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剧情片美国1994

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鲍勃·冈顿,威廉姆·赛德勒,克兰西·布朗,吉尔·贝罗斯,马克·罗斯顿,詹姆斯·惠特摩,杰弗里·德曼,拉里·布兰登伯格,尼尔·吉恩托利,布赖恩·利比,大卫·普罗瓦尔,约瑟夫·劳格诺,祖德·塞克利拉,保罗·麦克兰尼,芮妮·布莱恩,阿方索·弗里曼,V·J·福斯特,弗兰克·梅德拉诺,马克·迈尔斯,尼尔·萨默斯,耐德·巴拉米,布赖恩·戴拉特,唐·麦克马纳斯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剧照

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2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3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4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5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6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3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4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5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6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7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8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19肖申克的救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4:13

详细剧情

一场谋杀案使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蒙冤入狱,谋杀妻子及其情人的指控将囚禁他终生。在肖申克监狱的首次现身就让监狱“大哥”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对他另眼相看。瑞德帮助他搞到一把石锤和一幅女明星海报,两人渐成患难 之交。很快,安迪在监狱里大显其才,担当监狱图书管理员,并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监狱官避税,引起了典狱长的注意,被招致麾下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偶然一次,他得知一名新入狱的小偷能够作证帮他洗脱谋杀罪。燃起一丝希望的安迪找到了典狱长,希望他能帮自己翻案。阴险伪善的狱长假装答应安迪,背后却派人杀死小偷,让他唯一能合法出狱的希望泯灭。沮丧的安迪并没有绝望,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风雨夜,一场暗藏几十年的越狱计划让他自我救赎,重获自由!老朋友瑞德在他的鼓舞和帮助下,也勇敢地奔向自由。  本片获得1995年奥斯卡10项提名,以及金球奖、土星奖等多项提名。

 长篇影评

 1 ) 没能力自由,谈什么自由 —— 其实你没那么渴望自由

打一颗星并不是因为这部片很差,只是不明白怎么会是豆瓣电影里的头牌。用极端的踩来平衡下极端的捧。

N年前看的片子,当时觉得真不错。具体不错在哪里?或许是因为结局不错,主人公最终成功越狱到达梦想之地,观影者借以给自己希望,以为自己也能达到自由的彼处。

第一次看完后其实只记得了故事情节大概和那无比美妙的结局。多年后看到豆瓣评分介高,揣着“有那么好吗”的疑问,忍不住重温了一遍。依然觉得这是个精彩的电影,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豆瓣分数给得这么高。

影片中,牢狱生活到点起床集合,到点熄灯睡觉,还有图书管理员分发书来看,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挺像学生时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学校鸟笼大的宿舍挤八个人还上下铺,就顺便调侃下牢房能单间,真幸福。

如果说主人公Andy的毅力和坚持不懈,我们常人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那么他的天才加全才已经不是常人单纯想要靠努力就能达到的。不得不承认有基因这种东西的存在。 圣经信口背来,第几章第几节记得一清二楚,印证了一句名言:天才必是记忆力极好之人。所以作为一个银行家熟知税务章程事项自然不在话下,会计活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还是个地质学热爱者,很懂石头,似乎是雕刻家,又懂音乐,也很会教书。
被深深打击到了。因为像我这样过目就忘的人是很容易妒忌记忆力好的人的。像这样的天才花几个月时间记得滚瓜烂熟的,常人得花个几年,天才一年间熟读的书,常人要花一辈子,于是人的学识深度和广度的差距就这么显现出来了。

Andy这样的人是人中神品,就如同乔布斯之类,不是常人读几本励志书看几部励志电影能达到的境界。可是常人容易为这样的天才及天才的成功激动。搞不懂激动个什么劲,又不是我们拥有高智商外还付出牛逼百倍的努力。

或许给这部片那么多的五星是因为它讲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并实现了我们自由的希望。可看了两遍后发觉其实它给了大多数无天赋无毅力的普通人无法自由的绝望。

像主人公这样的天才靠毅力靠天赋也要花近二十年青春已流逝的时间去搭建自由的高塔,那些鲜有天赋却坚持不懈的人在临终闭眼前能实现愿望也算够万幸。而多数双无的普通人只会在看到自由的海市蜃楼时瞎兴奋一下。

我说多数人没能力自由,这“能力”,不仅仅是IQ、EQ之类的资质,还有一个人内心对自由到底有多少的渴望和尊重,让自己获得自由不是基于破坏别人的自由。自由亦不是众人无病呻吟地把它当作嘴上的追求和梦想,而内心却是“我爱体制,它给我保障给我安全感”。
 
与其说给这部电影评一颗星,倒不如说我们这些人只值一颗星:口口声声说着向往自由,抱怨体制化,实则心甘情愿地享受着体制化带来的好处(既然体制自有体制的自由,那就请别抱怨了); 我们叫喊着崇尚自由,却在节假日欢笑着挤在人堆里去动物园海洋馆看那些被关起来的动物和它们的表演,以为动物都爱被囚禁起来给人看给人表演呢,(不知有多少动物是习惯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如同影片中在监狱呆了一辈子的BROOKS,又有多少是真的爱show),当看到天鹅只能在动物园沟渠大小的水域中十秒一个来回地游来游去,飞鸟们被罩在三四米高的网下面无法飞翔,海豚不是在大海里自由跳跃,这时如果我们还能欢笑,那就请别说我们多渴望多尊重自由,也不配给这部电影五星。


——以此文写给自己,激励自己和那些同样缺乏或快失去毅力的人,如Andy般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获得自己内心想要的那份自由!

 2 ) 关于“救赎”

个人感觉,《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的Redemption的意思是“赎回;偿还;补救”,因此“救赎”非常完美地解释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围绕“救赎”主题的是:

1,安迪对自己的救赎:从一开始不让自己沦陷于监狱生活(对比于和他同时入狱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对“姐妹花”的不懈奋力抗争,到为自己的信念而坚持写信,挖洞等,到最后在挖好隧道后一开始并不急于越狱,因为他对自己的救赎并非“越狱”而是一份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清白——“越狱代表了罪恶的一方,便永远没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所以最后的决然越狱其实是对自己的最终救赎——“我本无罪,我需要自由”。

2,安迪对狱友的救赎:给予狱友在监狱里前所未有的啤酒,音乐,舒适的图书馆;给予年轻的狱友汤米·威廉斯教育;给予他的好朋友瑞德心灵慰籍的口琴,对于人生的深深的思考——“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影片中特意对比瑞德在获释审批中的改变)。这些给予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救赎,点燃一个人对生活的希望无疑是对他的救赎。

3,安迪对肖申克监狱的救赎:因为有了安迪,“姐妹花”被以恶制恶了;监狱里出现了音乐、舒适的图书馆;典狱长等人的丑恶脸面被揭下,监狱变得干净了一些。

(其中对于“救赎”,并非从监狱出来重获自由。从老布克50年里呆在监狱到出狱,那只从小哺育长大的鸟儿是他在狱中的救赎,出狱后反而没有了那只可以心灵寄托的鸟儿,他的自杀和瑞德出狱后的新生活形成对比,暗示了安迪对于瑞德的救赎)

最后,我很喜欢这部影片

 3 ) 自由之梦

你知道,束缚越紧,梦也就会在心里勒下越深的痕迹。《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用我一位网友的话来说,看了它,甚至会让人觉得重生。

而在观影过程中,我反复想起的另一部电影,是《海上钢琴师1900》:这两个故事都是由小说改编;这两部电影都有和故事本身风马牛不相及的港版译名:香港黑帮片情调的《刺激1995》、《月黑高飞》,和听起来像励志片或者科幻片的《声光伴我飞》;这两段开头都是从主角的朋友的回忆开始;这两个世界都有无数远离我们的日常却又真实可信的细节;这两位主演都叫TIM,蒂姆·罗宾斯和蒂姆·罗斯;这两个主角都在一小块舞台上度过了最好的年华。不同的是那两场结局,安迪以“一个只在纸上出现的人物”的身份扳倒了典狱长诺顿驶向自由,而1900最终作为一个不曾存在过的人,殉葬了他传奇的一生。

我想1900的故事是个悲伤的成人童话,海的女儿化为泡沫,快乐王子黯然无光,剪刀手爱德华留下了一天一地的大雪,而我们这位从未着地的钢琴师说,“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然后选择了与Virginian号邮轮生死与共。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要积极向上得多,据说它鼓舞了许多几近沉沦的人坚持理想。可如果仅仅积极向上,它也至多不过是一部主旋律国产片。这世上有多少出狱时双眼近盲的佘祥林,有多少一场六月雪都等不到的窦娥冤。单单鼓舞与激励帮不了任何一个成年人。能抚慰我们的,首先是“真实”,然后是“梦想”,正如《海上钢琴师》如果删了所有像那段青涩而失败的爱情故事与“去他的规矩 !”那样的生动细节,将会生硬得多。从监狱暴力、狱中同性恋到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而飞不出去了的老囚徒,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这部讲述梦想与希望的电影,很特立独行地,根本就不存在英雄。一开始就有“我很想说安迪打赢了,全身而退,令三姐妹放过了他,但监狱不是童话。”的直白事实,到最后安迪的出逃,也远没有基督山伯爵式的无比风光与快意恩仇,或者国产古装电视剧式“囚犯转身变钦差”的胡编乱照。时间永远抹不掉肖申克和阿兹卡班留下的创口,他一辈子都会是个逃犯,就像至死未能正名的小天狼星一样。

但不论怎么说,安迪他确实是个奇迹。我们都知道,“奇迹”也是基督教所谓“救赎”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知道自己无罪,所以相信希望并实现了它,最后又给了几乎像老布一样飞不动了的瑞德一个大希望。“在芝华塔尼欧,那个没有回忆的温暖地方……”是的,就像1900担不起大地的辽阔,梦想有时候其实也微小得很,在那片碧蓝的加勒比海边,就有崭新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们相信“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如教徒相信主的救赎终将来临,而不是道貌岸然地以“真实”之名囔囔着“王尔德因为同性恋坐了牢”,或者“《白雪公主》的真相是父女乱伦”。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当晚那场明亮的雷雨,它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最后那声著名的“FREEDOM——”一样振聋发聩。是的,自由。之前的那些最精彩的桥段,比如安迪脸上挂着奇异的微笑请大家喝酒,比如安迪一手建起全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比如安迪不计后果地让高亢的女声穿透云遮雾掩的层层封锁响彻云端,都是对自由的由衷礼赞,即使身陷囹圄,但“只要这里 (心里)有音乐,就有自由”——这也是《欢乐颂》盛名不败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在德文中,“欢乐”和“自由”的发音很接近。


而最后要说的是,为了避免被网上铺天盖地躲都躲不开的影评影响自己的看法,我甚至忍住了用GOOLE或者百度找出那张“安迪张开双臂盛放在雷雨中”的金色电影海报来做桌面的想法,只翻了翻某期《看电影》上的花絮介绍。那期《看电影》上说,《肖申克的救赎》那个童话般明媚得不可思议的结局,是导演在其合伙人的坚持下违心添加的,因为试映时很受欢迎,所以最后没有删——这大概就是我在剧终时嗅到的商业化的“大快人心”气味的根源。虽然是胡思乱想,但如果要我来写结局,其实我很愿意瑞德最后走到橡树下,然后醒了,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或者换个说法,他以为的陪伴了他二十年的安迪,只是“希望”映在他心中的影子,庄周化蝶黄粱一梦,一切还未开始,但一切已大不同。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ie.”我们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梦想的启明星在天空闪烁,希望的晨曦就照耀着人生。

 4 ) 《肖申克的救赎》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老布出狱后的日子吧,就这个哭了,其他的都没有。蛮心疼的,被体制化的老布,就这样自杀了,就和那个乌鸦再也不回来一样,老布已经那么老了,只能被安排做那份工作还遭到讨厌,看他蹒跚的样子很心疼,不如在监狱里老死?或许吧,对于在监狱度过50年的老布来说,至少他会更踏实我真没什么泪点了,这部影片满不错的,看的很舒服吧,

 5 )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的过程

现在好象比较时兴将人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体制外的人通常有某种优越感,似乎自己的人格才是独立的.可实际上,真正愿意做体制外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且是很痛苦的.余杰北大硕士毕业后差一点进了他想进的国家图书馆作一个体制内的人,可由于他写了一些比较反体制的文章,最后还是被迫做了一个体制外的人,一个自由作家,所以他牢骚不断.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里面,那个图书管理员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以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却不知所措,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个剥夺他自由却让他习惯了的肖申克监狱,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于是,摩根•弗里曼演的阿瑞就发表了他对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这个词的见解,他将监狱说成一个institutionalization的场所,他说:

一开始你恨(hate)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 get used to)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

相信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的已经工作过许多年的人都很有感触.我们所在的那个叫做"单位"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一个institutionalization的地方?何尝不是一个监狱?

大部分的人就象老布,最终在这个institutionalization中沉沦了下去;

有些人就象阿瑞,差一点沉沦了下去,可是命运对他不薄,他结识了安迪这样的朋友,最后终于获得了自由,肉体的以及内心的自由;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象安迪那样,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不死的向往,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不仅在监狱中做了许多别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为狱友们挣啤酒,为狱吏们们报税,建设监狱图书馆;最终他逃出了监狱,并将那个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告翻,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的过程,这个institutionalization不仅仅是我们身处的那个“单位”,更是我们内心里面无数的“监狱”。

 6 ) 《肖申克的救赎》:1994—2007,希望就是现实

一、缘起

从来没想过给《肖申克的救赎》写一篇影评,也许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初级影迷,也许是对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真的不愿去过多地提起。然而一场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让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没有了力气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着却懒得去看的电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赎》,没想着再去感动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莫名地重遇。

二、记忆

有一些电影可遇不可求。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准备的相遇会让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来一张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时不知道谁是蒂姆•罗宾斯,谁是摩根•弗里曼,还只知道整天追着刘德华、王菲打转,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么莫名地、无知无觉地、静静地看完了影片。

从此以后,我固执地相信了电影能够带来的一样感受,叫幸福。这幸福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当安迪从肮脏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间,我不明所以、全身无力、无法言语。

三、微笑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详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为狱友赢得冬日里冰凉的啤酒,一次是给狱友播放天籁般的歌声。安迪的眼神虚渺而淡定,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他不惜用一个月的幽闭来换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觉。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蛊惑一样,当华莱士喊出freedom的时候,那一瞬间虽然热血沸腾,但渐渐冷却后却显得无比苍白。我们需要自由么,我们仅仅需要自由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感动。

四、希望

这两个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

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瑞德口口声声的体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当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后尘时,安迪的话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如此而已。

五、活着

为什么活着,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活着不由自主。然而怎么样活着,人的历史里却给出了泾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给了我们一次为真善美而活着的理由,就像监狱长给了我们为假恶丑而活着的理由一样。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监狱图书馆,是他笼络监狱长和狱警的手段,没有智慧,他只能听天由命。善是爱与仇,是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的啤酒和音乐,是监狱长饮弹自尽时我们的击掌称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时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湾安宁的蓝。

六、现实

现实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虽然微小,可犯起混来也让人痛不欲生。这和安迪20年的隐忍没法比,更别说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愈,命运呢?安迪不给我人定胜天的癔想,人怎么能胜得了天?安迪也不给我战胜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让我相信了希望。他让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计划失败了,他依然会保留着希望;即便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谁也不能遏止的坚守,就像谁也夺不走他脑海中的莫扎特一样。

七、想像

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

就像那片湛蓝的海,原本就是我们生的地方。

 7 ) 为什么摩根弗里曼最后一次会被假释?

监狱里和监狱外没有本质区别。你按部就班,安心成为社会的一个零件,既没有过多的期许,也不过分消极,该给你的,经由命运之手自然会给你,该剥夺的,经由时间之手自然会夺走。监狱里,也要想办法让犯人提高生产力,也要想办法让每个人都能生存,又不能太舒服地生存。如果瑞德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他离开监狱,发现外面的世界和想象的还差得远,势必还不安分,这就非常可怕了……

所以当瑞德认识到了“人人生而不自由”的时候,便是他假释通过的时候。

高墙不会真的夺走自由,思想才会。

 短评

一部没有女主,没有爱情,没有特技的好片子,也是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喜欢放给学生看的片子,这部片子讲诉的就是一个很纯粹的故事,一次的救赎,换回了自由,也是一种信念驱使他这么做,这部片子是感人的,它也让很多人成长。

8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力荐

这样的男人谁会舍得背叛。。。

9分钟前
  • 力荐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电影,豆瓣、时光网、IMDb各大电影网站都排名第一的电影。

1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被如日中天的《阿甘正传》掩盖了它的光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的地位已超越了《阿甘》。每当现实令我疲惫得产生无力感,翻出这张碟,就重获力量。毫无疑问,本片位列男人必看的电影前三名!回顾那一段经典台词:“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18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人的生命不过是从一个洞穴通往另一个世界..然后在那个世界的雨中继续颤抖.i hope

2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一部没有爱情与美女的电影,却光芒四射

25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因为1994年台湾引进了一部比较卖座的老片The Sting,被错译成了《刺激》。到了1995年本片上映时,片商觉得其剧情与《刺激》有类似的地方(大概都属于高智商的复仇?),因此被译成了《刺激1995》,1998年又有一部片子Return To Paradise因为含有牢狱情节,被译成《刺激1998》!

29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有种鸟是关不住的.

38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thing of all.

42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关于希望最强有力的注释。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电影。”人人都这么说。但单纯从性别区分,就会让这电影变狭隘。《肖申克的救赎》突破了男人电影的局限,通篇几乎充满令人难以置信的温馨基调,而电影里最伟大的主题是“希望”。当我们无奈地遇到了如同肖申克一般囚禁了心灵自由的那种囹圄,我们是无奈的老布鲁克,灰心的瑞德,还是智慧的安迪?运用智慧,信任希望,并且勇敢面对恐惧心理,去打败它?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因为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

47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这部电影没什么好说的,史上最完美的电影,没有一秒尿尿时间!

48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超级喜欢超级喜欢,不看的话人生不圆满.

53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不愧是好莱坞大片,一环扣一环,没想到最后不但逃生生天还偷偷把典狱长的贪污转移了出来,证据也送达了出去,帮助了曾经关心过自己的人,情节安排的巧妙,演员演绎的也好,是美国的,有爱国情节的我给打四分

54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推荐

还记得老brooks上吊自杀时心里有多难过。自由来的太晚,生命早已自行放弃。

56分钟前
  • 如是
  • 力荐

不需要女主角的好电影

58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没有人会不喜欢吧!书和电影都好。

1小时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肖申克的救赎》

1小时前
  • 如小果
  • 力荐

策划了19年的私奔……

1小时前
  • 711|湯不餓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