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

短剧大陆2024

主演:叶昊

导演:内详

 剧照

藏龙 剧照 NO.1藏龙 剧照 NO.2藏龙 剧照 NO.3藏龙 剧照 NO.4藏龙 剧照 NO.5藏龙 剧照 NO.6藏龙 剧照 NO.13藏龙 剧照 NO.14藏龙 剧照 NO.15藏龙 剧照 NO.16藏龙 剧照 NO.17藏龙 剧照 NO.18藏龙 剧照 NO.19藏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00:13

详细剧情

叶昊是名搓澡工,为了让这个搓背小伙回家继承万亿财产,老爹派出一帮纹身大哥,全城浴室查找小伙的下落,可最终还是被集团总裁,拦在了门口,小伙原本就是被家族赶出去的富二代,只因他购买的金矿翻了几万倍,家族资金链断缺,急需小伙的救助,心软的小伙,他让女总裁以新任董事长的名义,给妻子送一份百亿订单,并准备回沈家给爷爷贺寿,随后让总裁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害怕妻子因为自己的身份疏远自己,而在另一边的丈母娘,劝总裁女儿跟小伙离婚...

 长篇影评

 1 ) 李安的劲道

李安的劲道

柏邦妮


李安是个聪明人。两千年,《卧虎藏龙》出来,我那时才十八岁。看不懂电影。老师赞好,在黑板上大书八个字:“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对我说:“你尤其要深思。”胡乱看完,不中不西,半文半白,打得又不热闹,大呼不过瘾。直到这几年,看《英雄》看《无极》,越来越感叹《卧虎藏龙》的好。光从名字上看,英雄,无极,就有不可一世的野心。李安也有。但是他含着。这是他的聪明。

李安是在美国学的电影,学的是娱乐片。从头到尾,他没有给自己一个“电影艺术大师”的定位。从一开始做电影,他就明白,定位是“亚洲的主流,美国的艺术”。在美国卖片,卖的是中国商业片,只有死路一条,艺术片,还有一线生机。这几年,眼看着内地的电影导演,要往死路上去死磕。回头看李安,若干年前,就看透了,看化了。到这一部《断背山》,仍旧小成本,故事讲得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到了结末,显山露水那么一件衬衫,顿时就把全球多愁善感的观众煽得涕泪交流。不敢说李安对电影的精髓全然把握,但是美国电影的那套东西,显然他已经炉火纯青了。

李安的电影,不是很艺术。他的电影可以读解,可以学。他从来不试图讲道理,而是说故事。他的电影从来都不难懂,也不难看。有的电影,若干元素,一有一无。而李安的电影,什么都有,什么都在,只是一隐一显,一张一弛。比如说色彩,李安也用大块的。《卧虎藏龙》里,江南是绿的,塞外是黄的,京城是黯淡的,最终的窑洞是黑色的。点到为止,是那么个意思。始终不是那般铺天盖地用一种颜色的霸道。而音乐,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乐,才是电影中的好音乐。

他的电影,一半是国语电影,一半是英语电影,好似太极八卦,圆转自如,静中有动,见招拆招,指哪打哪。到了一定境界,电影如同功夫,已经是左右逢源,所向如意。很多华语电影导演,有一种雄性荷尔蒙猛烈爆发的霸气。李安没有霸气,但是他有劲道。有风度。有情怀。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操守。作为一个导演,他有方法。作为一个文人,他有气质。蕴藉圆熟,在强势面前,他不顶,在困境中,他不丢。对于李安,与其说佩服他的“剑法”,不如说,我佩服他的“人法”。“剑法即人法”,人境就是心境。电影好不好,和做人有很大关系。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多,实践的人很少。李安要算一个。

李安的电影,大家都比较了解。早年出头的《父亲三部曲》,李安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家庭题材。每一部都是一个看似和睦的结局,但不是喜剧,而是中国人的悲剧。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和谐大于一切,一切冲突都必须压制。外表上一团和气,其实每个人都在流泪。一个“完整”的家庭,是要每个人都各退一步。撕破脸,你死我活,就不是中国人的厚道了。所谓的厚道,不过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言下之意是大家都明白。《喜宴》把这个说得最清楚。父亲在安检时的一个举手,是妥协也好,成全也好。理解和情感都在,但无奈最重。在李安的观念里,家庭这种东西,大家相互都爱着,但是并不商量,互相失望。这种失望,不是尖锐如同刀刃的东西,它默默宰割着你的心和你的忍耐,却有着一层泪水的软壳。你在疼痛的同时,承受和感动。

《推手》里,说的明白,“推手是讲卸掉力道,闪避人群。推手是父亲逃避苦难的一种方法。”《推手》讲的是把一个太极拳大师,放到一个格格不入的西方社会,看他沉不沉得住气。结果他沉不住。因为外界的影响可以抵御,内心的牵挂却无法放下。这是李安的慈悲。李安很懂道理,但是更懂人情。他是可爱的,因为他最终仍旧觉得情感要战胜理智。所以,李慕白放弃了修道,选择了表白,因为他也放不下。

父亲,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无法回避的主题。父亲代表着压力,责任,尊严和荣誉。在传统文化渐渐丧失的时候,父亲的统御也开始消解。《推手》的父亲是强大的,然而却无奈,《喜宴》的父亲虽是个将军,却经常瞌睡,《饮食男女》的父亲,则因为压抑而失去了味觉。《推手》的儿子,是那么不知所措,《喜宴》的儿子已经无力传承,《饮食男女》嘛,根本已经没有了儿子。所幸,这一部里,年迈的父亲因为娇妻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聚散离合,是李安的兴趣所在。饮食和功夫,是他另外的兴趣。饮食,是台面上的事,男女,是台面下的事。台下的事,台上说不得。不得不说的时候,就成为了爆发。这种爆发,看似突兀,其实都有长久的情绪铺垫。难免有点尴尬,这种尴尬成为了李安的幽默。他的电影里,笑声很多,但是是沉痛的。

李安这个人很浪漫。我是说,他喜欢功夫。他一直说,《推手》就是功夫片。真正的功夫片,不是讲打斗,而是讲内心的争战。在《推手》之后,他险些去做了《偷拳》。因为他的梦想是“功夫三部曲”。功夫,是中国人的浪漫。侠客,是浪漫,江湖,是浪漫。剑走轻灵,是浪漫的。最浪漫的,是轻功。轻功是一种飞翔的梦想,是对地心引力的反抗,是短暂的超脱,是久受压抑的中国人内心抒解的出口。但是轻功再高明,最终也要落地,若真想超脱一切束缚之外,只能纵身一跃入山崖。

李安做功夫,不是要看打,而是要打出意境。他对周润发的要求是“圆活谦虚”。对动作的要求是“动静起落,进退虚实”。对于竹林一场戏,他的要求是“意乱情迷”。别的功夫片,是先有武打,再有剧本,只有他是先剧本,再武打。成龙他们是边打边说,他刻意要说管说,打管打。他延续了胡金铨一路,文人导演拍武侠的传统。他对演员的要求也相当有意思,他要章子怡有“松沉劲”。但是章子怡天生不沉实,于是他要她一直练毛笔字,要沉下来,起码是个架势。

李安的这些想法和思路,是浪漫的,甚至有点天真。武术指导袁和平说他“文人说大话”,又经常和他吵架,说他不懂武打,“力从平地起,你怎么力从威亚起?”想想看,他为了向胡金铨致敬,死命捣鼓那么多生鲜竹子的场面,我总是很想笑。一边觉得他有文人的迂,一边又觉得他“不丢”。

至于《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同骑》,《冰风暴》,《绿巨人》,还有《断背山》,我都是一个态度。大抵是不错的,尤其是《断背山》。但是我没什么兴趣。因为说到底,我是一个中国观众。那些赚美国人银两的电影,尽管去唬弄美国人吧。

 2 ) 三层李安

李安导演在电影学院的讲座时说:“人性里幽微说不清楚的地带,越让我害怕的题材,对人性越有挑战,越有意思。”

很多导演都有一个贯穿他们作品的母题。李安导演的母题就是“深究人性幽深晦暗之处”,对人性持续的深挖,挖到晦暗难明的时候,挖到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的时候,还要再往下挖,直到再挖下去自己就要精神崩溃的时候,才能停止。

这种对人性的深究,在他的作品里面往往体现为三层的结构,第一层是电影技术技巧;第二层是影片主题情感的表达;第三层是明暗交杂不可言说的人性。

一,三部电影

《少年派》的三层结构最为明显,剧情本身就讲述了两个故事,此外还暗示了一个被隐藏的故事。

第一层也就是《少年派》的第一个故事,奇幻壮丽的3D技术呈现下,男孩与老虎搏斗,从不放弃希望,一路漂流直至获救,进而完成人生成长蜕变的故事。温暖励志,几乎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并被激励到。

第二层是《少年派》的第二个故事,它是第一个故事的真实版本,厨子对应鬣狗,水手对应斑马,母亲对应猩猩,派对应老虎,是一个吃人的“真实”惊悚故事。

少年派是这样讲述的:

1,水手跳船时摔断了腿,厨子是个非常残忍的人,吃了船上的老鼠。

2,水手最后死了,厨子用水手的尸体钓鱼,甚至还吃了水手的尸体。

3,厨子后面和派发生冲突,最终杀了派的母亲并把她的尸体丢下海喂鲨鱼。

4,第二天,派杀了厨子,厨子没有反抗。

第二个故事非常残酷,它揭露了人性最丑恶最残暴的一面。

但它仍然不是真实的故事,至少不是完整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的这几个细节都已充分揭示:

1,日本调查人员说香蕉不会浮起来,但第二个故事里面,妈妈仍然是坐着漂浮的香蕉来到船上的。所以第二个故事一开始就不真实。

2,在第一个故事里面,吃掉老鼠的是象征着派的老虎,而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美化版影射,所以吃老鼠的应该是派而不是厨子。

3,在鬣狗和猩猩打斗并且杀死猩猩的时候,老虎是立刻冲了出来咬死了鬣狗,而不是第二天。

4,在一个夜晚,是老虎把斑马的尸体拖进了象征着“潜意识”的小船被帆布遮盖的部分;第二天派打开帆布,虽然镜头失焦,但是仍然能看到帆布下,除了和派对视的老虎以外,还有三具尸体,分别是鬣狗,斑马和猩猩。所以是派吃了水手,厨子和他妈妈的尸体。

这才是第三个故事,吃老鼠的是派,吃水手尸体的是派,吃厨子尸体的是派,吃他妈妈尸体的还是派。且层层递进,先是吃老鼠破了荤戒,再是吃人的禁忌,最后是吃母亲的“不可被谈及的禁忌”。

第三层首先是这个“第三个故事”,它虽然隐秘但在影片中从不同的角度,交叉暗示过。

它和第二个故事的最大区别是,在第二个故事中,派仍然是“人性未泯”的存在,而在第三个故事中,派的人性完全泯灭,从行为上,最可怕的事情全是他做的,虽然他只能在夜晚的时候,在小船上被遮蔽的地方做这些事。

这个故事本身无法被谈及,无法被言说,甚至在派的心中都“最好连想都不要想”(李安语)

但这一切是派无法面对,无法言及的事实。

其次就是那个“不存在的岛”,很多影评也提及到,这个小岛的女性形象是派的母亲和毗湿奴的混合意象,这个不存在的岛具有多重作用,除了暗示派吃了母亲的尸体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揭示派的最深层心理纠缠——沉沦还是振作,在他打破了这么多禁忌以后,他应该如何选择,他如何面对自己,他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最终是林中莲花的隐喻让他完成了自己深层潜意识的救赎——他决定let it go

柴静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时访谈李安的时候问,“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我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到底是哪个结局?”,李安回答:“所以这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挣扎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挣扎?是在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之间挣扎,还是挣扎在如何表达那个“不可被讨论”的第三个故事?

第二部电影是《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的第一层是一个瑰丽恣意的武侠世界。

这是一个区别于老港片的新武侠世界,它现实主义的精致和考究。它由徽派村落,明清京城,大漠追逐,竹林打斗,飞檐走壁,茶楼客栈的绝美东方江湖画面构成。

十八岁的玉娇龙憧憬的自由自在,爱恨情仇的那个幻想江湖。以及朝廷与武林相互缠绕的关系,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人情,所构成这个真实江湖,一共交织成了这个世界。

这些场景镜头和江湖庙堂的人与事,构成了第一层的“卧虎藏龙”。

第二层那些“终归还是说出了口”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它是李慕白和俞秀莲被封建礼教和人情世故禁锢的情感表达。俞秀莲定过亲,男方是李慕白最好的朋友,同时他也为李慕白挡刀而死,这导致了李慕白和俞秀莲无法在一起,他们要在一起需要突破太多的封建礼教,友情背叛,和自己内心的魔障。

它是玉娇龙和罗小虎追求自由自在,人生由自己做主的奔放情感,是一开始玉娇龙沙漠中紧追不舍罗小虎的热烈,是罗小虎后面千里单骑来北京的执着,它是两人在沙漠完全释放的做爱,是他们在武当山最后一别的淡淡不舍。

这两段情感在全片一直被压抑,但最终仍然说出了口,有了一个结局。

李慕白死之前对俞秀莲说“我一直深爱着你”,玉娇龙在片尾去武当山见了罗小虎做了最后一爱。

这时候,“卧虎藏龙”的情感主题已经表达,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卧得藏得都是人心中的情和欲,是李慕白和俞秀莲一辈子没能在一起的悲剧,是束缚玉娇龙罗小虎追求至情至性的枷锁。

但让人心惊的是《卧虎藏龙》中的第三层

这个点其他高赞影评也有提及,需要从这个问题开始: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感情是什么?

李慕白的明面动机只有一个,玉娇龙良知未泯,天赋极高,想收她做徒弟,传武当剑法。这既可以指引她向善,也可以避免她成为祸害江湖的一条毒龙。

为了这个徒弟,武当不收女弟子,可以破例;玉娇龙身份尊贵,难以说服父母这个硬伤,可以沉默无视;就连玉娇龙伤了俞秀莲,李慕白气急之时,后续的竹林打斗仍然被看作是一场情欲的交流,连李安都给周润发和章子怡说,“要打出意乱情迷的感觉”

为什么玉娇龙如此特殊?

竹林打斗,说是性命相交,是师徒之间的性命相交还是情侣之间的情感试探?大声说”拜师“,是说给玉娇龙听的,还是说给自己听的?

事实上,李慕白在情欲层面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玉娇龙,但同时由于辈分的迥异,成名已久年纪颇大的中年男子和初出江湖豆蔻年华的小女子;身份的差异,江湖中名门正派的大侠和达官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以及和俞秀莲的复杂纠缠的情感关系,都导致他无法直面自己的欲望。但他控制不了这种欲望,所以他没完没了的追逐,用收徒的名义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动机,甚至到最后他把自己都给追“死”了,他不追去那个山洞就不会死,他偏偏要追过去。他只格挡射向自己的毒针也不会死,他偏偏要去帮玉娇龙挡。

所以,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感情是什么?

而玉娇龙对李慕白的感情又是什么?

全片中情欲味最浓的不是玉娇龙和罗小虎在大漠山洞里做爱,而是玉娇龙在山洞中湿身激凸的问李慕白:“你要剑,还是要我”。

李安作为一个多次获得柏林金熊奖,威尼斯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超一流导演,镜头语言的精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山洞这场戏,从造型,到台词,到肢体动作,毫无疑问都是精心设计的。

玉娇龙片尾跳崖的动机,剧情交待是因为许了一个“心诚则灵”的愿望,这是一个什么愿望?

这个愿望一定跟罗小虎无关,因为跳之前罗小虎说自己的愿望就是“一起回新疆”,下一秒玉娇龙就跳了,行为上直接否定了罗小虎的愿望,要回新疆现在就收拾行李走啊,跳崖是什么意思?

这个愿望也跟玉娇龙自己无关,因为玉娇龙的性格自始至终都是对自由的向往,她现在已经可以达到了她的梦想生活,而她这一跳直接否定了自己的“梦想”

那她许的到底是什么愿?

李安说:“在生活中,我是隐忍的俞秀莲,但在内心里,我是率性的玉娇龙,玉娇龙是我梦中,那份让我心惊的浪漫情怀”

心惊,是因为她爱上了李慕白,但她又害死了李慕白,她既无法面对自己内心超越伦常的欲望,也无法交代自己和俞秀莲之间的姐妹之情,还无法给罗小虎说出我最爱的不是你,最终还要背负害死了李慕白的永恒愧疚。

跳崖,是许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愿望:让李慕白死而复生,就像传说故事里那个为了让父母绝症痊愈的孝子;是希望李慕白和俞秀莲喜结连理,而自己则永远退出这段关系,就像那个跳下山的孝子,最终消失在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远方。

第三部电影是《饮食男女》

在《饮食男女》里面,第一层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彩展示,包括那个至今仍然在各种视频平台被津津乐道反复播放的片头五分钟美食镜头。

这是饮食。

朱家大女儿朱家珍从最开始的心如死灰信教禁欲,到后面恋爱以后的生机盎然;二女儿从最开始的游戏人间的情场高手到最后的回归和传承家庭:既继承了“老家”的房屋,又继承了父亲的厨艺;三女儿从最开始的年幼无知到最快结婚怀孕生子,离开家庭进入母亲的角色。

这是男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话至此已被完整诠释。但这只是直面观众的,作为影片主线存在的层次。它关乎且只关乎电影技巧,包括镜头,剧本,人物,美术,音乐等。

接下来的第二层是影片中一直被压抑的,被隐藏的直到戏剧高潮部分才表达出来的情感主题。在片尾家宴的戏剧高潮中,朱爸在全家人一起吃家宴的时候,公开宣布和锦荣的婚恋关系,这即打破了片中人物的预期,也打破了观众的预期。

这个时候,观众可能才意识到,这才是有“饮食男女”这四个字的真正诠释,原来一直被忽视的父亲,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虽然它的表达是被压抑,但终归是表达出来了。

第二个层次是这个“终归还是说出了口”的情感表达。

但到这里,对人性的深究仍然没有结束,这才有了第三个层次,那些“无法说出口”的情感。

在《饮食男女》里面,朱爸和锦荣的看似跨越辈分的婚恋关系,实质上只是他和女儿之间超越伦常的情感的折射。

朱爸和三妹家宁的情感,是看似最亲密最溺爱,但其实最无足轻重的关系。虽然朱爸每天叫醒三妹的语气最温和最亲昵,但是三妹的“男女”部分是最早,也最轻松结束的,连她在家宴之前找爸爸想说自己的婚恋情况,他爸爸都不想听,让她去“叫她姐吃饭”,在看着她愣着,还只是一句“去啊”——连她要跟爸爸私下讨论自己的终身大事的时候,爸爸心里挂念的仍然是她的姐姐们。

她上出租车之前,拥抱了大姐拥抱了二姐,唯独没有拥抱她爸爸,连着喊了两声爸,也只换回父亲的一个摆手告别。

朱爸和大姐家珍的情感,最为扭曲,更像是大姐对父亲的单相思畸恋,她从一开始的禁欲就是因为家里丧母,作为大姐的她应该承担起陪伴父亲,为父亲排忧解难的角色,因此她一直不婚不嫁不谈恋爱,甚至为了规避别人的询问,虚构了一段大学的“情伤”。

家珍对爱情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野猫叫春,隔壁情歌,全校喊话,但她仍然认为自己应该对家负责,对爸爸负责。

当她最终找到自己的伴侣,离开家的时候,她是雀跃又是伤心流泪的。雀跃是因为她找回了自己作为女人的角色,她本天性活泼只不过母亲的早逝让她角色错位;伤心流泪是因为她真的爱着爸爸,虽然她的表达从来都是爱着这个家。

朱爸和二姐家倩的情感,是最接近于爱情的情感,在影片中,吴倩莲饰演的二姐和亡母长得最像,但脾气天赋又和朱爸最为接近。从朱爸至交温伯伯的口中,我们清晰的知道,朱爸最在乎的是二姐,他在乎到清晰的知道她最有天赋继承自己的手艺,却仍然不想她受“油烟”之苦。

片中父女互动环节,表面上看是朱爸和二姐关系最不好,连清晨唤醒二女儿都是冷若冰霜,语带指责的。但事实上日常的斗嘴赌气只是爱到深处的表现。吴倩莲在房子出问题的时候给前男友说“自己觉得轻松和解脱”,是因为她“潜意识”里面不想离开这个家,不想离开爸爸。朱爸在她想说自己要调去阿姆斯特丹之前,罕见的温情的说知道她房子出问题了她可以留下来,“想留多久留多久”,导致她接下来的话已经说不出口。

她的故事最晚完结也最为纠缠,连全片最后的镜头也是父亲握住她的手。

最后朱爸和锦荣结婚在一起,但是锦荣长久以来被朱家三姐妹看做是朱家的“第四个女儿”,这本身即超越了辈分的禁忌,又折射了朱爸和女儿的关系,由于母亲早逝,这中父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错位,而这种错位是父亲和女儿都不敢面对也不能面对的。

它是无法被言说,但又真实存在的情感。

二,三层结构

以上三部电影都有高赞影评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和解读,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事实上不仅这三部电影,几乎所有李安的电影中的影评都有类似的解读,这三部电影并不算最“虐”的,比如《色·戒》解读起来会更虐,虐到这里聊都不想聊。

如果针对某一步影片的这种“过度”解读,可能是过度联想,可能是臆测揣测,可能是孤例不证,但是连续多部影片中都有极为类似的pattern或模式,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把它看做李安导演的“创作模式”或者“创作倾向”。

他总是在第一层结构里面用精致的,纯熟的电影技巧去构建一个能吸引最大众观众的世界,在《少年派》中是美轮美奂的3D梦境,在《卧虎藏龙》中是古色古香的中国美感,在《饮食男女》中是精致炫技的中国美食。

这层结构是用不断创新的镜头语言去对话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这种倾向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绿巨人》对CG技术的应用,《中场战事》对60帧技术的应用,《双子杀手》对4k+120帧技术的应用。

与此同时,和很多固守自己喜爱的题材的导演相比,李安在题材的选择上面,也是竭尽全力在创新,同性/父权/美食/武侠/超级英雄/奇幻/谍战/战争题材,都有涉及不拘一格。

同样位于第一层还有叙事技术的创新,这个常见于2000年以前的影片,顺序/插叙/倒叙/环形叙事,他都敢大胆的使用。

用一个词概括第一层次,我会用“精益求精”,这种对电影技术精进的追求,已经满足了大部分观众。

而第二层次我会用“炉火纯青”

第二层次的核心点就是对情感主题表达的“炉火纯青”

炉火纯青的第一点在于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掌握,《少年派》中大家看奇幻漂流心中总是有悬念,这是一个科幻片么?到底导演是在讲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一个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太多,导致观众心中一直有疑问,最后借日本调查员之口问了出来,并且派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二个故事,稍有疑虑的观众的心中也得到了回应。

《卧虎藏龙》和《饮食男女》也是一样,李慕白最后是在对俞秀莲交代自己的情意,玉娇龙最后上了武当山见了罗小虎,朱爸爸在家宴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布和锦荣的恋情,都完整的完成了剧情上的起承转合,也点了题。

在第二层中,无论是叙事上的铺垫,还是戏剧冲突高潮处的明确交代,都把那些“看似说不出口”的话最终说出了口,前面所有的压抑,暗示,隐藏,都在片中得到了完整的交代。

不满于第一层结构的那些观众,在第二层完成了自己的情感释放,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二层拦截了第一层的悬念,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核心叙事的同时,也封印了第三层次的探究。

第三层次的核心点在于“不可被讨论”

无论是《少年派》的第三个故事,亦或是《饮食男女》中的父女之情,还是《卧虎藏龙》里的李玉之情,都是“不可被讨论”的禁忌

它不可被讨论体现在,第一,这是说出来就会错的事,因为只有当事人知道,他否认,它就不存在;第二,即使当事人知道这个事确实存在,这也是当事人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第三,甚至,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否存在,也就是幽深晦暗之处;

这些特性同时也构成了这样的结果:影片中无法挑明第三层次,因为这样就会破坏第二层次的叙事表达。

由于这些特性,第三层次最好的存在形态就是现在的“不可被讨论”的模糊存在,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而且,第三层次的“不可被讨论”性还决定了第一层的“精益求精”性和第二层的“炉火纯青”性,由于三层的不可被讨论,李安需要不断精进,打磨一层和二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这部戏”。让一层和二层独立存在也可以完成整个影片的情感主题刻画,最典型的就是《少年派》上映以后,观众对影片的争论集中在你相信第一个故事还是相信第二个故事?而这点恰恰是导演在片中是刻意引导的:片尾中年派问过记者,你相信哪一个故事?记者说,第一个。中年派说,所以你与上帝同行。

导演刻意地给出了答案,也完成了影片主题的闭环,但他同时,用这种方式把用户锁在了一层和二层之间。

但是由于李安导演的母题就是探究人性中最幽深最说不清楚的地带,他一定要深究,一定要挖掘,一定要触及那些禁忌地带,他触及到了,他挖到了,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由于性质上的“不可被讨论”和技术要求的“不可被讨论”,他只能按照现在这么处理——暗示但无法说破。

如果说破就会变成类似:原来朱爸爸真正喜欢的是二姐家倩,但最后却违背自己初衷,和自己的“第四个女儿”锦荣结婚生子。

这句话说出来就全完了,所有作品的留白都被摧毁,所有人性的暧昧都被抹黑。

三,三层李安

李安用自己精湛的电影技巧和纯熟的剧情设置,让大部分观众在他的影片中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共鸣,而且这种情感共鸣仅需要三层结构中的前两层,甚至单独靠第一层就能完成。

《少年派》中是美轮美奂的3D梦境拿到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饮食男女》中精致炫技的中国美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在电影作品中的代表作,《卧虎藏龙》中古色古香的中国美感更是直接开启了《英雄》《无极》的中国大片时代。

这件事情对于李安来说只能算作他个人的第一层,他近乎完美的完成了导演这个工作,拍出了广受喜爱的电影作品,并获得了作为一个导演能获得的几乎所有荣誉,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

但这对于李安并不困难,一般一个导演做好了第一层的事情,能够合理的运用电影技术拍出作品,就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导演,而如果他既能做好第一层,又能做好第二层,即能合理的运用电影技术,又拍出深刻的感情,就已经是一流导演。

这些对于超一流的李安来说,是“下层”要求。

他的第二层在于,通过对人性的不停追问,完成了对艺术的深刻追求。

一个导演,能够用一套纯熟的技法,成功的,深刻的,表达了某个情绪主题,已经殊为不易。这个情绪主题可能在第二层,也就是片中把这个主题拍“明”;也可能在第三层,片中不拍“明”,但是强烈的,排他的暗示了影片主题。

只要这个情感主题的刻画和叙事足够好到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他就已经是成功了,他本质上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但是李安不满足于此,他看到人性的复杂程度之深,远不是能说出口的那样浅薄,也不是一个动机所能代替的单纯。虽然追问这个问题已经碰触到了人性的禁忌,但他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持续的,勇敢的追问人性最深渊最晦暗的地方。

李安对这件事情的描述是,“艺术家要有勇气,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一种行为。”,这种追问是痛苦的,是燃烧的。李安导演聊到自己在拍完《色·戒》以后,李安和三位主演都大病一场,病了好几天。

李安虽然不能直接的,清晰的谈及那些“不可被讨论”的人性话题,但他仍然选择在片中不断刺激观众,不断暗示观众:这些话题确实存在,虽然这些话题永远不会有明确清晰的答案。

但由于李安用他的电影作品完成了对“探究人性幽深晦暗之处”的探索和呈现,它事实上已被表达,所以这件事之余李安也只能算第二层。

第二层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在我的角度,也只是用来隐藏他自己的真实动机的,他追问人性追问到这个地步的原因,给外界讲可以说是“这是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交代。”,他用这种对艺术的追求,来对话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来掩盖自己潜意识中无法言说的部分。

他自己内心到底有什么明暗交杂的念头,才是李安导演的第三层。

对于李安这个人来说,它“不可被讨论”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到底是什么?”,柴静在一次访谈中问李安。李安笑了,回答到:“这个不能讲”

 3 ) 成长与命运

也许是被人骂得多了,所以才觉得有点话要说。
竟然还是关于成长。

章子怡演得不算好,这个我承认,但是这个角色让她演不算选错人,而章演得也不算不用心。
本来么,玉娇龙也就是一个长坏了的孩子,出身豪门,受压抑,等等这些发生学上的心理分析都省了吧。关键是既定如此了,怎么办呢。
我想这是一个死局。我跟母亲经常为一些事情激烈争辩,其激烈程度令偶尔见到的旁人会怪罪我不懂得体谅母亲。我该怎么对他解释呢?说我 其实很爱我的母亲么?恐怕无济于事。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予取予求,颐气指使。我想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我就不能让母亲明白我自己。而正是这一点不甘心,令我在最亲的人面前始终是一个孩子。读中国古人的书有一个体会:做君子其实就是要领会何处该用力,何处不用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也渐渐地知道不必去追求虚荣的东西,关于礼义,关于信守,我也能渐渐懂得它的界限。可是,我仍旧不明白君子该当如何爱一个人,不明白君子在何处可以介入另一个人的人生。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我能体会,那是一种彼此心照的距离。可是倘若你爱上的不是君子(通常不是君子,而是女子或小人),那么该当何解?我想我同母亲争论,是因为我失却了我的平常心,关心则乱了。我想介入母亲成长的历程(这并非匪夷所思的事情),试图让她哪怕是在原先的基础上稍稍有一点点的改变。我寄望她改变并非寄望她更为迁就我一点,而是寄望她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够向我再现自己的成长。我渴望能够体会那一切,渴望交流的确发生,而非各行其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间的所谓交流均是如此)。别人不理解我,那没有关系,我并不为他背负什么,可是母亲,我希望我她能够尽可能地明白。那也许不是言辞可以解决的?我知道自己很可以说些令争辩停止的话儿,可是我看不破,就是看不破。

我想母亲是一个成人,尽管她有孩子气的一面,但是她的成长已经完成。这多少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又想到了村上的那个“水泥桶”的比喻)。那么孩子呢?玉娇龙是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孩子,这就尤其难办。我在这一点上很欣赏导演的设计。我最喜欢两段。

其一是杨紫琼在镖局和章子怡的对决。杨紫琼对章一再包容,可是章却说翻脸就翻脸。注意:这里不是谁的品质好坏问题,导演一上来就突出杨处事的成熟稳重之风,突出杨的能力,这都不是某种技能(比如武艺),这都是岁月历练的东西。显然杨在她的人生中修行得比较圆满,虽然她的天分可能远不如章。而章则相反,她不懂得杨为她所做的一切,她不是知恩不报,不是品质恶劣,而是根本不知道她领了别人的情。或者说,她觉得杨所做的固然是为她好(就像很多父母为孩子做的那样),可是那根本不值一提,是她自己只要技能完善(武功高强)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所以,她固然性情乖张、心机歹毒,但是那都不是她最根本的问题,那些只不过是一个派生的问题。导演设计最终杨和章还是翻脸了,但是杨却发现她奈何不了面前这个孩子。杨换了诸种武器还是奈何不了手持宝剑的章。这个设计好。

我相信碧眼狐狸可以轻易要了玉娇龙的命,而不需要去试宝剑的锋芒,甚至那些看上去愚不可及的江湖武夫也可以。但是杨却奈何不了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杨对章的那份关联之情才是章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想想父母奈何不了孩子就会明白。插一句,导演就算怕人看不明白杨和章的优劣,也该让一个血性武夫去问杨为何不下杀手,而导演却找了如此和蔼可亲的过来人吴妈来问“干吗不一剑杀了”!我。。。没想法了。

当然周润发是第一高手了,他也许可以在不动声色之间制服章,似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问题其实只是开始了。
显然导演对此后的问题抱有迷惑。他显然知道章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但是却对周能够改变章抱有怀疑。他想了一个办法挽救章,却让周送了命,似乎章的转变非发生点石破天惊的事情不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卧虎藏龙》说的没有《暗花》透彻,但是,这固然可以因为李安拍这个片子不够真诚或者功力不深,但也可能是因为李安也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或者说看不破。毕竟,看破比起看回来还是要容易,《暗花》的成功就表明做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虚无主义者总比做一个有所坚执的人要容易很多。当然,这个虚无是假的,不会彻底的,就像章什么也没有经历过就可以在翻脸时对杨说:“反正友情都是骗人的。”她看得好透,可是她懂什么呢?屁。

导演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后要做出什么来,于是就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结局。这也好。因为这样纵然比较偷懒,但是也比较诚实。可是我也看重那些拼却一试的努力,虽然用错了力,做不得君子,笑。
是的,担当一些什么需要勇气,存在的勇气,而不是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般的任性妄为。他李安怕站错了位置遭人耻笑,所以干脆不给答案,他的确没有勇气。人年纪大了,好像总会变得懦弱一些的,这不足为怪,所以我们需要年轻人出来闯天下,出来立新法,订新规则。可是看完《卧虎藏龙》却有种感觉,成年人的懦弱有时候的确好过孩子的任性妄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妄为的确太具有伤害性,而且伤害的往往是为他好的人。

江湖是要你死我活的,平常的生活里不是。成人若是被一个孩子笑话了,最多生点闷气而已,而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至于就死。可是真的这样吗?也许,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还在延续,但是精神生命大概早已终结了。一个孩子长坏了,入门不正了,他的一生也许就会这样了,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命运?循环了。说到底,这不是要问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发生学问题,这就如同宇宙发生始终不是哲学问题一样,哲学家询问宇宙发生,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回到我自己的困境中来吧,若是我遇到一个孩子,若是能够参与他的成长,或多或少给予他帮助,那么倒也罢了。可是,如果要试图参与甚至改变,那是要付出我自己的时间为代价的,这不是在说耐心问题,而是说你要付出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就是生命。正是因此,我开始让自己尽量不要同情心泛滥,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去关注那些与自己生命无关的人,可是,对我自己爱(不是专门在讨论爱情)的人呢?我回避得了么?

世间相爱的人们,很多时候他们毕竟不是为了对方而生的,若是我们不能接受对方身上那些长成的东西,那么他人就是我们过不去的关。我们将在其上耗费我们毕生的时间,当然,也许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自身这么耗着。想到这里,多少还是有点悲哀的。

我说我喜欢两段,还有一段我不是忘记了,而是我正要放在这里说。周在闭目之前杨对他说:你不是要追寻最高境界么?那么别为我浪费时间。周说:我已经浪费了我一生的时间,此刻我要用最后一点力气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最高境界。除此而外,除了我们所在其中生长的生活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最高境界呢。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并不是在追寻最高境界,而是一直在为自己的局限付出代价。那些界限有时候是在我们成长前被决定的,有时候是后来的遭际和自己对遭际的领会、领会后的选择等等所决定的,总之,一生耗费在自己这里,过不了自己的关,没有办法可以自我实现。周最后也许看到了什么,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外国人是不懂的,可能李安也难说懂了,不过他是中国人,生长在其中,虽然不懂,但是在无形中分享着。但是外国人一定会从理性主义根基处的虚无去理解的(至少还有《暗花》的领会),若是理解为“爱情至上”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总而言之,虽然通篇是谄媚的,做作的和毫无必要的情色的(也就是色情的),但是为了那么一点体会,还是可以一看的。

 4 ) 论玉娇龙为何跳崖

《卧虎藏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电影。李安在好莱坞学的是商业电影那一套,拍的片子很好看,但也是在好莱坞的经历使他的成长比国内同期的“艺术片”导演更为坎坷。他的电影并不那么“艺术”,但在历练过后无论他拍什么,无论是《理智与情感》还是《少年派》都是李安的电影,内在的精气神从来没变过,这是非常让人敬佩的。相对张艺谋陈凯歌的道路,李安的路更像是中国电影能走通的路。事实上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都明白这点,他们都曾模仿过,甚至冯小刚也来插了一腿。只不过作为一个艺术家,当开始模仿差不多已经败了一半了。于是我们不幸的看到了《无极》,《英雄》还有《夜宴》。

人生在世,人的出身无非是庙堂或者江湖,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可江湖真的和庙堂分的这么清吗?李慕白和俞秀莲是江湖儿女,不过这两人和贝勒爷的交情可不浅。俞秀莲走镖,进京却直接住贝勒爷府上,这绝不是买卖大小的问题。李慕白武功和武德再高,想退出江湖,也要托俞秀莲把青冥宝剑交给贝勒爷以示金盆洗手,可见江湖上真正说的算的还是贝勒爷。另一方面,贝勒爷虽为皇族,却对江湖也不敢掉以轻心,从他给九门提督玉大人展示青冥宝剑的一段里可以看出来:“内城好说,外城就杂了,三教九流,往来人等,整治京畿不能只眼看着朝廷,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坐得稳。刚柔相济,方得治道”。贝勒爷是想把这把宝剑做个人情送给玉大人的,拿着这把剑便不愁管不住外城。而玉大人听了只是笑笑,他是个正派人,不屑于去管那些江湖恩怨。他所不知的是碧眼狐狸一直就在身边,而自己的女儿的成长也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这一点还不如陕西神探菜九,相比之下玉大人更像是个军人而非警察。

所以,真正的顶级高手,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江湖,都要方方面面照顾周到,这其实是一个处事之道。用俞秀莲的话说“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江湖其实和庙堂一样,都有自己的规矩,按规矩来才能吃得开,相反功夫到不这么重要了。这就是贝勒爷不见得有什么武艺,但是江湖地位却无可争辩;俞秀莲,李慕白功夫再高也要按规矩办事,不能“出口伤人,出手伤人”,倘若天天有人上门踢馆,走镖要靠一路杀到京城,不要说青冥宝剑,就是手持壕金AK也难免不遭暗算。如果是玉娇龙,她扛得起“雄远镖局”的镖旗吗?

俞秀莲,李慕白,这两位是真正的江湖豪杰。他们是尊重江湖的规矩的,也是江湖规矩的捍卫者。

另外一方面,《卧虎藏龙》里面谁是虎,谁是龙?电影里说的已经很清楚,虎是罗小虎,龙是玉娇龙。这两个人在本质上是同一组人。玉娇龙虽生在官宦人家却无奈是个姑娘,姑娘家在那个年代可没办法有自己的自由意志。罗小虎则根本就是来历不明的土匪“半天云”。这两人既不在庙堂也不在江湖,所以他们两个人才会互相吸引,也不必遵守江湖的规矩。于是玉娇龙会去偷青冥宝剑,罗小虎会只身来京城抢亲,他们两个人是这个江湖的搅局者,在原本“平静”的江湖掀起了波澜。

与罗小虎这个纯粹的“局外人”相比(事实上整个青冥剑事件中他也是个局外人),而玉娇龙并不那么“局外”。

玉娇龙对江湖的想象是“好玩”,象许巍唱的一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没错,谁都向往自由,但由着性子来的人通常死的很惨,正所谓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试想正常人的成长轨迹,初出茅庐就扬名立万打倒一票豪强的少年英雄古今中外有几个人?即便是有,成名以后大多也便没了踪影,人生过早迎来了巅峰,成了忧伤的仲永。玉娇龙在电影开始是一个被娇惯坏了的小孩,她像阿Q一样“我喜欢谁就是谁”,我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碰。于是在新疆为了一把梳子敢去追著名土匪“半天云”,也敢去偷那把象征武林盟主的青冥宝剑。偏偏凑巧她有这个能力,更巧的是即便通了篓子每每还总有人给她撑腰。她想去贝勒爷府上就去,想走就走,而且即便贝勒爷知道也无可奈何,只能借助江湖的力量调查,无奈的感慨一句“我这连外城的库房都不如”。玉娇龙有这个能力并非偶然。像前面说的,一等一的好手必须具备两方面素质,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要吃得开才能坐得安稳。玉娇龙一方面是玉府的小姐,另一方面她的师父是碧眼狐狸,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邪派高手。一个朝廷大员的小姐,师从邪派高手,练正派武功,这样的资历已经比雄远镖局大当家俞秀莲高上一筹了,怪不得李慕白非要收她为徒弟。套用《一代宗师》里面赵本山的话,一个门派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玉娇龙面子里子都有,武功相反是次要的。江湖是这样,庙堂也是这样。只可惜玉娇龙是个姑娘,试想如果这个角色是个少年,那他大概就不必逃婚,也不必离家出走,有这个资历和本领,接过青冥剑,做个九门提督再合适不过,也就不会有这一大串的故事了。

玉娇龙真的对江湖一无所知而只有些书里看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吗?其实并不是,“说你不懂事吧,可又懂点”。作为碧眼狐狸“唯一的亲,唯一的仇”,至少碧眼狐狸的故事她是非常清楚,否则她不会说“武当山是酒馆娼寮,我不稀罕”,也不会说“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见得了本心”。但她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事实上她从未瞧得起她的师父碧眼狐狸,也并不知道碧眼狐狸在江湖上能排到多少,更不知自己在江湖上的位置到底在哪儿。她有的只是一个侠客梦,一个对自由向往的梦,于是她去尝试了这个梦。在与俞秀莲交(第一次交手),李慕白(第一次交手),碧眼狐狸纷纷过招以后,她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罗小虎的意外到来让她终于下决心出走江湖,于是接下来的聚星楼一战成了她江湖梦的顶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在武术里武器是分等级的,最高等级的兵器是枪和剑,李慕白要用剑,玉娇龙也用剑,他们是优雅而阴柔的兵器。俞秀莲是这么称赞青冥宝剑的:“看来李慕白的武当玄牝剑法真是得用这把剑才行啊”。单单从兵器就能看出聚星楼一战中所谓的各路“武林高手”都是些什么货色,锤子,飞刀,算盘,扇子,禅杖,甚至还有戴两个铁护腕骗人的,那些都是不入流的货色,动起手来自不用说,还拿名号出来唬人,真的跟现实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很像。他们都是地上的人,打得笨拙不堪,只有玉娇龙一个人仗剑从楼上杀到楼下,从楼下杀回楼上,一气呵成畅快淋漓,中间还吟诗一首:“今朝踏破峨眉顶,明日拔去武当峰”,真是豪气盖天,这才像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而接下来的问题却很现实,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似乎都是职业仗剑江湖的,从不愁吃穿。而现实中人总是会饿的,纯靠能打架是没有收入的,那叫打手,不是大侠。李慕白有武当派养着;俞秀莲走镖;菜九是辣手神探;刘师傅给玉大人看家护院;碧眼狐狸隐姓埋名做仆人;这里只有玉娇龙是纯粹的无业游民,走江湖还要穷讲究,再这么下去估计只能沦落丐帮拜洪七公为师了,于是她只得去向俞秀莲讨衣服。

俞秀莲和李慕白是江湖规矩的遵守者也是捍卫者。俞秀莲说得很清楚“我虽然不是出身于你们这样的官宦人家,可是一个女人一声该服从的道德和礼教并不少于你们”。他们都是服从的人,而玉娇龙是一个叛逆的人,我真觉得有点像中国版《rebel without cause》。当玉娇龙听李慕白连罗小虎都已经安排去了武当的时候她翻脸了,她离家的本意是逃脱束缚追求自由,而现在却从一套规则中进入了另一套规则,这使得她的逃走没有了任何意义,于是便有了和俞秀莲的第二次交手。这次交手也是非常精彩的,俞秀莲使出十八般兵器,玉娇龙手中只有一把青冥剑,每次俞秀莲都在武功上高玉娇龙一筹,却都在兵器上输一筹。从刀,到抢,到钩,到棍,兵器一个比一个厚重,最后胜过玉娇龙的兵器还是剑,不过那是一把接近西洋重剑的双手剑,走的还是厚重而非轻灵。这点从玉娇龙和俞秀莲的第一次交手就能看出,玉娇龙是不受道德和规则束缚的人,她是天上飞的。俞秀莲的武功虽然高,但她是讲究规则的,她终究是地上的人。李慕白作为一个讲究无为的道家的人,玉娇龙和俞秀莲谁对他更有吸引力到这里就不言自明了。

然后就有了精彩的竹林打斗和洞中的一幕。竹林一场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这场戏中两人与其说是斗剑不如说是在互相斗眼神,打得很空。玉娇龙在这场戏中比李慕白更加无欲无求,不再急躁和执着,执着的人其实是李慕白。在洞中李慕白真是被玉娇龙弄得方寸大乱,真的不太象个大侠。最后青冥剑风波以李慕白和碧眼狐狸的同归于尽而告终,而李慕白的死也让玉娇龙明白了什么叫人在江湖,明白了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没有她想要的自由,便最后有了那个跳崖的结尾。罗小虎讲的那个跳崖故事的原意是心诚则灵,他需要实现一个除非奇迹才能实现的愿望,而对于玉娇龙来说,回新疆并不是什么奇迹,曾经新疆代表自由,而现在已经不是了;另一方面,她已经达到了李慕白追求的无为和空灵的境界。这个境界对玉娇龙来说达到并不难,她只是无法忍受的平庸,而平庸的平静恰恰是李慕白和俞秀莲所追求的。

李慕白是个矛盾的人。他下山是因为在闭关中无法得道,可能也自知自己能力的极限,他还是对人世间的事儿放不下,放不下自己的门派,也放不下俞秀莲。既然修行大概已经如此,那不如下山来了却自己的心愿,于是就有了开头李慕白去雄远镖局的一幕。可是即便是这样,他也还是没下定决心,跟俞秀莲的谈话也是江湖上的一套,不明着说。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始终是有问题的,孟思昭只是一个借口,多少年来江湖上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也都认为他们没什么对不起死去的朋友的,但两个人依然小心翼翼。俞秀莲追求的是普通人的平静,而李慕白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平静。两个在竹林中喝茶的那场戏中,李慕白说了这样的话“你的手冰冰凉凉的,那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江湖儿女哪有手里干干净净的,不要说硬茧,这个级别的人物谁手上没有个几条人命?这份“不敢触摸”是对平凡生活的不敢触摸,你可以想象雄远镖局大当家俞秀莲去柴米油盐,但你不能想象白袍大侠李慕白下厨烧菜。想得道成仙,又不想放下世俗,这就是看似完美的李慕白。

在洞中,玉娇龙眼神迷离衣服凌乱的跟李慕白说“你要我还是要剑”这个并不矛盾的命题时,李慕白一下把玉娇龙楼在怀里,而他连俞秀莲的手都不敢触碰.....不知俞秀莲如果看到了该作何感想.....

终归李慕白的境界还是不够。在死亡面前终于肯面对自己,没有用最后一口气炼神还虚,却用这口气对俞秀莲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他这才明白自己浪费了一生。他死前得出的结论是别扯没用的,该泡妞泡妞,该喝酒喝酒,该打谁打谁。而这恰恰是玉娇龙一直实践的。

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李慕白一生追求也没有得到的玉娇龙得到不费吹灰之力。我不禁想起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该了的时候了,该好的时候好。别看曹雪芹晚年落魄,年轻时候也荣华富贵过,书里写起那些排场和精致的生活可得意了,享受的那些东西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他该好的时候好了,该了的时候也能了。而我即便有朝一日真成了石油大亨,晚年荣华富贵,也了不了,也放不下rosebud,这就是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差距。

李安真是太厉害了。听说即将拍《铁骑银瓶》有感而发,真的别拍了,没法再拍了。

 5 ) 碧眼狐狸

托马丁路德金的福,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期。周六上午把卧虎藏龙又看了一遍,看过之后就想说点什么了。好电影不可能终结于散场的时间点,因为细节本身隐藏着故事,编织成另一个世界。
卧虎藏龙的诸多影评里,李慕白、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关系已经被分析的极为透彻了,但是对于江南鹤、碧眼狐狸这一类角色却没有特别的讨论。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碧眼狐狸其实是电影中诸多线索的源头。玉娇龙因从碧眼狐狸处学得了功夫,而有能力盗剑;蔡九因内人被碧眼狐狸所杀,因而在玉府前贴告示;李慕白因碧眼狐狸暗杀了自己的师傅,而追杀多年,结果在最后一场决斗中中毒身亡。乍一看,正邪分明,恶因诞生了恶果,只能以善化之。但问题是,碧眼狐狸的恶从何而来?

有这么几句台词颇为耐人寻味

碧眼狐狸:

1. 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该死。

2. 我和他入了房帷,但他却还是不肯把心经交给我。

3. (玉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4. 你读字,我读图。

李慕白:

1. 武当派不收女弟子

蔡九:

1. 我那位也是武行里有名有姓的,但也遭了她(碧眼狐狸)暗算

从蔡九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碧眼狐狸是有一定实力的。而李慕白的话,体现出了武当派大男子主义当道的现实。而碧眼狐狸“瞧不起女人”的说法,不仅与李慕白的话相合,而且也暗含自己的奋斗史中饱受男性歧视的悲惨命运。不仅如此,碧眼狐狸与玉娇龙的对话,透露出自己不识字的信息,暗示她童年家境不好,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牺牲品;化妆成尼姑,勾引江南鹤入房帷,暗示自己年轻时还是有姿色的,与此同时;碧眼狐狸这个称号,也是用来形容丹凤眼,尖下巴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佐证她年轻时的姣好容貌。化妆成尼姑盗取心经,潜伏玉家躲避追杀,以及最后在山洞里设局,种种迹象表明碧眼狐狸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但是家庭环境与江湖现实,让她性格扭曲,心狠手辣。

虽是恶人,却终是善心未泯。碧眼狐狸在玉娇龙面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亦师亦母,倾囊相授,共同研讨心经之道。其实站在碧眼狐狸的角度想,传授小娇龙武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首先,碧眼狐狸混进玉府的时候必定以人畜无害的非江湖人士身份应聘,不然的话根本进不了面试,而传授小玉蛟龙武功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人看到,暴露身份,这是风险1;其次,小玉蛟龙学会武功之后很有可能会到处炫耀,毕竟是孩子,被旁人问起武功的来源导致自己身份暴露,这是风险2。如此大的风险凭着碧眼狐狸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她还要教玉娇龙武功?

因为她在蛟龙身上看到了自己。小蛟龙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断坚决,长相清秀,家庭环境好。同为女人,碧眼狐狸当年在智利和野心上也绝对不输蛟龙,偏偏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让故事讲成了现在这样;而蛟龙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集齐了四项条件,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女神的“碧眼狐狸”,于是碧眼狐狸在情感空缺的巨大诱惑下,承担着风险教蛟龙武功。实际是在蛟龙身上延伸自己的梦想。

蛟龙那么多年一直保守自己会武功这个秘密,充分体现出了蛟龙天才少女智力早熟的一面。当然,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地方是优势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劣势。这个少年老成的性格同样让蛟龙在发现自己强于碧眼狐狸的同时选择了隐瞒,最终却深深的伤害了碧眼狐狸的心;除此之外,智力上的早熟也同样以情感上的不成熟为代价,最终出现了盗取青冥剑,砍伤俞秀莲等一系列荒唐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到碧眼狐狸身上的巨大悲剧色彩。一个早年心比天高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性格扭曲,泯灭天良;而小蛟龙的出现,重新燃起她的善意与希望,看到了梦想的延续,最终却不想被梦想本身背叛,彻底幻灭。她在死前说蛟龙是自己唯一的亲,唯一的仇。八个字可谓泣血惊心。

说到蛟龙与碧眼狐狸那一场对话,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碧眼狐狸练不成武当心诀?我们想,论练武经验,碧眼狐狸绝对强于蛟龙,而在智利方面两者相差不大,但蛟龙却在小小年纪就能有一些领悟,碧眼狐狸一直停滞不前。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在于“教育”二字。

在蛟龙与狐狸的对话中,狐狸提到了两个人的切磋思路是“你读字,我看图”。图上有招式,但字里却有思想。武当剑法终究不是街头杂耍,而是道家文化的外在体现。蛟龙说狐狸一辈子功夫就到这了,其实也不是夸大,因为狐狸早年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理解不到道家思想,自然功夫也上不去。后来李慕白对蛟龙说,你和狐狸对武当心诀的领悟思路不对,也印证了这一点。而感觉就像不懂线性代数就愣拼量子力学,不懂统计力学就硬看过渡态理论,并取名物理有机(这个有点黑)。。最终就是悲剧的节奏。

碧眼狐狸与江南鹤入房帷,其实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细节。江南鹤作为武当掌门,却与尼姑私通。可见他自己凡心未了,道貌岸然。而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相同的经历极有可能产生相同的苦恼与困惑,李慕白为情欲所困也就不难理解。与此同时,碧眼狐狸与玉娇龙,刚好与 江南鹤与李慕白的关系对等。而碧眼狐狸与江南鹤之间的暧昧关系,刚好也暗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欲盖弥彰的情感纠葛。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聪明累结束本篇。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6 ) 李安:独一无二的华人导演

 李安是我最喜欢的华人导演。从2000年的《卧虎藏龙》开始,我就一直喜欢和关注他的电影。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陆续看到他之前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曲,后来又看了英文的《理智与情感》,到2005年《断背山》时,我对他的喜欢和对他风格的确认就稳定了下来,并且一直持续到《色戒》和《Taking Woodstock》的现在。《卧虎藏龙》刚出来时,被很多观众所诟病,说不像武侠啦,又是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啦,如此等等。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会拿李小龙或者李连杰的功夫片标准来评判《卧虎藏龙》,并说它不好,这在我看来,简直就像在说《指环王》作为爱情片不好看一样,是个伪命题。同理,我也一直为汤唯因为出演《色戒》而背上“一脱成名”或“演汉奸”这样的黑锅而替她感到冤枉,因为《色戒》并不是一部意识形态的、或者谍战的片子。

《卧虎藏龙》并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正是从这部片子开始,我才感到李安的电影中有一些内在的稳定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与导演的性格息息相关的;我喜欢这种风格未定的导演,因为在每一部片子当中,你都不仅是看部电影而已,而是通过电影在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在与导演交谈。李安的作品不多,通过这十来部电影,我觉得以下是造就他电影魅力的那些“稳定因素”:

1. 东方美学。李安的电影,在技术上,是东方的。想想看那些长镜头和最考验导演美学功力的构图——长镜头可能来自台湾导演的传统,而那些安静的,几乎是静止的画面把电影这种“动”的东西的脚步放慢了,演员不能仅仅用动作和声音一带而过的表演,而必须要通过从头到脚的全部身体来传递人物的感情。在李安的镜头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安静的部分:

- 《断背山》里,在怀俄明山的暮色中,Enis和Jack两个人一个在山上的羊群中,一个在山下微光明灭的帐篷里四目相望,他们看不见对方,但情愫就像炉火中飘出的炊烟一样暗暗生长;

- 《卧虎藏龙》里,纯色如中国水墨画的安徽民居间,玉娇龙和秀莲进行几乎看不清的打斗,刀影在水中映出波光连连;

- 《推手》中,Master Chu的推手手缓慢到近似慢镜头;

-《色戒》中,王佳芝在日本式的包房里,倚着细碎格子的门框摆出舞台一般的姿势给跪坐在地上的易先生唱《天涯歌女》;

这些最悄无声息的情节,如画画一样的构图,就是李安电影中感情最充沛的时刻。在李安的摄影机下,它们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最动人的。在好莱坞的舞台上,许多西方导演忘记了动静相长,用画面和声音充斥观众的脑海,比如他们的恐怖片;却不知道适当的舒缓是观众思考的时候,也是导演最容易传递出感情的时刻。



2. 隐忍。其实隐忍也是东方的一部分,但不属于影片的技巧,而是内容。我到最近才明白《卧虎藏龙》名字的由来,李安自己说(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它就是你的血肉。你必须隐藏起你的感受。这本身就可成为艺术,隐喻和象征,颜色和构图的应用。总有方式可以让你不说,但无论如何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一个被压抑的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如此充满感情的出口。它就是所有电影的灵魂,被压抑的、充满感情的希望。

这,就是‘藏龙’。”

把压抑的感情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艺术。王佳芝是这样,Enis是这样,俞秀莲是这样,老朱也是这样。当临死的李慕白握着秀莲的手,说自己浪费了一生,要用最后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爱,这样他才能不再孤独,也不会害怕死亡时,就是隐忍迸发的那一刻,也是整个电影点题的时刻:追求自己的本心。即使在西方的题材中,也充满这种隐匿压抑的情感,如果题材不是足够感性,李安是不会想把它拍成电影的;他要的是一种静止的张力,看不见的冲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忆。



3. 人性。张艺谋也懂得东方美学,也懂得构图和颜色,巩俐躺在高粱地的镜头一样美得惊心动魄,为什么除了早期的几部作品,张艺谋的电影都变成了笑话?因为没有人性。很多人批评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其实“不会讲故事”的更深含义是:“不懂故事”或者“没有故事”。张艺谋适合拍《印象西湖》或者《印象小沈阳》,但《英雄》和《埋伏》的台词只能变成笑话。李安和张艺谋的最大区别是,他的内心是有故事的。在拍《推手》之前,他几乎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问世,但他的pitch打动了《推手》的赞助方。他用了“Assemble”这样的词来形容李安的描述:他心里早就有电影了;他只是需要外界的手法来“装配”它而已。与李安合作过的大牌明星、音乐节、歌手有很多,他并不怯场,把这些人和设备驾驭得虎虎生风,甚至新生代的演员因为他的调教而成为大牌明星,因为他有内心的想法。

 这种想法,这种内心对电影的创造,是一个导演最有力的武器。这些东西,我认为,来自于他的成长和教育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认为是“非台湾”且“非西方”的;他的父母来自大陆,他生在台湾,在美国受高等教育;想在西方的白人社会中导演电影,没有人会相信,所以他在《推手》之前的六年,没有导演过一部电影。这些“outsider”的境遇和太多年的沉默给了他融于电影的性格和磨砺思想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些,今天的李安不会如此从容和深刻。

正是这样的“outsider”,才让他有能力驾驭各种题材的电影:华人的,东方古典的,西方古典的;同性恋的,牛仔的,嬉皮的。几乎没有一个导演像他这样,能在跨度如此之大的题材上取得成功,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东西体现,即人性,对人的表达,对人的感情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东方题材,《卧虎藏龙》就会受到西方观众的喜欢,而《赤壁》就不行的原因之一。李安的电影是温情脉脉的,不激烈,不暴力,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是张艺谋用浓烈色彩也无法达到的。



还有很多因素促使李安的电影让人着迷:比如音乐等等,但由于不是他独有的特长,就不多说了。回到开头的话,对这种风格统一的导演,我会一直关注且喜欢他的电影,因为不用提心吊胆,不用管“他今天又玩什么幺蛾子”,即使有那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演员。

 短评

西方人看得懂的中国片 我就看不懂

7分钟前
  • |
  • 还行

才发现跟我小时候看过的不是一回事了。李安长得风神秀朗一身仙气的,电影里各种情欲啊。倒是王家卫大大一张每周大保健的脸,总是出乎意料地纯爱……

11分钟前
  • 手冲咖啡是骗局
  • 推荐

真正有文化的动作电影,希望其他各位中国的大师级导演们能够放下架子好好学习

14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这次才算仔细地看了。这句印象最深:压抑只会使感情更加强烈。青春与成熟就这么不可调和?没有成熟,这个世界不会稳定,没有青春这个世界失去活力

16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章娘娘那个时候还有些稚气,但又有玉娇龙这个角色骄傲、逞强、自作聪明的特点,人物内心真的是演出来了。这是看的第一部李安的片子,知道有这么个有才华的导演。

21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卧虎藏龙]的唯一问题是剧本中的台词,这是一种尚未进化完全的、有缺憾的现代汉语,导致人物塑造有些不足。但指责它中国符号向西方兜售则毫无根由,这是一个纯粹中国的类型和故事,但"理智与情感"式的主题确是东西贯通的。真正的亮点显然在武打场面上,这是些诗意的、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个性的舞蹈。

2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30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章子怡在这部电影里算是不错,瞧那小脸和身手,扮个样似个样。听着老周和老杨撇着腔的说那普通话真是别扭的要死,还有玉娇龙和小虎算是什么,一把梳子引发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32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近年最棒的武侠片,当之无愧。|| 十年之后再重看,在意的竟然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对打,而是片中略带生硬的对白。人至中年的苍凉心境,已经能慢慢体悟。雨夜,走心,留念。(2015.5.6)

3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虎龙本在心中,潜伏已久,有的胎死腹中,有的虎啸龙吟。自古多情,英雄难免,你我凡人,遵照本心。

36分钟前
  • B&H™Chrome
  • 还行

心理变态的师娘教出一个心理变态的傻姑娘,俩人一通作死,弄得人家黄昏恋没搞成

37分钟前
  • 百思不得畦解
  • 推荐

李安就是有本事把任何类型片——不管多大的制作,不管是武侠还是美式漫画英雄——都拍成文艺片,而且都闷骚得一逼。十年前我还小的时候看这个只觉得闷得要睡,现在回头看真觉得出些不一样的意味。张震章子怡的线实在奇怪得紧,四星是给竹海、武场对打、马友友跟袁和平、和李安的闷骚情欲叙事的综合分。

40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为什么中国人反而会不喜欢? 整部电影的节奏控制非常出色 配乐和摄影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遗憾是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国语很吃力 在台词上容易让人产生不适应甚至反感 但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很棒很棒的影片

43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李慕白带她去武当规诫心性,俞秀莲带她回北京冰释前嫌,碧眼狐狸带她去宫外潇洒放纵,罗小虎带她回新疆天涯浪荡。玉娇龙没跟任何人走,她心里装着一块玉簪、一把宝剑、一抹情仇的血和一缕自由的风。恩怨尽,情事了。浪费这真气又何妨,为这恩义他已浪费一生;跳下这山谷又怎样,为这自由她早遁入江湖。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姜大卫说得好::“武侠世界不一样的,除了李安那个《卧虎藏龙》还有武侠片的感觉,拍得蛮武侠片的,后边张导演也好,陈导演也好,冯导演也好,他们那个我不觉得是武侠片,只能是古装片。但是他们绝对有他们的才华。”奥斯卡最佳,当之无愧!

52分钟前
  • Mark解影
  • 力荐

获奥斯卡奖的李安导演又一部力作,蛮有意思的电影,身轻如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玉娇龙,玉娇龙的叛逆,任性,倔强和悔悟,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沉稳大气,包容,小虎的自由不羁洒脱,碧眼狐狸的阴险毒辣,竹林那场拍得很美,还有最后娇龙的纵身一跃。

57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推荐

多少人梦想着做肆意的玉娇龙,结果一不小心做了忍了一辈子的俞秀莲。到死的时候像李慕白一样叹一句“这一辈子都浪费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像罗小虎,即使拿掉,也不影响别人的故事。

60分钟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力荐

非常文艺的武侠片,当年的章子怡虽然还带着稚气但已经非常惊艳了,那片竹海印象深刻。

1小时前
  • 偏要勉强
  • 推荐

真心不喜欢,动作太假了。

1小时前
  • 西门吹花
  • 很差

爱看电影而不喜欢这部的真是太遗憾。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