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员

剧情片日本1999

主演:高仓健,大竹忍,广末凉子,吉冈秀隆,安藤政信,志村健,奈良冈朋子,田中好子,小林稔侍,板东英二,平田满,本田博太郎,石桥莲司,古关安广,小林成男,中原理惠,中本贤,田中要次,谷口纱耶香

导演:降旗康男

 剧照

铁道员 剧照 NO.1铁道员 剧照 NO.2铁道员 剧照 NO.3铁道员 剧照 NO.4铁道员 剧照 NO.5铁道员 剧照 NO.6铁道员 剧照 NO.13铁道员 剧照 NO.14铁道员 剧照 NO.15铁道员 剧照 NO.16铁道员 剧照 NO.17铁道员 剧照 NO.18铁道员 剧照 NO.19铁道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2 20:13

详细剧情

  幌舞作为煤矿产地曾繁华过,无奈现今人口衰减。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用小旗指挥列车进站、出站,清扫车站内部以及其他琐碎工作。  老同事杉浦仙次造访幌舞车站,想游说乙松在退休后,和他一起去渡假村工作,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他深信不移地用生命陪伴着铁路。由于坚守岗位,17年前夭折的女儿雪子和2年前去世的妻子静枝(大竹忍饰)都只能孤独地走向死亡,乙松强忍着心头疼痛。一天,一个小女孩出现,之后又有个小女生来找丢失的娃娃,在寒夜里,一个少女(广末凉子饰)出现,乙松这才突然记起她是谁……

 长篇影评

 1 ) 忍住泪水,拉响汽笛

铁道员是不能流泪的,但最终开动红色Kiha 12 23号车的仙次,以及一旁的年轻驾驶员,恐怕都没做到这一点。
片中的感情,是一群男人的感情,和一个男人坚强、固执之外的细腻感情。铁路上的工作是枯燥的,梦想是短浅的,年轻的铁路工人逐渐老去,维系他生活与梦想的铁路、煤矿、甚至整个城镇都渐渐消亡。
年轻的司机,固然无法理解这些老一辈铁路工人的心路历程。日本是一个“铁道立国”的国家,“D51、C62是让日本复兴的动力”,老一代铁路工人们背负着复兴日本的责任,显然比后来者步履要沉重、坚实地多,尽管后来人也“对50公里以上的速度一无所知。”
一个铁路工人的故事,其实背后体现了日本战后整个发展的历史,北海道煤矿开采业的衰败,国际红色运动,离开家到都市的年轻人。佐藤的不动,映衬出这些涌动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在动。
佐藤的感情并非冷酷,但可以算作呆板。女儿和妻子过世,他并非无动于衷,但自身的信念过分地表现出来,让旁人觉得不近人情。仙次作为一个理解佐藤、对他充满忧虑却无能为力的战友,只能在规劝之余,说一句“我想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的重量,不容任何人猜想。
女儿幽灵的出现,为全片带来了温情而不是恐怖,其实也完善了佐藤的内心,“哪有爸爸害怕自己的女儿的”,这幻觉与真实之间的变换,接缝在那里并不重要。
最后为佐藤送行的一刻,幌舞线的列车再一次满员,三个月之后就要废止,每个人的心情也许各有不同,当列车启动拉响汽笛的时候,苍凉的笛声回荡在山谷中的时候,
我终于潸然泪下。

此外,从背景上看,北海道有一条“幌内线”,是过去煤矿输送的重要线路,从那条线路的历程看,很可能是片中“幌舞线”的原型。幌内线拼作Horonai Sen,而幌舞拼作Horomai,十分神似,引人怀念。
片中的幌舞线幌舞车站,实际上利用了北海道富良野线的几寅车站作为外景,而且这个车站并不是一个尽头站,终端的车挡是在正班列车时刻外搭设的。拍片之后,布景没有拆除,仍旧作为展示用,但近来可能是由于岁月的原因,显得有些破败。
至于原作中的幌舞车站,其实被表述的挺宏大,若在北京,可以到门大线的终点木城涧煤矿感受一下,如果说经历中最接近描述的,是山西大同乔村支线的雁儿崖车站,气场和小说中的幌舞车站别无二致。
片中的另一主人公,柴油动车Kiha 12 23号,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为Kiha 12型作为Kiha 10系柴油动车中的酷寒气候对应车,只制造了22台,并全部在道内服役终老,为拍片而改造的23号车,实际上是Kiha 40系北海道寒带气候车中的一台,目前这台车也已经退役,一半车体被放置在富良野线几寅车站作为展室使用。
片头的D51 498号车是东日本铁道公司动态保存的一台蒸汽机车,后面拉的12系车体也是有价值的铁道遗产,写仙次煤气中毒,和学生就职(好像是)两个场景中担当的蒸汽机车C11型,是大井川铁道公司拥有的车辆。很遗憾,没看到C62型的英姿。

 2 ) 「铁道员」每一帧都是明信片。

【关于画面】电影一开始就忍不住想要一直截屏,每一帧都是明信片级别的。

一节红色的列车,穿行在茫茫雪原。铁轨被大雪掩盖,只能看见两条枕木线延伸到远方。

我不喜欢冬日的臃肿和寒冷,但又总是期待一场漫天大雪,大概这是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寒假能在小樽度过的原因,满足我对雪所有的浪漫期待与幻想。

【关于友情】乙松和仙次年轻时一起工作,在火车失事时,乙松救国仙次的命,两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参与过对方人生中大多数的重要时刻。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乙松的老婆高龄生产,仙次的老婆进产房陪产,两个男人在外面紧张得满头汗。

性格再孤僻的人也没有办法完全成为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几个陪伴过青春年少的至交好友,闲来无事无需什么理由就可以约出来吃饭喝酒闲扯淡,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能陪伴左右,不至于一个人度过漫长的等待时光。

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孙中兴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真正的友情是可以托孤的关系。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说他有一个朋友对年幼的女儿说,如果哪一天爸爸妈妈出事了,你就去孙叔叔家,他会给你饭吃,让你继续上学的。

我觉得这也从侧面应证了组建家庭其实是一种共同抵抗风险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会默认自己应该承担亲人离世后遗留下的责任。可能我行将就木之时,会有朋友来看我,我握住她的手说,这么远,一路辛苦了,这是我俩的最后一次见面了,如此,能不能帮我把下个月的花呗还了?大概她会拄起拐杖,掉头就走,我就是来旅游的,这个人,我不认识的。我的孩子大概会说,妈,花呗我帮你还,您都说不出来话了,趁现在赶紧把工资卡密码告诉我吧!如此,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工资卡提前还款呢?临死了还这么注重芝麻信用,也是很有公德了。

【关于事业】幌舞曾是一个游离在经济中心之外的小镇,但是由于资源开发,有过一段鼎盛的繁荣时期,而资源开采完以后,没有经济效益了,幌舞再度恢复宁静,但不同以往的是,小镇上的人为了生计都搬走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和一个小小的火车站以及最后一位铁道员。

把终生都奉献给了铁道的铁道员,女儿和妻子的相继离世,都因为要守护车站而没能送别。一生都活在隐忍的自责中,想哭了就看看雪,想大叫了就吹吹哨。我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推崇这样的职业奉献主义精神,但这位铁道员是心中有着这样的坚守,他因为他的父亲而热爱铁道,甚至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来继承自己,铁道工程师的暮年独自守着这样一个车站,唯一的心愿是能在这里退休,但是由于年年亏损,等不到他退休,这个站已经要关闭了。他唯一的至交好友约他一起找工作,说退休后再一起工作,一定能帮他谋一个好岗位的。

推杯换盏的劝说并没有让铁道员动摇,在最终得知幌舞站即将被关闭的时候,他选择了倒在车站的月台上,漫天大雪包裹着他的制服和指挥旗。

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在襁褓中去世的女儿来到小站,向爸爸分别展示自己不同年龄段的成长模样。这么文艺这么真实的电影,难道这是心愿未竟的游丝幻化人形来开解父亲心中最后的自责与愧疚嘛?

高仓健年轻的时候那么迷人,老了也还是如此可爱如此帅,简直没有办法。

电影在列车进站中开始,在列车出站中结束,他守护了一辈子的这列车,最后载着他的棺木消失在一片苍茫之中。

这是为数不多把我看哭了的电影,以往院线榜上那些强调一定要带着纸巾去看的电影,最终都在我全程的吐槽中笑到最后。

这部电影的背景乐真的有神奇的魔力,一听就想哭,哪怕不搭配任何的解说和情节。不是凄美,不是悲壮,是直入心底的悲伤。

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延伸出无限的思考。

情节环环相扣,入门三分,我喜欢这样工整的电影。

 3 ) 高仓健的眼神

高三艺考时候在黑网吧里看的,感动的要命,主要是高仓健眼这种形象已经出神入化了吧,可以只用眼神演完这部电影也不会无聊吧,之前看过他的千里走单骑,哭的稀里哗啦,当然,那时候泪点也低吧~ 突然发现cast里有广末凉子和安藤政信。 日本人似乎对新干线之类的轨道交通有很深的感情,电影和电视剧经常出现,记得以前看过一点纪录片,说的就是轨道交通队日本的巨大影响。 写于2013.12.13大三

 4 ) 《铁道员》

      看《铁道员》已经是十多日前的事情。电影内外一样的寒冷。也不知道现在想说的还是不是十多天前所想的。。。时间太漫长了。

      铁道,列车。唯有铁道这种交通工具会给我坚韧的感觉。飞机太快太舒适。公交太短太嘈杂。唯有坐上一列火车,沿着轨道奔驰,看向窗外的时候,才有一种前路漫漫的感觉,才有一种抛弃一切欲念。电影中奔驰在白雪中的列车,显得孤独坚韧。

      高仓健,高仓健。真是感慨良多啊!虽然我不是《追捕》那个年代的人,但看完电影后,依然被这个硬汉所吸引。高中的时候还和好友在班里扮演影片里骑马的桥段作乐。随后也零零散散的看过他的几部电影,硬汉的形象早已印在了脑子里。不得不说,《铁道员》选择高仓健来演真是形神兼备!站在雪天中的高仓健,坚毅挺拔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电影里,站在过世的妻子床边,高仓健还是默默地留下了泪水。我的心也痛楚到了极点。到低是怎样的一种使命感与责任心,才能让人抛弃自己的挚爱。我自私的想,要是换做是我,即使牺牲全世界也要见心爱的人最后一面!自此以后,铁道员的哨声成了他悲伤的哭声。了无牵挂却依然坚守。

      离别,车站是离别的地方。作为一个铁道员,一次次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离开,影片里,妻子的几次离别时的眼神。没有肆意的挥手,没有久久的相拥,车窗两边的眼神便是世上最大的不舍。

      女儿。关于女儿的描写是一片的一条主线,套着雪女的传说,铁道员的女儿神奇的出现了。与之伴随的是心碎的回忆与悔意。广末凉子饰演的女儿相当的有韵味。也许这样一个幻影般的结束,是铁道员最美的回忆。

      看过原著和漫画。我觉得电影版最好。首先影片的选角和人物很贴切。漫画里的铁道员感觉太慈祥了(这算是什么理由啊。。)。其次,影片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好多细节,让这个故事更加的饱满。原著是短篇小说,可供拍摄的故事不多。影片丰富的很合理。最后,当然就是这北海道的风景了。我觉得怎样都描写都不如看真实世界来的真切。

      最后要说,我最佩服的人。什么人才是我最佩服的人。不是才华横溢,不是幽默风趣,不是国色天香更不是位高权重和富可敌国。像《铁道员》里男主角一样的人才是我最佩服的人!一个坚持的人。

      多久才算是坚持,一年,五年,十年,几十年,还是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在坚持着什么。就看自己愿意往上边放多少时间的筹码了。

      第一次写感想,真是混乱啊。。。还好,写作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5 ) 他叫佐藤乙松---《铁道员》

  早就想给《铁道员》这部电影写点什么,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今天又和吕兄聊到,内心又泛起丝丝的感动。因此便得此文。
  当佐藤乙松在站台记录本上庄重地写下了“今日无异常。”的时候,《铁道员》,这篇小人物的史诗迎来了它的咏叹调,那种史诗中的英雄人物特有的悲剧情节至此也完全迸发。在高潮中闪退,诚然不妥,因此当这个执著坚毅的老人却隐忍悲凉地在上天的安排下了结了自己心中的死结的时候,犹如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般,火柴熄灭了,他也死了。
  “天空中划过一朵流星,奶奶说,那是因为有一个人死了。”当佐藤乙松最终倒在了那个伴随着他一生的站台上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如流星一般划过,找不到踪迹,却留下了一道耀眼的轨迹……
  如同某种神圣的契约,他的生命和那个终日积雪的站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站台改变了他的命运,作为契约的交换,他失去了他的妻儿,失去了几乎是他人生的一切,然而,他对于站台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当站台面临着消亡,他也不得不尾随而去。只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并非死之前的幻视幻听,也并非死之前的回光返照,他似乎真正见到了他的女儿,并且他的女儿每天都在成长,虽然有点不可思议,虽然屏幕前的观众一头雾水,但是佐藤乙松却因此看到了他女儿的一生。却又无论如何也不是真实的情境,犹如火柴带来的那一些美丽的景象,只有在无助的时刻,才会出现。
  “是雪子吗?”当作藤乙松悲怆地用沙哑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乎这是不是真实的了,他也不在乎周围的一切是否存在于现实,甚至不在乎他是否也是个幽灵,那种隐忍于内心的情感正蠢蠢欲动,当他在当年近乎残忍地将自己的感情强行压入内心,而丝毫没有给予自己羸弱的妻子和病危的女儿时,他是否想到有一天,当他渐渐地老去,形单影吊地伴随着这冰冷的站台度过余身的时候,他是否会后悔,甚至是忏悔。然而,他默然的脸终究默然,即使在遇到老友时那闪过的一丝兴奋,即使是想到妻子高龄怀孕情景时那一丝酸楚,只有在最后,他确信了眼前带着铁道员的帽子,正在给他敬礼的美丽的女孩就是他的雪子的时候,惊讶的脸上才流露出幸福的眼泪,眼泪中带着深深的后悔。
  他是否真的后悔了?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或是当年的无所作为?难道整部片子只是在忏悔他的一生,或是用这个极端地故事来获取观众的廉价的感动和一些瞬间蒸发的眼泪?那这部电影远远不能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不会去多想那段晦涩却浪漫的“雪子出现”。有人奇怪,他那个朋友,为什么不把他和她妻子埋一起?并对那感人至深的爱情却没有后续交待表示费解。但我却坚持这才是影片成为一步优秀的主旋律影片而不是充数夹杂着爱情和其他乱七八糟元素的所谓的主旋律影片的地方。爱情在这部片子上是次要的,什么他们爱情伟大之类的也只是更加衬突佐藤乙松的精神。爱情是伟大的,因此稀缺给予的爱情才更衬出他的绝情,他的冷酷,也更反映了他因为自己工作而执著甚至疯狂的精神,他能忘却一切,虽然这一切他很痛苦;他很怀念的妻儿,但他依然坚守岗位,最后那一幕,当他赫然在纸上写下“今日无异常”便是最好的解释。他将一切全部隐忍压制下去,纵使雪子的出现是那么地不可思议,然后他依然是他,那个漫天飞雪的日本北方小镇幌舞铁路的站长,那个叫做佐藤乙松的冷漠却执著的男人。他再一次地将感情压入了他的内心,然后再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之上,直到死去。
  影片的背景也发人深思,那个北方的小镇,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再,纵使当年这里充满了拓荒者的激情。佐藤乙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他的行为代表了那个群体。在荒芜中开拓,何尝不像战后日本开拓的精神?或许佐藤乙松之于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是他执著的精神却异常高贵——至少在那个年代是这样的。
  什么是主旋律影片?当某些人士已经将主旋律电影狭义地理解为“树典型、搞先进”的时候,我开始怀恋《辛特勒名单》,开始怀恋《肖申克的救赎》,开始怀恋《死亡诗社》……还有这部《铁道员》。

 6 ) 高仓健的眼泪

    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以VCD的形式第一次欣赏到[铁道员],看过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之后多年里却没有再见到关于这部电影更好的载体和资源,去年11月10日,高仓健先生去世,又想起他这部代表作,于是以在线视频的方式看了一次,可惜影像不够清晰。直到最近,才见到这部电影的超清版本资源,于是又看了两遍。

    拍摄于1999年的日本影片[铁道员],格局很小,着眼于一个普通铁道员的工作和家庭,但电影要探讨的主题却贯穿于古今中外我们每一个人。那就是,在事业和家庭上,孰轻孰重,应该怎么来把握这个平衡。

    很显然,尽管影片很感人,属于不可多得的佳作,降旗康男和高仓健这对黄金搭档发挥出了他们最好的水平,但对于这个“左右为难”的难题,他们依然没有作出准确的解答,最后只能以铁道员佐藤乙松(高仓健饰)见到了女儿成长的三个阶段,并且得到了女儿 “雪子一点也不介意!”的安慰后,心灵上得到了救赎,最后安详地离开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去另一个世界跟妻子女儿团聚收场。

    作为丈夫,佐藤乙松算是个好男人,没有渣男人都有的那些恶习(吃喝嫖赌抽),但他更是个好员工。虽然没有出众的才干,职务最高至站长——其实是北海道一条支线上一个小站的负责人,既是官又是兵,身为站长却没有下属,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感冒严重,他因为要坚守岗位而没有陪同妻子一起送女儿去医院。直至女儿早夭,他都没有陪在妻女身边。

<图片1>
<图片6>
<图片7>


    后来妻子病逝,他又是因为要坚守岗位而没有守在身边。

    工作就那么重要吗?那个岗位就那么离不开他吗?导演在影片最后用一种隐晦的方式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终于见到了女儿的佐藤乙松安详地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也不能指挥火车进站,好像也没出什么事故。

    而在影片开始,序幕之后打出片名的画面里,导演用这个构图来表明,佐藤乙松是被“铁道员”这份工作给紧紧地禁锢住了,三个大字围绕在他头上和左右,让他的生活空间几无空隙,没有其它出路,正如他自己在影片里多次说过的,除了铁道员的工作,他什么都不会。

<图片2>


    为了坚守岗位,他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对于自己的在家庭中的失职,他唯一的发泄,就是仰头长长地吹出一声哨笛,正如他老朋友仙次(小林稔侍饰)所说:“以挥旗来代替愤怒,以笛声代替眼泪,以内心呼唤来代替呐喊,这就是铁道员。”

    但恪守工作第一,“这个岗位离不开我”的人似乎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继而也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如果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失去了对家人的照顾,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如果佐藤乙松因为在工作时间离开岗位导致火车出事故,那固然是损失,但自己家人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吗?一个生命跟数十个生命是同等重要的,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关注和爱护,没有谁该为谁牺牲的道理。

    这部影片还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原谅)的作品。既饱含了高仓健对亡妻江利智惠美的愧疚,也满溢着他所扮演的铁道员佐藤乙松对妻子静枝(大竹忍饰)和女儿雪子(广末凉子饰)的负罪感。贯穿全片的歌曲《田纳西的华尔兹》是江利智惠美的成名作,在跟高仓健做了十二年夫妻后,两人离婚,之后江利智惠美一直郁郁寡欢,在45岁就孤独死去。高仓健在离婚后也没有再娶,孤独一生。在电影中佐藤乙松和妻子静枝反复吟唱《田纳西的华尔兹》,高仓健以此来表示对亡妻的怀念。而在佐藤乙松这个角色上,给他设置的救赎方式是让他见到女儿成长的三个阶段,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年龄段。

    见到早夭的女儿,是本片的主要情节,大概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吧。尤其是雪子以高中生形象出现的时候,乙松终于明白了眼前的少女就是自己的女儿。这一段高仓健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以一种努力克制却依然眼泪夺眶而出的方式来展现铁汉柔情。面对女儿,他满怀愧疚,问她为什么不早点表明自己的身份,雪子说担心他会害怕已成为鬼魂的自己,这时佐藤乙松说出了全片最感人的一句话:

    “怎么会害怕呢?世上哪有父母会害怕自己的子女?”

<图片3>
<图片4>


    这种表现方式是魔幻现实主义吗?我倒愿意做出另一种解读,在我所看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中,还没有见过这种解读。

    那就是,佐藤乙松所见到的三个形象的女儿,其实是他负疚心理太重,为了原谅自己而出现的幻象。只有这样,即将退休,退休后又没有生活依靠,只有孤独离世的他,才能满心温柔,安详地离去。我们只要注意一下雪子三次出现的时候,佐藤乙松身边都没有其他人跟他一起这个关键点就能明白,导演这样安排也是有意给出这种解读的可能性的。

    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虽然乙松的老朋友仙次在屋里,但那时他已喝得太多沉沉睡去,直至雪子离开他才醒来。

    作出这种解读,我是受了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结尾,面条(罗伯特.德尼罗饰)那个神秘微笑的启发。关于那个神秘的微笑,有一种解释就是,面条其实才是真正出卖朋友的人,由于他的出卖,几个朋友惨死,他带着负疚心理去鸦片馆,在鸦片的麻醉下产生了幻想,幻想自己是最仗义的人,出卖朋友的是麦克斯(詹姆斯.伍兹饰),他用这种幻想来原谅自己获得解脱,所以最后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图片5>

    同理,佐藤乙松在女儿和妻子相继离世后,一直背负愧疚心理,他的工作性质又是大多数时间都独处办公室,在这种环境和心境下,他唯有靠幻想出女儿出现,并亲口说出,对于他没有尽到父亲责任的事情,她“一点也不介意”,在幻想中得到女儿的宽恕后,最后才能安详地逝去。

<图片8>

    [铁道员]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但那种打动人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的,导演和演员都很克制,没有把感情尽情地释放出来,尽管对于我们都会遇到的那个困境没有给出准确的解答,但那不是文艺作品应该背负的责任,观看这部电影的正确方式是,欣赏几位老戏骨精湛的表演和流淌在整部影片里那份浓浓的亲情和作为社会人那份坚守岗位的职业道德。

    表现生活不圆满,表现生活的缺憾,“面对人类困境而写(拍)”,这就是文艺作品的魅力之一。

 7 ) 《铁道员》的一生,或说普通人平凡而充满缺憾的一生

本文首发个人公号【电影客厅】,不跟风热门剧,只推荐好电影。

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一名铁道员,子承父业,从前他开火车,现在他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一个人负责包括剪票、指挥列车进出站、清扫月台上的积雪、登记乘客遗失物品等几乎所有大小事务,这里曾因煤矿兴盛一时,如今由于矿厂关闭而变得萧条,镇子上的人基本都彼此认识,熟悉的地方、人情和工作,乙松在此奉献了他的青春和热血,娶妻生女,干了一辈子的铁道员,直到在冬天的月台上,孤独的死去。

杉浦仙次是他的老同事,也是他一生的好友,从还是蒸汽机车时,他们就一起工作,两个人满脸煤灰,忍受着高温,吃力地往锅炉里送煤,每天都很辛苦,有一次,仙次吸了一些瓦斯差点送命,是乙松救了他,仙次缅怀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乙松是个有原则的靠谱的朋友,仙次爱他,时常挂念和为他担忧,曾经一起燃烧的岁月和挥洒的汗水,是他们一生友谊的见证。

乙松公私分明有原则,有两次——一次是幼女雪儿(大雪天出生,故名雪<的女>儿)发烧,另一次是妻子静枝生病住院—— 他都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残忍”地让妻子一人去面对,没想到两次都是永别,他们结婚17年,好不容易才晚年得女,却因为一时疏忽夭折了,妻子因此埋怨他,记得刚知道自己怀孕时,静枝兴奋地跑来找他,开心得像个少女,她撒娇,嘟着嘴恼他一张依旧严肃的脸,只因他还在上班,静枝耍着性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她既是为自己很长时间以来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而深感愧疚,心里觉得乙松一定有埋怨她,又为此刻他不能同她一起大肆欢欣而满心委屈,乙松是外冷内热型的传统男人,他踌躇着还是把妻子揽入怀里,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过了一会儿,静枝说它们在看我们,乙松转过头去,原来是一群小羊驼。

前一次,静枝很不理解,后面自己那一次,她释然了,理解了和她厮守一生的男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乙松把戴着手套的手放到车窗的玻璃上,虚弱的静枝倚在座位的背靠上,也努力地伸出手,刚碰到,火车就开了,乙松吹响了手中的哨子,“列车前方正常”,这样的距离就是他们一生缘分的写照。

“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分别时妻子这样说到,乙松也一定有所感知,他才伸出那只戴着手套的手。

原本他们曾有机会收养孤儿小敏,恰巧那时静枝生病了,只好由镇上食堂的奶奶收养,因此,妻子和女儿离开后,乙松一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天真无邪地笑着,她跑到月台上,做完指挥列车出站的动作后,就跑开了,但她把娃娃落下了,乙松深感惊奇,还是认真地在工作簿上做了失物登记,当晚,自称是小女孩的姐姐来找回娃娃,乙松和她开心地聊了聊,意外想起了那个似曾相识的娃娃,那是他在美寄给女儿买的礼物,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娃娃,他满腹疑问,第二天,又来了那两个女孩的大姐姐,一个古灵精怪的高中生(广末凉子,饰雪儿),她说喜欢铁路,在学校是铁路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乙松给她看了自己的收藏,有AD-51引擎盘、AC-26压力计、D-52名牌、柴油引擎汽笛、AD-51汽笛......她兴奋异常,梦想以后要嫁给一名铁道员,最后还穿着妻子的红夹袄给他做了顿晚餐,乙松感到有些恍惚,悔疚地说:“自己运气不错,一辈子只顾干自己想干的事,结果连累老伴和女儿先走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他那么好”,他有些哽咽......接了一个电话后,一切都明白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孩,都是他过度思念妻女的幻想,对她们疏于照顾的内疚,想要有人继承他的工作。

我想我是有点理解他的。他只是在践行父亲说过的话,要说乙松这个人物的好,就在于他从不夸饰任何东西,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恪尽职守,也不奢望自身能力之外的东西,固守本分,因此,当杉浦劝其退休后(又帮找了份)和自己一起工作——因为他们好多人都怕他一个人孤独终老——但他还是谢绝了,他始终觉得离开铁路,自己只会一文不值,所以宁可孤独地死去,父亲、妻子和女儿都死在这里,他是离不开他们,才会像故土一样无比眷念,而所谓“心中的故土”,只因那里曾有过的诸多人情和生长岁月,也许不少人会觉得他过于偏执,要我说,一生执拗,这样的人还是太少。

远方的小镇,蜿蜒而去的铁轨,呼啸着划破长空的汽笛,如画般的松林雪山,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与苍茫的大自然相比,人是多么的渺小,那么多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到头来和凋敝的小镇、停运的火车线路一样,有一天,铁轨会被白雪覆盖,房子坍塌,不再有炊烟袅袅,一切都会消逝不见,想来不无伤感,好在曾有温厚人情,冷暖相知。

这就是普通人平凡且充满缺憾——而不止是铁道员——的一生,影片超出题材本身的意义正在于此,你一辈子辛苦工作,最后还是要孤独地面对死亡,妻子(丈夫)和儿女、亲人相继意外离世,在一生中遗下的日子里深感愧疚,深夜独自舔舐伤痛,终于明白意外就是生命的本质,就像你出生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上,也是一场意外......骤然想起穆旦的《冥想》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8 ) 《铁道员》中有哪些令你动容的温暖画面或情节?

1.《铁道员》中幌舞站站长佐藤乙松送别妻子静枝去美寄站看病结果却是最后一面时,两人的对视、道别时有感于自己。

2.女儿不同年龄的模样与父亲的相处,然后双方都有说出,曾经拥有过彼此,自己已经是很幸福的人了。

3.漫天风雪里,火车不断前行。艰苦环境中,渺小的人类挣扎着求生,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4.作为坚守自己事业的男人,对同事和小镇年轻一辈的正面影响。

 短评

两星给高仓健,两星广末凉子,一星给导演。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这是央视六套进入2020年以来,第22次播出高仓健老师的作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9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力荐

太复古了,完全就是对团块世代的纪念,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日本崇尚的职业精神,和去年的《摄影机不要停》内核一样,正如影片中所说,它带领日本走出了战后的困境,其中的家庭戏与之相比就显得薄弱了些,职业和家庭的平衡也是无解的难题,影片后段的三次灵魂相认显得有太多设计的痕迹,许多细节还展现出北海道的历史变迁,资源的大开发时代、新干线的开通、外来文化的融合和那纷纷飘下的粉状雪,和红色的复古列车相互映衬,非常美丽,JR的企业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到观众,那种一丝不苟、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也正如影片中所说“豪华度假村完全不能与之媲美”,也许JR应该把这片当做入职教育的必修课吧,在日本时也坐过各种各样的JR列车,能时刻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敬业

1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毕竟自己的情感世界,距离高仓健这类传统的“士”,实在太远,所以没法代入和赞赏他的固执和深情,就全当欣赏漫天冰雪的富良野以及蕴含其中的隽永孤独吧。

1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2021SIFF NO.2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停留在崇高化集体记忆的主旋律日影 在「法医物语」「跳跃大搜查线」等日剧早已将职业书写“去神化”的1999年 依然能有一席之地 诚然 铁道员于洗练大雪和温馨小屋中谱写的个人史诗 充溢着匠人精神与人散曲未终的回甘之味 但为了烘托这位老人刚毅伟岸又不失人情味的姿态(虽然究其本质不乏愚忠色彩) 女性的生命需要被扼杀两次 再化为幽魂借幻想复生 而他冰释前嫌的态度 反将真正的惨痛抹去 作为发展牺牲品、用后即弃的小镇和旷工的生存困境 只是以一种底层不体面互掐的方式 寥寥几句台词带过 但比起“以挥旗来代替愤怒 以笛声代替眼泪 以内心呼唤来代替呐喊”的铁道员精神 我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愤怒 为什么流泪 为什么呐喊

21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较差

这里面的佐藤真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啊,隐忍,坚毅,像山一样.最后的心结解开了之后,也是不带遗憾地走了吧.故事每一个走向其实都可以预料得到,但平和的讲述就是能击中你.btw,今天突然对日式固定镜头有所领悟,因为这片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没让我感觉到是在看电影,而是真切地在角色们身边.

2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感慨那天地之间的苍凉,白雪茫茫,孤独的生命,坚守着无形的承诺。

2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我也没想到这么隐忍静默的电影能让我哭得止不住,最喜欢静枝跑去告诉乙松自己有孩子了的那段,笑容清亮,乙松满心的喜悦也是淡淡,想起黎戈说自己丈夫得知自己怀孕后半夜坐在客厅里喝酒的画面。这是第一次去电影资料馆,是一年多时间里资料馆第一次放日本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在看完电影后听到掌声。

31分钟前
  • 桑陌
  • 力荐

siff24艺海613,如果你觉得它很烂,很意淫,很男性凝视,很小日本鬼子,请你对此口诛笔伐,而不是跑到电影院来全程聊天玩手机踹别人椅背还在字幕没出完的时候聚众大声吐槽,这不会显得你博闻强识,只会告诉大家你是个傻逼,大傻逼。

35分钟前
  • solaris
  • 推荐

长笛,回眸,雪地,小镇,火车头,口哨,铁道…一切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执念,感情如铁轨一样紧密连接着,断不掉而又伸向远方,每一次的鸣笛都像对挚爱的呼唤,逝去了却美好永存…“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 可以泪奔的片子。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夜空下一片苍茫。列车在小站前停下。一位姑娘从对面座站起来,将玻璃窗推开。一股冷空气袭卷进来。姑娘把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3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深夜看这个到了最后情绪崩了。第一次没绷住是他和妻子告别,两个人隔着车窗,心里其实清楚是最后一面,真是拍出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第二次是车站要关了,死去多年的女儿来见他,女儿怕吓到父亲,但那句“哪有父母会看的自己的孩子怕的呢”。最后就是站长去世时,老友那句以后我只能在梦里见你了。我们这一生就是一路在告别,直至最后我们自己和世间告别。有些事情总要面对和经历,这就是人生了。

44分钟前
  • 行走京沪线KML
  • 力荐

三星半。日本主旋律

47分钟前
  • 华夏最美同妻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高仓健这种坚毅老男人果然适合演坚守岗位的固执角色。18岁广末凉子太美了。连打酱油的都是安藤政信。优美主题曲竟是坂本龙一作曲!配合剧情里现实与回忆的穿插,造成强烈煽情效果。略过火,但确实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结尾联想现实,让人动容泪目!//20150614上海影城1厅修复版

5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1、集英社短篇漫画改编。2、高仓健本位出演,动情且深入,片尾曲系现实生活中亡妻所做。3、1999年,68岁的高仓健,24岁的安藤政信,19岁的广末凉子,这卡司,绝!4、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小说即视感,外:好想去冬日里的北海道!

53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高仓健站在妻子灵柩前的表情堪称神一般的演技,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的妻子过世,孩子流产和电影的主人公身世一样坎坷. 本来是想去温暖一下内心,结果发现内心反而更冷了. 当一个身影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之后,还能不能填上那个空缺?乙松为啥就心甘情愿站在那个铁道站上一路到废弃啊!等待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礼物

56分钟前
  • 逆袭的龙猫
  • 推荐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甚至有些厌恶类似的煽情手法,但是看到最后,还是被打动了。 @电影资料馆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一回忆就色彩提取很拙劣唷 配乐真O__O"… “两个姐姐”表现得都像大叔控一样 广末敬礼太矫情的段落之一 小敏和仙次儿子演员的演技次噢

1小时前
  • cassidy
  • 还行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都打了脸,寓主旋律于狗血,在当年简直纯熟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小时候我也很迷火车、车站和扳道岔。

1小时前
  • 鹿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