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

科幻片美国,英国2018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杰森·李,吉娜·罗德里格兹,泰莎·汤普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大卫·吉亚西,图娃·诺沃妮,本尼迪克特·黄,约翰·施瓦布,萨米·海曼,乔希·丹福德,克里斯汀·麦加里蒂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剧照

湮灭 剧照 NO.1湮灭 剧照 NO.2湮灭 剧照 NO.3湮灭 剧照 NO.4湮灭 剧照 NO.5湮灭 剧照 NO.6湮灭 剧照 NO.13湮灭 剧照 NO.14湮灭 剧照 NO.15湮灭 剧照 NO.16湮灭 剧照 NO.17湮灭 剧照 NO.18湮灭 剧照 NO.19湮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20:20

详细剧情

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是一名生物学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在参加一项秘密任务后神秘失踪,这一年间,莉娜一直生活在悲伤之中。某天,失忆的凯恩忽然出现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后晕倒被送入了医院。在那里,莉娜遇见了文崔斯博士(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   博士告诉莉娜,凯恩被派往了一块被“闪光”笼罩的未知区域,三年间,无数的队伍被派往区域内进行勘探,只有凯恩一人活着回来了。不仅如此,“闪光”正在不断的扩大。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莉娜自愿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队伍之中,和她一同前往的,除了文崔斯博士外,还有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 Gina Rodriguez 饰)和乔茜(泰莎·汤普森 Tessa Thompson 饰)。

 长篇影评

 1 ) 如何解读《湮灭》的开放式结局?——最后女主究竟是不是人类

我认为最后的女主依旧是人类,而不是逃离出来并说谎的外星人。

首先我们从一个电影片段开始入手分析,这个片段就是——灯塔里的“双人舞”之后,女主把一颗磷弹拉开后夺门而出,里面燃烧的人摸了摸男主的脸,然后爬到洞穴内部,最后整个灯塔燃烧... ...

这个电影片段的呈现缘由,我们可以有两种假设:第一是坐在椅子上的这个“女主”向面前很多科研人员陈述的当时画面,第二是导演自己向大家陈述的画面。首先我们可以排除第一种,因为女主当时已经逃离灯塔,不可能看到着火的人摸了男主的脸,并艰难的爬到洞穴内部并挣扎,这个画面是灯塔外的她看不到的,所以那一幕并不是坐在椅子上的这个“女主(无论是真是假)”向科研人员们陈述的。那么就可以断定,那一幕是导演正常叙述故事时呈现的、当时真正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导演正常叙述呈现的、当时真正发生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断定:燃烧的是外星人,逃离出来的是人类。因为人类的肉体是不可能承受磷弹的燃烧的,更不可能还有理智和体力摸一摸男主的脸、走到洞穴里... ...所以那副身体肯定是外星人的,而不是人类。

而外星人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反应呢,比如手握磷弹而不逃、摸男主、走到洞穴内引燃老巢... ...我认为是外星人已经在灯塔内和女主“双人舞”期间,成功复制了女主的很多特性,如外形、动作、习惯甚至更深的人性... ...我们可以看到外星人的头部变化成女主人脸的时候,表情是带有一些难过情绪的,因为外星人已经体验到了女主内心的那种痛苦:失去了爱人、背叛了爱人...面对手里的磷弹,外星人完全是可以跑开的,只是外星人已经完全复制成了另一个女主,“她”是愿意牺牲自己的。所以“她”没有跑开,而是面对这个结局。因为身体成分结构还不是完全的人类,所以可以承受磷弹的爆炸和燃烧,并深情的摸了男主的脸,然后走回洞穴老巢,从而毁掉整个“闪光”的威胁。

只是因为女主在“闪光”内被辐射过,所以身体必然会有一些改变,如最后的眼睛变色等。但她肯定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人类,而非有些人猜测的逃离出来并说谎的外星人。

 2 ) 关于结局的真相,还有复制体的设定原理,影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走出X区域的到底是不是莉娜,这个要从复制的原理来说。

关于复制的原理,影片中已经给出了暗示——所谓的复制体,并不是单纯的复制了身体,思想和记忆也同样进行了复制,这就是复制体男主凯恩为什么回到家里的原因,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凯恩,他理所当然要回家。而在复制体凯恩见到女主莉娜时的反应,也证明了他拥有凯恩的记忆,当时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外星人”。

在影片的结尾,莉娜对凯恩说“你不是凯恩”,凯恩回答的那句“i dont think so-我不这么认为”,这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凯恩,另一个是他不认同莉娜的话(i dont think so),他认为他就是凯恩。

其实关于最后的这句对话,怎么理解并不重要,不管在结尾时复制体凯恩认为自己是谁,至少在他当初回到家里的时候,对他来说他就是凯恩。

这就是复制的原理,复制体拥有本体的记忆和行为逻辑,在复制成功后认为自己就是本体!这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个大主题——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不是我自己?

这是解释莉娜是否走出了X区域的问题关键!

男主凯恩在自杀前为什么迷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

复制体凯恩在回家时为什么迷茫?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

——

同理,女主莉娜和复制体战斗,在莉娜将炸弹交到复制体手中之后,复制体也随之复制出了莉娜的全貌,可以理解为这个时候复制已经成功,那么复制体此时拥有着女主的记忆和行为逻辑,它认为自己就是莉娜!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逻辑矛盾,在它的记忆中,应该是她刚刚将手中的炸弹交到外星人手中,并拉开了拉环,但是此时被拉开拉环的炸弹却在自己手中,所以它才会一脸茫然的看着手中的炸弹。

——此处是重点,复制人从最初开始就在模仿莉娜的肢体动作,并强硬的阻止莉娜离开,同时对于莉娜的袭击总会先发制人的给予反击。但是,这一次它怎么没有继续模仿莉娜的肢体动作?这一次它怎么没有阻止莉娜离开?——因为此时的它已经彻底完成了复制(电影镜头暗示,瞬间变成莉娜的全貌),完成复制的它在这一刻认为自己就是莉娜!

复制体认为自己就是莉娜,所以没有继续模仿莉娜的动作,也没有阻止莉娜离开,而是茫然地看着手中突然多出来的炸弹燃烧,复制体莉娜在燃烧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将死,点燃了丈夫的尸体,点燃了灯塔,然后走到下面毁灭这一切。
它认为自己是莉娜,而莉娜想要做的就是让丈夫入土为安,毁灭灯塔,结束这一切。

看到此处,可以认为我们的主角莉娜走出了X区域,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一切还没结束……

变成植物人的女同伴曾说过折射的原理,其它物种复制或折射了你的基因,拥有了你的基因,由此产生变异和进化!而你的基因里也复制或折射到了别人的基因,拥有了别的物种的基因,由此引发了身体上的变异!也就是说,复制是相互的,折射也是相互的,不止别的物种得到了你的基因,你也得到了别的物种的基因,互相影响互相变异。

我到底还是不是我?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男主凯恩在自杀前的迷茫,同样是全篇的主题和全篇的伏笔。

所以,走出X区域的既是本体莉娜,也可以说是复制体莉娜,当时的莉娜也许还不知道,她们两个本来就已经不分彼此。

来自基因上的复制与折射,与其说是变异,不如说是同化。

莉娜看似战胜了“外星人”,看似成功走出了X区域,但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其实真正的莉娜已经被烧死在了灯塔里,走出X区域的是一个全新的复制体莉娜,这就是复制和折射真正细思极恐的地方——进化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够阻挡进化的脚步,莉娜看似烧死了“外星人”,但真正死去的却是她自己。

=====分割线=====

PS:
说点题外话,虽然个人很喜欢这类科幻片,剧情的发展和结局我也很喜欢,但开篇的瑕疵却让我没办法给这部影片打五分。进入被隔离区域,既没有穿生化防护服,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进行人工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她们对里面的了解竟然一无所知……
有些东西在入口处就能测出来,进入屏障走几步,就能知道指南针不能用,也能知道无线电无法传输,这时候退出来将数据告诉外界就可以了,肯定要先有科研人员在入口处测试各种数据,随后才会派人深入,这才是正常逻辑。这几个女人像是一无所知的新人,难道在进去之前不需要上课?
好在故事的氛围很好,弥补了这点缺憾。

 3 ) 细思极恐,关于《湮灭》的脑洞解析与猜测

写在前面: 据导演本人说,他并没有看完原著就拍摄了《湮灭》,如果再参照一下一些豆友列举的与原著不同的地方,就可见其改编的力度有多大。
我想也没有必要,拿着导演都没有看完的原著对电影进行解析,还是要忠于这115分钟中内所发生的一切,来合理的分析和适当的猜测(因为导演坑挖得实在是太多)从而尽量地解答出这部电影,揣摩到创作者的本意。

还记得一开始女主角莉娜讲的课吗?

40亿年前,一个单细胞分裂,一生二,二生四,四生万物,造就了现在的一切。

当然,分裂的同时也伴随着“变异”,得以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生物。

“闪光”灯塔在片中的定位就相当于40亿年前的单细胞,如今地球的定位就相当于40亿年前的地球。

“闪光”以灯塔为中心在不断地扩散(单细胞分裂扩散),同时伴随着折射(变异),例如莉娜的丈夫凯恩队友体内蠕动的变异肠子、鲨齿鳄鱼、人形植物、口吐人言的头骨熊等。

鲨齿鳄鱼
人形植物

历代的考察队进入“闪光”,或被异变的生物杀死,或得到不好的变异而死去。

“爆体型变异”
这具尸体在这里要专门说下,根据视频的内容和现场情况来看,士兵体内的肠子产生了折射(变异),最后上下身分家爆体而亡。 如果仔细看视频的话会发现士兵的左手臂有着一个“∞”纹身和女主角后来形成的一模一样,莉娜有对尸体进行采集/接触,而在此之前,她发现了自己手臂上的擦痕,由此推测在采集/研究的途中,莉娜透过伤口被尸体折射,导致身上纹身的出现。
PS:有些细心的豆友发现莉娜的队友安娜在出发前手臂上就有着“∞”纹身,这就产生了第二种可能,安娜在与莉娜的接触过程中,通过“闪光”折射到了莉娜的身上。
那么这两个在进入“闪光”前就有“∞”纹身的人之间,除了纹身之外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没有。片中只透露安娜是个医护人员喜欢喝酒,而那个士兵我们则对他一无所知,所以对于这个纹身,我更偏向于是导演营造神秘气氛的手笔。

莉娜的丈夫凯恩是其中首位到达灯塔的人,在那里他无限接近“闪光”,越靠近灯塔被复制、折射发生异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同时也大大加快。在片中就出现了一个他的“复制体”。

补充:
寻找队友时,莉娜在远离灯塔的地方看到了一只鹿角明显被折射过的鹿,见证了它被复制(从身体里分裂出来)的瞬间,由此可以推断,即使不进入灯塔洞穴仍会发生复制。

复制体在电影中的设定是一种在物种基础之上进化的更高等物种(能够自动学习复制完善自身),“闪光”区域的扩散则使这种“进化”呈现出无法逆转的趋势。

在莉娜的视角中,我们从摄像机的视频里看到了凯恩拉开磷弹自杀,然后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了镜头中。

根据莉娜的经历和视频内容来推测,凯恩很可能是先进入了塔底的洞穴,然后被滴血复制,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无意中完成了复制的过程。(回到家中的凯恩复制体近乎一模一样,莉娜没有看出破绽)

但这并不是所谓凯恩自杀的主要理由,在那种情况下我想无论是谁,在还未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有人复制了自己,然后一言不合就拉磷弹自杀了吧。

唯一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当时凯恩就已经受到了不好的变异,要忍受着从体内传来的剧痛,而完成复制的复制体又向他传达了关于“复制”的事情。

参照之前队友的“症状”,凯恩知道自己在走出去之前就会死掉,而且体内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鬼东西,此时已经生不如死的他就请求复制体代替他出去。

“如果走出这里,你去找莉娜。”凯恩在视频中这样说道,紧接着自杀做了个痛快的了结。

但当复制体离开“闪光”回到“家中”的时候,却不适应外面的环境,吐血抽搐,器官衰竭,可能还带点精神混乱。

莉娜受到“凯恩”濒临死亡的刺激,决定跟着小队前往“闪光”的灯塔,这就有了本片的故事。

《湮灭》开放式的结局使很多人都在怀疑,莉娜出来之后已经成为复制体,已经变成外星人,这对外星“假夫妻”将对地球发起“攻击”。

但其实不是

假如你是外星人的话,会将没有必要毁掉的自家灯塔总部给烧掉吗?

故事的真相是

莉娜展现的回忆是真实的,她真的烧了复制体烧了灯塔,但她在“闪光”区域里同时也发生了折射(变异)

莉娜灵魂出窍般地看着“星团”,金色的瞳孔很可能是在呼应片尾,暗示着即使她没有被复制,仍然还是会被“闪光”所影响

莉娜之所以没有事,是因为她到目前为止受到的折射都是无害的(长着多种鲜花的植物、被折射后的熊和鳄鱼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所谓的无害/好的折射),完成了“进化”,最后拥抱时瞳孔变幻的颜色也代表了这点。

“折射”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思想,促使她接受了这种变异

所以在被罗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饰演,也就是那个穿着防护服问问题的胖子)审问的时候,怀着爱与愧疚,她没有揭露丈夫凯恩已经是复制体的事实。

因为这种复制、折射的变异是一种趋势

外星人在电影中至始至终从未真正地出现过,这个推论只是罗马克斯对于用莉娜血液中的DNA复制出来的复制体的看法。

所谓的“闪光”并不具有智慧,它只是一种与地球环境格格不入的外星物质,在机缘巧合之下坠落到地球,具有同化环境、变异复制使物种发生演变的能力

所以莉娜对罗马克斯说:

“我觉得它什么也不想要,它没有摧毁,它改变了一切,它制造了一些新的东西。”

就像是40亿年前诞生生命一样,这是另一场物种演变的革命。

直至最后,“闪光”所带来的复制和折射的影响也未曾消失。(莉娜在“闪光”中明显由折射形成的纹身还在、疑似变成树人的队友没有回来、凯恩的复制体存活)

表面上中心灯塔被烧,“闪光”区域消散,被复制折射的动/植物们消失,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

背后其实暗流涌动,大规模的衰败是由于“闪光”区域“保护罩”的消失,区域内变异程度深的东西(例如水晶树)突然间面对地球相较为“恶劣”的环境时,水土不服通通消失。

“闪光”在被大火破坏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大量地涌入其他地方,四溢其能量,扩散全球,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所有的动植物和环境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凯恩的复制体在“闪光”区域消失后,反倒好了起来──他在不断扩散的“闪光”中获取完善了自身的系统,适应了地球如今的环境。

“闪光”的能量开始进行扩散,复制体的身体也开始趋于稳定,但由于扩散时间短能量稀薄,完全修复需耗费数个小时

“闪光”将会是一场大型的灭绝

一种无法避免的物种演变趋势

所有的动植物将在“闪光”的包裹下,被折射、被复制,要么折射至死,要么因折射而成为多种生物的混合生命体,亦或者是成为替代自己的复制体,折射与复制不断地重复,“身体和思想都将分解成最小块的部分,直到一块都不剩。”

因癌症的侵袭,急于寻求外星技术,以某种方式“吞噬”/“结合”“闪光”的能量进行变异,进而感知到“它”的文崔斯博士就领悟到了这点。

南境的研究员们都误以为莉娜已经消灭了“闪光”,殊不知,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将成为新的“闪光”

被湮灭

 4 ) 【C+影评】湮灭:唯异形与人类难养也

好莱坞的复古风潮在近五年来愈演愈烈,而这在科幻片(和动作片)领域显得尤为明显。90年代末期以来,作为商业电影的主力片种,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被CG特效过度涂抹的问题——的确,CG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和实现创作者的想法,也能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但在绝大多数电影制作者的眼里,CG不过是另一个时髦的卖点而已——而那些真正具有启发性的科幻电影,往往在除了视效以外的地方,有着额外的附加价值。

当我们回顾诸如《银翼杀手》《第三类接触》《超时空接触》这样的经典科幻电影时,它们之所以值得人们回味,就是给出了对一个经典问题的解答:透过这个独特的故事,人类会对自己有了怎样的认识,而又对人类这一种族有着何种意义。这一解答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部分的,但一定是具有启发性质的。

而这,也是近年的科幻电影想要重拾的内容。无论是雷德利·斯科特在《普罗米修斯》中不那么成功地叩问人类起源,还是丹尼斯·维伦纽瓦在《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中对人类自身的反复思索,都是这一倾向的具体表现。而在编剧兼导演亚力克斯·嘉兰的首部导演作品《机械姬》中,透过对人工智能的,我们也能见到类似的表述与反思。

但亚力克斯·嘉兰,以及同级别的邓肯·琼斯,更擅长于构建一个规模较小的,有着更精巧的结构设置和电影技法,和少而精的科幻元素的“事件”型科幻电影。而当他们需要打造一整个充满视觉奇观的幻想世界,并为之添加上一个令人信服和融洽的故事时,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顾此失彼。亚力克斯·嘉兰的新作《湮灭》,就在惊悚氛围和科幻元素之间徘徊,却从未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不可否认的是,《湮灭》有着非常令人兴奋的视觉效果,但最终却没有给予扭曲的世界一个合理的落脚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湮灭》是一部糟糕的科幻电影。恰恰相反,亚力克斯·嘉兰在《湮灭》中展露出了非凡的野心和力量,比同期的其他科幻题材作品,如Netflix的《科洛弗悖论》,迪士尼的《时间的皱折》,都要有着更好的表现力与想象力。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平庸的科幻电影都是对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异形》,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的打乱重组和套用母版,因而丧失了最为重要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恰恰是科幻电影的命门之一。《湮灭》并不缺乏新意:印象派的“微光”效果独树一帜,扭曲变形的异形生物也颇为震撼。但与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母亲!》类似,在面对并不复杂,但富有挑战性的故事时,由于沉迷于自我营造的叙事空间里,影片所传递的中心信息过于抽象化,从而失去了与观众建立联系的最佳机会。

换言之,在最需要深入浅出,寻找一个情感上的宣泄口的时候,《湮灭》丧失了升华主旨的意愿。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湮灭》在制作上是毫不马虎的。摄影罗伯·哈迪在这部与亚力克斯·嘉兰合作的第二部电影里,很好地将迷幻的视觉风格投射到了现实当中,对片中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惊悚氛围有着重要作用。而影片的音响设计,特别是在高潮段落显得大气和壮观。

虽然故事简单直接,但亚力克斯·嘉兰并没有将《湮灭》处理成一部简单的电影——这显然对创作者构建复杂的叙事结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严重低估了现代观众的理解力。与同类电影类似,《湮灭》可能引发人们对自我毁灭,进化,物质依赖等方面的思考,但这并不独特,也不具体,自然也缺乏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所应有的批判力度。

在《湮灭》中,亚力克斯·嘉兰模仿了库布里克对惊悚气氛塑造的方式,并和视觉效果团队一同创造了奇妙和怪诞的奇观,描绘了一个模糊了植物和动物界限的世界,以及肉体对心理的双向影响。尽管电影本身并没有和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另一部脱靶之作《诺亚》一样,公开宣扬环保主义和抨击消费主义,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被看作是关于自我毁灭历程的,不带有情感色彩的比喻。

但仅仅将这些抽象和形而上的问题与理念转化为电影画面,对于一部科幻电影是远远不够的。维伦纽瓦在同样缓慢和沉闷的《降临》的第三幕中,带来了令人百感交集的转化与启示,而《湮灭》在影片最后,并没有形成类似的,实锤一样的结论,而更像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半成品,将解读和过度解读的工作一股脑扔给了观众,让他们自己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有着什么寓意。

而这种带有自我膨胀色彩的举动,在走火入魔的《母亲!》中已经出现过一次了。对于《湮灭》,对于亚力克斯·嘉兰,如果在未来还能看到后续作品,这或许是一个宝贵的教训。而如果就此偃旗息鼓,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了。

 5 ) 湮灭、三体、降临

个人偶然发现,这部影片和《三体》、《降临》存在一些设定上的贯通之处。 “三体”中的“三体人”相对于人类这种懂得隐瞒和制造谎言的物种来说,思维几乎是透明状态。而“湮灭”中的外星生命形态是一种能量体,电影并没有揭示它是否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形式,然而对于所有进入其能量场的地球生物,其自身携带的基因相对于未知外星生命形态来说又是一种透明的状态,因此,它可以利用能量场内的生物任意改造、杂糅出各种“变态”的生命。影片最后,复制女主可以预判真女主的全部行动,正是人类思维在“神秘物体”面前完全透明的写照。然而,能量体所表现出的“毁灭”抑或“创造”行为是否能理解为一种有意识的过程,也无法界定。所有站在人类视角的分析、解构可能都是片面的、狭隘的。 对于能量体形态的智慧存在,很难说是一种进化的终极趋向。但相对于人类用以承载精神、思想的羸弱肉身来说,这种泯灭了纯粹物质形态载体的能量团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存续优越性。从其改写基因序列的能力可初步推理出,它对于能量的驾驭能力是远超人类想象的,因为当前的人类科技顶端水准尚不能充分实现受控核聚变,而核聚变所需的能量量级在宏观宇宙尺度下是极其司空见惯,而且微不足道的。比如夜空中无数闪烁的恒星就是一个个受控聚变反应堆。能量体可以混合多物种的基因甚至是包括人类的思维、记忆,可见它对量子级物质的控制力是游刃有余的。 对于维度,“三体”中描述过,四维空间中的三维生命是极为脆弱的,这就像我们三维生命看待二维事物一样,我们事实上应该可以看到二维物体的全局展现,好比看一张零厚度的画一般。四维生命同样可以洞穿三维生命的全部细节,毁灭三维生命也如我们撕毁一幅画纸一样简单……能量体有可能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形式在三维空间的展开,本人也无法描述四维空间比三维空间(在三个方向上延展包括长、宽、高)多出的那一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的,或是真的可以通过某个波段的光谱呈现出来。 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多出的一维便足以改变一切。包括所有三维智慧存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角度、逻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很难区分影片“湮灭”中的“神秘物体”对地球生命的行为是“改造”、“创造”还是“毁灭”。本人联想到电影“降临”对于外星生命的设定,如果我们仅以逻辑上因果、目的的思维方式看待它们,是行不通的。在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机制框架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或是受动机驱使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呈现出某种现有的状态必然有产生它的原因。我们存在与一条看不见的时间线之中,所有能感受到的现在就像被过去和未来挤扁了一样,对于未来永远是随机与未知,我们通过因果律总结事物内部发展至毁灭的规律,从而有一定可能预测未来,但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过关于未来的记忆。 而降临中的外星人并非如此,他们的时间线犹如一个闭合的环,未来、现在、过去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并不存在“可能性”这种概率上的推测,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定的,因此那些定义时间先后顺序的词都是无意义的,或在他们的思维中不存在。关于这一点认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个科普纪录片:《宇宙的构造》,当代物理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猜想,即我们的宇宙会不会只是一个超清的全息投影,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某些已经存在过的事物的全息影像而已,因而对我们来说尚未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很难充分证明我们并不是某种影像而是真正实际的存在。 不知“湮灭”中的物体是否也是如此,它既可能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也可能只是受高阶智能体操控的、执行任务的能量团……至少依靠动机来预判行为的规律性思维方式对它而言是不适用的。三体中对“意义之塔”的描述非常深刻,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意义之塔的顶端是“存在与延续”,因为我们所有的思想、精神、情感都不可以脱离物质形态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当今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种族的延续、发展进而在较大跨度的时间过程中谋求进化。这是我们在进化道路上,这一个阶段的终极意义。至于那些意义之塔上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高层的意义,我们无端的猜测、思考都将是徒劳的,甚至对于我们实现当前进化阶段的终极意义而言是有害的,更没有必要费神去想塔的顶端是什么了... ... 相比而言,如果说能量体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它的意义显然将不同于人类。首先它也许不需要计算自身的存续问题,因为能量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跨维度的基本单位,不夸张地说,它的存在也许是永恒的。那么,凭我们目前所知,先单单排除生存这一层面的意义约束,有人能够说得清它想要什么麽? unknown. 恐怕它的终极意义还将不只高于人类一个层次... ...无从而知 那些基于它所表现出的行为(破坏了地球固有生态,甚至毁灭人类)所带来的结果的判断、推测都只是浮光掠影地肤浅臆想罢了。我们事实上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来了,干了,而且我们无能为力…… 霍金博士刚刚去世,仿佛正应了他的预判,人类不要主动暴露自己,尝试和未知外星文明接触。影片中这种偏被动的接触形式也是远远超过人类预期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们的意图。未知即是威胁,对于我们这个进化阶段而言,没有什么意义比生存、延续更加宝贵,那些未尝知晓的高阶存在基于自身的高阶意义可能会完全无视人类存在的意义。 有一种“无视”就像长大成人后的你基本不会在意马路边迷乱爬行的蚂蚁在做些什么,还有一种“无视”就像当你无意间踩死了一只蚂蚁也不会十分内疚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便匆匆走过... ...我更希望我们人类所处的是第一种情境,当然最好我们不是那群茫然的“蚂蚁”... ... 科幻电影拍到这个层次,已经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切换视角认识自身了。 再次准备去拜读原著——《遗落的南境》

 6 ) 湮灭中涉及的物理,数学,生物,哲学专业知识

1. 这部电影对于观众的专业背景要求非常苛刻,适宜观影人群主要为拥有生物、物理、数学、哲学以及其它理科相关专业背景的观众。否则这部电影会变的异常难懂以及不知所云,以至于大大降低观影体验。本文作者将站在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理科生的角度,介绍我所能理解的专业背景知识。

2. 闪烁(The Shimmer)的本质:电影中的科学家们对闪烁的本质也有许多推测(比如高维空间。但其实,电影中导演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信息告诉我们它究竟是什么了。首先影片开始,调查员问Lena她是如何活下来的,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她所带的食物只够两个星期但她却在里面待了一个月。而电影之后,Lena从进入到出来的时间在她视角里也是差不多两周(离开同伴的时候是第六天,加上两天到海岸,然后到摧毁灯塔)无论怎么算都无法得出一个月的结论。所以这里隐含的信息是,闪烁里的时间流逝速度和外界是不一样的。作为学理论物理的人,自然意识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就是一个强引力场(广义相对论中叫做“引力的时间延迟效应”又名皮夏罗效应)具体来说,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时空弯曲(很多教科书上说引力导致时空弯曲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因为引力在广义相对论中就是时空弯曲,时空弯曲也就是引力它们是全同的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时空弯曲导致强引力场附近的时间流逝不均匀,也就是时间变慢。根据广义相对论,固有时比坐标时正比于根号下的引力场度规,如果用史瓦西半径来表示的话:

其中Rs是史瓦西半径(即质量为M的物体形成黑洞的最小半径)

如果影片中给的数据是精确的话,我们假定Lena来回一共花的十六天在外界看来是一个月(评论里有人说是四个月?可能记错了?不过应该不会影响结果的数量级),我们可以估算出这种强度的引力场是由一个密度是地球的10^10倍左右的物质所产生,改密度已经接近中子星密度的数量级。并且那个引力场是一个局域的以气泡为边界的强引力场(虽然现代物理还无法将引力场局域,但理论上借助统一场理论其实可以做到)。 因此许多闪烁内的现象就得到了解释,强引力场往往对应着强电磁场,使得指南针和其它通讯工具失效;另外强引力场引起的逆康普顿效应以及韧致辐射笼统来说都可以称为“折射” ;最重要的是,强引力场附近往往伴随着单光子和双光子的产生和湮灭,而湮灭(Annihilation)就是这部电影的片名。

3. 分形(Fractals):影片当中Lena走进靠围墙的地方墙上都会有很多植物,以及那个死亡的士兵体内生长出细胞的形状。我当时看到就觉得,这玩意怎么那么眼熟。后来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分形吗!分形指的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放大多少倍局部的形状和整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理数学和生物专业的一定相当熟悉。数学上有威尔斯特拉斯曲线,物理学上有Bifurcation Diagrams分叉系统 和Boolean automata network(布尔自动机网络,(我前几天在系统复杂性这门课才刚学到),生物学上有珊瑚的形状以及动物肺的结构。这些都是分形。而分形的本质就是非整数维度的图形(比如在三维空间中的谢尔宾斯基海绵的维数是2.7268维。

威尔斯特拉斯曲线
Bifurcation Diagrams
Boolean automata network
Animal Lungs(是不是和影片中的植物长得一模一样)

4. DNA折射:其实本质上就是基因工程,这是本片中最不科幻的部分了,因为事实上那些DNA的重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生物学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在影片中把它的过程简化速度加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最基础结论之一就是“进化的本质就是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提到的“它不是在毁灭,而是在改变” 闪烁通过DNA的折射加速了所有物种进化。这里其实蕴含了对于现代医学的隐喻:现代医学对于基因层面的修饰筛选与改变已经让人类能左右生物进化了。原本生物的进化是上帝的工作,电影中DNA折射也是外星人拥有的接近“神的力量”所产生的超自然现象,但现实中,这却是可达到的,而这正是用人之手,做神做的事情。片中的Replicants,看似让人惊悚,但克隆羊其实已经是人类几十年前就已经做到的事了,片中只是把那只克隆羊多莉换成了长着角的梅花鹿而已。

5. 特修斯之船与本体论同一性:作为哲学的经典问题,特修斯之船所问的是一艘船在海上飘着,几年间一直有零件坏掉和更换,很多年后当整艘船所有的零件都换过一遍之后,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换句话说,决定这艘船和原来那艘船是不是一艘船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是零件,是设计图?还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哲学上叫做同一性问题,对于人来说,确定我是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界都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有人提出基因和表现型,但无法区分你和一个克隆的你谁是你;有人提出是连续性的记忆,但如果你失忆了就不是你了吗?; 有人提出是大脑,但你如果和隔壁老王交换了一半的大脑那么谁是你谁是老王?;还有人提出是意识,但如果你变成植物人了你就不是你了吗? 总之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影片中,那个复制出来的Kane告诉了我们他不是Kane,但那个摧毁了自己复制体的Lena却没有回答。正如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人能够以光速运动的唯一途径就是在T1时刻在a地摧毁一个人并发送他的全部信息到B地,然后在T2时刻在B地用分子原子从新造出这个人。不同的只是片中复制的Kane并没有记忆罢了。

6. 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向:影片中调查人员问道Lena关于外星人的话题时候的第一个问题是“他们是碳基生物吗?” 这个问题其实揭露了,人类大脑的局域性和有限结构必然使人类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只能用人类已经理解了的知识去揣测外星生命体的形式(比如碳基生物,或者硅基生物)。而事实上,外星生物可能既不是碳基生物也不是硅基,而是像影片中一样,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形式,我们知道他存在却不知道他是什么,他想要什么。而如果我们跳出以往对生物体结构的预测,寻找一种新的生命体结构,那么那种结构究竟是什么呢?导演已经给了我们他的答案,而答案就在影片片名中【Annihilation】【湮灭】。“湮灭”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描述的是粒子与其反粒子发生碰撞,变成纯能量(光子)的过程,霍金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10^(-16)秒中那个热宇宙中包含了大量粒子的产生与湮灭过程,那个过程便是创世过程。 而导演想表达的正是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就是湮灭,湮灭让我们摆脱物质实体的限制变为纯能量,那时,人类遍不再被物质工具以及有限的大脑结构所限制,并且将真正有能力迈向宇宙的深处。我觉得这,是导演对于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向的最终回答。细想其实也有道理,那样的生命形态真正能使人摆脱生老病死以及任何物质的缺陷,人不仅能够实现永生还满足哲学上笛卡尔所说的Perfect Being(完美实体)。(倘若真正如此,那真是能有幸见证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哲学在本质上的统一,作为一个理论物理的学生理解到这一层面后我无比兴奋!!!)

“世界本身就是从纯能量中来,最终也会在纯能量中热寂”

转载不需注明出处,就说是你自己写的

 7 )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已经不是我了

根据电影已有的信息,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的故事:

三年前,外星人入侵地球,降落在灯塔。

外星人通过一种光脉冲,产生了“闪光”。

闪光是一个棱镜,把所有东西都折射了,不仅仅是光和无线电信号,还有动植物的DNA。

因此,人会变成植物,鱼变得透明,鳄鱼的牙齿变得像鲨鱼,树长出了了水晶,鹿角长出梅花,军人肚子里的内脏在流动,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 饰)的指纹在变化。

除此之外,熊吃掉了凯茜(图娃·诺沃妮 饰)的声带,再加上熊和凯茜的DNA发生了折射,于是熊发出了人类的声音。

科考组织从陆路、水路投放无人机、动物、人员小队进行调查,通通是有去无回。

一名外星人克隆成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饰)的样子,走出了X区域,并假装成凯恩。

至于走出X区域的是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还是克隆人莉娜,没有标准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整部电影都是由莉娜的视角展开,相当于是她对科学家洛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 饰)讲的一个故事,而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

她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也可能半真半假。

电影最后导演没有揭晓谜底,而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去猜测。

我们可以猜测,走出X区域的是克隆人莉娜。

理由在于,电影结尾她的眼珠还在变化,而此时X区域、闪光都已经没有了,她的DNA没有理由会继续折射。

其次,洛马克斯说她只带了2周的补给,却在里面呆了将近4个月,这对地球人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而且,由于人们在X区域DNA会不断变化,导致内脏、指纹不断改变,甚至让人变成植物,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呆4个月而毫发无损地活着出来,毕竟唯一呆了一年才出来的凯恩其实也是克隆人。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克隆人莉娜可以预判莉娜的动作,每次要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率先打倒莉娜,当莉娜要跑出灯塔的时候也会阻止她。

因此,没有理由说克隆人莉娜会傻乎乎地拿着磷弹不走,被活活烧死。

换言之,可能是克隆人莉娜杀了莉娜(甚至可能小队五人全是她杀的),然后放火烧了X区域,并且走出X区域,假装成真的莉娜,对洛马克斯讲了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

如今这两名外星人是一男一女,就可以继续繁殖出更多的外星人,他们也可以与地球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逐渐融入地球社会,实现他们的入侵计划。

至于外星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就像队长(詹妮弗·杰森·李 饰)说的:我不知道它想要什么,或者是它是不是想要。但它会生长,直到包围一切。

虽然现在才3月,但《湮灭》已经提前预定2018年度最佳科幻片之一,也是2018年度最烧脑的电影之一。

电影由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改编,该小说曾击败《三体》获得2014年星云奖。

这是亚力克兰·加兰执导的第二部电影,2015年他的处女作《机械姬》一鸣惊人,饱受好评。

亚力克兰·加兰发挥很稳定,《湮灭》口碑和《机械姬》不相上下,同样是好评如潮。截止3月14日,《湮灭》MTC 79分,烂番茄新鲜度87%,科幻片达到这个评价已经相当不错了。

《机械姬》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它告诉我们,人工智能过于聪明的时候,就可能反过来加害人类。

除此之外,男主角切开自己的手臂、看看自己是不是机器人的片段,也使电影指向了“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是人工智能”的议题,从而升华了主题。

《湮灭》和《机械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次提出“我是谁”的议题,充满深度、内涵、隐喻。

《湮灭》不是一部大众化电影,也不是那种打打架、讲讲笑话、让观众看得很爽的爆米花电影,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电影。

电影中没有超级英雄、星球大战、拯救世界世界的元素,而是一部以剧情为主的科幻片,类似《降临》《彗星来的那一夜》。

《湮灭》堪称年度最WTF电影之一,也就是说无法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而是错愕、震惊、五味杂陈。

我们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不是好看或不好看,而是看不懂,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看第二遍、第三遍之后,有些疑虑能在电影中找到答案,有些则是开放式问题。

电影关于外星人从哪里来、做了什么或使用什么科技从而产生了闪光、外星人克隆成凯恩和莉娜的目的是什么、外星人想干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导演都没有解答。

由于导演挖了太多坑却没有填,导致很多观众看不懂。

不过与此同时,正因为许多悬念没有标准答案,观众就可以自己解读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而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就给电影带来了深度。就像《盗梦空间》结尾的陀螺有没有停止转动,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看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湮灭》有扎实的剧本、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视听效果、巧妙的结局、富有深意的哲思,完全可以称之为优秀甚至伟大的科幻片。

逻辑经得起推敲,意蕴回味无穷,想必再过多年也不会随着时间褪色,而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美酒般在时间的酝酿下变得更加香醇。

电影的美术、布景可谓登峰造极,首屈一指。闪光、透明鱼、水晶树、人形植物、“梅花鹿”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地下塔的片段绚丽夺目,璀璨无比,堪称视觉奇观。

其次,电影还刷新了我们对外星人的认知。

以往电影中的外星人,总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的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首先也要看该星球是否有水。

事实上,外星人不一定是碳基生物,可以是金属,甚至石头,以及《湮灭》中的能量团。

当然,我完全理解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寻找外星人就得找水”的做法,毕竟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非碳基生物,也就无法寻找它们,即便找到了也无法交流。

但我无法理解现在的电影,全都是千篇一律的外星人,未免想象力太单薄。而《湮灭》就跳出了这样的思维框架。

《湮灭》不仅思想超前,还探讨了人性、哲理的话题。

电影里的队长说过:如果我不马上赶到灯塔那里,开始和结束这段旅程的就不是同一个人了。

凯茜说过:从某个方面看,我失去了两个亲人,我美丽的女儿,和曾经的我。

凯恩也说过:如果我不是凯恩,我是谁?我是你吗?你是我吗?

莉娜的丈夫执行任务一年后才回来,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克隆人凯恩。

而莉娜进入X区域再出来,也有可能成为了克隆人莉娜。

即便走出X区域的是真的莉娜,也不是以前的莉娜了。

毕竟,在X区域DNA会受到折射,人们的肉体会像液体般流动,思绪会变化。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身边的人还是Ta本人吗?

你还是你吗?

我还是我吗?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

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很多事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我们的身体,七年,全部都换掉,一个旧的都没有,永远活在成长当中。刹那刹那,都是变化。而 我们,其实并不是我们。
遗忘是人的天性,总有一天,你会不再记起他。想想看,我们的躯体日复一日清空着,相信记忆同样无法逃过。
七年一清空,前尘尽作梦幻泡影。再多重峦叠峰,也无法阻挡这来自生命本原的潜流。

生活和电影就是闪光,它们像一面棱镜,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性格、三观、内心。

每经过一秒,我们都已经不是上一秒的我们了。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已经不是我了。

 8 ) 克苏鲁与新怪谭

之前有朋友想让我出一篇《湮灭》的文字,我犯懒没写。后来热度渐渐过了,也就打算放弃。再后来看到影片被引进公映,我寻思要不还是趁着公映的当口写点什么吧。

但是大陆公映版不可避免地删掉了一些血腥和惊悚镜头,酌情选择。

亚历克斯·嘉兰仍算一个新导演,他所导演的剧情长片只有《机械姬》和这部《湮灭》,都是科幻题材。然而两部电影均掷地有声,获得不俗反响。

嘉兰的科幻风格相当精致,充满了凝滞般的巧思。《机械姬》是密室电影,在一所房间内描述两个男人和一个女性人工智能的故事。它利用恐怖谷效应营造惊悚氛围,并通过逼仄的叙事空间去探究“本我”与“造物”的纷乱关系。当然,不可避免挟带人性的劣根。

在《机械姬》中出演角色的奥斯卡·伊萨克可以说是嘉兰的“老搭档”了,本片中他继续扮演娜塔莉·波曼失踪的丈夫。《湮灭》在影像空间上是上一部作品的升级,风格也更了进一步。

影片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当年打败了《三体》拿到星云奖,尔后被引进到国内。小说本身承袭自“新怪谭(New Weird)”运动,或曰流派。而这种流派又深受早期的新浪潮科幻、西方奇幻、都市小说、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影响,兼容并蓄发展而成。因此,无论原著的文字还是电影之画面,均彰显着有趣的克苏鲁和新怪谭风格。更重要的是,嘉兰显然找到了适合自己表达方式的素材。

文学改编至电影,大致可分为无修饰(Literal)、忠实(Faithful)和松散(Loose)三种。然而许多电影实际上会运用了多种手法对原著进行重新编排,而非只拘泥于一种。《湮灭》撷取了《遗落的南境》第一部中的部分角色及故事主干,情节和设定细节则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包括莉娜的种族肤色、配角的身份背景(这在原著中是一大悬念所在)、凯恩甚至整个故事的结局等都与原著相悖。但影片很好地保留了原著那种诡异迷离的氛围和“虚无主义”精神。松散为形,忠实于神。

这种“虚无主义”精神自然源自克苏鲁神话,并且时而成为“新怪谭”作品的主题。

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是以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系列小说为基础,经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和众多作家完善而成的架空神话体系。强调“人类最古老最本源的情感是恐惧,最古老最本源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个主旨呈现在克苏鲁体系下许多恐怖、奇幻、惊悚、科幻类作品中。

洛夫克拉夫特,粉丝称为爱手艺大人。生于1890年8月20日,卒于1937年3月15日,是美国怪奇小说作家,一生创作大量小说,生命的最后十年尤为多产,以《疯狂山脉》、《查尔斯·沃德·德克斯特事件》、《克苏鲁的召唤》等作品流传最广,也是克苏鲁神话建立的根基。

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

他在世时候的受关注程度很小,但死后名声却越来越大,与爱伦·坡一并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恐怖小说家。像史蒂芬·金、兰斯代尔、伊藤润二、艾伦·摩尔、尼尔·盖曼等人均受其影响颇深。而例如电影《怪形》、《战栗黑洞》、《养鬼吃人》,还有“S.C.P.基金会”档案集等作品,也能看到不少克苏鲁元素。

“克苏鲁神话”的核心设定之一是《死灵之书》,这是一本虚构的关于恶魔仪式和失落的知识的魔法书。有时它会是书中的麦格芬,有时会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诅咒之物。由此延展开来的,是关于旧日支配者、外神与旧神等一系列“不可名状之存在”的故事。吸收克苏鲁概念或元素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强烈的诡异而古老气氛和违背常理、难以理解的内容,而如果出现了超自然存在或特殊生物,则一定是极其怪异、恶心、冷酷而具有压迫感的样貌。

“克苏鲁神话”就像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样,神祇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一个完整的系统支撑着他们所承载的背景故事,创作也比较自由。“克苏鲁神话”中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争,有种超越正邪的价值观存在其中。正如曾经所说的那样,黑暗的宇宙是人类最后的未知地域,而那里不会有明显的善恶观念。

但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他的好友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基于这一系列神秘主义小说的宗旨,建立并完善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德雷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基督教价值观,将这些古老而强大的神灵分为地火水风四系,也有了更显著的善恶阵营对立,以及更激烈的戏剧冲突。这种做法被许多粉丝认为是对爱手艺的背叛,将原本奔放且充满想象力的恐怖世界变成了一系列现代奇幻冒险故事。因此不少人并不承认德雷斯的作品,只认定爱手艺的小说为正统。

“克苏鲁神话”的特征是古老、邪异、语焉不详。最迷人的则是其中所蕴含的模糊的恐怖感与暧昧的绝望氛围。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共同主题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这种典型的虚无主义特征,我们能在《湮灭》中很明显地体会到。故事的一大半时间内,观众与五位女队员一样,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正是那种不可知的恐怖感。而最终幸存者来到灯塔,所看到的又是她不能理解之景象,同样观众也需要进行积极思考才能接受画面所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影片已经消弭了大半原著中那种强烈的绝望感,但作为科幻惊悚片,结尾凯恩与莉娜相拥的场景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而影片中不少情节处处流露着克苏鲁美学,比如蠕动的肠子、如花般绽放的骷髅、长满苔藓的肉身,以及有个黑洞的灯塔等等。一方面,在影像上,这种视觉设计颇有后现代主义风格,挑战传统审美与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它也如克苏鲁之存在那样,暗示着人类无价值的脆弱性。

就像见过旧日支配者和读过《死灵之书》的人都疯掉了一样,进入“X区域”的前11支队伍,要么无一生还,要么失去理智。依稀记得在原著中,前11支队伍中还是有“人”回来的,但很快便因癌症死去,或者性格大变。

影片里,莉娜一行人找到了上一支队伍的录像,她们看到凯恩等人残忍的切开队友的肚子,里面的肠子如蛇一般活动,而其他人看到这幅景象,则陷入惊惧、痴迷与狂热相交杂的情绪中。

这种先验而离奇的都市怪谭,正是影片《湮灭》和其原著《遗落的南境》,秉承“新怪谭”风格而彰显出的迷人魅力。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原著中的故事显然更复杂,有着明确的前史和后续,也显得更加绝望。影片则用三个时空的嵌套结构,以及冷峻阴美的视听和波云诡谲的景观,将故事变得充满深度和隐喻。

“X区域”被一个巨大的薄膜所覆盖。人们并不知道这个薄膜存在的意义,因为实体物质可以通行无阻,但一些电磁脉冲信号和光线却很难正常穿透。由此看来,它更像一个巨大的防辐射罩,只不过非常薄且透明。电影在展现这个大薄膜的时候,自然考虑到光的干涉,于是它就像我们平常吹的泡泡那样,表面流动着斑斓色彩。这种瑰异的奇观营造,犹如定场诗一般,揭示了影片的整体气质。

胡绍晏在《新怪谭的前世今生》中说道:《遗落的南境》作者杰夫·范德米尔,不仅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编辑。他与妻子安·范德米尔共同编纂了一个集子就叫《新怪谭》,里面分为促生、证据、论述和实验四个部分,介绍了大量新怪谭风格的作品及这种运动的发展脉络。

Jeff VanderMeer

“新怪谭”如今有两大旗手,一个是杰夫·范德米尔,一个是柴纳·米耶维。杰夫如此形容新怪谭: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它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概念演绎,并以真实复杂的真实世界为起点,创造出兼有科幻与奇幻元素的设定。柴纳也在论文中写道:一场高质量幻想作品的井喷正在全球,或者说,主要在英国幻想小说界出现,这些作品展示出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栩栩如生的虚幻现实,五花八门的作家也都跻身创作。

China Miéville

米耶维的《巴斯拉格三部曲》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怪谭作品,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为模板,创造出一座假想的城市,并涵盖了欧洲城市近代以来的各种政治纠结。同时,巴斯拉格世界中也有许多奇特的类人种族,包括鹰人,虫首人,蛙人,仙人掌族等等。由于其交织的奇幻,科幻,测流,荒诞等多类元素,以及令人咋舌的细节描写和浓郁的政治色彩,巴斯拉格三部曲被评论界称为新怪谭的范本。

杰夫·范德米尔的“龙涎香城”系列也是另辟蹊径,其黑暗荒诞的气息令人不寒而栗。这座怪异的城市为“真菌人”所占领,真菌孢子可怕的散播能力是他们实行恐怖高压统治的手段。《遗落的南境》显然延续了杰夫对真菌的“痴迷”。

——(胡绍晏:新怪谭的前世今生)

新怪谭发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科幻新浪潮运动和以克苏鲁神话为代表的一系列非概念小说。但是在新怪谭中,怪物要比爱手艺笔下的神们更具体,性格也更清晰鲜明,在设定上与我们在电子游戏和奇幻故事中常见的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是一种降格的处理,但容易被人接受。

《湮灭》其实也是对原著的一种降格处理:将情节和人物关系简单化,甚至有一些去情节化的仪式镜头。然后在视觉设计上大加笔墨,氛围与母题先行。嘉兰的路线是对的,对于《遗落的南境》这样的故事,一部电影自然涵盖不了所有,然而原著本身便是用一种高超形式包裹着一个俗套的故事,因此影片进一步将故事去繁就简,反而生出更多幽蕴。

包括影片结尾的灯塔戏,是目前为止,我今年看到的最迷人的科幻场景。

从本质上来说,《遗落的南境》仍然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星云奖的手下败将《三体》一样,是依靠科学与想象,颠覆常规的外星人入侵故事。甚至两部作品的入侵者都是因为恶劣的故乡问题而来到地球。只不过《三体》靠着宏大叙事与巨量铺垫,以及与历史结合的复杂人物动机,去体现这种别样性。而《湮灭》则是从设定本身出发,结合“新怪谭”的风格,描绘出另一种高级的入侵手段。

单从影片来看,我们很难说这些外星生命是抱有恶意,还是单纯的出于本能而错乱并复制地球上的基因。但当梅花鹿的角上真的长出了梅花,当鳄鱼演化出了鲨鱼的牙齿,当熊会重复食物的语言时,一切都颠覆了我们的正常认知,也进而引出最古老深邃的哲学问题:我是谁?现在的我是前一分钟的我吗?这涉及到每个有意识的个体对自身的定义。

因此,《湮灭》有着简单的故事和繁复的命题,而视听层面的优秀令它足以通过对白、奇观与结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嘉兰这一次又奉献了水准以上的科幻作品。他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气质同时,也显露出新好莱坞美学风格。当然,单论本片,这种新的影像风格显然受到了克苏鲁和新怪谭的影响。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调性,并希望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短评

卧槽啊这他妈的恐怕是我看过的最creepy的东西了!

4分钟前
  • 文卓
  • 力荐

看完湮灭出来 漫天飞雪 市中心灯光如昼 高楼上的液晶屏在播放芭蕾表演 车站里几个女生簇拥说笑着 突然觉得能平凡活着真好

9分钟前
  • 前景Prospects
  • 力荐

看完前10分钟,扪心自问一次;看完30分钟后,再扪心自问一次;看到结尾,还想扪心自问,发现胸口都扣烂了……一开始,我觉得这片子就是拍砸了……后来,我看了大银幕,觉得都TMD怪资本家……

10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概念可以,但拍的太虚了,矫揉造作,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很美,节奏配乐很文艺,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内核不硬但又假装勃起的片子。

12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片尾像屏保,正片啥也没记住。

14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属于“工作日宝贵的晚上看这个可能会比较懊悔”一类

17分钟前
  • .
  • 还行

我已经不是看电影前的我了

20分钟前
  • FAKEWORM
  • 力荐

从机械姬中的未来极简主义 到这部的末世/废土美学 都可见导演高超的个人品味 剧情掌控极佳 叙事缓慢到来 视听效果上乘 音响马力十足轰炸全场 五位女主演都贡献精彩的演出 小说自身承载厚重 改编则简化剧情线索 但开放讨论与结局 不同观众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23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前大半槽点太多扣一星:美帝军人/科学家就是死光了也不会派这么垃圾的队伍执行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狗一样的心理学家就是盖茨/总统女儿也当不上项目/队伍领导。0生/物/化/核防护装备逗我【不懂怎么评价这个设定和世界观,并不硬核…洞里那段鸟肌…最后结束得太御都合。政府还有智商就该立马搞死男女主

26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为什么没有人敢承认这个电影真的一般,夸夸其谈,故弄玄虚!

30分钟前
  • 透明
  • 还行

其实我只是因为曾经追原著又喜欢导演和卡司打了4星

32分钟前
  • InfernO
  • 推荐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最近有点不对劲,先别着急怀疑他出轨,他有可能是碰到外星人了。

37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生者在求死,假人在求真。南境里一切仿佛被污染,边界波光笼罩,同蔓开出异卵之花,猛禽犬牙交错,植物长成人形。南境外的人世又何尝干净,为了谋取肉体欢愉的背叛,为了好奇之心的抵达,为了感受生命的一次次自戕。闪光的出现,是天降恶兆,还是苦果自食?每个人心里都有座灯塔,住着和你一样的人形。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又名《膨胀的保鲜膜》,讲一群人进入保鲜膜探险的故事。2.故事告诉我们:女生为了调查丈夫去哪儿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3.如果丈夫一年才回一次家,那他可能不是你丈夫。4.娜塔莉一次得到两个奥斯卡(·伊萨克)。5.泰莎汤普森演的是三毛转世,因为三毛说来生要做一颗树。6.雷神不去救女友和女武神吗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科幻片拍成这样,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惊心动魄又渗透着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测还搭配着复杂的内核,真的很久没有看一部怪奇题材的科幻电影能让人如此屏气凝神了。

46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今年最佳(软硬兼备)科幻片提前锁定。剧情一首中国经典神曲可以概括:你是谁 我是谁 今夜谁是谁,你愿意 我愿意 愿意就可以,歌照唱 舞照跳 世界太美好,星期六 星期天 不用起太早。咚吧啦呀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

50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相当于看了个当代艺术展吧…

54分钟前
  • vic
  • 还行

文科生看不懂《降临》,理科生看不懂《湮灭》。

5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所以三年内全军覆没之后的决定就是派五个毫无防备的女科学家进去考察?你检疫站谈话都要隔离,然后派人进去就直接裸?全片就是个故弄玄虚外壳下的低成本b级片。充斥着exposition的谈话,谈话,然后谈话?全员智商掉线,表演生硬,摄影特效眩光亮瞎狗眼,最后随便丢一个高概念的结尾糊弄观众。。

1小时前
  • LIMBO
  • 较差

So? 丨Alex Garland已列入黑名单,有气无力当深沉,故弄玄虚当神秘。

1小时前
  • 山上风下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