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绝味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2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3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4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5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6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3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4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5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6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7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8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19街头绝味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3 21:00

详细剧情

  《街头绝味》由《主厨的餐桌》的创剧人打造,本片带领观众前往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几个城市,探索各地丰富的街头美食文化。从新加坡的小贩摊位到印度的餐车,第一季共探索了 亚洲的九个国家/地区。每一集重点讲述了关于坚持和文化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为每个国家/地区的美食注入了活力。

 长篇影评

 1 ) Street Food笔记

边看边做笔记进行时,视频来源为B站远鉴字幕组,店铺地址和电话主要来自“大众点评网”和“TripAdvisor”(两者找不到就外网搜索了)。

第二集 日本大阪

地域特色:

日本对规则和秩序非常重视,人民必须压抑自己的真实意图才能把每件事做好。人们重视好的用餐礼仪,讲求坐相和吃相。大阪和日本其他地区的不同,“谁在乎外表看起来如何,我们要忠于自我”。

大阪的别称是“日本的厨房”,大阪人在食物上花的钱比其他地区的日本人都多。

在大阪如果人们说你很好笑,那就是最高的赞美;他们会故意装傻,全是为了让其他人开怀大笑。

在日本,人们珍惜传统和家庭;家族中的长子按惯例继承家业。

大阪街头美食代表:章鱼烧、大阪烧、串炸、乌冬面

1、东洋居酒屋 Toyo

时间:创立于1992年11月20日

菜品:供应当天从市场买的各式各样的鱼,肥厚金枪鱼生鱼片、炙烤金枪鱼下巴

地点:大阪县 大阪市Miyakojima 3-2-26 Higashinodamachi

电话:+816-6882-5768

吸引点:食物和表演。店主搞笑,会和客人聊天;大火中赤手烹饪(避免金属夹弄伤金枪鱼肉)

店主:筑元丰次,创业

店主经历:出生小镇(喜界岛)—6岁丧母,父亲酗酒和家暴;放学后在码头尽头或学校屋顶过夜;小学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大家一起吃营养午餐,但是没钱买,吃野菜填饱肚子— 没钱读书,15岁到大阪工作,在阿姨的酒吧做了两年洗碗工,第三年跟着师傅学烹饪,梦想自己开店买房娶妻生孩子— 设定目标,存到1100万日元开家居酒屋— 工作十年终于存够钱,然而父亲去世,葬礼花了700万日元— 用仅剩的400万日元租停车位开路边居酒屋,卡车上一块不锈钢铁板当成料理台和柜台,没厕所也没自来水,一次接待5-6位客人,客人吃完还要帮忙洗碗;第一年不能让客人等太久,开始用喷枪烹饪金枪鱼— 第三年,排起100人的长龙— 现在有了自来水和厕所,7名员工

他人评价:固执、不讲理,能操纵火焰的魔术师

自我认知:“大阪京桥的诈骗高手”,热爱火和漂亮女人

店主想法:

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随波逐流。如果我是海洋里的生物,我会是一头鲸鱼,你必须足够强壮,才能创造自己的洋流。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就不能指望好结果。我准备好正面迎接任何挑战。

我有过几次艰难时期,但我把那些艰难的时期化为喜悦。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让人感到快乐比赚钱更重要。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比起在大公司底下当小员工,宁愿当小餐车的老板,不要任人差遣,要当自己的老板。

无论如何,我要比任何人更努力地工作,开一间东洋居酒屋。

你人生中唯一能依赖的人就是父母,我父母已经过世了,我只能依靠自己。我知道要是我放弃梦想,就不会有好结果。

创业之初,连续工作50天,每天只睡4小时,没洗过热水澡。

如果你们没事,就去跟客人聊天,倾听他们的烦恼

对员工的教导,你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感冒、没胃口、太疲惫,这是你们的错。

如同大阪,我也不去迎合任何框架,而我以此为傲。

我以前希望自己买房娶妻生子,但当我创造了自己的洋流之后,人生可能无法预料,东洋居酒屋成为家,我的员工成为我的孩子,顾客成为家人。最大的愿望是工作时倒下。

2、美味屋 Umaiya

时间:创立于1953(推算了一下)

菜品:章鱼烧(天妇罗碎是关键)

地点:大阪县 大阪市 4-21 Naniwacho, Kitaku

电话:816-6373-2929

吸引点:日本第二悠久的店;5种口感

店主:喜多先生,长子继承家业

3、笛 Fue

时间:祖父母开始的经营

菜品:大阪烧(特制面糊、卷心菜、葱、天妇罗碎、姜,大阪人喜欢加猪肉条)

吸引点:大阪烧是大阪的灵魂美食

地点:大阪县 大阪市 5-2-7 Higashinodamachi, Miyakojima-ku (点评网上没有照片,不能确定)

店主: Goshi Yusuke,继承家业

第三集:印度德里

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德里是一个拥有至少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新旧共存,街道拥挤,也是多元文化和种族的大熔炉,来的人都带来他们的传统食物;在德里吃到的街头食物是历史的象征。很多人家里没有厨房,所以他们的正餐完全靠街头小吃解决。

1857年,大英帝国终结莫卧儿帝国后,皇家御厨必须自谋生计,很多人在德里街头摆摊,平民也开始吃得到皇家餐桌上的食物了。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脱离了英国统治,但分裂成了两半—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旁遮普邦中占多数的穆斯林教徒组成;宗教分界线上发生暴力派系冲突,旁遮普邦的穆斯林家庭搬到巴基斯坦,印度教家庭成为难民迁徙到印度,不仅带来文化,也带来传统食物。

街头小吃在德里受欢迎,一开始是出自必需性,工人要找地方填饱肚子,街头小吃是最方便和最便宜的方式;现在,街头小吃已经风靡全民,各个阶级的人都爱吃。

德里街头美食代表:鹰嘴豆咖喱饼、印度饼、烤肉串、“恰特”(吮吸的意思,通常是油炸马铃薯淋上印度酸辣酱、酸奶加上蔬菜,口感酸甜、酥脆、香辣)

1、曼格拉摊(Mangla chat wale)

时间:始于祖父

菜品:恰特(炸马铃薯饼,马铃薯泥里包像小扁豆,口感酥脆)

吸引点:有资格参加新加坡世界街头小吃大会

地点:Mayur Vihar Phase-1 Opp. Aggarwal Bikaneri Sweets

电话: +91 99717 15121

店主:DAL CHAND(达陈)

他人评价:谦虚、厨艺精湛;宁可削减利润,也不降低食材品质,不像商人,更像施予者。

店主经历:小时候,父亲在戏院外摆摊卖恰特-后来父亲重病,关闭小摊,依靠店主兄长-店主兄长结交了坏朋友,吸毒,家里混乱-搬家,兄长也搬走了-在外役公司工作,但工作很少;想让全家团聚,决定自己创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始,店主的姐妹把自己的珠宝典当了,店主觉得“非成功不可”-和几个朋友租了个小店面开始了,因为在陌生的住宅区,生意做不起来,朋友也放弃了,付不出租金,同时父亲去世-把摊车推到对街,买了最优质的的食材,鼓起勇气找到兄长帮忙,香气溢满街道,吸引到客人

店主想法:

父亲嘱托,要专注在味道上,金钱并不是一切,味道好,客人喜欢就会回来光顾。

总是到市场,寻找最好的食材。

香料才是风味的来源。

我很在意我的顾客,只想给他们最好的食材。

当客人光顾我的店,我想让他们开心,看见他们微笑,感觉很棒。

我的童年非常穷,却很幸福。

家人是恰特最重要的原料。

我从不将自己视为英雄,成为英雄的条件是帅气、聪颖并受过良好的教育,我完全不符合这些,但我确信自己要做特别的事。

2、卡鲁尼哈里 (KALLU NIHARI, DELHI)

时间:始于父亲

菜品:尼哈里(NIHARI STEW,来自阿拉伯语“早餐”的意思,是用大型水牛的肉带骨,加入山羊肉、洋葱、番茄、蒜、姜和独特的香料,彻夜熬制而成,最后再放盐和辣椒调味,非常香辣)

地点:180, Chhatta Lal Mian, Behind Delite Cinema,Daryaganj

电话:+91 9827162910,+91 9899201639

店主:MOHAMMED REHAN

必须排队至少半小时

3、卡里姆餐馆(KARIM’S)

时间:老祖宗卡里姆丁萨锡是巴哈杜尔沙二世的御厨,店主是第四代继承人

菜品:绞肉串(SEEKH KEBABS,加上香料的羊绞肉用炭火烧烤)、羊肉拷玛(用炸洋葱酥和酸奶熬煮的炖肉)

吸引点:莫卧儿帝国美食

地点:16 Matia Mahal Bazar, Near Jama Masjid

电话:+91 11 2326 4981

4、南达小馆(NAND DI HATTI)

时间:始于祖父的小摊,1960年搬到店面

菜品:鹰嘴豆咖喱炸饼(CHOLE BHATURE, 水煮鹰嘴豆加上很多香料,不加大蒜和洋葱,加上香菜、薄荷、绿辣椒酱和石榴籽,配上巴图拉的蓬松大面包,口味清爽,味道不会太重或太辣,有益于消化系统)

鹰嘴豆咖喱炸饼

吸引点:旁遮普邦风味

地点:29 Paan Mandi Near Gulati Sports | Sadar Bazaar, Lotan Jaat Gal, Pahari Dhiraj, Chandni Chowk

电话:+91 11 2361 7297

店主:DHARMENDER MAKKAN

 2 ) 低头刷手机的时代,路边摊是凝聚人心的救赎

前阵子,因为政策上的一些变化,摆摊成了中文互联网的热词。一夜之间,虽然路上还见不到几个摆摊的小贩,但「摆摊经济学」却以自媒体最熟悉的方式勾兑完成。

在资本和媒体的共同推动下,虽然散发着一股假酒的味道,但「摆摊概念股」还是起飞了。

一如往常,过马路的老奶奶还不见踪影,学雷锋的少年们却已经开始狂欢。

其实,路边摊本质上是一种反互联网的存在。在一个人人低头刷手机,沉溺于线上交(丢)流(粪)的社会,还有什么比街头摊贩更加「线下」的呢?

既然在家就可以吃到三公里外的餐馆外卖,还有什么理由关注楼下街边小贩的生死存亡?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部街头美食纪录片:《街头绝味》(港译:《街边有食神》)。

说它是美食纪录片或许有点歧义,因为很多人对这部纪录片的指责就是不够「美食」。

它关注的不是旅游攻略里重点标注的「本地人才知道」的街头小吃有多隐秘,也不是这些街头小吃有多少人排队,而是这些路边小吃魅力的「来处」,是亲手制作出这些食物的人和他们的人生。

《街头绝味》由Netflix投资,大名鼎鼎的美食纪录片《主厨的餐桌》团队制作。它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说,是对东亚九个城市里最知名的街头小吃店老板的采访。

他们中有戴着蛙镜做蛋包饭的70岁老奶奶;有火焰喷枪下徒手给金枪鱼翻面的「欺诈师」;

有丈夫赌博,仅靠几张板凳和一盘炒螺独自支撑的母亲;有从小被嘲笑,绰号叫「鱼头」的砂锅鱼头店第二代老板。

或许我们应该问,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街头美食?

如果追求人气,网红店的队伍更长。但它们总是隐隐透出一股非人的味道,所以「网红店」这三个字听上去像是赞美,却总是带着一丝贬义。网红店的味道,是智能排序和大数据的味道。

如果追求环境,路边摊或街边小馆更是寒酸,环顾四周,可能连一张放进朋友圈供好友点赞的照片都拍不出来。

如果追求味道,街边的美食也比不上精致料理。更好食材,更精确的烹饪,更细腻的品味,当然还有更丰富的选择。

客观地说,开在路边的这些摊贩苍蝇小馆,其实找不到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比餐厅食物更好吃。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如此热爱路边摊美食呢?

是因为纪录片里,那个戴着蛙镜炒菜的奶奶说:我还年轻的时候,家里被一把火烧了,我才只能出来摆摊吗?

是因为不够钱开居酒屋,只能租两个停车位摆摊很像北野武的大叔的男儿泪吗?

还是因为被逼债走投无路,只能拿出一个小锅和几张凳子摆摊的母亲的战战兢兢呢?

恐怕都不是。

如果不说的话,这些事不会有人知道。比上述这些听上去有点悲苦,以至于快要变成一个俗套励志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一种世俗的乐观。

世俗的乐观比冠以「主义」的乐观更实际,更现世。

它相信啤酒瓶碰撞倒下的清脆,相信响连四壁的煎炒声,相信黑夜里亮蓝色的火光,相信人声嘈杂车马轰鸣的真实。它是互联网生活的背面。

人世苍凉,亦悲亦喜,或浮或沉。路边摊在哪里都不算是被人看得起的存在,多半还都要面对与管理者猫捉老鼠式的智斗。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纳路边摊,但路边摊从不拒绝任何人。这便是路边摊的魅力。

 3 ) 【街头美食】第一季

1️⃣泰国曼谷

痣姐-干炒冬阴Dry Tum Yum,黄金蛋包蟹Crab Meat Omelette,醉猫炒河粉Drunken Noodles,海鲜干粥Dry Rice Porridge,咖喱螃蟹Curried Crab,海鲜炒米粉Crispy Vermicelli with Seafood

2️⃣日本大阪

筑元丰次-东洋居酒屋

章鱼烧Takoyaki(加了天妇罗碎),大阪烧Okonomiyaki,串炸Fried Skewers,乌冬面Udon Flour Noodles,烧鸟Yakitori Skewered Chicken,主厨三重奏,炙烧三文鱼下巴Broiled Tuna Cheek(沾凉水后,赤手烤三文鱼防止铁夹弄伤三文鱼)

3️⃣印度尼西亚日惹Yogyakarta

特色菜:卤味饭,主菜是卤菠萝蜜;加多加多,蔬菜配花生酱;印尼肉丸;印尼炒饭;木薯面;“市场点心”甜点,各种甜的街头小吃,通常由椰糖、糯米、木薯和椰子制成。

市场点心Jajan Pasar分为两种:

传统型,咖啡色、黑色、深绿色。eg沙蒂南奶奶市场点心中心

现代型,颜色清新、鲜艳。eg阿里亚点心坊,有200多种点心。

卤味饭Gudeg, Braised Jackfruit-林渡奶奶卤味饭Gudeg Mbah Lindu

灰面(木薯面)Cassava noodles-嘉鲁达牌灰面Mie Lethek Cap Garuda

4️⃣中国台湾嘉义

特色菜:豆花、火鸡肉饭、牛肉面、饺子、蚵仔煎

砂锅鱼头fish head stew-林聪明砂锅鱼头

火鸡肉饭Turkey Rice-刘里长鸡肉饭

豆花Tofu Pudding-阿娥豆花

三天三夜窑烧熏山羊肉3 day 3 night goat stew-嵩山土窑。药酒翁羊肉,埋在土里三天三夜,竟然要戴防毒面具。

牛肉面beef noodle soup

5️⃣韩国首尔

特色菜:酱油蟹、辣炒年糕、紫菜包饭细卷、绿豆煎饼、泡菜水饺、刀切面

6️⃣越南胡志明

特色菜:河粉、越式法包、碎米饭、螺肉

螺肉snail stall-阿卓螺肉摊Truoc's Snail Stall

越式法包(法国殖民者带入越南)Vietnamese Baguette-七虎越式法包banh mi bay ho,看着挺像赛百味的,面包外面是脆的,油炸过。

碎米饭broken rice-金银碎米饭com tam Kim ngan 配太阳蛋、腌萝卜、烤猪排,淋上鱼露。

泥海蜷quan-先用油煸炒大蒜,放入泥海蜷,加入椰奶。看着好干净,椰奶好评!

河粉noodle soup-齐同鸡肉河粉pho mien ga ky dong

竹蛏chēng炒空心菜razor clams& water spinach,烤扇贝grilled scallops,

7️⃣新加坡

特色菜:海南鸡饭、辣椒蟹、云吞面、蒸米糕(米糕里面加了融化的椰糖,配上椰子粉和香兰叶)

蒸米糕-阿伊莎海格路蒸米糕Hair Road Puts Piring

云吞面wanton noodles-邓师傅云吞面master tang wanton noodles 师傅讲的粤语诶,开平人

辣椒蟹chilli crab-琼荣记海鲜KEK Seafood

海南鸡饭-竟然和米糕姐姐是两口子,每集都要撒狗粮

8️⃣菲律宾宿务

特色菜:海鳗汤、烤乳猪、炸春卷、图斯洛布瓦(米粽蘸着肉汤吃)、尼拉朗(最新鲜的鱼熬成的海鲜汤)

海鳗汤-科尔多瓦安多伊的巴卡西

烤乳猪whole roasted pig-塔里萨伊市Talisay ,蕾丝莉的烤乳猪Leslie’s Lechon

图斯洛布瓦Tuslob-buwa:一锅煎煮过的洋葱、大蒜、猪脑(因为没人会买猪脑,废物利用就放到这里了)

中式炸春卷Chinese style spring rolls-露比琳的小店Rubilyn’s Carinderia

说实话,这一集看着没什么食欲,所以没怎么记

 4 ) 杂

从美食到事业、人生经历,嘈杂的闹市和拥挤得热火朝天的街头。更多的好像是映射这个行业的生存方式,貌似也都是生活窘迫、维持生计的选择。经历还都蛮朴实,虽然有几集有点走套路、唱高调的感觉。

还联想到前些天的自己因为期末考试焦躁不安,因为男朋友的冷淡而胡思乱想,少年表达自己的哀伤与忧愁、喜欢与关心真是不太节制。是因为还没足够忙到无心顾及,还没脱离舒适圈直面现实。

长天大地,有的是你摔打的地方。

 5 ) Netflix《街头绝味》第三集印度:历史和家族的联接

1857年英国殖民者终结了印度莫卧儿帝国,被赶出皇宫无以为生的厨师,在德里街头摆起了小摊,开始贩卖烹制食品, 绞肉串就是其中的代表。一直到今天,这位首先在德里摆出小吃摊的皇家厨师手艺,已经传到了第四代。当你拿起绞肉串的时候,几百年前,莫卧儿帝国的王子可能坐在皇宫的台阶上,吃着这样的食物……

本期的主角是一名叫达陈的贩卖恰特(一种油炸马铃薯上盖酱汁和蔬菜的食物)的小吃摊主。达陈一家从爷爷辈起就卖恰特,他们采用的是家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爸爸在准备原料时,一家人都会在一起帮忙。然而不幸的是,爸爸在壮年之际身体抱恙,没有办法出摊,本就贫困的家里变成一贫如洗。年幼的达陈帮不上忙,所有的重担落在年长一些的哥哥身上。

或许是因为哥哥并足够年长,还没有准备好接过全家生计的担子。没多久,哥哥染上恶习,开始吸毒,本就艰难的家里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家人四散分离……达陈想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一切,尤其是在看到了姐姐妹妹典当掉自己的首饰以维持家族生活的时候,他决定重拾父亲的手艺。

正如所有创业开始的那样,达陈的恰特开始并不受欢迎,跟他一起做事的朋友一个个离开,达陈付不起店面租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极其难过的时候,他想起了爸爸,爸爸总是说只要足够好吃,就会受欢迎。达陈给分散在各地的家人,包括已经很久不联络的哥哥打电话,他要重现爸爸的恰特手艺,仅剩的钱他用来买最好的原材料。因为爸爸的恰特而重新聚在一起的家人分工准备,达陈将换了一个摊点,等到上好的香料和酥油在摊位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爸爸的恰特又复活了,达陈的摊位前开始排队。

其实我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印度的这集,因为拍出来的食物都是一坨坨的,印度人地下手工作坊式的食物准备过程实在很令人担忧其卫生状况。但是所有出镜的店主都在强调一件事:我卖的这个食物是从爷爷辈就开始传下来的,甚至更早。

食物是什么,是没有符号的你与历史和家族的联接器,无论走得多远、时间过了多久,你的胃和味总是提醒着你是谁、从哪来、和谁是同类,咬一口,恩,是家乡的味道。

 6 ) Netflix《街头绝味》第五集:台湾传统美食最后的坚守与希望

台湾观光的一大卖点便是夜市美食。而在台湾美食家心目中,相较于商业化驱动下迎合游客的台北夜市,青山环绕的嘉义夜市才是台湾味道的灵魂所在。

林聪明沙锅鱼头、火鸡肉饭、阿姨豆花……无一不是从爷爷辈就开始在街边摆摊的料理,其中的瓮羊肉更是从隋朝起就有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这些6、70岁的摊主还在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坚持着他们的料理:豆花要用柴火烧制,因为店主认为柴火烧出来的对身体才比较好;双手颤抖的阿姆妈仍然坚持用自己手工炼制的猪油和葱头淋饭,因为只有这样才够香;更绝的是瓮羊肉的店主,他的烹饪需要戴上防毒面具,因为瓮羊肉以泥封口后,要埋在地里以火熏上三天三夜,熏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即便是戴上防毒面具,也要清痰3个小时才能把肺里的烟尘吐尽。老板在采访时说,不会让晚辈们再继承这个手艺了,因为实在太辛苦,满院子的烟尘侵害小孩子的尚未长好的肺。自己做为这门手艺的拥有者,能做到的,只有不让这门手艺断在自己手上。同样可能要消失的,还有阿姨豆花,老板不确定小辈们还愿不愿意沿用柴火烧制的方法,毕竟那太过耗时耗力。

本土美食家在旁白中说,夜市美食正不可避免地被融合和规模化。传统、正宗两个字不出意外应该会成为传说一样的前浪。但我并不是一个对传统有执念的人,没有证据表明传统的工艺和手法能与健康、滋补划等号。为什么柴火烧出来的豆花就比煤气烧出来的健康呢?为什么非要抱着传统工艺的执念让一种美食离我们而去?

希望来自新一代的继承者。林聪明沙锅鱼头新一代掌门人生长在一个强势的原生家庭。当年在台北攻读观光系的她毕业后被父母要求继承家族夜市摊位。火车上她为不得不放弃梦想而潸然泪下,先后几次想改变鱼头的售卖方式被父母拒绝。这样一个姑娘,选择在父母外出旅行时搞”政(比喻)变“,推出网购鱼头和打包外卖鱼头。她更为现代的经营理念获得市场的认可,除了继续保有大排长龙的摊位外,她还有了分店、网店。而这种认可,也最终说服了父母放弃对她的掌控以及对传统的执念,退居二线为女儿打工。爸爸在接受采访时说,做她的爸爸挺好、做她的员工也挺好。

变迁本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传统是值得骄傲的文化,它可以存在于历史的记述中、存在于代代相传的故事中,传统的魅力在于不可追和无限想象。比起再也吃不到烧熏山羊肉,我更希望能坐在饭桌前,品尝着做电热煲出来的羊肉,听老板讲祖辈曾经用多么艰辛的办法才能得到眼前的这道菜。

 短评

这部剧被人诟病的无外乎两点:一是这是Netflix拍的美国视角,不是本地人拍的,自然是深度和辨识度都不太够。但架不住人家选题好,路边摊门槛最低却又最有生命力,于是最能代表地道的当地饮食文化。二是亚洲拍了一圈,却不见中国大陆的街头美食。可人家曼谷、新德里、首尔、胡志明市大量的路边摊入镜,我们的首都如今还有路边摊吗?

8分钟前
  • lowdive
  • 推荐

旁白和采访非常烦人。

13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舌尖上的东南亚。没中国就差评的怎么能民粹成这地步啊。确实第一季比较出彩后面较为平淡。

15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际遇幸或不幸,氤氲热气下都是相似的乐观脸庞。不同国家地区的hawkers不约而同地希望儿孙好好读书,不要再过像他们的生活,翻炒着人生的烟火气。

19分钟前
  • uM
  • 推荐

1.泰国曼谷痣姐;2.日本大阪;3.印度德里;4.印度尼西亚;5.台湾嘉义;6.韩国首尔;7.越南胡志明;8.新加坡;9.菲律宾宿务。还可以,捉住了街头这个重点,介绍摊位老板这个也没啥错

21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挺喜欢!目前看到印度那一集。比较喜欢大阪那个老先生的故事。也喜欢一种传承。祖孙三代,就做一种食物,就做一件事。这种传承本身就值得尊敬。

22分钟前
  • Ariel
  • 力荐

(说没中国就打差评的真的是有病)议题将镜头对准街头料理人,交出一份制作精美运镜出色的作品。但我觉得只是优等生的作业,没有继续深入真的挺可惜的。个人的命运总有相同的转折和奇迹,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与政策却是很大的色彩印记。这份区别本可以婉转地通过美食给展现出来的,挺遗憾。

26分钟前
  • 波澄酒
  • 还行

本是奔着午休下饭美食赏析去的,却一碗碗小人物人生鸡汤疯狂的给我灌,一边感动一边喝汤。

27分钟前
  • 九個9
  • 推荐

定位于街头美食,表象上是随性了,实质上却和《主厨的餐桌》系列别无二致,大卫· 盖伯的这个套路看多了就没感觉了。

2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各大城市网红店纪录片,嗯,大家都说为了传承而在营生。网飞这次擦边球打得聪明,每集都是国家+城市,到了某地就变成特定地区+城市。

31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街头小吃的灵魂当然是在摊主啊,从这个角度切入,比说美食本身要好很多吧。

36分钟前
  • Costi
  • 推荐

不论是曼谷街头带护目镜的阿婆、胡志明市小巷里买海螺的大姐、大阪街道站立式居酒屋的爷爷,每个人都坚强的面对生活的苦难,通过辛勤的劳作来生存,为后代、为家庭、为社区。记得采访过程中某位说到,如果失败了八次,就要站起来九次。不是单纯意义的美食纪录片,那些默默无闻的摊贩已经变成自己生活的英雄了。

40分钟前
  • cristina
  • 力荐

我认为比舌尖好,没有那种假大空的叙事,集中于个体,同样温暖感人

44分钟前
  • RAVEN HU
  • 力荐

5.2 大阪的笑容好吸引人。小吃是城市的灵魂不为过,更是一群人的伤痛过往和穷苦记忆。他们都是胜者。

48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台本俗套又伪善:每个小贩拿到的都是生活所迫的剧本,当中的大部分甚至已经有应对这类剧本完整的公式化表演;而每个出镜的评论家动辄都要强行拔高到文化身份认同的高度,并振臂高呼小贩和食物就应该保持它们现在的也就是最好的样貌,殊不知他们鼓吹的“传统老店”最久不过是几十年,在美食的长流里不过是沧海一粟,凭什么要被剥夺进化或者被淘汰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作为美食纪录片看起来并不下饭

50分钟前
  • willow
  • 很差

第一集的那位泰国痣姐平时真的是优雅,上班后又像绝命毒师一般疯狂……

53分钟前
  • 我亦鬼也
  • 推荐

大阪那集看哭了……被大叔的执着&积极所感动,可同时又觉得可悲为什么命运对有些人那么残酷

55分钟前
  • hana
  • 力荐

非常特别的一部美食纪录片,一开始不太喜欢,后来终于明白,主角从来不是食物,主角是人,很多地方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是,但是精彩的故事,一开始都会有失败。

57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第二集大阪 第五集嘉义

59分钟前
  • kulilin
  • 推荐

果然系出同源,和《大厨的餐桌》差不多,饱眼福、勾胃口、挑情绪,三把刷子一条路走到终点。常看各种美食行脚节目的重度爱好者比较容易发现,当中诸多食物和受访对象出现了高度同质化(关键是没有更多新鲜的角度挖掘),如此自然招人喜欢的节目概念和优质团队,难免会让人有些失望。PS 台湾那一集竟然请的是陶喆前女友Joanna!以前康熙的时候觉得业务能力差(和王蓉蓉那集PK简直被糟蹋死了【。)又显老,但如今在“网飞滤镜”下变得多了些气质,英语也会说了是怎么回事!#然而这种节目还是严重呼唤胡天兰(介绍担当)&刘恭显(英语担当)!#康熙后遗症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