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轮

动作片美国2017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贾斯汀·汀布莱克,詹姆斯·贝鲁什,朱诺·坦普尔,马克斯·凯塞拉,杰克·戈尔,大卫·克朗姆霍茨,罗伯特·C·柯克,汤米·诺伊利,托尼·西里科,史蒂夫·斯基里帕,约翰·多马尼安,汤姆·盖里,格雷戈瑞·丹恩,鲍比·斯雷顿,迈克尔·泽加斯基,吉内瓦·卡尔,艾德·朱厄特,黛比·玛扎,达尼埃尔·费兰,麦迪·科尔曼,雅各布·伯格,珍娜·斯特恩,迈克尔·斯特里亚诺,约翰·麦尼尔利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摩天轮 剧照 NO.1摩天轮 剧照 NO.2摩天轮 剧照 NO.3摩天轮 剧照 NO.4摩天轮 剧照 NO.5摩天轮 剧照 NO.6摩天轮 剧照 NO.13摩天轮 剧照 NO.14摩天轮 剧照 NO.15摩天轮 剧照 NO.16摩天轮 剧照 NO.17摩天轮 剧照 NO.18摩天轮 剧照 NO.19摩天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20:20

详细剧情

哈姆迪(吉姆·贝鲁什 Jim Belushi 饰)和妻子金妮(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一起在游乐场生活和工作,金妮有过一段婚姻,两人共同抚养着金妮和前夫所生的孩子。一天,哈姆迪的女儿卡洛琳娜(朱诺·坦普尔 Juno Temple 饰)找到了父亲,她曾经执意嫁给黑帮大佬,如今正在遭受黑帮的追杀。  虽然女儿从前的所作所为令哈姆迪十分生气,但卡洛琳娜的浪子回头显然让哈姆迪开始想要修复这段破碎的父女关系。与此同时,金妮邂逅了海滩救生员米奇(贾斯汀·汀布莱克 Justin Timberlake 饰),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金妮想要抛弃一切同米奇在一起,然而,在看到了卡洛琳娜之后,米奇不可自持的移情别恋了。

 长篇影评

 1 ) 转圈圈

《摩天轮》生活的反反复复!几个平凡的小人物,面对各自糟糕的生活,臆想着可以逃离这一切,最终还只能继续转圈圈。现实的残酷甚至让人没有多余的时间抱怨,总有一些让你忘却这一切麻烦的机会,但短暂的毒瘾过后,漫长无味的生活还要继续。故事俗套、表演平庸,如果说只有摄影和画面色彩算得上亮点,那么依然找不到那些美丽的画面与故事内核的关联。4分。ps:片名不错!

 2 ) 《摩天輪》裡的致敬

電影裏,連續兩次出現了美國劇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名字。第一次是出於生,米奇在金妮生日那天將歐尼爾全集當作禮物送給了她。第二次則是出於死,米尼揭發了金妮對女兒見死不救的謊言,冷冷嘲諷她:「就算沒有尤金或福爾摩斯的才華,也都猜得出真相。」

顯而易見,這是提示。出於對本片導演伍迪艾倫的熟悉,我很確定,這部電影跟尤金歐尼爾的劇作必然有某種臨摹似的、甚至翻拍似的聯繫,一如他的《星塵往事》是臨摹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的投影、《藍色茉莉》(Blue Jasmine)是翻拍《慾望街車》的殘片那般。

 

我首先聯想到的,是《榆樹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

這是尤金歐尼爾在1924年的劇本,以神話《希帕利塔司》為原型,敘述十八世紀的新英格蘭農人蓋博一家彼此爭奪種了榆樹的肥沃家田。榆樹是自然的豐饒,卻也因而喚醒生命深處的野性,讓一個本來就關係複雜的家(繼母三任、子嗣三個)的親情被貪念與慾望吞噬殆盡,變成一個父恨子、子戀母、弟恨兄,屋簷下誰也不愛誰的悲劇。

在《愛情摩天輪》裏,新英格蘭被轉換成了康尼島(Coney Island)、榆樹被轉換了摩天輪,農田被轉換成了主題樂園,漢普蒂一家這個美國家庭追求的貪慾,則從田產的不自足移向了都會生活成份的不滿足。金妮是現代掏金潮的失敗者,像蓋倫兄弟一樣遠赴西岸,卻在好萊塢一事無成而黯然。屢屢勾引都會男女前來渡假的摩天輪和樂園的霓虹閃爍花花綠綠,對金妮而言想必刺眼,因為它既是妨礙睡眠的窗外光害,也是曾有機會擁有、如今卻看得著享不到的生活餘裕,靠再近都不屬於她。在康尼島當一個夏天的過客是盡興,在康尼島定居二十餘年卻依舊是過客的心,卻是地獄。

 

其次能聯想的,則是《送冰人來了》(The Iceman Cometh)。

這個劇本成書於1939年,歐尼爾此時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近乎退休。此劇沒有在華語地區出版過全本,也從未有過上演;直至影評人前輩牛頭犬告訴我,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曾靠主演此戲在1990年代轟動倫敦東區,我才首次知道此劇和電影有關係。然而對《愛情摩天輪》的影響,卻是無比明顯。

這齣劇的情節是這樣的:一間酒店聚集了一批事業家庭雙失敗的「魯蛇」,成日爛醉無所事事,生活重心通通放在幻想有一天會重新飛黃騰達,恢復失去的榮耀。某日,推銷員來到酒吧,喚醒了所有人出去再一次面對現實,將想像付諸行動。然而,他們離開後又返回了,帶著受挫的心重回酒吧垂頭桑氣,而且過的比以前更糟,因為酒吧的酒喝來再也不香,幻想再也不甜美,一切都不對勁。直到他們聽說推銷員原來是個瘋子,幻想才再一次發揮作用,他們再度開始天天喝酒。

「幻覺是生活必須的止痛劑。」環華出版社的當年翻譯,對此劇下了如此蔽語。所以,金妮收到米奇的生物禮物,吹噓「我當然知道歐尼爾是誰,我親自演過《送冰人來了》!」的一幕,便顯得十足諷刺──如果她真的演出且熟讀了這個劇本,難道沒有察覺到,她的生活態度和她演出的角色是如此相像,自我欺騙的令人滑稽?


更多時候,《愛情摩天輪》則是尤金歐尼爾和導演伍迪艾倫的自身經歷的重疊疊影。

寫伍迪艾倫電影的影評,很容易讓影評人變得懶惰,因為他的電影太多、太頻繁、太固定、又太愛反反覆覆提及自己的私生活,導致大家多年來對他的一切已經如數家珍,也為無限上綱的作者論信徒提供近乎無限的搬弄素材。。如果你讀到一篇伍迪電影的影評,通篇充斥以下這種小學生式的造樣造句──「比上一部好」、「比上上一部糟」、「這一幕跟《曼哈頓》很像」、「那一幕跟《漢娜姊妹》不像」、「這是《愛與死》版的《愛與罪》」、「這是《丹尼玫瑰》版的《開羅紫玫瑰》」、「很伍迪」、「很不伍迪」──別懷疑,通常這就是寫手在發懶,亦或根本無才沒法動腦子又想充版面,只能講講這類好像看得很懂說得很高的上綱,其實對眼前這部片什麼也沒評論到的廢話。不信點開其他篇來瞧瞧,絕對屢試不爽。

男主角米奇是個大學戲劇班的碩士生,以海灘維生,以海上生活為夢想,這些設定移花接木自尤金歐尼爾的親身經歷:出身戲劇世家、大學修讀戲劇、最後卻成為水手遠行、日後作品不時出現海軍和對海上生活的懷憬。不過,歐尼爾讀的是普林斯頓,米奇讀的則是NYU(紐約大學),恰好就是伍迪艾倫讀過而被退學的那一間。在康尼島定居是伍迪艾倫的真實童年,《安妮霍爾》便出現過一次他的連環抱怨,抱怨家裡隔壁有根摩天輪是多麼叨擾一個孩子的神經,只差沒放火發洩。

同時作為尤金歐尼爾和伍迪艾倫的雙重化身,米奇的自導自演身兼旁白也就理所當然,因為某個層面上,《愛情摩天輪》確實是「他」創造了的「作品」。


「我在寫我的劇本,作為一個通俗劇愛好者,我酷愛偉人和俗人這種角色。」米奇的這段片頭自白,無獨有偶,恰好也是尤金歐尼爾、伍迪艾倫和希臘神話故事的共通特質,皆對人性敏銳細膩,卻又樂於放入亂倫、謀亂、殺夫、殺子這類聳動的超常情節。

在《愛情摩天輪》裏,這三者的關係形成了有趣的「預兆」。如果說尤金歐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藏了《希帕利塔司》、《長路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藏了《伊底帕斯王》等,旨在揭示預示人類歷史過了千年,依舊沒從這些千古公式的先讀中學到教訓,不停的明知故犯重蹈覆轍。那麼,伍迪艾倫的《愛情摩天輪》便是讓尤金歐尼爾自己變成希臘神、其作《榆樹下的欲望》《送冰人來了》變成了神話本身,諭示了米奇和漢普蒂一家明明清楚這些劇作的內容,卻絲毫沒有自省的踏上和劇中人相同的悲慘命運。知而不自知是人性最大的悲哀之一。

亦或,他們不是無知,只是吹牛。米奇自稱編劇,卻從未在觀眾面前握過筆,他的旁白可能只是「帶有象徵性」的不誠實瞎扯;金妮自稱演員,卻從未在觀眾面前登上臺面,在西岸演過《送冰人來了》可能只是另一個吹噓身價的謊言。即便不是,金妮顯然並也沒有她吹噓的那麼傑出,否則她讀過演過歐尼爾的劇作如斯多年來,何以從沒警覺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跟劇作情節如出一轍,像劇中人重蹈希臘神話的悲劇那般重蹈他們的覆轍呢?這種不自知,就像她沒有發覺那些拍在她臉上的極度浮誇的三點打光(Three-point lighting)一樣,虛幻到令人發噱。


三點打光──這是本片另一個有意思的致敬(揶揄)典故。

三點打光起於電影片廠,是非自然的產物,本片拍在演員臉上的大藍大紅,使用之多,顏色之艷,更是刻意明示觀眾這是假光刻意到只差沒把燈管入鏡的境地。

美則美矣,目的何在?表面上說,這是呼應了米奇那句「我將在接下來的故事使用大量的象徵」,將文學辭彙的象徵視象化。細一步說,這是借鏡了三點打光的歷史起源:古典好萊塢的片廠時代。1930年至1960年間,片廠廣泛運用著三點打光來為明星演員的銀幕風采增勢添風,恰好便是金妮前往演藝圈想闖出一番事業的時期。

可以想見,對金妮而言,明星光環很可能不是一個虛詞,而是直接意旨三點打光這種肉眼可視的光源,三點打光在她心目中便代表了榮譽,比康尼島上閃爍的廉價霓虹燈珍貴百倍,即便康尼島的燈源於自然和她的現實。所以,每當她開始在親友面前「入戲」──在沙灘的跳板下和愛慕者告白、在臥室和沒有血緣的女兒談判、在飯廳和情夫侃侃告解──打光便應時而生。因為該時該刻的她相信,她不是一個服務生,只是一個扮演服務生扮了二十幾年的演員,只要劇本時機對了,一聲令下高潮戲上,她便能立刻搖身一變,重新濛上應得的耀人光彩。

但是,片廠永遠不會是現實,現實眾人永遠不會看見金妮想像且想有的三點打光的妖媚,他們看見的,只會是一個被好萊塢拒於門外的無名演員。她只能繼續當回她不想當的那些角色:一個陪伴有餘激情不足的丈夫的妻、一個得自己燙戲服的服務生、一個米奇口中的the woman who lost her soul。曾以為即將榮耀自己的摩天輪光芒,最終依舊變成了僅是干擾睡眠的光害。


在電影的片尾,金妮濃妝豔抹的對米奇上演了一段自說自話的獨角大戲。影評人肥內形容,金妮的演員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是在模仿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古典好萊塢時代的當家花旦),而且模仿的拙劣又失敗,「Kate怎麼樣也不會變成Bette」。

有趣的是,就劇情而言,金妮的模仿愈是格格不入,愈能顯露她的藝路跌跤其來有自。金妮和兒子說,好萊塢不要她不是因為她沒實力,只是這個時代不需要她這種演員。乍聽之下硬嘴,但仔細想想,或許真是如此,因為凱特溫絲蕾著實沒有古典女演員的身段,當代主流的方法論演技(Method acting)也難以在當時的古典好萊塢吃的開。

如果金妮真的有演戲才能,只是不被那個時代的觀眾給接受呢?這樣演戲的金妮被米奇和當時的好萊塢評為拙劣,這樣演她的凱特溫絲蕾卻在2017年獲得了觀眾(包括不少好萊塢人)的滿堂彩,不諷刺乎?金妮的生錯時代的感慨,竟其來有道理了起來。金妮對米奇演出這齣大戲時是1950年代,恰好便是古典好萊塢逐漸瓦解、伍迪艾倫開始入行的時間。如果金妮真有其人,有興遇上真的也在康尼島長大的伍迪艾倫呢?如果伍迪照著調教凱特溫絲蕾的方式調教她,她有沒有機會在即將來臨的時代發光發熱呢?

只是,命運就這麼擦身而過了。作為親眼見證古典好萊塢沒落的遺老,這個時不我予的時空安排,顯然是伍迪艾倫又一次的,略顯惡毒的後設玩笑。


(本文獨家刊登於開眼電影網eWeekly)

 3 ) 欢乐之地上演的悲情故事

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金妮与二婚丈夫哈姆迪在游乐场里工作和居住。丈夫的女儿卡罗琳娜逃离黑帮大佬,回来投奔父亲。丈夫为了修复父女关系收留了她,这给金妮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不确定性。此时的金妮正在与海滩救生员、贾斯汀·汀布莱克扮演的米奇热恋,甚至考虑抛弃家庭与他私奔。米奇并没有认真对待金妮的感情,他只是利用花言巧语哄骗她。在遇见年轻漂亮的卡罗琳娜之后,米奇移情别恋。金妮知道之后,在嫉妒的折磨下做出了并不明智的选择。

能看出导演不喜欢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金妮有文艺梦想,她想当演员,不甘心与丈夫困守游乐场,她甚至瞧不起他。她寄希望于爱情,而爱情辜负了她。卡罗琳娜先是委身于黑帮大佬,却又逃走,在见到帅哥之后又忍不住勾搭上手,她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将家人置于危险的境地。她似乎离不开男人,而男人辜负了她。哈姆迪一心与女儿修好,却不顾妻子的感受,对妻子的反常举止视而不见。他在事件中并非毫无责任,他的自以为是难逃其咎。

如果非要选一个导演有所青睐的人物,那只能是米奇。这样一个浪荡子,梦想却是当一位作家,自我定位为知识分子。对于自己招蜂引蝶的行为,他只是当作丰富阅历和积累素材的手段。导演对他有所指责,但还是忍不住把他当作自己的代言人,让他打破第四堵墙向观众讲述人物的想法,甚至不无得意地讲解自己的导演意图。

本片最可圈可点的是光影的处理,运用了很多室内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喻示人物的感情和关系。这种手段不算新鲜,但胜在足够巧妙精致。影片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游乐场,一方面让室内光线的多变有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讽刺吧:在欢乐之地上演着背叛和嫉妒的悲情故事。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4 ) There is no wonder ever

放心,我的影评从来没有剧透。
我在北京经历的最后一个BIFF就是以Woody Allen的老黑白片《曼哈顿》作为我最后一个北影节的ending。我到曼哈顿的第一个NYFF,闭幕影片还是Woody Allen,是他的新片《摩天轮》。看,人生就是一个wonder wheel,慢慢地转啊转。
故事发生在康尼岛。康尼岛我还没有去,据说就是纽约人的北戴河--从电影里看,确实是浮夸肤浅的美国版北戴河,熙熙攘攘,游客如织,沙滩上白花花的身体没有美感,只像是待下锅的饺子。看来有必要在盛夏去闻一闻绝望又挣扎的海风是什么味道。一句话总结,这话我说过很多次,老Woody从来不让人失望:他一如既往地戏谑着诗人,剧作家,演员,导演,自以为是的,神经质的,与爱情相关的一切,以及轻易击碎屏幕对面的我自己,every time。
因为并没有看过Woody所有电影,我只能狭隘地解读下去--反正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他的片子里我特别喜欢两类(应该还有更多类型我懒得去查了):A.狗血喷头荒谬绝伦的片; B.极致自恋无情无义谈恋爱的话痨片(他自己和黛安基顿);还有又狗血又话痨的A+B。
《摩天轮》属于A。Kate还真不适合去演B类的,Kate一看就不是那种内心成熟到可以轻轻浮浮去耍嘴皮子的(Diane Keaton就是),她从来不是谈恋爱,她是以命换命地爱,从Titanic就是。所以这样的故事(狗血程度满格),选Kate超棒,我很希望我是看片子之前就能分析出这是部狗血片,但是我一般看电影前要清空大脑的。
老Woody这次很贪心,他几乎把所有年龄段的状态都讽刺了一遍:15岁女人,25岁的女人,39岁女人,20岁男人,以及各种中老年男女……所以请不要担心在片中看不到曾经或现在的自己。只说Kate那个角色吧,显然她是演39岁的那一个。75年生,Kate一点不怕岁月肆意钻进身体爬上脸庞,因为她的目光仍然如20岁般燃烧着。她的角色也是一样,几十年来做着梦,悔恨着背叛,忘不掉旧爱,不甘,妥协,想爱,再背叛,再爱,再被背叛,再受伤害。故事是怎样的根本不重要,因为老Woody在嘲笑整个人生。你我的人生。
可是为什么还会热泪盈眶,是因为在最不妥当的地方听到非常遥远的《You belong to me》,还是他的嘲笑穿过屏幕再次击碎了骄傲的人。
我反省了一下,观影过程中我竟然好几次觉得Kate会不会崩溃会不会想不开会不会跳海,我真是被狗血冲昏了理智!Woody啥时候给过这样的结局,怎么可能,当然是狼狈地活下去,或者狼狈为奸地活下去,哪怕再残破,再颓废,再无济于事。There is no wonder ever。她毁了她的前半生,但她仍然过不好后半生。那个和自己过不去的原因,其实才是永远目光如炬的理由。
P.S. 音乐加十分的话,灯光加一百分。我太爱这片子的灯光了,头一次爱一个片子的灯光……
片子结束了,我多坐了一会儿,老Woody并没有忽然出现,我迅速走进了曼哈顿的秋夜。
P.P.S. 我那么爱摩天轮,感觉自己的爱好也被戏谑了一把。讨厌。

 5 ) 口碑不重要名誉不重要活着继续拍片才重要

忘记哪里看来的, 说WA的拥趸一年等他一部电影,性质就像北美过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都是一小拨人热烈而谨慎的狂欢,并且随着“政治正确”之风越吹越劲,狂欢也越见争议。

在我私心看,2016算是WA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大年了:大师Vittorio Storaro掌镜为他拍了Cafe Society,美术置景一流,大片级的投资预算,更重要的是这是WA第一次用数码拍摄(在大师Vittorio Storaro的劝说下,不然老头很可能用菲林拍到死),虽然故事情节还是三角恋四角恋最后大家都不要恋的那一套,但是技术层面来说简直可以称为wa的阿凡达;除此之外还猝不及防在亚马逊上了一部六集短剧,虽然自称签完约就后悔了,但是毕竟赶了趟时髦,用亚马逊的钱拍了部毛主席语录满天飞的电影,然后分拆成六集,美其名曰《六场危事》,最重要的是老头子终于出镜了,演的还是自己最擅长的怕死的知识分子,这类角色可以说是wa和观众长年达成的默契,只要他一开始结巴,我们就知道闹剧要发生。

但是到2017年,运气就不是那么好了。 imdb上显示《摩天轮》两千五百万投资,净赚才一百多万,评分倒是和近几年的《无理之人》《魔力月光》持平都是六分多一点(低于前几年的热门《午夜巴黎》和《蓝色茉莉》)。票房和口碑其实都不是wa本人在意的,但电影上映时正好遇到轰轰烈烈的#METOO,没想到肥温此刻非常适时的蹦出来说自己后悔拍了这部电影,ellen page称自己2012参演wa的《爱在罗马》是“职业生涯最错误的选择”,就连90年代 的《非强力春药》女演员Mira Sorvino在揭发了weinsten之后也停不下来的亲自写信表示再也不会和wa合作。然后亚马逊取消新片《纽约的一个下雨天》在院线的上映,据说只会放在网络上播映。一下子WA好像变成了人人喊打的weinsten第二,名流们为了政治正确都要表个“后悔”“遗憾”“愤怒”的态。

用“墙倒众人推”来形容这场讨伐可能有点过激,但势利眼真是好莱坞的第一症候。2017年并没有任何新的证据confirm wa确实性侵了养女dylan farrow,但是乘着#METOO的顺风车,这条1992年离婚夺子战中爆发出来、2014年得到更新的养父性侵养女的指控就又被炒了一遍。2014年dylan亲笔写信到《纽约时报》控诉wa时,也质问了当时在拍《蓝色茉莉》的Cate Blanchett “怎么能对这样的行径视而不见”, guess what, Cate还真的就视而不见了。但是Boom, 2017 出了Harvey Weinstein,出了Kevin Spacey, Dylan Farrow又上了电视接受采访,质问Why has the #MeToo revolution spared Woody Allen, 舆论就突然转了个头,好像“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似的,2016年与wa合作的肥温,在经过了 #MeToo和Timesup运动的洗礼后,在2017年末坚定了站在了wa的反面,完全不顾自己主演的《摩天轮》正在上映,以及影片拍摄的时候她可是口口声声说wa是一个“内心住着个女人”的男导演。

我本人是无法去除粉丝滤镜来看《摩天轮》,只能拿这部片和wa的同系列作品做比较:心怀艺术梦的半老徐娘企图通过婚外恋改变命运却落空,做到最精彩的应该是80年代的《开罗紫玫瑰》,彼时wa的缪思米娅法罗饰演大饥荒年代一个痴迷电影的主妇,与从电影院银幕里跳出来(literally跳出来)的探险家男主角拍起拖,却又被饰演该男主角的现实生活中的演员截了胡,一下子陷入魂穿肉穿同时穿的三角恋,最后男演员却抛下她回到好莱坞继续拍片,而男主角也跳回到了银幕里继续自己的探险故事,只剩米娅法罗继续在影院痴傻做梦。《开罗紫玫瑰》应该是wa作品里最受评论界欢迎的一部,毕竟八十年代戏里戏外穿来穿去的梗在当时还算很新奇(现在看也完全不落俗套!),而米娅法罗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演出也确实在所有wa的失心疯女主角里独树一帜。和米娅法罗一比,肥温在《摩天轮》里的表现就少了一些令人心碎的气质。同是主妇梦碎,wa的顶尖女主角标配是瘦而突出的颧骨(参见戴安基顿、米娅法罗以及最新的Blanchett ),而肥温比较厚实的躯体和肉感的脸蛋让她更富有地母色彩,却难以表现wa电影里女主角常见的小动物的仓皇和神经质,那饱含欲望的眼与唇与胸与臀让她更接近《欲望号街车》里的布兰奇,然而荷尔蒙并不是wa的名片,怕死才是。虽然肥温已经竭尽所能的演出了一个心有不甘的中年女人在情爱中挣扎的全过程(甚至有评论说她一人撑起来了整部戏),但不得不说最后一场她面对爱人离去重新回归庸常主妇生活时,我心里涌起的不是“梦碎了无痕”而是“反正她死不了”。

米娅法罗在《开罗紫玫瑰》

《摩天轮》里的温斯莱特简直是在致敬《欲望号街车》里的费雯丽

《摩天轮》的故事结构虽不俗(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商业片相比),但也是wa把自己的心声喋喋不休反复吐露的典型之一。就连本片值得称道的背景设置(amusementpark in Coney island during 1950s ),也是wa屡用不鲜的怀旧招,毕竟30年代的布鲁克林、70年代的曼哈顿都被老头当成主题拍过,而 Coney island正是最受欢迎的《安妮霍尔》(annie hall)男主角alvy singer的出生地,当初在给《安妮霍尔》堪景的时候,wa看到了 Coney island 游乐园里的Thunderbolt(就是现在叫“谷木游龙”之类的过山车),于是决定把alvy singer的童年设定于此。这样看来,要说《摩天轮》里到处放火滋事的女主角之子,长大了就是70年代和甜心安妮霍尔谈恋爱的alvy singer也是可以的。

你看,一个名导演片子拍多了就难免相互有勾连,日子活长了就肯定有传闻。wa在这两点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就连一贯在影评界认真严肃的《村声》<village voice>也在揣测《摩天轮》是wa在拿自己和米娅法罗的一段关系做文章(男文青先与母亲相恋,却最终情定女儿),而让人头疼的纵火犯儿子则可能是在影射将weinsten推下神坛的Ronan Farrow(wa与米娅法罗之子,用几个月的时间报道weinsten多年性侵女演员的丑闻,最终引发好莱坞的一场大清算和社交媒体的#metoo运动。Ronan Farrow多年来一直坚定的站在母亲米娅法罗和妹妹Dylan Farrow一边,视父亲wa为仇人。但也有传闻说Ronan并非wa亲生子,而是米亚与前爱人Frank Sinatra所生—— 看Ronan本人照片就懂,wa能生出这么俊俏的男孩,确实有点难)

以83岁高龄还能让评论界对自己的情爱生活表现出如此浓厚兴趣,wa应该算是好莱坞第一人了,然而他自己在意吗?以他半个世纪每年有一部电影上映的工作效率来看,应该是无暇顾及世人眼光的,毕竟还要去俱乐部吹黑管,还要去看尼克斯的球赛,还要跑步,还要用打字机哼哧哼哧把从不枯竭的idea写出来再粘贴成剧本,以及最重要的,要永远怕死,永远怀着这份恐惧问他的观众,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活着没什么意思我却这么怕死。毕竟,在他与伟大之间隔着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名誉口碑与性丑闻。

 6 ) 当一个男人对你漫不经心

如果在这部电影之前,看过伍迪艾伦的另一部《赛末点》,可能就会更加理解其中的剧情。

同样是在剧情末尾,加入了犯罪剧情。

赛末点里,一心想维系上流关系的男主,却被性感的女演员斯嘉丽吸引。他既想在偷情中释放生活的压抑,又不愿意跟出身富豪家庭的妻子离婚。最后,怀孕的情人斯嘉丽逼迫她选择,于是他决定置她于死地。

摩天轮里,以为可以摆脱婚姻,想跟小鲜肉共度余生的凯特姨,发现鲜肉喜欢上了丈夫和前妻生的女儿,因妒生恨,让自己的继女消失,被人抓走。

他们的行为都逃过了法律审判,电影就此落下帷幕。

但这两个剧情,都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手法告诫女人:情欲,只是情欲,不要想太多。

斯嘉丽无疑是绝美的,性感至极,有她在的地方,满满的荷尔蒙味道。但里面被她深深吸引的两个男人,贪她的身子,却都没有娶她的诚意。原因很简单,当女人过于情绪化,就会以至于显得无脑。

激情一旦退去,无脑就会显得可怕。

凯特姨饰演的角色更加,年轻时候是舞台剧演员,却因出轨,毁了事业家庭。中年后无奈做起了餐馆服务员,找了一个胖子依靠,靠着咒骂与阿斯匹林的镇痛过日子。

遇见一个学戏剧的小鲜肉,以为找到了知己。百般讨好,甚至偷了丈夫全部的私房钱给他买了一块表,以为他会高兴,结果对方避之不及。因为,对方不过只是把她当成生命体验的素材罢了,绝无半点想要担负她生活的意愿。

所以,女人啊,你最大的敌人不是爱情,而是情绪。

一旦在情绪中,就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是谁,世界是怎样的,以为全凭那一点情感就可以得到一个人,继而得到一切。

而男人就算在情欲之中,也不大会忘记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不会忘记现实。

所有的狡黠与漫不经心,都只是因为不怎么爱而已。因为他们真正在心里盘算的,是自己的前程。

说到底,惟有能掌控自己的人,才有资格谈论爱情。

 短评

感情是最廉价的消费品,尤其对失败者来说。造梦手段包括灯光、音乐、美术,使得整个波澜不惊的故事看起来充满“摩天轮”色彩。如果你没有予以托付的终身事业,一段将就的婚姻不能成为挡箭牌,表面优秀的男人将随时轻易地攻陷你的生活。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常常难以约束自己。等待拯救等于坐以待毙

7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美国#999. 摄影有多好,这部戏就有多令人糟心。演员基本没有一个讨喜的,贾老板怎么看都是个业余选手,肥温又太过用力——看看大魔王在[蓝色茉莉]里面的表现就知道差距啊。当然如果非要把剧作往老头自己的八卦上面引就有些好玩了(问题伍迪艾伦又不是洪常秀……)。几乎所有的赞美都可以送给摄影,作为元叙事的贾老板独白“象征手法”体现为斯特拉罗式的强戏剧化表现主义用光,跟颇为舞台剧化的表演也算比较搭,当然红蓝对比这么用才真是惊人的准确和动人。

1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延续《蓝色茉莉》的神经质焦虑,一个随时处于分崩离析的家庭在经历戏剧化转折后是否能回归日常轨迹(恰似处处着火),台词不无精彩(尤其是对欧尼尔的致敬),温丝莱特的演绎也相当游刃有余,但整体仍流于浅白腻味,翻来覆去的欲求不满与神神叨叨合格水准;愈发鲜亮的滤镜刻意凸显非现实感。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Kate这种程度的表演连个提名都没有?

20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推荐

嘉年华式的凄凉感。导演作品中喜剧与悲剧的界限愈发模糊,从热血沸腾的表达者转变成伺机窥视的沉默者,以混合着鄙视、嘲讽、同情与钦佩的视角冷眼观察一切。他用沉甸甸的前尘往事填满人物,再用一根稻草令其崩溃。失败是所有人的,无人幸免于难。 导演八十多岁了,不为名不为利,跪求好莱坞放过他。

2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你以为耳鬓厮磨的盛夏就是爱情,情话荡漾的园林就有喜欢。你以为男人是神祇拯救无望的爱情,感情是涟漪激荡命运的喜欢。生活的耳光还是不能把女人打醒,男人只要旁观朋友提点就能顿悟。以为爬升到摩天轮顶端,其实是追不到的旋转木马。穿上最美的白裙,却把刀指向自己;烧了最旺的营火,终把自己焚尽。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哪里轮得到我认命,是命运在我最破碎凋敝的时候认领了我。爱情、戏剧、诗,都是生活的阿司匹林,一日食七片,也阻止不了摩天轮回到地面。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舞台化的镜头和表演。故事老套,从内容到风格完全复古。温斯莱特完美,贾斯汀是个花瓶。coney island版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同样的主题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去阐述,是陈词滥调还是重新思考。

30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蓝色茉莉的歇斯底里,伍迪艾伦电影一贯的文艺渣男,还有Storaro亮眼的色彩,算是小老头这几年整体观感比较不错的片了

35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算是很正经的剧情片,是老伍迪从80年代开始就沉迷的“因果报应”系列故事的延续。对生活不满的女人,期望爱情拯救自己离开泥潭,但这种虚无缥缈的期待,伍迪艾伦是不信的:在康尼岛的霓虹灯下,“爱情”油腻又虚幻,无力得简直可笑,所有的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伍迪艾伦的电影值得说的太多了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NYFF55先睹为快 我温女神和老头都到场了 重金闭幕场刷得值! 老头敲黑板教导我们 要以Eugene O'Neill思路解读 摄影极棒 高饱和度鲜艳的画面 开场的Wonder Wheel堪称范本 光影的转变 特写和半侧面与以往不同 有效增添了场面的紧张感和潜在冲突 情节还是如预想般浮夸 但我温女神演活了微妙的阴暗与神经质!

40分钟前
  • kidpt
  • 推荐

非常耐人寻味的爱情剧情片 运用色彩和灯光轮流映衬气氛 一如歇斯底里的女主追求的爱情忽明忽暗 在错误中活着并期待有个人对你的爱情能够强大到拯救你的生活是不切实际的 一如片名“摩天轮” 看似梦幻美好 但总要再次踏上地面

45分钟前
  • Dacrygelosis
  • 力荐

伍迪艾伦的新片本质上是一部发生在银幕上的舞台剧,主场景内使用不同色调灯光强调出不同氛围与情感的设计反映出DP对素材充分地挖掘呈现,伍迪老练的调度与指导自不必说,没有被赋予善恶的角色桎梏于不断升级的情境中必须在行善与作恶中做出选择而逃脱,强烈的存在主义焦虑也依然是他的作者印记之一。

46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老套的剧情,不外想说:女人无论20岁,还是40岁,总在指望爱情来搭救自己下沉的人生。在爱情里,她们精明又愚蠢,精明到愚蠢,卖弄精明时尤其愚蠢——但我对这种老生常谈,真的腻歪了。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65/100 好莱坞制片工业说如果观众不喜欢你电影的主角,那商业成绩基本上就完了。伍迪艾伦当然不管这套,他在摩天轮里塑造了一个有点像布兰奇的女人,只是几乎一点被观众同情的余地都没有给她留。

5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满街都是包法利夫人,满街都是安娜卡列尼娜。大人们打骂孩子,自以为理智,却不知道孩子玩火,只是烧掉些垃圾,自己却玩着弥天大火,烧掉了整个世界。

5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虽然小老头儿永远都在拍婚外情,但这故事也太俗套了吧,肥温用力塑造的崩溃女性形象也没有超过“蓝色茉莉”。最成功的大概就是五颜六色的画面了,其余都是浮云,尤其是爱情。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女人总希望寄托于下一段所谓浪漫感情来拯救自己的生活从根本上就是幻觉。摩天轮上不管看到多炫丽的景色那也只是有限的,落地的那一刻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冰冷糟糕的人生,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陈词滥调的剧情,舞台化风格的表演,絮絮叨叨的台词对话,复古化的腔调和光影色彩调度加分。★★★☆

1小时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JT的演技就像他在片中的角色名,需要重回米老鼠俱乐部磨炼。KW表现突出,但总觉得有些别扭,可能是电影总体效果太像“演”出来的了。IMDb上有人说这部电影要是在四十年代上映,可以由Bette Davis饰演Ginny,Eugene Pallette饰演Humpty,Errol Flynn饰演Mickey,这个想法真是绝了。

1小时前
  • 未沙丈雅
  • 较差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伍迪作品序列里的倒数第二。舞台剧风格的调度、表演方式+色彩饱和度、光影双向变换尝试等玩法变成了双刃剑,时而惊艳时而灾难,连带着四位主演处在奥斯卡与金酸梅时刻切换状态。格调主要输在故事撑不起,实在太俗套了,印象里伍迪这种主题都拍到烂了,锐气全无,只剩狂躁与套路。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