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鸡毛一样飞

剧情片大陆2002

主演:陈建斌,秦海璐,廖凡,陈明昊,杨婷,唐旭

导演:孟京辉

 剧照

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2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3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4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5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6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3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4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5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6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7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8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19像鸡毛一样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3

详细剧情

  首都机场附近的某个小镇上,曾经的诗人陈小阳(廖凡)化身黑鸡养殖场场长,一心做着自己场出产的营养黑鸡蛋全部占领北京市场的梦。某日,小镇迎来陈小阳的昔日好友、失败诗人欧阳云飞(陈建斌)。在欧阳云飞眼里,宁静的小镇神秘怪诞,正与他的心境相契合。  孤独、有许多怪癖、患有色盲症的小镇姑娘方芳(秦海潞)爱上了欧阳云飞,并期望对方能带她离开对她来说只有黑白二色的小镇,但欧阳云飞想的只是如何成名。在一张偶然买到具有神奇魔力的盗版光盘的帮助下,欧阳云飞梦想成真,可是怪事也接踵而来。

 长篇影评

 1 ) 诗意的失意与失忆

这是一个不属于文本的年代,所有那些自诩为文化精英的人们,都在努力的用自己另类的方式去解构着文本,文本突然从昨天金碧辉煌的皇宫中被驱逐出来,变成了红灯区里的娼妓,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的去蹂躏她,然后带着满意的表情离开。雅克.德里达或是福柯假若尸骨未寒,看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人们正在用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发明--解构去肆意破坏着另一种伟大的发明--文本,并在这种如同用自己的左手砍断右手般变态的自虐行为里获得前所未有的快感,所以这个年代虽然失却了文本,却收获了艺术和写作的大众化。也许,这是一种诗一样的生活。

在绝大多数人都游走在影像里,流连于物化的风景中,或是站在一无所有的大墙面前高唱自由的时候,孟京辉这个异类再一次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这样一个廉价文本的时代,这个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弄潮儿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并没有选择自己一向擅长的手法--荒诞戏剧,一种基于文本却玩弄文本的艺术样式去讽刺荒唐的畸变。相反,他变得一本正经的开始用严肃的文本和影像的交叠去透露他对于这个时代的看法,这不由得让人不得不对他的艺术态度进行一次重新的审视。即使舞台的维度遭到了彻底的颠覆,但他的骨子里所钟情的荒诞和嬉笑怒骂,以及隐藏在那一段段有点苍白的文本背后的对于诗歌的挚爱,似乎从未改变。

我愿意用诗歌和诗人的特质来指代文学身体上天生的理想主义的基因。它和他的狂放,自由,真挚,让小说或是戏剧这种总是要受到叙事,解构等等杂芜的要素所羁绊的体裁显得无地自容。诗歌可以永久的拒绝时间,拒绝地点,拒绝事件的约会,只要仍然存在感情,只要仍然存在将这个世界涂满各种颜色的感情,这种最为纯粹的文本随时都可以喷薄出如火山爆发般惊人的能量。但是,理想主义的鲜血虽然美丽,可是更适合去当作春节大门上对联朱红的颜料,理想主义者洋溢的激情,无奈的被茶余饭后插科打诨时的无聊消遣所消解。在文本消亡的时代,诗歌和诗人都是多余的,或者说,一切有关虚无的理想主义都是多余的。形单影只的文学丧失了一切曾经亲密无间的伴侣,只能像落魄的欧阳云飞那样拿着一只荞面皮枕头和自己的诗集混迹于江湖。这个失意诗人离奇的经历构成了这个具有典型的孟氏荒诞风格的故事,而他显然就是那个被孟京辉寄寓了很多意味的诗歌的化身。他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事业,就连自己唯一所能依赖的写作都已经丧失,这一无所有的窘境不过是诗歌惨淡的面孔在镜子中的又一次呈现。欧阳云飞所来到的小镇,是一个被抽离的,近似于乌托邦式的存在,这里的一切和欧阳云飞与诗歌的关系一样,完全是一种纯粹符号化的象征。而欧阳云飞面临的唯一问题也并不是如何找回自己的灵感那样简单,而是在异化与归家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在一个物质的力量已经渗透每一个角落的时代里,无法做出过快反应的诗歌是无力的,它的逃避似乎也显得很多余。诗歌变成了文学中最下位的存在,正如烟摊的主人可以把欧阳云飞当作空气,旅店的服务员对他也是冷若冰霜。而欧阳云飞所投靠的好友陈晓阳,则恰恰是一个被时代的砂轮摩擦得很光洁的事物的体现,他从诗人的身份里出离,尝试着这个时代里所有最为流行的职业,不断更改着自己的理想。他没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血统,却可以以一种最为玩世不恭的姿态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理想,这足以让追求文学理想的欧阳云飞显得自惭。这便是诗歌的生存状态,一面面对着拥有天使般面孔,内心却肮脏龌龊到极致的现世大门踌躇,一面又难以割舍自己行走后所留下的踪迹,这便是这个年代里中最伟大的,也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诗歌的下场。它是一个孤独的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它一文不值。

“机”与“鸡”是一个有趣的双关,这并非是某种巧合。在孟京辉的眼中,诗歌或许无法成为随着自己真实性情在天空里流动的飞鸟,但起码可以像飞机一样脱离重力的束缚。但事实是,欧阳云飞真正惧怕的并非是才华的流逝,而是才华的不被赏识。当诗歌愈加偏离物质世界的运行轨迹,诗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以卵击石,壮烈的像个战士般与这个世界对抗到底,流干自己的血液让生活回归正轨,而是变成一只鸡,一只被人们赏识的鸡。当然,他们做了婊子都不忘装出一副清高的假象,还要为自己立上一块脆弱的贞节牌坊,还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黑鸡,诗歌终于无可避免的走上了一条异化的道路。鸟的翅膀象征着的是一种自由和飞翔的特质,但鸡的翅膀则完全变成了无用的摆设。文学就是鸡,诗歌就是鸡,即便可以把颜色换成夜晚的黑色,可以自吹自擂,把自己炫耀的天花乱坠,也依然逃脱不了异化的本质。当诗歌站在世俗与艺术这样一个两难抉择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欧阳云飞,或者说大多数的诗人,最终无奈的选择了苟且偷生。当诗歌走向功利,这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我喜欢孟京辉招牌式的荒诞不经,在这种荒诞里寄寓的总是他对世界最辛辣的嘲讽。他近乎冷酷的向一切使诗歌异化的人们宣战--诗人,读诗的人...虽然宣战的檄文并非都是那么火药味十足,但是却足以让每一个领会到他深意的人感到不适。当你看到高尔基和关汉卿的诗句变成了黑鸡蛋的广告词,当你看到原来在婚礼上最有力度的情诗并非是裴多菲激情的山盟海誓,而是一句“保险丝都换成新的了”的时候,所有曾经或者正在热爱诗歌的人们有理由低下自己的头颅,然后去在脑子里重新描绘有关异化后的诗歌的畸形姿态。“原来你得到它,需要付出你的灵魂。现在你得到它,只要付出十块钱。”原本诗人引以为傲的冥思苦想和阳春白雪原来只需要一张小小的光盘便实现类似于工业化的量产。物质万能。在近似于欺骗的异化里,诗人像个猥琐的小偷,走入后现代主义的后门,登上哲理诗的电梯,最后在打印机的“吱呀”声里享受着梦想中的一切--声望,地位,金钱。孟京辉没有为诗人留任何情面,哪怕自己也曾经钟情于柔软温和的小诗,他痛心于物质世界的模板化正在蚕食着人们的灵魂,甚至是灵魂最后最坚强的守望者--诗人也放弃了最应坚守的个性和独创,选择与这个世界一起堕落。堕落的诗歌就是一条条流水线,就是厕所里两只脏手间传递的光盘,就是电脑屏幕上的复制粘贴。在这里,孟京辉沿用了他一贯的风格,用一种叙事体外的音乐来诉说自己的想法。“再造一个马克思,再造一个恩格斯,再造一个马雅可夫斯基。”当这样沉重的歌词被同样沉重的重金属摇滚演绎出来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除了一个野心勃勃,似乎要吞噬一切的怪物机器外似乎还有“真”诗人们的一声叹息。

我们似乎不应该忘记那个一直想做空中小姐的色盲女孩--方芳,虽然她与欧阳云飞是恋人的关系,但在某种意义上,她和欧阳云飞原本就是一体的,她是诗歌的另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她一直规劝着欧阳云飞,她试图让诗歌归家。她渴望飞翔,她说诗歌可以赋予人们色彩,她总是在顽强的阻止着欧阳云飞走向世俗。“可是你是个诗人,你不能和他们一样。”这个倔强的女孩要让诗歌回复到它原初的样子,这也是孟京辉的声音。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有很多,但孟选择了他最希望看到的那种。陈晓阳放弃了黑鸡,欧阳云飞选择了归家,在他三十一岁的那年不想接着无聊的把这个故事叙述完,因为结局会有很多,只不过孟选择了他最希望的看到的那种。在欧阳云飞三十一岁的那年,他决定找回继续生活的勇气,他不再需要流水线式的诗歌,也不再需要生活在一群眼中写满了物质符号的人群里,他剃了个光头,学着马雅可夫斯基的样子,看着天空中的《穿裤子的云》。

马雅可夫斯基的激情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狠狠的印在你的嘴唇上,这种力量不受任何金钱或物质的规约。从物的附属的泥淖中脱身,文学是神灵的青鸟,诗歌是最闪亮的羽毛,它属于艺术的天空,而不应该放弃高贵的蓝天,重返污浊的地面。工业文明的洪流可以吞噬一切,但请对诗歌网开一面。别再去颇费心机的去为异化的诗歌正名了,那不过是一只看上去很美的臭鸡蛋罢了,别让它出现在我们的稿纸上,你的手机或是面巾纸或许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哑孩子在露水里寻找他失去的声音,就像我在人群中寻找丢失的你一样。我们丢失的声音究竟在哪里,莫非真的埋葬在我们诗一样的生活里么,埋葬在我们的诗样年华里?

附: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
  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你看
  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
  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
  如此微不足道,如果把它们告诉你
  我会羞愧得脸红,今天我想到了死亡
  我想去死,只是因为我疲倦了
  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
  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
  只是因为,而今我温顺得象一面镜子
  象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
  你看,我并不是一个诗人
  我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
  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
  你也不要问我
  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
  如此徒劳无益
  以至于我真的就象
  快要死去一样大哭一场
  我的眼泪
  就象你祈祷时的念珠一样忧伤
  可我不是一个诗人
  我只是一个温顺,沉思默想的孩子
  我爱每一样东西的普普通通的生命
  我看见激情渐渐地消逝
  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
  可你耻笑我,你不理解我
  我想,我是个病人
  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
  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我可以看到
  就象那些东西,我不是一个诗人
  我知道,要想被人叫做诗人
  应当过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

 2 ) 我们的诗意,像鸡毛一样地飞着

孟京辉给我们做了个选择题——你确信自己幸福吗?如果答案是“否”,就一定来看《像鸡毛一样飞》。

我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但我喜欢它。看不懂也是一种看懂,我的一个朋友说过。我喜欢,便也算是懂了。那时候看American Beauty,同样如此。

我惊喜地看到了廖凡有史以来最最嘲讽的表情,我突然觉得秦海璐像我在哪里见过的一个女孩,我也放弃了一贯对于男主角长相的挑剔,原谅了陈建斌那张苦大仇深的脸。我在这部明显带有话剧风格的电影里,感受到了诗意与怪诞的并存,那种刻意而又随意的风格、突兀的意象、跳跃的叙事,都是我能接受也很欣赏的。

我想,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诗意存在的荒谬。色盲的女孩把一个灵感枯竭的诗人当成了自己的颜色,她拼命地奔跑,却无法向前。我们这个年代的诗意,在污浊的空气中像鸡毛一样地飞着。

还是让我们记住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吧——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

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

这一天将会到来

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3 ) 出来飞,迟早要落的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孩子迅速死亡
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
这一天将会到来
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马雅可夫斯基
 
整部影片里出现了四次马雅可夫斯基的照片,而每一次都会在他头上用西红柿印下鲜红的汁液.顺着他的光头缓缓流下,像从眼睛里喷薄而出的怒火燃烧而成的红色泪滴.影片里也多次出现他的诗被反复诵读的画面,那些略带神经质的诗句裹挟着无以穷尽的悲悯狠狠袭来.
 
这算是孟大对马雅可夫斯基的一次致敬.
 
欧阳云飞落拓地来到这个荒谬地让人难以自抑的小镇,里面有漫天横飞的黑鸡和黑鸡蛋,有古怪的小零售商贩,有在路边总是一模一样动作的孪生人,有旅店里怪异的服务员--方芳.他的幽闭恐惧症,他的脆弱敏感,他的神神叨叨,他的不名一文,都让这个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就如那个镜头,在游泳池的底部,一双鞋被扔近来,不断下沉,云飞光着脚在里面潜水,找不到出口,光线处理的不明就里,完全没有逃遁的嫌隙,只有在这样的阴暗里永生.
 
这算是孟大对先锋与荒诞的一次致敬.
 
陈小阳开着自己的奔驰,载着黑鸡蛋,拿着大捆钞票,承着无数奖励,但他却突然的失踪,这是一个没有理想却那在路上的生活状态当做一种理想的人.他不偏执,但他也最偏执.他可以毫不顾及地扔掉拥有的一切,然后去一个天外的世界寻找自己追求的东西--新鲜.只有这样生命有了永恒的可能,甚至只是让自己感觉更人类的生存.这就是全部,这无关他是否是个诗人,也无关他是否是个商人,他只是个普通的但稀少的能把理想当做生活状态延续的人,在这一点上,云飞的诗人头衔其实只是一种讽刺,他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懦弱的一分子,诗人是个屁.
 
这算是孟大对理想和偏执的一次致敬.
 
方芳,一个把诗人无限美好化,当然这其实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从未见过诗人,整个小镇都没有先哲.所以她把这个貌似诗人的落魄汉子当作了自己的太阳.并毫无理由的将此寄予爱情的接楼用做蒙蔽自己时而清醒的神经.她说,你就是我的颜色.她不是色盲,实际上在她清晰明了地审视自己的眼睛之后,毅然离开,她或许坐着最喜爱的飞机离开,或许她就在飞机上当着空乘,再或者她会在不远的另一个小镇继续自己的服务员生涯.当然,这里爱情死亡的姿势无比难看和丑陋,这是一贯以来对这种所谓虚幻美好化作泡影后的矫枉过正.
 
这算是孟大对狗娘养的爱情的一次致敬.
 
云飞早就不是个诗人,他没有这样的天赋,即使他有幽闭恐惧症这样很诗意的精神科疾病.而事实上,这样的疾病更像是他为彰显自己是个诗人而做的一点哗众取宠的伎俩.拿到了能为自己做诗的碟子,在盗版光碟商贩的笑声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便拉上窗帘,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他他妈的这个时候怎么不幽闭一把?),"黑白橘子""后现代诗歌""哲理诗歌"就这样简单的选择就把他变成了新时期的先锋诗人,并且他还得意洋洋地在四处做广告上电视,他不觉得恶心?不,他快活的无与伦比,尽管他自言自语地说周围的每一个人,但,他自己早就和他们一样成了商贩手中碟片的努力。而这,在他推开厕所门口,一目了然.
 
这算是孟大对当今文艺界的丑恶做的一次讽刺,同时致敬.
 
小镇的电工要作诗,他鼓足勇气,念下酣畅淋漓的诗篇,但人们漠然的心寒,背景灯光变地昏暗低沉,突然他说,小镇所有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全场欢呼,天空转阴为晴.走出长廊的云飞,回身观望,日光灯诡异地闪烁,一片妖冶的表象.很多......
 
看完这部电影始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云飞会只买那一种烟,但却总是没有,而他又每次都会选择换一种品牌.为什么飞机的阴影会数词出现在草地上的云飞头上.为什么会把西红柿砸在脑袋上,迸发出血红的汁液.为什么会在最后云飞已然不可能成诗人却还要学着马雅可夫斯基剔成光头.
 
我有很多自己的解释,却没有一个满意.就像方芳的问话,总有一个地方会出错,对不对?
 
答案云飞知道,但他没有说.他只是暴怒,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因为我知道要想被称作诗人要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诗人早就死在另一个世界,而我们苟且在现实的泥淖.生活没有诗意,残缺苦楚只是一个冰封结界里唯一供于品尝的玩物.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应该选择一条自己的道路,并勇敢地坚持下去

 4 ) 生活永远在别处

                                        生活永远在别处
                                 ——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个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 / 你看,我只有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的忧愁是众人不幸的忧愁。 /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如此的微不足道。 /如果把它们告诉你,我会羞愧的脸红。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我想去死,只是因为我疲倦了。 /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 /只是因为,而今我温顺的像一面镜子。 / 像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 你看,我不是一个诗人,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 / 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你也不要问我。 / 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如此徒劳无益。 / 以至于我真的就像快要死了一样大哭一场。 / 我的眼泪,就像你祈祷的念珠一样忧伤。 / 可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个温顺沉思默想的孩子 / 我爱每一样东西,普普通通的生命 / 我看见激情渐渐的消逝 / 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 /可你耻笑我,你不理解我 / 我想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我可以看到/就像那些东西/我不是一个诗人 / 我知道要想被叫做诗人 / 应该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像鸡毛一样飞》

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马雅可夫斯基


知道《像鸡毛一样飞》是从摄影师曹郁开始的。那天很偶然在电影频道看他的一段专访,他是《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的摄影,当然也是《像鸡毛一样飞》的摄影。此前我并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也没有接触过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妇的东西,十年前《先锋戏剧档案》出来的时候据说一年之内再版了五次,但我至今也没有看过。知道《恋爱的犀牛》的大名但也没有看。《像鸡毛一样飞》成为了一扇门,带我走进这对夫妇制造的特别的电影世界。
《象鸡毛一样飞》拍摄于2002年,获瑞士洛伽诺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演员由陈建斌,秦海璐和廖凡担纲。这是一部颇具实验色彩的影片。连主题音乐都是崔健还有痛苦的信仰乐队以及清醒乐队给做的。
曹郁说他当初为《像……》拍摄的时候,做的很不到位很不成熟,当时拍摄的时候,光线和色彩自己在那儿表演,而且它跟主题没有很好的契合。如果现在再让他来拍,会稳很多。会有更好的契合。
《像鸡毛一样飞》的剧本出自才华横溢的廖一梅之手。剧本带有鲜明的先锋性、剧场性和独特的实验性。电影色调也比较怀旧的。孟京辉说这个故事是他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鉴于舞台的限制性,所以他决定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下自己的感受。并说当初做的时候弄了七个稿子,有一个是完全现实的表现方法,但后来觉得那样简单传统的平铺直叙太苍白无力了。 影片做得并非完全成功,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是挺多的,但并没有有些先锋实验电影所有的那种做作的痕迹。而且导演说了最重要的应该是记录。他自谦不懂电影中镜头、光线以及胶片的运用等等,但他还是想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哪怕是象征性的夸张变形的记录也好。电影中很多镜头都不太寻常,导演自己就说了影片中秦海璐跑步的那段其实是他拽着秦的衣角要她在原地跑,目的是要表现环境和心情的对比。电影可能有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但艺术电影总是要往前走的,也总有自己的受众所在。孟京辉肯认真的来创作这样的作品本身行为就很值得肯定。
你可以说电影本身就拍得很理想主义,讲得也是理想主义。年轻的时候谁没有为理想燃烧过一段激情呢?!年轻的时候每时每刻我们都活得很理想化。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很有一种先锋戏剧的味道。故事的叙述性相对当然是很弱的,舞台的现场性很强。影片一一副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画像作为开始。影片的最后以诗人(陈建斌饰)吟诵的诗歌作为结束。我不得不说导演选角真的选的太对了,我虽然没有看过他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里的精彩表演,但也一样坚信他的实力。事实证明他的确适合饰演这部影片里一个落魄不羁的诗人。相比之下秦海璐就差远了,即使是在获奖的《榴莲飘飘》当中我也不觉得她的演技有多么可圈可点。
当一个患幽闭恐惧症的诗人邂逅一个喜欢将吸管扎进番茄吸汁的色盲女孩儿。有趣的故事就发生了。
当一个失去灵感创作日益委顿的诗人来到一个从没有诗人出现过的小镇,来到一个曾经的诗人朋友开办的一个养鸡场里,故事开始了。落魄的诗人迫不得已告别过去的一切,以初生婴儿般赤裸裸的状态来到缺少诗意的小镇,一开始事情就不顺,丢失了唯一的身外之物——一个背包的欧阳云飞(陈建斌饰),被当做偷窃犯,能证明身份的身份证因为也在那个包里,所以他就没法证明自己,这一段很有讽刺意味。以前看到过很多这样真实的故事,作家三毛就曾遭遇过。一个人活着,非得靠这样那样的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你是诗人又怎么样?在一个不推崇诗歌人人都缺乏诗意的年代,诗人甚至是种难以讲出口的身份。欧阳云飞在派出所打给自己过去的恋人想让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电话那头却对警察说根本不认识什么欧阳云飞。这可够尴尬够狼狈的了。多亏了曾是诗人现在是他的救命恩人的陈小阳。小阳从诗人变成了养鸡的。但还会偶尔和欧阳一起背诵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欧阳来到小镇上,还是不断地探索、解构生活和写诗的意义。处于诗人地位完全失落的年代,欧阳云飞处境尴尬。尤其在秦海璐饰演的方芳面前。方芳爱上了写诗的欧阳,但欧阳却不愿再写诗,他终日徘徊在现实和残存的理想之间。面对世俗生活他是一个软弱的理想主义者。方芳因为色盲失去了当空姐的梦想,她也徘徊在美化的梦想和不争的事实中间。色盲的女孩把一个灵感枯竭的诗人当成了自己的颜色,自己的希望,她想奔跑到幻想中的那片缤纷多彩的世界中去,却没能成功。精神化理想化的生活同世俗生活无法同存。对于欧阳这样的诗人来说放弃理想和诗歌某种程度上甚至等同于放弃了生命放弃了一切,因他无法开始世俗生活,不再写诗意味着他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创造的价值。但方芳对他和诗的过分热情又令他感到无可承受。有一天当欧阳在那个从未接触过诗的小镇上成名之后,小镇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但后来一切又都颠覆了。养鸡场的黑鸡死了,欧阳念着诗哭了。
    影片中有太多地方都是诗意与怪诞并存,有反讽,有奇怪的意象。影片的最后欧阳在夜里梦见田里长出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真正的好诗,他和方法快乐的摘诗。我想,在这个年代,诗意不一定要以最具体可感渗透到生活每一处的形式来存在吧,对于一个不再写诗的诗人来说,他一样可以葆有一种诗意!影片最后小阳失踪了,鸡场的黑鸡们得病死了,欧阳也赶走了喜欢他的方芳。是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吗?这样处理的方式显然过于理想主义化了,现实当然不可能这样子。一代又一代人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导演当然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本身就不是一个能够轻松给予答案和解决方法的事情。具体怎样选择,在每个人那里都是不同的。
电影结束了,我们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还要在现实和理想间继续挣扎徘徊,最后念一首里影片里也穿插过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那首诗吧: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
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
这一天将会到来
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社会不需要诗人
因为社会没有良心
我把自己丢到死亡之中
如果我曾永恒的消失过
我正在享受死亡带给我致命的欢迎
不要卖弄自己可悲的感情
根本没人愿意听

 5 ) 再回新光

上次去时,新光还没改造,只觉得破破烂烂,《菊豆》那场,人不多,但电影,我很喜欢。二去新光,还是因为“过电瘾”,改造过之后,感觉比原来“先进”了点。只是今天银幕用得比例有些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到《黑咖啡》的单页,心动啊,可惜没搭子。新光,我肯定要去那看场话剧,一定!

片子怎么说呢,实验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厕所摔了一跤的关系,感觉自己有点坐不住。关于诗人的爱情故事,很多桥段,分明是在演话剧嘛。看到了刘晓晔,原来陈明昊就是“小郭”……

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女生喜欢上一个男生,就因为对方够颓废够堕落。但是有一天,男生为了能娶女生,开始穿西装打领带,每天朝九晚五。女生反而开始不待见他了,觉得他变了,觉得他不好玩了……

又好比,她喜欢你,只因为你肯花时间陪着她哄着她。但是为了你们的未来,你开始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她只会觉得你没有原来那么爱她了。真是矛盾呢,你打动她的地方,也许正是你的天真无知跟青涩,但人不可能一辈子这样,你总要长大的呀……等变优秀了,却发现她还爱着原来的你。

10.03.15凌写于外公家

 6 ) 诗歌是什么?答:“黑鸡蛋。”






    地点光线,时间午后两点一直下雨,滴答在挡雨板上上的雨声比的裴多菲爱情的宣言来的更有力度。如南宁豆瓣上关于吃喝拉撒的话题远比书碟来的更猛烈。又如艺术学院谁的作品卖了个好价比创作本身更令人兴奋。所以才有:孟电影里的的裴多菲的诗歌在被聪明的小国朗诵完后半晌没有反应,赶快宣布:全村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来暖场,来领取掌声,果然如雷。和陈建斌在裴多菲零星的拍手的并置,戏剧的手法用的那般恰当。孟氏舞台运用无处不在,只是能运用的那么自然,不简单。与《暗恋桃花源》电影版那么局限与舞台的感觉来的更轻松,自由。
     陈建斌,一直只在电视剧里见到他,被糟蹋后的他,在孟的电影里陈像找对了乐谱,指挥的乐团,一切那么潇洒而超常的淋漓。那张苦大仇深恩的脸庞所融化的诗人洞察世俗后的痛苦,一点也不亚于玛雅科夫之辈。“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你看,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自古以来的诗人仿佛就是人类苦难的凝结者,无论于:屈原,荷马,杜甫,艾略特,等等。而世人仿佛一直都是在体制里被麻醉的躯壳。其实不然:,“我从没有想过陈小阳可以抛开一切离开,看来即使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也常常看低他们。”就如片中的陈小阳在当时诗歌被奉为神明人人都写诗的的年代,也小小的放光了一番。在这个全面物化的年代,他一直在做新玩意,一直都站在前面不人云亦云,一直都是时代的歌者。只是用着不同的方式,在酒吧,那圈重金属的的哥们拉赞助的媚态与卖光盘的居高临下的秃顶嘴脸毫无二致。在那个诗集的首发式上,所谓的文学圈漠然而伪崇高者们,在洗手间买光盘诗歌的作家们,当下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帮画家复制成名作的民工们。陈小阳对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那就是你明明自己没有希望,却能让女人燃起对你的希望。”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你明明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却还在拼命的改变什么。”至此诗人与非诗人界限更加模糊。在那个超市开张的那一个场景里,那些不断重复的烂俗的歌词,的编写者到底是谁呢,在大奔里出来的鞠躬的云飞和小阳给镜头鞠躬后,那一段说口相声。秦海璐砸的那一黑鸡蛋。给出了似是而非的答案。谁写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黑鸡蛋卖完了。那么火暴,与光碟诗歌的促销结果前后呼应,对现实的反讽达到了高潮。
舞台的魅力被运用的恰到好处。犹如《东厂仅一位》里的三人表演,突破传统相声里两人长衫,咫尺,一捧,一兜的模式。像这样的镜头的切换,聚光灯的运用,舞台的元素的整合等等。都是孟氏一直为先锋戏剧导演的强项,而对情节,故事的叙叙就弱了很多。给人强烈的现场感。仿佛观众就在台下随时可以跳到台上搅局。这样的感觉就把电影与剧场的界限模糊化了,导演的幕后性也更加淡化。
     “你是我的红色,就是太阳落山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大海的颜色
   你是我的粉色,就是桃子成熟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天空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
   你是我的白色,这个我知道是雪花的颜色
   黄色我也能够分辨,是我们皮肤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还有黑色,这些羽毛的颜色……”
当秦海璐真实而笨拙的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自己的心在微微的哀伤里浮起的微笑也显得那么的真实而笨拙。当她说:“你是我的颜色。”我很想在那个灰褐色的光垠的背景里来个旁白:“就算我是你的颜色了,那你又能真的去做成你的空姐么?”答案在片尾给了出来,秦海璐最终和廖凡一样悄然消失。放弃现在,重新开始。当诗歌不能再做她的颜色,当飞机改变航线,当黑鸡蛋被鸵鸟和瘟疫所取代,留下的自由那个在机场丢失身份证的光头玛雅科夫。原来诗歌和黑鸡蛋一样都只是,人制造出来的理由,生存下去的理由。
     

 7 ) 裸奔的诗人

《像》是先锋话剧导演孟京辉的电影作品。整个电影的结构和一般电影的叙事结构不太一样,有一种像诗歌一样的内在的结构感。梅耶荷德说过,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像颗子弹打在墙壁上”。极富有力量感。而孟京辉在拍摄《像》之前的话剧,比如《秃头歌女》,《恋爱的犀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极具有力量,并且话剧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形式感。
《像》自然而然表现出和话剧之间不可言说但密切相关的血缘关系,个人感觉《像》就像墙上的钉子,力量和形式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如果常规电影是一部小说的话,《像》更像一部叙事诗,不用常规的语言结构进行叙事,影像语言都是跳跃的,没有逻辑关系的,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具有比字面还要深远的引申含义,比如画面开头马雅可夫斯基炯炯有神的眼睛直直的看着你,没有色彩的小镇,患有色盲却想当空姐逃离小镇的方芳,写不出诗来的诗人的欧阳云飞,梦想把白鸡蛋都变成他养的黑鸡蛋的陈小阳,巨大的机翼从天空划过……完全是诗的语言,诗的结构,诗的节奏,诗的形象,诗的意向。
在观看《像》的时候,我并没有关心影片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无论怎么想你都不会想到结尾是什么,是预料之中,情理之外?还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无论哪一条都不重要,你在看诗的时候会急切想知道诗的结尾是什么吗?我只在关心影片中人物的思考过程,各人性格相互交织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和戏剧效果。
戴墨镜的陈小阳啪啪啪砸鸡蛋,鸡蛋掉到杯子里,喝掉,一本假正经。往复不止。而对面的一排黑衣人也在做同样的机械动作。只能说无限放大低俗就变成了一种荒诞。
在查看了一次孟京辉的访谈中,孟京辉提到《像》是一部描绘理想的电影,他也说到理想不是现在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理想是他们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的投影。现在社会不需要理想主义,而影片中代表理想主义的诗人欧阳云飞被当成了一个小偷,请注意机场保卫重复欧阳云飞诗人这个词的语调,上扬,带有不屑和揶揄的味道。
如果按照孟京辉的说法,那么这部电影应该拍摄成一种崇高的,对理想进行召唤和诠释的风格,但在影片中我们并有看到这样的正面描写。相反的,应该作为“正面人物”的欧阳云飞写不出诗,把自己的行李弄丢,没有荞麦枕头睡不着觉,去了陈小阳的养鸡场却不知道干嘛。马雅可夫斯基在开始出现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欧阳云飞陷入混乱的荒诞的小镇之中,大块大块的色彩,人物大量的越轴,方向感完全消失,高反差的影调。所有都显示出对诗人欧阳云飞的嘲讽,也是对诗歌和理想的消解,没有什么诗歌,没有什么理想。看着陈小阳对黑鸡蛋的介绍,那个年代特有的音调用来宣传黑鸡蛋,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解构,没有什么伟大和崇高。
整个影片笼罩在一种黑色幽默中
欧阳云飞:“这意味着没人需要我的消息,没人关心我,我不知道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都是疏远的,不需要交流,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但在孟京辉的电影里完全被解构了,注意是解构而不是冯小刚式的调侃。
方芳知道欧阳云飞是诗人之后,撕下了他诗集的扉页,便爱上了他。方芳是整部影片唯一的理想主义者,幻想着能当上空姐,然后离开这个只有黑白两色的小镇。作为方芳理想标杆的欧阳云飞自己却失去了希望,无法再写诗。
“火车开了,带走脸和一张张报纸,带走手、外衣和灵魂,哑孩子在露水里寻找他丢失的声音,就像我在人群中寻找你的踪迹”
“一个人出门不带内裤不带剃须刀,带了一枕头一本诗集。这就是当诗人的下场。”陈小阳精辟概括了坚持理想的可笑。
“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黑鸡蛋。”
欧阳云飞连自己都无法相信了,什么用都没有,甚至显得可笑。
但芳芳说:颜色。你是我的颜色。
欧阳云飞遇到了买盗版光盘的神秘人,一张能教人作诗的光盘。作诗就这么简单,原来你得到它需要付出灵魂,现在你只需要十块钱。前几天我还在网上碰到了一个软件叫“全自动作诗机”只要你随便输入几个单词,按一下按钮一首后现代主义的“诗”就出炉了,这是科技的悲哀还是诗歌的悲哀。
狭小的空间,封闭的飞机,晃动的船体,我从来就不害怕。我害怕的是另外的东西。不被重视,被人群抛弃,没有才能,成为一个失败者。谁不害怕呢?
影片在这个地方开始露出了黑色幽默下面的东西,是什么,是更加深刻的嘲讽和更黑的幽默。
欧阳云飞成名了,被人关注,被人邀去做电视嘉宾,本身就被快餐文化所消化,成为消费主义的甜点。
欧阳云飞出书,参加所谓的业内聚会,各种各样的人,和名人对骂成为名人的人,十年前是新人现在还是新人的人,美女作家,身体些写作都被玩了一票,很正经的被玩了一票,没有什么不可以,在现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里。余华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一个年代。欧阳云飞看见了买盗版碟的神秘人,推开厕所门,原来大家都一样,都需要拾元一盘的盗版碟。
方芳走了,
欧阳云飞奔跑在路上,没有理想的他喊出了:“跑什么步?这什么路,什么桥,什么灯光什么空气!什么日子!什么生活!”欧阳云飞开始困惑了,困惑这一切。
其实我一直觉得陈小阳才是这部电影里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别人都不一样,他准确的明白他养鸡就是写诗,他对生活的感悟要比欧阳云飞深刻得多。
方芳走了,她的理想无法实现,现实地走了。
陈小阳失踪了,像个诗人一样失踪了,他绑架生活买的鸵鸟还在,他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没动过。消失了。
欧阳云飞看着燃起的大火,他丢失的理想回来了,像痨病患者脸上的红晕。
最后的欧阳云飞在31岁的时候剃了一个像马雅可夫斯基的光头,因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孟京辉是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比那些叫嚣自己是理想主义者的人还要坚定,因为他敢把理想打碎,对着理想冷嘲热讽,把理想解构得体无完肤,所有假装的理想主义者对着这体无完肤的理想望而却步。然后大声的对理想说,我始终认识您,人人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幅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8 ) 真的诗人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

该片讲述了一个现代诗人离奇遭遇的故事。
之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剧情是因为对于电影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剧情,而是形式。就好比同样的故事有人可以讲得感人肺腑,换个人就有可能讲的索然无味。因此有理论家认为对于电影来说“形式既内容”正是出于对电影自身特有的视听语言体系的考虑。
电影评论和电影一样,受20世纪50年代中叶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发表的“作者策略”(la polotique des auteurs)的影响,认为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第一作者,分析电影应该更多的关注导演本身,因此本文将从电影背景、视听语言、美学价值这三个角度解读该片。
一.背景
《像鸡毛一样飞》是孟京辉在2001年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之前他主要从事的是先锋话剧的创作,所以颇具实验意味。同时它融合了戏剧与电影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遗憾的是该片没有在中国大陆上映,观众只能通过光碟或者网络观赏,这更体现了孟京辉作品的小众路线。
剧本依旧由廖一梅执笔,以孟京辉多年的同窗好友为原型创作了影片中描述的两位同为诗人的男主人公,同时他们也是位于顺义李桥镇瑞泰和黑鸡养殖场的两位老板。从修改剧本到寻找一位答应不修改剧本的投资人前后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可见剧本写作之用心,以及导演对剧本的尊重与坚持。
在角色的选取上,廖一梅在博客中表示曾想邀请摇滚音乐人窦唯担纲本片主演,并当面提出希望他为该片作曲,后来由于双方都没有再联系,同时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选择了职业演员陈建斌担任主演,由“清醒”乐队的张阳担任作曲。有趣的是窦唯在该片即将上映的时候突然向廖一梅提起关于电影作曲的事,这让廖一梅很是尴尬,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忽然变得像他一样不善言辞,我匆忙逃掉了。”
 对导演本身而言,这是他在积累了科班学习、表演、导演以及创作等丰富经验之后灵感迸发之作。同样是和廖一梅携手创作,同样是职业演员的班底,所以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场面调度都非常明显的遗留着话剧舞台的痕迹,观众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有人在推轨道车,导演在给演员说戏,灯光在喊换色纸,摄影忙着说,“来了来了,飞机过来了。准备好再抓一个阴影。”也许正是这种风格化的表达方式为其赢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语境而言,“诗人”这个曾经的精神领袖已然成为过去,廖一梅对此有更好的诠释:“这是关于一个诗人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我们都曾经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面对周遭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不适和无能为力,不知该固守自我,还是审时度势,站在永远的风口浪尖。”

二.视听语言
该片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更不如说是一部电影化的先锋戏剧,就电影分类而言,因为拥有完整的剧情和流畅的叙事结构,所以应归入剧情片的行列。但是它不符合古典主义电影理论中的所谓的建制与高潮的波形结构,因为它的叙事不断地被打破与重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整合整部电影,将叙事部分与意识部分分离开来,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故事是从玛雅科夫斯基的头像开始的,固定长镜头与旁白的出现立刻与商业片划清了界限,尔后出现的陈建斌焦灼的眼神以及被西红柿击中的镜头把该片推向了风格化的极端——无视观众的接受能力,最重要的是文本精神的淋漓表达。
之所以选择玛雅科夫斯基的头像也许是出于对他自杀之谜所代表的精神符号的利用,他的经历也为整部电影的极端情绪奠定了基调。第三个镜头中从头像表面滑过的类似于泪滴的液体也为本片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真正的叙事是从飞机场的辩解开始的,主人公欧阳云飞在这里第一次遭遇了身份困境,电影通过台词迅速的让观众了解到主人公的名字(欧阳云飞),身份(诗人),现状(包拿错了),以及接下来的叙事动因(求助,找朋友),而精心设计的台词从侧面揭示了主人公以及这个社会对其“诗人”身份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在主人公打完求助电话遭拒时达到最高峰,成为开场的一个小高潮。
警:你干什么的?欧:写东西。
警:写什么东西?欧:写诗。
警(讪笑并调侃)欧打电话向朋友求助
警:她说她不认识一个叫欧阳云飞的人。
接下来由廖凡扮演的陈小阳的出现从叙事上来说是很突兀的,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奔驰车的标志简洁有力的交代了陈小阳身份背景。
这个时候响起了一段滑稽的管弦乐背景音,同时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播音员的声音为陈小阳的黑鸡蛋做广告,这组声画对位的镜头所体现的荒诞与讽刺意味相当浓厚。通过旁白观众进一步了解到陈小阳曾经也是一位诗人,但是他头脑灵活,转行做了其他各种行业,并且取得了世俗的成功。这段台词后的潜台词则说明了一个诗人的蜕变史,也是当今中国部分诗人的现状,黑鸡蛋与白鸡蛋则寓意这代人对这个社会中是与非、黑与白的艰难抉择与迷茫。
陈小阳作为电影中的男二号成功的起到了衬托与对比的作用,他的身份由诗人向商人的转变可以看作他向世俗生活作出了全面的妥协。他所代表的强势的现实主义者似乎掌控着整个现实世界,然而他最后的失踪除了导演交代的随性而为,我认为另有深意。
而与她相对的就是接下来是交代秦海璐所扮演的女主角方芳。
这是一个孤独、有许多怪癖、患有色盲症的小镇姑娘,她的梦想就是坐飞机,后来因为眼睛的关系不能做空姐,于是希望欧阳云飞把她带走,并与他坠入爱河,然后因为情感破裂同时也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离开了欧阳云飞,离开了小镇。她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希望被一个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拯救,这个力量就是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然而她在欧阳云飞那里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被拯救,于是她选择离开,一种自我的拯救。片中与其相关的别样的顶楼寓所、诗歌文集、小女孩、以及意识流的独白都反应了她作为一个坚定地理想主义者的生活状态。而这种坚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从她尝试背色谱但最终失败的桥段可以看出她曾经努力想融入这个现实世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失败了,于是她只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理想世界中。至于她最后的离开我认为和陈小阳的离开一样,除了电影中交代的感情破裂追逐梦想以外还有他意。
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出现的小女孩,一次和芳芳在一起,一次和欧阳云飞在一起,两次都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出现,串联起整个故事脉络,伴随着主人公成长,倾听着来自成人世界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烦恼,导演是否想暗示我们:关于这个问题找不到答案,并且会一直延续。
接下来就是欧阳云飞寄居在陈小阳家里,并帮助他打理这个养鸡场,偶尔陪他出去应酬或者编几条广告语,在此期间欧阳云飞与方方的感情也逐渐升温。这些桥段的设计都是为了强化欧阳云飞作为一个诗人的落魄境地,面对现实生活的无所适从并暂时选择了从众的处世态度。在此期间小郭拜托欧阳云飞为他的婚礼写首诗,但是欧阳云飞以养鸡不再写诗为由回绝了他,但是在他的婚礼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郭拿出了欧阳云飞为他写的诗,这说明在欧阳云飞心中写诗依旧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表现手法上导演刻意强化了小郭念诗前夸张的笑脸,以及小郭多次鼓起勇气尝试吸引注意力,还有欧阳云飞的神态由期待到无奈又回到起到期待的一个变化过程。淡黑的环境犹如神来之笔形象的描绘出“诗”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所处的一个孤独境地。
之后的情节在欧阳云飞从一个怪人那里买到的一碟神奇的盗版光碟处发生了转变。欧阳云飞通过这碟光盘忽然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媒体、艺术圈的的认同,也就是说舆论此事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承认他的诗人身份,他也以诗人的身份存在于公众的视野里。逐渐的,他对这种扮演的生活产生了厌倦,随着陈小阳的突然失踪,方芳的离开,鸡患瘟疫等事件的发生欧阳云飞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他将那碟光盘扔入火中,与养鸡场的瘟鸡一起付之一炬,他围着熊熊火光以及众人的目光开始吟诵起自己的诗篇。这个故事单元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以一个超现实的载体(光盘)引发了一连串的变故,这种变故是朝着导演所西方的方向去发展着,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理想主义的认同,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更适合的方法,只能借用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事物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后,欧阳云飞剃成了和玛雅科夫斯基一样的光头,在独白与摇滚的伴奏下坚定地朝前走着。这场含义丰厚的戏以长镜头的方式呈现是为了体现其连贯性,一镜到底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出脱于电影的绵长意味,而独白的内容让观众了解到欧阳云飞将以一种无畏的勇气在诗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因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在意识部分电影中多次出现飞机飞过、飞机阴影、落入水中的鞋子、封闭的空间、歇斯底里的喊叫、双胞胎、荒地、怪异的人、奇异的光芒、球场、厕所、动画、动物、单色画面等风格化的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按一定的顺序、时间段、情节点、以及完整度精心安插在整部电影当中,对叙事造成了影响,但由于其独立性并未妨碍观众对整部电影的理解,他们出现的目的各有不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场景总的来说是想制造荒诞的气氛,疏离电影与现实的距离,强化片中人物的主观感受,由此达到独特的戏剧化效果。在此我选取部分并试着进行解读。
飞机寓意高速腾飞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简洁有力的交代了时代大语境下作为诗人这样一种边缘化人物的生存窘境,在电影后半部分出现的飞机阴影更加强化了诗人这一职业在当今社会所处的尴尬境地。
封闭的空间与歇斯底里一开始事项说明主人公欧阳云飞患有闭恐惧症,但是在后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欧阳云飞其实不怕所谓的封闭空间,他真正害怕的是孤独,一种不被认同的孤立感使他感到巨大的恐惧,因此,这里的封闭空间与歇斯底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对诗人这一身份的不认同,以及诗人自身的反抗与挣扎。这是一种本能,更是艰难的选择。
荒地的寓意与飞机的阴影相似,都是在暗示世人所处的尴尬环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荒地镜头男中主人公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和他一同出现的还有方芳,以这个人物为代表的理想主义,与欧阳云飞为代表的迷茫与困窘相辅相成,似乎是支撑他的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因此,当方芳和欧阳云飞同时出现在飞机阴影下时镜头便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他们并不孤独。
游泳池,诗人内心的挣扎。一个犹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中的镜头:欧阳云飞泡在幽蓝色的泳池里,眼神充满着困惑与迷茫,忧郁的蓝色很好的表现了他的内心状态。
动画的运用我首先想到的是多部经典片中采用了类似的动画片镜头,比如《罗拉快跑》《杀死比尔》等。那么可以说,该片中的动画镜头有对前辈电影导演致敬之意,同时为了配合本片荒诞快速的剪辑风格,还要完成导演对这一部分极高的叙事要求,不得不采用动画的形式。通过这几段动画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是一款具有神奇魔力的盗版光碟,它能帮助欧阳云飞梦想成真……通过动画的展现对整部电影的叙事起到了催化作用,压缩了叙事时间,加快了电影节奏。
单色画面的运用非常的有规律,通常是主人公内心独白、回忆或者是意识流亦或是纯粹的幻想,而单色的运用也非常讲究,有黑白、有褐色,褐色是使用在方芳的意识流部分。这种风格化的色彩运用干净利落的对电影叙事做了区分,使观众易于理解,也使观众更加注意声音部分演绎。
双胞胎的多次出现我想是对法国电影的致敬。首先是因为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次是因为双胞胎经常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出现在法国经典电影中,比如《天使爱美丽》《巴黎我爱你》等。
在解读了部分视觉符号之后我们在把焦点集中在电影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上。在整部电影中导演花了很大的篇幅对主人公是人的身份进行界定。比如警察盘问、招待所入住、和陈小阳的对话、和方芳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等。在电影中这种界定分为内在和外在的,内在的界定指主人公内心对诗人这一身份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很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波动的、情绪化的感受;外在的界定是指主人公之外的朋友、舆论对其诗人身份的界定,这种界定是出于固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所以较为稳定,而导演精心设计了强势的以陈小阳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世俗观点对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予以彻底的否定,甚至诋毁;弱势的以方芳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竭尽全力的肯定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并给予最大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首先是舆论否定,自我模糊,然后到舆论否定、自我否定,再到后来的舆论肯定、自我肯定。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讲,主人公欧阳云飞属于圆形人物,因为在片头和片尾他的性格发生的巨大的转变,由自卑惶恐变得坚定勇敢,似乎从生活中汲取了力量,获得了重生。
由于导演心中怀着对诗歌、对诗意生活的崇高敬仰,影片在构图、色彩以及叙事方式上都拒绝了写实风格,间杂穿插着当代艺术中相当常见的舞台剧表演形式、音乐歌舞段落。在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场景中观众可以看到地道的话剧、歌舞等表演形式。试选取两个段落分析:1.在小镇新开张的超市前,一群沉醉于物质带来的快感的年轻人,忘情的跳着舞并唱着《诗一样的生活》,此时诗已沉沦在物质中,畸形的存在着,音乐的强烈节奏暗示着社会不正常的发展,如同急行的脚步声,与诗人的理想越来越远。2.方芳的对着镜头演唱廖一梅作词的《我们诗一样的生活》,怀旧的褐色画面巧妙地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感从清新的音乐声中抽离出来,再配以缓缓流动的长镜头更像是一个先锋话剧的试镜演出。在此后的诸如《高兴》《夜店》等喜剧电影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类似的歌舞表演。
该片对色彩的运用颇具特色,虽然没有像《英雄》一样用不同的主色调来区分故事单元,但是色块的大面积使用依旧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黑色的鸡、白色的墙,蓝色的水、灰色的天空等,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层面的刺激,而这种明显疏离与现实生活的色彩也给观众以提示——这是一个构建在荒诞想象中的世界。
本片对声音的处理同样是戏剧化的,用夸张的音效展现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荒诞的摇滚配乐发泄压抑的情感,用怪异的配音暗示特定时期的特殊意义……,每一种声音的运用都有其独立层面的特殊含义,即使脱离电影本身也可以独立存在,这种看似不协调的声音处理实质上反映了作为一个话剧导演的跨界创作特色,也是话剧遭遇电影碰所撞出的思想火花,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
这部电影可以说把蒙太奇这一承载思想的工具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由于强调其抒情性而故意弱化了蒙太奇结构电影的功能,所以在叙事上呈现比较松散的结构。从开场的象征蒙太奇到片中不断出现的对比蒙太奇以及起叙事作用的平行蒙太奇等花样繁多。这种风格化的蒙太奇叙事的处理犹如出现在普通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一道鸿沟,跨过去了便是繁花似锦,没跨过去便是残花败柳。
演员表演方面,全部都是科班出生的职业演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连影片中小女孩的扮演者吴旭也有二十余部的电影电视的拍摄经验,也算得上是职业小演员了。虽然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演员的表演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导演的剪辑手法,但是这种观点在这部电影中并不能恰当的运用。相反,在这部电影中只有靠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娴熟的表演技巧,才能将导演想要表的东西传达给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建斌、秦海璐、廖凡都很好的避免了演员图征化的倾向,呈现给观众的是符合电影情节需求的人物个性。
三.美学价值
这部电影本质上说的是诗人作为一个个体所面临的自我确证的困境,诗人这一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群体,在现在这个凡事追求功利的消费社会已经被消解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诗人只有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进行自我确证,但是这种单一的确证形式所蕴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来自诗人所处的大环境对这一身份的并不认同,这导致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自我的确证,进而产生更进一步的对诗人这一身份的困惑。这部电影探讨的正是这种找寻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把欧阳云飞、陈小阳、方芳看作是三个具有典型性的精神符号。陈小阳象征现实主义、方芳象征理想主义、而欧阳云飞象征居于两者之间困惑迷茫的状态,这三种精神支撑起了整部电影的叙事框架,并未这三种精神铺垫了厚厚的现实素材,使他们丰满可信,真实可感。并在电影最后巧妙地融为一体,即陈晓阳和方芳离开后剩下欧阳云飞独自一人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其实同时拥有这三种精神状态,无论是陈小阳,方芳,还是欧阳云飞或者其他任何一种生活状态,都是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类的一种可能性,这是我认为整部电影最高明的地方。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最重要的不是我们面对什么样的环境,而是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短评

舞台灯光很妙,可惜玩的不够彻底,庸现了……

8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诗歌已死,你看马雅可夫斯基也流下了蛋黄泪。

13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一个走向末路的诗人,一个寂寞燃烧的灵魂。诗是梦想家最后的颜色,它将在尊严的天空下结成干瘪的果实,让现实带走它忧伤的汁水。电影镜头组接前卫,但它未以荒诞自居。谁也无法拼接诗人的碎片,正如他们拒绝完整的爱情。结尾欧阳云飞带着哭腔诵读,这个哑孩子发出了最后一声悲鸣。诗心自问,冷暖随风。

17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老孟,你还是好好导话剧吧。无病呻吟,故作文艺。这片看得我实在头疼

22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较差

这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廖凡血萌

25分钟前
  • 拜访者
  • 推荐

很孟京辉的舞台感,诗意渗透在现实的夹缝里,嘀嗒出一种黏糊的败落与固执。写诗,养鸡,一体两面,曾经的文艺气质猛地撞到市场经济的横肉上,进退维谷,赢家唱着跑了调的流行曲式哀乐,败家拧巴在五斗米也换不来的馊味字句里。八十年代风靡的先锋,那种归根结底为不甘却又无力的一时锐意,跨到新时代,成了最末最末的一股跫音。什么都没了,但你看镭射光盘、掌上电脑、澳洲鸵鸟也曾唱过乡镇人间的未来,二十年前的蓬勃乃至疯狂里,我们迎接当下土味的真实,在诗歌成为一种顶无用的假把式,甚至徒留光头模样的空壳后。那时候他们也青春,尽管滑溜的陈建斌演21岁是死活说不过去的,那时候,秦海璐、廖凡的演技亟待雕琢,那时候,大家都还有些想法,不像现在,乃至主创,也空余章法。

3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牛逼,我也想用吸管吃西红柿了。这要是窦唯来演会怎样

35分钟前
  • 雷宝珠
  • 力荐

我的理想,还只是一个理想

38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很久以后才看了孟京辉的话剧。这部电影的无数台词在我的脑子徘徊久久不能散去。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他那样的勇气。

41分钟前
  • 小湮婉姝
  • 推荐

这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喜剧。千万别问孟京辉或廖一梅这个什么意义那个什么意思,这是最自讨没趣的事情。我也怕孟京辉夫妇(廖一梅是孟京辉的妻子)站出来“解构”这部电影。这都是多余的。

44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先锋!本片其实大多数场景还是用舞台来表现更合适,最出彩的是台词。那首《颜色》不错。

48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2008.6.19 大量镜头缺乏前因后果,剪的乱也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啊。有些表现手法特别好,有感觉。

49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开头还像电影,后头完全变成话剧了,各种超现实的镜头,除了痛仰那首《复制者》不怎么协调,其他的音乐都很好,看片尾的工作人员真是群星云集啊!

53分钟前
  • 走马
  • 推荐

有点像话剧。时间:2004

54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他会把你变成跟其他人一样的知道吗?你不能跟别人一样!你是个诗人!你是我的颜色。

5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这是一部好片子,看得我有点想哭~

1小时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一开始就知道是话剧风格的电影 却还是被震撼程度吓了一跳看孟导的戏心脏会颤抖 我庆幸 因为那团火还在哪天我不再感动 不再热泪盈眶能在嬉笑怒骂中讥讽哪哪哪装x时就可以为死去的那个自己立一座碑了ps.原本的男一窦唯

1小时前
  • 不爱™
  • 力荐

诗歌,时代,臆想,幽闭恐惧症,还有一如既往无从逃脱的生活。当马雅可夫斯基那首<穿裤子的云>被诵读,他的照片时不时闪回的时候,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诗人。我想说,鸡与诗是两个奇怪但有意思的意象。突兀的线条,僵硬的颜色,以及人物莫名其妙的动作,构成了这部电影所有令人触动的场景。

1小时前
  • 西四小二
  • 推荐

参加过廖一梅的讲座,一度无法接受这么极端的世界观,但是她的作品却次次让我喜欢不已。这不是悖论嘛o(╯□╰)o

1小时前
  • 像面条般地活着
  • 力荐

蓝光重刷。马雅可夫斯基开场和收尾,抛弃诗人的上海女人小夏,因诗人重燃希望但世界回复单色的京郊色盲女孩秦海璐,养起了黑鸡又无故消失的好友,藏在盗版光盘里的诗歌软件掀起一场荒唐又短暂的创作革命,孟、廖夫妻俩的创作核心,是一次次缓慢而不断折回原点的苦闷诗情,伴随着清醒、痛仰、崔健的音乐和flash动画,把喧嚣世相的怪诞跟边缘艺术的敏锐并列,总的来说是90年代艺术方法的余韵,精神层面不太强韧。能看出些话剧的痕迹,秦海璐原地踏步的跑步分明回到《恋爱的犀牛》了,但早期的曹郁是很灵的,把京郊拍成一个疏离又不乏俏皮的世界。很多细节也很俏皮,陈、秦好上之前,出现了多次双胞胎的意向,喝的番茄打脸的番茄,秦海璐气鼓鼓的要陈建斌写诗,纯情的不行,但这段感情收尾太匆忙了,爱情都救不了陈建斌,这让他最后剃光头也没了意义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