”伟大的人,无一例外都有一段非人的经历。

13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SIFF2020# @梅龙镇广场电影城 第二场。入围了今年的金爵奖最佳影片,比预想中好一些,至少是一部很舒服的作品。只是非常可惜,再精致的布景和构图都拯救不了这个贫瘠的故事,主要是导演能力有限,特别是在进入后半程,节奏全线崩溃

16分钟前
  • Scott
  • 还行

【BJIFF 2020】剪辑、声音都和海莲娜手中的颜料锉刀一样简洁、锋利,太喜欢质感,就是太集中于感情这条线上,和朋友、和母亲、甚至和弟弟的线都没有充分展开,那中文所谓的“画布人生”的翻译就没有很恰当。想知道海莲娜为什么在画中表现战争、她和好友的腿是不是在战争中受伤(《布莱切利四人组》)、她让护林员去的小岛到底长什么样、她在岛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20分钟前
  • 工凡
  • 推荐

海莲娜的每幅画都透着刀刻般的愤怒,但她的愤怒最后征服了我。我觉得这个电影用长达一个半小时优美的画面,契而不舍地告诉我们不要试图跟男性艺术家谈恋爱,不管你们聊得有多投机……只有悲伤的不幸的人们才能拥有艺术,这倒是真的。

23分钟前
  • 阿祯
  • 力荐

读诗便能想起你在海边沐浴霞光的裸背,绘画便能嗅到你正午后颈汗湿的气味。你是我挑到最完美的苹果,是我画布上的全部灵感,是我生命唯一的光。而我只是你人生里的误解,是你放弃的选择。这些年来我与母亲在两座孤岛彼此喊叫,知晓痛苦才是艺术的归宿。你说只能给我写一封信,便寄给我独一无二的遗憾。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到了久违的煤油灯下透出的昏暗的古典美,钢琴配乐时而轻盈时而沉重恰到好处,摄影也是如诗如画般美丽。片子截取了海莲娜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遇到了令她心动的年轻男画家, 却迟迟没有表达爱慕之心,直至他和别的女人订了婚,女画家心碎大病了一场,尔后终生未嫁……不过最后还维持住了这段互相写信的友谊也是厉害了!和重男轻女的母亲共处一室,相互争执和羁绊,到母亲临终时刻才和解。正如她自己所言,"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悲伤的,即便是幸福的艺术家",是这些生而为人的琐碎和苦痛成就了她,她的画风简单却也“粗暴”,那些面目狰狞的自画像就是最好的诠释。即使情路不顺,但她还是幸运的,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无人知晓的女画家Alf Klint 相比,还有人愿意买她的画,有关心她的艺术经销商,还有一位互相通信时常来看她的好知己。

29分钟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

2020上海主竞赛入围。导演前作[恶之花]曾获上影节最佳导演奖。芬兰女画家传记,重点是几幅自画像(镜子高悬这个点很有趣,自恋+自怜)和代表作“水手”,以及与“水手”的原型Einar之间的一段感情。基本上是用现代的女性主义观点重新塑造了这个故事,原生家庭的问题,与画商和仰慕者的交往,等等。作为时代剧美服化道还是不错的,不少tracking镜头比较欠考虑。

3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那些浅淡交织的颜料足以站立我的一生。

35分钟前
  • 零余者
  • 推荐

爱奇艺上看北影节云上展映电影第七部,芬兰传记片。用像古典绘画一样的优美光线色彩,再现了这位芬兰女画家的孤苦一生和艺术画作。疫情逼出来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使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出乎意料地得到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对我这样的老年影迷来说真是大好事,不出家门,看到了不少各国佳作,扩大了视野,又得到艺术享受。赞一个!

3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灯光摄影和美术做得太好了,在家里的每一帧都像油画。喜欢作画过程,颜料的涂抹。对于艺术家悲伤寂寞、烦躁空虚生活的描摹很准确。但是没有把空间引入到叙事中来,空间和剧本是割裂的,也没有100%发挥这些场景的优势。这就是优秀电影和大师的区别吧。anyway,剧本结构不大好,主题也有些意味不明,中间一度失去推进的动力。ps克里斯塔太帅了,翻领衬衫(尤其银色丝绸那件)+西装/格纹外套真的太喜欢了。

43分钟前
  • 溺水小靴
  • 推荐

电影用绚丽的色彩讲了一个其实很寻常的故事,关于爱情里的辜负,关于亲情里的偏心,关于时代背景下的女权。但是寻常后依然很有后劲,我把这归为helene最后获得的白纸般快乐带来的能量。上个月去看alex katz的展,他讲道,能量是艺术的一切,而绘画是消耗能量的过程。看helene的故事更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她把她的情绪付诸于画里,而在片尾她的画里可以感受到如此强大的能量,我想她做到了希望成为的强大的人,也挺好。

44分钟前
  • 也可以清心
  • 推荐

三星半。精雕细琢的临摹了海莲娜的一生,她的冷静、严格、疏离和渴望,还有掩藏在这个下面的她的激情。画面极尽所能的重现了她画作中冷峻不乏生命力的氛围。但终究也只是远远观看,并未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如何用刻刀画出柔情,看透一切却又一无所知。

4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非常隽永的传记片,没有大的戏剧冲突,情感起伏也极为克制,镜头有点琐碎但捕捉的光影很美,悲伤和爱都隐藏在淡淡的配乐中了。/ 艺术家想常人所不想,她们独自拥有一个世界,从不欢迎,只待偶遇。

51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虽然有命题作文之嫌,(讲女性意识,女画家,反男性凝视,灵魂伴侣,情感羁绊等)但我毫不犹豫把它选作我的上影最佳。非常工整的好看的电影,画面布景配乐剧情演员真的太绝。每一幕都如油画,每一个眼神都望进我心里。拍的很克制,但情绪铺的够足,话到嘴边终究选择不表,更让人难受。其实在我看来,故事和主题都是完整而能理解的,一些普世的主题有认真描述,男女主的你来我往意难平,母亲的“母权”,与女权组织成员好友的互相支持,浪漫而真实。和男主共处的时光,我隔着屏幕也仿佛恋爱到眩晕了。“感谢你曾给予我的这么多关注”,刻画他的骨骼时每一笔染料都如同抚摸过他的肌肤。但对于艺术家的身份,她获得过的真挚又短暂的幸福、归属和永伴她的痛苦、虚无、烦躁,还有很多值得思辨讨论的空间。

53分钟前
  • saterachy
  • 力荐

人生而痛苦的原因之一是,不得不承受情感的破碎及其不可修复,比如亲情的不公、爱情的不得。梦想与时间手牵手,一步步离我们远去...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心破碎的声音。惊喜的是女主实际年龄并不大演技了得,感到失望的部分是故事偏生活化,对艺术风格的刻画太少,始终没有揭开Helene关于那抹红色的心事。#Helene Schjerfbeck#

54分钟前
  • 猫日那
  • 还行

海莲娜是这样形容巴黎的:烤热的石头,腐烂的花,未经清洁的皮肤,所有味道交织在一起。她爱脏污不堪的巴黎,那种败落,又是某种意义或写照。痛苦似乎总要在真正的艺术家心头预留一席之地,眼见要开花的感情太像琉璃,美好如斯,却像是静等摔碎的声响。画布上的人生,抛弃了现实主义许久,千百副面孔浮光掠影,唯独你那肖像,熠熠生辉得彷如一道绝世的伤疤。如此忧伤的故事,上好的摄影与配乐是绝配。@ 天幕,#北影节#

5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BRTV影视/BJIFF2021电视展映】芬兰女画家的传记电影,有点像法国的《Séraphin》。艺术家要么流芳百世万人敬仰,要么籍籍无名潦倒一生,很多天生都有着一颗悲悯济世的灵魂和内心。摄影很美,摄影本身就散发着油画之韵,钢琴配乐也增添了几分古典气息。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