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

爱情片美国2012

主演:布莱德利·库珀  杰瑞米·艾恩斯  丹尼斯·奎德  佐伊·索尔达娜  奥利维亚·王尔德  本·巴恩斯  迈克尔·麦基恩  詹姆斯·巴伯森   诺拉·阿娜泽德尔  

导演:布赖恩·克卢格曼  李·施特恩塔尔  

 剧照

妙笔生花 剧照 NO.1妙笔生花 剧照 NO.2妙笔生花 剧照 NO.3妙笔生花 剧照 NO.4妙笔生花 剧照 NO.5妙笔生花 剧照 NO.6妙笔生花 剧照 NO.13妙笔生花 剧照 NO.14妙笔生花 剧照 NO.15妙笔生花 剧照 NO.16妙笔生花 剧照 NO.17妙笔生花 剧照 NO.18妙笔生花 剧照 NO.19妙笔生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02:24

详细剧情

本片是《创:战纪》两位编剧布莱恩·克鲁格曼和李·斯特恩斯奥的导演处女作。  罗里(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虽然一直在努力写作,却从未得到出版社的青睐,时不时还要靠父亲的接济度日。和新婚妻子多拉(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去巴黎度 蜜月时在二手店买了一个书稿包。罗里偶然发现了里面的一份旧小说手稿,内容深深吸引了他。最后他把小说占为己有并出版,终于让他一举成名,成为文学界的新锐。而一个神秘的老人(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突然出现,告诉罗里自己才是小说的作者,并给他讲述了一个小说中发生在巴黎的真实爱情故事。  面对这一切,罗里有了无法逃遁的负罪感。他会把成功当做理所当然,还是一场道德考验?

 长篇影评

 1 ) 三个作家和三个困境

这是一部介乎于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的舒缓电影。其间讲述了三个彼此嵌套的故事。虽然其中一些并未交代结局,但影片本身叙述流畅,并没设置任何的理解障碍。看完之后琢磨的,也非埋藏在影片中的蛛丝马迹,而是里面三个作家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挣扎、屈服与最终成就的过程。 这不是影评或者解析文章,只是对于作家这个群体的一些思索。 现实困境:Young Man (Ben Barnes) 年轻人,所处二战后的美国与欧洲。偶遇的法国女郎成为一生的挚爱,但年轻的爱情可以冲破距离的阻隔,却没法面对生活的残酷。幼女暴病而死,妻子悲怆地出走,困顿无望的生活却成就了他的文学作品——就是被Rory 命名为The Window Tears 的书,那部第一页打印在留言纸背后的手稿。 然而遗失的手稿最终暴露了他所面临的困境。“相比我的妻子,或许我更爱我的作品”。多年后,他会这样看待自己面对困境时,无意中暴露出的本来的选择。面对可能重新开始的家庭,面对今后可能弥补创伤的,刚刚回归的幸福,年轻人选择了妻子犯下的错误,它如此地不可原谅——生活成就了自己文学梦想中的作品,却被妻子大意地丢在火车上。在不经意间,年轻人在一边是家庭、爱人,另一边是文学、梦想的岔路口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要他一辈子的孤独作为代价。 道德困境:Rory (Bradley Cooper) Rory 偶得年轻人遗失的皮包中的手稿。因为被其震撼,将之一字未改地输入电脑。妻子Dora 误以为是丈夫的作品,鼓励其为之寻找出版渠道。成名与利益的诱惑使得Rory 暂时撇开了道德问题,将书出版。但在领取国家文学奖的当天,道德困境的外显——风烛残年的小说的原作者(Jeremy Irons 饰),已在他身后的雨幕中静静注视。 一部无主之作,可以为自己带来名利,可以让自己的其他严肃作品在浮躁时代里被读者有机会认知。不论是物质反馈还是作者价值的自我实现,诱惑都足够巨大。而且那是在另一个大洲的旧货店里,一个爷爷辈皮包里发现的稿件,各种细节都暗示,它足够安全,安全到如风中飞舞的钞票,可以轻盈地据为己有。跨过道德界限一小步后,其他轰然而至的名利就可以在顺水推舟中完成。一切的一切,都在把Rory 欺世盗名的行为合理化。 Rory 的勇气在于他并未狡辩。实际上,在他开始把小说输入电脑的时候,占有它的欲望已经侵蚀了道德判断标准。 Rory 是勇敢的,他在被真相打醒后,对妻子和书商坦白,并希望将自己名字从书上抹去。但本片并未停留在道德批判的层面上(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否则它就成了一则文学青年偶尔失足,之后痛改前非的狗血故事。实际上,Rory 的勇敢没有任何意义。老人馈赠给了他版权,称自己并没有索回的意图。自己一辈子的生活,是Rory 无法窃取的。老人已经为自己的困境付出了一生代价,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并未期许其他。而“你拿走了故事,则要承担痛苦”。道德困境已不仅仅是勇敢可以脱身。 自我困境:Clay (Dennis Quaid) 相比之下,第三个故事最为隐晦和破碎。 前两个故事均为Clay 的新书,即The Words,与电影同名的一部作品里面的讲述。电影里“现实”这个层面的剧情中,Clay 是个老作家。比起自己笔下的两个作家,不论写出惊世神作的年轻人,还是寂寂无闻的爬格子者Rory,Clay 都是一个更加熟稔创作,更加心智成熟,同时也更加复杂的人。 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与妻子分居却秘不外宣,对付媒体与读者熟练而圆滑,更乐意讨论职业棒球联赛而不愿去为自己的作品干杯。Daniella 与Clay 带着明显调情的对话,到最后却成了锋利的追问。关于书的结局如何,关于作者如何看待道德,关于主人公的选择,以及作者自己的选择。“我只想证明,一个人在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后,仍然能继续生活,并且能活得很好。”这种犬儒主义的逃避,并不能蒙混过Daniella 的追问。而在Clay 为Daniella 鼓掌时,他看到了这个被自己带入自我困境的女人,如何驳斥自己,并成为另一个自己,做出不同选择的作者。 而最终,一吻过后,Clay 却让不能自已的Daniella 离开。在被生活与小说两个交困的世界逼迫到最后,Clay 无法面对Daniella ,即无法面对追问的自己。“你带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罗大佑老师曾经这样发问。 最后一幕,Rory 环抱Dora 并道歉,似乎暗示着Clay 与Rory 有着颇为不简单的联系。看评论有人已经说不难看出Clay 写的就是自己。这么理解固然简单,即Clay 希望与妻子道歉,还原生活的真相,摆脱欺世盗名的心理困境。但除此之外,片中便没什么指向性的线索了。所以我更倾向理解为,“小说和现实可能非常接近,但绝对无法完全重合。它们是两类非常非常不同的事物”。Clay 或许有和Rory 一样的恐惧和自责,但那不是他自己,而是他在书中所揉捏的一段经历。其中有多少真实,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片陷于泥淖的三个男性,身边都有一个女人。性别差异在这里,显现出两种性别之间,思维回路的巨大不同——女人需求简单,目的明确,直指问题核心,情绪化;男性则耽于幻境,动机复杂,行为延宕,理性却容易迷失。 三个代价: 沉溺的代价:Celia (Nora Arnezeder) 年轻人的妻子,最为简单的一个代价——亲人的失去,对妻子和女儿永久的自责。 道德谴责:Dora (Zoe Saldana) Dora 在得知丈夫欺世盗名后,并未有过一丝对富足生活和名望的留恋,而是哭泣,恳求丈夫改正错误,情绪崩溃,甚至要离开Rory。这位妻子所代表的,即是纯粹道德自律的要求。 【增补】虽然后来没有再次重看这个片子,但很多朋友在回复里提到了Dora 这个角色,作为道德自律来解读过于简单和片面。回想一下情节,Dora 在看了Rory 敲下的字之后,成为了这本书的第二个读者(虽然她以为是第一个)。她以为是丈夫的作品,被书所感动,之后开始不断地建议Rory 卖掉这本出色的作品(当然她不知道她间接地怂恿了Rory 犯错误)。Dora 作为妻子,是Rory 奋斗的支柱,是男人努力经营事业和作品的目标。Dora 在此有了另一层含义——诱惑。让自己与爱人生活更好的诱惑,成名和成功,让妻子崇拜自己的诱惑,等等。女性对于男性的诱惑,也成为了Rory 铸成大错的原因之一。 追问:Daniella (Olivia Wilde) Daniella 是Clay 的粉丝(文学果?),也是Clay 作品的追问者。某种程度上,她代表了观众的意愿。即想知道黑白分明的真相(这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的故事),希望知道故事现实层面的版本到底如何。而得到回答后,也会对故事的肤浅与堕落表示不满,并发表自己的言论。而Clay 的引诱与最终迷失,也告诉了Daniella 和观众,追问缺乏其意义。因为真相是不可知的。作品,不管其真实或是虚假,终究只是作家极为私密的活动结果。而生活,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一句“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一百年来如同谶语般笼罩着作家这个拧巴的群体。我们读到了海明威这个自我无比强大的巨人,也读到了生而为人即带着对人类恐惧、失落与疏离的太宰治。最光辉与最阴暗的,最宏大与最卑琐的,都被印成书籍,摆在图书大厦“外国文学”那一层里进行销售。 所以困境中的人,是比困境本身复杂得多的群体。 所以,是否“困境成就作家”,“困境成就作品”一定成立呢?人类的文学只要继续存在一天,这个问题永远会被文学评论所探讨,但明显它永无确知的答案。而对于此,很多作家也在著作等身后,提出了自省的回答。 最后吐槽一句——留个底稿,什么事儿都没了。

 2 ) 你在讲故事,却不知你也活在故事里

The words, 故事本身讲述了一个故事中的故事,总的来说有三个故事,故事里的人也在讲故事,抱歉,有点绕。

 

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剧本,非常不错,从这个电影我真切的明白了什么叫惊悚类型片,没有恐怖的镜头,但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我作为一个曾经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发表一个文章也无法引起什么轰动,但如果我是研究文字,的人,如果我可以创作伟大的小说,不朽的杰作,那么剽窃一整本将是无法磨灭的噩梦,绝对会是的,如影片中所说,people make choices in life, the hard part is living with them, 我也曾为自己的人生作过几次关乎命运的决定,有些需要努力勤奋死磕,有些需要当机立断立竿见影。。。现在回想起来,在悠长的岁月中,好像心中一直放了一座钟一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缓慢,但从来没有停下来过,从来没有,我默默的跟着这座钟一直走,也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我和我的决定相处的意外的非常好,即使有时候看上去很糟。

 

The hard part is living with them, 既然如此,就不要作错误的决定,什么叫错误的决定?就是内心里犹豫的那一瞬间。不要问我明天出门要不要戴口罩,我说的是足以左右人命运的选择,没有站在过那样的风口,就不知道风来的有多大,所以,be true, be honest, anywhere, anytime, 就没有人有能力迫使你作出违背意愿的选择。

 

否则,将需要用一生去缅怀那个犹豫的瞬间,那才是人间悲剧。

 

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有些错误无法纠正,只能忘记。接受这个现实,远比验证它更明智。

 3 ) 电影适合给从事或从事过写作的人看

我也倾向RORY和CLAY是一个人,他利用自己的遭遇编了第三部(也许是第N部)小说。
这个戏如果给写过小说的人看,更会和男主产生共鸣,呼吸与共,对其内心的挣扎更会感同身受。因为如何把一段段抽象虚无的场景,一个个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链接起来,要不失生活逻辑,要考虑修辞,要堆砌文字,剧中RORY还要考虑市场受众,个中苦涩非写过小说的人能想象。
尽管大学念的是与写作有关的专业,受的是科班训练,但一个人的想象力究竟有限,记得大一强化训练,每周交一篇不低于一万字的小说,那段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有一次从美国八十年代的少年读物上“剽窃”了一段故事敷衍成中篇,被老师好评,那份忐忑和男主在遇到OLD MAN以后的心理如出一辙。
毕业后没从事与写作有关的职业,倒是工作数年后,有一段疯狂的文思泉涌期,不为名与利,只纯粹取悦自己,仿佛不写就要爆炸。就像被RORY剽窃手稿的OLD MAN,像着魔一样敲击打字机,我像着魔一样敲击键盘。那是个冬天,短短一个月写出二十多万字,灵感的忽然井喷,任何人都阻止不了。当然写作的过程纯然是自娱自乐,我没有男主的生活困扰,退一万步就算拿出来,也一定遭遇RORY的窘状,不会得任何出版社青眼相看。从成年人的角度,那个作品就像RORY第一部被出版商誉为“愤怒的青年”一样,充斥着大学生刚走入社会的幻灭感。主线是一个妙龄少女和三个男人纠缠,一个男人代表金钱,一个男人代表荣耀,而我的女主人公,喜欢第三个默默无闻,勘破世情的男子。这部未完成的故事现在看起来荒唐可笑,只是自己对现实的一厢情愿,理想主义的心理投射,对男性也缺乏了解。
琐碎平庸的生活,偶然事件的发生,工作带来的心情不快,都是写作的干扰源。忘记哪天,我的文思断了,突如其来,那股劲头没了,和年轻的OLD MAN一样,最富才华的书稿丢了,他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可那份内心的挣扎和压抑,真不是局外人能体会。
那段时间拼命的让自己安静下来,可是每天朝八晚五,平庸消磨着激情,文字变得枯涩干瘪,笔下的人物缺了活力,总之创作需要的所有元素荡然无存,没有人逼迫,更不存在什么出版社催稿,没有动力,就什么都没了。
时隔十多年,后悔不是没有一点,但写完又怎样?不过是今天回头看的一篇大笑话。就算回头复写,也绝不会有当年的热情和想象力,更不会把生活写的那么简单肤浅和理所当然,所以不难理解曹禺20多岁能写出雷雨和日出,人到中年只能写出不疼不痒的北京人(当然时代因素也重要)那么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近几年也写过同人文,像红楼梦的各种续作,纯粹是爱原作又对原作不满的自我安慰,甚至带有网友间礼尚往来的性质,不纯是情感和文思的释放。
回到电影,贯穿全剧的是人到中年的CLAY(RORY),试读宣传他现在的商业作品,一个黑色幽默,RORY“霸占”了OLD MAN的成果而逐渐心安理得,为什么?这个世界太残酷。残酷的小说,RORY变成CLAY。

 4 ) 谁在编人生的故事

    总觉得“故事里的故事”是种老套的叙述方式,但是导演偏偏给大家来了个“故事里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不管是几重故事,谁是叙述者谁是表演者,现实与虚构交织,写的人演的人都在一个故事里,那就是Life,所谓人生。
    个人觉得整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便在于daniella和clay的对话,这个天赋秉异想当作家的研究生,虽然已经熟知怎么勾引一个应是见惯了各种场面各色女性的老男人,知道在一个文字老手前怎么说话,甚至是怎么眨眼或者扑闪睫毛的频率都能把握,然而还是不能摆脱内心的稚气,与其说是稚气,不如说是理想化。至少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其对话间带的锋芒和疑问,都跟学生的状态 十分类似——她极其渴望结局、方式、发展等等的定势,或者说是故事里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这些定势的东西,都被这个老油条clay玩忽于股掌之间,他决定了rory的命运,最后与妹子面对面的一番”或许“之言,又感觉rory是他命运的决定者。这种随意的设定,似乎不按照故事的5W展开啊,似乎没有结局、没有尾声、没有所谓的男女主角心灵的救赎啊。
     daniella的话语下,无疑希望rory的失眠,成为对老人的补偿,然而rory的结局呢?或许是把谎言埋入黄土,把金钱名誉带在身边,成为外人眼中的成功者一直成功地活下去。这是clay原本的设定,也是给daniella上的一堂人生课。然而最后是什么击中了他的脑袋,让他在和火辣的daniella正准备进入正式阶段的时候,突然瘫坐下来,rory对妻子说了一声sorry,然后他好像看见了什么。
    一开始我也想用代入法,不论是看这部电影,还是以前看各种小说、故事,代入法总是能直抵文章,进行个人解读的最佳办法。RORY也许就是clay本身?但是这样的代入,让这个故事蒙上了俗气,这个等号,或者就是导演留给观众自行画上的。
     全剧的道德判断还是很明显的,rory的sorry,救赎的情节,漂亮妻子的离去,老人的一番话,虽然那一句“life is full of choice but you have to live with it”似乎是对道德选择后果不确定的开拓,但是看了片子谁都不会在良心上对rory的选择有所好感,导演已经无限地展现其内心的折磨和痛苦。
     谁都有说谎的时候,甚至是这个电影,导演或许就在给我们开个玩笑呢,故事、故事中的故事以及第三个故事,不都是虚构的吗?多少说谎的人现在活的好好的呢,多少人说了谎话被赞许之后甚至连自己也忘了那个谎言呢。我们一直在构建自己的外在形象,因此用语言、动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外界输送信息,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是让他人理解的,但是谁真正的故事就跟外人看到的故事一样?至少我不是,我自己的说谎水平自认已经非常高超,脱口而出的一些打趣的话,调侃自己的语言,或许仅仅为了场面需要,没一句是真的。像我这样的人,最害怕记性好的,就跟rory类似,抓住谎言折磨自己晚上失眠的,某天突然问你,你不是****吗?这种***通常是自己编出的细节,然后你的遗忘和哑口无言,直接击碎谎言,也让自己脸红、脸热,一时尴尬语塞。
     可是,我们演是这么演,谁又不是在编自己的故事呢,最终归于心灵还是归于外在,全看人了。有的人不想让内心承受太大的负担,真相,便是他们皈依的佛门,另外一部分人则不以为然。皈依哪门,道德判断上,和现实遭遇上可能大有不同,但我们谁也不能说出个对错好坏,毕竟这个时候,判断标准又错综复杂了。幸好电影没有把法律问题扯出来,否则这个故事,呵呵,仅仅就是一个毫无美感的版权官司,毕竟最美的是人生,最复杂的,是人心。

 5 ) 想要做点事情总要放弃某些温存

一、故事概要
        跟上次看的不一样,这次是一个文学偷窃的故事。
        洛利喜爱写作,但写出的作品不被出版社接受,生活穷困潦倒不理想,处于对自己的自责中,他说,我没有达到对自己的期待。
        后来一个巧合,他得到一本无名作者的小说,深受感动,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于是蜚声文坛、名利双收。然后小说的作者-老人出现了,老人告诉他创作小说的过程,洛利再一次深受打击、无限自责,告诉妻子、出版社实情,二者都非常鄙夷他的人品。老人告诉洛利无需弥补,既然他偷走了他的作品,就要一起拿走他的痛苦。自此,洛利因为不真诚而家庭破碎。这是一个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小说家就是洛利本人。

二、故事的寓意呢?
        1.做正事儿的时候,要能顶住干扰。
        比如洛利写小说呢,妻子在旁边挑逗他。无可厚非,生活依然要继续,但是工作也要进行,尤其工作效率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儿。不能在别人专心的时候打扰别人,这是对双方的尊重。因为某人某时刻非常专注,理你他就打断自己,尤其作者这行,讲究的文思泉涌,一下子文思给堵回去了,损失不可计量;不理你,你深受打击,心里受伤,热情渐渐消散,他也许是不愿看到你失落而委曲求全,但你利用了他的迁就。人与人之间,总靠迁就是不能长期维持良好关系的。生活跟工作虽然常常穿插进行,但不要穿插的那样无缝嘛,这样降低了专注力,降低了效率,延后成名、耽误自我成长等。想要做成点事情,总要放弃些温存。
        当老人和洛利谈话时,我感觉,男人的世界,通常以成就定输赢。当你面对一个各方面都强于你的人,真的会非常失落,失败感非常明显。女人也是一样的,只是像刘瑜说的,有时候是你自己选择是否睁开眼睛而已:现实的差距就摆在眼前。
        比如这个社会就是以金钱的多少定成功(这个问题足以另起一篇文章)。成功的定义最终还在自己。目前社会都是非常功利的以你掌控金钱的能力判定离成功的距离。实际上,还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的。比如眼界、教养、学养、情商、人脉、以及坚强的内心。但这些东西都不是基于表象能一眼分辨的。所以,一个人的追求,到底是非常物质空虚的金钱,还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当然也分很多种,本质上是实现你的自我价值,你有多大价值要体现在你对整个社会提供了多少帮助。当然,先自救在救人。

2.人没不可能没有秘密。管住自己的嘴。
        洛利不就是。他完全可以不告诉妻子这个秘密,没人会知道,除非被老人揭发,即使被揭发也有解决办法:庭外调解等。自己的名声在外,这个时候澄清声明,自己在文坛的事业完全付之一炬了,已然生米煮成熟饭了在去还原米的真相就不合适了,就像老人说的:愚蠢。既伤筋动骨,也没有必要。既然如此,不如就让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所以,做事、承认自己错误之前,先思考清楚整个问题。比如以上问题,应该先找老人谈,在考虑是否跟公众、妻子坦白。尤其是当这个问题如果上升到道德层面,就更需要慎重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秘密。以前总怕存在X-man中琴一样,能透视别人的意识的人,毫不保留。此处所谈与撒谎不同。现在长大了终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人家不会都写在脑门上,甚至当逼问而至时,也不会承认,这就是所谓隐私。无论有利他人或有利自己,都无可厚非,你不能要求每个人由内而外都是圣人、君子,德行这个东西,有一部分程度是自己刻意留给别人的印象,另一部分,收好自己的狐狸尾巴就可以,没人会那样锱铢必较。
        人生路上还有好多要学的啊。
  
3.怎样评价老人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好帅。一个人是否英俊,30%看长相,70%看他散发出来的气质。无论是英气逼人、还是温润如玉,只要你的气质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而不是隐隐约约不见踪影,就真的会非常与众不同。因为没人会具体看,哟,这人鼻子真塌,眼睛太小,嘴唇刻薄,除非你真的没有可让人欣赏的地方,人们才会不由自主的寻找记忆深刻的点。毕竟人海茫茫,人们不会对每个人都看的面面俱到,都是一打眼什么样,以后就什么样了。
        后期的人生,乏善可陈。

4.怎样评价蹲在厕所里静默的看完整部电影
        正如2所说,属于隐私范畴了。我可不会告诉身边的人,我曾经那样猥琐的蹲在厕所看电影。 我本意也确实不是这样的,厕所中真的度秒如年,打发下时间,谁知道俊男美女非常吸引人,情不自禁时间就一晃而过了。
        论怎样利用碎片时间增加综合竞争力,我身体力行,各类事情都做过了,看电影、电视剧、小说、文章、刷网页、看新闻、刷朋友圈,得出的结论就是,张开你自由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吧。
        

5.论榜样的力量
        我又开始看刘瑜了,每每看她的作品都嘴角微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爱。我分析喜爱来自以下几方面:
        1)非常生动的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刘瑜。她也像我一样,也偷懒,也爱看电影,也不停的寻找自己,而且最终也在设定的位置停留,并作为职业。当然她已经喜欢上了她的职业。
        2)人格魅力。让人不由自主的喜欢她灵动、活泼、调皮的性格。在理解接收、或对外说明某种概念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打比方。但是她打的总是那么深刻、生动、准确,更有趣味性,值得玩味。尤其是当跟柴静做对比时,前者的矫揉造作真的更加无法忍受,后者恨不得用上所有广阔无边的词说明自己,你看人家刘瑜,多么真切、多么亲近,让人忍不住拍大腿:是的是的,就是这样的!
        3)如果真像书里写的,拿一个人做榜样,照着她践行自己,那么我的榜样就是你了!
        此点与本影片无关,但是看完留下点东西的习惯,应该是我榜样的作风,毫不犹豫的留下这篇拙记。

 6 ) 哪个是故事,哪个是现实

看到最后应该知道Clayton就是Rory,其实他的生活就如同小说一般,窃取一个出色的作品成为有名的作家,接着再此经历写出另一本作品,写出的结尾无法令人信服。连the old man 都没有名字。

电影结尾,Daniella 不相信Rory背负这样虚伪的成功继续安然的生活下去,逼Clayton 说出实话,但他还是狡辩也许Rory在编造老人的故事,接着又说到他有俯瞰纽约的公寓,为他献身的年轻女孩,结果他还是骗不了自己,他骗了几乎所有人,掩盖真相,即是他已经出版自己真正属于他的作品,自己也仍无法相信自己。他说现实和小说如此接近,但没有重合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话!当D问Clay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切到Rory对妻子说对不起,其实Clay想要的,无非就是自己与妻子的释怀,但是"You can't just make things right,things are just things."
 
Clay最后 让D离开,应该是无法继续下去对自己的伪装吧。You take those words ,you take the pain.

 7 ) 你也不会想到会变成这样

优美的剪辑,缓慢的节奏,处处润雨细无声。
介于商业和文艺之间,这个评价还是蛮精准的。反而让我有一点难过。
对于将要一脚踏进电影界的本人,我好像从与物质背驰的艺术国度看到了今后挣扎的自己。

小说和现实无论无比接近都不可能重合,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克雷的开脱,但它确确实实是每个艺术者的心理写照。乌托邦就是乌托邦,黄粱还是那个黄粱,它们根本 不一样。

这条路真的不好走,有才者如克雷,风光无限,但一切都empty,可笑的,可以想象得到的empty;烟花者如杰克,一辈子漫漫无垠,只有那个时刻那一本书稿,电光火石;平凡者如罗里,苟且蒙名,不断自轻,才华有限,精力无穷。
我们都不愿看到自己杰克的未来,却没有克雷的才华,只能忍痛接受罗里的剽窃。
我灰心,我甚至有点绝望, 人生啊。看到这样一部年轮之作,我似乎没有什么理由用我粗糙的无知去无病呻吟,每一盏座灯下都有一个苦苦挣扎的灵魂。

我相信,每个步入艺术的青年都有过这么一段怀疑自己,饱受挫折的生活。你拿走了文字,就要承担这些痛苦。其实背后还远远不止是这些痛苦,要知道,就算自己有多么精心去雕琢,还比不来偷来的桂香,比道德更难以接受的,其实是自己。


The Word 开头是一场大雨,机械无力的脸透过挂满雨珠的车窗,满脸胡渣的老人杵着拐杖,也许这是一个错乱的时空,如果没有橘黄花香的巴黎,就没有这样的定位,就不会有后来的定局。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段错误单纯的当做克雷讲述的一个故事,没有任何现实的原型。
我们也可以把自己被逼出来的眼泪当做那一天在车子上蹦跳的大雨,我们还可以不加任何思考不加任何逻辑的接受每一个演员在幕前的激烈情感。
但好像不行,这部片子踩到猫尾巴了,于是我们弹跳起来,一篇篇或绝对或揭露或文艺的影评,这是我们的选择。然后带着选择,装作无关痛痒的接受生活。

本来我想提一提杰克经历爱女夭折破碎婚姻后,在车上看到已为人妇的前妻,踩到我泪腺的尾巴。罗里坐在长椅上,小孩在草坪上玩耍,从一个个年幼的生命,我们貌似清楚人的一生的大体,可是时刻不经意的选择把人生的路走得曲曲折折。是的你可以如同疯狗一样咒骂,但最后,你不得不让一切归于平静。

我几乎下意识的想象,那个法国女孩经历的是怎样的生活。她带给杰克的是一生无法释怀的深刻和恋慕,那她呢。车上的杰克讶异失落不舍,候车的妇人眼睛静静泛起一点波澜,嘴角平坦,犹豫的抬起套上白手套的告别,此后再已不见了。


故事的讲述者克雷,名声大噪的克雷,满面风霜看似智慧的克雷,微笑着接受新人赤裸裸别有目的的勾搭,这种场面事,我们可以想象他看得多了。
然而带回家,无星无月的夜幕下,一次次冒犯的追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谴斥,被逼着面对戴上面具的脸,两杯调情的红酒,夜风掠过的窗台,靠着月光下发亮的窗帘的那张桌子,应该没有想到功成名就后身边会只有红酒。

我们的选择,别人的选择,交错在一起,变成了现在这种糟糕的局面。

 短评

如果你不曾真正涉足过写作和创作的领域,那么你永远无法理解灵感喷薄而出时废寝忘食的癫狂和遭遇瓶颈后的失魂落魄,你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作家可以把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作品视为比爱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你不会理解这一种情怀。还有一句话,一旦作品写出来,它就再也不属于你了。True, In every way.

5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遺憾這劇情又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前兩天剛看了德國的《愛情謊言》,大框架是一樣的,一個是抽屜一個是公文包,但明顯後者要更有深度,一層套一層,扣人心弦,是真正在講這個故事。

6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一个故事套故事的故事,现实反而是最没劲的故事。不要以为你改头换面了我就看不出是在影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哈哈~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真是一个好故事

11分钟前
  • Peggie
  • 推荐

布莱德利·库珀就是投机取巧分子,除了一直得嗑药才能灵光外,有时候运气好的像走了狗屎运,捡了本别人的书稿就成名了。 整体而言,还是局中局,连环讲述的故事模式,三个故事,三个不一样的故事和生活,每一个都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至于电影最后,究竟是小说故事还是现实真实,其实都可,已经不必

1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这不是一个有关道德考验的故事,它只是呈现了世界模糊沉重,真伪难免的实景,每个人走着走着就陷入了生活的沼泽,在它把我们吞没之前,我们都将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堪感觉继续走下去,无人能轻盈跃起,凌驾于迷雾重重的世界之上。

1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四代型男倾情演绎,层层嵌套的故事,可惜可预见性太强,所预示的人生哲理也太浅显,值得称赞的是四位帅哥都很有魅力,新泽西车站那一幕最煽情,人生错过再多,也别错过对愧对之人说抱歉。

2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果然是编剧转导演,以作者与故事的形式,让三层故事嵌套。三个故事本是各自独立,又有意模糊界限,让你觉得他们都来自于真实。除了比较明显的第二层与第三层,连第一层与第二层也被模糊了。 当然,故事并不复杂,每一层都有叙事人与听众。做出选择并承受选择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剧情很在意料之中,但是结构蛮好

29分钟前
  • 你好,地球人
  • 推荐

You take those words, you take the pain.

33分钟前
  • 西米子
  • 推荐

这出戏属于戏中有戏的设置,最耐人寻味的当然是老人的故事,其次是青年作家的故事。最接近现实的是中年作家的故事,但也是最容易有争议的。我朋友认为那个中年作家想到青年作家妻子的画面说明是真实故事,但我认为是虚构的故事,因为中年作家和妻子是最近分居而不是那么久以前就分开了。不过见仁见智

38分钟前
  • RiCe|微醺
  • 还行

演技很到位。

41分钟前
  • Magi
  • 推荐

拍得太冗长,巴黎的故事非常普通,亮点只在于三连环的结构。作为失眠夜的陪伴,合格

44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2012年的《朗读者》+《一天》” 复古怀旧又浪漫,撩动心弦,好久没看到这么一部让我发自内心喜欢的片子了…人生到头来最需要面对的就是一句“I'm sorry…”大赞台湾译名《千言万语》。

4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Bradley Cooper这一次演技很出位很赞,但最终让我鼻子发酸的还是JI的声音和眼神。开放式结局和层层嵌套的故事中的故事绕一圈又回到现实这个原点。我们一辈子要犯下许多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却没有足够的机会对每一个被我们伤害过的人真诚地说一句:"I'm sorry."

47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恰到好处

48分钟前
  • Rach
  • 推荐

坚持你的选择

49分钟前
  • principle
  • 推荐

剧中剧,不错的故事,可惜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最终失去了重点,烂尾了。

50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我们在人生中都会做出许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一课。谁会给你机会说骚瑞呢?且行且思吧

5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套娃 全程无高潮 没立场

57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