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鹰艾迪

喜剧片英国2016

主演:塔伦·埃哲顿,休·杰克曼,克里斯托弗·沃肯,马克·本顿,基思·艾伦,乔·哈特利,蒂姆·麦克纳尼,埃德温·安德烈,吉姆·布劳德本特,伊赫斯·贝尔本,丹尼尔·英格斯,安妮亚·索文斯金

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

播放地址

 剧照

飞鹰艾迪 剧照 NO.1飞鹰艾迪 剧照 NO.2飞鹰艾迪 剧照 NO.3飞鹰艾迪 剧照 NO.4飞鹰艾迪 剧照 NO.5飞鹰艾迪 剧照 NO.6飞鹰艾迪 剧照 NO.13飞鹰艾迪 剧照 NO.14飞鹰艾迪 剧照 NO.15飞鹰艾迪 剧照 NO.16飞鹰艾迪 剧照 NO.17飞鹰艾迪 剧照 NO.18飞鹰艾迪 剧照 NO.19飞鹰艾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3 20:46

详细剧情

  详述了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有“飞鹰艾迪”之称的迈克尔.爱德华兹激励人心的真实事迹。影片刻画了艾迪在运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宝贵精神,赞扬了他在面对巨大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的非凡毅力和乐观精神。  影片的男主人公“飞鹰”艾迪,由曾在《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有杰出表现的新晋英国小生塔伦·埃格顿饰演,而好莱坞著名影星“金刚狼”休·杰克曼也重磅加盟,饰演艾迪的教练,为帮他圆梦卡尔加里冬奥会,对他进行严格训练。冬奥会上艾迪有趣又颇具历史性的展示让他名声鹊起,成为记者关注的焦点人物,并俘获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长篇影评

 1 ) 主创们回答了我关于影片真实与杜撰的问题

今天很荣幸在耀莱参加了《飞鹰艾迪》的主创交流会,这也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片。映后我向“飞鹰艾迪”原型人物艾迪·爱德华兹提出了问题,没想到艾迪、塔伦·埃格顿、休·杰克曼都回答了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是“看报道说影片大概有15%是根据艾迪本人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我想问片中哪些部分是真实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艾迪有没有对塔伦先生传授一些滑雪的技巧?”

艾迪:这个电影我看过两遍,首先有一部写我人生故事的电影就已经很棒了。实际上除了你讲的10%之外,我觉得还有很多象征意味的内容,与我人生有关联的内容是真实的。有的稍微有一些修饰,但是应该不只10%,40%左右吧,跟我的真实人生是同步、一致的,我觉得他们做这个电影非常棒,而且他们的立意非常的贴切,我每次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都会哭,我希望再看一遍。 主持人:艾迪觉得这个片子拍摄完成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大最大的荣誉感了,如果说10%的当初导演是怎么说的,但他完看这个影片发现并没有这么少,起码40%,毕竟是电影影片是一个美好的艺术存在体,会有一些戏说的成分在里面,艾迪每次看这部电影都泪水满面。

艾迪·爱德华兹

休·杰克曼: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希望每个人看了这部电影都能够理解,艾迪的一些很了不起的事情都是真的。比如像结尾这部分,他决定跳之前一夜的一些情景,我们后面又问过艾迪,他在医院里也是。他的骨头碎过很多次,基本上身上每一块骨头都碎过。他也讲到在他的人生里遇到过30个教练,也吃了很多闭门羹。所以片中很多了不起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他人生的真实经历。 主持人:他说他非常非常尊重艾迪本人,在影片中最精彩的震撼人心的都是真实的,比如说艾迪先生曾经挑战过70米高的跳台,后来又勇敢的上到了90米,这些都是真的。而且他身上几乎所有的骨头都断过就是因为他非常热爱这项运动,所以我们也要向艾迪来致敬。 下个问题,艾迪有没有跟塔伦传授一些经验? 休·杰克曼:我们确实有很多的交流,吃了很多饼干,我们在英国一起喝茶、吃饼干,抱怨天气。 塔伦:我非常想见到艾迪,是因为我扮演他的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是关于他的故事。刚才我们已经讲到故事的情节,从我个人来讲,我个人要扮演他,所以我希望能够真正展现出他的精神,尽可能做好,所以我希望能做到他那样,我见到他的时候我看到他是一个非常慷慨非常温暖的一个人,他非常的有决心,非常的有热情,非常的投入到他所做的事情中去,就是希望我在这个角色当中能够传递到的精神。 主持人:被他的精神所鼓舞,见到他本人之后才发现他真的像传说中的一样,他对自己相信的理念一直坚持到最后,所以塔伦也是被他本人的精神所打动,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这样的一部片子。 <图片2>

 2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电影的开始让我看到了《阿甘正传》的影子,作为男主角的小男孩,不太利索的腿,以及固执的“奥运会之梦”。如果说《阿甘正传》贯穿始终的是那盒巧克力,那么《飞鹰艾迪》里便是复古的饼干盒。

如果说《飞鹰艾迪》与《阿甘正传》还有什么相似性,那么就是那伟大的母爱。只不过《飞鹰艾迪》里,就像小学的那篇课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艾迪也有一个一直鼓励他的母亲与一直打击他的父亲,跟课文里的主旨一样,父亲不是不爱,只是他觉得生活更应该脚踏实地。

从艾迪的母亲那里,我看到了信任、鼓励、关怀的力量,那种智慧,让家庭中的两个男人在遇到矛盾的时候顺利地解决,像一阵清风,安抚了艾迪每一次失败的忧伤。只是这样的女性形象过于完美,感觉在观赏过程中一直散发着神圣的光圈——可望不可即。

倒是艾迪的父亲多了些真实,不过艾迪的父亲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多年反对艾迪的梦想,但是却没有真实的阻止过他去实践。联系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尼尔,如果他的父母能走艾迪父母的一半开明,他也不至于走向绝望。虽然很多人都说励志电影的套路都差不多,但是反而是这种电影抓住了人性里最容易被打动的部分,而作为一个很容易就被打动的人,我完全被击中,尤其是休叔装作高潮的那一段,百看不厌,休叔果然是常服状态下最性感 \(*T▽T*)/ 看得我深受感动。

最后艾迪飞起来的刹那,忍不住再度流下了眼泪,有时候,成功就是再坚持那么一下下。

 3 ) 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人生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奋斗。
——《Eddie The Eagle/飞鹰艾迪》


昨天看了《Eddie The Eagle/飞鹰艾迪》,属于俗套电影中俗得可爱而不是俗不可耐那种,里面有一句台词喜欢:
You will never be Olympic material. /你绝不是奥运会的料。

这是官方权威人士对Eddie下的断语,那又怎样,你说你的,你刁难你的,我不放弃,信自己,不会被外界权威的意见和质疑击倒。

一根筋傻愣愣的艾迪最后还是进入了奥运会,且刷新了英国ski-jumping70米跳台的新纪录。

这句话就是Eddie准备开始滑下高高跳台时头脑中盘旋那句。他镇定了一会,像飞鹰张开翅膀蓄势冲下去(虽然刚开始训练时被教练说像扑棱翅膀的小鸡),起跳,腾空,像鸟儿自由飞翔,再稳稳地落下,最后在欢呼的人群中,唯有下断语的那个人脸上勉强挤出羞赧尴尬的笑容。

没有人没有任何外界能让我们放弃,除非我们自己先放弃。

小时候,经常邮递员骑着绿色的邮车驮着报纸杂志来送报,那时梦想是做一名骑车到处跑的邮递员,搁现在不是快递员?

初中,看了杂志上报道亚细亚的女老总韩梅,那时商城亚细亚还很火,像现在万达王健林?毕业留言本上梦想一栏填“实业家”。

看来小时有2个梦想的萌芽:一是文,二是商。

难怪大学时会彻底迷上巴尔扎克,艺术家+商人,多么完美的结合,自有天意。

他写作的同时,敏感灵敏如雄狮般意志坚强的头脑时不时地发现能挣大钱的机会比如挖金矿,比如开印刷厂,当然还有大家以为的他的终极目标——娶一个有钱的贵妇。

于是果断地丢下写作去挣钱,虽然除了最后一个娶妻表面上成功了,《巴尔扎克的错误》看着让人心酸,貌似追求金钱名望的巴尔扎克终究和乌克兰大地主德 韩斯佳夫人在很多价值观方面并不相容,他内心是同情农奴的,扯远了。

投入的生意都失败了,虽然这些点子后来确实别人拿去赚了很多,而巴尔扎克的失败经验只有写在小说里来弥补了,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成功了。要不然世界上可能多了一个淘金者,多了一个印刷店老板,而少了一个最伟大的小说家,少了一个时代的“书记官”。

小学时看完《故事会》讲给小朋友听,初中时也有过被老师念作文当范文的经历,白发温文儒雅的语文老师当时说的一句话现在还记得:说大家的作文散发着陈腐老旧的霉味。

那时视野眼光局限,阅历又浅,周围连一个正经书店都没有,大多数人作文第一句难道不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形势一片大好诸如此类的话,跟现在考申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又快又好发展”开篇一样一样的。某些方面来说,进步堪慢啊。政治老师天天让背那些不知所云的书,我那被戕害的中学啊。

高中每次上语文英语课感觉像过年一样开心,而上理化简直是坐牢受刑,痛苦无比,数学嘛,推理过程还挺美。据说马尔克斯也不喜欢数学。

大学虽然读了喜欢的英文,但当有次热爱读金庸的舍友说:“我更喜欢中文,但我会读英语系。”时,个个灵秀聪慧的其它人都表示赞同。

后来大概是因为郭敬明,那时据《小时代》据他住豪宅还有点遥远,被畅销书作家经济收入煽动,连夜激动地编小说这事也有过。

到底有多少人究竟是热爱成功作家的生活方式,还是真的热爱写作本身,此为后话。就像毛姆的侄子,艳羡叔叔写作所得财富而想去写作,而并非真的喜欢写作。

不过这确实是第一次有这种激情的萌动。

书和电影是坚持得最久的习惯,书是最亲密的朋友,每次都要把它们从书柜里拿出来,像守财奴般挨个摩挲一番,再放回去。每一个阶段的书,都是封存那个阶段回忆的一个记忆匣子,所以耿耿于怀有些朋友借去而失落了的书,仿佛内心也跟着失落一块补不回来。

但有时在学校或火车上看书确实是悄悄的,甚至是偷偷的,独自偷欢而不事张扬的,所以对17岁的尼格尔能坚定地喊出:“我将来要做一个严肃的写作者。”必定是羡慕的。

父母倒是尊重知识从小教育要有真才实学的,只是我的犹疑不自信,害怕别人嘲笑不合时宜,害怕戴眼镜做不了美女,害怕被人说书呆子,文静迂腐呆板无趣什么的谁喜欢啊,害怕自己做的事情是无用的,不如去挣钱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就这样落入反智主义的陷阱。

做逆潮流而动的少数派向来是需要勇气的,而那时并不够坚定。

有次坐地铁,朋友看kindle,我看《人生的枷锁》,旁边有人悄声跟身边人说“看人家都在学习。”多少还是有点别扭,被“围观”了。大家都在看手机,你太不随流太刺眼,跟别人一样是安全的。

这也是在小地方生活的不便。假如他经常见别人排队参观故宫手里还拿红宝书背单词,他也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冷漠范了,我也会更自在些,不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另类”和“怪”。

有一句话说:世道变坏,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什么时候,读书不需要偷偷摸摸,也不需要炫耀标榜,而是像吃饭睡觉的一种常态,这个社会才算正常。


让我重拾梦想的,一当然是一个写作的朋友,就是李婧(mumudancing)。

她鼓励了许多隐约有此梦想而搁置的朋友,就像唤醒许多沉睡的灵魂,还使生活在安南非中文语境下已经是孩子妈妈的女孩也重拾了中文写作的渴望,更有积累和才华的像@日光卿晨已经出书了,还有很多聪明灵性的也坚定地坚持on the road, 前途不可限量,充满了各种可能,这才是youth! 有多少20多岁却已暮气沉沉的年轻老人。

她唤起许多草根写作的梦想,鼓励大家去表达去记录。她是点燃薪火的那个,在奢谈梦想谈实用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可贵。
没有她发起主题“草根梦想,市井雄心”的集体写作,谁曾想这一切会发生呢?

关于影响和启迪,《刀锋》中这段话挺喜欢((其中毛姆不自觉多次用到的石子投入河中的比喻,又是来自巴尔扎克的影响,哪本书呢,回头找找),看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确实是婧,是啊,多少人想成为你的样子:

“没有一件事情不会产生影响。你把一粒石子投入池中,宇宙就不完全是它先前那样子。把印度的那些圣者看作生无益于时,是错误的。他们是黑暗中的明灯。他们代表一种理想,这对他们的同类是一贴清凉剂;普通的人可能永远做不到,但是,他们尊重这种理想,而且生活上始终受到它的影响。一个人变得纯洁完善之后,他的性格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得那些追求真理的人很自热地去接近他。如果我过着给自己安排的那种生活,它也可能影响到别人。这种影响也许并不比石子投入池中引起的涟漪影响更大,但是,一道涟漪引起第二道涟漪,而第二道又引起第三道涟漪;很可能有少数几个人会看出我的生活方式带来幸福和安适,而他们也会转而把自己所学到的传给别人。”

还有他。他讲起包里装一本《雷蒙德·卡佛—一个作家的一生》在成都到处晃荡那些日子,像《刀锋》里的拉里那样“晃膀子”。当他告诉我“你也可以写”的时候,我是自我怀疑的,不可靠的才情在现实中又算什么呢,但好像又回到了那时激动得失眠要编畅销小说的热血喷张状态,感到一下子一个自由开阔的新世界在面前展开,原来生活可以不只是眼前身处所在的别人一遍遍向你灌输的俗务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更美好更值得期待的可能,仿佛一切让人郁闷的讨厌束缚都立即抛开了,不必再去忍受一些无谓东西,一下多了很多种光明的可能。整个人也仿佛变得通透轻盈,这难道不是“理想”的光芒?

做一个犀利的观察者,很不错呢,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

毛姆说:他是唯一自由的人。

还有什么比自由和梦想以及生活充满期待更好呢!

而马上时间也显得不够用起来,恐慌于时间的无谓流逝,有时连讲话语速都加快了,有那么多功课要补,资质禀赋都还太浅,还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有目标跟之前没目标随波逐流生活的差别,更笃定更有方向感,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而不是随风倒。无方向随风倒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

在人世间已漫游几个十年,一切才豁然开朗,一切才刚刚开始,还不晚,来得及。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时常拿这句话勉励自己,厚积才能薄发。

毛姆在《刀锋》中说:“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电影《成为弗林 Being Flynn》中,一直嚷着自己是除了海明威、福克纳之外最伟大作家的父亲,一度抱着据说他写的小说流落街头,穷困不堪,收容所进进出出。有一篇影评说是《所有文艺青年都应该好好看看的电影》,看这标题大意是质疑?

就像《人生的枷锁》中,那些并不适合走画画这条道路并无天分的学艺者,生活潦倒,挨饿还在苦苦坚持,毛姆的规劝是放弃另谋生路。

但这谁又能说得准呢,人生终归只是你自己的人生,任何人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代替不了你去采取行动,最后做决定的仍然是你。

无悔人生,不留遗憾,不试一下,怎知呢。
人在世,无下次,全部要一试。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
(唉,鸡汤了。)

有多热爱,就有多坚持。

 4 ) 每个人都不该让心中的火焰熄灭-是的,让我们干了这碗鸡血(微剧透?)

生平第一次写影评,献给马修沃恩的电影。

本人,女,大龄。
看到这儿你想对我说什么?
大部分人可能会问:“哟,结婚了吗,小孩多大了?”
如果我回答:“还没有呢。”
很多人很可能会接一句,“怎么还结婚,还不生小孩,都三十好几了,差不多啦。”
三言两语之间,别人已经迅速的帮你规划好了你的人生。
段子说,到了平均结婚年龄就该结婚是不是到了平均死亡年龄就该去死啊,充满了大龄青年们对于强迫(结婚)症患者们深深的怨念。

然而大部分人(中国人),不就是这样么,到了年龄就该上学,到了时间就该结婚,到了时间你就该生个小孩,然后你就该开始重复你父母的人生轨迹,一切都按照规划好的来。你要是心中有点激情的小火苗,旁人噗的一下就给你浇灭了。为啥啊,他们会说:“因为你不是那块料啊!” “别幼稚了,现实一点吧!”“你成功不了的,放弃吧!”凉水被浇多了,心是不是也就慢慢就变凉了?作为一名女性,大概更是从小到大被浇的大概可以过泼水节了。

片中的父亲也是一次又一次这么对艾迪说的:“你去不了奥运会的,早点继承我的泥瓦匠手艺吧。”
艾迪偏不。
他说:“我要去参加奥运会的男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高度近视,膝盖又不好,运动细胞几乎为零,每个人都不看好他。
他偏偏不肯放弃。
去不了夏季奥运会可以去冬季奥运会啊。进不了英国滑雪国家队还可以跳台滑雪啊。顺说这是一个自从1929年英国就再也没有运动员参加的项目。
碰壁了没关系,摔倒了无数次也没关系,一切只为实现从小心中的梦想。
艾迪说:“我想要属于我自己的荣耀一刻。”

谁不想要属于自己的荣耀一刻?你幻想过自己生命中最为热血澎湃的时候吗?那种生命的火焰在燃烧,心中满满的成就感?然而艾迪在滑雪场上摔的遍体凌伤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自己真的有为自己的梦想坚持过,奋斗过吗?是不是也一样在人生的半路上就自己掐灭了心中的火苗,选择走上了那条别人看来更为轻松的道路?片中我觉得最难过不是别人和艾迪说“你永远也去不了奥运会”的时候,而是艾迪中途说“我错了,我不该来这里的。”还好,在本片中的最后,艾迪成功了。
他也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飞鹰艾迪。

有人会说,切,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嘛,主人公就是会开挂啊。然而我要说,这是一部根据真人改编的电影啊!现实中的飞鹰艾迪真的成功了呀!
所以,那些正走在人生半路的小伙伴们,不管别人怎么说,千万不要早早的就自己熄灭心中的火焰。你所追求的人生,你想要实现的自由和梦想,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那么,
这么满满正能量的鸡血,不来干了它吗?

( 顺说,马修聚聚出品,品质保证!)

 5 ) 《飞鹰艾迪》---给所有中国父母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艾迪的奥运梦得以成功实现,最大的原因在于有一位爱他,支持他实现梦想的伟大的母亲。 看完电影《飞鹰艾迪》,相信很多人的目光放在了一个没有运动天赋的小人物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主题上。也会刚知道,原来冬奥会有一项体育项目是跳台滑雪,而在英国有一位著名的跳台滑雪运动员,他就是艾迪.爱德华兹。虽然他仅仅参加了1988年这一届奥运会,而且还是成绩最差的那一个,但是他那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一根筋的参与拼搏精神令所有观影人为之佩服与尊敬,这部可以算得上奥运会宣传片的电影感动了所有的观影人。正如影片结尾所说的,奥运会最重要不是胜利得奖,而是参与,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拼搏。 艾迪的成功不是偶然,看似是他不再乎别人的看法,以钻牛角尖撞南墙的精神一路向前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际上,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位“放任”儿子实现梦想的母亲在支持。那个晚上,幼小的艾迪背着书包告诉妈妈要去参加奥运会,表面上,妈妈没有阻止他,而是以“给一个饼干盒子装奖牌”的鼓励方式和他告别,在小艾迪出门后,却让爸爸去车站接他。性格耿直的爸爸也没有用直截了当否定的话语刺激孩子,却以因为艾迪要参加奥运会,耽误了他看电视节目为由加以劝说。艾迪爱爸爸,所以和爸爸回了家。这个小小的事件中没有看到我们中国家庭常见的孩子的哭喊,大人的打闹。接下来,艾迪一根筋的练习各项体育运动,妈妈永远是最支持他的那一个,这给了艾迪十足的信心来相信自己,这就是自信,要知道,成功绝对是建立在自信之上的啊。 电影里,艾迪的父母面对孩子难以实现的理想,没有阻挠,而是引导和放任,引起了我的深思。同样做为一名母亲,我为小艾迪父母的做法深表赞同并鼓掌叫好,同时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深刻检讨。对于孩子来说,哪有比父母的认同与鼓励更重要呢? 另:蛋蛋塔伦的表演可圈可点,从昨日绅士风范的英伦特工到今日很轴的艾迪,没有违合感,绝对是超有实力的小鲜肉。还有狼叔,好瘦好高哦,褪去了金钢狼无坚不摧的威猛,剩下的就是帅了。

 6 ) 《飞鹰艾迪》观后感

今天有两件很值得开心的事,一是我在办公室里放disco成功的扰乱了同事们的听歌品味,二是很高兴这个周五的晚上我没有用来干别的而是选择了一个人赶去看即将下线的《飞鹰艾迪》。

老实说,《飞鹰艾迪》中的桥段真是俗爆了,几乎总是能猜到电影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但是这种套路就是如此有效,让你随着电影的节奏高潮迭起。看电影前我没想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不少观众,在艾迪最后成功落地的那一刻影院里响起了阵阵掌声,我得说这是我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很棒的观影氛围了。我确实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但总会被运动电影打动,记得小时候,《烈火战车》的旋律就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中,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部电影。对我来说,《飞鹰艾迪》最棒的地方就是片中的配乐都是这类有着时代感令人激动的合成器风格,在艾迪最后平安落地时甚至响起了范海伦的《jump》!就冲这片子的配乐,就不枉我专程赶去电影院欣赏。

片中艾迪虽然有如开了挂一般的进步神速,但他一直专注于挑战自我,在比赛中排名垫底,却也为自己打破了个人记录而开心(同时也是英国最佳记录!)。这样的鸡汤我还是愿意接受的,相比之下我就不算很满意《奎迪》的方式,奎迪实在太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就击败了对手,似乎他生来就是为了赢得比赛。相比之下,艾迪乘坐电梯前往90米高台时,在开头本来很轻视他的天才选手说道,你进步了很多,你跟他们不一样像,像我们这样的人选择跳台是为了释放灵魂。艾迪看着天才纵身越下,轻而易举的打破了世界纪录,虽然艾迪应该永远比不上他,但这种脱离了胜负的惺惺相惜之情太浪漫了不是么。

电影中对我来说还有一个惊喜是克里斯托弗.沃肯的出现,老爷子好久不见,本来以为他可能就是在那本书的封面中亮相一下而已,结果终于在电影结尾时出现。他每一次在电影中的客串都叫我形象深刻,比如《致命浪漫》和《低俗小说》,希望老爷子保重身体,以后还能看到他的更多表演。休杰克曼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那段从90高台飞出的镜头实在帅炸,不过在片中也做到了没有抢去主角的风头。主演塔伦·埃格顿我之前倒是没什么印象,看电影时就是觉得艾迪是残疾但又不傻,干嘛演的好像有点阿甘的感觉的,不过也许艾迪本人原型的确如此,毕竟在片尾时看到原型人物和电影中的扮相相比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在现实中,艾迪本人仅仅参加了1988年这一届冬奥会,因为从那以后出现了新的规则,即:只有世界排名前50或者排名前三成的运动员才能参加冬奥会。艾迪因此告别了奥运会的舞台,对于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艾迪,这实在是显得有些讽刺,不过他的精神,至少会留在每一个有幸观看这部电影的人心中吧。

 短评

不到2%的票房占比,对这样一部非商业化的体育励志片,是有些亏欠的。杰克曼继续走《铁甲钢拳》式的落寞教练+心灵导师套路,并无突出,倒是特工小哥转型成功,用一脸憨笑的愣头青代替了之前的腹肌型男。

4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推荐

一个人学武并不在于他的天份,而在于他是否有一个退隐江湖的传奇师父。

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俗套有两种,一种是俗不可耐,一种是俗到可爱,本片属于后者,简单老套但热血沸腾,标准的竞技励志,模式让我想起当年的《铁甲钢拳》,二流教练、末流选手并没有逆袭但令人感动。搞笑是最大的亮点,倒数第一片段笑掉大牙又十分感动,四星,塔伦全程绷着演好心疼,嘴撇得跟八万一样,笑死加一星

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第一次看传记片笑吐。长腿休美得合不拢腿感觉是铁甲钢拳后最可爱一次。Make love的比喻那里简直是福利我无法自持可能旁边的大叔觉得我有毛病

1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没有最终获得第一,没有美女投怀送抱,却一样证明了自己改变了别人。

12分钟前
  • Carf
  • 推荐

体育励志片套路不过如此,前面大半部分都比较平淡流俗,最后10分钟的爆发,配上高速蒙太奇、激昂的音乐,还是心甘情愿干了这碗鸡汤……反导师、鼓励变数,是小区别于其他励志片的惊喜地方。“人再高也高不过山,但人可越山”

1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运动+励志永远会让那些还有梦想的人热泪盈眶。

1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宁泽涛让人流口水,而艾迪这样的运动员是让人流泪水的……

21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全程都在好蠢哦好蠢哦好蠢哦哦哦哦好帅哦哦哦哦好帅好帅哦怎么这么蠢哦妈的智障!

23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虽然是个很套路的运动励志片,不过几场高潮戏还是非常感人。尤其埃迪展示出的运动精神,他永远拿不了冠军甚至拿不到奖牌,但他对运动本身的热爱以及向往,以及乐观精神,才更感人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但你终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点体育界艾德·伍德的感觉。金刚狼仍然只是金刚狼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你去哪里了,年轻人?”“我参加了奥运会,妈。”

3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咦?小鲜肉变小肥肉?

34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梦想这东西永远值得热泪盈眶,不是吗?

3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beautiful beautiful loser

4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走心的傻白甜励志

4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电影开场不到一分钟,就笑的哭出来了,是真哭,好爱艾迪妈妈的金牌饼干盒!艾迪爸爸开场还蛮温馨,后来居然就变了。狼叔这次的角色就是英国版少林扫地僧,英国佬的音乐永远做的这么好听,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看的体育/传记/励志片了。这么牛逼的电影有机会能在国内上映第一天包场看掉,也真是没谁了。

46分钟前
  • 罗荒野
  • 力荐

1988年英国男版傅园慧

51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特别喜欢芬兰冠军对艾迪说的话:你和我就像是1点和11点,很接近,但距离很远【天啊,太好了吧这句话

56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岂止是励志,对我来说简直是奔涌的鸡血

1小时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1小时前
  • Ji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