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公主

剧情片韩国2013

主演:千禹熙,郑仁仙,金素英,李英兰,金崔龙俊,金炫俊,权范泽

导演:李铢真

 剧照

韩公主 剧照 NO.1韩公主 剧照 NO.2韩公主 剧照 NO.3韩公主 剧照 NO.4韩公主 剧照 NO.5韩公主 剧照 NO.6韩公主 剧照 NO.13韩公主 剧照 NO.14韩公主 剧照 NO.15韩公主 剧照 NO.16韩公主 剧照 NO.17韩公主 剧照 NO.18韩公主 剧照 NO.19韩公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20:21

详细剧情

  韩恭珠(千禹熙 饰)是一位十七岁的平凡少女,她热爱音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歌唱家。然而,本该处在一生中最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年华的她,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发生而彻底失去了笑容,亦就此放弃了唱歌的梦想。  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韩恭珠成为了新学校的转校生。在这里,韩恭珠结识了许多善良的朋友们,在朋友们的带领和帮助下,韩恭珠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笑容再一次回到了她的脸上。然而,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灰暗的过去并不愿意放过这位可怜的少女,当往事席卷而来,一个韩恭珠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秘密最终浮出了水面。

 长篇影评

 1 ) 千禹熙,好演员成就的好电影

       如果有可以奔着主演看的电影的话,这部片子我估计不会看,因为真的没有喜欢的演员。但是看过了之后不得不说,是主演千禹熙让这个故事活了起来。
      就角色看,真的不大喜欢千禹熙,因为阳光姐妹淘里的那个发疯的女学生真的很不讨好,真的是看了以后不能更讨厌!但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不一样或者说完全不认识的千禹熙。让角色在自己身上活着应该算是好演员的标准了吧!也许换其他人来演也一样可以,但因为是千禹熙,所以开始喜欢这部片子。
      看了十几分钟之后就发现片子是用现实和倒叙交错的手法拍出来的,少女的友谊,少男少女间单纯的感情,真的是很美好的一段。但和后面公主努力压抑的模样相比却更加虐心。没有犯错的人反而成了被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明明是受害者,却因为父亲的背叛和母亲的放手变成了最孤立无援的人。在韩国的电影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情节,孩子犯错,父母出门用钱摆平,只要接受和解不走法律程序就给钱,数额不小的钱。不知为什么这样的情节发生在电影里尤其让人难受,而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那些没给钱的家长找到学校,对着原本应该道歉的孩子任意责骂,他们或许认为是这个被自己儿子害了的姑娘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被珍惜着的,难道因为你们家的儿子要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进监狱,就来苛责被伤害的那个人吗?!
       千禹熙很好地诠释了公主这个一直压抑着想要活下去的形象,但不论是父母还是朋友,最后都没有向她伸出援手。如果,公主的那个电话被人接听了,是不是桥上就不会只剩下一个行李箱?

 2 ) 我只想游25米

我只想游25米。
可是25米不够救你的命。

似乎这部片子一直在克制,包括的女主角的表情心理都是点到为止,似乎在用一种最冷静的方式叙述这个故事。
很多人说它拖沓,乏味,不够触及心灵。的确在每一次那些悲惨的回忆袭来时,点到为止,导演没有刻意博取同情。但是每一次都像往人心里放上一粒石子,当整个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压得人已经喘不过气来了。
“我没有做错什么。”
但为什么所有矛头都指向受害人。
“我的梦想就是,能游25米就够了。”
没人知道她有多坚强,那么那么努力的想活下去。如果能够会游泳,就不会像好朋友一样了吧。那么那么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可是这个世界却不那么美好,不给她这个机会。

你那么想要像海豚一样飞越,却终究是搁浅了。

 3 ) 未获得救赎也好 本来有些事情不是想忘记就能忘记。

       当小心的绚烂绽放试图抹去过往的不堪之时,无奈现实的残酷却是注定强大的。一直以来都喜欢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而这一部,又不同于以往的《素媛》、《熔炉》,好就好在,它不煽情。导演异常克制,沉得住气,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期盼重获新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韩国的小城密阳,这个地名很熟悉,因李沧东的那部《密阳》而想起,那是一个在亡夫的故乡失去儿子想要重获新生的故事,很巧合,这部也是。
       无法带着怜悯的目光对公主说些什么,一直相信这世间没有什么感同身受这回事。都说这片是积极的,因为公主想重获新生,因为清唱团同学的美好,但,结尾那一刻,镜头被湛蓝的海水覆盖之时,我却觉得,公主也许在一开始,就决定这样纵身一跃了。
        恩熙曾经问过公主,为什么这么拼命的学习游泳。公主说怕自己改变主意。也就是,怕改变想要活下去的主意,怕自己像好朋友那样跳下河被水吞噬放弃活下去的机会。
       尽管嘴上这样说,可公主只能坚持二十五米。
       二十五米,不算远。
       如果那些家长和亲生父母不步步紧逼,也许对于她来说,二十五米是新生的距离,但是呢。
       但是,公主从那件事之后,根本就没有好起来过,根本就一点也没有忘记。
       上厕所时会想起。
        去做检查时面对男医生如同待在地狱。
        走在路上会幻想死去的好友在道歉。
        一个人在游泳馆里听到开门声会想起那个噩梦般的晚上。
        还有很多,在每当公主竭尽全力的和恩熙这群新朋友待在一起时,在公主住在老师母亲家时,每一个温馨的场面包围她时,那些肮脏污秽的记忆会像巨石一样猝不及防地向她袭来,打破美好的宁静。

        在蓝色铁丝门里,恩熙说,出来,那边没有路的。无疑是自喻了公主的处境。
        想学游泳的那一刻,她是想走出来的吧。可是,母亲的嫌弃,父亲的抛弃。想走出来的那一点点火苗都熄灭了。

        就像很多人说导演把故事剪得太碎,一会是美好的现实,一会是噩梦般的过去。现实与回忆一直交织到结尾,也许,这不是导演的失误,而是公主,一直都没有忘记,从未放下她血淋淋的过去。
        直到那些家长来围堵她,直到父母都抛弃她,她再想忘记,再想摆脱,也得不到救赎了。

        公主对警察说,我又没错,为什么要逃啊。
        明明知道自己没错不用逃,最后还是纵身一跃。这是结尾,却让人想起开头,有一个画面,很多小小的海豚雕塑。公主还是没能像那些海豚一样,跃于水面。
        也许当初就想过活着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游二十五米。

 4 ) 我没有做错什么

又是一部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人性总是这么赤裸裸,结局总是这样让人窒息。用火柴点燃一点点光,似乎能看到一线希望,可是如此微弱,只需要轻轻一吹,灭了。灰暗,灰暗,到处都是。

“安静地在脑海中浮想着音阶的话,眼前的一切瞬间都会变成音符,然后歌声开始响起,呼吸声、脚步声、风的声音,就连拆迁的噪音,说着没关系,没关系,那时,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
“歌曲好像宗教一样,对公主来说。”
“嗯,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我……没有做错什么。”

回头来看,这开头的一段话,概括了整部电影的内容,但是没看完整部电影,是看不懂这里表达的真正意义的。

前段单调冗长,女主角韩公主一直处于胆颤、沉默的状态,害怕男医生给她检查,害怕身边陌生的年轻男生,大概也能猜测出这是一个关于女主被强奸后的生活故事。
她被老师带到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学校开始新的生活,韩公主努力的想要重新开始,她开始学习游泳,迫不及待,特别努力。她想要学会浮起来,她选泳衣也想要选最保守的,一开始也许并不明白,就忽略了这些细小的台词,其实在一部台词并不多的电影里,每一句话都在为故事在做注解和铺垫。

她也想要让自己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因为在那里,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她驻足在合唱团的门外,合唱团一个短发女生后来成了她朋友,恩熙,是故事里最暖的颜色,她主动和韩公主做朋友,不停的劝说她加入合唱团,另一个合唱团朋友把她弹吉他唱歌的视频寄给了演艺公司,并获得了肯定。你看韩公主唱起那一段时,是最暖最暖的色调,阳光照在吉他弦上,屏幕都有了温度“because I don’t know you,so give me a smile”,真好,不是么。

回忆开始不停的穿插进来,那不忍回忆却时不时会跳入脑海的痛苦,不是换一个城市换一帮朋友就能解决的。恩熙问她,为什么要学游泳,她说,她怕自己改变主意。后来也看明白了,她怕自己也跟她朋友一样,跳河自杀,她也想要重新开始,所以学会了游泳,也就没有了自杀的想法了。这么想来也是天真,电影也给出了答案,再怎么样,也只能游25米而已。

她开始收拾她的屋子,她暂住的老师妈妈的家里,和老师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游泳学的也越来越好,重新开始真的可以的吧,韩公主脸上也有了笑容。

然而,如一开头所说,歌曲像宗教一样美好,让人忘却恐惧,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父亲拿了别人的钱,让她签了和解书。
那一帮家长冲进教室,咆哮着,仿佛她才是罪犯。
她搬出了老师妈妈的家,派出所长也拿了一份和解书让她签,她问:“错的不是我,为什么我要逃呢?”
她无处可去,在桑拿房里给老师打电话,可是老师也只是叹气,最正义、最知道真相、一直在帮助她的老师,也只能叹气。
她给恩熙打电话,她给父亲打电话……她只能是一个人,亲人,朋友,老师,无人能帮助她,都是绝望。
是的,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救赎,可是她只是一个小女生,她也曾要重新开始,可是这点微弱的信念,不停的被现实打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遇到事情时,我们都偏向自己,所以这社会才有这么多悲剧。

这不是一部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非常克制和隐忍。因为无处发泄,你才觉得现实就是一记闷棍,打在你心头,没有血,但是疼。

事实就是这种肉眼所能看到的客观事物本身,那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5 ) 你以为,现实与电影差不多?

       韩国导演最近都迷上了现实主义题材,真可谓是兵行险招,又是出奇制胜,在这一点上,其他国家的导演貌似都有些沉默。
       我们所谓的好电影,一般都暗含着导演深邃的思考,有其主观意识,但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之中,这一点非但不是必须,往往也会成为致命伤,因为,一切见解都容易偏向误读,而现实主义题材的力量,就来自于“客观”本身。
       这部片子,显然是属于改编较多的那一类,虽然将故事变得更具有可看性,但也把争论点扩大,乃至分散了。
       许多人都在谴责“对受害人的歧视,保护不力”,“周围人的冷漠”,“罪犯家属的嚣张气焰”,“儒家文化的罪与罚”,“警察的不作为”,“对家庭与朋友的反思”,“校园暴力与教育上的缺失”……
       但其实,无论是发生在韩国的这次事件,还是改编自这一事件的电影,这里面一切的症结,还是“重男轻女”的人权问题。
       正是因为对女人的物化和轻视,才会让被性侵的受害人遭遇冷漠和嘲笑,有人将这归结为韩国曾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诸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失贞观念,但其实,这是一种可笑的推卸。
       就像之前看报道,说越南某些地方有将养不起的女儿卖给妓院的风气,当地人认为,这符合圣人的教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何等荒唐可笑。
       且不说失贞失节本就不是“妇女专有”,就算是强调妇女守贞的那一面,也是为了让妇女在面对性暴力时,不能屈服软弱(虽然某些人倡导,常备避孕套,面对强奸保命要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行为很容易使对方脱罪,因为女性的行为有主观顺从迹象的话,就难以判定是被强迫),而不是为了让受害人遭受更严重的二次暴力:嘲笑歧视。
       也就是说,无论罪犯得逞与否,女性的奋力抗争都应该被视为一种守贞的行为,而那些在主观上甘愿顺从(享受“强奸”)的人,才因被视作失贞。
       很多人都会说,中国压根没有这种观念,被强奸的也是破鞋。我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的确确是在歧视被性侵的女性,但在韩国,显而易见,无论是男性女性,都将此视为耻辱,被性侵,假如不改名换姓就会在他们的社会一辈子抬不起头,甚至在遭受伤害后,连报警也不敢。
      事实上,根据报道,在这次真实事件:密阳群体暴力事件之中,不但强奸犯的家属不以为耻,反而辱骂威胁受害者,就连办案警察甚至都公然将受害者称作“蔚山市的耻辱”,但在我看来,这个事件本身才是韩国的国耻。
       就是因为太过于“重男轻女”,性犯罪者甚至可以大摇大摆的以自己的罪行来威胁受害者,而受害女性甚至连寻求帮助都不敢,事实上,除了“更要面子”顾及国际声誉的韩国政府之外,无论是学校里的校长教师和同学,还是警察乃至是围观群众,都打心底的认为“被强奸是受害者的错”!
       在中国以往关注的“重男轻女”现象,主要就是国策之下的生男生女问题(溺婴、扎针、差别待遇),而在韩国,则已经上升到,女性受性侵,得不到帮助,反而遭受冷遇的情况了,这真是令人心寒。
      
       许多人都会感慨,导演有直面深渊而不晕眩的勇气与毅力,但他的改编,其实还是为自己国人遮了羞的,甚至将那些办案警察当时遭受抨击,乃至因此被处分的某些恶劣事迹,都归给了一个替死鬼,算是不那么得罪警方了。

       改编一:根据新闻报道,受害者有三人,是表姐妹,分别才十三岁,十四岁和十六岁。起因是,十四岁的A在给一个女同学打电话时,误拨给了另一个城市的一个男生,而此人正是一个由一帮中学生构成的“黑社会性质团伙”,密阳联盟的成员。
      此次事件,并非这个团伙唯一一次犯案,事实上,他们就是一群专门勾引女生,进以性侵的暴徒。
       而在电影里,韩宫菊与花玉是同学,因为韩公主的父母离异,且家境贫寒,她与花玉租住在外,她们都是十七岁左右。花玉的男友东允,经常被绰号疯狗的男生带领的另一帮学生欺负,花玉想要帮助自己男友摆脱他们的伤害,就在家里请他们吃饭喝酒。结果,韩宫菊回来后,因为在言语上惹恼了疯狗,疯狗见色起意,竟带着东允他们轮奸了韩宫菊和花玉。
        很明显,在现实事件里,受害者年幼无知,十分无辜,而犯罪者简直是十恶不赦,但改编之后,韩宫菊和花雨,竟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了。一个是她们的遇人不淑,为一个懦弱的男友,竟幼稚到引狼入室,片中还有韩宫菊当面打电话叫警察来,被抢掉手机,接着,在东允近乎胁迫的要求下,喝了掺药的果汁等情节,反而在逼着观众产生,”韩宫菊与花玉,假如不是喜欢东允这样的窝囊废,又怎么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的联想。
       果然是不会挑男友的错吗?

       改编二:加入了一个正面形象:老师的母亲,提供了一个暂时宁静的环境,而之所以签下和解的合意书是被父亲随口说了说,就签了。
       事实上,报道中说,受害者除了受到强奸犯家属的骚扰威胁,还受到了来自亲戚乃至父亲的压力,他们为了得到赔偿金,不停的劝说受害者,才导致当时仍年幼,而且身心受创的受害者,签署了合意书。
        在这里,导演给了韩国人一块遮羞布,让人看到一点希望,但却把受害者家庭本身的丑陋也遮去了。影片里的”父亲“,的确可怜可恨,但却远没有那个现实里与亲戚分掉赔款,强迫受害者放弃心理治疗的男人那么肮脏无耻。
       可以说,正是这个不把自己女儿当人看的家庭,以及那四十几个,儿子犯法却毫无羞耻之心,恍如禽兽一般的家庭,才是酿成这一场悲剧的根源。
       但在影片里,韩宫菊签下合意书,却是因为她父亲让她不用仔细看,签了就行,而韩宫菊没怎么看就照做了。
       错误又往韩宫菊身上推了一点,因为在电影一开始,老师带着她去吃饭时,就说过,连她父亲的电话也不要接。
       
        改编三:报道说,受害者在事件曝光后,多次转学都遭受欺凌,乃至最后离家出走。
       在电影中,韩宫菊在之前学校的校长的帮助下,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因为音乐天赋,结交了几个普通朋友。
       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遮掩,他故意没有揭露普通学生的丑恶,只是让那个校长说了句,”这儿(学校)也是个神圣的地方,暂时小心在家待着吧“,来让人感觉到校长的道貌岸然。
       当然,这样一个改动,包括另一个学游泳的情节,都是为了体现导演关于,”自我拯救,重获新生“的主题,但却将真正的韩宫菊,遭遇的苦难,减少了许多。
       有人看了会指责韩宫菊的新朋友们很虚伪,但在我看来,这里其实还是在讲韩宫菊不会挑朋友,也不会与人相处,让人一次又一次的触犯了底线(的确是因为心理创伤)。事实上,有一个画面被很多人都忽略了,在那群强奸犯的家属冲进教室侮辱韩宫菊时,恩熙的确吓傻了没动,但在韩宫菊跑出来时,是她拉住了后面追的人,这才让韩宫菊有机会跑掉。
       之所以不接韩宫菊的电话,是因为恩熙她们也是普通的韩国女生,在知道韩宫菊的遭遇后,她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面对她。只有这里的矛盾,其实是在含蓄的表现现实事件里的受害者,在学校里的遭遇。
       
       改编四:据报道,警察在处理这个案件时,不但没有顾及受害者的感受,也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保护,甚至还泄露了受害者的信息,导致她遭受了更多的伤害。
       许多强奸犯的家属,使用了多种手段,对办案警察进行了胁迫,甚至警方声称受害者是”蔚山的耻辱“,由此招来了政府高层的调查和处分,也受到了媒体与相关团体的谴责和抗议。
       而在电影里,导演显然是淡化了这些重要的内容,除了那个像审问犯人一样问话的粗鲁警察,就只是让一个连脸都看不清楚的便衣警察,说了句,”小丫头让这儿(蔚山广域市)都跟着丢脸“。
       对于警察的描述,重点放在了那个老警察身上。他是”老师的母亲“(赵女士)的情人,可却在面对情人被(联系后面情节,推测是其原配及亲属)围殴的情况下,慌忙逃走,又在赵女士面前,说花玉,”没做错为什么自杀呀“这样荒谬可笑的话(表现了警察内部,将被性侵犯的受害者视为犯错的观点)。他甚至还跑到韩宫菊面前,让她去签能让强奸犯脱罪的合意书,将警察的不作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这里,警方的失误被掩盖了过去,暴露韩宫菊信息的,变成了为她建立粉丝网站的那班同学朋友。
       可以说,导演回避了这个事件之中,最让韩国民众愤慨的事情,正是因为警察的歧视,让受害者丧失了最后的防线,遭受了随之而来的所有打击,甚至立了一个坏榜样,让更多的被性侵的受害者,再也不敢相信警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一点,纵容了性犯罪。
       导演的轻描淡写,就是想让观众在谴责这个老警察的时候,相信这样的警察,只是极少数,也算是保全了警方的颜面。
       
       因为我所能知道的,只是媒体的一些报道,所以,影片更多的改编之处,就不清楚了。但至少从这几点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导演在反省与呼吁之中,也选择性的将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淡化了,却强调了主角的"自我救赎",只有在一句,”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之中,才隐晦的表明了这个社会的责任。
      事实上,一个受害者,只能选择自我拯救,本就是说明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但更多的人,则是分散的纠结于:韩宫菊的父母不负责任,在女儿需要帮助时,不但没有给与任何帮助,还落井下石,借此赚了一笔。而她自己也不懂分辨好坏,结交了”这样“的两个朋友,才导致自己遭受了性侵。她之后结交的朋友,一样是泛泛之交,不但在危难之际,不肯接电话,给她安慰,甚至也因为她们的鲁莽,才把自己暴露了出来。至于校长,也是道貌岸然,完全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将韩宫菊赶出了学校。最最可恶的则是警察,非但不保护受害人,还将她的悲惨遭遇视为她自己的错,甚至在助纣为虐!还有那些暴露受害者信息,甚至公布照片的媒体与个人,同样只是为了取悦大众的好奇心,全然不顾对受害者的伤害。
       但这些情况都指向一个观念:“重男轻女”,蔑视女性的合法权益,歧视受性侵的女性。
       假如这种情况不改变,被性侵犯的女性依然会觉得自己”脏了“,在被性侵时,她们还是不敢反抗与开口,并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可这种羞耻,是围观的群众强加给她们的,真正羞愧的该是漠视她们的人,而无耻的则是犯罪者。
       其实,老师的母亲”赵女士“,除了是一个正面角色,给与了韩宫菊关怀之外,也是一个与韩宫菊相对照,表现着无奈的女性角色,这在她被殴打之后,躺在床上与韩宫菊的对话里可以看出。赵女士其实是想要与怯懦的老警察分手的,但是不想继续单身的她,还是选择了这个想与她结婚的老警察,因为,在这个社会上,谁又真的比他好多少呢?
       
       导演用学游泳以及最后一个在海里游泳的镜头,来表现他希望,受性侵的女性,“坚强的活下去,自我拯救,走出阴霾”的想法。但这个真实事件本身所感染的绝望气息,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就像韩宫菊身处大海,毫无依靠一样。所以,很多人看完之后,感觉沉甸甸的,想要去咒骂,去反思,去鼓励……
       我在一开始也存了很多疑惑,很多想不通,但我把整个事件里所有人的表现联系起来,才真的发现这个事件背后,一切问题的根源:家庭的漠视,是因为韩宫菊是女孩。那些强奸犯的家属,之所以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的嚣张,不是因为有钱有势,而是因为,那是他们的儿子,而受害者是女孩。
       能将被强奸的女性视为失贞,进而歧视她们,真是匪夷所思的观念,而对于妓女的同情,无论是否被迫,都是如此泛滥,更是让我哭笑不得。
       或许吧,自以为“重男轻女”依然严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的中国人,是不能感同身受,日韩社会之中,女性的遭遇是如何之痛的。
       我们更多的是从任何作品里都看到,腐败,专制,阶级对立,贫富差距,污染,道德缺失,人心冷漠,数典忘祖……

        导演的手法其实很不错,先按下了作为背景的暴力事件,直接描述韩宫菊如何开始新生活,而对事件的揭露,则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让人看了,就真的像是在跟着韩宫菊做一场噩梦一样,而她的遭遇,也因此变得格外触目惊心。当然,最棒的还是女主角千禹熙的表演,她将一个彷徨又不够坚强,显得内向孤僻,却始终不肯放弃,而又情窦初开的女生,表演得恰如其分,让人不得不为之心碎。
       可是,这一切都把真实事件背后的真凶,重男轻女的观念,淡化了,除非你问,他们包括警察在内,为什么要歧视受害者,而强奸犯的家属又为何能如畜生一般无耻?又或者,你仔细去思考了,恩熙她们为何在短信中说了鼓励的话,后来却在知道真相后又不敢接电话,或许,才知道,遭到轮奸的韩宫菊得不到安慰与保护,只是因为,她是女人,而一个女人被侵犯,在韩国,他们认为这是女人的错。
       或许,你想说韩国的电视剧都将女主捧上天了,无论如何,要啥有啥,让每个女人都有了一个韩剧梦,他们怎么可能如此重男轻女。又或许,你想说,你以为中国不是如此吗?
       那导演的反省,于你来说只是消遣而已。
       当然,我也知道,导演对于这部电影的这些改编,除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尽量减少电影的局限性。
       可是,我还是难以对此表示欣赏,因为,我始终认为,对于事件本身的忠实,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假如你也歧视遭受性侵的女性,甚至就是歧视女性,不尊重女性,任由这样的风气弥漫,你的家人将不会受到任何保护,你也将失去你的家庭。
       别让她们,只能选择自我拯救。

 6 ) 明明我就是接受道歉的人,为什么还要逃?

    两个小时的电影看下来就让人觉得全身无力,韩公主最后的结局也是见仁见智,韩国经常会翻拍各种真实事件的电影,包括《素媛》啊,《熔炉》啊,这一点上觉得真的是甩了中国几十条街不止。

————— 剧透慎入 ————————

     首先,韩公主由于家庭原因,个人生活很不容易,白天上课晚上去东允父亲的便利店打工,与好朋友花玉一起合租(?),进而与花玉的男朋友东允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从花玉对韩公主时不时的“我爱你”告白就看的出来,花玉是很珍惜很喜欢韩公主这个朋友的。而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韩公主其实也是喜欢东允的,从她帮他上药那儿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包括后面她警告疯狗不要欺负东允那里更明显。

     整部电影有几个点我想提出来说一下。
1、花玉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女生,她一直都对韩公主很好也一直都很爱男朋友东允,而东允一直都被学校的“疯狗团伙”欺负,花玉为了让东允不经常受欺负,也邀约了“疯狗”来家里玩,她其实根本没想到会发生那样的暴力轮奸事件,包括第一次她喝多了自己去睡了留下韩公主一个人的时候她也是没想到会发生意外的。后面韩公主回忆她被强奸的时候,她趴在地上,桌子旁边有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那个人我个人认为是花玉。但是后面在客厅里面有个男生正在强奸的那个难道也是花玉吗?

2、韩公主的父母也是奇葩,妈妈再婚全然不在乎女儿,而爸爸从一开场的满头的头皮屑和后来买单时候的撒泼就知道其实爸爸在生活中也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最后还是妥协签了请愿书,后来韩公主在桑拿房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听到电话里面传来的KTV声音也是彻底绝望了。

3、老师妈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以看得出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一个女性角色,在大街上被女人群殴完她很酷的把衣服整理好站起来的时候觉得太霸气了,而她也是打开韩公主心灵的一扇门。到最后的时候她也没想过会撵韩公主走,而她的新老公,作为一名警察在她在大街上被打的时候狼狈的坐警车离开不敢参与,最后又追出去让韩公主签了东允的请愿书也是渣到爆了。

4、公主新学校的新朋友恩熙口口声声说当公主是朋友,可是在最后看完视频了却连电话都不敢接,也是瞬间把她们之间的友谊讽刺了。

(个人观点)

 7 ) 改编,让电影比真实事件更有普遍批判性

        我没写过长评论,看了不少深有感触的电影,但自己总感觉没那么多可写的。但昨晚看了一篇《韩公主》的影评《你以为,现实与电影差不多?》,与那位LZ有几处很不同的意见,想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不懂为何原文LZ老是觉得导演在变着法遮掩淡化回避,我想在“改变了国家的电影”《熔炉》都上映了的环境中,韩国的导演不至于这么畏畏缩缩。片中那些改编如果不改,犯罪者全都十恶不赦,父母无耻贪婪,同学百般欺凌,还有警察老师路人等都指责受害者,那这电影是不是太单一了点?改编电影必然有改变,要突出导演认为最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什么都去直接揭露。有的要从反面揭露,有的只需暗示即可。反之,导演也可以加入一些这个特定真实事件中没有体现但他认为有相似性的东西进去,比如受到欺凌胁迫的东允,虽然在密阳lun歼事件中貌似没有这么个角色,但在其他事件中肯定存在,并且和被lun者有共性,可以一起探讨。

    >> 改编1:原文LZ说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年幼无知,十分无辜,而电影中的受害者有点咎由自取,我不太赞同。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尤其是打错电话那个已经16岁了,和片中的主人公差不多,但却抱着浪漫幻想去见了那个带她们走向地狱的男生,这岂不是也成了一种咎由自取?而且像这种程度的青少年犯罪属于非常规性的个例。就拿马jia爵或饮用水下药这些事例来说,全国闹过矛盾的宿舍千千万,但真正最终酿成那种悲剧的只是极少数,因此花玉和韩公主怎么可能预料到那些男生会如此禽兽不如?
  至于东允这个角色,我认为很有必要存在。无论是真实事件还是电影中,那些加害者都很恶劣没错,但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正是他们所遭受的经历和成长的环境造成了他们不健全的人格,才会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加入东允这个被胁迫教唆的角色,才能让我们不简单地把加害者当成恶魔,才会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另外原文LZ说东允懦弱,但却不了解别人的处境。韩国的排挤和欺辱现象比我国严重,无论学校还是公司,都要分小团体,你要么当欺辱者,要么当被欺辱者,一旦被当成了欺辱嘲弄的对象,你就很难翻身了。东允都被疯-狗上过了,几十个人欺负他,他能怎么反抗?莉莉周里的女生被lun了也只是剃光头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她也没报警。反抗,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个人既当过欺辱者,也当过被欺辱者,深有感触。

    >> 改编2:即使真实事件中的父母当真那么完全不顾女儿只贪钱,那也属于极端个例,不具有值得电影来探讨的共性。试问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会像密阳这起事件中的父母那样做的有多少?我想不多。如果电影中不改,那人们也只能骂骂这对父母没良心无耻罢了,其形象过于脸谱化。而片中的父亲才更有广泛代表性,一边叫着“法律只是为有钱有权的人制定的”,一边又拿着骗女儿签的请愿书去领钱然后去花天酒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国也是,整天怨天尤人,抨击社会国家的人很多,但自己却毫无作为,麻醉在各种低俗的娱乐中。
  
        >> 改编3:表现校园欺凌不是这片的主题,根本不是什么“故意不去揭露”。原文LZ说电影将宮菊遭受的苦难减少了很多,更是无稽之谈。让身心备受摧残的宮菊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希望,最后却再次让其跌入冰冷黑暗的深渊难道不更让她痛苦,更让观众心痛?
        片中当短发朋友不理解宮菊为何老是拒绝当歌手的机会,宮菊说“我想做也做不了”,短发朋友问“哪儿有这种事”,宮菊大喊道“就是有,你知道什么!”——无法与他人言说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片中的宮菊,喜欢音乐却不能展示才华,朋友的帮助只能拒绝,收到经纪公司的邀请也只能放弃……阳光和温暖就在一米开外却只能退到阴冷之处孤独,看着在乎自己的人因自己而痛苦却不能说明缘由——这种痛苦和绝望才是最深沉最悲哀的。宮菊的这几个朋友很真实,短发女是有时遇到的善良活泼女,其他几个更现实但也没什么错。最后这几个朋友没接电话也是因为刚看了那段录像太震惊,也知道了是自己害宮菊被曝光所以不晓得如何面对她。不过我也搞不懂为何她们那么喜欢录音录像和让宮菊红。
  
        >> 改编4我不想多说,“保存警察颜面”这种说法只是原文LZ的主观臆断。别说电影,就是韩剧里也时有批判总统,大法官和整个统治阶层的的,韩国导演何必要为警察保存颜面?他拍这种电影,就做好了低票房的准备和敢于批判的担当。而且如果每个方面都要大书特书,那这电影要拍成3小时的了,而且毫无主次之分。

        

 短评

没看就知道闹心,看了果然闹心。他人即地狱。

7分钟前
  • 门儿包
  • 还行

拍法与所选择角度很有想法,既不是类型片式的真实犯罪案件改编,也不是走出心理阴影的励志鸡汤。导演尽可能放弃了一切戏剧冲突,用克制和内敛的姿态来还原主角的遭遇,而相比于只在记忆里闪回出现的施暴过程,事件过后的遭遇及其对主角造成的二次伤害才是更加值得注意的。这种独立电影确实是韩片少有的

11分钟前
  • deus
  • 推荐

韩公主被那些戴猿猴头套的畜生蹂躏在地板上无助抽搐哭喊颤抖时,心都碎了,不忍视,不能想,不能呼吸。

13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韩国揭露社会现实的电影很多,每部都那么切中时病。

14分钟前
  • DorxDoris
  • 力荐

结尾和鸟人异曲同工,做一条自由的鱼吧。

18分钟前
  • Mumu
  • 推荐

看完之后好想吐。公主对不起,这世界这样对你。

22分钟前
  • Mia
  • 力荐

令人痛心的电影,剧情太残忍,是个好题材,但剪辑的太乱。

26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我的好闺蜜你倒是接电话啊[泪][泪]

28分钟前
  • 毅撕不苟
  • 还行

手法娴熟,柔和与犀利转换得很自然。日韩的歧视女性问题真不是我们国人能想像的。把它和《熔炉》《素媛》合在一起就是“韩国社会阴暗面三部曲”。对不起,韩宫菊,这个社会让你失望了。

29分钟前
  • TheAnglesWept
  • 推荐

为什么不接电话 为什么不接电话 你接电话啊 【中国版 2010年今日说法 男生宿舍里的罪恶 b站av19138837】

30分钟前
  • 🍀again 😸
  • 还行

用充满悬念的倒叙手法缓缓揭开青春少女的隐秘伤痛,再轻快的旋律也只听出悲伤。看到这群疯狗般的家长,立马就明白其后代何以像无人看管的牲口一般肆无忌惮,狗娘养的少年犯逍遥法外,而受害者反而像肮脏的垃圾一般被抛弃,无知的大众和龌龊的舆论更是像大海一般将其吞噬。更虐心的是,这一切都是真的。

35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好故事被写成了屎一样的剧本,渣剪辑把故事切割得支离破碎,让人不断出戏。受害者反倒被歧视和冷酷对待,人心太不堪太险恶太丑陋

4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不愿看第二遍的电影系列。每次看这类型的电影,都很不理解,自己孩子对别人家孩子做出那么巨大的伤害,怎么还有脸跑到受害者面前谴责她害了你们的小孩呢?不觉得感到抱歉的吗?不觉得自己应该对受害者负责任吗?一个劲儿的想着为加害者脱罪,就你家孩子是孩子哦。

45分钟前
  • 不知名热心网友
  • 还行

被强奸者的真实写照。化学阉割应该被启用。

46分钟前
  • 拉夫德鲁的厨子
  • 推荐

拍得一般 时间线太乱没必要 女主眼神有内容有力度简直小裴斗娜 几个特写好看 最后一幕棒

47分钟前
  • 阿泽
  • 还行

韩国电影里讲述少年犯罪和受害者艰难生活的很多,能够深入的批判却很少。故事都差不多,要么讲犯罪一方,要么受害者一方,这部就是后者。整体上中规中矩,女主尝试使生活回归正规,学习游泳就是一个例证。可总觉得矛盾不过激烈,女主抗争太流于形式,没能让我看到她的内心深处。

48分钟前
  • 二月雪
  • 推荐

从头到尾,哪怕有一个人伸出手拉她一把都好。对照真实事件,心塞。

53分钟前
  • Coreless
  • 推荐

压抑沉闷,但我喜欢导演的这种处理方式,点到为止,让观众自己慢慢去体会。(比熔炉那种用力过猛的片子好太多,但你看这评分……)

56分钟前
  • Amber
  • 推荐

拍得太好了,把这个老掉牙题材拍出了恐怖片的气质,完全不赞同头篇影评说导演淡化了原案件的说法,里面不但对利益相关的大人有批判,对老师妈妈这个看起来正面的形象也是批判,看起来她有追求爱情的坚强,实则她那个龌龊的警察男友只能更加体现她的天真无知与软弱。

59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太虐心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