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

剧情片香港2018

主演:曾美慧孜,陈湛文,陈万雷,麦强

导演:陈果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夫 剧照 NO.1三夫 剧照 NO.2三夫 剧照 NO.3三夫 剧照 NO.4三夫 剧照 NO.5三夫 剧照 NO.6三夫 剧照 NO.13三夫 剧照 NO.14三夫 剧照 NO.15三夫 剧照 NO.16三夫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10-04 02:28

详细剧情

本片是香港导演陈果妓女三部曲最后一部(《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本片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妓女在香港的一条船上生活的故事。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性欲和三个丈夫,她将自己地献身于她的工作。用性来讽刺时代,这部电影充满了强烈的欲望。

 长篇影评

 1 ) 绝望

撇开政治不谈,这是我看的难得的几部压抑的让我透不过来气的华语电影。影片里白花花的肉体,大量的性爱的描写和阴暗的镜头对比更加深了这种压抑感。女主角除了叫床声和几个简短的单词之外,没有任何的台词。老三,却以一种悲剧英雄的方式,成为整部电影里唯一的光芒。

影片一切一切的开始,源于老三对于一个人尽可夫而又智力存在障碍的妓女那执着到近乎病态的爱情。为了能够凑足7万,老三选择盗取刚下葬坟墓里的东西来换取巨款。少有的温馨在老三和女主角在船上看海边远处的灯火,老三信誓旦旦,发誓自己一定会娶她。在老三的世界里,只要攒够了足够的钱,就可以拯救自己喜爱的人远离魔窟,可以带她到陆地上,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血脉传承。他不在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不在乎自己的兄弟给自己戴上的一顶顶绿帽子。也许他可能只是想像小孩守护糖果一样,要把人生中难有的温柔紧紧的攥在手里,不让他人也获取。

然而希望很快破灭,小妹不适应陆上的生活。她的欲望生猛,强烈,如野兽般将老三吞没。巨大的高楼,如海洋般的欲望,让在卡车里的老三显得渺小又愚蠢。他近乎所能地想满足她的一切,最终却只能被掏空身体。而小妹,就像海里自由的海豚,她只属于自己适合的世界,一旦上岸,便如同脱水的金鱼,丧失了任何的活力。

深爱着小妹的老三,最终带着小妹回到船上。当得知一切,他仍然没有放弃小妹,而是选择陪她一起。一次次,小妹不断以更大的欲望将老三的底线摧毁。慢慢得,老三也变了,变得如同老大老二一样,在外人眼里荒唐而没有道德。他亲手把自己最喜欢的人一次次送走,看着陌生的人,自己的朋友,海里的生物,在船上,在海里,在陆地上与自己的老婆交合。在最终空的部分,小妹的欲望彻底无法填补,老三似乎再也无计可施,影片整体色调进入了黑白,只有身着红色的小妹在船头驻足。

嘶吼,旋转,反抗,迷茫,选择,在命运面前,有些人也许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错误的爱情,也许生下来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也许是在一次次生活的重击下丧失底线,为了自己的追求一次次妥协原则。

 2 ) 曾美慧孜,咸水中跃起的女神

最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达不成的事,到不了的理想国,比如大陆影迷很难在电影院里看到一些电影,它们要么被“剪刀老爷们”搞到支离破碎,要么干脆被拒之门外。

如今的电影业是个黑暗童话,蒂姆·波顿宛若先知。

就像最近很火的曾美慧孜的成名作《三夫》。

拒绝你当然有各式理由,性爱太大胆、政治非正确、少儿不宜、淫秽又低俗、涉及封建迷信……总之就是防狼一样防着,何况是陈果这种上过黑名单的不受欢迎的男人呢。

一代一代的影迷不得已成为资源盗猎者,法不责众,只是对不起创作者。我们欠的电影票又何止一张两张。

这几天,熟肉出来了,大家伙都抢着要看,怎么样也是给陈十八师傅捧场。

看完的人好多都说:“受不了,受不了,从头到尾都少儿不宜,哪里有故事,看到的一场连一场,都是白肉炒白肉”。

大家都比较纯情,好像还未成年一样,好像关上门不做事了一样。说的跟真的一样。

人能做出来的是事,有什么受不了的,不过是觉得涉及了一些禁忌话题:乱伦、一妻多夫、性瘾之类的。

但是,关键也不好只看表面啊。这明明是个寓言,是个成人童话,是个港澳陆三地关系的讽喻。

你们难道还不了解陈果吗。他什么时候能改得了他暴烈的小脾气呢,一直都对海对岸看啥都看不太惯。

大厨老不烹饪,难免手痒心切,许多没有新作的陈果按耐不住自我致敬的强烈冲动:

《榴莲飘飘》中的《你我他她》的插曲在珠海的KTV里又响起来了,这是陈师傅在提醒大家,这是延续妓女三部曲的第三部来了,可千万别找不着北;

当然小妹腰上也系了一条红绳子,据说这是性工作者的古早风俗,系了一条红绳子代表没脱光,以后摘下红绳子好从良,《榴莲飘飘》里秦海璐演得阿燕就系了一根,纪录片导演徐童2009年拍的《算命》里,找历百程算命的妓女唐小雁也有一根儿,不过她是拿针穿进了肉里,更是惨烈;

《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烟花在第三段“空”的大澳海面上爆得绚烂多彩,这是告诉朋友们,我讲得还是“盛世幻境”那点事儿;

一开始两次出现的划船者,是不是让你想起《香港制造》中那些由退役士兵组成的业余划船者,让我们荡起双桨,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撸起袖子加油干;

《细路祥》中祥仔和阿芬在卡车里荡秋千看夜景,变成了小妹和老三在卡车里的狂野性爱。过去拍儿童片,现在搞成人片,这也是告诉我们,你们别抱什么心,就只能在这辆破车里翻腾;

《去年有个荷里活》里要剁手,这里又要剁手,也是,剁了手,也不赌了,也不闹了,安安分分守好钱袋子。

比起妓女三部曲头两部,观众显得有点不太高兴了,这也整的太咸湿了,over。

要说也是。第一部《榴莲飘飘》,毕竟以现实主义为底色,虽然后半段陈十八改不了BB本色,但基本上就是讲了一个赴港卖淫大陆妹的故事,腔调已定。广大百姓好接受。第二部《香港有个荷里活》虽然有一点奇奇怪怪的台词和隐喻,但表面上也照旧是个大陆妓女的故事,有几分政治寓言,但是整体还是写实。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陈果这次把两头都往极端推了一截,现实主义跌成自然主义,寓言攀上了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还很难得取得了基本平衡。之前陈果的片儿总是有几分怪,就像陈凯歌似的,欲言又止,不上不下,这次奇怪的台词少了一些,这个现代情色童话与政治讽喻片更加浑然一体了。

这次的故事,是一个有关低端性瘾的故事。也是一出底层悲喜剧。

悲的是,这种事我们也可能在周围听过,一个智力障碍的女孩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沦为男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性奴,乃至被买卖转手,甚至卖淫供养控制他的人,就是船夫老二那种软饭男。在这一点上,陈果用几近自然主义的笔法来展示底层边缘人的性欲,那些下了工来进行肉欲消费的工人、宅男、无业游民、独居老男人,无论你是谁,都能在那舟小小的船上买到温存,买到释放。曾美慧孜白花花的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呻吟声,一个接一个的面目不清的嫖客,一场连着一场的性爱接力跑,让人初看以为是真枪实弹,比三级片还三级片,真是许久没有的观影体验,感觉穿越时光进入了很多人怀念的80年代的录像厅。在这种低端性欲的展览方面,陈果以一种接近科学的、直白的自然主义去描画,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但是却唤不起太多性反应,当性爱成为为寓言服务的科学大观,没有感情没有氛围,只有机械动作,也就与香艳无关了。

从去年得奖开始,有些好事者嘲笑曾美慧孜靠三级片成名,我觉得,这属于淫者见淫吧。

一个女演员一生能碰到一个文秀、王佳芝或小妹的角色,都是毕生的荣幸。曾美慧孜比汤唯诠释得好。一个女人的身体发肤、意志荣辱应由自己作主。在银幕上浓烈地释放,是从咸水里跃起的女神。

一个有追求的演员拒绝裸戏,属于缺乏追求和职业素养,身体是他们的表现工具。

对于女演员来说,如果从未物化自己,你的身体是神与父母赐予,是纯洁的,高尚的,又何惧袒露。

当然不是为了裸露而裸露,不是为了满足下沉欲望而裸露,而是在职业生涯中,能够遇到可以从性这一人类根源问题上去诠释一个好角色,让自己的身体融入一个好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做女演员的终极幸运。

同时,我也很好奇,为何中国的女演员在中年以后就只能规规矩矩退居二三线,比如: 陈冲、蒋雯丽、张曼玉、刘晓庆,当同龄男性演员依然可以被尊为老戏骨时,她们却被贬入或自我发配于边缘地带。我们的国度没有欣赏衰老美人的传统,这是另一种根深蒂固的物化。而欧洲却有于佩尔这种可以演一辈子女主的女演员,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另一种未开化。

我们只有年轻的美人,还不想要美人裸露,老了更是要自动进入故纸堆,但人只要活着就是活生生的,但是却不再允许被表达。或许,这里是盛产活死人的邦国吧。你看李沧东的《诗》里,还坦荡荡地表现了老年人的性爱呢。

当然,在《三夫》里也有惊喜,喜的是,陈果还是原来那个陈果,配方也没变,在这个直白惨然的表面故事之下,依然是他不变的政治讽喻。只是这一次,他更加讲手法,不再是一汪浅滩一样的现实主义批判,而是走向了大海,以一个从卢亭和䗺家人而来的传说,让整个故事成为一出香港的现代情色神话。而且,这次的叙事结构上也不再平铺直叙,而是更具文学性,以“海”、“陆”、“空”的时空结构去展开情节的走向,并象征性地呼应着97后归后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是一出她从海中来的欲望童话,取自流传在南中国海沿海的一则香艳旖旎的卢亭传说。相传,卢亭人是东晋地方民变首领卢循的下属,民变失败后,一行人逃到香港大屿山一带定居,因修练“黄天大法”而化身成半人半鱼的妖怪,变成“卢亭鱼人”。虽然卢亭人多年来对普通市民没威胁,但南宋时宋宁宗下令对卢亭人进行灭族屠杀,幸存者日后成为蜑家人的始祖。他们终年生活在海上,就像《三夫》中的小妹那样。他刻意选择了一个看上去古旧的题材,让人想起沈从文的那些船上卖淫的湘西往事,就是为了借编织古老寓言来抒发深层的愤懑和不安。

据清代出版的《广东新语》中记载:“有卢亭者,新安大鱼山与南亭竹没老万山多有之。其长如人,有牝牡,毛发焦黄而短,眼睛亦黄,而黧黑,尾长寸许,见人则惊怖入水,往往随波飘至,人以为怪,竞逐之。有得其牝者,与之媱,不能言语,惟笑而已。”这与片中小妹的人物设定相似,你可以说她是只知肉欲的智力残障人士,也可以猜她是来自海中的卢亭人,所以,片中才出现多次拿网捕小妹,而且小妹还用金鱼自慰,丈夫们也想出来鳗鱼治“病”的法子,因为她很可能是一只鱼。

片中也多次出现海味,从片头出现的湿漉漉的牡蛎,到老二让小妹吃海螺生水,从扒皮鱼到金鱼自慰再到鳗鱼电茎,还有多次出现的海豚符号和小妹高潮时总发出海豚的尖叫,显示了陈果为营造一本现代海上情色神话不遗余力。当然,最直接的显示,还是他们一家五口在大澳海面赏烟花那段,三个丈夫互相起绰号,老大叫海龟、老二叫海马、老三叫金鱼、小妹是塌沙,一家子都是海鲜。而且,需要表扬陈果的是,他在找演员方面真的超级用心,不仅每一位的长相都完美呼应他们的绰号,而且小妹和老大生的儿子,真的和老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也是作者导演一丝不苟的匠心。

在影像方面,陈果也有进步,这部电影以灰色等淡雅的颜色为主色调,在海天一色之间,上演了一本绮丽迷惑的情色神话,有了一些欧洲电影的味道。很有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乘舟路经大奚山所作《卢亭诗》香艳浪漫的意境,“穿腮紫藤花无名,一大鲈鱼持向我”。在七彩霓虹灯与水色之间,是香港,这座无处抛锚的悬浮城市与无处安放的爱欲。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这是陈果“妓女三部曲”我最喜欢的一部,虽然仍有几句奇怪的台词来泄露本心,但却达成了自然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某种平衡。这是一出她从海中来的欲望寓言,让人想起“淫荡波妞”,而对演员而言,一个伟大的女演员必然遇上一个伟大的角色,曾美慧孜在银幕上实现了粗野的性解放,这是所有女性的幸运。

每一部陈果的电影,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政治寓言,每一位妓女都是大陆演员扮演,抒发的正是香港人心中“母亲是娼妓”的隐秘而痛楚的情结。珠港澳大桥的黑白结尾,呼应了海(珠海)、陆(香港)、空(大澳)的空间转换结构。红旗依然飘飘,那是我们漂泊的现在与未来。

 3 ) 陈果聊《三夫》:繁华盛世,隔岸观火

所有的盛事、灿烂、繁荣,和他们无关,他们在隔岸观火。

作为2018香港亚洲电影节闭幕影片的《三夫》,从题材到演绎都堪称陈果「妓女三部曲」中最特别的一部:片中女主角「小妹」是智力低下的女性瘾者,三个丈夫分别是她的父亲、耄耋长者和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底层人士,四人游走于「海陆空」,以拉客方式为小妹「治病」,片中的色调随着情节推进渐显沉郁直至完全变黑白,在片尾,四人在夕阳下苦觅前路,茫然不知所踪。

《三夫》引发讨论潮,一是因为女主角曾美慧孜的大胆出演助她获得今年金马奖影后提名,二是情节设置及大尺度演绎多少令女性观众不适,第三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片中隐喻,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复杂解读。

为何选择在此时此地推出这样一个故事?片中的细节又如何一一落实?我们有幸访问到陈果导演,请他亲自为观众解惑。

Q:《三夫》的故事从何而来?比起「妓女三部曲」的前两部有怎样的突破?

Fruit:其实我2001年拍完《香港有个荷里活》后就想要拍「妓女三部曲」的第三部,但当时很多东西没有想通,继续拍妓女这个主题又怕重复——之前第一部《榴莲飘飘》比较写实,第二部已经魔幻了,第三部如何和这两部完全不同呢?都很难想到。

后来我看了沈从文一部短篇小说,叫《丈夫》,里面讲三四十年代的凤凰城,人们在吊脚楼中做交易……沙士之后我就去到当地考察,觉得环境很漂亮又有水乡味道,后来觉得在国内很难拍这样的题材,拍民国戏制作费又不够,就推翻了,但觉得那个气氛和大澳比较接近,附近的坟场、火车也都几乎没被拍过,所以等到人物成熟,就在香港开机了。

女主角的设定,当时我就想,妓女题材如何能有突破呢?不如考虑这类人群(智力问题+性瘾患者),因为我也不想逼良为娼(笑)。「三夫」的话,故事既然这么「低端」,三个人一定不能是常规意义上的「正常人」,所以两个是生理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其中一个还是小妹的父亲,更有荒诞感。观众看戏时看到「不通」的地方会很泄气,这些方面我们会比较小心,所以连老三(一个生理功能正常的年轻人)都要写到(思想)不太正常。

比如我写《香港制造》,去到坟场,突然有人大叫死者的名字,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没有人做,但傻佬做就合理。小地方也是要这样小心处理,令这件事有可行性,有说服力。

「三夫」的不正常其实很多都是能力问题,大家都不愿意,但是能解决到这个困境,就这样做了。现在香港的问题其实也是,大家的能力达不到,不能与时并进。

Q:如何找到曾美慧孜合作?和其他演员在拍戏过程中有怎样的互动?

Fruit: 这部片最难是找女主角,因为尺度大,我们甚至连日本av女郎都想过,因为角色也不太需要说话。但这个角色不容易做,一是牺牲很大,二是演出「不正常」所需要的演技和「正常」又有点不同,问了好多人都觉得很难,只有小美(曾美慧孜)一口应承。我这次才发现,原来我十几年前就cast过她,当时她刚拍完《颐和园》,年纪太小。

定下女主角后我才开始写剧本,大概两个多三个星期就写完,她为了角色每天吃汉堡包肥了30多磅,所以这个角色是为她而做,没有她都未必拍得到。

当她决定的时候,我都提前提出了很多「后患问题」,比如将来人们怎么看你啊,但她都觉得ok。这个角色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参考,虽然我也有让她多观察唐氏综合症病人的状态,但也嘱咐不要照足做。拍摄前一两天有些困难,因为她会反应过度,或者表现得不太够之类,就会再调整。但之后她就进入状态,做什么都很顺利,反而是男士比较「难搞」。

饰演老大的演员已经接近八十岁,记忆力方面会有一定影响,老二演过《堕落天使》中金城武的父亲,有些相关经验。老三是第一次正式拍电影,演出时也很配合。其他人基本来自工作人员,谁得闲谁来做,好像一个family(笑)。最困难其实是两位老人家,而且在海上拍摄,大家上上落落,拍一次还要清一次场,体力消耗很大。

我觉得片中演乱伦之子的婴儿父母很伟大,他们会在旁边看着我们拍,完全放手给我们做,不觉得有什么羞耻,还会尽量帮助大家。最惨的是为了表现这是乱伦生下的「不正常」孩子,还要给婴儿做很可怕的特效,父母虽然嘴上「抱怨」但也能够接受。

那几场涉及婴儿的戏,其实也是想表达,虽然物资不丰富,但这几个人觉得自己很开心,不对比也不知道别人比自己好多少,所以这就是一种状态。

Q:在中环拍摄的那场「货车戏」如何操作?在公众场合拍摄如何保护演员隐私?

Fruit:货车戏大致是这样的情节:三更半夜,小妹瘾起,和老三上了货车,大家一番云雨后睡到天光又开始,但货车已经开动,去到商业区。

那个场景在是中环人流最多的地方拍,现在的效果其实我一般满意,但(想继续拍)实在太困难了。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在八点半拍摄的,中环八点半其实已经开始有人,虽然还不够多,但我实在等不到了。

当时我们在环球大厦附近的天桥上,小美在车上准备开机,旁边商场巴士太多,第一怕挡路,第二怕有其他人过来低头容易看到。其实每一次拍摄都是一个挑战,无论海、陆都是挑战。

Q:片中的「卢亭」和烟花戏分别有何用意?

Fruit:这十年来,很多文化团体都用半人半鱼的生物「卢亭」来做一个标签,宣传这个身份象征。

演员喜欢问角色的背景身份,给到了就会有信心,所以当你怀疑这个女孩是什么时,我们用卢亭来back up她的身份。

但我们受到的一个很大的打击是,去大澳时,问到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卢亭是什么。那这件事情究竟是真还是假?我们上网查发现是传说,就觉得不用认真去想,先这样加入进去。

烟花是船行进时的必经景点,其实只是经过,觉得很漂亮。当然对这个family(三夫与小妹)的巨大冲击,就是所有的盛事、灿烂、繁荣,和他们无关,他们在隔岸观火。我觉得这场戏可以让观众有很多想法,也加强了这个family的悲哀感。

如果我不出后面的新闻报告,观众可能就把电影当AV看,但戏里面很清楚,女孩子为了自己的需求接客,三条友利用这种病态赚取收入,他们没什么生存空间,这是存在的现象。这也是在讲我们时下的状态。

原文: 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8/12/03/010104894.shtml

 4 ) 陈果很差,曾美很棒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不相瞒,我在上个月就看了陈果的《三夫》。我并不喜欢这部电影,但绝对支持曾美慧孜拿下金像奖影后。

大陆还看不到《三夫》,而出现支援后,必然会引发偏离主题的口诛笔伐。曾美慧孜以这样的方式,提前封后(喉)定调,也是个好现象。祝福她。

暂不说牺牲不牺牲,陈果是在低级暗喻还是强制明喻。曾美慧孜在此前一系列电影,去年的《冥王星时刻》把某影评大佬看到“起了生理反应”,前阵子《下海》里被评为“吊打齐溪”,她的表现(这么比较,有跑错了战场之嫌疑),都担当得起这尊金像奖影后。

以下内容只会讨论曾美慧孜和《三夫》。我并没有很关心香港电影金像奖。

从大陆女演员到香港某发展的轨迹来看,她们始终还是扮演有大陆生活背景的女演员,这在春夏(《踏雪寻梅》),所谓的妓女三部曲,曾美慧孜(《三夫》)身上都标签明显,她们亦会有身体的裸露。

背后原因,并不是大陆女演员为博出位而出位,而是香港真的没有女演员(平均年龄高达57.4岁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也说明演员断层何等可怕),能胜任这类有挑战的角色。更何况,香港电影本身,已经被中国电影所吸纳架空,困守700万观众人次的市场,必然只会鼓声无力,难有大作为。

尴尬又在于,偏偏没有了金马、金像,大陆演员已经找不到可以获得肯定的电影奖项——尤其是表演类奖项,而不得不转给官方奖项背书。但如你所知,质量靠谱且有诉求的艺术电影,一般是无法进入官方视野的。

举例,我认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张颂文,完全可以拿下一个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可是,错过了金马55,他的出头机会,变得微弱。因为眼前已经没有奖项可搏。

硬币的另一面是,金马55事件过后,台湾演员也变得岌岌可危。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一切都被政治关心的年代。如此局面,电影自然得以狰狞的面孔和凶猛的姿态出现。

这种局面下,曾美慧孜或章宇的爆发,并不是真的时来运转。

譬如影迷很早就注意到了那部电影里,曾美和郝蕾同框。再然后是《苹果》,还有《冥王星时刻》,她一出场,摄影机的焦点,完全被她的存在所吸摄。

换言之,曾美慧孜接演《三夫》,不乏有汤唯接《色戒》的决念。她们知道,接下来这部戏,会带来许多误解和非议。但惟有放手一搏,她们才能在演员之路上,完成牺牲求全,并最终蜕变。

《三夫》并不特别。熟知陈果套路的观众都会明白,他从《香港制造》开始,就在自己脑门上扎了一条头带,上书“香港”(HONGKONG)字样,俨然就是香港特区代言人,这一路的趣味,跌跌撞撞到《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变成了结尾那行字幕——强行拔高升华主题。

随着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时,我们有否已淡忘了曾经光辉的过去,
不知今夕何夕

一个明明是在把玩趣味,到大陆厮混的香港导演,突然严肃起来,慷慨言志,多少是可疑的。这种感觉,就像有人到了三四十岁,突然说要洒热血、干革命了。

没有别的,十分可疑。

《三夫》的故事,是以一个有点智力残障,身体欲求无法被满足的船家女性形象,带出来她和三个丈夫(涉及变卖、乱-伦)的拍案惊奇故事。但凡能把目光从赤裸裸的男性视角转移开,然后还带有些困惑的观众,都会在陈果头尾两次大背大屿山人鱼传说的强行电影评论中,明白这是一个喻世当代香港的故事。

最简单的解读,老大是清朝(年幼无知、侵犯➕倒卖),老二是英国(青春风华、接手➕卖身),老三是强国(合法婚姻,但继续被卖身)。那么,曾美慧孜扮演的,不太能清楚表达自己愿景,但又知道挣扎反抗的女体代表香港,就是再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过。

尤其是众人对白白胖胖肉体的赞不绝口,无法抗拒,似乎是对香江和东方之珠再明显不过的拟态。

岂不料,电影后来尝试狗尾续貂,走向珠江口的大海,继续在港珠澳大湾区议题上再来一发的撸出血、对穿肠姿态,就实在难忍了。

显然如此一说,会发现整个故事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尤其是没有必要让曾美慧孜如此牺牲(片中几乎所有男演员,都在她身上完全了剥削的事实)。这是一部有着浮尸滤镜般,祛除了真实色彩的非现实故事。影片当然一颗有想表达的心,做得也不可谓不用力——曾美慧孜完全服从了演员天职,成为导演的工具。可是,这哪是隐喻啊,直白到想吐,目不识丁的文盲和老汉都看得懂罢。这部电影,完全不会妨碍到你睡醒了看不明白,同时也警告不了趋之若鹜想一睹究竟的观众。

《三夫》的前半段,穿插着对香港陆上生活的讽刺。我在电影院前排,能get到一些笑点。譬如居住环境的窘迫,真的壮汉举头三尺,困在家里连找个打飞机的地方都没有。年轻男女挨着小儿、长者,同框之内行敦伦之事,也变得再香港不过。

反正开始进入三夫共处的女体盛模式,需要填满陈果本人无止境的恶趣味后,我就实在很不喜欢《三夫》了。

曾美慧孜在片头是不太能表达清楚言词,嗯哼啊咿的女子,几乎只能用眼神来说戏,然后就是从头到尾不断的呻吟叫声。结尾处,有一场在水上人家木桩子水塘的裸身下水,虽是黑白画面,感觉水体污浊,看得我有些胆寒。

即便是被水果陈骗上了贼船,但她不拿影后,谁拿?

拍电影这种事,就是一帮人跟着导演上了船,至于会不会翻船还是一帆风顺的,那都是后话了。

最后,大力挖木瓜,看着用力也捉急。木瓜真的不是唯一的水果,陈果老师。

不可能来内地的限制级,拿了金像影后

 5 ) 政治隐喻极强的当代情色神话

陈果当年拍完《香港有个荷里活》后没有再接再厉,反而让影迷等待了将近18年才完成这部“妓女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女主角仍然选择由大陆女演员来担任,然而主题和角度却跟之前两部截然不同。《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荷里活》描绘97回归前后大陆女性前往香港谋生的艰辛现实,暗中印证着彼时陆港两地经济发展的悬殊以及两地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这两部可圈可点的作品承载着导演对大陆与香港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在苦涩现实与温情人性的表层下保留着批判性的态度。 相比之下这部《三夫》有点让人咋舌,不仅是题材类型上的粗鄙通俗,关键是飘忽不定的批判主题,似是而非的文本隐喻令观众产生太多莫名其妙的联想。陈果采用八九十年代港产片黄金年代里大行其道的三级情色片套路作为叙事脉络,给予这个题材最名符其实的呈现角度。情节内容绝对能迎合类型片观众的口味,接踵而至的情色场面与当年盛况空前的三级片不相伯仲。然而这个故事却有着难以言传的神话色彩,从古代穿越到现代都市的一艘小渔船,身世暧昧不明的女人。语言能力的缺失与性瘾难以戒断的症状令她的真实身份在智障患者与水中神灵之间摇摆不定。而影片中关于卢亭这个传说中的神兽更暗示着她的真实身份,令神话寓言味道呼之欲出。 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观众所鄙夷的肤浅政治寓言,尽管在最后一段出现港珠澳大桥的影像,也不太可能是影射清政府/英国/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关系,三个丈夫的设计在我看来仅仅编写剧本时制造噱头,与勾连前后情节的手法。观众这类不着边际的联想似乎跟导演一贯钟情的政治讽刺态度有关。事实上,唯一可以找到确凿证据的应该是香港人自我身份的焦虑感。 影片分成三部分诠释“海”、“陆”、“空”的定义:无论是水上人家的生存方式,还是上岸后住进狭小屋村的环境,都无法令女人的真正需求得以满足,以至于得出最后一段万物皆空,众人不知往哪儿去的终极结论。这不正正反映了香港在回归前后乃至今天的真实状态吗?影片由前半部分的彩色逐渐过渡至后半部分的灰白质感,似乎暗示着导演对香港在回归前后状态的看法,最后女人身穿红色纱衣的影像更是耐人寻味,这无疑又是陈果导演最拿手的政治隐喻手法。

 6 ) 陈果通过作践曾美慧孜来宣泄香港人的焦躁

河中涨了水,平常时节泊在河滩的烟船妓船,离岸极近,船皆系在吊脚楼下的支柱上。

在四海春茶馆楼上喝茶的闲汉子,伏身在临河一面窗口,可以望到对河的宝塔“烟雨红桃”好景致,也可以知道船上妇人陪客烧烟的情形。因为那么近,上下都方便,有喊熟人的声音,从上面或从下面喊叫,到后是互相见到了,谈话了,取了亲昵样子,骂着野话粗话,于是楼上人会了茶钱,从湿而发臭的甬道走去,从那些肮脏地方走到船上了。

上了船,花钱半元到五块,随心所欲吃烟睡觉,同妇人毫无拘束的放肆取乐,这些在船上生活的大臀肥身年青女人,就用一个妇人的好处,服侍男子过夜。

船上人,她们把这件事也像其余地方一样称呼,这叫做“生意”。她们都是做生意而来的。在名分上,那名称与别的工作同样,既不与道德相冲突,也并不违反健康。她们从乡下来,从那些种田挖园的人家,离了乡村,离了石磨同小牛,离了那年青而强健的丈夫,跟随到一个熟人,就来到这船上做生意了……

——沈从文《丈夫》

《丈夫》是作家沈从文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之一,1930年发表于《小说月报》。这篇小说一改他素来作品里创作人物所用的“崇美路线”,不再描绘柔媚似水的女子,渲染雄强进取的男人,而是写了一个胆小、懦弱的乡下汉子迫于生计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城里妓船上的故事。

在那个食不果腹、兵荒马乱的年月,丈夫在家种地,老婆在外卖身。女人从嫖客手里接过钞票,转交给自家男人,既能应付上面各种名目的税收,又能体现自己没有吃闲饭的“个人价值”,既为风俗认可,亦与羞耻和道德无关。男人本来是心安理得的看着女人“做生意”的,但是看到船主、商人、水保、士兵、巡官各色人等对妻子的轮番蹂躏,他也会啜泣自己所丧失的丈夫权利,痛定思痛之后带着老婆离开。这是一个人性由麻木到苏醒的故事。自发表即引起社会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黄蜀芹导演特将本篇小说改编并拍摄成了电影《村妓》,浓墨重彩的刻画了一对不在乎“饿死是小,失节事大”的伦理道德,在非人的艰苦环境里更加相爱、不离不弃的恩爱夫妻(忍住不笑)……

我只能感慨黄导的想象力比较具有创意。但当我看完《村级》的2.0升级版《三夫》,这部据说创作源泉也来自沈从文的《丈夫》的电影,我想说点啥呢?我能说点啥呢?虽然妓女题材的故事是影视圈测量票房的风向标,但是该片的导演陈果挂羊头卖狗肉堪堪欺负我们观众的智商——你真以为我们看不出你要表达啥吗?问题是,我们看出来了,你让我们怎么评呢?

香港是主张言论自由的,言论自由到你可以在“一国两制”的庇护之下任性的发表你的个人主张与政治见解。但是内地人招你惹你了?你对内地的不满能有多深啊……你能深到把一个无辜的内地女演员给作践到观众们不忍直视的程度……是否太过分了你!

曾美慧孜,一位演技超强,工作态度超敬业的女演员,曾在电影《冥王星时刻》里成为最动人的一抹嫣红,被圈内影评人称为“能够用背影演戏”的实力派女明星,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是昼夜无休的呻吟颤抖,浑身赤裸,香汗淋漓,人尽可夫……虽然她的身份属于妓女,却是我所看过电影里最可怜最不幸的妓女……并非编剧让她的身世不幸,而是导演陈果把她摆布得让人触目为之心痛……

别说什么“戏比天下”、“剧情使然”这些扯淡的话。陈果素来是拍妓女故事的高手。他在2000年推出的《榴莲飘飘》,未让主演秦海璐露出半点,在床戏方面遮遮掩掩,照样让该片入围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和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秦海璐还手擒了金马奖影后的奖杯。

他在《香港有个荷里活》中,让周迅用自己动人的眼波、年轻的身体牟取暴利,却在周公子清水一般的外表覆盖下让观众觉得她纯真可信,又楚楚可怜。加上剧情颇有悬疑色彩,大玩黑色幽默,周迅纵有骚气十足的风情流露,也给人印象色而不淫,颇具艺术美感。

然而《三夫》,不得不提的《三夫》,作为陈果“妓女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却是谈剧情乏善可陈,谈逻辑不见常识,谈人性寡廉鲜耻,谈现实满目疮痍……电影拍得极灰暗,一如它的画面色调。哪怕表现手法一改之前的平铺直叙,以“海”、“陆”、“空”的时空结构去展开情节走向,还是让人看完觉得很恶心。因为女主曾美慧孜,她没有在电影里边被当做人。

她饰演的小妹是一个病人。她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病:低端性瘾。

低端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字眼,往往形容弱势群体。小妹生来智障,人已成年却宛如白痴,读书识字绝无可能,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最基本的言语表达也非常吃力,只能断断续续的吐出单音节字。这还不够惨,她还得了性瘾病——专业术语是“性欲亢进或者性成瘾”。她沉迷性事,无法自拔,一旦发作,必须立刻与人交欢,否则痛苦得浑身抽搐,只欲自杀。

她得了病,本应该治病。却被亲生父亲强奸,乱伦生下男婴。她的父亲又把她卖给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残疾人,残疾人不好色却好赌,索性将她作为船妓公之于众,利用她的青春与肉体招揽赌资。在无数次的动物一般的交媾中,小妹认识了一个具有香港身份的四眼仔,他是世人眼里烂泥扶不上墙的废青,在工地干着苦力活,却有一间“廉租房”公屋,愿意娶小妹让她从良。于是,小妹的两位丈夫以六万元的价钱把小妹卖给了四眼仔。

四眼仔把小妹带回了家,终日与她沉沦欲海,逐渐体力不支。得不到满足的小妹宛如一条被抛上岸边苟延残喘的金鱼,日渐憔悴精神委顿。四眼仔只好把她又带回了妓船,三个丈夫经过商议,将小妹作为专业妓女挂牌出售。

这种荒唐之举似乎是在特殊境遇里不得已而为之。三个丈夫老的老,弱的弱,残的残,没有能力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来治疗小妹的病。而小妹白净丰腴的肉身能在嫖客们的光顾下赚来钞票,她又能够满足情欲,一举两得,用她亲爹的话来说“她享受得狠呐!”

逐渐,三个丈夫都心安理得的将小妹当作摇钱树。他们开发了各种新嫖法:制服诱惑、水中套餐、网上接单、送货上门。哪怕小妹哺乳婴孩未断奶,她必须要做,她天天要做。没有嫖客光顾的时候,她性瘾发作,四眼仔或用手机震动,或买来鲜活鳗鱼,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塞入她的裙子里。

在日复一日的疯狂的放纵里,小妹的病愈发严重。她肉体的衰败也日益明显。原本高耸丰满的乳房下垂了,原本充满弹性的肉体松弛了。嫖客们对小妹逐渐失去了兴趣。小妹懵懵懂懂的发现,她不再是众人追捧的“女神”,而成了招摇撞骗的道士眼里都肮脏的“神女”,睡她一次都得用水不停地泼她冲洗她。小妹的脸上再难见到笑容。她似乎隐隐约约察觉到了大家对她的轻视,而大家对她的轻视在于她将性事看作吃喝拉撒一般的日常需要是不对的。

当四眼仔的朋友又一次将她推倒,企图占有她而未遂,小妹的精神失控,发起狂乱砸乱丢东西起来。四眼仔的朋友愤怒的骂她是“鸡”,小妹居然理解了其中含义。她痛哭着跑出门,她拒绝三位丈夫的怀抱,她撕扯掉自己的上衣,袒露出一身不再迷人的皮肉,义无反顾的跳入河里。她渴望自由,她渴望活得像个健康的正常人。

不幸的是,一张渔网从天而降,将小妹紧紧罩住。小妹拼命挣扎,嘴里发出海豚一般的叫声,凄厉、尖锐、高亢……却无可奈何。小妹是三位丈夫的经济支柱,他们不会放过她。他们要让小妹与自己的余生紧紧捆绑在一起,继续压榨她,继续利用她,直到她的生命终结……

剧情简介到了这个程度,大家应该明白了陈果的用意。

他看似讲了一个荒诞不经到一堆漏洞的故事,实际上是借人喻港,借小妹的肉身隐喻香港的历程。

在这个电影里,肥美宛如美人鱼的小妹就是香港的化身。她早前被生父卖掉,隐喻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她的第二任丈夫利用她卖淫赚钱,隐喻英国为了利益将香港变成殖民地,港英政府依靠对外贸易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让香港经济繁荣发展。特别在税收方面,香港作为自贸港的零关税政策,对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货物豁免关税,准许进口货物在港内装卸、加工、改装、整理、长期贮存、买卖等,供转口或供本地居民消费的货物进口一律免税。同时,自贸港内的企业均可设立国际银行账户,享有汇率结算自由,所获得的利润可全部自由汇入,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效区。如电影里的小妹生意一度火爆一般。而第三任丈夫四眼仔,则是影射新中国政府。新中国政府将香港从英国手里救回来,如四眼仔赎小妹一般希望她从良上岸。无奈香港经过一百年的异族殖民,缘政治极为敏感,一度是美英和中苏对抗的中间点,也一度是国共两党的争执之地。各股政治势力在香港明争暗斗,香港人在回归之前,大多只愿当顺民,不愿关心政治。他们青睐于积蓄个人财富,满足于追求金钱利禄。

在香港,无数市民崇尚成为李嘉诚。哪怕他们长年埋怨李嘉诚是“地产霸权”的代表,实际上对李嘉诚这类富豪有一种视为神袛的崇拜之情。由于李嘉诚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绝大部分的香港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为李嘉诚打工。

有一位香港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基于这种沉重的生活压力,香港人不在乎朝代变迁,不在乎政权更迭,他们更不怎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忠实的历史记录。他们不知道在1949年以前,香港不仅不能与上海比,连当时的广州和天津也比不上。后来是以美帝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了经济封锁,只剩下了香港这个窗口,香港才依托大陆转口贸易大发横财,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他们也不清楚如今的内地之所以蓬勃发展,在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让沿江沿海地区都变成了对外贸易的试点,沿边与内陆省会城市也在积极的吸引外资,发展经济。香港经济的下滑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纯属正常,再正常不过。但是如陈果这些香港人,依然只爱讲焦虑情绪通过影视作品进行蔓延,甚至有迁怒到内地政府之隐喻。

《三夫》的片尾还生怕观众看不懂隐喻,专门配了一段广播——“港珠澳大桥建成了,但预算超支好几十亿,需要陆港澳共同承担。”而在吐槽之余,陈果却不想想,他把香港比喻成为人尽可夫、只为感官享受而活着,想独立又缺乏应变能力与自主力量的妓女,离开了内地政府的各种扶持与恩惠,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短评

五星加满。不想用“陈果回勇”这样的陈词滥调,更想说的是:陈果身体里好像住着另一个陈果。一个陈果用瘫软的皮囊拍惨不忍睹的烂片求生存,另一个陈果用血淋淋的内脏表现最激烈的本能与反抗。如果说曾美慧孜在《冥王星时刻》里用后背抢戏,那么她在《三夫》里就是正面强攻。她的身上写着欲望,脸上写着绝望。那么直接、露骨以至令人生理不适的表演,把一个女性瘾者的生存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写下她汗涔涔的脸和空洞的眼神,就像砧板上一条任人宰割的鱼的神态。《三夫》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一个伦理的绝境,当然,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最后电影依然指涉政治,指涉未来。饱和度越来越低的色调,基本上也表明了导演的态度。这次陈果并不高级,但是他生猛无比。一个只能打飞机的少年在九七年死去,一个不能停止做爱的女人无法在一八年靠岸。

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能理解政治隱喻的設置,但還是過了,全程令人不適,那麼多性愛場面、葷話、道具⋯⋯真想問有必要嗎?女主表現教人咋舌,嘆服之餘,很難產生什麼憐憫或同情,可能是因為她已經不是她,而是牠或它。

9分钟前
  • Aki_Emily
  • 较差

倒不是觉得隐喻很浅是件坏事,太晦涩的那种隐喻极有可能都是观者意淫的。陈果又不是非要你们少数人看得懂,他是明喻的,不过我也不会给高分,因为观感太差,最后已经觉得是个老式香港鬼片了。我其实很讨厌这部电影!

11分钟前
  • 王小诗
  • 较差

在水上是得水的鱼,在陆上是窒息的鸟。她有能盛下木瓜金鱼黄鳝的身体,也有能装下一座神庙的灵魂。渔船上搓粉抟朱,陆地上祭品失窃,大屿山卢亭声似海豚,维港边烟花转瞬即逝。跨海大桥连通港珠澳,小妹连通海陆空。阳界寻欢的人,阴间魑魅的鬼,用阳物驯服妖邪,解除魔魅,纷纷震动着钻入时代的狭道。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曾美慧孜震撼到我,這樣的角色和微表情演繹,沒拿影后不合理。陳果一貫的政治隱喻,不接受「太淺顯」批評,因為三夫三地與神話和香港本土文化結合得太完美,豈止是立場清晰就足以擊潰的優點。色調漸漸轉黑白,到最後的漁網鏡頭以為自己在看鈴木清順。以為可以一夫獨佔,卻填不滿,最後只能信仰她。

17分钟前
  • 虚茧
  • 推荐

從《榴槤飄飄》寫實,《香港有個荷里活》黑色隱喻,最終《三夫》走向神話,陳果的創作養份來至B級電影,顏色慢慢退卻,淺薄又令人尷尬的色情意像背後,是局內人深知的政治無奈,也為《紅Ven》的大嶼山未來作個明明白白的收尾,如果這是曾經的希望,那都是假的,被困,無用,解救不了危機,更要敗走而回。無能男人們要靠小美存活,她的肉感散發性慾,但過度的慾求無法應接,戲中男人每一個都想將她據為己有,才發現你就算再多犧牲你都得不到,反而失去自我。說穿了陳果要破滅的正是盧亭作為香港的特殊文化身份的隱喻,原來一切指向虛妄,不是前無去路更後無退路。他看到現在香港如何悲哀,我們無法抗拒北邊來的魔爪,就算你接受或不接受都面對同一命運,北邊連同化你也不想,直接了當將你所得據為己有,簡單又直白,至少這一次陳果回到香港創作人的反骨。

19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同样是男导演对女演员的折磨,王家卫对章子怡、娄烨对郝蕾、蔡明亮对杨贵媚,折磨里包含了信任和欣赏,美是生生被逼出来的,得以被最大程度激发,但陈果不是,他对曾美慧孜的折磨没有人情味,把女演员当痰盂,投递意难平,不信任,不欣赏,不认同,心态算罕见了。

2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影像较“妓女三部曲”前两部粗糙一些,还是充满各种隐喻的电影。曾美慧孜豁出去了,希望电影在奖项上能取得好成绩,能和她的付出成正比。

2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為曾美慧孜的犧牲而折服,卻覺得這部戲完全配不上她的犧牲。這不是暗喻,分明是借戲發洩的低級明喻,木瓜戲真的沒有必要存在的,導演。

30分钟前
  • Xaviera
  • 较差

《榴莲》《荷里活》在奇艳之余仍有乡愁、晨昏与魂灵。到这一部除了白花花的臀乳,就只剩同样浊白色的水浪。

31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原来这就是港珠澳大桥吗”“对啊”“怎么辨别方向呢”“朝着前面,就是我的故乡珠海。往回走,就是香港了。”

34分钟前
  • 砂女
  • 推荐

《三夫》的隐喻,看完几成明喻了。她的父亲叫清,卖她的男人叫英,四眼烂仔叫紫荆,性,最最原始最最基本的自由——肥硕丰沃的小妹,永久漂浮之岛,让我想起阿城说香港有唐人的健朗;那种万国衣冠来朝的感觉映射到现实中,竟是男人、金鱼、木瓜、鳝鱼、神鬼穿梭般来往。凑巧连接的港珠澳大桥,小妹始终潮湿的阴道直接沟通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了。即使是在大澳,小妹裸露乳房,还是被男人的渔网兜住。她找不到自由,船也靠不了岸。至于整片小妹呻吟之韵,却连不成一句话,在愈来愈暗的天空下面,就连做爱的空间都是如此狭窄,她没有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

35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希望曾美慧孜之后的戏路不要被符号化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曾美慧孜简直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吸收观众,演员和导演的体液与情欲,荒诞和野心。她的身体语言也奇妙,交媾时像一只来自原始的深海怪兽,静止时像一具孤零零的海上浮尸。然而如此值得钦佩的表演却出现在这样刻意又粗糙的故事里,真不知道该说是成就还是糟蹋。

42分钟前
  • 基闹
  • 较差

(2018/10/20)慕陈果之名。11.25日 MM主创场。(2018/11/25)看完出来,听到几个人说:我觉得它政治的比喻太浅显了、xxoo的场面太审美疲劳了blabla…难以认同。政治和时代的隐喻确实浅显好理解,但并非深沉才有意思。真的内涵,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解读的,而不是堆砌符号、故弄玄虚的“难懂”。更何况,香港导演视角讲的港人背景和故事,情怀和疼痛,我们普语区真的就理解了吗?我们觉得浅显,只是因为深沉的部分不太是我们的解读范畴吧。至于xxoo部分的审美疲劳,且不说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人觉得“美”(要审也是审丑?),再你能看到就不限于人性伦理、兽性欲望、神性传说这些,xxoo部分本身承载的就是更丰富的内容,在卧槽之后不是只有卧槽,一个审美疲劳就批判掉,真的不应该。

44分钟前
  • Moc.
  • 推荐

古代的三妻四妾形成对调,这是一个三夫的故事。然而拥有三个丈夫的小妹的生活并没有更好,反而比普通人更差。没有征求,也无法征求她的意见,三个男人就单方面做了她的丈夫;逼良为娼,美其名曰“治病”;强迫她出卖肉体,他们却说:她不辛苦,她很享受的。“丈夫”眼中,她是发泄欲望的工具、赚钱的摇钱树;路人眼中,她是的明码标价的商品,花钱买个痛快;女人眼中,她是破坏人们家庭的狐狸精;甚至在一部分观众眼中,这也只是一部情色片,纯属消遣。被利用,被出卖,被侮辱,没人替她讨回公道,更没人能感同身受。并非夫妻就绝对平等,有多少人一边骂着三人,一边又做着和他们同样的事?并非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就是女权电影,正如彩色电影逐渐变为黑白电影,她的人生从黑白走向了更加黑白。其实,每天都被“强奸”的何止小妹一个人?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现在说,从来没有喜欢过陈果的电影审美,是不是有点马后炮。但《三夫》就是那种尝试狗尾续貂,继续在港珠澳大湾区议题上再来一发的撸出血、对穿肠。电影当然一颗有想表达的心,做得也不可谓不用力——曾美慧孜完全服从演员天职,成了导演的工具。可是,这哪是隐喻啊,直白到想吐,目不识丁的文盲和老汉都看得懂罢。前半段对香港陆上生活的讽刺,能get到一些笑点,但开始进入三夫模式,需要填满无止境的恶趣味后,实在很不喜欢。木瓜真的不是唯一的水果,陈果老师。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对陈果很失望,这种赤裸裸消费女性肉体的做派实在让人感到不适,所谓的政治隐喻也是一如既往的浅白。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真正的隐喻只有一个,当一个导演认为性等同于权力的时候,他也在实践这种权力。

59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2.5 物化女性的观影体验极不舒服,三夫教女,一桥三通,鱼水之欢,和谐共处,最后还是通往不自由。就是陈果导演总是要把隐喻说得这么直白,转的还很生硬。

6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陈果很敢做,由于里面的海量三级场面,这是一部可以成也演员,败也演员的作品,如果演员完成地不好,这部电影的主旨就很难表现,会直接从艺术片的立意堕落成只是拿来哗众取宠的三级片。幸运的是,这位女主演呈现出了精彩的层次,把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演绎地非常立体,直接拉高了片子的质量,带出了某些不能明言的隐喻。虽然不是完美,但是已经足够令人点头称奇(星星全部給女主)

1小时前
  • 尚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