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旅人

剧情片法国2022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基多·雷昂-里希特,诺亚·阿比塔,梅根·诺瑟姆,提布尔·凡松,艾曼纽·贝阿,洛朗·波瓦特诺,迪迪埃·桑德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卡利克特·布罗欣-杜塔兹,欧菲莉亚·科尔布

导演:米夏埃尔·艾斯

 剧照

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2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3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4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5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6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3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4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5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6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7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8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9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1

详细剧情

  1981年法国大选,左派首次推翻保守派的长期执政,人们欢欣涌上巴黎街头庆祝祖国新生。然而,刚经历病痛与婚变的伊莉莎白,却面临了艰困的挑战,毫无工作经验的她,必须重回社会,抚养向往成为诗人的儿子、满怀社会理想的女儿,与因缘际会而暂时收留的街头陌生少女。一个屋檐下,四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醉人的巴黎努力生存;生活的残酷与不堪,随着摇曳且迷幻的乐声,被塞纳河畔的夜色轻轻抚慰。

 长篇影评

 1 ) 《巴黎夜旅人》的女性主义是更新的一种理论——不要恐弱

为“爱哭”而羞耻了很多年的我,被《巴黎夜旅人》洗刷了耻感,像是我一个破旧的暗室,被人带来一盏灯点亮了,ta还说:嘿,这里有一个宝藏。我真是挂着泪珠欢呼!

《巴黎夜旅人》的女性主义是更新的一种理论——不要恐弱。它不展现高大强的女性力量,而动人的展现了女性的软弱、多愁善感、随时而来的眼泪。

这种表现方式正是伍尔夫在《女性与小说》中说的,“赋予对男人说来似乎不屑一顾的事物以严肃性,把他所认为重要的东西看得微不足道”,这句同时让我想到价值观念排序的极致倒错——《色戒》中的王佳芝如何以自我和情爱将父权的家国大义击碎为齑粉。

由此,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历史中男性视野中的女性如何被塑造和歪曲,男性停留在表象的姿态上,停留在故事的开端,正如雅克.路易.大卫描绘的《荷拉斯兄弟之誓》,男性振臂向父亲起誓勇敢战斗捍卫家国荣誉,女性都在垂头哭泣。而事实如果持续被展开,被展现,女性的坚韧和奉献不在于悲壮的某一刻,而是无尽的生活长河中,她沉默、温柔的缝合一切破败,用一种大自然母亲的原力庇护所有人。

电影中伊丽莎白是一个眼皮浮肿泪水盈盈的弃妇,同时如此隐忍、尊严、充满爱与美感,她是疲惫生活的真正英雄。伍尔夫说:“女性在一日之中的生活,往往没有给她们留下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她们所烹饪的食物已经被吃掉了;她们所养育的子女已经跑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她们是路易丝.布尔乔亚的大蜘蛛,不停歇的织网,而雨打风吹去一无所有。她们是真正的牺牲者,不过不是在荣耀的战场、政治和商业场域,而是生活的孔洞和皱褶里。因此如果来到强弱之辩,女性的强是另一种方式,是另一种极少被正视和叙述的事实。

感谢时代和观念演变之巨轮,我们要接近那一个时刻了,那个成为人的时刻。

 2 ) 有点私人,但美好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牛大力饮茶”。关注公众号,回复“巴黎夜旅人”获取片源

2022年拍出了哪怕出现在80年代夜间电视节目也毫不违和的电影。从故事背景、色调、画幅到文化生活,复古得令人迷醉。

以此致敬和缅怀80年代。

2022年的艾曼纽·贝阿和夏洛特·甘斯布都不再年轻。但她们特别有辨识度的声线,刚好适合主角职业设定——《巴黎夜旅人》电台节目主播。

深夜电台在80年代后期式微,但夜旅人们热线分享的情感故事,乘着电波,透过夜雾,给失眠的、为生活奔波的人送去抚慰。

正是这档《巴黎夜旅人》节目给了伊丽莎白母狮一样的力量,哪怕自己再落魄,也有能量好好活下去,甚至帮助流落街头的少女Talulah。

伊丽莎白晚上在电台工作,在理性出走的黎明时分回家。白天继续到图书馆工作,并在那里收获真爱。孩子们会长大,各有各的追求,伊丽莎白和男友也有了新的人生征途。

一家人在熟悉的房子告别。

聚散终有时,再不舍,相伴也只是人生一程。

未来还很长。

人生不应是一去不复返的既定轨道,亦不存在脱轨;而是广阔的草原,任由驰骋。

电影很平和,就像主角搬家时翻出的老匣子,娓娓道来每一件旧物的故事。妈妈离婚后自我倾诉自我疗愈的日记本、家庭录影带、心爱女孩的照片、剩下半包的万宝路……这些生活碎片构成的回忆,供我们在往后漫漫良夜品尝。

比如年轻时美好又义无反顾的爱。

有一段是,伊丽莎白的儿子和Talulah两人在塞纳河边喝酒。男孩重心不稳,后翻下桥,Talulah毫不犹豫跳入河中相救。两人在桥底烤火,瑟瑟发抖,相互偎依,拥吻。

属于年轻的狼狈。未曾拥有过什么,也就不怕失去什么。

1984年的巴黎电影院播放《鸟人》,《圆月映花都》,墙上还有《德州巴黎》的海报。

《鸟人》(1984)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世界的冲突

埃里克·侯麦的《圆月映花都》(1984)众里寻他,蓦然回首

维姆·温德斯的《德州巴黎》(1984)失而复得的亲子关系,公路上重获的爱

BGM致敬80年代电子乐,略带失真的效果,简单、迷幻,恰到好处的表现日出之前、长夜未央的孤清。把人推向远方,将寂寥放大。 点进去作曲家Anton Sanko的其他作品,原来还为妮可·基曼的《兔子洞》、LGBT片《真心半解》等片配乐。都是我印象深刻的调调!

 3 ) 圆月再次映花都

没想到在 2022 年还能看到如此怀旧的电影,40 年前的法国是什么样子?看完这部《巴黎夜旅人》大抵会有一种朦胧的印象。法国导演米夏埃尔·艾斯在营造时代感胜人一筹:法语老歌、夜间电台、柔和的灯光、衣着服饰和美术设计无不透露着怀旧的年代色彩。最出色的莫过于将当年的纪录片素材无缝衔接上虚构的电影场景,16 毫米胶片的质感让人恍恍惚惚回到了 80 年代的法国。 相比起复古的氛围感,影片叙事较为散漫。一个司空见惯的家庭故事,离婚的母亲重回社会工作,儿子一心想成为诗人却无疾而终,女儿满怀理想走上街头,母亲还收留了一个在街头流浪的女孩。故事背景设在1981 年法国大选,左派首次推翻保守派的长期执政,密特朗总统上台,展开了为期七年的执政时期。这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在开头惊鸿一瞥,之后没再提及。但细想之下,流浪女孩这个角色是个隐喻,她莫名闯入女主角家庭后,使得儿子和母亲的态度经历变化,似乎暗示左派执政时期各种开放的思想行为给法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家庭小故事

以家庭来反映社会,以小故事书写宏大的时代变迁,无疑彰显出这位导演的野心。不过,不熟悉法国历史政治背景的观众也许会觉得乏味平淡,只因导演将所有戏剧情节都排除在画面之外,使整体节奏过于平缓,即便是流浪女孩与儿子偷尝禁果、坠入塞纳河的情节,也都处理得波澜不惊;更不必说那个半夜打骚扰电话到电台的男听众这类充满戏剧化的元素,只留给观众匆匆一瞥的印象。 导演更在意捕捉这种时代里人与人之间自然流淌的情感关系——温柔、伤感、脆弱。这种印象派叙事有点像新浪潮导演侯麦的做派,影片中还安插了侯麦作品《圆月映花都》的放映情节,在充满互文的意味里情深款款地向 80 年代致敬。

▲夏洛特·甘斯布表演出色

除了这些显眼的迷影细节,导演还找来两位几乎同期出道的法国女演员——夏洛特·甘斯布艾曼纽·贝阿,以此唤醒 80 后影迷的尘封记忆。这两位女星在 80 年代正值青春年华,现在却以成熟稳重的形象来演绎当年自己的父母辈,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相信 80 后的影迷在看的时候也会特别有共鸣。

 4 ) 视听记录

虚焦入实,惊鸿一瞥

星星亮起,音乐响起

漂亮的光比

叠化,情绪

私人影像,4:3

街道,正方,纵深

夜巴黎剪影(上海),龟背竹影子造型

私人影像,时代记忆

光斑,发光,美

冷调,暖衣服,和谐,柔,光散

微过曝,光晕

镜子,反光纵深

发光,纵深

高楼,夕阳

光源点缀,柔,冷调

前后纵深关系

光斑

冷暖关系

室内暖光的强调

冷暖关系

冷暖平衡➕1

纵深 冷暖平衡

光比,强调主角,纵深

强平面

冷色温强调人物

神秘感,剪影,红光,暖色,冷色人物

造型强调,光的氛围,两灯,反光

头顶泄的红光

对比

路灯,剪影

冷暖

太阳,钩边

背景,切

太阳光的运用

电影场景

巴黎,倒影

前后纵深

冷暖协调

星星点点河边

红蓝,水波,光的浮动

红蓝对立

巴黎

光切,纵深

背,剪影

极端光线的强调,冷色暖色(紫,粉)

纵深冷暖

阳光,泄出

叠化又一次强调

点缀缀

背景影子,前景压,强调光比

红蓝

纵深

阳光的强调再次,橙色,绿色,对比色

红色蓝色

红色,绿色

柔光,冷色暖色美术灯光的搭配,还有阳光的运用

 5 ) 拥有什么,失去什么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如果你不曾存在、那我也只不过是这个来来往往世间里的一粒尘埃,我感到如此失落,我是如此需要你。如果你不曾存在,我想我已经找到人生的奥秘,非常简单,就是我要创造你。为了能够看看你……弥足珍贵的沉溺体验,在浮光掠影中走向隐秘目光。柔软梦幻的晨色与消落定格的黄昏同样美丽,昏睡的巴黎总在深夜释放它的鬼影,时间的裂痕总是在脆弱思绪处延续,历史的幽魂在记忆中形变。天际线的轮廓在每一次对话情景中浮现,电台广播的波段俘获了街头旅居人的茫然,灿烂的迷影回忆如塞纳河上的粼粼波光点缀着浪漫。话语的秘密似乎变得不再必要,诧异于人们是如此坦然诚挚贴近着彼此,迷途后的流放终究惊醒了反叛者静谧的惶然。一部如此朦胧迷人的城市电影,复古恍惚的进行时投射,它的美属于每个曾游走飘荡的眼睛,属于每个曾渴望占有夜晚的“我们”。尽管旅途随故人散去,喧嚣白夜不再拥有私密慰藉的契机,但烙印在瞬间的欢愉与孤独总是会在未来的情景中留下线索,成为不愿闯入的经验永远根植在下一段旅程的开场,照映着这片时空存在的绚烂……

 6 ) 你温柔又不寻常

我最初对E的印象,实不相瞒是懦弱的、委屈的,像风中的小白花一样,轻轻一吹仿佛就能使它折腰。这印象不可否认是充满偏见的,我承认E是善良且坚强的女子,她使我相信,温柔真的是一种力量,莫名强大的力量。

我记得故事的开端,E的家庭遭受变故,丈夫抛弃了母子三人,儿子在前途前举棋不定,女儿对政治怀有一腔热血。E去深夜电台找工作,当上司对她发脾气时,她独自一人在偌大的房间啜泣,面对同事的安慰,她久久不能对自己的错误释怀。我心里想,E,你能不能坚强一点,这是多大的事情,这是毫不值得掉眼泪的事情,为什么流泪这么轻易呢。你看,就像我最初的偏见一样,我觉得E是被保护得太好的家庭主妇,是弱不禁风的小白花,我对她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在,我实在想告诉她,一切没有这么糟糕,但后来证明是我错了,她比我想象中的要,坚强得多。

E的温柔,是深刻的,浸润灵魂的,直达心灵的。

当丈夫离开她时,她说道,丈夫在患病时对她不离不弃,他们婚姻的问题存在已久,但她感谢丈夫,他是那个有勇气说出来的人。对于抛弃她的丈夫,她在一定程度上是抱着理解的,E是感恩的、宽容的好女人。当上司批评她时,她自责自己的疏忽,“我在接线时就感觉不对劲,可我......”,她对生活是认真的、真诚的。对让自己头大的儿子,她委托爸爸得到一本书来鼓励他做诗人,这个母亲是豁达的。她触摸自己受损的双乳,是自卑的、敏感的。勇于去约会,是勇敢的,对生活抱有热爱的。

她尽了很大的努力去爱生活了。

我想,如果E真是强硬的女子,可能做的不如现在好。温柔、真诚,这些有时我觉得过于小白,嗤之以鼻的品质,其实是蕴藏有莫大的力量的。如果温柔的生活更有力量,我愿意选择它。时常觉得温柔的人容易被人利用,过于单纯,怎么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呢, 但E改变了我的想法,温柔的对待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与自己相干的人,对待自己,对待世界,热爱生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你脆弱,温柔,且不寻常。走在巴黎的街头,走到影院一抬头,我看到灯光在窗户后藏起来的阴影,它就像你,是极易被忽视的,组成我生活的碎片。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外来者。

 7 ) 看到後面哭了

《巴黎夜旅人》

昨晚看的電影,電影敘述的是一個離婚媽媽重新生活,撫養嚮往成為詩人的兒子和滿懷社會理想的女兒,還有一個陌生少女的故事。影片中始終能感受到愛這種情感的存在,關於親人之間,愛人之間,朋友同事之間,這種愛是真誠發自內心而無需得到回報的,影片結尾還看哭了。在最後,一家人要搬離生活了好多年的家各自生活,媽媽把神像送給了女兒,那是一尊前夫送給媽媽一種愛的祝福,也是幫媽媽渡過人生多次劫難的神像,收到神像的女兒也感動不已,因為女兒知道這是媽媽最珍貴的護身符也是給自己未來一個彌足珍貴的祝福。兒子收到了媽媽自從離婚後寫的日記,裡面紀錄了這幾年關於人生的經歷和探索,包含種種的不堪、掙扎、痛苦,其實這應該是給兒子一個鼓勵,明白人生適應變化和痛苦是常態,就算理想暫不能實現,也不要放棄。綜觀全片,給我的感受是愛的力量和祝福不會因為分離而消失,未來的人生有這份支持就有勇氣走下去⋯⋯雖然影片也是有點過於理想和美好,但是也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短评

多愛電影的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10分钟前
  • 粥豆
  • 力荐

体量比三宅唱大一点的片子,给人以相似温暖的感动。运用大量archive footage来构建时代感,成功把观众抛入一个加糖带滤镜却又让人信服的美好世界。侯麦与其说成为一种迷影元素,不如说成为一个怀旧构件。

1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主竞赛。7分可以有。片名翻成《巴黎夜行人》可能比较好。很温情的单亲家庭故事(不少场景让人想起《少年时代》,尤其最后搬家那段),不温不火,一点不抓马,对八十年代时代气氛的再现是使用一系列来自老电影等的既得影像素材(画幅不同,片尾有list)的匹配剪辑来实现的(也有新拍的16毫米素材),怀旧气氛也很好传达出来了。也算得上是近来电影节圈里突然热起来的声音相关题材(广播电台),当然最令人会心一笑的是导演是个侯麦粉,直接cue了《圆月映花都》及女主角,当群演那场戏估计也是cue《冬天的故事》。

1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采访的时候,说看到她演成年男孩的妈妈和银幕上打出1988年,忽然觉得自己老了。甘斯布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衰老就是很艰难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难。」

22分钟前
  • 陈凭轩
  • 还行

还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吗?像水晶般剔透钻石般坚硬地回旋在他人眼中的一瞥印象,那才是时光的终点。

23分钟前
  • 阿成
  • 推荐

把这部归为女性电影肯定会招来反感,但我内心很难避免从女性角度去看待此片,很希望我到了女主这个年纪,倘若遇到这样的变故,也可以坚强撑过来,面对子女的长大,可以懂得放手,面对陌生女孩的困境,可以伸出援手,另外最重要的是,即便到了四十岁乃至五十岁,也要不失优雅,享受音乐,享受爱情,享受生活,永远不要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

27分钟前
  • 迷失东京
  • 力荐

4.5 私心很喜欢,尤其是八十年代那摇曳而迷幻的音乐,飘荡在醉人的巴黎的夜,仿佛是那抚慰人心的电波,温暖夜归的人。极小极平常的故事却拍出了对时代的追缅和对城市的热爱,叙事和表演滴水不漏,简直是以小见大拍电影的范本。

2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有些伤感,有些温柔,又有些私人。好舒服的一部电影。看到他们要去看《鸟人》,结果去晚了,只好跑去看《圆月映花都》,墙上还贴着《德州巴黎》的海报,真是好时光。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生活如行路,遇见后又匆匆上路,也不觉得有遗憾,因为——迟早都会再遇见的。三段充满怀旧气息的八零年代记事,巴黎的夜色很温柔。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巴黎旧影像穿插在干净到虚假的故事里变得无比呆滞,只有乡愁式的音乐让一切稍微流动了起来,这依然是电子乐的胜利。虽然旧资料的这种处理还蛮有启发性的。

40分钟前
  • LarryWho
  • 还行

Hers风格一转,80年代的柔光,夜电台,开头有滑入梦幻的危险。随后用Talulah证明印象式笔触的必要性,脸庞高悬心内,夜之花照耀巴黎。结尾在记忆中溯回,迫切地抓住一瞬,肉身同在多可贵。

4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不乏动人之处,关于侯麦、里维特、帕斯卡尔和杜拉斯等等的迷影插曲让人会心一笑,但与旧影像结合的复古回响倒不那么有效,整体设计上依旧呈现着剧本电影的无力感,来自角色写作内部的累赘阻止了真正的观看发生。

46分钟前
  • TWY
  • 还行

4.5 细腻真挚,有种夜里塞纳河面灯光般的流动感。一个女性从旧伤中复原新生,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有的散失,有的陌路,有的则停留下来。令人更为动容的是,从背景设定,家装设计和人物造型,选用的档案影像和音乐,到影院里放的《圆月映花都》和《北方的桥》,都像是对80年代巴黎的一次饱含深情的回望。

4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78/100 #EFM# 有一些“低清私影像”,将档案片段巧妙地缝在其中,也总有一些时间上的跳转。片刻细腻,总能找到轻盈又深沉的忧郁情绪。人们不缺爱,但从不会停留。仿佛唤起了过去的巴黎的一段时光。

4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好温柔的电影,满满对80年代的怀旧,全片沉浸在暖色调的朦胧中,大时代的变迁看似一笔带过,但作为影片灵魂的塔露拉正是从方方面面代表了左派浸入现代法国人的生活,不过她的不羁与自由,也沉湎于导演极力烘托的单身母亲一家的暖色中,导演相信美好可以治愈生命的苦痛,即使是时代变革,也需要温柔注脚。卡司方面影片丢出两记重磅,甘斯布与贝阿各有千秋,贝阿最后一个镜头回头的眼神就能道出她角色的一生,当年的法兰西花瓶早已成为演技派,甘斯布的表演更是炉火纯青,她的状态过分自然,自然到比苏菲玛索更能代表法国女性的魅力。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太不“法国”了,它太抒情,从故事到配乐,八毫米胶片的插入更似对过去巴黎的怀旧,意义不大,结尾倒是非常法式,令人徒留惆怅。影片与《圆月映花都》从卡司到情绪的互文,也让我十分喜爱。

50分钟前
  • 贵久
  • 还行

那时收听电台节目的不止是夜车司机,通勤忘带书只能读火车票的退票法则。可以在任何室内空间点烟,也能随时拿出黑胶唱片跳舞。被迫要面对社会的母亲,坐在被迫要面对未来的儿子后座。在城市里游荡的女孩,随在青春里游荡的男孩坠入水中。白日瞬光也止不住永恒,那间居所住过四个人,尽管终将成为过客。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Une nuit mélancolique et sentimentale à Paris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所有人都在流动,在夜色里,在晚风中,恬淡,温润,清冷,干净。生活细密,有诉不尽的怅惘,但又无疑充满希望。这其中的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但每个人其实都陪伴了每个人的一生,有的人闯入又离开,但也成为一些人内心的印痕。羡慕其中的母亲与子女松散又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真的存在吗?那是一个烟草可以出现在公共空间的时代,一个穿着蓝色牛仔夹克的时代,一个连衣裙里有着大垫肩的时代,一个音乐要存储在黑胶里的时代,一个要去往电影院看电影的时代,人们要位移,要寻找,会遇见会重逢也会错失。关于爱情和成长,关于亲密与分离。它哪里最打动人?或许是所有人身上的松弛感。时间流过去就流过去,没有催逼,前方还有无尽时间,就像巴黎无尽的夜晚。

60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A-. 从家装穿搭到胶片色泽,再到温白开般云淡风轻的恬淡,都让人想起侯麦。反复出现的《圆月映花都》则直接构成情感脉络的centerpiece:nothing lasts forever,我们终究都是相伴又分离的过客。不同于侯麦的哲思,它用深夜电台般的温柔治愈,给伤心人陪伴,为巴黎城写诗。而当我离开这座城市,也一定会频频想起这部电影,告诉自己,我也曾是那片夜里的一位旅人。2022.2.14 Berlinale

1小时前
  • 双晚
  • 推荐

看得蛮舒服的电影,喜欢,可能也因为这个故事是从声音展开的吧。白天的巴黎,夜晚的巴黎,都好美。我也曾被F像这样捡回过家。以及,也想爬一下巴黎的屋顶。

1小时前
  • 暖小喵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