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艳

爱情片英国1948

主演:莫伊拉·希勒  安东·沃尔布鲁克 Anton Walbrook  马留斯·戈尔林  

导演:迈克尔·鲍威尔  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红菱艳 剧照 NO.1红菱艳 剧照 NO.2红菱艳 剧照 NO.3红菱艳 剧照 NO.4红菱艳 剧照 NO.5红菱艳 剧照 NO.6红菱艳 剧照 NO.13红菱艳 剧照 NO.14红菱艳 剧照 NO.15红菱艳 剧照 NO.16红菱艳 剧照 NO.17红菱艳 剧照 NO.18红菱艳 剧照 NO.19红菱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3 23:59

详细剧情

  佩吉(莫伊拉·希勒 Moira Shearer 饰)是一名很有天赋的芭蕾舞演员,她对芭蕾舞的热爱让她觉得她生来便是为了舞蹈。她参加了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演出,在剧中,她扮演那个穿上红鞋一直舞蹈到死的舞女,她的演出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她的演艺事业就此扶摇直上。之后,她结识了作曲家朱利安(马留斯·戈尔林 Marius Goring 饰)并且迅速坠入了爱河。为了所爱的人,佩吉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婚后平静的生活令她无法忍受,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在召唤她穿上舞鞋翩然起舞。佩吉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她离开了朱利安重新回到了舞台,但渐渐的,她想起了自己曾经扮演过的那个穿着红鞋的舞女,她觉得她们的身影正在慢慢重叠,不安的佩吉猛然醒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舞蹈而是家庭,她冲出剧院想要重拾朱利安的爱情,但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影片荣获1949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及最佳艺术指导奖。

 长篇影评

 1 ) 不疯魔不成活

    首先说简介。佩吉作为女主角很称职。但把朱利安当男主角撑版面真的没有问题么?无论是表演力、表演时间还是性格上,这人都完全没得优势啊。就连一直对西洋电影无感的我娘路过瞟一眼,都是指着雷蒙托夫说,好帅!
    男主角就该是他嘛。
    从雷蒙托夫坐在餐桌前漫不经心的队朱利安说“弹吧”,我就在想,作曲家完全不是他的对手。这个人不止有魔鬼的魅力,还有魔王的气场。朱利安这种按照中产阶级喜好打造的有才华的好好先生对上他完全白给。作曲家的底气完全是靠着所谓的“才华”撑起来的。一旦觉着自己的才华被鄙视/剽窃,他就方寸大乱。经理先生就完全不一样了。才华对他来说只是个积木。谁有都无所谓,只要他能掌握搭配即可。被人剽窃曲谱的事情估计压根不会发生在他身上;即便发生了,估计就该轮着敢黑着眼睛下爪子的贼倒霉了吧。
     所以对于佩吉没选择他而是朱利安我一直很惊讶。这丫的得眼睛坏到杜芊芊的水平才会犯这种错吧。好吧,QY奶奶的眼神从来都偏光这我们都知道。等到后来朱利安不赞成她登台甚至为此在自己的公演上不负责任的逃走,这种感觉就更强。他是在害怕的,也许。他明白他有才华,但还不至于无人能及。而佩吉则不可替代。他只能用爱情困住她的手脚。一旦穿上红舞鞋,佩吉根本在他不可触碰的世界。如果佩吉再年长一点,能看出自己丈夫的虚弱和妒忌,她大概不会死而会离开。即便不是和雷蒙托夫凑作对,至少两人也会是极好的事业伙伴。可惜的是她还太年轻。
     雷蒙托夫的戏实在好。那种漫不经心的优越感和掌控感,还有隐藏在重重叠叠的装模作样底下的偶尔流露的感情,力道把握的都非常适度。诱惑佩吉登台的时候那副魔鬼嘴脸圣人都要动心,佩吉死后他执意要求演出无女主角的《红舞鞋》(大概是参考了巴普洛娃的故事)简直都要疯癫。所以红舞鞋到底关朱利安什么事啊?就为了最后表现一下剧作和导演的男性优越感、诅咒有才华且想要追求事业成功的女人不得好死?去你妈的。

 2 ) 你的名字叫红


1.芭蕾是情感的宣泄。是宗教氛围下的需求2.迷人的莽夫3.我就是那噩梦4.女主颇有费雯丽的感觉5.作曲与舞蹈6.红鞋子芭蕾,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音域延长7.你不可能两者兼得8.依赖人的易变感情而存活的舞者,那样永远不会成为伟大的舞者9.禁欲的艺术10.舞台效果惊人11.电影与舞台的结合12.舞动的裙摆恍若翩仙13.电影是我们的眼睛,带我们更仔细深刻地看14.琉璃泼洒里的独舞15.恶魔的双手,影子16.服装都很漂亮17.舞台比电影困难在于必须一气呵成18.从光里跋涉而来19.芭蕾艺术令人折服20.不要说...说话的部分归我,你只要...跳舞21.带入个人情感22.我和你一起走23.红菱艳的现实。红鞋子的诱惑24.没人能过两种生活25.她仿佛依旧在哪儿

 3 ) 红菱艳,这灰眼睛的姑娘

剧团的名字叫“莱蒙托夫芭蕾舞团”,大量的演员都是俄罗斯人,格里沙这名字等等,甚至连最后的情节都完全仿效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就是一个罗密欧·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当时英美家庭主妇之抱怨(参照《时时刻刻》那小说和电影)=红菱艳,貌似说个女艺术家,说的还是女白领要不要上班还是在家带孩子,总之,不让这个女艺术家有想法,说的就还是个女白领。
这个结尾说实在有点儿故意制造高潮,即便是半个世纪之前的片子,从爱情的冲突到事业的冲突有点儿勉强——结尾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力量。
你为什么跳舞?
那你为什么活着?
我也说不清……
这也是我的回答。
也就是说,活着=跳舞,爱情在她的生命里如同盛名一样置于跳舞之后的次要地位——一个细节,在她桌子上的照片里放着朱里安的和班主的照片,这两个人是共同打造了她,一个是红舞鞋的作曲,一个是老练成熟、视芭蕾为宗教的经纪人,但并不意味着她必须属于他们其中一个,也不意味着她要为其中一个去死。否则,就等于看轻她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
安娜是性格悲剧,维多利亚似乎只是个痴迷跳舞的灰眼睛的姑娘,几乎没有大脑思考——跳舞不需要大脑只用脚尖吗?她怎么爱上朱丽安的?没交代。她与经纪人兼班主的冲突倒是更动人,因为他们是一种精神平等的默契。她贸然打破了二者的秘密约定自然让高傲的经纪人无法忍受——但艺术和私密生活的界限在哪里?(虽然这里不乏有美化经纪人的嫌疑)她也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认为是能同时拥有,但经纪人显然不这么认为——除了艺术是宗教的原因外还有他深刻的嫉意——维多利亚挑战了他大半生的信条——一个艺术宗教狂人发现自己也渴望获得人间之爱,一个男人的基本情欲。这是古典的性格冲突。 这种冲突在维多利亚深身上发生的太突然了,因为她一直视它为生命,享受舞台,为何无端死?
她可以艳,但大可不必凄艳。
注意这主角——红舞鞋,这是一个典型触目惊心的道具。芭蕾的脚尖让人联想到三寸金莲的形状,是一种非常态(不用变态)的审美,是一个人和地球重力的较量,制造出一种轻盈非常时刻能飞离地球的印象,如果在月球表演慢动作更现实一些——这是非常态的艺术,从一开始,美丽、生机勃勃的维多利亚·佩吉就知道这一点,从她在小剧场的表演就知道,她要跳舞,不在乎盛名,她要盛名,但更在乎跳舞——她为什么会到莱蒙托夫芭蕾舞团,因为那人更了解她,而且她要跳红舞鞋那出戏——她的性格和独立和魅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领悟力是超常的,这样的女人是女艺术家,不缺大脑,不会死,她并不是红舞鞋那出芭蕾舞剧里的天真一心跳舞的乡村女孩儿。
从过去到现在,从文学到电影,从艺术和生活未分家的激情时代,到今天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平庸时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也许就是这些灰眼睛的姑娘们。
对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眼睛什么颜色?
即便是王小波大加赞赏去寻找青梅竹马灰眼睛的姑娘无双,但他也没找到……

 4 ) 挫败感的Pygmalion,黯然神伤

芭蕾表演的精髓正是在于平易近人的伪装。脚尖上的轻盈,举手投足间不受重力束缚般的优雅⋯⋯舞者掩藏了身体与精神合一的极度痛苦,营造了一场充斥着浪漫主义的梦。"A great impression of simplicity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great agony of body and spirit."

舞蹈是音乐的有形表达,舞团总监Boris对此似乎再理解不过。无奈嫉妒的怒火中烧让理智变得脆弱,Boris以艺术权威的名义试图拆散Julian与Vicky的爱情。音乐与舞蹈在艺术中不可分割的结合体,似乎嘲笑着他徒劳努力下的疲惫,无力的主宰。

Boris高压控制着Vicky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艺术品,几次重复考验Vicky, "To live or to dance?" 预示了情节发展的不安。爱艺术,也迷恋上了艺术的化身,这是Pygmalion的幸福也是悲哀。Boris套上了艺术臆想的枷锁,代价是一生对真实情感的无知,固执地在自我信仰的舞蹈中跳到咽气。这是一个有着挫败感的Pygmalion,悲情地活在精神世界的真空中。

德国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舞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

 5 ) 送人类达到天堂

20年间,这部片子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无怪乎一些芭蕾大师都把这部电影奉为经典

,我想林怀民,这一生是把他自己看成是佳吉列夫吧,

我总想复习,人与人那第一次的相见,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才能爆发出来,在蒙地卡罗的海景边上,才子之间相互撞击,迸发出伟大的艺术

,所有的人都互相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缪斯

——野心和占有欲像魔鬼一样

,最后吞噬了一切。

突然想起有一年,我采访一个老道士,他就抱怨自己对自己的小道士不能够控制,他说:

“我确实不想送我这里的小道士去道学院读书,为什么呢?去读了两三年,结果读出个废物来,

高不成低不就

,回来连道场都不会做了,还得从头再学过

,可回来心就野了,要他再学做道场,也不肯好好学了,你说怎么办?”

他和佳吉耶夫面临的都是同样的境遇,片中的莱蒙托夫的是一个魅力魔鬼,字字珠玑,充满激情,这是老演员才能达到的表演境界

我想它最终还是一部艺术影片,所有对人性、对哲学的探讨,到了该深入的时候,都有一个词儿来横加阻断,这就是跳舞!

这倒是和安徒生的童话一致起来了,因为最后美丽的女孩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红舞鞋更美丽的啦。他跳啊跳啊,最后刽子手把他的脚砍了下来,仍在继续跳着,

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残疾的少女加仑,最后获得了上帝的宽恕,他在教堂生中心里充满了光明,灵魂到了天堂。

原来艺术家都是这样,通过自己通向地狱的沉降,使人类达到天堂。

 6 ) 跳到死

那个关于红舞鞋的诡异传说就是从这里而来——一旦穿上红舞鞋,就永远无法停止舞步,一直要跳到累死为止。
这是什么时候的片子?第21届Oscar的最佳音乐,哇啦啦,半个世纪之前的老东西了,可是还是很好看。特别是那16min的《The Red Shoes》芭蕾舞蹈,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画面。
片子没有很多好评论的,还是那句话~~自己去看了才能体会。

 7 ) 信仰·爱情·真相

/Yomi

“你怎么理解芭蕾舞?你把它当作运动、诗,而对我来说,它是一种信仰。” 莱蒙托夫对那妇人扬起他高傲的头,起身离去。《红菱艳》(THE RED SHOES),一部1948年的老片子。源自安徒生的童话《红鞋》,永不停歇的红舞鞋是上帝对虚荣与渎神者的惩罚。

“你为什么跳芭蕾?”莱蒙托夫问维多利亚。

“你为什么活着?”维多利亚的反问使她进入了莱蒙托夫剧团。

艺术家应该舍弃爱情,以艺术为信仰。这是莱蒙托夫的观点,他对维多利亚寄予了同样的期望。然而作曲家朱利安的出现粉碎了他的事业,也一并葬送了脆弱的维多利亚。朱利安确实很有才华,但在艺术中他只是个渎神者。他对事业毫不尊重,他扔下了正在等待演出的观众,他在指挥的过程中向情人抛飞吻,而当时维多利亚所跳,却正是天鹅湖第二幕结尾天鹅与王子的伤感离别。他的不认真恰恰亵渎了莱蒙托夫奉为生命的芭蕾艺术。

而对维多利亚也是同样,她为芭蕾而生,没有了芭蕾她一无是处。芭蕾是她的生命,但在无法割舍爱情的情况下,维多利亚的选择就会和所有的女人一样,舍弃芭蕾,舍弃生命。

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有一位恋人在身边,我还会不会去英国读书。我说会,她说我不是女人。选择爱情,舍弃梦想,或者说,从此爱情成为女人唯一的信仰。离开剧团的维多利亚,中夜醒来,偷偷找出藏在柜底的芭蕾舞鞋捧在掌心。永远不能再跳《红舞鞋》——女人选择爱情,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如果她所爱的人不是那么偏执狭隘,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也许维多利亚很快就会进入另一个剧团,也许她仍然可以升到主角的位置——就像芭蕾史上那个神话般的人物尼金斯基,他的闪电婚礼曾让佳吉列夫一气之下将之从剧团除名。

可是维多利亚毕竟没有尼金斯基那时如日中天的声名(尼金斯基当即自组芭蕾舞团,并与伦敦皇家剧院签下了周薪一千英镑的巨额合同),再善良的猜测也挽救不了事实的绝烈,朱利安无比残忍的对恋人说:“芭蕾和我,你选哪一个。”

这个随便就把整个剧院观众抛下的渎神者,他当然不会理解维多利亚对芭蕾有如生命的炽热感情,维多利亚奔出剧场的一刻,在失去芭蕾的同时失去了生命。呼啸的火车撞飞她的身体,脚上的红舞鞋被鲜血滴染得更加殷红。

“帮我脱下红舞鞋,”维多利亚对朱利安的遗言。童话里刽子手斩下了小女孩的脚,小女孩不再跳舞了。朱利安就是那个刽子手。

艺术与生活似乎从未好好结合过,1998年的《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再次颠覆了我们的梦想。影片讲述了英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的一生,剧本根据杜普蕾姐弟的回忆录改编。

电影是很好的电影,但据说与事实严重脱节。EMI唱片公司更是认为该片有损提琴家形象,所以拒绝为影片提供任何杜普蕾的演奏录音。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部同年拍摄的法国影片,《阿特米西亚》(ATERMISIA),同样的艺术神童,十七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女性画家。那部电影把一桩丑陋的强奸案转为浪漫的爱情剧,而19岁女画家当时心理所承受的痛苦却被淡化至无形。

“虚构的世界总是令人陶醉的,它的浅薄时刻就是观众陶醉的时刻。”一篇评论的结尾,语出惊人,但想想莫不如是。

另一部同样根据真人历史改编的影片《法瑞内利》(FARINELLI IL CASTRATO),可信度更加低。它讲述的是意大利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歌唱家Carlo Broschi,他的成长,成名,以及亲情与爱情。法瑞内利的扮演者是意大利的Stefano Dionisi,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一个如此美丽的男人。手上有法瑞内利的铜版画肖像,所谓androgynous美貌最多不过“珠圆玉润”而已,笑,哪里及得上Stefano自然纯美的一分。

在巴洛克时期,因为罗马教庭禁止女性在教堂唱圣诗,在变声期之前接受手术的男童,成年后也能保持纯净高亢的音质,据说有连女高音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具有男性的浑厚感和持续力。那时候他们绝对是歌唱界最耀眼的明星,正歌剧的男主角几乎都使用castrato(阉伶)来充当,而男高音往往只是反面人物,男低音不是老朽就是奴仆。那时的著名作曲家几乎都为castrato写过曲子,而那些难度极高的曲谱,如果不经过改动,现代最优秀的女高音也无法演唱。

法瑞内利就是那个年代最最伟大的歌唱家。比起乐坛对杜普蕾的评价“上帝让她降临人间,就是为了让她拉大提琴”,法瑞内利得到的是王公贵族的专宠与整个欧洲听众们忘我的狂呼:
“天上有一个上帝,地上有一个法瑞内利!”

根据那个时候的记录,法瑞内利的嗓子可以涵括三个半八度,在一次呼吸中变换250种音调,持续超过一分钟之久。在那个年代的欧洲,他唱的歌曲难度极高,除他外根本无人问及。据说他惊人的唱技时常使乐队忘记演奏,女性观众则成批成批的晕倒。

想起了《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1900与JAZZ大师Jelly较量的最后一场,他疯狂的弹奏使在场所有观众瞬间凝固。起身,Tim Roth优雅的拈起烟卷在炽热的钢琴弦上触燃,插到已经完全呆住的Jelly口中:“给你抽,我不抽烟。”

那精彩的一幕印象无比深刻,但那只是传奇,是小说,而法瑞内利却真有其事。他1705年出生在那不勒斯的安德利亚(Andrea),本名为Carlo Broschi,在跟波波拉(Porpora)学习过程中,他被Farina兄弟收养,为了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根据当时的习俗,他起了艺名“Farinelli”。

他15岁首次登台,之后声名大噪,32岁时被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五世编入宫廷,直到1759年费迪南六世去世,他才回到意大利的故乡。他在博洛尼亚定居,潜心于音乐之中,只接见如莫扎特,格鲁克等杰出作曲家的来访。1782年他去世,遗产留给了他的侄子和照顾他的仆人。按他的遗愿,法瑞内利被安葬在博洛尼亚的山腰,之后墓园被拿破仑的军队踏过,什么都没有留下。

就是这些了,简简单单,记录中留下的只是他的慷慨大度,在西班牙宫廷任职期间,他竭尽所能频繁帮助西班牙人民,举办音乐会捐助孤儿院。对他的哥哥利卡度(Riccardo),只是提到他曾为弟弟作曲,没有影片中的哀哀怨怨牵扯不休,更没有那些吸引眼球的畸形爱恋。真相总是如此平实而简单,是虚构的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太多的疑问,也有太多“浅薄的陶醉”。

导演和编剧们总是喜欢挖掘历史背后人物的内心,然后根据他们的理解,捏造一份惊世骇俗的爱恋或者理想,用以挑逗荧幕之下观众们旺盛的猎奇欲与虚伪的道德心。亚历山德拉是否真有其人已无法可考,然而傅聪先生愤怒的说,杜普蕾根本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我们听到那著名的艾尔加协奏曲并不是最完美的1968年版本,而现实中的交响乐大师Daniel Barenboim甚至也并非影片中的情浓义深。

还是让我们回到最初吧,讨论信仰与梦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该游离人生,艺术先于生活。然而就在成就到达颠峰之时,他的阿多尼斯为他敲开了雷丁监狱的大门。

要么选择艺术,要么选择生活,这似乎是每个艺术家的人生必经之路。如果没有castrato的存在,亨德尔时期的音乐绝不会那么绚烂多彩,法瑞内利更只会是一个普通的歌唱家,名不见经传。如果杰基真如姐姐希拉里一般隐忍,甘于平淡,如果她也选择了爱情与家庭作为信仰,那么《艾尔加协奏曲》就不会再与她有任何关连。

“你要为它付出你的一生,”年轻的杜普蕾从赞助者手中接下了那把著名的David Dorf大提琴。

她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神童,她的大提琴演奏激情荡漾充满个性。然而美丽往往短暂,如怒放后的烟花,杜普蕾28岁患上绝症,她真正的舞台生涯只有十年。选择了十年的辉煌而放弃家庭的温暖,巴伦勃依姆回忆说,杜普蕾不抱怨病情,她对恢复演出充满了希望。

如此,很难再与影片中那个濒临崩溃的任性小女孩联系到一起,如果她真的那么憎恨大提琴,她如何还能演奏出如此慷慨激昂的乐章?同样很难相信由Stefano扮演的法瑞内里,他深为同代人所赞扬的谦虚品性与人格魅力在影片中根本毫无反映。

总喜欢学HILARY AND JACKIE,而称呼《法瑞内里》为RICCARDO AND CARLO。两部同样根据“真实人物”而改编的影片,前者写姐妹,后者写兄弟,而他们又都与音乐有关。片中主角所效忠的艺术信仰,正在后人所编攒的亲情与欲望的旋涡里纠缠不休。

杜普蕾28岁因病被迫息琴,死时年仅42岁;法瑞内利32岁从公开演出的舞台上退隐,每晚只为怪癖国王唱歌解忧,浪费了长达十年的宝贵光阴。

还有19岁的尼金斯基,1909年的俄罗斯演出季上,他的舞姿在一夜之间征服了巴黎城。然而这个才华横溢的芭蕾天才只在舞台上跳了九年。30岁时尼金斯基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此被监禁在疗养院,直至1950年去世。

1948年影片《红菱艳》的最后,莱蒙托夫在没有女主角的情况下上演了《红舞鞋》。1931年1月巴甫洛娃去世,英国皇家剧团终止了现场演出,乐队奏起圣·桑的《天鹅之死》,一束追光在舞台上缓缓移动。


(13/02/2003)

 短评

昨晚失眠的时候看完...其实觉得这故事没啥意思,不是搞艺术的不懂他们这种感觉。不过配乐和特写用得很漂亮。

7分钟前
  • yrh
  • 推荐

这是穆里尼奥吧!

8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推荐

推荐的是片中长达16分钟的舞台剧,非常,非常精彩。

13分钟前
  • 2013
  • 推荐

舞者与角色之间的吸引、迷恋与重合,真像是一场艳红的梦,沉睡时被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带到天地尽头,醒来时确切知道,能被红舞鞋主宰是一种残缺的幸福。舞台上痛快,马车上甜蜜,转眼身边至亲的男人不是利用就是曲解,哪有童话故事纯粹?即便绝路,也曾酣畅。@ 资料馆,修复版。

1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1.朱利安的音乐作品被老师帕尔马教授盗用,他前去找莱蒙托夫,结果却阴差阳错被其聘用;2.故事联想到《黑天鹅》,但佩姬最后那一跳有些刻(mó)意(huàn),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死?那“鱼与熊掌”不就都得不到了?3.……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豆瓣的剧情简介还能更胡扯点吗?4.《英文电影片名文化意象转换的翻译原则》:Red Shoes 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却薄命。……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其实她要嫁给剧团老板就没这破事了

19分钟前
  • 张京
  • 推荐

刚发CC版,重看一下。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戏里戏外的红舞鞋,高度统一的故事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在艺术和爱情中选择啊,Vicky其实也能跳舞的,只是也许舞台没那么好,当然因为版权问题,她也跳不了《红舞鞋》。而两个男人的对峙,其实是因为他们有仇啊,Boris是恨Julian夺走了他即将完成的完美作品,Julian是因为Boris为了拆散Vicky和Julian,因此解雇自己而生恨,但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毕竟Irina也回来跳舞了。舞剧开演前好好沟通,说明情况就不至于Julian放弃首演来抢人,毕竟Boris也能轻易说服Julian放弃追究Palmer剽窃。这么戏剧化地爆发矛盾,把女主硬生生害死了。还有为什么高级酒店露台旁就是火车轨道,难道住客们是来享受轰鸣声、震动感和煤烟蒸汽熏蒸的?还弄出个安娜卡列尼娜式结局

32分钟前
  • helmut
  • 推荐

莱蒙托夫无疑是具有慧眼同时又是善嫉的商人,扮演者将莱蒙托夫的形象扮演得很不错。电影的前十分钟铺垫过于冗长,得耐着性子看。中间的剧中剧架构通过芭蕾的形式表现,1948年的舞美布景是花过大心思的,而且音乐与舞蹈结合得相当棒。

35分钟前
  • 。光本
  • 推荐

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联手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影史最佳芭蕾舞题材影片。1.探讨女性在艺术/事业与爱情/家庭间的两难抉择,献身舞台vs相夫教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由男性的自私逼迫所极化。2.影片中17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剧段落堪称色彩的盛宴与乐舞的极乐园,亦为[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蓬车队]等后世歌舞片争相效仿,开创了影片中插入整段歌舞的传统。3.借助剪辑、机位变换、叠化特效等方式让舞台剧电影化,成为奇崛超凡、流光溢彩的典仪:橘黄,湛蓝,虹色层云,烛台,汽灯,帘幕,骷髅,高耸歪斜扭曲的塔楼契如德国表现主义变奏,黑色古堡与魔怪颇具哥特气息,暗夜中的孤寂房屋+无尽纸片+无限纵深令人忆及基里科画作,与报纸人的双人舞则漫溢着童话感。4.Moira Shearer与Anton Walbrook的表演赞绝。(9.0/10)

3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 为什么女人必须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而男人就不需要?2.舞台背景有质感。

42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E&M太会写人物和对话啦,男孩子一个个讨喜得不得了,剧作也不落俗套,拒绝精神分析,拒绝对号入座的态度真喜欢,舞台效果甩黑天鹅十几条街,缺席的演出回味无穷。她不再是童话里的诱惑者,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45分钟前
  • Trillian
  • 推荐

非常经典的海报但第一次看就是一直入不了戏,老胶片效果不佳也犯困。剧情为了和红舞鞋契合还真是非常抓马,女主有几个段落演的很好尤其最后对镜一瞪。那场著名的舞蹈戏用电影的蒙太奇完成了舞台上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当时可以了,地中海风景美。2020.9.25资料馆修复影展二刷加一星。

47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red shoes成名 red shoes落幕

5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8.6 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舞者,一个男人的毁了她,她也可以成为一位贤妻良母,但另一个男人毁了她,她为红菱艳所累,但当她脱下红鞋子之时,便是她死的时候。色彩浓重但不油腻,鲜艳但不浮夸,怎么看怎么舒服。

52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力荐

【造就電影的时刻】补標再看蓝光 —— 电影院没有看过,但是我直接看过DVD和蓝光CC版,也为那个时代有这样美轮美奂的电影而感动。在《造就電影的时刻》推介下我打开硬盘再次观看电影(当然电影会越看屏幕越大,我期待100吋高清再次观看的时刻)首先,我对芭蕾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而電影就是和《莫扎特》一样在究極了艺术追求完美极致上的那种“爱的妒忌”,而最后的女主角也因为左右为难而跳轨自杀,成为艺术的牺牲品,而那双沾满血迹的“红舞鞋”会停下她的舞步吗?電影的色彩、音乐、舞蹈、漂亮的演员,都可以让電影在硬盘里循环播放,我们或者沉浸在一段经典的旋律中忘掉一切;也可以跟着故事替男女主角的命运扼腕叹息,说天妒红颜也好,说爱情事业的矛盾也罢,总之電影把一个经典的文学故事用影像給我们还原成一部唯美的画卷,亦歌亦舞

53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1080p首次呈现Technicolor的风采,可惜没有邱岳峰的配音,否则就完美了。7年修复一个电影,而且是老马筹的款,中国人何时能做到?比如让冯导出钱修复《北京你早》?

56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多好一姑娘 哪里是红舞鞋杀死了她 分明是那两个男人~ 莱蒙托夫的占有欲固然无耻 朱利安的自私更虚伪 还不如莱一直摆张臭脸呢。。。剧情有点不饱满 但彩色修复真的让我惊艳!!! 还有 怎么我看什么红什么 最近预热的黑天鹅不是就是向此致敬之作么

59分钟前
  • ivyzhu
  • 推荐

败笔和亮点一样多,当然仍然是好片。对于舞蹈/作曲/芭蕾的执念把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红舞鞋成了最佳象征,有好几个段落拍的相当有意思,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或者说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实现的选择中,电影最后还是推崇了后者,可以看出导演的判断。

60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