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婚事

爱情片大陆2006

主演:余男  巴特尔  森格  

导演:王全安

 剧照

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7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8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9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00:24

详细剧情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 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 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加条件让许多前来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邻居森格(森格 饰)素来怕老婆,其妻却常跟别的男人出走,并一走了之。他对图雅情苗暗生……  本片荣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用传统的中国人的方式诠释了——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不舍弃——图雅对丈夫的爱
离婚——巴特尔对妻子的爱
学打架——扎亚对妈妈的爱
打井——森格对图雅的爱
……

生活的压力沉重的压着每一个人。爱,是人活下去的理由。

“爱她,就让她幸福”一句电影里老的掉牙的台词,在巴特尔毫不夸张的表演中显露出来,他选择离婚,选择让森格打井,他希望改善图雅的生活,让她有个健康的男人可以依靠。这部电影洗去了浮华,留下的只有淳朴。图雅的“嫁夫养夫”更是如此。她是个坚强的女人,从不愿欠别人什么,但即便是她也不得不在生活面前低头。

死,不难,难的是坚强的活着。
爱,不图回报,有的只是奉献。

 2 ) 2006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至少是之一)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像中国足球的时候,幸好每年总会出现一些惊喜,让我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2006年的惊喜对我来说,属于《静静的嘛呢石》《天狗》《光荣的愤怒》《疯狂的石头》和《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在这些惊喜里面,也许是最完美的一个。

故事说的是,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俗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 “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情节真。巴特尔因为身落残疾而执意离婚,无奈之举实见温情与宽容,影片的结局是图雅最终改嫁,现实,实在没有办法理想主义地安排两夫妻最终相濡以沫。而图雅的后夫森格,差不多已经是图雅最理想的再婚对象,但影片的结尾仍然告诉我们,即使森格与图雅两情相悦,而且他也诚心接纳巴特尔,他俩的结合仍然难说皆大欢喜,今后还有很多困难和变数等着他们。这样的设计,不入俗套之外,依然是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精准的考量和把握。

影片中段,在一位暗恋自己多年的老同学求婚后,图雅第一次真正动心考虑,但当老同学带着图雅和孩子回城,而把巴特尔留在福利院后,万念俱灰的巴特尔酒后自杀,老同学一念之差不肯营救,最终还是促使图雅选择留在草原,留在巴特尔身边,而也因这次事件,图雅和森格渐渐走近。一系列情节跌宕起伏,无论是老同学对图雅多年的暗恋真情,还是巴特尔因为大醉起了轻生之念,还是图雅面对抢救后的巴特尔的训斥,以及老同学接到求救电话后的犹豫与算计,都绝对还原生活,没有臆造,没有想当然。

作为专业演员的女主演余男,奉献了一次绝对高质量的演出,绝对立体、绝对真实地呈现了一位蒙古族平凡女子的不凡人生。图雅一角并不容易诠释,要么会滑到虚浮的苦菜花型悲情女,要么会变成一根筋的偏执狂。所幸余男拿捏得当,图雅的坚韧和纯朴,被她行止有度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几场情感爆发力强的戏,更衬出余男精湛的表演功力,实非中国影坛大量自以为是的花瓶式女星所能比拟。金鸡奖尽管已经渐成笑柄,但起码在余男获得金鸡影后这一点来看,金鸡的选择是正确的。

影片还有大量的非专业演员,尽管近年乡土题材影片启用非专业演员已经蔚然成风,但非专业演员面对镜头的不知所措和生硬呆板却又比比皆是。能否调教出高质量的非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演出成果,实是评判电影质量和导演水平的标准之一。显然《图雅的婚事》是成功的,不论出场时间短长,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异常鲜明,不怯场,不夸张。没有任何一个配角会说出“不是人话”的台词——现在通篇净是“不说人话”的台词已经几成国产大制作的标签之一了——肢体动作的表演上,也绝没有重复、夸张、做作等国产影视剧常见毛病,一律传神到位。

说到《图雅的婚事》,很难不和《三峡好人》比较,它们在比较接近的时间推出,《图》的导演王全安和贾樟柯都是“第六代”,一样在欧洲有一定声誉(王也获得过一些欧洲的电影奖项,但影响力和知名度尚不如贾),一样喜欢用固定的演员班底(贾是王宏伟和赵涛,王是余男)。而且更重要的是,两部电影都着力表现底层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但《图雅的婚事》不像《三峡好人》那样背负着宏大的主题,两部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图》的创作者们和图雅一样平视生活,生活在生活中。而贾樟柯则站在高处,悲天悯人地俯视着人群(尽管他有神的视角却没有神能改变世间的能力)。

王全安和图雅一样能够看到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比如日渐荒漠的草原,比如邻居的妻子为了钱跟别人跑了,比如贫瘠的县城外有豪华到荒诞的酒店,比如酒店里半夜时分有打进来的小姐电话等等。但他们来不及或者顾不上思考这些背后的意义,因为忙碌艰苦的生活始终在接踵而至。

据说《图雅的婚事》已经入围柏林电影节,但除非拿到大奖,否则能够看到它的中国观众只会比《三峡好人》更少,尽管,前者比后者更具故事性和观赏性。

 3 ) [电影]《图雅的婚事》:边缘相对中心的魅力所在


    引用俄国人叶甫盖尼·古西亚金斯基对美国电影《杯酒人生》的评论,关于电影《图雅的婚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王全安的边缘不是中心的对位或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是它的直接延续或者说表皮:只要剖入的够深,你会发现里面绝非空洞无物,而是中国式的旧景观。”但有别于那些讲述中国边缘生活的孱弱无力的版本,王全安并没有刻意伪装什么独立姿态,更何况影片除了在叙事建构上引人注目,还意外得到了来自海外权威机构的认可(获得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不过,虽然这一追加的荣誉令影片获得了进入院线的许可,但大家对票房的期待仍然普遍缺乏热情。


    在编剧芦苇“秘密地图”的指引下,王全安得以将一个属于典型前张艺谋时代的伦理故事的内核重新打磨抛光,他不但摒弃了《秋菊打官司》(一部题材极为类似的电影)里张艺谋所刻意营造的影像浪漫主义,也没有让女主人公图雅像同样围着头巾穿着臃肿的秋菊那样,负担过重的社会与文化隐喻。图雅得以以一个“人”的立场存在于这部电影所营造的独特社会空间里,这也许是影片最大的进步所在。


    余男的表演值得举双手肯定。她扮演的蒙古女人图雅,和王全安前作《惊蛰》里的女主角关二妹有着极为相似的境遇,她们都被成打的男人和生存压力团团围住,她们都企图通过婚姻途径来摆脱这种现实窘境。但相比关二妹,图雅对自己的生存及其肩负的整个家庭的生存显然富有更严峻的责任感,恰恰因为这种责任,在面对一连串的抉择时她也显得更具主动性,态度更坚决与强硬。然而整个故事的悲怆感,恰出现在这种艰难的人生决定之后——王全安自己也认为,影片的结尾恰恰意味着图雅更为艰难生活的一个开始,“嫁夫养夫”这个注定的伦理悲剧将从一个不和睦的婚礼开始,步入另一程度的尴尬境地。“嫁夫养夫”本身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它不大可能获得多方的满足,而无论戏里戏外,巴特尔、森格、图雅又都必须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这种尊严有时甚至大过生命。因此,王全安实际上是在这部电影里将边缘人的自尊(也包括对别人尊严的尊重)放在了一个显要位置,这有别于早期第五代导演将个体经验抽象化、概念化、传奇化的创作习惯,也有别于部分第六代电影对边缘人的草率处理,有别于《安阳婴儿》,更有别于贾樟柯居高临下视角的那些电影。


    王全安将一个原本发生在西安近郊的真实故事,置换到文化生态自成体系的内蒙境内,让主人公成为几个极有魅力的蒙古人,据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显然,他也担心人们会将他的这部新作纳入80年代黄土高原故事语境当中。此外,他未对蒙古生活场景作出取悦观众的诗意变形,似乎也属有意为之。《图雅的婚事》镜头罕见夸张的色彩,情节也没有过度渲染悲情,相反,在煽情场面到达情绪释放的临界点时往往及时中断,比如巴特尔自杀未遂后图雅带着两个孩子也以自杀“要挟”他彻底打消轻生念头时,观众的眼泪就只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无法大滴落下。这种极度克制,最终使影片压抑的悲剧性和适当的幽默感相得益彰,两不突兀。而且如此一来,此类题材很容易出现的关于牺牲精神的庸俗说教倾向,也被成功阻止了。


    不过,在现阶段的中国,图雅的个人困境仍然具有某种社会学的典型意义。“嫁夫养夫”意味着图雅向生存和道义的两难发起了“进攻”,她企图寻找一条折中的道路,既不抛弃残疾的丈夫又有可能获得个人的幸福,她想达到这种平衡,但事实证明,“牺牲”是被允许和鼓励的,但二者兼得则依然是条死胡同。有部分观点认为,王全安最终将图雅面临的这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遗留给观众,是缺乏探讨相关社会问题的勇气,我个人则认为,王全安缺乏的不是和任何人对话的勇气,而是他多年来一直徘徊在边缘的创作经历,让他失去了和主流进行对话的热情。但这很可能,恰是边缘相对中心的魅力所在。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lh

 4 ) 关于余男跟王全安(无关剧情)

王全安自从今年碰到那个倒霉的事情后才被很多非电影迷人知道,这里是一点他们的故事。
摘自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2010/03/03/1426413.html

“认识余男之前,我就是一个混蛋”

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精通法、英、中三国语言的评委之一余男,站在台上讲了一段煽情的中文致词:“这个世界真的很小,我们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分开,我们又会在同一个地方相遇。”接着,她便为王全安的《团圆》颁发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这番话中,一语多关的寓意不言而喻。余男是王全安最近10年的御用女主角,两人也一度相恋,默契程度媲美当年的张艺谋与巩俐。3年前,他们还在这里共同举起了金熊奖。而今,两人劳燕各自飞。

 

  “认识余男之前,我就是个混蛋。”王全安说道。为处女作《月蚀》选演员时,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找到了颇有个性的余男。“我的人生还从来没有那么宁静、深刻过,过去我一直处于一种混乱中。和余男一起后,我变了一个人,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情,能够集中精力去驾驭、掌控自己。”

 

  在这10年里,两人共同进步。王安全想明白了电影观的问题,而余男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成长为一名实力派女演员。

 

  “我对人生做过计算。从事这个职业,什么时候开始起跑,我需要带什么装备,需要中间加什么燃料,就像准备长跑一样。这些决定了我能跑多远。”王全安告诉记者。

 

  他显然是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比起同龄人,王全安更有耐心,甚至从没有为找资金焦虑过。他走的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包括在拿到金熊奖后,他并没有迅速投身商业电影,而是选择继续拍摄低成本的文艺片《纺织姑娘》与《团圆》。

 

  “人生需要一些智慧和偶然”

 

  王全安的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他却从小性格顽劣,非常叛逆。

 

  他小时候学过画画,11岁进入延安歌舞团。据王全安自己透露,16岁时他搞到一张毛片,给他爸看:“你一定很惊讶,不要太紧张。我想你需要了解一下,现在我出去,你一个人看。”

 

  他也大方向记者承认,在电影学院读表演系时,的确和蒋雯丽谈过恋爱。那时候他27岁,蒋雯丽26岁。1989年,蒋雯丽出演银幕处女作《离离原上草》,饰演一位山区姑娘水秀,而王全安扮演一个有点智障的家族少爷,两人因戏生情,成为当时电影学院郎才女貌的一对。

 

  “蒋雯丽和我是完全不同的人,”王全安透露,当时蒋雯丽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好学生,“我希望能够跟她学得规矩一点,但事实上,没能成功。”

 

  蒋雯丽最近刚完成了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王全安看过这部电影的剧本,原名叫《初潮》,他认为这个名字很好,但蒋雯丽担心通不过电影局审查,最后改了名。

 

  “我一直劝她,不要担心审查,要坚持自己。”提起这事,王安全就着急。他作品的题材其实都挺敏感,《团圆》的背景是台湾与内地的对峙状态,《图雅的婚事》则关于一女嫁二夫的故事,但每一次他都能顺利地过审查关。

 

  “很多人以为我有什么背景,其实我什么背景都没有。”王全安说道。他一般会风风火火跑到电影局,急吼吼地催着审片,“人家都以为你疯了。其实他们以前是虐待狂,突然来了一个人,他们就变成了受虐狂。被你催着、赶着,也就让你过了。”

 

  这种在体制下生存的狡黠,被王全安称为“智慧”。在生命中几次重大转折中,他的“智慧”都成为扭转命运的灵药。

 5 ) 艰涩的生存和幸福的隐喻


《图雅的婚事》出现在我人生最为迷茫的时刻,这是一部在悲情的底色上点缀感动的片子。如果对我的人生有何指点,那便是在最后我们一直盼望的那个看似最为完美的结局中,图雅流下的两难的眼泪。
成全所有人——哪怕抱着牺牲自我的态度,这种观点未必能够在现实中获得一个最终的平衡点。
生活的意义在于总有一种伤害和痛苦必须存在。

很原生态的蒙古草原风情,在片子中,故事一直围绕着一口水井,一个残疾的人,一个善良独立的女人展开。
井,在一片干旱的蒙古大地上,在艰涩的人生背景中,成为了幸福的隐喻。
别做太深的解读,就是幸福,整个片子都在寻找那个可以支撑幸福的点。都在渴望在生命残酷的荒凉的色彩中,钻出一口清泉。而这一口泉,将无私地流,并将滋养所有的人。

片子里面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很动人,把人们从现代中揪出来,有种重返诗经时代的韵味。还有很多对白,也是本色地相当精彩。

 6 ) 真实得让人不得不思考……

毫无疑问,余男以及其他群众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赋予了本片一种独特的质感美(那场图雅闯进医院,斥责自杀未遂的丈夫那场戏让我最为感动:图雅的蒙族式的强悍、坚强,丈夫的自尊感以及无助感,两个孩子的恐惧感都表现的极好!)。

虽然很为图雅的惊人之举感动,但萦绕在我脑子里的是以下几个从影片中反映出的有点儿残酷的现实问题:


 1、何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农村地区的医疗系统才能完善?他们如何面对各种疾病导致的生活困境? 图雅之所以会想出带着前夫找丈夫的荒唐主意,实在是因为她生活的地方太缺基本生活条件了!

 2、如何既能使缺水地区人民生活便利、用上水、用好水,同时又不至于造成环境破坏? 片中几次出现打井的情节,牧民打井的原始与非科学性是否高效、环保让我担心。


 3、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孩子既能轻松看到搞笑的美国动画片,又能让他们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血脉? 强势经济下的文化必然冲击、甚至撼动相对较弱的经济基础下的文化,不仅是蒙古族孩子向往美国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品,就连整个中国的孩子和大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习惯,有的人愿意承认并能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继承传统精华,开放心胸与眼界、取长补短,而有的人不敢承认还虚伪地给自己贴上“爱国”的标签,扛上“正义”的大旗,动不动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不允许任何批评与异议——多数网路暴民就是这德性,在我看来他们就是那种没啥逻辑思维、又没好好读书,只会盲目喊口号的“文盲式愤青”。 有点儿扯得远了~ 我们真正应该想的是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孩子既能轻松看到搞笑的美国动画片,又能让他们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血脉?


4、怎样才能提高各地宾馆服务(除了特殊服务)?与其让暗娼寄生于宾馆、酒店,毁了餐饮服务业的固有形象,不如制定实在的特殊服务制度(例如划定“红灯区”),因为妄图消灭性工作者就如同消灭害虫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生活中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图雅”? ……

 7 ) 苦难的开始和持续

即使是金熊,却也不觉得该把《图雅的婚事》拔高到哪里去,什么2006年最好的电影这种说法更是嗤之以鼻——尽管拿奖是件好事。且不说柏林电影节掉价与否,譬如某一年丢给了一部习惯性在三大节被剃光头的非洲电影——南非的《卡雅利沙的卡门》,胃口大倒。

然而看一部片子总是有目的,就像会为阿佳妮去看《玛戈皇后》,之所以会关注《图雅的婚事》也全是因为余男,结果余男没拿着柏林影后,王全安倒是抱熊而归。春风得意马蹄疾,迫不及待的说要拍《白鹿原》了,然而只比下十多年前的张艺谋和他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坚强的农村妇女形象乃至形式上都像到极点的“张巩配”与“王余配”,该差距是明显的。至今还没有为自己摘掉谋黑帽子,可不需要所心理偏袒,便是比起已成六代核心人物的贾樟柯,王全安还应该多多锻炼。

不好听的说,王全安的《月蚀》到《图雅的婚事》都有相当致命、非常显眼的硬伤(我只看过这两部,相信看过《惊蛰》不会改变多少看法)。《月蚀》的形式至上显得做作,又透着一股初生牛犊的表现欲,这边已经略去了里头怪怪的男主角恶劣印象。

在《图雅的婚事》里第一个问题来自对白,先不考究余男某一段落里的口音问题以及为何用普通话不采用蒙古语,我对她在影片中的表现不想挑剔。但以下这句对白却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影片着实粗糙了点吧,即森格对图雅说“你嫁给巴特尔,他是你的男人;你嫁给别人,他不就是别人的男人么”,打出的字幕却是“你嫁给巴特尔,他是你的男人;你嫁给别人,别人不就是你的男人么”。这是自己第一次游移了影片情绪,它的重要性甚至决定了之后森格的“爱在心里口难开”。现在兴看DVD和RIP了,人们都对字幕要求越来越高,不想这拍电影的也如此含糊,还来拿给全世界,真以为世界人民都说中国话看得出这其中的区别与不同。还有后面炸井说的引线太短,什么逻辑,炸药都买了还差这个几厘米玩意。仔细考究《图雅的婚事》里的类似缺陷太多,这不是一个没钱或者赶工可以解释,因为后期完全可以克服、完全可以修改。

第二个问题来自“缺陷”本身的缺陷,我们又得痛心疾首的回顾着曾经的“暴露题材”得奖与中国观众之间的水火不容。我不只一次想起米哈尔科夫的《URGA》,一样是草原,为什么诗意在人家的摄像机里油然而出,原声带都可以成为经典,为什么两种不同风格反应的问题是如此反差强烈。而《图雅》里的音乐我全然不知道其含义和作用,几个人在唱欢快的歌,远远见着翻掉的车,居然停隔了那么就才有所反应,而之后就是图雅的脊椎突出发作倒地,更怪异的来自结尾巴特尔的伤心歌声(这里已经不说表演生硬的非职业演员,他们都是辛苦的),怎么个伤心内容,很遗憾,我们不知道,之前的笛声不也够凄惨。

毕竟十几年过去,面对的确实是一片被破坏得几乎不适合牧民生活居住的草原,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和现实意义么,总觉得古怪的论调,当然还不至于真承认王全安有如报道丑化中的谄媚举动,但这背后的目的与动机很值得思索。

影片一大线索是缺水,于是巴特尔也跟着残缺了。水的意象可以无穷尽,作为女性化身的图雅;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便是打井的行为;再是最正常的日常需要,作为维持生存的源泉。

然而,《图雅的婚事》真是好不到哪里去,就跟图雅哭出声来的结局一样。现实震撼就一定要叫好?《东京审判》就不严肃了?为什么拍得跟三流电视剧一样。

之前又看到香港观众说小孩学江总讲话,还以为不会是发飙那段吧,想不到只是“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的阅兵口号。

苦难从张艺谋开始,到王全安这里还在持续。想想是可怜的,《图雅的婚事》借柏林金熊的票房期望自然流产。

 8 ) 又是一部修复的婚姻观的电影

今天周日,我想有点东西可想,于是乎找些可以让人对婚姻有美好憧憬的电影。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两句台词,一是图雅和巴特尔在政府部门办离婚手续时,工作人员问到巴特尔和谁过,图雅说了一句:“和我过……”;第二就是图雅在暴风雪中找到扎亚说了一句:”我们回家,羊也不要“……在我看来,这都是可以改变图雅一生的两句话。第一,图雅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如果她在办离婚时,让巴特尔跟着姐姐过,这也完全说的过去,毕竟是巴特尔和他姐姐主动提出离婚,没想到她会要求和巴特尔一起过,这也是我坚持看完这部电影的原因,如果没有这句话,接下来的剧情我真心没兴趣看下去,所以,我才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它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当今社会还会有此等女人?现在都说批判说社会风气差,女生都超现实,我想说,为什么没有指出男生其实也很现实呢?每个人都现实,哪何来资格批判别人。我不是提倡现实,反而我更推崇图雅式这种乌托邦才有的女孩。我想表达,我们要改变女生都现实的这种风气,首先是不是扪心自问下自己是否也是现实的主呢?想要找到不现实的女生,你自己是否能放下外貌,家境等客观因素。我承认我不能,我现实,所以我也只能找现实的女孩。既然我要找现实的女孩,我就不能怪她现实对吧?第二点是关于母爱,maybe等我将来有孩子再补充吧。第一次写影评,思路各种乱,纯属今天闲得蛋痛,练练指法

 短评

还是没办法用任何理论的工具去切割她,她很容易触动我在影像之外的生活记忆。想起在民大那些年里帮助过我、教育过我的蒙古族兄弟姐妹。想起我也认识一个巴特尔,喝酒到后半夜,一起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7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群演的台词功底太差,每个人说话都像在NG,分分钟出戏;提亲和宝力尔垫付医疗费两次转折都缺铺垫,致图雅形象有些玛丽苏,宝力尔从自私到无私转变过快,人物站不住脚。和《团圆》一样王全安在某些桥段上安排地过于戏剧化甚至做作,余男的表演无惊喜 @2016-03-30 21:09:56

9分钟前
  • 老咪
  • 还行

一种伦理,一种情感的分配和忠贞,这在一贯被认为豪迈的蒙古族上演这样的情节,不常见。我看到的过多的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哀,虽不绝对,倒是常有。王导多拍着这样的电影,让人多了解真正的中国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很喜欢这样朴素写实的风格,很克制。8.1

1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没有刻意的故作姿态,只是平实的娓娓道来中国的这种真实的边缘地区的边缘故事,才是最大程度的折射出全民族的共同情感和背后的成因。荒凉且美丽,贫穷但亲切,苦逼却为爱无悔,朴实无华才最见真。4.5

1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每个用心演过村姑的年轻女演员不久以后都挺顺利地走进国际舞台了。余男的演技果然没的说,而且还越看越顺眼。第一次看王全安的电影,剪辑上有点日本导演的风格,期待白鹿原。

15分钟前
  • Reynard
  • 力荐

看得蛮贴心

20分钟前
  • 阿朴
  • 力荐

图雅的不容易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小惊喜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其实这部电影得金熊很正常:平凡小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品质,朴实的镜头,不露痕迹的表演,纯粹的民族文化景观。事实上这的确也是这部电影动人的地方。

30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铁娘子落泪,溅煞旁人。

31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你们是我少年时的偶像! 狼来了,妈妈吃了它!

3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余男,你太低调了。

36分钟前
  • Muse
  • 推荐

多少的平庸之作在金熊光怀下被捧了臭脚啊!

38分钟前
  • 软柔暖
  • 还行

活着,就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谕,那些平凡如蝼蚁、在严酷环境里艰难挣扎的人们,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本子好,余男演得太到位了!

43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还行

07年准备艺考时候看的片子。印象最深的台词是“还不如赶快离了算求了”“我本来想跳下去来着,结果那天的天蓝的哟”~非常坦诚、朴实的片子,听到里面一点点家乡的口音时候很惊喜。余男的表演特别好,坚韧、隐忍都表现出来了。后来第一次去草原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个片子。

4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这种故事主线清晰,表演真实流的片子还真是我的菜。余男是个好演员。

49分钟前
  • 唐小万
  • 力荐

把这个金熊奖看了,芦苇威武。★★★★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对于大悲进行了极度克制的影片....很棒。

58分钟前
  • 推荐

整体叙事节制、专注的同时,少数段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疑(这毛病在《团圆》里更明显)。让一个少数民族女性担负起这场救赎,救赎的对象是先后在前现代和现代化过程中折戟的两个男人。然而结尾一哭,这个理想化的东方式的嫁夫养夫的爱情/道德故事看似超越了现代,却遭遇了传统的藩篱,一场必然的悲剧。

1小时前
  • 57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