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法兰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拉米罗·罗德里格斯,卡洛斯·普拉斯,约翰尼·奥蒂斯,拉斐尔·马丁内斯,赫克托·杜兰,塞吉奥·阿维拉尔,迈克尔·阿圭罗,戴安娜·玛丽亚·里瓦,奥马尔·莱瓦,维勒特·罗德里格斯,丹尼·莫拉,玛丽亚·贝罗,摩根·塞勒,艾尔西·费舍尔

导演:妮琪·卡罗

 剧照

麦克法兰 剧照 NO.1麦克法兰 剧照 NO.2麦克法兰 剧照 NO.3麦克法兰 剧照 NO.4麦克法兰 剧照 NO.5麦克法兰 剧照 NO.6麦克法兰 剧照 NO.13麦克法兰 剧照 NO.14麦克法兰 剧照 NO.15麦克法兰 剧照 NO.16麦克法兰 剧照 NO.17麦克法兰 剧照 NO.18麦克法兰 剧照 NO.19麦克法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0:20

详细剧情

  《麦克法兰》根据1987年的真实故事改编,科斯特纳扮演的教练来到一个穷困无比,尘土飞扬,居民多为拉美裔的农业小镇,将那里的高中生们变成越野赛跑健将,给自己,也给小镇带来希望。

 长篇影评

 1 ) 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就因为是真是的故事所改编的,所以显得故事有曲折性,很耐人寻味。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影。没错!但导演的手法是在是令人佩服。真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导演很是擅长“声东击西”的手法。比如说在决赛前我们看到的过多的都是托马斯的画面,在比赛也差不多描写成他的“专场”,关于小胖子丹尼只是一下就过。还有之前我们看到教练几次说道:“丹尼,你是我们队的顶梁柱。“这很容易就让我们猜到等会托马斯跑在最前面的画面。没想到在最后的重头戏才是丹尼。比看托马斯还激动。可能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运动题材的电影大多是以托马斯这样的方式结尾,也有可能是因为故事原本就是这样。不过导演才在决赛时故意减掉点丹尼的戏份 堪称手法一流。
      在给女儿的派对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承上启下。不仅是在描写教练与当地的情感上,也是在写托马斯和女儿的情感上,导致托马斯后来知道教练可能离开这里。这让我们也感觉导演一直没有离开故事的发展。
      这是一部运动的励志电影,不过影片的笑点和音乐让我感觉到不会那么单调。衬托出它的励志和情感,让我感觉他表现的更强烈。
      唯一让我觉得“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方就是主演的演技。在情感方面面部表情太严肃了。不过这种严肃在比赛方面我觉得表现的非常好!
      影片和故事,真是太好了。从电影的目的来看,它给我们传达一个很好的励志。
      
      

 2 ) 去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

昨晚在Don家和几个加拿大人看完美国故事片McFarland,内心很是触动。
触动我的有两个主题,一是为生计所迫而流落到美国最穷困的拉美小镇的白人教练White人生抉择。他原本觉得非常落魄,非常不喜欢那个墨西哥裔的小镇,一心想要早点离开,刚开始训练7个当地学生参加全美越野长跑赛,也是为了有机会表现自己,为前往更富裕发达的城市铺路。(非常真实的人性写照:“人往高处走”,胜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味抬高人性。)但是当他真正深入了解了这个小镇的人民,真正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辛苦和无奈后,他拒绝了到手的“高升”的机会,选择了留下。他不仅是同情,更是热爱那个地方的人民。可能更重要、在美国人中更实际的一种价值观是:留在最能发挥自己作用、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口号:“去最能发光发热的地方”。不过,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能够坚持这种价值观、像White一样终生留在边远地区的人都很稀罕。
当White获得“高升”的机会,犹豫是否离开小镇时候,长跑队的领跑Thomas Valles对他说:“你走吧!这里是美国!大家都想去更好的地方,过更好的生活!没有哪个好老师愿意留下来,所以我们这个镇会一直这样穷……”
应该说,我在美国看到的城乡差距很小,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差不多;不像中国的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 天上与地下。扪心自问,其实别说是异族的落后地区,就是自己的家乡,我们这些考上大学、远走他乡的人,有多少愿意回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呢?——电影的结尾:长跑队的队员受到鼓励,都考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最终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
触动我的另一个主题是青春励志,只是与国内许多青春励志片不同,这个电影反映的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受主流社会歧视的一群少年如何被鼓励,找到自信与尊严的一个真实故事。White在全美决赛前鼓励他们:“我在地里和你们工作了一天,我就感觉这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痛苦的工作,你们每天都要承受那样的苦痛和辛劳一边工作一边上学,他们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也不可能承受那样的艰辛。你们每天都在越野长跑!”
我们的宣传片、纪录片,有多少愿意去直面人性和社会现实呢?我在多大读博时遇到一个人民大学过来访学的教授,说他们学校不愿意招落后省份的学生,害怕他们心理素质不好,自杀率高。这种地域歧视、阶级歧视,是全人类的本性,根本不是“文化大革命”能够改变的。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人人都是罪人”,然后再去忏悔、救赎,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信仰。

 3 ) 奔跑永不熄

作为好莱坞六大片厂之一,迪斯尼每年会出品至少一部体育题材电影。体育题材电影是好莱坞一种主流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的好处是有固定的铁杆观众群,有一套固定的拍摄模式,比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励志、鸡血、梦想、坚持、不屈不挠、大团圆结局……远者如《洛奇》、近者如《弱点》,都是优秀的体育电影。即使知道这是一碗鸡汤,观众也乐此不疲愿意买单。2015年,迪斯尼将目光锁定为越野跑——《麦克法兰》。

脾气火爆的橄榄球教练吉姆·怀特(凯文·科斯特纳饰演)闯祸了。他没控制好情绪,在更衣室里动手打了一位球员,被所在高中开除,因而很难再也找不到名校高中的教职。只有一所南加州、靠近墨西哥的小镇麦克法兰高中接纳了他。在阳光明媚、经济富裕的加州,麦克法兰是一块法外之地。它的人口以说西班牙语的拉美裔为主,居民多是农民、长工,依靠采摘为生。这里出生的小孩似乎从一出生命运就已注定:早早辍学、打架、当劳工、进监狱、酗酒……在标准的美国白人吉姆·怀特看来,麦克法兰是墨西哥的翻版。

在家人的坚持下,怀特教练尝试在麦克法兰居住下来。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他的学生有一种天赋:耐力强、不怕热、善于长距离奔跑。正好他被橄榄球主教练排挤,于是找来几名优秀的学生组建了麦克法兰有史以来第一支越野跑队。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于跑出成绩,越野跑是一种上层阶级的运动,麦克法兰的孩子们不仅缺乏运动装备,乃至连训练的时间都无法保证。怀特教练从头学习越野跑教练,去寻找赞助,还要说服贫穷的家长让孩子们参加训练,期许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最终,来自加州最贫穷的麦克法兰战胜了其他优异的高中,取得了第一名,而孩子们也打破了阶级天花板,进入大学。

影片中,阶级的壁垒无处不在。怀特一家开车初到麦克法兰,看街道两旁的景色,怀疑是否到了墨西哥;快餐店里连汉堡都没有,只卖墨西哥风味的tacos;校舍破旧,学生不是打架就是逃学;更重要的是除了怀特一家是美国标准白人,麦克法兰的居民基本是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移民,或者穷困的印第安土著后裔。阶级问题总是伴随着种族问题,和其他高中队比赛时,在别的拥有专业装备的白人高中面前,麦克法兰的孩子显得那么矮小、黝黑、营养不良。贫穷是这一切的根源。

美国人一直以“美国梦”自豪,麦克法兰就是美国梦照耀不到的地方。怀特教练的到来给麦克法兰的孩子们带来改变的可能。片中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孩子们对于教练的称呼一直在变,从刚开始的“老白”,他们爱说的俗语“老乡”,最后郑重其事地称呼他为“教练”。称呼的改变,代表了麦克法兰当地居民对外来怀特一家的接纳和包容,也喻示着怀特一家不断融入当地的社区,还是孩子们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改变:从一开始只是出于各种原因被迫加入越野跑队,到开始真正视自己为越野跑队员,并期待以此改变人生轨迹,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近年来中国的跑步运动越来越热,有接连不断举行的各城市马拉松赛,更加狂野、更加艰难的越野跑项目也开始流行。在美国,跑步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麦克法兰》取材于八十年代末的真实故事,怀特教练至今仍然生活在麦克法兰,带领当地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又一个越野跑的“美国梦”。影片最后,人物原型出现在大银幕上,精神矍铄的怀特教练依然骑着自行车,影片字幕告诉我们,那些队员后来都上了哪些大学,现在从事什么职业,改变了从事劳工的命运。其中一位叫何塞的队员还成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他此时在伊拉克采访,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这是影片最感人的一幕,因为它来自真实,连一名队员后来还是进入监狱的事实都不避讳。它真的有力量,它以一记铁拳击破了阶级和贫穷的天花板,加了这味料后,《麦克法兰》不是一碗普通的鸡汤。用影片中何塞的一段作文为这篇影评收尾吧:

当我们奔跑,我们就拥有了大地。
我们拥有这片土地,我们说着鸟儿的语言。
不再是外来移民,也不再是墨西哥蠢货。
当我们奔跑,我们的灵魂飞翔,和神灵对话。
当我们奔跑,我们就是神灵。

 4 ) 写给自己 不喜勿喷

 这部电影我真的感触很大。最近我正好在浮躁,不想学习。没有很乐观的生活。我有若干个缺点。其中很大程度上的引申就是我太不自信!!
  焦虑就是我的写照,因为我是完美性的人格。事事追求完美,可现在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如意。当你做一些事情时总会退缩!
  这部电影鼓舞了我。明知道困难而输掉比赛是最懊恼的,在攀比中迷失自我。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他们和各个高中比赛。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战胜了在很多方面都胜于自己的人。还有所受的苦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提升自己,别和盲目的目标比较。

 5 ) 智.更重要的是选对赛道。《麦克法兰》观后感

Jim White原本是爱达荷州博伊西市一所高中的橄榄球教练,生活所迫拉家带口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麦克法兰。

Jim White和麦克法兰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一家是白人,而麦克法兰是一个墨西哥人为主的贫穷小村庄(美国最穷的村庄之一),所有人都说西班牙语,餐馆里没有汉堡只有玉米卷墨西哥三明治,环境治安也不让人放心。

他在麦克法兰高中的教职是生命科学老师、体育老师和橄榄球助理教练。一人兼三职,足以想见麦克马兰中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

影片截图,麦克法兰村破旧的广告牌

White的专业是橄榄球,但他很快意识到这里的孩子根本不适合这项运动。他们身材相对矮小,也不够健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典型的墨西哥人的身材),经常在比赛中惨败。但White发现这里的孩子跑步非常快,比汽车还快,虽然没有身体条件优势没长出长胳膊长腿,但他们不惧高温,耐力极好。

通过观察,他找到了原因:孩子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父母在果园里摘水果挣钱,然后从果园跑步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再跑回果园摘水果。特别是 一个叫Thomas Valles的学生,在没接受正式训练之前,他跑步的时速就可以达到每小时12英里(19千米/小时),平均5分钟1英里(1.6千米)。我查了一下,马拉松记录保持者的时速大约是20.6千米/小时(平均5分钟1.7千米)。

要知道,这些孩子每天是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跑,而且连一双正式的跑鞋都没有。

White产生了成立越野跑队的想法。为了说服校长,他研究了数据。几个孩子在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没有正式装备的情况下,跑步时速已经可以排进州里的前十;成立越野跑队还可以获得资金为学校改善硬件设施。

就这样一支7人组的越野跑队组织起来了,队员分别是:Thomas Valles,Damacio Diaz, Danny Diaz和David Diaz三兄弟,Johnny Sameniego,Victor Puentes和Jose Cardenas。

越野跑的比赛规则是积分制,第一个跑完的是1分,第二个跑完的是2分,以此类推,每队7名队员,前6人的得分相加,积分最低的队胜出。

他们1987年10月6日第一次参加邀请赛,4支队伍里排名倒数第一。不到一个月后的11月2日,在和另一支队伍1对1的比赛中已经胜出对手。之后又以黑马的姿态接连战胜了几支队伍后,引起了外界的关注,麦克法兰的居民也开始对越野跑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11月26日,在Stallion oak州预选赛中进入了前四,取得了加利福尼亚州赛的参赛资格。中间当然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于12月12日加州州决赛中取得冠军,并在接下来的14年里,9次摘得州冠军的头衔。

这个故事虽然算不上惊心动魄,但其中却蕴含着很多深刻道理。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所长

影片中最先出现的运动是橄榄球,是美国最流行最受人瞩目的运动,麦克法兰的孩子们也玩儿橄榄球,但他们在比赛中惨败。

影片截图,麦克法兰高中在橄榄球比赛中0比63惨败

并不是流行的和最受瞩目的成功就值得所有人趋之若鹜。很多人生的挫败感来源于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所长是人生第一要务。“所长”指天赋,用少于别人付出的力气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好的表现和更快的进步。

影片中孩子们如果继续打橄榄球,持续垫底,毫无意义。庆幸的是,他们在White教练的发掘下找到了自己的所长,不断的胜利体验积累了更强的心理动力,从而重塑了他们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赛道

Jim White作为教练,为孩子们找到了合适的赛道-越野跑。孩子们能跑,是因为耐力好,耐高温,非常适应艰苦的环境。如果是传统形式的跑步,因为不具有先天的体型条件很可能不会有任何突出的表现,但越野跑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个人能力过硬是基本项,但选准赛道更关键。White教练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了解到越野跑是几年前加州公立教育体系预先批准的新运动项目之一,可以获得资助金,也就是说这是一项受重视的运动,会得到媒体的报道。如果是一项边缘运动,那他和队员们也无法获得机会和关注。

迪斯尼前CEO Robert IGER在他的《一生的旅程》中提到过:“做制造号油(给乐器小号上的油)的生意,你或许会成为世界上最棒的号油制造商,但话说到底,全世界每年消费的号油也只有几升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个道理。

刻意练习

第一次比赛,麦克法兰队在4支队伍中排名倒数第一。White教练对队员说,这是他的错,因为他没有提前探查赛道,不知道最后有山的上坡跑。

麦克法兰没有山,White教练就让孩子们成百上千次跑杏仁壳堆起来的小山堆。

影片截图,孩子们利用杏仁壳推起来的小山堆练习上山跑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White说:“你们觉得困难吗?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是真正的困难,真正的困难是(在比赛中)看着别人在最后那座山超过你们。真正的困难是当你知道输了,是因为自己没尽全力。我们要一直训练到,我们越看到山越高兴,山越高越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之前不知道的,对吧?今天是个开始,我们再跑一次。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训练,让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之间经历高质量高效率的反馈,然后不断地训练和改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麦克法兰队在训练没几天之后就被Whilte教练拉去参加友谊赛。虽然得了倒数第一,但这次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调整训练内容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团队协作

White教练有一次对队员们说:“我怎么想不重要,我不能替你们比赛,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要赢比赛很难。但如果你们相信自己,更重要的是你们信任彼此,信任队友,其他人怎么想都无所谓,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有限,但团队协作可以产生的能量却可以无穷。麦克法兰越野跑队的战术安排其实很简单,Thomas Valles跑出第一,另外5队员正常发挥都能跑在中前段,第6位队员小胖子Danny Diaz主要作用不是跑步成绩而是稳定团队。但在第一次州决赛的比赛中,Jose Cardenas因为求胜心切打乱了自己跑步的节奏,导致体力不支掉了队。小胖子Danny Diaz看到了Jose Cardenas的情况,知道自己的队伍处在危险边缘,拼尽全力补上了Jose Cardenas的位置。最终麦克法兰队第一次参加州决赛就取得了冠军。

找到意义

越野跑,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胜利的滋味。跑步并获得胜利也许是他们人生中发生的最好的事,也是他们改变人生的契机。

取得州决赛资格后,White教练带孩子们来到海边,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大海。这暗示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孩子们的人生中铺展开来。

队员Jose Cardenas在作文中写道:

们像黑鹂鸟一样飞舞于橘树间 We fly like backboards through the orange groves

浮游于暖风之中 Floating on a warm wind

当我们奔跑时,世界属于我们 When we run, we own the earth

大地是我们的,我们说着鸟儿的语言 The land is ours. We speak the birds’ language

不再是外来移民 Not immigrants no more

不再是愚蠢的墨西哥人 Not stupid Mexicans

当我们奔跑时,我们的灵魂在飞翔 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我们跟神对话 We speak to the gods

当我们奔跑时,我们就是神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影片中的主人公,1987年那支队伍里的队员,都是家里唯一读完了九年级的孩子。Thomas Valles和Damacio Diaz成为红杉学院的运动员;Danny Diaz和David Diaz毕业于斯诺州立大学;Johnny Sameniego成为贝克斯菲尔德大学的运动员;Victor Puentes获得了奖学金,进入了加州州立理工大学;Jose Cardenas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作家。

这些孩子本来被人瞧不起,人生似乎已经被下了定论,要么当一辈子采摘工,要么作奸犯科进监狱,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

越野跑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找到了目标和意义。不断的胜利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心理动力,又因为增长了见识对自己有了不同的期待,人生也真的从此不同。

最后,以White教练在州决赛资格赛前对队员们说的话作为结尾:“当你跑在那座山上觉得痛苦的时候,我要你们记住,你身边的人也是,你前面的人也是,这要看谁能承受得住痛苦,所以我要你看看他们,看看彼此,问问自己,谁更强?我相信是你们。

影片截图,麦克法兰高中在14年里9次摘得州冠军的头衔

 6 ) 又是一部体育励志片

每年美国就会有这样的体育励志片,去年的《百万金臂》,今年美国又推出了《麦克法兰》,80年代的真实故事,这些教练、运动员都还健在,片尾都出现了。一部抛开美国热门的美式橄榄球、棒球、篮球、高尔夫、拳击、赛车等运动,选择了越野跑这个冷门的题材,教练也是半路出家,原来是美式橄榄球教练,学员都是墨西哥籍人。2个小时的影片,不沉闷、不说教,有亮点、有感人之处,真不易。反观我们有那么多好的题材,老一点的女排、马家军、李宁等,新一点的丁俊晖、李娜、姚明、刘翔等,那一个都会是励志故事,学学人家的不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关怀等等,都从教练、运动员自身来挖掘内涵,在个人的利益得失的选择,如何独具慧眼选择选手,如何做好思想工作,让运动员信任教练等等,里面有家庭观念、有种族矛盾、有荣誉、有贫富、有问题少年等等丰富的内容,慢慢地用细节来说服、感动观众,这样的片子怎会票房不高呢。

 短评

真实故事改编

5分钟前
  • boks
  • 推荐

我现在真是情怀泛滥,没事儿就跑电影院去看电影,然后一看就感动的哭,稀里哗啦的,然后看完还坐着不走在那鼓掌,唉。

10分钟前
  • 献给疯子
  • 力荐

每次看体育题材都能感动到流泪

14分钟前
  • 豆丁
  • 推荐

很典型的美式主旋律,很经典的励志鸡血电影。孩子们演的好,具有令人无法拒绝的感染力。家里电视机看,弟弟随便选了一部,是惊喜,是容易被忽略的冷门佳片。

15分钟前
  • 冬季向日葵
  • 力荐

真实故事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整部影片发黄得色调很美,那既是黄昏又是日出,看你怎样去对待

17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力荐

看海的那一幕,值得泪目。

2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体育励志片,迪士尼温情,真实改编,一切都像是套路之中的剧情,也依旧能让人为之感动,备受鼓舞。#想拍一部迪斯尼电影#

25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3.5,体育题材总是吸引人的,陈可辛很聪明~

2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两个人包场看了元宵节这一天影院的第一场电影。能从头一直猜到尾的标准体育电影,因为自己之前一直在跑步所以还是很触动。忽然觉得在美帝还是很不错的,三个多月前就能看到国内正在讨论的大白,这个时间段能看到McFarland这样的好片而不是无聊的低分贺岁档。

29分钟前
  • 汉堡王
  • 推荐

因为自己也跑cross country, 所以特别深有感触 每次coach让我们跑5miles 的时候都叫苦不迭

30分钟前
  • 推荐

这一类的励志片总是相似的,然而还是忍不住想看...

31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推荐

Keep running, keep studying, keeping thinking. That's how we live. 男孩们奔向大海那一刻背景乐太棒,太感人,哭啦~

36分钟前
  • 杉爷
  • 力荐

励志 热血 青春 奔跑 他们跑出了不一样的未来 不经意就喝下了这碗鸡汤啊不说了我去跑上几圈回来hhh

38分钟前
  • 柳上安
  • 力荐

真实故事改编。教练一家功德无量。

40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8.0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放出了人物原型,还在字幕里说明了各人现状。并不是想象里那种通过越野跑就一举翻转了整个人生轨迹的结局,除了何塞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其他成员仍留在了麦克法兰,一位警探、一位地区主席、三位就在麦克法兰中学执教,Victor还进入了监狱服刑。当初的健壮少年,也都在二十几年后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大叔模样。可再想想,相比中途辍学、继续采摘劳工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不就已是得到极大的改观了?况且,若非致力成为职业选手,参与运动竞技更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希望,滋生出坚持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吧。就像何塞写的:「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43分钟前
  • 推荐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44分钟前
  • 阅片无数
  • 推荐

看完好想在阳光下奔跑。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48分钟前
  • 桃谷仙人
  • 力荐

相当励志,看得我半夜下楼杀向北京的深秋,十公里跑完才把电影给我的热血降温。我们都知道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但在某个特定的领域,规则框定的范围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十一采访了一个体育教练,他说中长跑最适合穷人,因为孩子只需要一双鞋就够了,真的是这样,结实的身体,吃苦的耐力,不屈的决心都是从事跑步这项运动的天赋。我在鞍山被十几岁的女孩子带着跑了六公里,她们跑得太快太快了。我十分汗颜。说回电影,唯一的缺憾是没能打破传记片的套路,对热忱的跑步运动来说这种形式反而显得欠缺一丝真诚,节奏上教练的训练方式仍可继续拓展,彰显教练与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过整体看来仍属于瑕不掩瑜的体育电影,感谢这个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思考。

49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越来越喜欢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虽然鸡汤,但是养人。

50分钟前
  • 梦游
  • 力荐

凯文·科斯特纳演这种励志教练简直是不二人选。

5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