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华沙

剧情片其它2014

主演:乔瑟夫·帕夫洛夫斯基,索菲亚·威奇拉克斯,安娜·普洛克尼亚克,安东尼·克里科夫斯基,莫里西·波皮尔,菲利普·古拉克斯,迈克·米柯拉哈克萨克,卡洛琳娜·斯坦尼,娅希米娜·波拉克,托马斯·舒查特,迈克尔·茹拉夫斯基,米哈尔·迈耶尔,Grzegorz Daukszewicz,彼得·比登,扬·科瓦莱夫斯基,马克思·雷迈特

导演:扬·科马萨

 剧照

浴血华沙 剧照 NO.1浴血华沙 剧照 NO.2浴血华沙 剧照 NO.3浴血华沙 剧照 NO.4浴血华沙 剧照 NO.5浴血华沙 剧照 NO.6浴血华沙 剧照 NO.13浴血华沙 剧照 NO.14浴血华沙 剧照 NO.15浴血华沙 剧照 NO.16浴血华沙 剧照 NO.17浴血华沙 剧照 NO.18浴血华沙 剧照 NO.19浴血华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16:57

详细剧情

  在华沙起义爆发前不久,一群当地的年轻人加入了地下组织,不仅是为了履行爱国 义务,同时也开启了一段青春冒险,可以跟同龄人吹嘘还可以吸引女孩子。在地下组织培训时,他们边调情、炫耀,边制订计划,殊不知接下来的那个夏天将是他们生命的考验,而历史已经为他们做好了计划。 他们成为华沙起义战斗中最为勇敢的组织之一,共同见证了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也看见了残忍、背叛与谋杀;他们懂得了爱,也体会了什么叫仇恨。尽管他们不情愿,历史还是在他们成熟的过程中,给他们上了血腥残酷的一课……

 长篇影评

 1 ) 我要娶金发女主一百次

一个有意思的女配角

男主妈妈有品味,整部电影出场7、8次换过5次服装。穿过绿色灯芯绒长袖睡衣家居服,褐色蓝圆形碎花连衣裙,白色小蕾丝圆领黑色洋装,肉色棉质内衣长裙,狐狸毛领蓝色呢子大衣。男主妈妈很讲究,战乱时期,丈夫死了---金头发认真的用发夹定型,红指甲永远不会剥落褪色。

男主爸爸照片军装笔挺,是个军队里的官员。

从家境上来看,男主和金发女主更相配。。。
-----------------------------------------------

战争背景
1.
“卡廷大屠杀,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事件”或“卡廷惨案”(波兰语:zbrodnia katyńska;俄语:Катынский расстрел),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苏军入侵波兰时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

经历了卡延屠杀以后的波兰人民没有可以领导革命的成熟中流砥柱,另外一些幸存的知识分子,领导人在华沙起义之前已经逃离。所以,华沙起义的参与者和志愿军大多数都是18左右的青年志愿者。

2.
1939年10月,纳粹德国完全占领波兰后,发起旨在粉碎波兰民族精英,彻底奴役该国人民的行动,代号为“塔能博格”的盖世太保别动队到处搜杀波兰精英人士,同时将波兰最精华的波莫瑞、西里西亚等地直接划入德国版图,剩下的部分则变成“波兰被占领区总督管辖区”,实施残酷的军管统治。
1942年,根据流亡政府的指示,波兰各地的抵抗力量合编为“国内军”,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自行制造、黑市购买、盟军空投和挖出波兰军队溃败前的物资等方式获取武器。至1944年,“国内军”发展至顶峰,总人数估计超过40万人,拥有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和手榴弹等各类武器。
1944年7月21日,暗杀希特勒的消息传来后,科莫罗夫斯基认为德国已经崩溃,便下令救国军于7月25日在华沙发动起义。不过他否定了在全波兰发动起义的动议,他觉得那样会便宜了进攻中的红军。
-----------------------------------------------

金发女主
漂亮:脸美,头发长,身材好。

纯洁:脱光光和男主碰巧看到脸红心跳,绝不会是个随随便便的女人。最动情的时候也只不过给男主一个吻。

善良:即便小孩的哭声暴露了她们,她还是抱着小孩去了医院。并留在那里一直照顾孩子。

勇敢:在下人肉血片的战场背着男主一直走。波兰军队少校要占她便宜也没有那么容易,一个榔头过去。

撩汉一流:主动向少校套话。

有远见:该撤退的时候叫大伙撤退,只是大家没听。

美学:悲剧结果符合鲁迅把美撕碎给人看的审美价值。

 2 ) 用唯美的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残酷,更使残酷加倍

这是一首用血肉写成的诗。如此直接与强烈的爱与恨,如此夸张放大的表现手法。写得好,导得好,拍得好,演得好,剪得好。何必强抑冲动,给个冲动分又何妨。

每个宁静的早晨男主都要在街对过扮卓别林与家人道别,最后一次,含泪表演,参加起义。

孩子们怀着参加夏令营的心情上了战场,情侣间还羞涩地勾着手指;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接吻,子弹划出优美曲线从身边绕行;在“血与人体组织雨”中疯狂搜寻爱人;吊着血淋淋的断臂与女人调情……

用唯美的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残酷,更使残酷加倍,犹似特写黑暗中一只柔美的试图抓住一线光明的手。凝滞乃至延长恐惧,抑或根本没时间恐惧,猝然的陨灭,使一切道别形式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二战片是极为少见的,这样的战争与爱情让人倍感心碎。五星!

 3 ) 警示战争的警钟

这部片子拍摄于华沙起义70周年之际,二战胜利70周年的前一年。
如果说《狂怒》已经算是血腥的话,那这部片子的血腥程度远远超越了《狂怒》,在男主角眼前枪决了他的幼小的弟弟和母亲,炸弹爆炸后天上落下的血雨和残肢断臂是这部片子中最为震撼的两个场景。这部片子展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毁灭性的的灾难,以及德国军队的残暴。

 4 ) 有必要引进,给民众降降火

最近,民众火气比较大,张口闭口就是灭阿三、平TW、打航母、多造壮阳的蛋蛋,网络上一片踏平地球之势。

这个片子拍的很精彩、很残酷、很艺术、很讲究。背景是一群美丽绽放的大好青年卷进了1944年的以失败告终的华沙起义。

影片开始部分,除了纳粹对波兰工人的欺凌,一群华沙青年的日常还是有很多开心和浪漫,整个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然后,德国人要撤了,苏联人要来了,波兰抵抗组织决定搞一次起义,赶在苏联人之前控制华沙。

然后一帮浪漫青年就积极踊跃报名参加了起义,也准备为了祖国和人民,大干一番。结果,立即就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德国职业军人的杀人手段和朋友亲人爱人的各种死法,战争原来一点都不好玩。

本片对战场残酷的表现非常出色,个人觉得超越了《拯救大兵瑞恩》的诺曼底登陆片段,超越了《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屠杀片段,更超越了《敦刻尔克》的牺牲片段。战场上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的各种瞬间毁灭和惨状,影片拍得很血腥很细致。

影片在今日繁华的华沙夜景中结束,也是告诉观众,战争,真的很残酷。

 5 ) 美丽

美丽的妹子 最后的结局被删太多看不到 估计可能被弄死了 然后被和谐了 剧情都被删得看不懂了 过分了 看不到写了多少字数了 要一百多个字才能发布 我只是想发截图而已 太啰嗦了

美丽的妹子 最后的结局被删太多看不到 估计可能被弄死了 然后被和谐了 剧情都被删得看不懂了 过分了 看不到写了多少字数了 要一百多个字才能发布 我只是想发截图而已 太啰嗦了

 6 ) 真正惨烈的战争是这样的, 这才是真实的战争-《浴血华沙》

这部影片所展现出的某些战争惨况和场景实在超出我的心理预期,我个人认为,波 兰是个比较矛盾和悲催的国家,好像任何一次世界性的战争都把它携裹在内,从未余下,因为地理位置处于交通要道,在欧洲不管任何国家的战争都是首先把它踩在脚下,轮番蹂躏,对它这种国家来说,在苏德夹缝里的日子太难过了。本片主要讲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统治下的波兰, 一群年轻人渴望为了国家自由、民族独立而血洒疆场,在满腔热情的憧憬下,义无反顾投入战争,把民族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俄国人身上,以为战争是一场游戏,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凭着一腔热血发动起义,最后蜕变成冷酷的战士。德军像碾死蚂蚁一样肆无忌惮的屠杀波 兰人和起义军,城市的一切都是混乱的,残破的、惨烈的,普通市民像在地狱里煎熬,唯一能够带给我安慰的是清纯的索菲亚在片中展现的不离不弃的爱情实在太美好了。

生活在德军阴影下的波 兰人民想尽一切办法反抗德军的统治,地下义军为此不惜牺牲生命,影片真实的再现了民众在纳粹统治下的生活,在国家孤立无援的背景下,地下青年党在德军面前是那么的脆弱。

起义行动发生后,当史蒂芬绝望的看着德军毫无人性随意杀死无辜的民众及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终于深刻认识到战争本身不是游戏、不是风花雪月,不是可以一边恋爱一边打仗,只有拿起枪对着德军战斗。而索菲亚是一个思想非常单纯的姑娘,在史蒂芬因目睹失去亲人而思想崩溃后,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敌占区和安全区之间,为了爱情甘愿放弃一切,带着史蒂芬逃生。

起义军暂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打退了的德军展开了残酷的围剿, 影片至此的一场爆炸后从天而降的血雨和肉块残肢的场景,当血肉混合着弹片像倾盆大雨洒向他们的头上时,残忍可怖的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影片中所有人的精神受到过度刺激已经开始说胡话了,这是我所观过影片所能诠释的惨烈的新高度。

从下水道里逃到城市另一半的史蒂芬和索菲亚,看到这里战争好像没有发生一样,人们悠闲的在街上散步,这种感觉太荒诞了,但仇恨是掩盖不住的,在作为临时医院的修道院里,无法抑制的仇恨使人们屠杀德军俘虏。

史蒂芬为了复仇舍弃了美丽的索菲亚投入战争,与起义军里另一位漂亮女孩共同战斗,索菲亚发现后默默的替史蒂芬抱扎好伤口,噙着眼泪一个人回到医院去照顾孩子。从拯救史蒂芬到医院救死扶伤再到临终前不离不弃地陪在孩子们身边,索菲亚身上具有的人性光辉是我看过的战争片里最美丽的,渴望爱情,追寻自由,为捍卫这些不惜献出生命。

起义军建立最后的防线, 德军发动最后的围剿战,又是一场残酷的厮杀,场景真实得我都不忍诉说,结尾处堆积如上的尸体能够说明一切,只能说青春的热血在挥洒,昂扬的斗志在呐喊,年轻的身体在死去,无望的战斗在继续,选择毁灭后的生存,这才是影片隐藏的主题。这是波兰民族残酷的浪漫主义。

这是一部战争电影 ,展现的人性将个人、家庭之爱提升到和爱国一样的高度,从而使影片达到人文精神的至高境界,这是影片所能诠释的浪漫的高度,慢镜头把这些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慢镜头出现,战争的残酷就摸莫名其妙不见了,只剩下被惨烈衬托着的弥散的美。当慢镜头停止的一瞬,现实扑面而来,浪漫灰飞湮灭。

 短评

从战争之处嘻嘻哈哈的文艺小青年,到战争中力图逞英雄的冒进分子,再到血肉模糊依旧持枪冲锋的拼命三郎,最后奋不顾身逃命求生的败军逃兵。影片展现了一个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傻小子到真正经过血与火考验的直面惨淡人生的男子汉的转换过程。战争场面极为逼真,血腥,让人不忍直视。应该让那些天天再网上叫嚣战争的喷子们看看战争有多残酷。

4分钟前
  • babudo
  • 推荐

团灭、男主女主其实都死了、片尾是他们的灵魂最后返回到相遇的地方、女主被德军士兵jian杀了、男主被德军士兵逼迫吞枪自杀

8分钟前
  • 我要吃黄瓜
  • 推荐

拍给年轻人看的历史片,天降血水和尸块的那幕太震撼了

9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7.5 波兰悲歌 战争是对年轻人最好的洗礼 哪怕它过于残酷

14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年轻的导演年轻的演员,故事也是以那时的年青人为视角,诚然这部电影拍出很多战时的残酷与阴暗面,但电影看着怎么都像是在故意迎合年轻观众,导演对挺多镜头的处理都像是在玩,看起来有种MV与游戏的感觉,高速慢镜头、第一视角镜头以及相对随性的配乐,都让本该严肃的电影多了几分不正经,让本片减色不少。最让我觉得扯淡的就是男女主角拥抱的时候子弹自动避开绕行他们的镜头,这个镜头单独拿出来我会觉得很美,可放在这里就很不合时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天空下起血雨的镜头,场面真的很震撼

16分钟前
  • 影愈者
  • 还行

波兰版蓝光 英文字幕 极其难看 男主演技奇差仿佛混入波兰起义军的间谍 女主过于圣母 各种大场面完全是浪费经费 节奏也糟糕 对话又偏少 还搭配一些自以为是的幽默 时常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本片在大银幕看跟大电视上看同样尴尬 北影节买票看本片等于上当受骗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bjiff

2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说实话在大银幕上看的时候并不会想到短评说的那些“败笔”

23分钟前
  • 重生之我是兔狲
  • 推荐

在街角跳起滑稽舞的朗朗少年,赤诚相见赧颜如花的温柔少女,都被战争吞噬。坦克自爆后漫天降下的尸风血雨无比震撼,不再啼哭的婴孩、死要同衾的情侣以及倒下的一个个生命,都在提醒你这浴血的真实与残酷。慢镜转场主观幻想镜头充满了想法,德军马克斯尸堆前最后的慈悲报答显示人性虽微弱,但未曾消亡。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好多唯美的场景与血腥到逼真的场景交替出现,让人前一秒沉浸在浪漫中,后一秒就痛苦的不行。虽然说有些剧情假甚至到了混乱的地步,但是,无论是谁看完后都是会对炸弹过后漫天血肉冲天而下的场面记忆犹新,我无法想象这是真实的,那一刻我竟被吓的哭了下来。

30分钟前
  • 兔子
  • 推荐

用了很多技巧来展现战争场面的复杂与残酷,升格、POV、声画对位等等,但同时叙事上又非常类型化,甚至能感觉到诸如恐怖片、青春片、爱情、cult元素的运用,这又是比较反现实的处理方式。通篇看来不乏亮点,调度也有巧思,但整体仍然觉得有些失衡。这个导演习惯用一些浪漫的方式来包裹比较沉重的议题,但如果骨子里仍脱离不了严肃叙事的框架,这么做其实还是比较冒险的。

3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抓住44年起义中的青少年元素(因为成人大都被苏德刻意肃清了),拍给新世纪的青少年看,悲极惨极,可谓用心良苦。

34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打仗从闹着玩儿,到不是闹着玩儿,到真不是闹着玩儿。波兰美女还真是美。

39分钟前
  • 翻书仁
  • 推荐

女主角漂亮

43分钟前
  • 八点整
  • 推荐

3.5 波兰起义(片中把重点放在青年平民游击队)在那个时间节点爆发,具有相当复杂的历史特殊性。但电影没有把前提和大背景铺陈好,连“河流与对岸”都只是做成(首先是)青春成长、(其次是)苏德双军的隐喻。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非常可惜,导演拥有构建真实战场调度的能力、漂亮的视听技巧,可以在丑陋和残酷中挖掘出美与浪漫。但剧本上是完全浅层面、无纵深感的,甚至带着丝丝狗血,无法细究。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有几段迷之配乐搞不懂

48分钟前
  • 明天就现充
  • 还行

他们就像一群高中生去度假。波兰的年轻一代精英就这样消失了。但你有什么权力指责他们鲁莽呢?就凭你活着,而他们死了吗?

52分钟前
  • 西西佛
  • 还行

夹在俄国和德国两大欧洲毒瘤中间的国度,无论怎么折腾都是一种徒劳……

5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形式大于内容,导演在镜头运用和配乐选择上都很有腔调,四处横飞的子弹和从天而降的尸块将战争残酷壮烈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面瘫的男主和拖沓的剧情毁掉了这部电影,战争中可以深挖的人性导演并没有很好的展现,最后的求死不能也是点到为止。总的来说比较让人失望。

60分钟前
  • 青木瓜之味
  • 还行

血腥残酷的一课

1小时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